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戰國七雄(滅亡順序)100分如題 謝謝了
秦滅六國順序 1、揮師滅韓。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長驅直入,俘虜了韓王安,在韓國故地設置了穎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縣),韓國宣告滅亡。韓國的滅亡是秦統一戰爭全面展開的標志。 2、破趙逼燕。秦滅韓之後,第二個目標就是趙國。公元前229年,趙國接連發生大地震和大飢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楊端向趙國發動全面進攻。王翦施行反間之計,用重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大肆誹謗李牧等人,說他們要謀反,促使趙王將李牧殺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攻克邯鄲,俘獲趙王遷,佔領趙國本土。接著揮師北上,屯於中山(河北定縣),逼近燕國。 3、攻破燕國。秦軍逼近燕國,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國的太子丹收容秦國叛將樊於期,並通過燕國勇士田光結識了刺客荊軻,企圖刺殺秦始皇,但荊軻未能殺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對燕國的憤怒。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佔燕都薊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遼東。 4、佔領魏地。秦軍攻克燕都薊城後,把打擊的矛頭指向了魏國。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去攻打魏國。王賁看到大梁城地勢較為低下,又離黃河、鴻溝不遠,遂令秦軍開渠,將黃河、鴻溝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個月後,城垣崩塌,秦軍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殺,魏國滅亡。 5、大舉伐楚。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軍攻楚。李信輕敵冒進,先勝後敗。公元前224年,秦始皇親請老將王翦,令率60萬大軍伐楚。大破楚軍於蘄南,殺楚將項燕,佔領楚國大片領土。公元前223年,王翦與蒙武合攻楚都壽春,俘獲楚王負芻。次年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區,降服百越之君。楚國宣告滅亡。 6、吞滅齊國。楚國滅亡後,秦始皇派王賁率軍深入東北,掃除燕、趙殘余勢力。公元前222年,王賁攻佔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接著攻下代城,俘虜了代王嘉。燕、趙兩國徹底滅亡。至此,東方六國中就只剩下齊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賁率秦軍從燕國邊界南下進攻齊國。王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沒有遇到什麼抵抗的情況下,猝然攻入齊都臨淄(山東淄博)。齊王建入秦投降,齊國也被納入秦國的版圖
Ⅱ 戰國七雄是怎樣被滅國的
戰國七雄先後滅亡的順序依次是:韓,趙,燕,魏,楚,齊。公元前230年,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亡。公元前228年,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領兵攻燕。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殺太子丹求和,燕破。公元前225年,王賁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魏國,包圍魏都大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三個月後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楚國,屯兵練武、堅壁不戰、以逸待勞。一年後,楚軍鬥志渙散、糧草不足,遂從前線撤軍。王翦乘機追擊,消滅楚軍主力,佔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江南,滅越國置會稽郡,楚亡。
(2)戰國七雄韓國如何滅亡擴展閱讀: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並更加激烈。楚違背縱約,與秦結盟,但在齊、韓、趙以及背盟的秦國的兩面夾擊下,一蹶不振。趙滅中山。國力強盛。齊雖挾韓、魏與秦相抗衡,但卻難以阻止秦對韓、魏的蠶食進攻。
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次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
Ⅲ 戰國共有七雄,為何韓國第一個被滅亡
韓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是戰國七雄之一,早在西周時期,晉國就出現了,不過後來晉國慢慢衰弱了,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掉了智伯荀瑤,瓜分晉地。因為國君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前230年韓國為秦國所滅。
韓國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一分為三而來,雖為戰國七雄之一,實力卻較為弱小,夾雜在各強國之間,北為趙國,東為魏國,南為楚國,西為秦國。且韓國作為秦國東進的第一個障礙,也是最先滅亡,那麼具體有哪些原因呢?
