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大長今>裡面的人寫字寫的是漢字
韓國法律規定,以表音字為專用文字。1948年獨*立之後,為了弘揚民族精神,政府制訂了朝鮮拼音文字專用法,規定公文只能用表音字書寫。但是鑒於歷史的緣故,暫時允許兼用漢字。從1970年起,韓國小學、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被取消,完全使用朝鮮表音字。在其後的30年當中,小學完全取消了漢字,初中高中僅向學生教授1800個漢字。這一原因造成韓國20--40歲的人幾乎完全不懂漢字。他們被稱為"表音字的一代"。
帶給這代人的後果,是古典文化修養欠缺,與傳統脫離,完全脫離了東亞文化圈,深陷孤立與凄楚之中。韓國青年一代連漢字讀法都不清楚,書寫漢字就更困難了。很多人用漢字寫不出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也寫不出,走出學校進入社會之後還要自學漢字。韓國面向成人的漢字函授機構遍布各地。
因為只能讀表音字的年輕一代,占報紙、雜志讀者的大多數,因此報界早早過度到全部使用表音字。隨之而來的是,印刷文字由原來的豎排變為橫排。於是通曉漢字的一代和專用表音字的一代的差異,在韓國被稱為"豎排一代"和"橫排一代"的差異。
表音字簡單易學卻存在"盲點"
韓國的表音字由10個母音和14個子音組成。其優點是簡單易學。即使外國人,只要掌握了拼寫組合方法,也能正確誦讀。不過,能夠誦讀是一回事,能否理解其中的意思卻是另外的事。全部使用拼音文字的朝鮮表音字存在嚴重"盲點"。
韓國文字與日文詞彙相近,有70%來自表意象形文字的漢語。如果僅以表音字記錄事情的話,很明顯會出現混亂。因為同音異義的字很多。
僅以韓國的姓氏為例。鄭和丁,姜和康,柳和俞,林和任等均同音。另外,單詞中也存在不少同音異字。例如,故事、古寺、考查、古辭、告辭、枯死等22個單詞同音;詐欺、士氣、死期、社旗同音;電機,轉機,前期,戰記同音;輸入、收入同音……報紙上也經常遇到,因使用表音字母令讀者對其表達意思感到頭疼,需要象猜謎一樣猜想(試設想我們廢棄漢字使用漢語拼音,去看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情況--幽靈),頗費時間。這一點好似日本人看用假名發送的電文,如果電文用假名和漢字一起使用,其意便可一目瞭然。作為象形文字的漢字,很容易從形狀上辨認。而表音字卻不行。由於限定使用表音字,韓國的報紙雜志、街頭招牌幾乎全部使用表音字。到韓國的日本人看不懂路標和商店招牌覺得為難。不識韓文路標的日本遊客覺得在韓國比在香港更象外國。所有到過韓國的日本人全都抱怨看不懂街上指示圖。
受害最深的不是日本遊客,而是只識表音字的韓國年青一代。他們到了日本成田國際機場一下飛機就不認識漢字書寫的出口標識。作為非漢字文化圈的韓國在日留學生,要重新接受漢字教育。韓國的大學生讀不懂混有漢字的書籍,想博覽古典文學作品也飽受其苦。教授為學生缺乏漢字知識而惋嘆。如此下去,韓國的古文化將葬送在下一代人手中。
另外,還不時發生這種笑話∶警察因看不懂身份證上用漢字書寫的姓名,而放走犯罪嫌疑人。主張全部使用表音字的人們也注意到上述弊端,想把漢語置換到純正韓語中。
然而,象日本有與漢語無關的大和語言一樣,韓國也有純正的韓國語言。同大和語言相同的地方是缺少抽象性和語言的創造性。表音字的倡導者也造了一些單詞,比如把飛機說成是"飛行裝置"卻推廣不下去。韓國在全面使用拼音文字中,國民患上了該懂的知識卻不懂的"知識貧血症"。
100年前僅限於使用漢字
韓國100年以前是一個僅限於使用漢字的國家。不僅公文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也同樣。韓國的統治階級、兩班使用漢字寫信、創作。德川幕府派到日本的朝鮮通信使,選用漢語造詣高的官員擔任。他們與日本的儒學家、僧侶之間用漢字筆談,並即席創作漢語詩詞。朝鮮只是庶民與漢字無緣。
朝鮮表音字創造於1443年。朝鮮王朝世宗下令創造庶民使用的簡單易學的表音文字。學者們遵照王命,創造了由11個母音和14個子音組成的表音文字。這種欽定文字頒布之時,稱為"訓民正音"。然而,統治階級仍然只限使用漢字。婦女、兒童使用拼音字。用拼音字書寫的文章叫"諺文",受人歧視。
