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世宗創立韓國哪個朝代

世宗創立韓國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3-02-04 03:38:34

Ⅰ 發明韓文的是誰

韓國文字是一種字母文字,建字於1446年。據考證,在此之前,韓文是用漢字書寫的,韓國文字本身是獨創的結果,一字一音,發音參考了中文的音韻學,是根據身體的發音器官和天、地、人創造出來的字母,韓國語共有40個字母,其中21個母音,19個輔音。

韓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與漢語相區別的固有語言,但由於沒有固有的文字而給文字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因此,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得不借用中國漢族的文字—漢字。考慮到這個現實情況,朝鮮時期的世宗大王創制了值得在世界上炫耀的具有科學性和獨創性的韓國文字。從此以後,韓民族一直使用與中國的漢族完全不同的自己的文字和語言。韓國人由此成為使用自己固有的語言來進行思考的世上僅有的民族之一。
韓國文字是1446年朝鮮時期由世宗大王和集賢殿的學者們制定、公布的具有獨創性的文字。韓國文字是一種非常科學的表音文字,其特點是不僅容易學習、有組織性而且任何發音都可以隨意表現出來。因此,認為表音文字的韓國文字是與表意文字的漢字結合而形成的觀點應該予以校正。中國和美國的教科書中所敘述的關於韓國文字是結合或模仿引用中國語而創制的內容是錯誤的。

菲律賓的某一教科書中將韓國語和日語進行比較,認為它們雖然不屬於同一個語種,但是兩者互相有關聯,而且還認為韓國文字借用了中國的書寫方法。

一些外國人想通過中國尋找韓國文化根基的視角是有問題的。韓國文字是受中國漢字的影響而形成的認識也是錯誤的。國外學者的這種認識應立即予以改正。

「訓民正音」是在1446年被頒布的。台灣教科書不僅記錯了年代,而且使用「李氏朝鮮」這一稱謂也是很不恰當的。這個問題將在第16項中做具體的論述。

Ⅱ 韓國王朝是哪個時代

朝鮮王朝(1392~1910年),又稱李氏朝鮮,共二十七代王,太祖李成桂→定宗李芳果→太宗李芳遠→世宗李裪→文宗李珦→端宗李弘暐→世祖李瑈→睿宗李晄→成宗李娎→燕山君李㦕→中宗李懌→仁宗李峼→明宗李峘→宣祖李昖→光海君李琿→仁祖李倧→孝宗李淏→顯宗李棩→肅宗李焞→景宗李昀→英祖李昑→正祖李祘→純祖李玜→憲宗李烉→哲宗李昪→高宗李熙→純宗李坧。

