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的傳統服裝叫什麼
韓國的傳統服裝叫韓服。
韓服是從朝鮮半島古代的新羅王國與高麗國到朝鮮王朝時期的朝鮮民族(又稱韓民族)本土服裝,在受到中國漢服給予的很大影響後,經過不斷「民族本土化」發展而成的服飾。
王氏高麗王朝時期初見雛形,之後不斷吸納中國各個時期的服飾特色、最終成型於朝鮮王朝時代(公元1392年-1910年)初期。
韓服承載了13項制衣技藝的朝鮮民族重要非物質文化財產,包括韓山薴麻編織、織綢、羅州粗布編織、染色匠、金箔匠、針線匠、刺綉匠、鏤緋匠、結扣匠、宕巾匠、制冠術、網巾匠、靴鞋匠。
(1)韓國和服有哪些擴展閱讀
韓服踏上復興之路: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通常為上薄下厚,所使用的布料多為棉布、絲綢或麻布,無論舒適度還是美觀程度都非常出色。
女式韓服為短上衣搭配寬裙擺,柔美的剪裁襯托出女性端莊優雅的韻味。每當微風拂過時,寬大的裙角總會隨風輕揚,輕盈而飄逸,因此韓服也得到了「風的衣裳」之美稱。男裝則以短上衣和寬松長褲打底,配上坎肩和馬甲,體現出男性清爽大方的魅力。
由於傳統韓服穿戴起來繁瑣復雜,近年來韓國市面上出現了「改良韓服」。改良韓服也叫生活韓服,它保留了傳統韓服的顏色和形態,但設計更貼近現代生活,方便而舒適。越來越多的韓國年輕人開始在日常生活中穿改良韓服,並且常常拍照上傳社交媒體。
2. 亞洲:韓國的韓服和日本的和服有什麼不同呢
我不會用和服來指代日本服裝,而是用它的專有名稱「和風」來指代,因為和服的意思是「衣服」,而英國服裝在專業術語上也可以是和服。
韓國韓服韓服和日本Wafuku和服都是深受中國漢服漢服。最常見的韓服是Chima Jeogori,而Wafuku則是Furisode。然而,這些並不是它們唯一的形式。事實上,他們在某一點上有重疊,並且有很多不同的風格,從男人到女人,年輕的到年老的,取決於他們所處的時代。
因為最流行的款式是女裝,所以我就只講各自主要時代的女裝。
了
高麗受到元朝的影響,但也有自己的韓服風格,並影響了元朝和明朝時期的中國。根據一件襯衫和一條沒系腰帶的裙子來分類。這件襯衫會一直穿到腰部以下。
殖民
他繼承了高麗韓服,並受到明朝漢服的影響。然而,明朝滅亡後,朝鮮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因為他們不想向清朝學習。這給了我們最知名的韓服形式,稱為Chima Jeogori:達到胸部的襯衫,達到胸部的裙子,像鈴鐺一樣展開,沒有任何腰帶,領結在右邊露出來。丹桂也是一種獨特的韓服風格,類似於Chima Jeogori,但在前面是風格化的,使襯衫看起來像一把斧頭。
然而,最容易辨認的形式仍然是Chima Jeogori。
日本Wafuku
阿蘇卡
飛鳥時期受到唐朝的影響。時尚也很早就受到唐朝的影響,與傳統彌生文化有一定的區別,比如左邊的衣領和中間的絲帶。這一時期,由於受中國影響的時代相同,沃福宮與韓服幾乎完全相同。普通的服裝是長交叉領,下面系著裙子,和當時的韓服一樣。
奈良
奈良時尚和飛鳥完全一樣,只是在設計上更中國化,更復雜。基本服裝是十字形領,外面系著裙子。這後來被程式化了,變成了袴。到這個時代結束時,所有的和宮都是右傾的。
平安時代的
平安時代是日本人完全孤立中國影響的時期,所以他們開始把自己程式化。朱尼托是當時最具特色的日式料理。外面是交叉領和褲子,外面裹著1-20層的布料。這種服裝是給皇族婦女穿的。
江戶
在江戶時期,獨特的風格是武士而不是當時的帝國,所以像Furisode和內切這樣的風格變得獨特。Furisode是一個長長的交叉領,筆直地向下伸展,中間有一條大腰帶。它也有長而直的袖子。內池舞基本上是一種常規的「瓦福宮」(Furisode,常規寬松的袖子)斗篷,外面穿著一件風格獨特的夾克,走路時可以掃地。
然而,最容易辨認的形式仍然是Furisode。
3. 和服有哪些分類,穿著場合有何區別
男性,女性,兒童的和服各不相同,男性和服和兒童和服所知不多,這里簡單說說女性和服。現代女性和服的種類,大方向分,主要分為這幾種:禮服:振袖,留袖(黒留袖・色留袖),訪問著,無地婚葬畢業典禮等儀式用禮服:喪服,白無垢,袴日常穿著:小紋・紬・浴衣。禮服中,振袖是未婚女性最高級別的禮服,設計非常華麗,多在成人典禮等場合穿著。留袖是已婚女性最高級別的禮服,黒留袖更加正式,色留袖稍次於黒留袖,但是近年也有未婚女性穿色留袖。訪問著比振袖,留袖要稍微樸素一點,全體素色加一些花紋的比較多,可在拜訪客人等時候穿著,無地分有家紋和無家紋的(其實其他禮裝也是,但是比較少),有紋是正式禮裝,相當於西裝,是嚴謹內斂的氣質,無紋的話則也可以在半正式的場合穿著。