甲午戰爭之後,韓國掀起"文明開化"運動。在稱為"甲午更張"的改革中,封建制度受到沖擊,韓國引進太陽歷,從這時起書文從專門使用漢字過度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韓國淪落為日本殖民地時代,確定"國(指日本)漢文字並用"。當時,把朝鮮表音文字學者作為反日思想堅持者來對待,對他們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二戰期間,總督府命令解散研究表音字的朝鮮語學會,有的學者被逮捕投獄。因有上述歷史緣故,使用表音字成了民族主義標志,被視為反日愛國的象徵。
1945年,韓國從殖民地統治中解救出來。新生的韓國提倡國粹主義。表音字學者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於愛國。1948年政府一成立,立即制訂了《表音文字專用法》,規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是,公文的附加條款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
把拼音文字視為民族主義的象徵
韓國大力推廣全面使用表音字起於1950年的韓戰。戰事中全國青年參軍受訓。他們由於學歷參差不齊,讀不懂混有漢字的教科書。於是首先在軍隊中統一使用表音字。而後擴展到全社會使用表音字。
另一方面,朝鮮北部也從1949年起全面廢除使用漢字,逐漸過渡到一律使用表音字。不過1968年在金日成指示下,修改了一律使用表音字方案,逐步恢復漢字教育。目前朝鮮小學生從五年級開始學習漢字,至高中畢業止學習1500個漢字。大學期間再學習1500個。共計教授3000個漢字。同樣是在1968年,韓國的朴正熙總統下令從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強行廢除教科書中使用的漢字。在朴總統堅決推行使用表音字的背後,強調的是土著民主主義以此解釋自己的偏執。當時的朴總統企圖終身獨*裁****,於要求實行歐美式民主的人們針鋒相對。以倡導土著民主主義,竭盡全力強調各國各自的土著制度和精神,在此基礎上推行文字拼音化。總統的一句話就廢除了漢字教育。
獨*裁者在文化上胡亂多嘴,沒有不出亂子的。
鑒於社會輿論對廢除漢字教育的批判壓力,韓國政府開始修改全面廢除使用漢字方針。
1972年確定恢復中學、高中的漢字教育。1974年確定學習1800個基礎漢字(初中900個,高中900個)。並允許漢字在國語和國史教科書中加到括弧內使用。
但是,在表音字使用佔多數人的社會里,青年人對學習漢字無興趣,考大學試題也不包括漢字知識,學生學習漢字沒有壓力。學習屬於象形文字的漢字,適於從小學學起,從中學開始學習的話效果欠佳,造成一代人不識漢字的後果。
兩派爭論逐步升級
隨著全面廢除漢字教育,人們開始感到不方便,掀起各種形式的要求恢復漢字教育運動。
170多個社會團體聯合組成全國漢字教育推廣總聯合會,1998年11月17日召開總動員大會,提出"從小學接受漢字教育,擺脫文化危機"的口號。大會通過議案∶1,小學學習漢字1000個;2,小學至高中的教科書漢字與表音字混合使用;3,允許公文、路標、招牌等漢字與表音字混用;4,獎勵新聞媒體採用漢字表音字混用方式。
大會還向國會提議,"廢除表音字專用法案"。贊同的7000多名政界、財界、學術界、宗教界、文藝界知名人士聯合簽名。
但是,表音字專用者也沒有沉默。1997年11月下旬,以韓國表音字學會為中心的表音字專用實踐促進會,在諸多大報上發表聲明,強調"在韓國解放半個多世紀的今日,更要堅定不移地使用表音字"。他們攻擊對方大肆贊美漢字的用意,在於恢復到舊王朝時代,說漢字使用者企圖將韓國國語作為方言、表音字只允許作為記述方言的"諺文"。該促進會認為,韓文的表音字功能與漢字相比不但絕對的好,而且能表現出民族自主精神,所以主張全盤表音字化。他們還主張堅決徹底地貫徹"表音字專用"方針,要求立即停止目前的中學漢字教育。此外,該促進會積極促成把制訂發布表音字的10月9日定為法定公休節日。
