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國是發達國家的原因是什麼
韓國是發達國家是因為韓國開放的時間早,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充分利用了西方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韓國因為有美軍的存在,而不必首先發展軍事工業,亦不必首先取得獨立自主的地位,所以,韓國在1960年就開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發展出口導向型的外向型經濟,充分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利用西方國家的資金和技術,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更多關於韓國為什麼是發達國家,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22e62161609191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B. 韓國為什麼發展那麼快的
1960年代初期採用了外向型戰略。由於韓國自然資源賦差,儲蓄率低以及國內市場規模小,因此該策略特別適合當時。該戰略通過勞動密集型製成品出口促進了經濟增長,韓國可以在其中發展競爭優勢。政府的舉措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以出口為主導的工業化模式,韓國政府激勵企業開發新技術並提高生產效率,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競爭。通過遵守國家法規和要求,公司獲得了補貼和投資支持,以在快速發展的國際舞台上迅速發展其出口市場。此外韓國還鼓勵了外資的流入,以補充國內儲蓄的短缺。這些努力使韓國得以實現出口的快速增長和隨後的收入增長。
C. 韓國崛起的原因
說到韓國崛起的原因,有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美國,日本,以及50-80年代那個發展經濟的最佳時期。 韓國經濟起步時期是全斗煥的軍事政府,過分地獨裁,為韓國的民主化發展構成了很大的負擔 50年代與60年代之交,以電子科學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動了新技術新產品的問世,提高了生產率,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世界發展呈現強勁的勢頭,使國際市場日益擴大,刺激了各國貿易持續增長。加上美、日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援助,為韓國發展出提供了寬活的發展空間。從64年開始,韓國從進口替代戰略轉向出口導向戰略,把重心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採取多邊化自由化的政策,參與世界競爭,以外貿出口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60年代初,韓國作出加快引進外資步伐的決定。有利於發展出口和國際收支改善的原則,30年來,韓國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制定了引進外資的鼓勵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術引進作為引進外資的一個重點。在60年代,大膽利用外國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形成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重工業經濟。80年代以後,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以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 韓國持續高速增長為剩餘資本集中提供了參與國際分工的有利條件。為了擴大出口,穩定國際資源進口,抵制保護主義,強化本國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降低勞動成本,80年代以來,韓國推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的策略 韓國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發展的基礎,立國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教育一直超前發展。長期以來,在發展中國家中,韓國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一直是最高的國家之一。 韓國在社會發展中有明確的規劃和強有力的手段,對出現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農村問題,及時採取雷厲風行的措施,扭轉了發展的偏差。 韓國在治理腐敗、調整經濟結構、治理金融危機等方面同樣表現了韓國人剛毅的特點。 由於儒家傳統,韓國社會發展中強調社會倫理價值,強調社會風氣的純潔,強調愛國主義,強調人的精神面貌。 韓國社會還保留了大量的舊傳統。現在還有人按古禮祭祀孔子,長幼尊卑秩序在韓國社會中表現明顯。傳統道德仍然被韓國人所信守。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成為韓國人最突出的民族特點。
D. 韓國為什麼發達
第一,汽車製造。
韓國在工業化時期,重點發展汽車工業,使得韓國汽車異軍突起,成為世界著名汽車生產國。現在韓國汽車有很多品牌享譽世界,如現代起亞,雷諾,大宇,雙龍等品牌。每年出口數量非常龐大,為韓國帶來豐厚的收入,成為韓國發達的重要支撐,也是其機械製造的典型代表。
途勝點擊了解最新報價
第二,電子產業。
韓國工業中電子產業那是在世界占據前列的位置,韓國產生了很多全球性的電子企業,在半導體等核心領域,擁有很高的世界地位。尤其是三星電子,LG等公司,很多產品在世界都屬於前列的位置。典型了韓國電子產業的強悍,每年為韓國創造巨大的利潤,電子產業到現在都非常強大,是韓國發達的重要支撐。
第三,造船工業。
韓國因為廣袤的出海口,以及優良的港口,在發展初期就不斷深耕造船業。在1999年的時候,韓國造船業就超過了日本和世界其他國家,成為世界第一大造船大國。雖然現在被我國超越,但是韓國造船業依舊是非常強悍,在世界的地位非常強大,也是韓國發達的重要支撐,為韓國創造巨大的利潤。
第四,鋼鐵工業。
近代以來鋼鐵產業和技術成為衡量一國工業水平的重要指標,而韓國鋼鐵工業也是其巨大的支撐。韓國鋼鐵年生產量高達4000萬噸,位居世界第四,在世界的地位很高。尤其是鋼鐵製造的很多尖端科技,韓國也占據一席之地,所以韓國鋼鐵行業成為韓國經濟的重要支撐,也是其發達的基礎。
E. 韓國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旅遊,韓國旅遊業非常發達,每年有很多世界各地的人去韓國旅遊,整容行業也比較發達。
F. 韓國的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這么快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新加坡、韓國經濟發展的水平與我國相差不遠。到了70至80年代這兩個國家迅速進入了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而在同一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卻遠遠落後了。結合 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後期新加坡、韓國的歷史和我國的歷史分析其原因。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麼經驗教訓?