喪服,白無垢,袴分別是在葬禮,婚禮,畢業典禮穿著。小紋・紬・浴衣則是平時出街的打扮。比如去咖啡廳喝個茶,跟朋友小聚,或者單純只是上街買東西都可以穿,比較隨意。紋樣也種類繁多,一般時尚感非常強。現在日本穿和服的人也少了,因為穿起來非常花時間,而且並不舒服,行動也會受限。禮裝和服多為正娟(真絲),清洗困難,只能委託專門的和服清洗店乾洗,價格也很昂貴。所以現在多是茶道,插花的時候穿和服,另外一些高級和式酒店的接待人員會穿和服(工作服就是和服)。平時上街穿和服的人比較少,除非是一些和服文化比較有淵源的地方,如京都,還有一些和服或者絲綢的產地,如長濱(縮緬)。因為穿和服的人減少,日本很多喜歡和服的人提倡大家多穿和服,也就沒有原來那麼多規矩了,大部分人看到和服也是會多看幾眼。如果你穿個和服去逛街或者去酒店,哪怕是最普通的小紋,店裡的服務員也可能會態度不一樣(當然前提得是穿著得體搭配得體舉止得體)。
4. 韓國有人穿和服嗎
有。
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實即古時之小袖,小袖的表著化始自室町時代,貴族的下著白小袖逐漸成為庶民的表衣。"著物"除了包括"吳服"之外還包括肩衣袴、源自平安時代的狩衣等等,這些都非源自吳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傳統服飾。十二單則是由奈良時代的裳唐衣加以改良而成,之後又有變化和創新。
5. 韓服和日本和服有什麼區別
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其風格和特徵明顯區別於日本的和服。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呈直線之美。韓國服裝之美在於計簡潔,上身和下身的線條和色彩和諧協調。
作為白衣民族,韓服基本色為白色。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身份其著裝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如遇到結婚等特別節日,平民也穿貴族們穿的華麗顏色的韓服和裝飾品,婚禮服由粉紅上衣加深紅色裙子組成,上面再加披肩,披肩是由五種顏色組成的華麗的服裝,這是參照了東方的陰陽五行色。
女子的「韓服」包括一件有兩根長絲帶的短襖,絲帶系著一個蝴蝶結,另外還有長長的袖子和高腰長裙。白棉紗和由絲、稻草或橡膠製成的船形鞋是和韓袍配套而穿的。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裝閑雅;透露著東方倫理和超世脫俗之氣的結合。
男子的基本服裝由一件短襖、一條褲子和一件外套組成。短祆的袖口寬松,褲子也很肥大,並用帶子將褲腳束在腳踝處。大褂和帽子更加襯托其服裝美。
韓服還可掩飾體形上的瑕疵,使體形較矮的人看上去高一些,較瘦的人看上去則豐滿一些,增添女性之美。
現在的韓國,傳統民族服裝和新式流行服裝並存,老年男人多數穿民族服裝,個別老人還頭戴黑紗斗笠,身穿長袍。中年以上的婦女喜歡穿民族衣裙,也喜歡穿帶勾的韓國婦女膠鞋。近年來,老年婦女所穿的民族服裝不僅顏色鮮艷,而且大多是帶花的綢緞。青少年在平時穿各式各樣的現代服裝。如今,大部分韓國人已經習慣穿洋裝西服,但是在春節(農歷正月初一)、中秋節等節慶日,或在韓國按傳統儀式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仍穿傳統的民族婚禮服。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的民族服裝。
和服的種類: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較單一,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樣, 色彩艷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發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留袖和服: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儀式,典禮等時穿的禮服,主要分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為底色,染有五個花紋,在和服前身下擺兩端印有圖案的,叫黑留袖,為已婚婦女使用;在其他顏色的面料上印有三個或一個花紋,且下擺有圖案的,叫色留袖。