為維護表音字專用法,他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1000萬人大簽名活動。
雙方圍繞著是否恢復使用漢字問題的爭論升級到不僅是理論之爭,擴展升華至民族感情層次。
強調全面廢除漢字給社會帶來困惑的人們認為,最近政治混亂和經濟危機是因為"表音字一代"人文知識欠缺所致,造成倫理、哲學、思想、道德上的混亂。在迎接亞洲太平洋時代,在中國、日本、台灣、新加坡、香港的漢字文化圈中,只有韓國使用表音字特別孤立,妨礙文化交流,阻礙經濟發展。
表音字專用者強烈攻擊對方,為使其理論合理化,用盡詭辯、謊言招數,且不惜重金刊登廣告造謠惑眾。在政治腐敗嚴重的情況下,出巨資掀起文化運動,如同搞政治運動,不知其目的何在。他們還糾集有權勢人物,企圖以金錢和權勢左右韓國文化政策。
韓國新聞界對雙方褒貶各半,使得雙方爭論更加激烈。
爭論波及其它領域
在當今計算器時代,韓國難以迴避漢字問題。發明了計算機漢字轉換功能,出現劃時代飛躍,書寫復雜問題得到解決。而韓國表音字最大弊端是文字字數過多。韓國在表音字專用思想指導下,計算機組件漢字轉換功能落後,不具備漢字單詞直接轉換功能,再加上組件需求量少,如若普及表音字與漢字混用的計算機,開發出來尚需時日。
關於是否恢復漢字教育,不光是部分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事,事關國家大計、文化根基問題。近幾年來,中國每年接待幾十萬韓國遊客。中國導游頗有感觸地說,"日本遊客每當聽到用古詩、成語和典故介紹名勝古跡時,都知道其古文化淵源,聽起來興致勃勃。而韓國人聽了卻呆若木雞"。
韓國自古以來儒教傳統濃厚。年輕一代對儒教最基本的《論語》卻一無所知。儒教傳統成為空架子。學過"衣食足,禮節知"的韓國人,衣食足卻不識漢字。甚至出現歷史系學生去圖書館,連自己國家的朝鮮、高麗時代的古籍都看不懂的情況。
主張恢復使用漢字的人,批評表音字專用者患了文化封閉症,自己夜郎自大還覺得不夠,還硬要把病患強加給下一代,增加"不懂文化的殘疾兒"。
這場文化之戰在持續,何時能夠終結目前尚不清楚,最大受害者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一代人
② 為什麼韓國人書面上經常出現漢字
朝鮮的「諺文」與「諺語」一樣是民間的語言文字,由於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諺文屬於 二流文字。只有貴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讀文字」屬於朝鮮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鮮拼音文字 就是「諺文」,而現在的「諺文」卻是中國漢字了。古代朝鮮的文字實際上有三種:1、純 漢字:完全使用中國的文法規則。2、吏讀文字:用漢字拼寫朝鮮語言,但是保留漢字的意 義與基本文法。3、純朝鮮字:就是朝鮮世宗創造的拼音字,古代朝鮮的「諺文」。 雖然1446年意味著朝鮮韓文的正式誕生,但是並不意味朝鮮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於中 國漢字在朝鮮的強大文化影響力,朝鮮拼音文字一直作為「韓語拼音」 而存在,被朝鮮婦 女和沒受過良好教育的朝鮮人使用,被稱為二流文字的「諺文」,而朝鮮的貴族、官員還 是繼續使用漢字「吏讀文字」。朝鮮拼音文字的廣泛使用是從二十世紀初才開始的,比世 宗頒布「訓民正音」晚了450年,為什麼? 這當然不符合世宗450年前的本願,也是一個對歷史的疑問:朝鮮拼音文字一直到十九世紀 末都被視為「諺文」,與「諺語」一樣是民間的語言,直到十九世紀末,拼音文字在朝鮮 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麼原因使朝鮮人在450年後,突然將婦女和平民使用的拼音文字的 地位大力提高,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將其地位扶正,成為官方語言?而且將使用了千年之久 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國漢字幾乎干凈徹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鮮,使漢字的地位從母體文 字被貶為「諺文」的呢? 