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走的路為什麼和中國差不多

韓國走的路為什麼和中國差不多

發布時間:2023-01-22 02:45:09

㈠ 為啥韓流在中國衰退了呢

1.政治原因,國家管控。

中韓建交初期,兩國關系密切,韓國對中國進行文化輸出,中國也允許老百姓接受。若沒有央視譯制的韓劇引起老百姓的追捧,從而讓大批年輕人對韓國文化更加崇拜,也不會有「韓流」一詞的產生。薩德事件後,兩國關系急凍,當年最初的哈韓少年少女也已經成為 社會 中堅力量,知道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情感 上自然開始疏離。再加上國家管控,限韓令一下,讓韓國 娛樂 文化在中國受到重創。

2.國家發展,國人文化自信

喜歡韓國文化是因為覺得他們比我們走在前面,劇製作更精良,音樂 娛樂 更 時尚 好看。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開放,網路的發展,我們接受到的信息更多元。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本國文化更加自信。我們文化底蘊深厚,只是不善於挖掘和包裝,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 娛樂 產業必然會有更大發展,自己的比別人的好,幹嘛還去看別人的。

3.審美疲勞,與現實差距大

韓流文化缺乏創新,之前積累的優勢已不在。只能靠外表吸引年輕人,沒什麼內涵。中國人實際赴韓人數不在少數,去過的人都會發現,現實與理想差距巨大。

我認為,韓國 娛樂 產業在某些方面還是領先中國的,從中國不斷購買也好盜版也好的一個個韓國綜藝節目就能看的出來。只是加上國家政策和民族感情,大多數人對待韓國以及韓流文化更加理性。所以,韓流在中國不會再輝煌。

要分析韓流在中國衰退的原因,那麼我們首先要知道韓流為何曾在中國一度流行。所謂韓流是指韓國流行文化。也許在我們一部分人的心目中韓流就是韓國的影視作品和流行音樂,然而實際上廣義的韓流也包括韓國的飲食、服飾、風俗等民族文化。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後者的流行是依賴於前者的,而這就涉及到文化包裝與輸出能力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黨和政府要強調將我國打造成為 社會 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首先說明一點:至少我國就目前而言還並不是一個文化強國,正如我們在經濟上依然還是一個處於 社會 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之所以不是一個文化強國不是因為中華文明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文化傳播手段途徑的問題。要知道全世界只有中華文明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未曾斷絕的原生文明,和我國一樣古老的古埃及、古希臘文明都已是失落的文明,我們甚至不知道如今的埃及人、希臘人究竟是不是建造金字塔和帕特農神廟的古埃及人、古希臘人的後代。要說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不如近兩百年間興起的西方文明豈不是匪夷所思嗎?很顯然問題的症結只能是出在我們的傳播手段途徑上。西方文化、日韓文化固然不是先天優越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家在傳播途徑上自有一套。

實際上文化輸出能力在相當程度上是與國家實力和文化政策息息相關的。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對外文化輸出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賴於國家的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的,只有一個國家強大才會使別國關注其文化。對此我可以給大家舉幾個例子:解放前夕一位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去了美國紐約,他在國內是教授,可當時的美國並沒多少人學中文的,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找了一份刷盤子的工作。15年後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飾爆成功,這時戲劇性的事件發生了——在此之前這位教授到處投遞簡歷而無人問津,然而隨著中國試爆原子彈的消息傳到美國之後美國各大高校開始主動聯系他。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飾爆成功發生在1964年,如今在又已經歷了五十餘年的發展之後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世界第一大農業國、世界第一大糧食總產量國、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資國以及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可以說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家企業財團、任何一個國際組織無論喜不喜歡都無法忽視中國在國際上的聲音。可以說當今世界沒任何一片土地是中國資本和人員的所不曾涉足的,伴隨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同時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也與日俱增:迄今為止我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學員總數達187萬人。

