⑴ 韓國是如何崛起的
如果不算傳統列強日本,韓國應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二戰後從發展中國家正式升級為發達國家的千萬人口級國家。要知道,韓國僅有與浙江省面積、人口均相仿的家底,且資源貧瘠,上世紀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幾十年,現在又被美軍掌握著戰時指揮權,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如果國際競爭像是牌局,韓國人手上肯定是一副爛牌。
希望能幫到大家,滿意請採納,謝謝。
⑵ 韓國政府為什麼如此重視文化產業
韓國國家小,缺乏資源,即使傾國之力生造出一隻怪物三星,同時船舶製造業市場份額不小,但總體來說,搞工業韓國是難以有太大競爭力的,因此韓國政府著重投資文化產業,努力將韓國影視作品,游戲,文化等推廣出去,因此提高國家影響力以及開拓市場,讓眾多的製作公司與開發廠家能夠活下去,而非在韓國狹小的市場上拼個你死我活,而文化產業搞得好利潤也是十分驚人地,且會無形中推動其它產業,如旅遊,服裝,醫療,飲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現在湧入韓國的遊客有大多是因為韓國的文化宣傳而吸引來的,而這又帶動不少產值。
⑶ 為什麼韓國的愛豆文化會這么發達
「愛豆」這個詞其實是「舶來品」,並非是中國的本土產品,它是源自於日韓的偶像文化,最終傳入了中國,並且受到了中國年輕人的一致追捧,在中國的境內,也被年輕人帶起了一陣愛豆文化浪潮,不得不讓人感嘆,當代的年輕人追星是真的瘋狂啊!熟悉韓國的人都知道,其實韓國才是愛豆文化最繁榮的地方!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韓國文化產業的發達!作為一個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國家,韓國有意促進了本國偶像文化產業和愛豆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了國家和社會層面的支持,自然就有很多的愛豆產生了,因為國家和社會能夠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資源,有了資源他們自然能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⑷ 關於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介紹(有點急)
從1999年到2001年的3年時間里,幾乎是一夜之間,以韓國大眾流行文化為代表的「韓流」一舉進佔中國文化娛樂市場。「韓流」文化出口主打產品為游戲、電視劇、電影。「韓流」文化產品出口不僅為韓國賺取了大筆外匯,更為國家形象的提升立下汗馬功勞。
重建國家形象
為了推動文化產業,韓國成立文化產業專責機構,將文化資產轉化為創意產業,並以進入國際市場為目標。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方針,並從1999年至2002年先後頒布一系列扶持文化法律保障政策。韓國政府出面設立了文化產業研究生院;加強了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對一些大型文化項目進行經濟支援,成立管理投資資金的專門公司,做到專款專用;採取措施保護著作權;為緩解部分國家對「韓流」產生的排斥情緒,決定每年引進並上映部分亞洲國家的優秀影片。
推廣不遺餘力
韓國還設立了許多機構推廣韓國文化,從組織上保證「韓流」的影響力。包括:在首爾建立「韓流發祥園地」;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設「韓流體驗館」;由民間專家學者組建「亞洲文化交流協會」,對出口的文化內容質量把關,防止因出口劣質文化產品而降低外界對「韓流」文化產品的信任度;對「韓流」文化盛行國家和地區的使領館加派文化官員;成立「韓國文化振興院」,在「韓流」影響大的國家和城市設駐外辦事處;在韓國多個城市舉辦過多屆「韓流商品博覽會」等。通過將「韓流」輸出到全世界,韓國不僅提升了本國形象,也使韓國文化在世界風行。而韓國制定的文化立國戰略和一系列文化政策,更是帶動了韓國各行業的發展,為其帶來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收益。
⑸ 韓國文化的起源發展