其實很簡單,原因就在於中國自身的衰落! 朝鮮世宗450年以後的1896年,中國清朝被日本擊敗,二十世紀中國清朝被歐美列強瓜分, 已經自身難保的中華文明古國自然不再是被朝鮮、日本尊敬的國家,甚至成為日本欺侮的 對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國的文化和文字也就自然而然的在朝鮮走下神壇,被 降格為朝鮮「諺文」的二流文字了,朝鮮世宗十五世紀苦心創造的韓文在使用漢字的母國 中國強大之時得不到實質性的應用,卻在中國衰敗,朝鮮被日本人佔領之時得以通行,曾 經的二流拼音文字卻成為朝鮮一流的官方文字,實在是諷刺啊。 朝鮮半島在1945年被蘇聯、美國分割成為兩個國家:朝鮮和韓國,也叫南北朝鮮,西方社 會稱為南北高麗(Korea)。所以世宗450年前創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鮮被稱為「朝鮮文」, 在韓國被稱為「韓文」,其實都是一樣的。區別是:韓國的「韓文」至今還允許少量夾用 漢字;而「朝鮮文」在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不允許夾用漢字,現在的朝鮮 文已經是純朝鮮文了,而且中國東北吉林省的朝鮮族自治區的學校也使用純朝鮮文。 可是到了2005年,歷史文化又發生了有趣的逆轉。2005年2月9日,韓國政府宣布:在所有 公務文件和交通標志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中國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 世界化的時代潮流。並且提出了《推動漢字並用方案》,為了發展韓國的傳統文化,促進 與東亞漢字文化圈國家的積極交流和推動韓國觀光事業的大力發展,將目前完全使用韓國 文字的公務文件改為韓、漢兩種文字並用,以解決韓文難以清楚的表明漢字含義的歷史難 題。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歷史用語等不寫漢字就容易發生混亂的語匯,均在韓文後面注 明漢字。為了給中國和日本的觀光者提供方便,將逐步在道路交通標志上實行漢字和英語 雙重標記。此外,還將同教育部門協調改善漢字教育體制,前韓國總統金大中說:「韓國 的各種歷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國漢字書寫,如果無視中國漢字,將難以理解我們的古 典文化和歷史傳統,有必要實行韓、漢兩種文字同時並用」。而且韓國的許多專家、學者 和居民都強烈呼籲加強漢字教育,要求全面恢復使用中國漢字。 為什麼韓文難以清楚的表明中國漢字的含義呢? 因為朝鮮拼音文字雖然是象徵著朝鮮民族的獨立,顯示出他們是區別於中華漢民族的朝鮮 本土民族,但是,朝鮮拼音文字根本還是脫離不開漢字。它們歸根到底是漢語的拼音化文 字——除了語法結構不同之外,無論韓文的詞彙如何變形,它們的發音卻接近於它們曾經 的母體——漢語,
③ 韓國明明有自己的文字,姓名和法律卻用漢字書寫,這是為什麼呢
縱觀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身份證,基本都是使用本國文字進行填寫。不過我們的鄰居韓國,在他們的身份證上不僅有韓文,而且還會給持有人印上一個中文名字,這是為何?
眾所周知,英文、韓文以及法文,這都是表音文字。和中國的組合表意文字有著本質的區別。表音文字類似於我們的漢語拼音,但缺乏立體感。也就是說,使用表音文字能夠准確的發音,但很少能夠通過文字的形象來傳遞信息。
韓國也曾經嘗試過全面廢除漢字的使用,但最後卻失敗了,除了因為韓國字的缺陷之外,他們的古代文獻寫的也都是漢字,如果全面廢除漢字,多年之後就會導致他們的後人看不懂先人寫的是什麼了,文化出現斷代,也是一種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韓國至今都在使用漢字。
④ 韓國人使用漢字
你們都錯了;;
我是個韓國留學生.