韓流之所以能在特定的 歷史 時期在我國大行其道,一則是因為當時的中國經濟尚未進入高速發展期,因此對韓國懷有一定的艷羨;二則是因為中國自身文化的衰落——因為近代 歷史 上的列強入侵以及特定 歷史 時期的政治原因使中國傳統文化一度出現過失落,以致於有的說法聲稱」華夏文明在日韓「,這話固然是一種絕對化的偏見,但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自身文化衰落的客觀現實。當時韓國的經濟發展、韓劇中的情景使中國的年輕人看到了人均年收入2萬美元的人們的生活,因此會有一種新鮮感。當然這也並非韓流在特定時期能在中國大行其道的全部原因,因為相比之下歐美國家的經濟更加發達。韓流在中國取得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韓國是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東亞漢字文化圈國家,對當時的中國觀眾而言:韓國文化相比歐 美文 化更易於接受。韓國政府一向積極施行文化立國政策:韓國的許多名牌大學開設了韓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專業,以舉國之力推動文化輸出事業。1992年中韓建交後的一段時期內兩國關系還算是相對密切的:建交使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對韓國開放,與此同時中國也得以打破與韓國這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外交堅冰。恰好同一時期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勢力在 歷史 問題上一再挑釁中、韓等亞洲鄰國的民族感情,中、韓兩國在聲討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同時也加強彼此之間的經貿合作,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文化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自然也涵蓋在兩國貿易的范圍之內。事實上韓流在中國最早的發展是得到中國官方和人民的支持認可的:事實上最早的韓流可不是芒果台引進的——1993年韓國電視劇《嫉妒》在中央電視台播出,這是韓劇第一次登陸內地熒屏;1997年電視劇《愛情是什麼》在央視的熱播帶動了韓國 娛樂 文化湧入中國並以此為契機逐漸形成韓流;進入新世紀後隨著《藍色生死戀》、《大長今》等劇集的熱播將韓流推向了最高峰。從2005年起在華發展的韓國演員回國後一再爆出不當言論,使中國觀眾開始心生反感。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中國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國人意識到韓國強大的文化滲透擴張能力是建立在對我國文化的剽竊基礎之上,這就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韓國產生強烈的反感意識。而韓國卻並未就此收斂,恰恰相反的是:除了剽竊中國文化之外,在政治、經濟、領土等諸多領域都和中國出現了對立,這就使中國國內的反韓情緒愈演愈烈。事實上不只是文化領域如此,在經貿領域同樣如此:直到薩德事件之前中國人購買外國商品最大的對象國不是美國、日本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而恰恰就是韓國,然而薩德事件使韓國的親美單邊主義外交路線暴露無遺,同時也使包括文化產品在內的韓國產品失去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事實上除了民族情緒之外,即使單純從經濟文化領域來看:韓流的衰退也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近期日本一制裁就使韓國經濟的缺陷暴露無遺,同樣韓國在文化領域的缺陷也早就有跡可循。韓國本身是一個文化資源匱乏的國家,而韓國所謂的文化立國戰略卻在相當程度上立足於對我國文化的剽竊。我們不妨將韓流與日本的流行文化輸出進行對比就可以發現差距實在太過明顯:不能否認日本的文化作品中也有一部分粗製濫造的腦殘作品,不過仍不乏經典之作。日本盡管是一個本土文化相對貧乏的國家,但卻是一個擅長模仿學習的國家,事實上茶道、花道、書道、劍道等東瀛風俗其實無一不起源於華夏,不過不得不承認日本以其獨特的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使之發揚光大,在圍棋方面日本甚至還一度對中國進行了反向輸出。在文學方面日本誕生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87年村上春樹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他也因此獲得了耶路撒冷文學獎、安徒生文學獎。從1951年4月起「光文社」的《少年》漫畫雜志開始連載手冢治蟲的漫畫作品《鐵臂阿童木》,如今阿童木已成為日本動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響力早已跨出了日本的國門。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創造了此後數十年間經久不衰的日本流行文化符號,1956年《怪獸王哥斯拉》登上了美國銀幕,從此這一日本流行文化符號開始走向世界。在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中扮演真人主人公的志村喬在同一年出演了黑澤明導演的《七武士》,由此令歐美第一次認識到亞洲電影的崛起。1970年1月《小學1-4年級生》雜志開始連載藤子·F·不二雄創造的漫畫作品《哆啦a夢》,這部作品很快就和《鐵臂阿童木》一樣成為整整一代亞洲青少年的童年回憶。1974年三麗鷗公司為其設計的凱蒂貓形象創造了一段頗具世界性的簡歷:「凱蒂貓出生於英國倫敦並於父母和雙胞胎姐妹咪咪生活於此。凱蒂和咪咪都念三年級,她的興趣是音樂、讀書、吃妹妹自己做的餅干以及最重要的交新朋友」。凱蒂貓這一卡通人物形象為三麗鷗公司創造了100億日元的利潤。由井出博正作詞、遠藤實譜曲、千昌夫演唱的《北國之春》於1977年4月5日發行,到1979年《北國之春》唱片累計賣出500萬張,這首歌的影響力同樣跨出了日本國門——1988年中國大陸將其評為「過去10年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外國歌曲」。這首歌曲還在泰國、蒙古、印度、越南、菲律賓、美國夏威夷、巴西唱開,成了一首為15億人所喜愛的歌曲。在我國鄧麗君、蔣大為、關牧村、劉德華等人曾翻唱過國語版的《北國之春》;葉啟田、韓寶儀翻唱過閩南語版;徐小鳳、周潤發等人翻唱過粵語版。如今日本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每年能創造出近30億美元的產值。日本的動漫和影視作品曾一度風靡亞洲,可以說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鄰國有整整一代人是看著日本動漫成長起來的: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電視機正逐漸走入我國家庭的時代孩子們看的是《哆啦a夢》、《龍珠》、《足球小將》、《灌籃高手》等動漫作品,而《血疑》、《排球女將》等影視作品也曾在中國製造出萬人空巷的效應。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文化作品並非只在日本國內以及中國等亞洲國家火爆,事實上在全世界都有相當的影響力。相比之下韓流在亞洲之外還有市場嗎?