韓國人民早期的興起和發展並不劃一,然而總的說來有一個特點, 即同中國人之間的積極接觸以及有時候也發生的斗爭。從韓國人民形成以種植稻米為中心的農業社會開始,他們的文化逐漸與中國的文化成為一體。韓國製造了鐵工具和鐵武器。在政治、經濟、哲學和文化這幾個方面,韓國的發展也受到中國的強大影響。 但是,僅僅了解文化交流還不能充分解釋韓國文化。正確了解韓國人民的各種特點也至為必要,而這些特點必須聯系韓國人民的歷史發展來加以解釋。不妨考慮一下佛教和儒教是如何傳入韓國的。雖然儒教比佛教先行一步,然而首先為韓國人民所接受的是佛教而非儒教。情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佛教比儒教更有助於建立一個由貴族統治和中央集權的傾向於擴張的國家。
有人認為新羅時代(公元前57-公元935)年青人所崇尚的世俗五戒出自佛教,但是也有人說這五戒的圓光是佛教法師,但是他也精通孔子學說。因此,對五戒作兩種解釋都可以。
然而,情況的另一面也應予考慮。當時,由於社會需要一套有利於建立王權和父權制家庭制度的道德規范,所以,即使佛教和儒教尚未傳入韓國,組織號稱花郎的青年隊伍和保護諸如家畜之類的財產這兩件無論如何也會備受重視。
佛教的禪宗也是同樣情況。禪宗早在新羅統一之前就已經傳入韓國,但是直到統一 新羅時代(668-935)末期,即強大的地方地主勢力起而反對中央集權統治制度的時候 才開始盛行。換言之,佛教禪宗之所以被接受和受到重視是因為它符合當地地主的需要的宗教。
新儒學在高麗時代(918-1392)末期開始引起注意,最終發展成為在朝鮮王朝時代 (1392-1910)佔主要地位的哲學思想。 據信它的是在同中國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間傳入韓國的。但是,如果聯系中產階級的上升來看,那就能更深刻地解釋新儒學何以會被接受。中產階級是指一批具有地方鄉紳地位的中小地主,他們並非通過世襲權利而且通過國家科舉進入官場的。這些人為人正直,對通過非法手段佔有大規模產業的親元朝的統治家族持批判態度。這個新興中產階級歡迎新儒學的道德原則,把它作為一種精神支柱。
⑹ 為什麼韓國文化輸出做的那麼好
三國文化輸出者做的那麼好的根本原因在於他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發展過來的,而且說韓國政府比較支持文化輸出,他們民族有強大的自信心,將自己的文化輸入到其他國,從而提高他們的國際地位,韓國很多的公司都是以娛樂公司為主,能夠迅速的從國外吸收資本進來發展國內的技術。
⑺ 韓國的文化產業概念廣泛,包括了以下哪些領域
在1997年亞洲遭受金融危機之後,韓國的傳統製造業受到重創,政府認識到,單一的產業結構必然帶來經濟的脆弱性,因而欲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1998年金大中出任總統後,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確定將低消耗、無污染、立足於創新創意的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加以扶持。目標確定後,韓國隨即啟動了政策、法規、組織和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將文化產業推向了有序的快速發展道路。
韓國的文化產業概念非常廣泛,包括了影視、音樂、游戲、動漫、演出、廣告、出版、卡通形象、創意性設計、傳統食品、傳統工藝品、傳統服飾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對於歷史遺跡、傳統工藝和技藝、傳統藝術、生活習俗、飲食服飾等,都投入大量財力、以各種方式加以保護和發揚。
比如將傳統工藝、技藝和藝術的傳承者列為「國寶」,給予政府補貼;將傳統說唱、假面舞、摔跤、造紙藝術、宮廷御膳、禮儀、傳統醫葯等列為無形文化財產加以管理;舉辦「文化遺產年」、「旅遊年」等活動以及諸如「泡菜節」、「假面舞節」等活動來宣傳韓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青年報》一位記者在評論中介紹了自己訪問韓國時的一個片段:接待我們的韓方誌願者是一位男士。有一天,太陽很大,此君整整齊齊地穿著韓服,任額頭冒汗,他連一個紐扣也不解。我很好奇,請翻譯問問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我想把韓國服飾文化最美的一面展示給大家。」
⑻ 為什麼韓國會成為文化輸出國
韓國藝人可代言各種政府機構組織,韓國旅遊、飲食、化妝品、美容、服飾,甚至消費電子和汽車都獲得了巨大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