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1945年工業基礎如何

韓國1945年工業基礎如何

發布時間:2022-11-20 03:33:06

1. 二戰後,日韓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日本工業分布的特點

戰後的日本經濟通常可分為:1945-1955的戰後復興時期,接著是高速發展時期,然後是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穩定發展時期。
戰後日本經濟通過佔領軍實施的經濟民主化,為自己奠定了嶄新的騰飛基礎。這個經濟民主化指的是「財閥解體」、「農地改革」、「勞動改革」。
另一方面,在產業方面。1947年起採用了幾種物力、財力、人力投入到煤炭、鋼材生產上去的「傾斜生產方式」,1948年起日本經濟雖然伴有通貨膨脹,但終於走上了經濟復興的軌道。在這被稱為「穩定中的恐慌時期」,廣大人民被迫儲蓄,大量資金流入大企業。正是這樣,扶助了此後大企業的發展,卻導致了中小企業的倒閉,失業率增加,社會日趨不安。就在這個時候,1950年6月爆發了朝鮮戰爭,日本的生產活動因戰爭特需飛躍增長,並且很快在1951年度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恢復到戰前水平。
1951年9月簽訂了媾和條約,佔領軍時期就此告終。隨之朝鮮戰爭也宣告結束,產業界一時陷入了動亂頻頻發生的逆反性不景氣局面。但是,這僅僅是過度到經濟高速發展的小小間歇而已。
從1955年開始之後的10年間,日本經濟實際平均增長率為8%,幾乎在長達1/4個世紀內,日本經濟以世界最高的增長率持續發展。1955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尚居第7位,而12年後的1967年卻躍居至第2位,過去的「中等發達國家」日本,如今已經被稱為「經濟大國」。
關於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大約可以列舉出以下幾種:
1、戰後的民主化改革。
2、企業的積極投資。
3、豐富的優質勞動力。
4、高儲蓄率。
5、積極的技術引進。
6、高質量的教育水平。
7、較輕的軍費開支。
8、勞資關系、社會及政治上的穩定等。
誠然,除去了上述原因以外,也不能忽視人們立志「趕超發達國家」的雄心壯志。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東起東京灣東側的鹿島,向西經千葉、東京、橫濱—駿河灣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最後直達北九州,長達1,000公里,包括京濱、中京、阪神、瀨戶內、北九州等五大工業地帶及其毗連地帶,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通常稱之為「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該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但卻擁有日本全國人口和工廠數的 60%,工人總數的67%以上,工業產值的75%,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設備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學工業產值的90%以上。特別是戰後新建的大量消費原料的資源型工業,全部分布在這一帶,成為臨海型工業區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
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在這一帶狀地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面向國外市場是戰後日本工業布局的基本出發點。在太平洋沿岸一側的許多專業碼頭上,往往通過自動流水傳遞線,將進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運入生產車間,就地加工;同時,所產的產品也徑直通過出口專業碼頭由海船運銷世界各地。因此,就這個意義上講,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業原料、燃料的來源地和產品的銷售地。這樣,既節約用地,又縮短生產周期,可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戰後資源來源地域構成的變化,即由戰前和戰時主要面向日本海一側(如中國、朝鮮等),改變為戰後主要面向太平洋一側(如東南亞、大洋洲、歐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則更是工業愈加集中於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發揮島國位置條件的優越性。日本海岸線綿長,沿海又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闊,風平浪靜,潮差不大,適宜修築巨港和深水碼頭,便於大型或超級貨輪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灣地區不僅為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船舶結構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運輸費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帶雖已十分密集,用地緊張,但是近些年來這里由於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第四,沿海各大工業地帶是日本工業、城市和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國內工業品最大的消費地,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第五,日本在實施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方針的進程中,在沿海地區大量投資修築公共設施和增設交通線路,從而為布局新廠提供了各種方便條件。日本工業分布的高度集中,從整體看是很不平衡的,過於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個企業內部來說,則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在技術上是合理的,經濟效益較高。 但是,日本工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原有工業地帶已擁擠不堪,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業的問題。工業布局開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總趨勢是:(1)向原有工業地帶的四周及其外圍的內陸部分延伸,特別是那些技術密集型工業更是如此;(2)向消費地擴展;(3)趨向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地區;(4)在工業落後的地區建立地方性的工業據點。此外,日本還大力在海外投資建廠,就地加工原料,然後將半成品運回日本