振袖和服:又稱長袖禮服,是小姐們的第一禮服,根據袖子長度又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於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宴會、晚會、訪友等場合。 因為這種和服給人一種時尚的感覺,所以已婚婦女穿中振袖的也越來越多。
訪問和服:是整體染上圖案的和服,它從下擺,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是一幅圖畫,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訪問和服大受歡迎。開學儀式,朋友的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都可以穿,並且沒有年齡和婚否的限制。
小紋和服: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紋。因為很適合用於練習穿著,所以一般作為日常的時髦服裝,在約會和外出購物的場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紋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於半正式晚會的禮服。
喪服:連腰帶在內全部為黑色,喪禮時穿。
婚服:結婚時穿的禮服。
浴衣:沐浴之前所穿。
男式和服: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為正式禮裝。除了黑色以外其他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為簡易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
素色和服:這是一種單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紋可以作禮服,如果沒有花紋則作日常時裝服。
付下和服:袖子,前後身,領子的圖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總稱。比訪問和服更輕便舒適。
十二單:乃是古代婦女進宮或節會時所穿的盛裝禮服。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
6. 什麼是和服什麼是韓服什麼是漢服
日本人那傳統服飾是和服。韓國人穿的。傳統服飾是韓服。中國人以漢族為主。漢代人穿的服裝為漢服。現在有些中國人也穿漢服。或者穿唐裝。張顯中國特色。
7. 麻煩介紹一下和服,越詳細越好,最好有圖,謝謝!!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一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十二單
提起和服,首先要說源流(歷史傳承)。
從神治時代起,日本的服裝文化始終帶著鮮明的「外來」印記。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服裝的形式,還體現在衣料的織造技術上。
從應神天皇的時代起,日本與韓國、中國交往密切,為文化的傳輸帶來有利條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裝,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時代,模仿唐朝的服裝和穿戴方式成為時尚,然而,物極必反,隨著時間推移,更具個性和魅力的服裝時代來臨了。這就是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也是日本的「國風時代」,她是在全盤消化唐的文化後,以大學畢業生之姿堂堂登上了歷史舞台。此時的服裝也漸漸擺脫外來的影響,發展出獨有的奢美與精緻的特色。舉個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聽過「唐衣」和「十二單」。唐衣是盛裝(禮服)的一種,以紫、緋為貴,金碧輝煌,美麗異常。十二單實際是一種穿著方式,她並不是十二層單衣,而是在單衣上疊十二層被稱為圭的服裝,圭輕薄透明,多層圭疊起時仍然能隱約看見單衣或表著的顏色,倍添朦朧恍惚的美感。從這里也可略窺日本人的審美觀,既喜歡抽象化的美,又喜歡真實細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於過度腐化,窮奢極欲,公卿統治終於衰退。鐮倉和室町幕府時期,相對精幹、簡易的武家文化出現,這一時代特徵也反映在服裝上。直垂和侍烏帽子是時髦的男裝,普及很廣。女裝變的簡單。織田信長的安土、桃山時期,女子流行穿著小袖,雖然美麗,但比起唐衣之類,還是簡陋。這一時期,帶有鮮明民間性的「能樂」逐漸成型,綺麗豪華的「能」裝束出現。此時,公卿的服裝沒有大的改變,基本是平安時代宮廷服裝的延續,而公卿與武家的最終融合是在明治時期,那是後話。
