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的禮儀
韓國飲食
宮 廷 宴
韓國的宮廷宴有多豐富?從國王的日常飲食中可知一二。
國王一日五餐,一早起來,先食粥和補身湯,這一餐叫做「初早飯」,然後依次是早、午、晚三餐,每餐都有十二道菜,包括:野菜、生菜、燒烤、燉煮、醬菜、乾果、魚蝦醬、煎魚、肉片九大類,及生魚片、熱烤、荷包蛋作附餐,繼而是宵夜。
國王的宵夜主要吃一點乾果,因為吃足一天,未免過於油膩,乾果可有助消化,另外,亦關乎韓國的習俗,他們相信吃乾果時的卜卜聲,能趕走鬼怪。
其實,不少宮廷菜都已流入民間,如九折板,由一種肉和八種蔬菜組成,好象中國的拼盤,屬於前菜,現在大時節或喜慶事,韓國人都會吃九折板。而韓國的飲食文化包含陰陽五行的思想,即是「咸、甜、酸、苦、辣」,和「紅、綠、白、黑、黃」」五種顏色融入菜餚,所以韓國菜往往色彩繽紛。
宮 廷 小 食
以往的宮廷小食是用蜂蜜製成,現在選用麥芽糖、糖水、再加入糯米粉、麵粉、乾果、種子、水果、和五穀等製造,味道有點像中國的糯米。
泡 菜
來自韓國不同地方的泡菜,都有自已的腌制方法,味道各有不同,唯一相同是食家的反應:「嘩!好辣呀」!
泡菜是韓國的代表食品。眾所周知,泡菜辛辣無比,其實古時的泡菜一點也不辣。到16世紀,辣椒從西班牙和葡萄牙,經日本傳到韓國,泡菜才來個大變身,變成帶辣味的腌菜。
節 日 食 品
西方人生日,必定切蛋糕許願,而韓國人會飲海帶湯。海帶湯有豐富的鐵質,具有補血作用,通常產後婦女都會飲用,亦因為母親生產時極為痛苦,子女生日時飲海帶湯,就是要記著母親的偉大。
韓國人通常在新年會吃石頭飯。將新鮮蔬菜加牛肉,放入燒熱的石碗一齊煮,吃時加入醬料進食。據說,因為石碗是用角閃石來造,這些元素會令煮出來的飯更有營養。由於古時重男輕女,男人必先吃石頭飯,待他們吃罷,女人會把麥茶加入石碗中,刮下飯焦來進食。
韓國飲食之道
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主食。菜餚以燉煮和烤制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韓國人喜歡吃面條、牛肉、雞肉和狗肉,不喜歡吃饅頭、羊肉和鴨肉。
韓國人普遍愛吃涼拌菜。涼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開水焯過後,加上佐料拌成的。還有生拌魚肉、魚蝦醬等菜餚。生拌魚肉,是把生肉、生魚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絲的蘿卜、梨等,再澆上加醋的醬或辣醬拌成。
湯也是用餐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類、大醬、咸鹽、味素等各種原料烹調而成。
韓國人愛吃辣椒,家常菜里幾乎全放辣椒。韓國人有一日四餐的飲食習慣,分別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韓國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飯碗和湯碗,其他所有的菜則擺在飯桌中間供大家享用。韓國人使用飯碗也很有講究,分男用、女用和兒童用。韓國人注意節儉,無論是自己食用還是招待窮人,都盡可能把飯菜吃光用凈。
雖然有不少人經常說自己愛吃韓國菜,但對於韓國菜的認識多指燒烤食法,最多是對人參雞湯或泡菜略知一二,其餘的飲食文化和禮儀可謂一無所知。
自古以來,韓國極重禮儀,在語言方面,年幼者必須對長輩使用敬語,至於飲食方面,上菜或盛飯時,亦要先遞給長輩,甚至要特設單人桌,由女兒或媳婦恭敬地端到他們面前,等待老人家舉箸後,家中其他成員方可就餐。至於席上倒酒,亦需要按年齡大小順序,由長至幼,當長輩舉杯之後,年幼者才可以飲酒。另外,還有一個傳統習慣,男女七歲不同席,女孩子到了七歲之後就不與任何男子(包括父親和兄弟)在同一房間同席。不過,這種習俗在大城市已漸漸破除,偶爾在鄉間仍然可見。昔日的韓國家庭,是將盛著米飯的器皿放在台中央,而菜則在碗里,並放置於周圍,每個人則有一把長柄圓頭平匙,一雙筷子,一盤涼水,用餐時就用匙把飯直接送到嘴裡,筷子用來夾菜,涼水則是涮匙用的。現代的韓國人用餐習慣已有很大變化,不少是使用食品盤,每人的一份飯菜裝在盤中,也有些更加摩登的家庭已不用食品盤,而是用碗盛飯了。