韓國人不一定有自己的中文名字.
因為最近有很多人用韓文名字.
比如說,我叫李翰圭 [이한규]
可是有的人叫 최봄.
』봄』 這個字不是中文而是韓文,是春的意思.
所以他的中文名字是』崔春』
一般年齡30多的人有中文名字.
可是年齡比較小的人會沒有中文名字.
簽名的時候,一般地說人用韓文.
〔因為韓國人在名字上用的一些漢字一般不知道〕
也用英文,可是用漢字的人比較少.
〔三個方式都可以用〕
⑤ 為什麼韓國人要寫漢字
西元前的古朝鮮時期,這一千幾百年的時間,朝鮮半島上只用漢字,也只有漢字可用。漢字是當時朝鮮半島唯一的書寫系統。
而其實不僅朝鮮半島是這樣,古代東亞各地區都曾經是這樣。漢字曾經是東亞文化圈的通用文字,故這一地區常被稱為「漢字文化圈」。
而韓文作為正式的書寫系統,即便加上六七十年的過渡期,至今也不過僅僅一百多年的歷史。
韓語(朝鮮語)與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兩者的語法完全不同,朝鮮民族使用漢字會有諸多不便。
這正如朝鮮學者鄭麟趾《訓民正音序》所說的:「吾東方禮樂文章,侔擬華夏;但方言俚語,不與之同。學書者患其旨趣之難曉,治獄者病其曲折之難通。」
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128年)歷史;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庄橋墳遺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
早期的刻劃符號與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劃,並有一定規律性,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徵,可能是漢字的萌芽。
⑥ 韓國藝人寫自己的名字的時候我看到他們寫的是繁體中文阿,誰知道是為什麼嗎他們怎麼會中文,日本也是~~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寫名字用的都是繁體漢字
但是現在年輕的韓國人漢字用的不太好了
日本就更不用說了,很多都是繁體漢字
不是特意學不特意學的問題
而是繁體漢字就是他們語言的一部分
本來就是中國文化流傳過去的~
⑦ 韓國明星簽名是用漢字還是韓文
韓國明星的話都是用韓文寫的簽名,為了簽名更加華,韓文寫的更加藝術一點而已,不是漢字哦,希望能給您幫助,謝謝,望採納~
⑧ 為什麼韓國人要寫漢字
最近因為韓劇大長今的關系, 我也上了台大椰林韓劇版去關心播出進度,看看長今是如何的被陷害又再勝利,我大概不會去租錄影帶來看了,除非是閑到真的快發瘋,因為我邊看這出劇也邊氣得快發瘋了
很巧的有人在版上開始談起韓國人的姓名問題,像是女孩子很多用姬,英,今 等字當作名字
還有對於韓國人漢化/使用漢語的情況,許多都是我們到現在才注意到的...
因此就對韓國家族及漢名等做了一些討論
自古以來韓國人在正式的書寫上都是用漢字
也要讀中國的古書
不過目前韓國年輕的一代並沒有強迫學漢字
我家的布兄30歲 他說他是最後一年強制學漢語的
通常是在高中時學的 那一年過後政府就不強制規定要學漢語
這很有趣的一個觀點是,有些韓國人認為我們為何要藉助漢字,為何不能只用韓文
這是我確實聽見過的反對派聲音,好像自己的國家長期以來就是左靠中國右靠日本
(雖然確實也是如此),因此內心很渴望只靠韓文支撐起國家
因此接著很多年輕人在為小孩取名字時 只取音不取義 所以沒有對照的漢字
有些年輕人也不會認真的去學漢語
但是韓文基本上有許多意思還是要藉助漢語來表達
因此報章雜志上也有許多的漢語
不僅是身份證上是漢字名,像大學里的課本也有很多的名詞是漢字
加上現在因為經貿關系 韓國非常流行學中國話
所以有一股全國學習中文的熱潮
⑨ 為什麼韓國的書法要用中文寫呢