結論
韓國的滅亡有其自身的軟弱和弱小等內在因素,也有其地理位置等外在因素,但是韓國能被第一個滅亡,總有其自身的弊病所在。
Ⅳ 戰國七雄滅亡順序
依次為:韓(公元前230年)、魏(公元前225)、楚(公元前223年)、燕(公元前222年)、趙(公元前222年)、齊(公元前221年)、秦(公元前207年)。
1、韓
韓國地理位置是秦國統一道路的最大障礙,秦始皇首選的攻擊目標為韓國。但是,秦軍屢次進攻韓國,均被韓國擊退。在用主力進攻韓國的同時,秦對韓採取扶植親秦勢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
前231年,韓國南陽郡「假守」(即代理郡守)騰,向秦獻出他所管轄的屬地。騰被秦王政任命為內史,後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
騰對韓國了如指掌,所以進展順利,於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俘獲韓王安,韓國滅亡。
2、魏
前231年,魏景湣王迫於秦國的強大威力,主動向秦獻出麗邑,以求緩兵。此時,秦王政正調集兵力准備向趙國發起總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這使得魏國又維持了數年殘局。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就在秦軍主力南下攻楚之時,秦王政派出年輕將領王賁,率軍圍攻魏都大梁(河南開封)。魏軍緊閉城門,堅守不出。
由於大梁城防經過多年修建,異常堅固,秦軍強攻不下。王賁想出了水攻的辦法。秦軍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將黃河、鴻溝的水引來,灌注到大梁。三個月後,大梁的城牆壁壘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國滅亡了。
3、楚
楚國疆域遼闊,物產豐富,號稱擁有甲士百萬。但是,楚國總是貴族爭權奪利,這種狀況到戰國末期尤為嚴重。
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時機地從北方伐燕前線抽調秦軍,南下攻楚,連續奪得楚國10餘個城池。前224年,秦國與楚國的決戰就開始,秦王政先派年輕將領李信率20萬秦軍攻楚,被楚軍擊敗。
後又派大將王翦率60萬秦軍攻楚。王翦入楚境後,並未馬上發動攻勢。他總結了李信輕敵冒進的教訓,採取屯兵練武,堅壁不出,麻痹敵人,以逸待勞的戰略,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秦軍對楚地的情況基本適應,士氣高昂,體力充沛。
同時,被調來抗擊秦軍的楚國部隊,鬥志漸漸鬆懈,加上糧草不足,准備東歸。楚軍一撤,王翦就抓住時機下令全軍出擊。秦軍一舉打垮了楚軍的主力,並長驅直入,挺入內地,殺死楚軍統帥項燕。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軍攻佔楚都壽春(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負芻,楚國滅亡。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剛在南方滅楚的大軍,又乘勝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於是,長江流域全部並入秦的版圖。
4、燕
前226年(燕王喜二十九年)秦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
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鑒於燕趙殘余勢力,已成囊中之物,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暫停進攻。
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5、趙
前229年,秦利用趙國發生大地震和大災荒的機會,又派王翦領兵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雙方相持了一年,秦國使出離間計。
王翦用重金收買了趙王的寵臣郭開,要他散布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的流言。趙王輕信謠言,派趙蔥和顏聚替代李牧。
李牧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據不讓出兵權,趙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並處死了他,同時還殺掉了司馬尚。殺死李牧,無疑為秦軍亡趙掃清了道路。此後,秦軍如入無人之境,攻城略地。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軍攻破邯鄲。不久,出逃的趙王遷被迫降秦,趙國實際上滅亡了。
但是公子嘉卻帶著一夥人逃到代郡(河北蔚縣),自立為王。 後秦軍在公元前222年滅燕國之後將其俘虜。至此,秦統一了北方。
6、齊
前265年,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親君王後輔政。前249年,君王後逝世後,王後的族弟後勝執政。
後勝為人貪婪,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王建聽信了後勝的主張,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備。
終於到五國滅亡後,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准備抵禦秦軍的進攻。
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齊王建令齊軍主力40萬慌忙集結於西部,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
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秦國統一天下,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琅邪郡。
7、秦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齊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楚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燕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魏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Ⅳ 韓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為何這么容易滅亡,什麼原因
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來源是在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而開創的諸侯國,國土是今天的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西部,這條狹長的土地是秦國東進擴張的第一個障礙。
