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為什麼韓國有托克馬克

為什麼韓國有托克馬克

發布時間:2022-11-20 23:34:12

⑴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人造太陽是怎麼製作的

前人類在地球上面已經生存了這么長的時間了,人類經過一系列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了主導地球的生物,可以掌握著地球大部分的事物,雖然現在人類的社會發展越來越發達,但是人們在發展過程當中肯定會對環境造成一系列的影響,人類之所以會發展到現在,肯定離不開地球資源。



1億攝氏度的高溫有多麼的驚人?比較一下感觸更深,超過50攝氏度的氣溫會讓我們熱得喘不過氣來,一個大氣壓下,水被加熱到100攝氏度就會沸騰,熔點最高的金屬鎢在3410攝氏度時就會融化,已知熔點最高的物質五碳化四鉭鉿熔點為4215攝氏度,太陽的表面溫度大約為5600攝氏度℃,太陽的內部溫度大約為1500萬攝氏度,可見東方超環創造出的1億攝氏度的高溫要比太陽內部的溫度還要高6~7倍,比太陽表面的溫度則高了18,000倍左右。

個過程中也有損失的能量,以能量的方式釋放出來。因為太陽的引力十分巨大,可以平衡核聚變爆發的能量,於是恆星的核聚變被束縛在核心處。人類利用核聚變就是想要直接燒物質,靠核聚變輸出大量的能量,因此需要模擬恆星內部導致核聚變發生的條件,必須是高溫高壓,高溫要到千萬攝氏度以上,高壓也是本質恆星核心處的壓力去。

所以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磁約束,提升內部溫度到千萬度,將等離子態的氘元素核釋放在其中,不斷加速碰撞;另一種是慣性約束,相當於製造了一個小殼子,聚變材料放於其中,用多束激光照射形成高溫高壓的環境啟動核聚變。

所以這些方式都是需要高溫高壓,一旦核聚變設施破裂了,溫度驟降、設備內因為空氣的進入,粒子的穿行速度大幅度縮減,就不能再聚變,聚變反應自動地停止了。即便在正常運行的過程中,這種方式由於利用氘聚變,產生的元素是氮元素核,和一些自由中子,氮氣是大氣中分布最多的氣體,自由中子再空氣中的穿行距離有限,所以核聚變設施對周圍基本上沒有什麼威脅。而且目前人類的發展方式是產能設施和人類生活的區域隔離,即便是核電站也和居民區的距離有安全限值,所以不必擔憂核聚變設施產生核裂變電站那樣的危害。

⑵ 求問托克馬克的原理

Tokamak)[1]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性容器。它的名字 Tokamak 來源於環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線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於蘇聯莫斯科的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齊莫維齊等人在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

托卡馬克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的真空室(有點像輪胎),外面纏繞著多組一定形態的線圈。真空室內充入一定氣體,在燈絲的熱電子或者微波等預電離手段的作用下,產生少量離子,然後通過感應或者微波、中性束注入等方式,激發並維持一個強大的環形等離子體電流。這個等離子體電流與外面的線圈電流一起,產生一定的螺旋型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約束住,並使其與外界盡可能地絕熱。這樣,等離子體才能被感應、中性束、離子迴旋共振、電子迴旋共振、低雜波等方式加熱到上億度的高溫,以達到核聚變的目的。

編輯本段原理如何克服巨大的靜電斥力將原子核聚到一起,還要將它們的密度維持在一定水平以防不安全的能量爆發(如氫彈就是不可控的核聚變)?前蘇聯科學家在20世紀50年代初率先提出磁約束的概念,並在1954年建成了第一個磁約束裝置—形如中空麵包圈的環形容器「托克馬克(Tokamak)」,又稱環流器。一般情況下,在超過10萬攝氏度的磁場中,原子中的電子就脫離了原子核的束縛,形成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會沿磁力線做螺旋式運動,所以等離子體就這樣被約束在這種環形的磁場中,也叫磁籠。

⑶ 中科院的全超導的「人造太陽」——托克馬克核聚變試驗裝置的調試運行成功,使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處於世界

