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搖指的簡介
搖指包括大拇指搖,食指搖,中指搖及由搖指派生出來的雙音搖,三音搖,掃搖,扣搖等等,其中大指搖又根據不同的樂曲,流派入風格,產生了四種不同的大指搖奏方法:
大指大關節搖(以河南流派為代表)(一說托劈)
大指小關節搖(以山東流派為代表)(一說托劈)
扎樁搖(以浙江流派為代表)
懸腕搖(以北京地區為代表)
搖指——使用大指或食指連續的向里、向外快速彈弦,以達到音色連貫的一種
古箏演奏技法。近年來隨著演奏技巧的不斷發展及樂曲表現力的要求,搖指這一指法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並派生出以搖指為基礎的多種演奏形式如八度搖、雙指搖、掃搖、扣搖、多指掃搖等。
下面對幾種搖指的技法及彈奏要領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拇指搖]
拇指搖是現在最常用的一種搖指,是用大指連續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撥弦。拇指搖也根據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學習階段主要分為四種:
1、支腕搖——食指輕捏大指,手掌根部輕壓在前岳山下的箏頭處作為支點,以手腕為軸心帶動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緊也不要張的太開需保持放鬆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來調節搖指音量的大小,這種搖指適合初學搖指的同學。
2、扎樁搖——與壓腕搖的基本要領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個手腕作為支點而是用小指作為支架放在所要彈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彈奏時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練習中拇指劈時,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個穩定的作用,托指時稍加一些力但無需靠弦,如托時也靠弦的話會影響指法的靈活性。
3、懸腕搖——在前面兩種搖指的基礎上將指法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懸腕搖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來完成搖指,這種搖指擺脫了扎樁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碼子之間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搖等。
4、快速托劈搖——靠大指的指根關節撥弦,即以拇指與手掌的連接處為動點,帶動全指運動,在彈奏時不需食指挨著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鬆的,保持彈奏時的自然放鬆手型。這種搖法在快速演奏長音或時值較長的時候一般採用扎樁(扎樁通常用無名指進行);在演奏不斷變化的時值較短的一些音符時可不用扎樁。快速托劈搖法在拇指搖中是比較難的一種,前三種拇指搖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這種搖是通過拇指關節的力量,如要彈奏的流暢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拇指搖在練習時,可分階段練習,如開始在每根弦上搖四個音再逐步增加至八個音、十六個音直至可以連續、均勻、快速的彈奏搖指(除快速托劈搖外一般拇指搖以劈開頭)。彈奏時指甲觸弦的角度、深淺及是否正確發力都對搖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影響。
[食指搖]
食指用抹和挑連續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撥弦。彈奏時要求大指輕捏在食指義甲底部第一關節處,這可以使食指穩固並增加輔助的力量;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鬆,彈奏時無需小指或食指扎樁。可用手掌根部輕輕搭在前岳山外的箏頭上,也可採用懸腕搖的方法,使力量通過大臂傳到小臂,帶動手腕的搖動,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撥弦。這時食指本身主動用力較少,主要起著控制觸弦深淺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搖同拇指搖一樣多用在旋律及長音的演奏上