2. 有哪些被低估的工業強國

說到工業國家,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西方。工業革命起源於西方,成長發展也在西方,所以總體上來說西方國家的工業底子是比較強大。其中以德國、英國、法國等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工業基礎十分強大。

關於工業強國,歷來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當然,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等這幾個國家是工業強國沒有爭議,但是比如說韓國、義大利、瑞士等國家經常被人們誤以為不是工業強國,其實不是,比如韓國給人的感覺是文娛產業發達,電影、電視劇等文化影響較廣。還有瑞士這個國家,我們的印象就是景色優美, 旅遊 文化發達。其次瑞士的金融產業也比較發達。但是說到工業,我們不太會去注意像瑞士這種國家。

關於哪些國家的工業被低估了,韓國應該算一個。韓國的工業基礎是比較強的。在傳統製造業上,韓國的 汽車 工業與造船工業都是比較強的。雖然不能說世界領先,但也是排在世界前列的。其次,韓國在新興 科技 領域也是不錯的,電子領域製造晶元,人工智慧發展也是快速且處於世界前列。

在重工業上,韓國的的大型財團類企業也是不容忽視的。其表面看起來文娛產業支撐韓國,其實韓國真正的強大來自於工業強大。

還有瑞士也稱得上工業強國。我們比較熟悉的有瑞士的鍾表。除此之外還有機械、化學等領域也是比較厲害的。瑞士的發展比較均衡了,工業發達,服務業也是有不少跨國名企, 旅遊 金融在國際上都有較高聲譽。其實像韓國、瑞士這種被忽視的國家只是因為其他領域更為著名蓋過了工業的強大。

加拿大

很多人對加拿大的印象,是一個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國家。但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拿大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業強國。

作為七國集團中人口最少的國家,加拿大的工業實力卻是不容小覷的。

早在1962年,加拿大就發射了雲雀1號衛星,成為世界上僅次於蘇聯和美國,第三個能自行研發,建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加拿大是最早參加國際空間站的國家,其生產的太空機器人「加拿大臂」技術先進,長期被國際空間站和美國太空梭使用。

自1960年,加國的航天 科技 公司為商業市場設計和製造多種型號的衛星,其商用火箭技術也十分領先。

(安裝在發現號太空梭上的加拿大機械臂幫發現號執行STS-116任務)

瑞典
作為一個人口只有800多萬人的北歐國家,瑞典總是一副人畜無害的面孔。但實際上瑞典也是工業強國。

目前,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 汽車 製造業、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葯研究能力。

並且在軟體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

(瑞典膺獅戰斗機,屬於第四代單發輕型戰斗機,瑞典也是世界上少數能夠自行生產戰斗機的國家)

義大利

與加拿大樣,義大利同屬於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義大利是從一個以農業國,發展成為一個高度工業化國家。其國際貿易與出口金額位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

義大利工業實力強大,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也居歐洲第二位。而且,義大利在塑料、托拉機、 汽車 、電力、機械製造、電子工業、造船、化工、軍火等工業也是十分領先。

(超跑迷心中的維納斯——法拉利LaFerrari。義大利可以說是世界超跑之鄉,如: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都出自於義大利人之手)

瑞士肯定算一個了。 瑞士和德國都是德語國家,在古代的時候民風彪悍,盛產職業雇傭兵,屬於地地道道的「戰斗民族」。打仗是瑞士的民族產業,因此這個國家十分擅長打造兵器、鎧甲,以及火槍的零部件,手工業從業者非常多。可以說他們和金屬和機械打交道的能力在歐洲屬於頂尖水平。後來隨著自由新教的出現,瑞士成了新教和天主教國家的緩沖地帶,從那時起瑞士就成了一個中立國家,因此很少被戰火染指,所以本土經濟建設幾乎未遭到過破壞。後來法國人帶來了先進的鍾表製作工藝後,瑞士人在鍾表和機械產業上發展十分迅猛,以至於世界首個鍾表協會——日內瓦製表協會就是在瑞士於1601年成立的。