可控核聚變俗稱人造太陽,因為太陽的原理就是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主要藉助氫同位素。核聚變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污染環境)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科學家們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科學家們把這類裝置比喻為「人造太陽」。
為實現磁力約束,需要一個能產生足夠強的環形磁場的裝置,這種裝置就被稱作「托克馬克裝置」——TOKAMAK,也就是俄語中是由「環形」、「真空」、「磁」、「線圈」的字頭組成的縮寫。早在1954年,在原蘇聯庫爾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托卡馬克裝置。貌似很順利吧?其實不然,要想能夠投入實際使用,必須使得輸入裝置的能量遠遠小於輸出的能量才行,我們稱作能量增益因子——Q值。當時的托卡馬克裝置是個很不穩定的東西,搞了十幾年,也沒有得到能量輸出,直到1970年,前蘇聯才在改進了很多次的托卡馬克裝置上第一次獲得了實際的能量輸出,不過要用當時最高級設備才能測出來,Q值大約是10億分之一。別小看這個十億分之一,這使得全世界看到了希望,於是全世界都在這種激勵下大幹快上,紛紛建設起自己的大型托卡馬克裝置,歐洲建設了聯合環-JET,蘇聯建設了T20(後來縮水成了T15,線圈小了,但是上了超導),日本的JT-60和美國的TFTR(托卡馬克聚變實驗反應器的縮寫)。這些托卡馬克裝置一次次把能量增益因子(Q)值的紀錄刷新,1991年歐洲的聯合環實現了核聚變史上第一次氘-氚運行實驗,使用6:1的氘氚混合燃料,受控核聚變反應持續了2秒鍾,獲得了0.17萬千瓦輸出功率,Q值達0.12。1993年,美國在TFTR上使用氘、氚1:1的燃料,兩次實驗釋放的聚變能分別為0.3萬千瓦和0.56萬千瓦,Q值達到了0.28。1997年9月,聯合歐洲環創1.29萬千瓦的世界紀錄,Q值達0.60,持續了2秒。僅過了39天,輸出功率又提高到1.61萬千瓦, Q值達到0.65。三個月以後,日本的JT-60上成功進行了氘-氘反應實驗,換算到氘-氚反應,Q值可以達到1。後來,Q值又超過了1.25。這是第一次Q值大於1,盡管氘-氘反應是不能實用的(這個後面再說),但是托卡馬克理論上可以真正產生能量了。在這個大環境下,中國也不例外,在70年代就建設了數個實驗托卡馬克裝置——環流一號(HL-1)和CT-6,後來又建設了HT-6,HT-6B,以及改建了HL1M,新建了環流2號。有種說法,說中國的托卡馬克裝置研究是從俄羅斯贈送設備開始的,這是不對的,HT6/HL1的建設都早於俄羅斯贈送的HT-7系統。HT-7以前,中國的幾個設備都是普通的托卡馬克裝置,而俄羅斯贈送的HT-7則是中國第一個「超脫卡馬克」裝置。什麼是「超脫卡馬克裝置」呢?回過頭來說,托卡馬克裝置的核心就是磁場,要產生磁場就要用線圈,就要通電,有線圈就有導線,有導線就有電阻。托卡馬克裝置越接近實用就要越強的磁場,就要給導線通過越大的電流,這個時候,導線里的電阻就出現了,電阻使得線圈的效率降低,同時限制通過大的電流,不能產生足夠的磁場。托卡馬克貌似走到了盡頭。幸好,超導技術的發展使得托卡馬克峰迴路轉,只要把線圈做成超導體,理論上就可以解決大電流和損耗的問題,於是,使用超導線圈的托卡馬克裝置就誕生了,這就是超脫卡馬克。目前為止,世界上有4個國家有各自的大型超脫卡馬克裝置,法國的Tore-Supra,俄羅斯的T-15,日本的JT-60U,和中國的EAST。除了EAST以外,其他四個大概都只能叫「准超托卡馬克」,它們的水平線圈是超導的,垂直線圈則是常規的,因此還是會受到電阻的困擾。此外他們三個的線圈截面都是圓形的,而為了增加反應體的容積,EAST則第一次嘗試做成了非原型截面。此外,在建的還有德國的螺旋石-7,規模比EAST大,但是技術水平差不多。

⑷ 托克馬克市的介紹

托克馬克(吉爾吉斯語Токмок/Tokmok)(俄語Токмак/Tokmak)是一個位於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的北部的城市,2005年時有人口60,654人。海拔約816米,地理位置是北緯42度50分,東經75度17分。在城中可望見遠處的皚皚的雪山。現今托克馬克的居民多有東幹人。在托克馬克附近出土的斯基泰人的物品被送到了聖彼得堡與比什凱克的博物館里。

⑸ 國內外核聚變目前做的較好的有哪些研究所或實驗室

國內的話:

1.核工業西南所—等離子體室HL-2A(托克馬克)

2.合肥等離子體所—EAST(托克馬克)