在韓國如同在中國和日本一樣,書法久已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韓國書法源出於漢字的書寫形式,每一個字都是在一個想像的方塊中由一些形狀不同的線組合而成,都是為了表達一個特有的意義。韓國人從大約公元二世紀或三世紀開始使用漢字書寫,雖然他們自己的語言屬於一種完全不同的體系。即使在1446年韓國字母韓字創造出來以後,漢字仍然作為官方文字使用,直到19世紀末。傳統的韓國書法用字是漢字,不用韓字。
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書法在韓國始終與繪畫關系密切,而且有人認為從筆法安排的有力與和諧的角度而言,繪畫是受到書法的影響的。人們常把書法作品像繪畫一樣掛在牆上欣賞,而且像對畫一樣贊賞它的每一筆獨到之處,贊賞它用墨的韻味,贊賞它整幅布局的功力、骨格、神韻等等。一幅好字不是由有一定之規的筆劃勻稱地安排而成的,而且猶如一場編排精妙的舞蹈和協調動作--激情、運動、剎那間的停頓和穿插交錯的活躍的筆力,這種種組成了一個平衡的整體。
從技術上講,書法藝術取決於書寫者如何運用技巧和想像力在筆劃上表現出神韻,用這些神態各異的筆劃組成美的結構,落筆之後不能再添筆或者補色,最重要的是筆劃之間要講究空間的勻稱,而空間安排的勻稱是需要經過多年的實踐和訓練才能達到的。但是,在對書法藝術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上,筆法的熟練和美學修養並不是唯一的基本要素。在從前韓國上流階層中間,學書法被認為是有修養人士陶冶情操的必要過程。書法作為書寫或者通信手段的實際功用往往不如字寫得優劣所含有的哲學意義更重要。
與在韓國古代已經大放異彩的其他所有藝術一樣,書法的基本靈感來自自然。一個字的每一筆到每一點都象徵一個自然物體的形式。韓國書法家同中國古代書法大師們一樣認識到,正如一棵有生命的樹的每一根樹枝都有生命一樣,一幅好字的每一筆每一劃在寫的時候也必須使之具有生命。這正是書法中的字與印刷的字的本質的不同。表意字漢字具有一種抽象的、形象化的特點,這種特點進一步加強了書法的視覺吸引力,因為它讓藝術造詣已達完善境界的書法家幾乎可以無限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正如偉大的畫家在繪畫中一樣。
和傳統水墨畫家所使用的工具一樣,書法家需要的工具也很簡單--優質的墨、硯、毛筆和紙(有些畫家喜愛用絲制的紙),這四樣東西有一個美稱叫「文房四寶」(有時也稱「文房四友」)。人們對這四樣東西的選擇和保存都很細心,因為它們往往也體現主義的鑒賞和審美水平。
韓國的書法有悠久的傳統,可以追溯到三國時代初期。據了解,從那個時候開始,王室的書院和國家辦的高等學堂里講授中國文學。書法的歷史如此悠久,無數貴族階層的人和藝術家又在許多世紀里為促進書法藝術作了顯著努力,可惜在經過多次外國入侵和內部紛爭之後古代書法作品保存到今的極少。特別是16世紀末同日本豐臣秀吉軍隊之間的七年戰爭,造成的人員死亡自不待言,而且還在韓半島各地對具有歷史意義的石碑和文物造成了嚴懲破壞。因此,屬於那場戰爭以前年代的殘存的書法作品現在不到20件。
能令現代研究韓國書法的學者滿足求知慾的是許多石刻書法渡過了歷史的變遷,沒有毀於戰火。在古代三國時代留下來的幾座刻有碑文的石碑中,具有無可超越的歷史意義的是公元414年在中國東北的南部為紀念高句麗王國廣開土大王的戰功而建立的大石碑。
這座高6.4米的石碑上刻有約1,800個漢字碑文,字體是碑文式的,稜角分明。大多數碑銘學家和研究古韓國書法的專家指出,碑上的字體很能表達當時統治著中國東北相當大一部分地域和韓半島北半部的這個軍事古國的人民的勇武剛健。
能藉以了解位於西南部的百濟王國的書法藝術所達到的高度的資料更少。根據這個王國的學者水平高、藝術品精緻這兩點看來,它在書法上很可能也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在1972年在韓國中部百濟古都公州偶然發現的武寧王和王後的王陵內發現了許多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文物,其中有一塊方形石碑對書法家和碑銘學家說來是稀世奇珍。這方石碑置於這座六世紀時的墓的入口處,類似為建造這座陵墓而向地下神祗購買一片土地所立的文契。石碑上所刻的漢字字體優美,表現出很高的技術;字體顯然受當時中國非草寫體文字的影響。