古代瑞士以雇傭兵聞名歐洲

240年前瑞士鍾表匠發明的寫字男孩機器人,總共6000多個零件全部由手工打造,可以書寫任意單詞

如今的機械,電子和金屬加工也是瑞士工業領域的第一支柱。這幾個產業佔了瑞士工業領域總就業一人的一般,出口額佔到瑞士總出口額的40%。瑞士的鍾表和軍刀和這些一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了。瑞士機床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所佔比重較高,約在1%左右,遠高於其他工業發達國家如美、德、日(在0.1%-0.7%左右)。如果論斤兩出售機床,瑞士機床每千克的價格是日本機床的2.8倍、美國機床的3.2倍,是中國大陸出口機床的10倍。

瑞士機電行業既有聞名遐爾的大公司,也有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例如ABB公司的電站和輸配電設備、迅達公司的電梯、蘇拉和立達公司的紡織機械、法因圖爾公司的萬用沖床、阿奇夏米爾公司的電火花機床以及布勒公司的食品加工設備,maxon的小功率電機等都是國際同類產品中的精品,為全世界眾多專業廠商和客戶所種愛。不過由於瑞士的傳統市場還是在歐洲,這些企業在中國的知名度比起德國日本還是有所差距。

GF阿奇米夏爾的 CUT P 350 精密數控慢走絲線切割機

ABB機器人

瑞士鍾表僅是瑞士強大工業能力的冰山一角(配圖百達翡麗)

除此之外,瑞士在醫療康復方面也非常厲害,這方面往往會被忽視。比如,2018年排名前三的制葯公司瑞士佔了2家。

瑞士的Hocoma公司生產的康復機器人在全球范圍首屈一指:

瑞士有這么多牛逼的企業,但人數僅有800萬。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小而強的工業強國。

談起工業強國,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這幾個影響力很大的國家。當然也有不少被低估的工業強國,今天我就將我知道幾個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題主說完瑞士了,西面就不介紹了)

歐洲

1.奧地利

說到奧地利,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都是維也納金色大廳,是世界音樂的 頂級殿堂之一,無數音樂家在那裡留下了自己的歌聲。其實奧地利的工業水平也很不錯,特別是機械工業和化工業在世界上很有競爭力。

格洛克手槍、AUG突擊步槍、曼利夏步槍(中.國也曾是曼利夏步槍的客戶之一,光緒年間有采購)、斯太爾重型載重 汽車 等產品都是奧地利工業的代表產品。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獨立,不然奧地利的工業會更強。

2.芬蘭

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同時,芬蘭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大名鼎鼎的——諾基亞公司,就是芬蘭的坐地戶,也是芬蘭工業的標志性企業。

3.瑞典

瑞典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強國,工業門類也很齊全。在航空業、核工業、 汽車 製造業、電訊業、醫葯研發、軟體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等諸多領域瑞典居世界領先地位。

鷹獅戰機,是世界上性價比最高的多用途戰斗機,即使與美國F16比也毫不遜色;哥特蘭級潛艇世界上第一艘裝配斯特林發動機絕氣推進系統(AIP動力系統)的潛艇;愛立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通訊設備商。

4.荷蘭

荷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海堤、風車、鬱金香、奶牛、足球和寬容的 社會 風氣而聞名。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荷蘭的工業也很發達,鹿特丹有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ASML公司的光刻機聞名世界;菲利浦的電器更是家喻戶曉。

非洲

1.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有著「彩虹之國」的美譽。曾經是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非洲的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就超越采礦業和農業產值之和,成為真正的工業化國家。南非的衛生醫療也曾是世界前列的,世界上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就是在南非完成,那時是1967年。南非的軍火工業也很發達,涌現出了不少經典武器。「石茶隼」武裝直升機、「號角」主戰坦克、「大山貓」裝甲偵察車、G6自行榴彈炮。

美洲

1.巴西

作為南美最大的國家,巴西以桑巴和足球聞名於世,這使得巴西的工業往往被人忽略。巴西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 汽車 、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是巴西工業的代表性企業。目前該公司現已躋身於世界四大民用飛機製造商之列,成為世界支線噴氣客機的最大生產商。

亞洲

1.印度

印度能夠自行研製生產包括輕武器到坦克、飛機、軍艦、航母、戰略核潛艇、核彈、彈道導彈等絕大多數武器;印度IT產業也很發達,綜合來看印度的工業實力不可小覷。

2.伊朗

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在工業上,伊朗可是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工業強國。伊朗在全球工業排行排第38名,從數據可以看出,伊朗工業實力在世界上還是能夠數得著的,不過短板在於研發能力不足,大多數成型的產品還在於「山寨」。目前伊朗已經能夠獨立製造坦克、戰斗機、彈道導彈這樣高精尖的產品了。