當今世界是平的——在這個網路信息時代有形的商品和無形的文化產品都是以全世界作為市場進行著激烈競爭,對於文化產業而言國界的概念從某種程度上說正在日益淡化。在這種情況下韓流不要說走向世界,即使在傳統的亞洲市場也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目前韓國的文化產業是受到雙重擠壓的:一方面美國作為世界大國,其文化軟實力逐漸向亞太地區擴散,而日本作為亞洲的地區的傳統強國其實一直和韓國有各種各樣的競爭,文化產業方面的競爭也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軍力等硬實力穩步發展的同時,中國也在積極打造自己的文化產業並且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中國人民族自信心的日益提升必然會使中國的文化產業提升到一個新境界。所以在面臨美、日強勢擠壓的同時韓國還必須面對中國這種正在日益崛起的新興文化大國的反超,其實追趕乃至反超韓國的又何止中國一家,近年來就連泰國也在積極打造自己的流行文化產業並已經佔領不少當年被日韓獨占的文化產業市場。照此趨勢發展,亞洲的流行文化產業市場恐怕即將由日韓獨大逐步過渡為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如果日韓貿易爭端讓我們看到了韓國在經濟上的短板,那麼只要我們仔細審視中、日、泰等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韓國文化產業的衰落乃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

難道你覺得我們中國偶像就不如他們嗎,王一博肖戰現在就是很好的例子,韓妃泰妃彩虹屁吹上天都快和我們明搶了,我們的偶像香著呢,只想帶回家藏起來,限韓令很不錯,繼續就限就很好[酷拽]