Ⅲ 請問下 韓國朝鮮時代共有幾個王朝分別是什麼。謝謝~

統一的王朝有三個:新羅、王氏高麗、李氏朝鮮(含大韓帝國)。
割據的政權有七個:箕子朝鮮、衛滿朝鮮、辰國、高句麗(同時也是中國的地方割據政權)、百濟、後百濟、泰封。
箕子朝鮮
朝鮮在公元前11世紀,中國商朝的遺臣箕子帶領部分商朝遺民在檀君朝鮮的北方建立了箕子朝鮮。
衛滿朝鮮
在公元前195年,中國西漢的燕王盧綰北走匈奴後,其部將衛滿帶領舊部滅掉箕子朝鮮並建立了衛滿朝鮮。衛滿朝鮮的國力相當強大,故漢武帝於公元前109年派軍遠征衛滿朝鮮。於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滅,漢武帝把其土地分為四個郡,史稱漢四郡。
辰國
辰國是公元前2,3世紀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政權, 定都於漢江以南. 辰國被認為是三韓(辰韓,馬韓,弁韓)的前身。
漢四郡與前三國時代
漢四郡與前三國時代是公元前2世紀後朝鮮三國時代之前的朝鮮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鐵器的廣泛生產和運用。由於鐵的應用,使得更加堅硬和銳利的武器與農業工具成為現實。 這加快了政治上的統一和權力與財富的集中。
公元前108年,西漢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漢四郡,公元前82年合並為樂浪郡,歷經中原西漢、東漢、魏國、西晉的統治管轄。高句麗於公元前37年建立於西漢玄菟郡,開始逐步擴展,在西晉末年(313年)吞並了樂浪郡。 在朝鮮半島南部,辰國已發展成了由馬韓,辰韓和弁韓組成的鬆散的三韓聯盟。根據《三國史記》,公元前18年,百濟在馬韓領地中建立,並逐步將馬韓取替。辰韓中的6個部落發展成新羅。弁韓被伽倻所吸收。 伽倻後來又與新羅融合。
三國時代
進入4世紀以後樂浪郡被高句麗佔領。同時南部的百濟、新羅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百濟完全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並為新羅、慕韓、辰韓等數國。朝鮮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朝鮮三國時代」。位於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是這一時期半島的霸主。據好太王碑的記載,高句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成服於高句麗,並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百濟(前18年-660年)是朝鮮半島古代西南部的國家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並且在3世紀末完全統一了馬韓54國。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聯軍滅亡。百濟依靠向中國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貢的方式,從中國吸收文化並向日本傳播。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
統一新羅時代
新羅則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新興的唐朝結盟,高宗在位時,唐朝大軍於公元660年聯合新羅攻滅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平壤不下而返。668年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平壤,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至此之後高句麗政權就退出了歷史舞台。670-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佔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部分領土。新羅最終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後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朝鮮後三國時期」。新羅935年亡於高麗,新羅時代結束。
後三國時期
朝鮮後三國時期(西元892年-936年)是朝鮮歷史上的時代劃分之一。始於892年農民出身的甄萱起兵,同一時期新羅王族後裔弓裔亦建立後高句麗導致已衰弱的新羅分裂,終於936年高麗再度統一朝鮮半島。
高麗王朝(918-1392年)
918年,後高句麗的的弓裔王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系,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別沙發動抗蒙古戰爭;1273年,蒙古佔領濟州島,結束抗蒙古戰爭。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征東行省;1287年,復設征東行省,並以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復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朝鮮王朝(1392-1896年)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但他卻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明太祖朱元璋賜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陽。此時代被日本稱為「李氏朝鮮」,這個名稱在多數的歷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對此朝鮮和韓國的學者認為應該稱朝鮮時代,但此名稱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派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此段歷史史稱「壬辰倭亂」,現代中國稱為「萬曆援朝戰爭」。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國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1863年國王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即位,史稱高宗,李昰應為「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江華條約。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閔謙鎬剋扣軍餉,韓國改革派在日本政黨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中國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鮮駐軍。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是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於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要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中國軍隊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佔領漢陽。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1894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後朝鮮停止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大韓帝國(1896-1910年)
1895年4月,清朝戰敗,簽定《中日馬關條約》,承認朝鮮是自主之國,於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朝廷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同年,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皇後。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國。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大韓帝國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乙巳保護條約。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06年,日本在韓國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死。

Ⅳ 韓國人無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

朝鮮王國的第二任國王世宗大王是一位被韓國人無限敬仰的人物。他做出的主要成就有他在執掌朝鮮王國的32年,是朝鮮王國最重要的黃金時代,他創立了韓文,討伐倭寇,積極的向中國求友好。可以說,這位世宗大王是一位有智慧,又勇敢,並且很前衛的這么一位領袖人物。

1、世宗大王創立了韓文

當時在朝鮮王國,並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你們的官方語言就是漢字。這位世宗大王就創立了韓文,也就是日後朝鮮民族的官方語言。他可以說是為了子孫後代打下了一個文化基礎的底子,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呀。相比於越南,居然廢除了3000多年的官方漢字,又沒有見你自己國家的文字,只是單純的去學習拉丁文,韓國人還是比較聰明的,他們有了自己國家的官方語言和文字,是非常的了不起。
這位世宗大王的確是了不起,在當年有這么高的眼光,能夠看清當前的時局,並且做出一系列的決定。不愧是一國之君主,就連他死後多年,到現在韓國人民還是將他特別的愛戴著,把他當成神一樣的人物。


Ⅳ 韓國李家王朝的歷史

朝鮮王朝歷代國王考

太祖至哲宗的25代472年(1392-1863年)

太祖至光海君

(1392——1622)

附先祖和四祖

一,全州李氏先世譜系

李朝王室出於全州。全州府本為百濟的完山,新羅真興王置完山州,景德王改為全州,以備「九州」之數。新羅孝恭王時,甄萱建都於此,稱後百濟。高麗太祖十九年改為安南都護府,二十三年復為全州。高麗成宗十二年稱承化節度安撫使,十四年置十二州節度使,號順義軍,隸屬於江南道。高麗顯宗將全州升為安南大都護府,後改全州牧。高麗恭愍王四年。因為高麗曾經囚元使野思不花於此地,因此將全州牧降為部曲,次年復為完山府。李朝太祖元年以其為「御鄉」,所以升為完山留守府。李朝太宗三年改為全州府。李朝在這里建有慶基殿和豐沛樓(「豐沛」是取劉邦故事)。