江戶幕府時期,男裝、女裝雖有變化,比如女裝的小袖形狀變得接近現代,而男裝流行羽織(以黑五紋為正裝,茶、黃次之),帶結開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後一直沒有太大變化。
和服文化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裝,極富日本傳統文化特色,千百年來與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連。直到現在,逢年過節或在婚禮、葬禮、畢業典禮及慶祝會等隆重場合上,和服仍是日本人的首選。 http://www.cn.alibaba.com/athena/samplelist/maoxingfu-1-5661249.html
8. 和服有哪些種類
和服的種類: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 女性和服款式多樣。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留袖和服: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儀式,典禮等時穿的禮服,主要分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為底色,染有五個花紋,在和服前身下擺兩端印有圖案的,叫"黑留袖",為已婚婦女使用。
振袖和服:又稱長袖禮服,是小姐們的第一禮服,根據袖子長度又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於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宴會、晚會、訪友等場合。
訪問和服:是整體染上圖案的和服,它從下擺,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是一幅圖畫,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訪問和服大受歡迎。開學儀式,朋友的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都可以穿,並且沒有年齡和婚否的限制。
小紋和服: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紋。因為很適合用於練習穿著,所以一般作為日常的時髦服裝,在約會和外出購物的場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紋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於半正式晚會的禮服。
喪服:連腰帶在內全部為黑色,喪禮時穿。
婚服:結婚時穿的禮服。
浴衣:沐浴之前所穿。
男式和服: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為正式禮裝。除了黑色以外其他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為簡易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
素色和服:這是一種單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紋可以作禮服,如果沒有花紋則作日常時裝服。
"付下"和服:袖子,前後身,領子的圖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總稱。比訪問和服更輕便舒適。
十二單:乃是古代婦女進宮或節會時所穿的盛裝禮服。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