新加坡和韓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注意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並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首先抓住機遇吸引外資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不斷進行產業的更新換代,發展高技術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
我國在改革開放前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左」傾錯誤造成了嚴重後果。 自一五計劃後期起,開始出現經濟冒進的傾向。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左」傾錯誤嚴重泛濫,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隨後出現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文革」給我們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十年間經濟停滯不前。
經驗教訓:必須把工作重點放在經濟建設方面;必須制定適合國情的發展戰略;必須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現在的話 因為之前積累的經驗 而大力進行產業轉型 發展本國科技 諸如韓國的汽車製造 和電子。、。、而相對現在的我國而言 只不過是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鏈中
G. 韓國為什麼能夠成為發達國家
先從地理看,韓國兩面臨海,而且國土偏北這就意味著國家氣候宜人而且不會過於炎熱還不受到熱帶風暴、颶風之類的煩惱相對來說天災較少,雖然國土面積小但是瀕海啊,海里的資源遠比陸上的豐富的多。經濟上韓國的經濟起飛主要源於全球供應鏈的產業轉移,從二戰後,世界工廠從美國到歐洲到日本到韓國再到中國台灣然後才是到中國大陸的沿海地區現在往東南亞和中國中西部轉移。日本一開始替歐美代工然後通過開奧運會擴大國際影響國家主導創立自主品牌如SONY佳能等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實現經濟起飛,而經濟發展的同時就意味著勞動力不在便宜一些低附加的零部件就向外部轉移,其主要方向就是韓國和中國台灣,台灣姑且不論韓國真正的經濟騰飛也是一樣從開奧運會然後大公司比如三星啊、LG啊什麼的打出牌子,其發展道路是比較類似的,然後有些發展以後也開始向中國進行產業轉移長三角、珠三角不也發展起來了?國家越小其實有時候越好發展,全球人均GDP第三的冰島靠什麼起來的?就是靠給英國人弄金融服務業,英國人口是他們的20多倍不出幾年就把冰島從小漁村弄成金融奇跡了。回來說韓國,中國的山東、廣東、浙江、上海僅僅從經濟總量上看基本已經跟韓國差距不大,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均GDP也是跟人家處於同一個數量級,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由於北京、上海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現代化程度不比紐約、東京、巴黎這種國際性大都市差多少甚至由於我們的設施比較新可能還要更加先進,如果中國的沿海地區單拿出來屬於低等或者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是我們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還是貧窮落後的,這一方面和國家政策有關,也跟地理環境密不可分,為什麼沿海發展快?交通方便,一艘輪船裝個上萬噸沒有問題,可要是用火車裝要多少節車皮啊,運輸成本太高削弱競爭力,這又能看出兩邊都臨海國家的優勢了。如果單純計算像韓國那麼大面積的地區發展成較發達地區中國的速度明顯比韓國日本快的,現在國家整體產業在向中西部轉移,人力、地皮等優勢會使中西部在未來20-30年內達到目前東部的水平,到那時候我們國家在人均的統計上就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了。
H. 為什麼韓國發展這么快
從韓國本身來講,政府實施的以下幾種經濟增長戰略不能不為其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一)政府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所謂政府主導是指政府的「定向」和「導向」在經濟運行和發展中起作用。對韓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可以簡單概括為:政府規劃、指導、管理和調控經濟。其主要手段是:首先,運用經濟開發戰略,宏觀調控經濟發展方向。韓國政府60年代中期提出了「出口主導型」經濟開發戰略,經濟活動重點由國內市場轉向國外。7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重點由輕工業轉向重化工業,提出「重化工業化」經濟開發戰略,80年代以後,又提出「技術立國」等。其次,根據經濟發展遠景目標,制定五年經濟開發計劃,以自由與計劃相結合為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政府主導實施了一系列經濟開發計劃。第三,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各項經濟政策、法規及措施並加以執行。第四,韓國政府首腦親自干預經濟。由於政府將干預經濟活動視為其重點職能之一,所以,政府最高層直接干預經濟、直接處理經濟運行中的重要問題。