[始祖] 李翰 新羅司空 號甄城 妻慶州金氏

[二世] 李自延 新羅侍中 妻尹氏

[三世] 李天祥 新羅僕射 妻迎日鄭氏

[四世] 李光禧 新羅阿於 妻黃氏

[五世] 李立全 新羅司徒 妻白氏

[六世] 李兢休 高麗司空 妻李氏

[七世] 李廉順 高麗生員戶長 妻鄭氏

[八世] 李承朔 高麗生員戶長 妻白氏

[九世] 李充慶 高麗生員 妻尹氏

[十世] 李景英 高麗生員戶長 妻尹氏

[十一世] 李忠敏 高麗長史 妻崔氏

[十二世] 李華 高麗樞密 妻黃氏

[十三世] 李珍有 高麗生員戶長 妻吳氏

[十四世] 李宮進 高麗翰林 妻李氏

[十五世] 李勇夫 高麗大將軍 妻李氏

[十六世] 李璘 高麗內侍執奏 妻南平文氏

[十七世] 李陽茂 高麗將軍 妻李氏

二、李朝追封四祖

1、穆祖 仁文聖穆大王 李安社

高麗宜州知事,後來曾經入仕元朝,為南京五千戶所達魯花赤。南宋咸淳十年(高麗元宗十五年,1274)三月十日去世。葬在咸興的德陵。李朝太祖即位後追尊為穆祖(布德執義曰穆),後為穆祖。太宗時加上謚號「仁文聖穆」。

王妃 孝恭王後李氏,葬在咸興安陵

子女
長子 安川大君 李於仙
次子 安原大君 李珍
三子 安豐大君 李精
四子 翼祖大王 李行里
五子 安昌大君 李梅拂
六子 安興大君 李球壽

2、翼祖 康惠聖翼大王 李行里

生於咸興的德源。襲封元朝千戶職位,咸淳十年(高麗元宗十五年,1274)九月十日去世。葬在咸鏡道安邊,陵號智陵。太祖即位後上廟號為翼祖(思慮深遠曰翼)。

王妃 貞淑王後崔氏,葬在咸鏡道文川,陵號淑陵

子女
長子 咸寧大君 李安
二子 咸昌大君 李長
三子 咸原大君 李松
四子 度祖大王 李椿
五子 咸川大君 李源
六子 咸陵大君 李古泰
七子 咸陽大君 李腆
八子 咸城大君 李應巨

3、度祖恭毅聖度大王 李椿

生於咸興府松頭里。至正二年(高麗忠惠王後三年,1342)七月二十四日去世。高麗贈官銜為贊成事。太祖即位後追尊為度祖(心能制義曰度)。陵號義陵,在咸興。

王妃 敬順王後朴氏 (籍文州)陵號純陵,在咸興

子女
長子 宗昌大君 李子興
次子 桓祖大王 李子春
三子 宗原大君 李子宣
四子 完川大君 李平
長女 文惠公主
次女 文淑公主
三女 文懿公主

4、桓祖淵武聖桓大王 李子春

元延佑二年乙卯(高麗忠肅王二年,1315)年生。仕高麗,官至榮祿大夫、判將作監事、高麗朔方道(後為咸鏡道)萬戶,兼兵馬使。元至正二十年(高麗恭愍王九年,1360)四月甲戌在朔方道去世。李朝太祖追上廟號為桓祖(闢土服遠曰桓)。葬咸興定陵。

王妃 懿惠王後崔氏 (籍永興)葬咸興和陵

子女

嫡子
長子 永城大君 李天桂
次子 太祖大王 李成桂
長女 貞和公主

庶子
長子 完豐君 李元桂(李氏所出)
次子 義安大君 李和(定嬪金氏所出)

太祖 康獻至仁啟運應天肇統廣勛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 李旦

李旦(1335——1408),字君晉。初名成桂,字仲潔,號松軒。

至元元年(高麗忠肅王後四年,1335)十月十一日出生於高麗朔方道永興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興本宮)。父親李子春仕蒙古雙城總管府,並為高麗朔方萬戶。李成桂少年仕高麗,官至東北面元帥知門下省事、守門下侍中。