9. 韓國的和服發源於我國的什麼時期
韓國的韓服:韓服(朝鮮服),是中國明代漢服傳入朝鮮後發展而成的服飾,成型於李氏朝鮮時代(公元1392年-1897年)。特色是顏色艷麗以及沒有口袋
日本的和服:和服(著物--きもの,kimono) ,是日本的民族服飾。 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語出《古事記》、《日本書紀》、《松窗夢語》,源自日本本土彌生服飾結合古代中國吳地服飾、唐代服飾、西洋傳教士服飾的混血產物,德川家康時期正式稱為和服
10. 和服有哪些分類,穿著場合有何區別
和服種類
▪ 浴衣
江戶時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熱水」,那時候人們把和服稱作「湯帷子(yu ka ta bi ra)」。帷子指單衣,即用於單穿的衣物。
▪ 小紋和服
小紋可作為常服。與和服中的大的或中等的圖案不同,它採用的是用紙型印染碎小花紋的工藝,因此配以這類紋樣的和服被命名為「小紋」。
▪ 色無地
「無地」的意思就是沒有圖案,於是和字面意思一樣,「色無地」就是指在和服中,整件衣服僅有除了黑色以外單一色彩而沒有圖案的一類和服(黑色是喪服)。
雖然沒有圖案,不過允許有織出來的暗紋。
如果在色無地上綴有家紋,那麼它是和「訪問著」同級的禮服;如果沒有綴上家紋,則是次級禮服,或者是日常服。而且如果使用黑色的腰帶,它又能能作為次級的喪服(參加喪禮穿的衣服);如果配上九寸帶,它甚至還能作為參加法事的服裝。因此,色無地是對穿著的時間、場合不太挑揀的、應用廣泛的種類。
▪ 付下和服
"付下"和服可以看成是訪問著的簡化版。 是對袖子,前後身,領子的圖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 印染的和服的總稱。比訪問和服更輕便舒適。付け下げ並沒有「絵羽」這種形式,所以圖案是分散的。另外付け下げ一般並不加上家紋。適用的場合與訪問著類似,但較不適合正式儀式。
▪ 訪問和服
訪問和服的歷史不長,乃是明治時代因應洋服的"Visiting Dress"而產生的類別。
訪問著並沒有已婚未婚的分別。訪問著是整體染上圖案的和服,它從下擺,
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是一幅圖畫,特徵是稱為「絵羽(えば)」的這種形式。指的是在訪問著上的圖案,跨越縫線,可拼成一整幅大圖案。也就是說將訪問著整件攤開時,可看到完整的一幅大圖。適合訪問著的有:友人婚宴、派對、陪同入學典禮、茶會、同學會、相親等社交場合。
▪ 振袖和服
振袖一般僅限女孩兒和未婚女子穿著。不過也有例外,就是男孩過七五三的慶祝禮服也是做成振袖的式樣。
振袖分為三個細目——小振袖(二尺袖)、中振袖(振袖)、大振袖(本振袖)。
小振袖一般作為入學、畢業的禮服,中振袖則多用於新年、成人式、未婚女子出席正式場合,大振袖(花嫁振袖)多用於婚禮。
▪ 留袖和服
留袖分為黑留袖和色留袖,黑留袖就是黑色的留袖,黑留袖為已婚女性最正式的著裝,在兩胸前、兩袖、背後有5個家紋。而只有三個家紋的為次正式的。未婚女性不能穿黑留袖。色留袖就是彩色的留袖,色留袖為較平常的服裝,未婚女性也可以穿著。
▪ 海老茶袴
明治時代,女子國民教育開始普及。明治時代學習院女學部長、華族女校校長、女子禮法家下田歌子把男子馬乘袴改造後的海老茶袴作為女子校服。海老茶袴也多作為女子畢業著作為畢業典禮的禮服。
鞋子可以是正裝草履,也可以是靴子,配靴子是大正時期留下的穿法。
▪ 花嫁和服
花嫁衣裳(はなよめいしょう)為女性結婚時的服飾,是最正式的禮服,源自江戶時代武家大禮服。日本的傳統婚禮為神前婚禮;而花嫁衣是神前婚禮的必要穿著。花嫁衣主要分為三種,包括色打掛、白無垢以及振袖(通常為大振袖),色調以白或紅為主。
▪ 喪服
喪服(五紋)便是在喪禮上穿的和服,全黑(除長襦袢外),包括腰帶等一些小物都是黑色。帶家紋,屬於五紋和服。有些喪服沒有暗紋,有些帶有紗綾形、雲、蓮、流水、波等暗紋。
▪ 男式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羽織和袴為正式禮裝, 即紋付羽織袴,羽織服地為羽二重,袴地為仙台平。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紋的打褂和袴也只作為略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小袖長著、浴衣則作為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