在接下來的統一新羅時代,由於崇尚中國唐朝文化,因而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書法家,如金生、崔致遠。他們的字體基本上追隨中國書法大師歐陽詢和虞世南。另一位中國書法大師王羲之也備受仰慕,他的行草書為人們普遍臨摹。但是,從新羅王國開始流傳的字體方正的歐陽詢體在高麗時代仍佔主要地位,直到1350年左右。在大約這個時候,中國元朝書法家趙孟兆靈秀典雅的字體傳入韓國,成為盛行的書法體。從那時以來,趙體一直是韓國書法的基本潛流。
高麗時代初期的統治者仿效中國,採用通過考試選拔文官的科舉制,應考者必須按照命題作文,作文的字體自然是評卷標准之一。這種制度促進了上層階級人士勤練書法的興趣。韓廷另有一種遴選專司文牘的低級官員的考試制度。這個時代是佛教作為國教而昌盛的時代,它留下了豐富的典型作品,通過它們可以了解當時的書法水平。保存至今的這類文物包括墓碑、木刻印版的和手抄的佛經、紀念高僧的佛塔上的銘文以及寺院里的石碑。這個時代負盛名的書法大師中間有李岩、李齊賢,具足達和韓允。
朝鮮王國的書法最初是崇尚筆觸典雅靈秀的趙孟兆體。世宗第三子安平大君(1418-53)的趙體書法造詣之高無與倫比。他曾為前面提到過的與他同時代的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安堅所畫的《夢游桃源圖》題跋。韓滬(1543-1605)--更著名的是他的筆名石峰--也是韓國書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他僅僅是至誠地師法王羲之,雖然對王體書法十分精湛,卻未創造出自己的風格。16世紀初,一種筆力軟弱、缺乏想像力的風格開發出現,韓國書法進入貧瘠時期。
但是,19世紀涌現了一些與16世紀到17世紀初的中國書法家如文徵明等有淵源的有特色的風格。這種新趨勢的出現來源於韓國同中國清朝的密切的文化接觸。一批文人學者熱心於進行這種接觸,因為他們急切希望以清朝為榜樣尋求改善人民生活和建設現代國家的切實可行的途徑。
朝鮮時代最偉大的書法家是實學派的金正喜。金正喜是傑出的書法家和學者,他建立了人稱「秋史派」的風格。他的書法脫胎於中國隸書,但是他在布局上富於畫感,善於在不對稱中見和諧,而且筆觸有力無比,使筆下的字充滿活力。由於這些才能,他終於創造了自己特有的生動有力的風格。
在本世紀的頭二、三十年,尚有少數朝鮮時代書法家健在,但是,在1920年左右日本書法的影響開始出現。自從第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傳統書法只是作為一門次要藝術保存了下來。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新趨勢是書法使用韓國字母書寫。
⑩ 韓國人什麼時候用中文簽名
朝鮮語(韓語)的漢語借詞比例十分高,現代詞彙有70%來自漢語。但是漢語有聲調、朝鮮語(韓語)無聲調,所以韓文書寫漢字詞的誤認率極高,現代韓文是表音文字。創立於幾百年前,由於不夠嚴謹。被稱為「諺文」,只是下層人偶爾使用,幾乎是下層婦女偶爾使用。不登大雅之堂,在日據時代(1910年)以前。漢字是韓國的唯一官方文字。戰後,民族情緒高漲,不成熟的韓文倉促地定為官方文字。雖然韓國屢次廢除漢字。但由於韓文的缺點。為了維護法律的嚴肅。法學和國家重要文件不得不沿用漢字。韓國憲法中約三分之一是漢字。事實上。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加註漢字。漢字簽名具有法律效應高於朝鮮文(韓文)。
不過北朝鮮完全廢除漢字在日常生活的使用,僅作為研究歷史的人學習(朝鮮和韓國1945年前的書籍全部用漢語文言文書寫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