3.朝鮮

朝鮮很窮,工業基礎與工業強國比差了一大截,但是放眼全世界,朝鮮也算的上是工業強國(沙特很有錢,但是工業確實比不過朝鮮)。

朝鮮可以國產輕武器、主戰坦克;也可以國產自行火炮和大口徑牽引火炮;還能自造一些微型艦艇朝鮮;彈道導彈在世界上也勉強能排上名號。除了極為高精尖的自己國家空軍部隊裝備的相關戰機之外,朝鮮自己的軍事工業可以提供,朝鮮軍隊幾乎所有的制式武器裝備。和世界上絕大多數連槍支彈葯都無法自足,只能靠進口的國家比。朝鮮的工業還是不錯的。

就到這里,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非常歡迎大家來吐槽!!!

說到工業強國,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美國、日本、德國,有的還能想到英國、法國、韓國或者加拿大(中國目前還是工業大國,而不是工業強國)。很少人會注意到瑞士。因為瑞士在外人的眼中工業並不強,他最為知名的產業,是銀行、保險、還有就是手錶。

實際上瑞士的工業實力非常強。瑞士它遠不止有手錶製造,還有制葯、化學、食品等工業。而且這些製造業的產品附加值非常高。公司並不需要很高的出貨量,就能賺取高額的利潤。

在2017年全球製造500強排行榜中,瑞士有8家企業入圍,數量排名全球第十。但瑞士的經濟規模卻是全球前15都還排不上。這也就可以看出瑞士的製造業企業實力還是非常強的。

在手錶製造領域,瑞士誕生了大量的全球知名品牌,包括勞力士、歐米茄、天梭、浪琴、百達菲麗、江詩丹頓。這些手錶的售價動輒上萬,甚至有幾十萬的,有的售價還超過百萬。
(這款江詩丹頓手錶的售價高達680萬元人民幣)

瑞士的制葯行業也非常有名,共有兩家制葯企業進入了世界500強,分別是羅氏制葯和諾華制葯。在2018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羅氏制葯以566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169位,諾華制葯以501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203位。我國作為一個醫葯大國,還沒有醫葯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瑞士的食品行業長得也相當不錯。在這個領域它當成了一家世界級跨國巨頭,就是雀巢。目前雀巢的營業收入接近1000億美元,和我國的華為相當。一家做食品的企業,規模竟然可以做到這么大,真是不可思議。我國兩家著名的食品品牌——太太樂和銀鷺均已被雀巢收購。

所以梳理下來,瑞士可不僅僅只有銀行和鍾表。他還有很多行業發展的相當不錯,所以綜合下來他算得上是一個工業強國。

應該有瑞士,瑞士這個不起眼的國家有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他的精密機械儀器製造、化工、化學制葯等等絕對是世界領先。在二戰期間他的厄利康高炮在德軍中擊落了無數敵機他們生產的軸承更是德國武器裝備不可或缺的,既便是現在瑞士的輕武器也是世界頂級的。

義大利吧

瑞典,荷蘭,西班牙,韓國,以色列,捷克,印度

絕對中國啊,世界工業門類最全的國家,工業GDP超過美日德的總和,僅就工業方面而言,未來世界上只會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舉個例子,奧運會上有一個人,報名參加了所有項目,而且基本所有項目都能進前五名,很多項目可以拿到獎牌,也有很多項目是世界第一。大家反而說他大而不強,因為國人覺得只要不是第一就等於落後。

被嚴重低估的工業強國是中國,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所有工業類別的國家,說中國不是工業強國,外國人是不信的。

3. 為什麼說台灣是縮小版的韓國

台灣和韓國是兩個不同的地區,很少有人會把這個地方拿來比較,但仔細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台灣就是縮小版的韓國。