[雙指搖]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時向里向外連續交替快速撥弦。雙指搖一般採用懸腕搖法,大指與食指保持在三度或與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關節自然彎曲保持不動,其餘三指自然放鬆,彈奏時靠手腕的力量帶動。雙指搖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來完成,將食指輕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穩定性和力度,中指與大指保持在三度或與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懸腕搖的基礎上加入了中指,來共同完成一個連續和弦的效果,但難度增加了許多,需要勤加練習。雙指搖也有少數人使用食指和中指來彈奏的。
[扣搖]
在右手用搖指彈弦時,左手拇指緊壓在發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將弦輕捏住,並在前梁及碼子之間根據樂曲的要求左右移動。扣搖在樂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氣氛或模擬風聲(如樂曲《戰台風》)。
[掃搖]
中指在八度音程內快速掃弦與大指搖指相結合的技法,掃搖是在搖指的基礎上加入了掃,所以一定要先把搖指練好,再有節奏的加入中指的掃(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彈兩弦以上),然後逐步在練習中增加掃搖速度和連貫性。
[多指掃搖]
多指掃搖同我們平時彈奏的掃搖不同,它不是在懸腕搖的基礎上(因為懸腕搖是用食指捏住拇指來控制和輔助完成的),多指掃搖是在快速托劈搖得基礎上演奏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時也包括無名指輪流掃弦來與拇指的搖指相結合,這一指法非常難所以很少使用。
搖指的發展
隨著演奏技巧的不斷發展及樂曲表現力的要求,搖指這一技法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並派生出以搖指為基礎的多種演奏形式,如長搖、掃搖、,多指搖、雙手搖等等。現在將依展時間脈絡,對搖指的發展作一個簡略性的說明:
50—60年代:
實際上,長搖、短搖的演奏技法在傳統古箏演奏中也是存在的,但隨著時代和審美觀點的變化,長搖和短搖在具體技法上也有了一些不同。50-60年代搖指的發展是以長搖、短搖的變化為最大特徵的。
在這個時段中的長搖是以浙江箏派的搖指為基礎,進一步演變發展而來的。在現代的創作箏曲中,長搖占的比例是很大的。與浙江箏派的搖指相比,現代箏曲中的長搖不需要扎樁,而且連貫性和力點要求更高,搖指快速換弦的頻率也比浙江箏派的搖指多。
王巽之和陸修棠先生於1962年創作的箏曲《林沖夜奔》,將大段主題音樂在低聲部中展開,打破了低聲部多為伴奏音型的常規,運用長搖技法隨旋律的進行變化多樣。這首箏曲中大量運用了長搖,使樂曲更加連貫,表現了林沖最後突破重重險阻,充滿信心地奔向梁山的決心。而大量運用長搖的技法在傳統古箏的演奏中是極其少見的。長搖的大量運用對作品的完善和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這一階段的短搖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它是通過河南箏派的短搖進一步發展而來的,與河南箏的短搖相比,現代箏曲中的短搖不需要扎樁,是用食指捏住大指快速劈托,要求的速度更快。它是用於一拍內的彈奏,節奏形為XXX。它的方法與長搖一樣,只是它的音要比長搖短。這種技法發音短促,音樂飽滿,明亮,富有節奏感。1957年尹其穎改編的《瑤族舞曲》中使用短搖來表現瑤族青年載歌載舞,熱鬧的場面。
70年代:
這一時期搖指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長搖的基礎上了,產生了「掃搖」、「二指搖」等「亞品種」。
掃搖:是一種組合技術。是「掃弦」和「搖指」兩種技巧相組合而來的。掃搖的方法是:在右手做大拇指搖的同時,中指快速地勾掃兩根或三根弦。使弦發出「掃弦」的效果,將此動作連續不斷的彈奏,就是「掃搖」。掃搖最初的技術構成是中指重勾(掃弦)與大指托、劈、托的組合,後來改為中指重勾(掃弦)與大指搖指的組合。
王巽之先生在《林沖夜奔》中創新地使用掃搖技術後,他的女兒王昌元創作的箏曲《戰台風》使掃弦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後,《鋼水奔流》(1973)《草原英雄小姐妹》(1974年)等樂曲的創作都相繼大量地使用了這一技術。在上述的樂曲中都是用掃搖來模擬風聲,表現狂風暴雨的來臨。
二指搖:它的創新始於1974年創作的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在這首樂曲中,二指搖的音色主要用來表現草原小姐妹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指搖是由大指食指組合的。其具體方法是: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時向里向外連續交替快速撥弦。二指搖一般採用懸腕搖法,大指與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關節自然彎曲保持不動,其餘三指自然放鬆,彈奏時靠手腕的力量帶動。
由於對手指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至今為止,二指搖也不單單只有一種組合形式了。除大指與食指的組合外,還有大指與中指組合、大指與名指組合、食指與中指組合、食指與名指組合、中指與名指組合的二指搖。