2005年以來,韓流逐漸出現退潮現象。中國人對韓流的熱情開始冷卻,對韓國或韓國人以及韓國的流行元素表現出來膩煩甚至厭惡的情緒。紅極一時的韓流何以淪落到今天的地步,總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韓劇的缺陷暴露

首先,韓劇的製作商在嘗到成功的甜頭後,開始越來越重視商業目標。在出演陣容方面比起「演員」來更依賴「明星」,拍攝出來的影片也是比起「作品」來更像是「商品」。批量生產的內容雷同、表現手法單一的韓劇,正在受到觀眾的冷落。處於退潮期的「韓流」只剩下了商業化操作。 其次,韓劇過於拘泥於傳統文化,而沒有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很多韓劇中不停的宣揚婦女的三從四德,這種傳統吃人禮教的羈絆對於女性 社會 地位普遍高於韓國的中國來說,難免會受到一定的排斥。由於韓國的文化在其形成過程中受到了多方的影響,這雖然使得其擁有絢麗多彩的外表,卻不能忽視其內在東西方各文化的碰撞與摩擦。另外由於不停的吸取卻沒有足夠的整合,使得韓國文化看起來比較粗糙,沒有足夠的沉澱,因而經不起細細琢磨,驚艷之後容易對其失去興趣。所以,可以說韓流興在其文化,亡亦在其文化。

(二)「文化霸權主義」的阻礙

在韓流的強勢推動下,韓國向周邊國家單向輸出影視產品的同時,文化優越感悄然滋生,政府行為的介入,更讓周邊國家對韓國借電視劇宣揚韓國 歷史 觀、文化習俗甚至飲食的做法產生逆反和排斥心理。不僅如此,這樣的「文化霸權主義」還會引起周邊國家地區文化和經濟上的保護主義。以中國為例,韓國影視劇對中國市場的沖擊太大,致使中國政府採取了限制措施。自從1993年以來,中國引進的韓劇不斷增多,韓劇屢屢在中國內地創造高收視率。與韓劇在中國的「紅火」形成對照的是,中國國產電視劇的發展舉步維艱。因此,廣電總局對引進海外電視劇進行了政策上的調整:「多國引進,不專美韓劇」。與此同時,韓國輸入中國的電視劇價格上漲過快。過高的買入價格讓中國內地電視台感到不堪重負,自然也會減少韓國電視劇的上映。從韓流在中國的涌動開始,韓劇就是其核心動力。如果核心動力驟然降溫,勢必使韓流在中國陷於停滯狀態。

(三)狹隘民族主義情緒的負面影響

首先,部分韓國人由於狹隘的民族主義作祟,面對一系列 歷史 問題,不客觀地看待,而是瘋狂地誇張和擴大自己祖先的 歷史 功績,甚至歪曲中國的 歷史 來達到目的,自然會引起中國人的不滿。辱華電視劇的播出嚴重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 情感 ,也成為了「嫌韓流」在中國風起的因素之一。

其次,2005年韓國將「江陵端午祭」成功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這一舉動激起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意識,再次引起了中國人的不滿。雖然韓國的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節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在韓國眾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節日中,偏偏申報了在中國也有著重要地位的端午節,是否多少有些針對中國的意味就不得而知了。總之,這場端午申遺風波造成的誤解是不易被消除的,中韓兩國民眾之間的心理隔閡也進一步加深了。

另外,在高句麗 歷史 問題、海上經濟專屬區劃分、農產品貿易等事件中,兩國也曾有過很大的紛爭。再加上少數讓中國觀眾聽來不舒服的韓劇台詞以及網路上謠傳的孔子是韓國人之類的論調,也容易激起中國人激憤的民族主義情緒。這種情緒擴散開來,對韓國文化產品在中國的傳播必然會產生負面效應。

(四)兩國經濟發展變化的影響

任何一種文化態勢與政治或經濟都有聯系。這幾年韓國的經濟遇到了一些問題,韓國製造業在中國退卻、服飾貿易中出現韓國方逆差等等,同時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由此韓國熱的退卻即可得以預測。