李成桂出生和成長的時期,正是大蒙古帝國走向衰弱、東北亞大地風雲跌宕的時期。元至正二十八年(高麗恭愍王十七年,1368年)正月初四,出身紅巾軍的朱元璋在應天即位,建立大明,改元洪武。是為洪武元年。同年明軍北伐,攻佔元大都,元惠宗(烏哈圖可汗)北奔,作為中國歷史朝代之一的元朝宣告終結。但是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里,蒙古殘余勢力仍然控制著漠北,並且影響著高麗對明朝和北元的政策。

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派人前往高麗,宣告即位。高麗立即停用至元年號,遣使至應天恭賀朱元璋登極,朱元璋頒詔冊封恭愍王為高麗國王,並賜金印。明麗兩國宗藩關系正式建立。但是,高麗王室世代迎娶蒙古公主,而且高麗一向擅長在大國之間採取靈活的外交政策——這也是它免於被金、元這樣的虎狼之國吞並的原因——而獲得好處。所以高麗朝廷一直與北元朝廷也私有往來。1372年,明軍在遼東敗於盤踞在遼陽行省的北元將領納哈出,高麗親元勢力也大為活躍。1373年,恭愍王被弒,北元想送高麗宗室、沈王脫脫不花回國即位,但是高麗擁立恭愍王養子辛褕。1377年,北元冊封辛褕為征東行省左丞相、高麗國王。1378年北元昭宗去世,國力式微,善變的高麗又再次向明朝示好。

其時高麗國內分為以崔瑩為首的親元派和以李成桂為首的親明派。兩派相爭,親明派最後得勝。李成桂等新官僚廢除了高麗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掃高麗王朝的舊勢力。此法不僅把土地交給李成桂去分配,還賦予了他統治國家的權力。以李成桂為首的集團完全了解,能不能帶來秩序和結束衰微的高麗王國,取決於土地佔有制度。高麗末年,土地兼並嚴重。「宗廟、學校、倉庫、寺社、祿轉、軍須田及國人世業田民,豪強之家奪占幾盡,」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跨州包郡,山川為標」的大農庄。而兼並之家,收租之徒,「自秋至夏,成群橫行,縱暴侵掠,倍於盜賊,」,許多良人農民又淪為大農莊主的奴婢。李成桂兵變上台以後,積極著手田制改革。政變當年,李成桂立即宣布將佛寺的三百多處土地收歸國有,沒收國家東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1390年,焚公私田籍於市街,大火數日不滅。1391年,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共79萬多結(包括耕地和荒地),並宣布實行科田法。國家規定,京畿一帶土地按科(等級)授給在京任職的官員,故稱科田。第一科得田150結,依次遞減,至第十八科得田10結。京畿以外的地方置軍田,以養軍士。地方官吏和「閑良」,不論資品高下,隨其本田多少,各給軍田10結或5結。從「凡受田者身死後,其妻有子媳守信者,全科傳受,無子媳守信者,減半傳受」看,科田和軍田都允許程度不同的世襲。另有功臣田,可以子孫相傳。公私奴婢、工商、賣卜、娼妓、僧尼等,不許受田。凡公私田租,水田1結糙米30斗,旱田1結雜谷30斗。除陵寢、倉庫、宮司、公廨、功臣田外,有田者皆納土地稅,水田1結白米2斗,旱田1結黃豆2斗。科田、軍田、功臣田都是私田,其餘土地為公田;公私田的比例無資料可查,無疑公田占絕大多數。軍田和科田,須向國家納土地稅,所以又是不完全的私田。重要的是國家規定公私田租的數額,「此外有橫斂者,以臟論。」科田法的實施有積極意義,它限制了大農莊主的橫征暴斂,有利於中央權力的加強,也多少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根據科田法的條例,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級)來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獲得租權,而農民則得到耕種權。按慣例田租為莊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為租稅繳納給國家。由於就耕作權而言,農民作為佃農對土地的佔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沒收,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此外,兩班(即擁有官職的貴族)的土地積累受到這樣一條規定的嚴格控制:科田將只在首都周圍的京畿地區授予,在這個地區,政府很容易加以監督和監視。李成桂及其追隨者通過堅決地實行土地改革,掌握了經濟大權。