3.上海激光研究所——神光2(慣性約束)

4.華中科技大學——jtext(托克馬克)

5.中科大——KTX(RFP)

6.浙江大學——模擬

7.北京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理論

8.哈工大——理論

國外的話:

  1. 普林斯頓等離子體實驗室(PPPL)

  2. 德國馬普實驗室等離子體

  3. 美國南加州理工(LAPD裝置)

  4. 日本(LCD、JT系列吧)

  5. 韓國KSTAR(托克馬克大裝置與EAST相當)

  6. MIT也有一些等離子體方面的黑科技


國內外還有一些別的裝置,我目前想不到了,即使想到我也不想寫了。因為我寫出來的都算比較靠前的了。

⑹ 托克馬克市的簡介

托克馬克位於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的邊界邊上,北面是兩者的界河楚河,托克馬克距離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60公里。靠近楚河州今首府Chuy。是楚河州的一個區級行政單位,托克馬克從2004年到2006年4月19日曾經是吉爾吉斯楚河州的首府。有土西鐵路通往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城南為新建的工業區。

⑺ 韓國人造太陽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這意味著什麼

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托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鍾,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

全球主要國家合作的世界最大核聚變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已在今年7月開始安裝,中國作為主要和重要參與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地球上最大的人造太陽有可能在5年後獲得第一束等離子體,為人類獲取不限量、無浪費、無污染的清潔能源鋪平道路,未來我們或許就不用再擔心煤油氣加熱大氣層把我們給燙死了。當然,時不我待,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和慾望是無法遏阻的,人造太陽就是整個人類社會和地球的救命稻草。希望各國的人造太陽都能夠盡快成功,因為地球生命是在和人類釋放二氧化碳加熱大氣層賽跑,不要人造太陽成功了,地球氣候卻已越過崩潰的閾值,永遠無法逆轉了。

⑻ 目前主要的幾種可控核聚變方式是什麼

有如下三種方式:
TOKAMAK
為實現磁力約束,需要一個能產生足夠強的環形磁場的裝置,這種裝置就被稱作「托克馬克裝置」——TOKAMAK,也就是俄語中是由「環形」、「真空」、「磁」、「線圈」的字頭組成的縮寫。
ITER
2005年正式確定的國際合作項目ITER,也就是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的縮寫,這個項目從1985年開始,由蘇聯、美國、日本和歐共體提出,目的是建立第一個試驗用的聚變反應堆。(注意:ITER已經不是托卡馬克裝置了,而是試驗反應堆,這是一大進步)最初方案是2010年建成一個實驗堆,實現1500兆瓦功率輸出,造價100億美元。沒想到因為各國想法不同,蘇*聯解*體,加上技術手段的限制,一直到了2000年也沒有結果,其間美國中途退出,ITER出現胎死腹中的危險。直到2003年,能源危機加劇,各國又重視起來,首先是中國宣布加入了ITER計劃,歐洲、日本和俄羅斯自然很高興,隨後美國宣布重返計劃。緊接著,韓國和印度也宣布加入。
EAST
EAST位於中國合肥,是目前為止,超托卡馬克反應體部分,唯一能給ITER提供實驗數據的裝置,他的結構和應用的技術與規劃中的ITER完全一樣,沒有的僅僅是換能部分。EAST解決了幾個重要問題:第一次採用了非圓型垂直截面,目的是在不增加環形直徑的前提下增加反應體的體積,提高磁場效率。第一次全部採用了液氦無損耗的超導體系。液氦是很貴的,只有在線圈材料上下功夫,盡量少用液氦,同時讓液氦可以循環使用,盡量減少損耗的系統才可能投入實用。此外,EAST還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主動冷卻結構的托卡馬克,它的第一壁是主動冷卻的,目前連接的是一個大型冷卻塔,它的冷卻水可以保證在長時間運行後將反應產生的熱量帶走,維持系統的溫度平衡,一方面是為真正實現穩定的受控聚變邁出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也是工程化的重要標志——冷卻塔換成汽輪機是可以發電的。結合一些相關資料,目前世界這個領域普遍認為EAST將是第一個能長時間穩定運行的,Q值能達到1的托卡馬克裝置,當然這可能還要1-2年的時間。就EAST來說,從某種意義上,它就是ITER主反應體大約1/4的一個原型實驗裝置。

⑼ 托克馬克是什麼人

托克馬克的中國情結
——吉爾吉斯斯坦紀行之三(連載)