首先,中韓文化產品貿易不對等。中國有媒體報道,中國對韓國文化產品貿易的逆差比製造業產品貿易逆差還大。中國存在嚴重的「文化赤字」。中國大量引進了韓國影視劇,批准了許多韓國影視明星來中國開演唱會、做宣傳,卻沒得到韓國同樣的回報。中國影視劇很難進入韓國市場,韓國三大電視台更是少有播放中國電視劇。據韓國《朝鮮日報》披露,為了平衡韓國與越南的文化貿易,韓國政府有意識地引進了多部越南電影。但韓國卻沒有對中國這樣做過。無論韓國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這樣的文化貿易逆差在使中國人感到不解的同時更多的形成了一種厭惡情緒。

其次,2008年,在華韓資企業的不當作為造成了更大的負面影響。由於《勞動合同法》的實行,提高了勞動力成本,部分外企的預期收益下降,加之金融危機的打擊,出現大批在華韓資企業棄廠逃離的現象,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使韓國企業的信譽度大幅下降,韓國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更是大打折扣,甚至一度成為不守信用的代名詞。此類負面形象的產生必然引起中國人的反感和抵制。

韓國文化產業的崛起成為許多亟待發展文化產業的國家的一個成功範例。韓流的成功經驗表明,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完全有實力實現「漢風」的全球化發展。應對韓流,我們應保持理智,以開放的大國姿態,汲取韓流文化之所長,以韓流遭遇「寒流」的教訓為戒,切實改善文化產業的發展機制。中國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時,也需要將外國的先進文化「引進來」,這樣才能在多角度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贏得文化輸出對象國的尊重,文化推廣自然順水推舟,而且會是長遠可持續的發展。

㈡ 韓國開車和中國一樣嗎

韓國開車也是靠右側行駛的,這方面和中國一樣,至於具體的交通規則就不可能一樣了,但大的原則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一些細則方面會有差異。

㈢ 韓國交通規則和中國交通規則的區別

基本沒有區別,只是在韓國行人先行這一點很重要,人行道上有人的話一定要停車讓行人先行。在韓國很少有按喇叭的。

㈣ 為什麼韓國走向了資本主義,而中國走向了社會主義(求詳細。急!謝謝~)

如今所說的韓國,是歷史上朝鮮的一部分。

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撤離朝鮮,朝鮮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以北緯38度線為界作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受理駐朝日軍的投降事宜和對日開展軍事活動的臨時分界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

到1948年朝鮮和韓國分裂分別成立兩個國家。

由於韓國是日本的殖民地,而且受美國的保護,自然建立資本主義社會。

而中國,那是因為以前的中華民國採用資本主義制度,但無法戰勝封建勢力,導致封建勢力和資本主義勢力聯合壓迫人民。當時,城市是資本主義,而鄉村仍然是封建主義。人民無法生活,只好走社會主義道路,徹底摧毀了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公有制。

所有的一切都是歷史的必然,要不是資本主義在中國導致民不聊生,誰願意造反?

㈤ 為什麼韓國的地名和中國的那麼像呢

那是因為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屬於番邦。這件事情無論韓國願不願意承認,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古代的韓國,年年都需要向強大的中國進獻貢品,而中國每年都會傳授一些,本土的先進的文化知識,給予韓國。所以說,韓國的歷史和文化發展,很大一部分程度上都留有中國幫助的影子。

韓國的地名和中國的地名怎麼像,並不奇怪。韓國的姓氏和中國的姓氏也非常的像,甚至就連韓國的文字和習俗,都是傳承於中國,或者說從中國文字和習俗上面演變過來的。

哪怕是到了現在,韓國也是刻意的去模仿中國。甚至說現在韓國更加的不要臉,妄圖剝奪一些原本就屬於中國的歷史文化。就比如說端午節,以及其他一些的傳統文化或者習俗。韓國,感覺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的。