80年代:
這一時期是古箏演奏藝術飛速發展的時期,由趙曼琴先生研究的彈搖、多指搖,打破了傳統搖指單一的形式,採用多指參與的方法使旋律聲部更加豐富。新搖指技法「彈搖」、「多指搖」成為80年代搖指發展的「標志」。
彈搖:是一種組合技術。彈奏方法是在搖指的同時,參與中指彈奏其他琴弦,形成另一個聲部,這一技術是趙曼琴先生創新而來的。在王中山先生改編的《春到湘江》中用到了此技術,用彈搖來模擬笛子的清脆。
三指搖:是在二指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最初是大指、食指、中指組合,在手腕的帶動下,由大指、食指、中指在不同的弦上同時、同向快速連續劈托、抹挑、勾剔而成,後來發展為大指、食指、名指組合,大指、中指、名指組合,食指、中指、名指組合的三指搖。如:王中山先生改編的古箏獨奏曲《春到湘江》中也多次用到三指搖,聽起來給人感覺很厚實、豐滿,表現了湘江人民熱愛生活的感情。
四指搖:是在二指搖和三指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要求在手腕帶動下,由大指、食指、中指、名指在不同的弦上同時,快速連續劈托、抹挑、勾剔、打摘而成。與二指、三指搖相比,四指搖的音響效果更加濃烈。
90年代:
90年代是古箏雙手演奏技術趨於平衡,箏曲繁榮發展的時期,尤為突出的是左手大量移植右手高難度彈奏技術。如:左手搖、雙手搖。
左手搖:這一技術的創新來源於右手搖指。它的組合形式也同右手一樣。
雙手搖:是在右手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就是左右手同時搖指(單指搖,二指搖,三指搖,四指搖等)在現代的創作箏曲中多用到他。雙手搖與單手搖相比,雙手搖具有雙聲部的特點,這一創新,是傳統搖指無法比擬的。李晗先生創作的《雙江舞曲》、王中山先生創作的《雲嶺音畫》都多次出現了雙手搖。
總之,現代箏曲中復雜多樣的搖指,是借鑒和吸收了傳統流派搖指加以發展變化的。隨著社會變遷,搖指的技法也有了創新和發展:傳統搖指運用到各自流派的箏曲中有濃郁的地方風格特徵;而發展變化後的搖指運用到現代作品中,使作品的表現力進一步加強。新技法的產生與使用,會給古箏演奏帶來新的生命力,散發更加奪目的光彩。
如何練習好「搖指」技巧?
這里只介紹最基本,最常用的兩種搖指技巧:大指搖與食指搖。大指搖的練習方法是:右手小指輕靠箏頭為支點,食指貼緊大指指甲尾部以便控制音色與力度,中指和四指呈自然鬆弛狀,大指在同一弦上連續搖動,「托劈」的方向是大約為45度角。
食指搖的練習方法是:大指貼緊食指指甲尾部,其他手指呈自然鬆弛狀, 以手掌根部輕靠箏頭為支點,食指在同一弦上連續搖動。
⑵ 伽倻琴與古箏有什麼不同彈奏技法一樣嗎
樂器歷史:與古箏相比,伽椰琴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音樂風格:伽倻琴體現的是朝鮮民族與大韓民族的音樂風格,古箏體現的則是中國漢民族與各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指法:伽倻琴的指法比較單一,沒有古箏那種搖指的技法,也沒有古箏那樣的雙手和弦。相比古箏,伽倻琴音色比較沉悶,有迴旋感,彈奏的力度稍稍強一點,就會產生箏碼跳動的爆音,而古箏的音色更清脆一些,相當優美。伽倻琴的旋律相對單調,演奏的指法也很單一,沒有像中國古箏那種搖指的技法,也沒有像古箏那樣的雙手和弦。
隨著19世紀朝鮮末期出現的「三祖音樂」,三祖伽倻琴開始出現。「三祖音樂」是一種從慢到快的器樂獨奏。散調伽倻琴沒有山羊耳,結構上比正樂伽倻琴小。但是伽倻琴與正樂伽倻琴相比,演奏方法多種多樣。當代韓國的伽倻琴主要用於演奏宮廷音樂,散調伽倻琴廣泛用於演奏各種民間音樂,改良的18弦和25弦伽倻琴主要用於演奏創作音樂。伽倻琴和中國古箏都是箏樂器,但它們是不同的。古箏用尼龍線,伽倻琴用棉線。古箏是用指甲演奏的,伽倻琴是用手指演奏的。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打法。伽倻琴沒有古箏的手指搖動,很多伽倻琴的演奏方法也沒有古箏。
⑶ 搖指流年付笑談,一抹胭脂傾素顏指什麼生肖
答案:雞。
1、淡妝輕抹
【拼音】:dànzhuāngqīngmò
【解釋】:略加妝飾打扮。
【出處】:《水滸傳》第四五回:「只見那婦人從樓上下來,不敢十分穿重孝,只是淡妝輕抹。」
【拼音代碼】:dzqm
【反義詞】:濃妝艷抹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化妝
2、素麵朝天
【拼音】:sùmiàncháotiān
【解釋】:婦女不施脂粉,入朝覲見天子。
【舉例造句】:素麵朝天的她有花容玉貌。
【拼音代碼】:smct
【燈謎】:卻嫌脂粉污顏色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女性
【故事】:唐朝時期,唐玄宗死了寵愛的武惠妃以後見到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於是招她進宮,並封她的三個姐姐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還經常與她們在一起淫亂,虢國夫人經常素麵朝天,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