本報特派記者 孫勇軍 法制日報記者 孫太輝

從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東去約60公里,有一座名叫
托克馬克的小城。托克馬克是比什凱克通往吉著名的旅遊勝地—
——聞名遐邇的世界最大山地湖之一伊塞克湖的必經之路。

伊塞克湖群山環抱,藍天白雲雪山碧水相映成趣,美不勝
收。然而,我們驅車駛離比什凱克東進,並不是為了欣賞大自
然的湖光山色,而是專程去托克馬克體驗那裡濃濃的中國氛圍。
當地朋友告訴記者,在托克馬克市區及其周圍的馬三旗、米糧
川和新渠等村落里,生活著3萬多根在中國的東幹人。時至今日,
東幹人保留著中國晚清時期的生活習慣。他們多事農桑,日出
而作,日落而息,中國的傳統美德在這里得以繼承和發展。

托克馬克瀕楚河故道,小城寧靜而祥和。楚河源於高山溶
化的雪水,河面不寬但水流湍急。多少年來,甘甜的楚河水無
私地哺育了沿岸的人民。逆流而上,便是層巒疊嶂的天山山脈。
天山山脈從南東西三面環抱著一馬平川的楚河谷地,忠實地庇
護著這里的萬物生靈。

小城依山傍水,的確是繁衍生息的好地方。我們來到托克
馬克,正巧遇上一對東干族青年舉行婚禮。熱情好客的東幹人
邀請我們與他們一起分享幸福與歡樂。走進這戶人家的院子,
只見一對新人正在向前來賀喜的親友鞠躬行禮表示感謝。門口,
一位司儀高聲通報前來賀喜的親友身份,其後是一名「賬房先
生」(東幹人對財會人員的稱呼)坐在桌前,干凈麻利地記錄
著親友帶來的賀禮。

年輕英俊的新郎身穿一身深色的西裝,頭戴一頂深色的禮
帽;新娘一身典型的中國近代新娘服飾,大紅的斜襟大襖,襖
上綉滿了龍鳳呈祥的喜慶圖案,發髻高綰,端莊美麗。見到有
親友前來,一對新人雙雙一揖到地,向客人行中國傳統的作揖
鞠躬大禮。

我們與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攀談起來。老人用帶著濃重西
北口音的漢語說,「東幹人在這里已經生活了120多年,現在舉
行婚禮的是東幹人的第六代。」「以前年輕人成親,新郎官都
要穿長袍、著馬褂,頭戴瓜皮小帽。現在時代不同了,年輕人
都喜歡時髦。」說起「東干」一詞的來源,老人告訴我們,19
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我國西北地區的甘肅、陝西和寧夏一帶發
生了回民起義。起義隊伍最後有約6000人來到中亞,其中最大
的一支在白彥虎的率領下來到了楚河岸邊紮下「營盤」(東干
人對村落及其棲息地的叫法)。可能是因為他們來自天山以東,
亦或與甘肅有關,當地人便把他們稱為東幹人。

目前生活在中亞地區的東幹人大約共有5萬人,其中多數居
住在托克馬克市附近。周圍的馬三旗、新渠等地是東幹人聚居
區,那裡差不多百分之百的居民都是東幹人。他們在中亞保持
原有的生活方式,基本不與外族通婚。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晚
清時期的中國傳統和風俗以及西北地區方言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下來。至今,他們仍把政府官員稱作「大人」,把政府機關稱
作「衙門」,把自己的老婆稱作「婆姨」。

東幹人多數從事農業生產。他們以勤勞著稱,得到了中亞
地區各民族的一致認可。當地人說,東幹人種的莊稼都要比其
他民族種的長得好,這並非是上蒼對他們格外開恩,而是東干
人正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美好的家園。

由於歷史原因,東幹人在蘇聯時期與中國的交往幾乎是一
片空白。中亞各國獨立後,各國政府積極鼓勵各族人民擴大對
外交流,東幹人與中國的聯系才日漸密切起來。一位名叫艾里
克的東干小夥子對記者說,他曾多次到過中國,這里的東干協
會也多次組團訪問過陝西、新疆等地,探索招商引資的途徑。
他說「我親眼看到了中國人民富足的生活,對根在中國感到非
常自豪。」

艾里克說,東幹人對自己的「故國」、對自己的「根」懷
有深深的熱愛。他們普遍希望利用自己與中國獨特的「血緣關
系」,充當中國與中亞地區睦鄰合作的紐帶。(完)

(本報托克馬克電)

《人民日報》 (1999年12月08日第6版)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韓國有托克馬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2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4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3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6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2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9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1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2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6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8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2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