關於韓國政府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在其經濟發展初期是比較有效的。主要原因在於在韓國當時經濟條件下,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是旨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由政府充當其經濟活動的總指揮。政府主導經濟的主要手段為宏觀經濟決策、計劃指導、運用經濟杠桿進行干預,經濟立法和行政手段等。然而,這種依靠政府主導,30年走完西方發達國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工業化歷程,自有其弊端。根據制度經濟學的分析,制度演進存在路徑依賴。由於政府主導的企業制度、金融支持政策的安排,造成了企業對政府的強力依賴。韓國大企業集團為了獲得更多的政府優惠,競相不計後果地擴張,沿著規模擴張的路徑走下去。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大企業集團沒有適時地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以及技術創新;企業的高負債、財務結構不合理,以及企業集團的制度缺陷,終使企業管理失控。到1997年金融危機時,大企業集團紛紛倒閉也就不難理解了。韓國政府主導型經濟發展的另一弊端在金融體制上表現顯著。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金融系統是一個金融市場,根據市場信號運用市場運行規律,將金融資源配置到相關部門中去,推動社會生產的正常發展。可是在韓國,其經濟發展的自身特點使然,金融業的職能僅是行使政府指令、政府幹預經濟的工具。政府決定利率、存貸、投資等,使金融機構喪失了創新和提高效率的動因,大量的呆賬成為其沉重的負擔,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金融扭曲與滯後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也是1997年的金融危機,將其所有弊端都展現給國人,使其始於90年代初但又未能痛下決心的改革調整不得不真正使上軌道。政府由此轉向旨在減少干預、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場秩序、創造穩定的市場環境上。政府這種由主導經濟向重點規劃經濟的角色轉變,使如三星電子這樣的大企業集團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韓國現任總統盧武玄當政之初提出的四大經濟施政綱領,並非言之無物。首先提出確立自由公正的社會秩序,具體包括建造易於創業的環境、構築透明公正的競爭機制、構築先進的金融基礎系統和進行財政稅收改革。在建設東北亞經濟中心國家中,提出要用東北亞時代的視野,構築以物流中心基地與國際化金融為兩翼、圍繞信息高新技術產業的商務中心。而建設科學技術為中心的社會和面向廣闊未來的農漁村社會都有具體內容及實施方案。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韓國政府主導型經濟開發戰略基本完成其使命,成為其歷史的一部分。
(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六十年代初韓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兩種選擇,其一,繼續發展以進口替代產業為主的內向型經濟,建立獨立的、完整的民族經濟體系,社會生產和人民所需要的產品盡量不進口或少進口;其二,面向世界市場,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發展以出口產業為中心的外向型經濟,通過廣泛的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來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選擇後者,使韓國在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充分發揮了韓國當時剩餘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有效地彌補了資源匱乏、國內市場狹小、資本積累不足等方面的劣勢,為韓國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韓國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相對來講是成功的。而這種成功源於其採取的正確方針和措施。概括起來韓國實施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有以下特點,其一,以比較優勢為其出發點。針對缺乏原材料、資金不足但勞動力豐富的現狀,韓國決定了首先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出口工業。其二,適時地進行結構調整。保持出口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能夠適時地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其三,實行優惠政策,支持發展出口。盡管這些優惠政策,如直接補貼,隨著外部壓力的增加而不斷減少,但在出口企業的發展初期,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不平衡增長戰略。韓國在增長方式的選擇上,理論上受經濟學家哈士曼(A.D.Hirschmann)的「不平衡發展論」的影響,認為在短時間內可以犧牲部分產業和工業部門而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點產業和重點工業,通過發展重點產業來積累資金,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7�2]。在財力、物力和技術積累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同時實現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均衡發展,因此,選擇「傾斜式」的重點投資,「不平衡中求平衡」發展,採取「先工後農」,「先出口後內需」,「先輕後重」,「先大後小」,「先主導產業、戰略產業後一般產業」,「先增長後穩定」,「先速度效益後技術效益」,「先內涵後外延」,「先效率後公平」以及「先增長後發展」等一系列經濟不平衡增長戰略。