韓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亦保留了不少傳統文化。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腳的小桌,賓客地盤腿而坐。年輕人更會在長輩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腳底上,絕不能將雙腿伸直,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如果遇上房間太小,可以將餐桌擺在院子里,鋪上席子便可。不過,現代的韓國人越來越崇尚外國潮流,無論餐桌或者飲食禮儀,都離傳統越來越遠了。
韓國服飾
韓國人會在新年、中秋節或喜慶日子,穿著傳統韓服。
大致上男性的服飾是以短上衣配束緊腳踝的闊長褲,女性的服飾是短上衣配闊長裙,她們的五色衣袖,代表著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
而一些特定場合,亦有指定穿著的韓服,例如:小朋友滿一歲,父母會為子女穿周歲服,男的以藍色、紅色、粉紅色為主,女的以深綠色為主,穿周歲服寓意他們健康成長。婚禮中新郎服飾,有點像中國明朝的官服,只是布料上綉上雙喜的字樣。
至於國王的龍袍,亦與明朝皇帝差不多,袍上有龍的圖案,要注意的是龍袍的蝴蝶結是向內,寓意好運向著自己,腰帶要朝向上,才算穿著得宜。平民服飾大多是粗衣麻布,極其量加件白色的工作服。
值得一提是韓國政府為了保留傳統文化,特別把龍山區列為文物保護區,在這里遊客可欣賞過百年的傳統民居,也可以試穿傳統韓服。
漢醫中葯
韓國盛產人參,不少遊客會順道購買,作為手信。在東大門區京東市場這個中草葯集散地,除了人參外,還有林林總總的土產葯材,可供選購。
若然遇上水土不服,這里也有漢醫館,即是中醫醫務所,請漢醫診症,他們還代客煎葯,葯到病除就可以繼續遊玩。
其實中醫學在東漢時,亦即是韓國的三國時候傳入韓國,自此成為韓國醫學的主流。不過,漢醫和中醫略有不同,是他們會兼任針灸師,想打通任督二脈也可找他們呢。
Ⅱ 古代韓國人怎麼都穿白衣服
韓國人愛干凈,喜歡穿白色的衣服,說是白色象徵著干凈純潔,就連紅白喜事兒過年過節不象我們這里送紅包而是送白包,古代時,每當朝廷的大人物掛了,朝廷下令老百姓穿白色衣服,為他披麻戴孝。但有那麼一陣子,韓國的大人物老掛,(杯具啊)老百姓就得老穿白衣了,後來就成了習俗了。
Ⅲ 重慶挖出4件龍袍,翻出元朝舊事,為什麼引得韓國人來認祖歸宗
1982年,四川地區重慶市出土古墓,規格極其簡單的古墓中卻出土了四件龍袍,讓人產生疑問。
按古墓規格來看,龍袍並不應該出現在墓中,於是專家猜測古墓主人身份顯赫,是皇家流落在外的貴人,可是在歷史上並沒有哪位正統皇帝的墳墓是葬在重慶的。
更讓人震驚的事情,是在古墓之人身份查明之後,竟引得數萬韓國人跑來這里潛心參拜,認祖歸宗。古墓主人究竟是誰,生前又有怎樣的傳奇經歷,死後還被人牢牢銘記?
明升後來也沒有想過要奪回政權,知足也是一種幸福,在這里做個逍遙自在的富貴閑人,總比想盡辦法回去勾心鬥角,奪權爭利要舒服得多。
Ⅳ 三十年前,重慶一古墓出土龍袍,為何吸引諸多韓國人前來祭拜
每年,到了清明時節,便會有很多韓國人來到明玉珍的皇陵進行參拜,大宗會的會長也會慢慢地敘述有關明氏的故事。
參拜團每次來到此地都會感慨萬千,熱淚盈眶。大宗會的會長曾說,在韓國他們也為明玉珍建立了陵墓以及祠堂,可只有重慶才是他們明氏家族的根,以後也會有更多的子孫前來這里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