但是,事實就是韓國只會模仿中國,無論是地名還是其他的,都要模仿中國。

㈥ 為什麼韓國人均GDP是中國的3倍,為何生活水平和中國差不多

雖然說從人均GDP上來看,韓國的人均GDP比中國的人均GDP要高的多,但是由於韓國的物價水平也導致了韓國的人民,其生活水平總體來講跟普通的中國家庭是差不多的。這就像我們在打游戲的時候一樣,你是王者段位,那麼你很難會匹配到青銅,生活也是如此,層次越高所要花費的代價就更多。
因為國家的發展越好就造就了它的勞動力的成本越高,同時就導致了物價成本的上升。而且韓國作為一個小國,它的很多東西都是需要通過進口的,這些導致了韓國生活的成本的提高,因此即便是擁有著如此高的人均GDP,其生活質量其實跟中國生活質量是差不多的。

㈦ 為什麼韓國街道比國內好

為什麼韓國街道比國內好?

我們經常在韓國或者日本的電視劇中看到,他們無論是在公共環境還是私人居室都是十分干凈的,特別是私人居所可以說是一塵不染的。日本和韓國的國民,個人衛生也都是很注意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日本和韓國人都很愛干凈呢?

這個和他們的文化傳統有關了,日本和韓國都是我國的鄰國,所以他們也和我國一樣,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儒家是注重文化禮儀的。而保持干凈往往是各項禮儀中要求,在中國唐朝的時候,日本和韓國都因為唐朝的強盛紛紛歸屬唐朝,而唐朝推崇儒家思想,日韓兩國也就紛紛學習了。
這也造成了日韓在歷史上都採用的是席地式起居方式,這種起居方式對於環境的潔凈要求是非常的高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會經常的在地面上坐著,如果地面不幹凈的話,這就很容易弄臟衣物。而且由於衣物經常與地面接觸也容易蹭臟,因此衣物也要常洗。

㈧ 被中國市場拋棄,「韓國製造成回憶」,韓國製造在華沒落的原因是什麼呢

韓國製造在華市場迅速下跌,主要原因是中國本土產品技術提高競爭力大幅度提升,韓國在華已經難以立足,另一個原因是韓國的企業資產縮水,被美國資本控股。這也是韓國企業在世界范圍內出現增長的直接原因。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金融危機後的韓國企業為了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資源,曾經的中國就是比較好的對象。中國的人口眾多,而且工人的收入水平普遍較低。但是隨著中國的發展,勞動力成本的迅速攀升。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得利潤的韓國企業自然無法在中國立足了。撤出中國進入印度,越南等國家就成為了他們最後的陣地。

㈨ 為什麼韓國開車和中國也一樣

韓國開車是學美國的,方向盤在車子左邊,中國的也是在左邊,韓國學習西方文化。

㈩ 韓國的地名為何會和中國的類似

很多研究都表明,韓國的文化與我國的楚文化有些密切的聯系。據說在秦漢時期,我國很多中原人因為苛捐雜稅繁重,遷居到了韓國,由於思鄉之情,所以給韓國的一些地名起了跟自己故鄉相似的地名。

最後一種說法就是韓國距離我們中國也很近,由於韓國在盛唐時期就十分崇尚中華文化,日漸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古代韓國的很多地方都喜歡學習中國,尤其是漢水文化,我國的山南水北為陽的文化也經常被他們所推崇。因此很多漢水流域的地名也會被他們模仿,就像襄陽、漢江等地名,在韓國也都可以看到。還有就現在來說,韓國的區劃分為1個特別市,6個廣域市和9個道,這9個道分別為京畿道、江原道、濟州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和慶尚南道。而其中就“道”這一區劃,就並非為韓國歷史上所創,而是在中國唐朝開始大范圍推行的。

與韓國走的路為什麼和中國差不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2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4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3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6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1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9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1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2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6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8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2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