發展水平相似

台灣和韓國都是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公認的發達地區,韓國GDP為1.38萬億美金,排在世界第11,亞洲第7,台灣GDP為5200億美金,世界排名第37,亞洲排名第7;韓國和台灣的面積都不大,韓國大約為10萬平方公里,台灣為3.2萬平方公里,且兩個地方都是山多耕地少;韓國的人口為5100萬左右,台灣人口為2300萬左右,韓國的人均GDP為27000美元,台灣為23000美元,按照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規定,人均收入位於20000-30000美元,屬於中等發達經濟體,很明顯,韓國和台灣都在這個范圍之類。

文化相似

兩個地區都屬於東亞文化圈,都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兩個地區的流行文化都很發達,並且深受東南亞地區的喜歡,特別是偶像劇,比如韓國的《藍色生死戀》,《浪漫滿屋》,《來自星星的你》,台灣地區有《王子變青蛙》,《薰衣草》,《放羊的星星》;兩個地區都挺擅長打造偶像團體,韓國有東方神起,少女時代,EXO,台灣地區的偶像團體有飛輪海,SHE,183club;並且各自的偶像團體都屬於快餐品,解散的速度很快,韓國已經解散或者有人退團的團體有:東方神起,神話,MISS A,台灣地區的有:F4,黑澀會美眉,5566等。比較發現,他們走的路都相同。

經濟結構相似

兩個地區因為本土市場有限,都是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並且都是出口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兩個地區都有在國際上響當當的大公司,韓國三星電子是世界上最大手機品牌,市佔率在23%以上,號稱「台灣之光」的台積電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韓國的LG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電品牌,而台灣的鴻海集團,也就是富士康的母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廠商,80%以上的蘋果手機都是富士康代生產的。

韓國三星電子的市值大約在3200億美金,是韓國排名最靠前的公司,台灣的台積電市值大約在2000億美金,是台灣排名最靠前的公司。兩家公司的市值都是在亞洲排名前15位,不過跟騰訊,阿里巴巴的5000億美金的市值相比,還是差了很多。兩個地方的製造業雖然發達,但互聯網行業都發展緩慢,所以在他們經常請馬雲先生去他們當地演講,給他們當地的年輕人分享經驗,為什麼不請馬化騰先生呢,可能因為他太過於低調。

經濟騰飛的經歷相似

兩個地區都是在30年時間內由貧窮過渡到富裕,兩個地區都曾經被日本殖民過,韓國的殖民時間為1910年-1945年,台灣的殖民時間是1895年-1945年。由於日本在近代的發展水平和工業實力都是領先於亞洲的,所以或多或少在韓國和台灣留下了一些工業基礎。

兩個地區都是在1960年左右經濟開始騰飛的,當時得益於日本經濟轉型,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這樣那勞動密集型產業總要有人去做,這個時候,台灣,香港,新加坡和韓國就充當了這樣一個角色,日本大量的訂單運到這四個地方去,主要就是生產衣服,玩具和一些電子產品的組裝。韓國的釜山港和台灣的高雄港也成為亞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後來這四個地方被稱之為「亞洲四小龍」。再到80年代的時候,這兩個地方重點發展製造業,一大批明星企業開始起來,就是三星,LG,台積電,HTC之類的。

不可否認,韓國和台灣雖然目前發展緩慢,但他們過去幾十年時間的快速脫貧,的確讓世界為之震撼,當時西方形容這種現象為「東亞奇跡」!

4. 歷史上韓國的經濟曾不足朝鮮一半,它是如何逆襲成為發達國家的

韓國是一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半島國家,由於韓國和北面的朝鮮處於一種完全隔絕的狀態。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韓國是一個很標準的島國,不能夠通過陸地的方式進行連接,與外界的溝通只能夠通過航空或者說水面。

不過創造了“漢江奇跡”,一度高歌猛進的韓國並沒有停滯下來,而是選擇繼續進步,它開始與時俱進的向新型產業(第三產業)轉型。當時的韓國看準了中國內地娛樂市場極度空缺,便開始推動娛樂業的發展——韓國通過娛樂這種低成本高回收的方式創造了一部分在中國內地極度火爆的明星,而以這些明星為核心形成連帶作用,誕生出了一條新的產業鏈。