對於韓國所推行的這種不平衡增長戰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1962年至1971年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韓國重點發展投資省、見效快的輕紡工業,增加出口創匯,以此增加對基礎工業設備投資和擴大生產能力資金的積蓄,取得顯著成效。而70年代初期起,由於重點轉向重化工業過程的過急過猛,出現了對重化工業的重復、過剩投資,降低了經濟效益。再則,效率與公平上的不平衡,出現經濟增長之同時工潮迭起等並非完美之現象。但從本質上看,應該說不平衡增長實際上是一種交錯的平衡增長。
(四)與國際經濟變動協調的產業政策與國際化發展戰略。韓國在立足於自身的經濟基礎、發展水平,特別是在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及時捕捉和積極利用各個時期國際上產業結構變動的有利機遇,以其協調的產業政策來調整其產業結構。80年代開始,韓國開始推行國際化,力圖把其企業全面推向國際市場,按照國際市場競爭的要求,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冷戰結束後,隨著愈來愈多的國家重視發展經濟,韓國更加強調其經濟的國際化、世界化發展,同樣,這符合了世界經濟一體化、區域化的發展潮流。
(五)高科技與人力資源開發戰略。一個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高新技術及其人力資源要素的支撐。韓國歷來重視教育,注重人才的培養;同時加大對科技開發的投入。而此戰略得到產業界的普遍贊同,認識到企業的興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職工的素質。韓國的大企業大都創辦了職工業余學校、職工訓練所、人力開發院等職工培訓機構。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現任總統盧武玄提出的「構築技術中心的社會」經濟施政綱領,體現了韓國在經濟日趨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中,以高尖端科學技術立國的志向。
I. 韓國為什麼這么厲害,短短幾十年裡成為發達國家
一、集中力量發展大企業,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的經濟至關重要。而韓國在當時其實非常的貧窮,加上國土面積狹小,可以說十分的難以發展起來。所以,對於韓國來說,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整個國家的經濟都能夠快速發展,就需要對某些領域重點扶持。
二、抱緊美國的大腿,通過戰爭「創收」。
韓國是美國的小弟,我想少有人不知道的吧。可以說,韓國能有現在的發展,美國也功不可沒。在美國和越南戰爭的時候,由於戰況的焦灼,美國急需支援。當時為了能請動韓軍出戰,美國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比如美國承諾不會削減韓國軍隊援助、支持韓軍現代化建設、為韓國的經濟發展提供財政支持等等。這也導致韓國在這場戰爭了大發「戰爭財」。
J. 韓國為什麼發展迅速
題目好敏感啊,不知道回答了會不會被屏蔽!!!
首先冷戰知道吧?冷戰時期是美國佔領的韓國(南朝鮮)知道吧?之前的整個朝鮮半島很封建的,比中國還遲,之後是被日本侵略打開的,冷戰時候由於美國的影響,韓國的工業底子特別是對思想上的影響,就想當年日本佔領東北一樣,建國後,東北第一個成為了工業基地(老東北工業)。
韓國和中國一樣都是沒有及時經歷2次科技革命的,不過之後韓國趕上了第三次(信息革命),第三次信息革命誕生了矽谷,高新科技的產地。在第三次革命建立或興起的有惠普,微軟,谷歌,很多大牌,包括日本索尼,松下等等,還有韓國的LG,三星,那時候中國差不多也是閉關的樣子,文革時期,這是沒有辦法的,所以說中國3次革命都錯過了。
中國的增長是靠石油、房地產這些起來的,最近房地產泡沫出現,GDP增長率當然下來了,雖然也做了科技等方面的努力,但是韓國沒有這些,它的經濟是靠高科技,韓國可是發達國家哦。看韓劇就明白了,韓國好多家庭都有車,而且韓國好多地方有孤兒院,就住所,哪怕是在鄉下也是有的。不過整個朝鮮半島不適合做農作物,特別是朝鮮,都是高海拔地方,所以缺糧食,韓國主要是平原但是也不好過,所以韓國的蔬菜類是挺貴的,不過韓國網速世界第一,快便宜,至少比中國便宜10倍以上,呵呵。
在說說三星,2013年三星佔了整個韓國GDP的17%,就是半導體,高科技。。。,各種記憶體、顯示屏,處理器都靠它,所以說半導體撐起了三星、韓國,三星是硬體公司,蘋果是軟體公司,雖然打官司,去掉了三星的電池,但是蘋果手機、iPad的屏幕,各種記憶體,CPU還是由三星製作的,原因就是高科技。。。而不是什麼石油,電信、房地產那些公司,不是長久之計,應該加快改革才對。
韓國發展娛樂業,是因為國內產業少,生態系統多樣化,生態系統平衡懂吧?是一樣的道理。
你知道中國有多少知識產權屬於自己的嗎?說出來嚇你一跳,超乎你的想像,中國的汽車到現在無法完全自主做出來一輛,有些部件他必須進口,很多都是,中國就像騰訊一樣,抄襲,戰斗機,軍事?高性能發動機都弄不出來,還俄羅斯的,每年撥給國防部的money根本花不掉,一個後勤部的小部長,在北京豪華地段3層樓四合院別墅,2米多長的一個大金豬,還不公開審,秘審,社會制度導致畸形發展,幸虧當年來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治理國家(改革開放),其實這制度是資本主義的,所以歐美剛開始才會批評中國。
我是想說,現在得抓緊改革了,加大力度反腐就是第一步,看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