另外韓國的軍事裝備雖然強勁,「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但在農業生產上卻有較大的缺陷。「韓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狹小的國土面積以及貧瘠的農業讓韓國無法供養數量眾多的軍隊,發動規模較大的軍事行動。
可以說惡劣的環境在相當程度上遏制和削弱了韓國的軍事實力。而在戰爭殘酷、互相吞並的戰國時期,這種軍事實力的弱小也必定會造成韓國的國力上的衰弱。
三、外交乏力
不僅內部變法的失利,地理環境的惡劣,韓國的外交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韓國、趙國、魏國都是從晉國中分裂出來的,在戰國早期存在聯盟的關系。隨後聯盟關系破裂,魏國勢弱,韓國需要新的外交戰略。
當時秦國是西方的強國,其他諸侯國也採取合縱的方式壓制秦國。韓國的外交重點應該是是聯合山東六國對抗秦國,但由於韓國受秦國的威脅和破壞最大,曾經選擇依附於秦國;並且韓國不僅合縱攻秦,也曾合縱攻楚、攻齊。
可以說韓國在合縱的戰略下首鼠兩端,而且缺乏主動性。這當然是由於韓國微弱的國力和惡劣的環境所造成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韓國在外交上的無力。
Ⅵ 在戰國七雄中,韓國為什麼最後衰落下來呢
戰國時期魏國地處中原腹心。
因為韓國申不害變法遺留下來的弊端。申不害變法是韓國成立之後唯一的變法,在申不害在世時也曾一度強韓。可是,韓國的變法卻有著很大的弊端,因為,變法的形式為術治,其成果根本經不起歷史的考驗。
Ⅶ 韓國因何被秦國滅掉
秦滅六國之戰前後長達十年,王翦、王賁父子憑借秦國的雄厚實力、秦王政君臣的全力支持,棄絕僥幸,堅持慎戰原則,力求以最小犧牲獲得最大勝果。
當時,東方六國雖然曾經多次組織聯軍抗秦,但卻是各自只顧自己的利益,所以內部稱得上十分脆弱。鑒於這一情況,嬴政在與大臣們共同商議後才制定了先結好齊、燕,和魏、楚保持和平,而對趙、韓則實施軍事行動的策略。因此,我們可以說韓國被秦國作為第一個滅亡的國家,有著從戰略角度出發的考量。
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秦國遠交近攻,與齊國,楚國結盟,只攻擊三晉。
第二,三晉是最強聯盟,齊國和楚國也不願他們聯盟。故秦國對三晉用兵,齊楚並未阻止和斡旋。齊國的冤家是燕國,因此主要攻擊目標是燕國。楚國的冤家是吳國,因此主要攻擊目標是吳國。
第三,三晉當中,趙國人口最少,且地理位置不佳,經常受到匈奴的襲擊。正因這般的惡劣形勢,所以趙國的軍隊為了保衛國家,戰鬥力是三晉當中最強的國家。韓國,相對三晉來說是兵力最為弱小的國家。
Ⅷ 為什麼七國當中韓國第一個被滅是實力不行嗎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曾經兵強馬壯,緣何第一個被秦國所滅?
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韓國地理位置,決定了被秦國滅亡的第一個。韓國、趙國、魏國是從晉國分裂出來的。地理位置關鍵,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是秦東出,齊西進,趙魏南下,楚北上的必經地方。
韓國在七國中為最小,而所處地位卻最重要。由於地處黃河中游地區,韓國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有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它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
Ⅸ 古代的韓國是怎樣被滅亡的
說自己是外星人的祖先,被外星人滅了。
韓國佬最可惡了,
好像什麼都是自己的或自己創造的。
對了你說的是戰國七雄的韓國還是現在的韓國啊。
韓國(中國周代諸侯國):周代的一個諸侯國,原韓國為晉國所滅,戰國時期建立的韓國為秦國所滅。
韓國
國姓:姬姓韓氏 爵位:侯爵,前315年稱王 國都: 1. 陽翟 (河南禹州) 2. 新鄭 (河南新鄭) 始封此國者:周威烈王 興亡年代:前403年 至 前230年 滅亡原因:被秦國所滅 史書記載:史記(卷45:韓世家) 韓是古國名,東周戰國七雄之一,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秦、楚、燕與齊合稱戰國七雄。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唐,號唐叔,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因在晉水,後改成晉,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新鄭。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省鄭州)。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 韓國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想卻為秦國所用。
Ⅹ 戰國七雄滅亡順序是什麼
戰國七雄先後滅亡的順序依次是:韓,趙,燕,魏,楚,齊。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1、公元前230年,秦派內史騰率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攻破韓國首都鄭今河南新鄭、,韓國滅亡。
2、公元前229年,秦軍乘趙國遭受旱災之際,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前228年,破趙軍,攻佔邯鄲,俘趙王,趙國滅亡。
3、公元前225年,秦軍突襲並圍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依託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於是引黃河水灌入城內。三個月後,大梁城被水浸壞,魏王投降,魏國滅亡。
4、公元前225年,秦軍攻佔楚都郢今湖北荊州、,俘虜楚王,楚國滅亡。公元前223年,擊破項燕,全面佔領楚地。
5、秦於公元前226年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大敗燕軍和前來支援的代軍,攻陷薊,燕王與太子丹率殘部逃往遼東。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率軍殲了逃到遼東的燕軍,俘虜燕王,燕國滅亡。
6、公元前221年,秦王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不戰而降,齊國滅亡。
(10)戰國七雄韓國如何滅亡擴展閱讀:
秦並六國
秦國雖然暫受挫敗,但實力雄厚,六國沒有一個能單獨抗秦。秦國統一六國的形勢完全成熟了。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秦乘勢各個擊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經過十幾年的休整,從公元前231年開始,秦國開始統一全國的戰爭,至公元前221年,消滅了其他六國,統一了中國。從此,中國由一個諸侯割據稱雄的邦聯制國家轉變為一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