從一窮二白到發達國家,巧妙的利用了國家有限的資源,還有國際關系,成功的將自己的一副爛牌打成一手好牌,韓國如今也成為了很多國家借鑒發展的楷模。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韓國如今仍舊受制於資源限制,生活條件並不豐富。我們拿它們的飲食來說,韓國人只在一些主食上面能實現自給,水果還有肉類很難達到自我需求,因此韓國的水蔬菜還有肉類主要靠進口。但由於不能夠通過陸地運輸,使用航空運輸太貴,海上運輸又太慢。所以對於韓國人來說,吃新鮮肉和新鮮蔬菜就是一種很奢侈的產品,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韓國人來中國旅遊的時候,會選擇報復性的拚命吃肉。

5. 韓國9個月出口了130億美元的武器!韓國軍工的實力究竟如何

自從上世紀90年代,韓國在軍事武器出口方面開始發力,並不斷取得成功。從那以後,韓國的軍事工業進入了一個新高度。而且由於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制裁和阻撓、經濟不景氣等原因,導致了韓國軍工企業很難得到來自於西方國家的訂單,也就無法保證質量提升和數量增加。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韓國軍工企業的出口總額高達130億美元左右。

韓國K5坦克是韓國軍品工業公司研製的第三代主戰坦克,被稱為韓國版VT-4坦克。該車採用無人駕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並配備了先進的火控系統,包括激光測距儀、激光測高儀等先進裝備,作戰能力超過目前世界上所有主流坦克。同時,K5坦克還配備了世界領先的光電對抗系統、遙控武器站、車載無線電系統、車內電子設備、遙控武器站及先進的通信、導航系統等。

6. 南韓為什麼戰後經濟發展那麼快

1、南韓的成功,是從戰後1945年以來,就奉行經濟自由主義,搞自由企業、搞私營,南韓經濟進步這么快,是與此有關的。
2、同時政府就對銀行有操縱、控制權,政府要銀行投資給誰、利率多少等。一般政府把利率定得很低,集中投給政府認為重要的產業,有很強的產業政策。
正是產業政策的作用,才使到韓國有今天的繁榮。通過政府控制,一些利率很低的資本給了一些大財團。而這些大財團,正是韓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大宇、三星、現代等大財團如果沒有政府產業政策的支持,能發展起家電、轎車等產業嗎?汽車工業,恰恰正是在政府產業政策的支持下,才能發展起來的。

7. 朝鮮有工業基礎嗎朝鮮科研能力和各方面領域在世界什麼水平朝鮮工業上側重點在哪

工業現在當然是優點差了,不過基礎還是很好的,當年日本佔領期間呢,日本人在朝鮮半島基本上是南農北工。所以朝鮮戰爭前階段,朝鮮方面可以勢如破竹,一直把韓國殺到釜山那塊小地方,不過阿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後,韓國的各方面就超過了朝鮮。

8. 日本、韓國工業的發展特點比較

Japen

9. 韓國經濟發展

韓國經濟過去35年來矚目非常。雖然光復(1945年)時韓國可以利用日治時期留下的基礎設施及社會資本,但有了朝鮮戰爭等原因,不少設施受到了深深的損害。戰爭結束後,朴正熙()政權實現了韓日邦交正常化(1965年),受到了總額五億美元的大量經濟援助。朴政權利用該經濟援助金,重新建設了基本設施,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越南戰爭(1960年-1975年)時韓國政府全面支持美國,最多派了5萬人兵力。美國政府向韓國士兵支付的傭金及戰爭特需(special procurement of war)的經濟效果有十億美元,它不但恢復了韓國國民的消費水準,也擴大了產業的生產規模。1963年,韓國的人均GNP只有100美元,但到2005年,已經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韓國是現時世界經濟第十大的政治體系。若以國民生產總值(GDP)、貿易額及出口綜合計算,韓國的是全世界第13大經濟體系。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的牛耳。除了他們的高速互聯網服務世界知名以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行動電話都在世界的市場中具領導地位。此外,韓國的造船業亦是全球第一、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全球第四、汽車生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不過這些成果,其實都是靠50多年來的努力才得到的。 韓國今日的經濟成果,很大程度上與政府積極栽培有實力的財閥相關。長久以來,韓國的經濟都被數個財閥家族所壟斷。這些財閥,都在韓戰之後建立。在1995年,當時全國的四大財閥分別為:現代集團、三星集團、大宇集團及樂喜金星集團。不過在19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企業的面貌已變得完全不同:一方面由於政府主導的改革,使財閥失去原有的依靠;另一方面,舊有的財閥領導人去世,家族的不和使財閥變得四分五裂,亦是財閥集團失去昔日光華的原因。到了2003年,國家原來的18個財閥,只餘下4個,但他們到現在仍在主導韓國的經濟發展。 韓國的財閥,其實源自日本戰前的財閥的發展模式。這些財閥,在戰後都紛紛改革,成為新一代的企業集團,並引進新的專業管理模式。然而,韓國的財閥在這方面卻仍然原地踏步,由家族掌管一切。加上金大中政權上場後,禁止財閥擁有私營銀行,使他們不能透過本身的銀行來分散風險。因此,金融風暴的發生使他們變得不砧一擊。在日本,變身後的財閥雖然不再擁有自身的集團銀行,但他們仍然與部份銀行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使他們在信貸周轉方面都比較輕松,從而渡過了金融風暴的難關。 工業生產增長率 10.1% (2004年) 電力 生產: 322.5 TWh (2003年) 消耗: 293.6 TWh (2003年) 出口: 0 kWh (2003年) 進口: 0 kWh (2003年) 發電來源 火力: 62.4% 水力: 0.8% 其他: 0.2% (2001) 核能: 36.6% 原油 生產: 0 桶/日 (2004年估值) 消耗: 207萬桶/日 (2004年估值) 出口: 63萬桶/日 (2003年) 進口: 226.3萬桶/日 (2003年) 天然氣 生產: 0 立方米 (2003年估值) 消耗: 209.2億立方米 (2003年估值) 出口: 0 立方米 (2003年估值) 進口: 211.1 億立方米 (2003年估值) 農業 稻米、根莖、麥、蔬菜、水果、牛、豬、雞、牛奶、蛋、魚。 出口項目 電子產品(占出口80%(2004年) - 半導體、LCD顯示屏、手機、計算機相關、電視及其他)、汽車、鋼鐵、船、石化工業產品。 進口項目 機械、電子產品及設備、石油、鋼鐵、運輸設備、有機化學產品、塑膠產品。 歷年匯率 美元對韓圓 1995年 1:771.27 1996年 1:804.45 1997年 1:951.29 1998年 1:1401.44 1999年 1:1188.82 2000年 1:1130.32 2001年 1:1290.99 2002年 1:1251.09 2003年 1:1191.61 2004年 1:1143.7

10. 求朝鮮工業化的具體情況

一、朝鮮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脈絡

本文把朝鮮六十多年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歷程分為五個時期來考察,每個時期主要整理了朝鮮勞動黨和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計劃、各計劃期間確定的基本任務、採取的具體措施、取得的發展成果等內容,試圖較為明確地說明朝鮮經濟的發展脈絡。

(一)解放後及戰後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時期(1945~1956年)

這一時期,朝鮮經濟發展的主要目的在於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及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奠定,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考察,即1945~1950年的解放後經濟恢復期和1954~1956年的戰後國民經濟恢復三年計劃。

1945年朝鮮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下,獲得了解放。解放後,針對日本殖民統治留下的工業畸形發展、農業凋零落後、封建和殖民地生產關系束縛生產力發展等現實情況,1945年10月成立的北朝鮮共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1]著手進行了各項民主改革,以圖復興和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其中,土地改革消除了封建土地佔有關系,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愛國熱情、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並為正在迅速恢復的工業提供原料和保障居民的口糧創造了條件;民主的勞動法令的實施,保障了工人勞動和生活的基本權利;產業國有化,即工廠、礦山、煤礦、鐵路、郵電、銀行等的國有化,奠定了建設自主獨立國家的經濟基礎,為保證國營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地位,有計劃地發展國家的經濟創造了條件;男女平等權法令解放了北朝鮮婦女,使她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和男子同等的權利,積極參加勞動。

從1947年開始,朝鮮有計劃地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提出自力更生建立自立的民族經濟的路線。勞動黨和政府領導人民恢復和改造現有的重工業工廠,生產和供給發展國民經濟所需的機器設備、原料和材料,新建還沒有任何基礎的輕工業,發展農業,以安定和改善人民生活,另外,著重加強國營部門在整個經濟中的領導作用。為此,朝鮮制訂了1947年和1948年的兩個一年計劃和1949年~1950年的兩年計劃。

在1947年的工業總產值中,國營工業所佔的比重達到80.2%,民辦工業的比重佔19.8%,其中礦業部門,國營佔百分之百。這說明在國民經濟的領導部門——工業中,國營經濟佔了壓倒性優勢。此外,鐵路運輸、郵電、對外貿易和銀行等也已經掌握在國家手中。這一切條件,成為朝著依靠國營經濟的領導作用,控制和調節個體經濟,有計劃地經營國民經濟和不斷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福利的方向,發展國家經濟的可靠保證。[2]這一時期,從中央到地方設立了計劃部門,要求企業在對設備、材料、資金、勞力等進行詳細了解的基礎上,制訂並嚴格執行計劃,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時採取了整頓生產組織、加強勞動紀律、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學習技術、開展勞動競賽等多項措施。

1947~1949年的3年期間,朝鮮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9.9%,其中國營及合作社工業年平均增長率高達61.6%,到1950年6月朝鮮戰爭前夕,朝鮮北半部的工業生產規模(除煤炭和冶金部門外)和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了1944年的水平。在這一期間,農業也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1948年糧食產量達到266.8萬噸,比日本統治時期產糧最多的1939年還多0.4%。1949年同1946年相比,農業總產值增長51%。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1950年3月,工人基本工資比1947年提高38%,同時幾次降低物價,從而使工人實際收入有了較大提高。農民生活也有了顯著改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生活水平達到中農水平。[3]

1950年6月~1953年7月的戰爭使朝鮮的國民經濟遭受到嚴重破壞,與1949年相比,1953年的工業生產總值下降了36%,農業生產總值下降了24%,國民收入減少了30%。

停戰後,1953年8月5日召開的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會確定了「優先發展重工業,同時發展輕工業和農業」的戰後經濟建設基本路線。優先發展重工業是為了消除日本殖民統治造成的殖民地畸形狀態,打下建設自立的民族經濟、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同時發展輕工業和農業是為了安定和提高遭到摧殘的人民生活。1954年4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第七次會議通過了「1954~1956年恢復發展國民經濟三年計劃」,其基本任務是:恢復和重建北戰爭破壞的國名經濟,使工農業生產達到並超過戰前水平,為經濟、科學、文化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在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大力支援下,朝鮮提前完成了1954年~1956年的「戰後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三年計劃」,工農業生產全面恢復並超過戰前水平。

工業部門提前四個月達到目標,1956年末工業生產增加到1953年的2.8倍(其中生產資料生產增加到4倍,消費資料生產增加到2.1倍),增加到1949年的1.8倍。1954~1956年工業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41.7%。

工業布局和工業結構有了改善。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品生產在工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1953年分別為37.7%和62.3%,1955年則分別為51.7%和48.3%,生產資料生產比重已經佔了優勢。機器製造工業和金屬加工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1944年為1.6%,1949年提高到8.1%,1955年則提高到17.9%,同一時期紡織工業比重從6%提高到11.4%和17.2%。這說明,朝鮮工業已經顯著地消除了日本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片面性和畸形狀態,並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在農業方面,1956年糧食產量達到287萬噸,比1953年增加24%,超過戰前1949年的產量。農業發展主要由於戰後三年計劃期間國家投資74億元,大力興修水利,增加農業機械和化肥生產,並在農村推進農業合作化運動。1953年7月,朝鮮北半部各地開始試辦農業合作社,國家從法律上和財政上予以大力支持。到1956年底,入社農戶在總農戶中的比重達到80.9%,在總耕地面積中的比重達到77.9%。

戰後工農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為改善人民生活創造了條件。1956年國民收入為1953年2.1倍,為戰前1949年的1.5倍。1956年工人、技術人員、國家職員每人平均工資同1953年相比增加58%,同1949年相比增加65%。在提高職工工資收入的同時,朝鮮政府採取低房租、降低商品零售價格等政策,使國家職工的實際收入有較大提高。此外,國家為職工修建了610萬平方米的住宅,並大力發展社會保險、醫療、休養等人民福利事業。在農村,1954國家廢除肉類義務繳納制度。1956年全面降低農業稅,實行固定稅制,並將農民拖欠的9萬噸農業稅和貸糧及14億元貸款全部給予核銷。這期間,國家還降低了工產品零售價格及灌溉費和機耕費。[4]

閱讀全文

與韓國1945年工業基礎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