這時,在1388年,明朝在咸鏡南道的南端元朝雙城總管府(1355年被高麗吞並)設置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高麗朝廷大嘩。崔瑩慫恿辛褕鋌而走險,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極力反對。是年四月,辛褕派兵入侵明朝。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士氣低落,於是回師松京,廢黜辛褕,流放崔瑩。之後李成桂立辛褕之子辛昌為王,又廢,改立高麗宗室王瑤(恭讓王)。此時,李成桂已經有心對高麗取而代之。李成桂和諸子在松京展開了緊鑼密鼓的布置工作。為了剪除忠於王氏高麗的勢力,類似當年太原謀反時李世民角色的李成桂第五子李芳遠還派刺客,在京城善竹橋刺殺了有極高聲望、不肯歸依李家勢力的高麗大學者鄭夢周,並借機刺殺了許多其他反對派。高麗京城內一片腥風血雨的恐怖景象。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在高麗左侍中裵克廉、以及鄭道傳、趙浚等人的倡議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即位。其時五十八歲。李成桂以「權知高麗國事」的頭銜向明朝上表,稱高麗國王昏亂,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則口氣冷漠,說「爾恭愍王死,稱其有子,請立之,後來又說不是。又以王瑤為王孫正派,請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來,大概要自作王。我不問,教他自作,自要撫綏百姓,相通來往」。不久,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古號)和「和寧」(李子春就仕之地)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選了朝鮮二字,但是又因為李成桂「頑囂狡詐」而不正式冊封賜印。於是李成桂的頭銜改成了「權知朝鮮國事」。

李成桂一即位,便追尊四世祖為王,並改名字為李旦(為統一起見,下文仍稱李成桂)。同年十一月,李成桂頒詔定都漢陽,建宗廟社稷、宮室城池。同時由鄭道傳等人制訂了《朝鮮經國典》。鑒於高麗諸王崇拜佛教而影響國事,李成桂推行崇儒抑佛的國策。寺院的土地多被沒收,貴族庄園里的奴婢都被釋放,並且實行開墾農地與改良農具谷種等勸農政策。

李成桂有兩個王妃。原配是承仁順聖神懿王後韓氏(籍安邊),恭讓王二年去世。繼妃是順元顯敬神德王後康氏(籍谷山)。李成桂把神德王後所生的最小的兒子——八子李芳碩立為世子,把輔佐大任交給鄭道傳。鄭道傳當時掌握著軍權和政權。對此,創業中立下功勞的五子李芳遠心懷不滿,終於在太祖七年(1398年)八月發動政變。當時太祖正在病中。李芳遠的府邸在漢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宮西門迎秋門附近。李芳遠因勢力弱小而採取了先發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衛景福宮的禁軍,殺入宮中,沖入世子東宮——資善堂,亂刀砍死了李芳碩,然後從景福宮南門殺出,襲擊大臣鄭道傳。鄭道傳的家宅號為叫百子千孫堂,在漢城壽進坊。那時鄭道傳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碩的丈人沈孝生進行歡談,亂兵殺進門來,遭受意外襲擊一同身亡。掌握政權的芳遠對鄭道傳非常仇恨,將他的住所沒收改成宮中飼養馬匹的司仆寺。神德王後所生的另外一個兒子李芳蕃也同在此變中被殺。是為李朝的第一次王子之亂(史稱「戊寅靖社」)。

王子之亂發生後,漢城沉浸在不安和恐慌的氛圍中。李芳遠沖進宮中,宣布「李芳碩、鄭道傳謀反,圖謀殺害王子」(與玄武門之變何其相似,呵呵)。在李芳遠操縱下,李成桂被迫讓位給二子李芳果(定宗)。神德王後康氏被李芳遠從宮中趕出,搬到了判內侍府事李得芬家(移御所),不久就神秘地「因病」死去。

失去了王後康氏和兒子芳藩、芳碩之後,李成桂患了一種象火一樣堵塞喉嚨說不出話的疾病。定宗不喜歡散發著血腥味的漢城,定宗元年,李芳果以參拜神懿王後韓氏的陵墓為由,前往開京,就在開城壽昌宮定居。當年三月,李成桂也被迫移宮。當他以太上王身份離開漢城時流下了悔恨的老淚。走過神德王後的貞陵前時怎麼也邁不開腳步,慨嘆:「初次遷出漢陽不是我個人的意願,是和國人們商議的。」回到開京後,又說:「我遷都漢陽後失去王妃和兒子,現在重新遷都,對都邑人們實在慚愧。」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李朝再次發生變亂。為了爭奪王位,精明強悍的李芳遠和四兄李芳干兩人各自動員私兵,在開京街頭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在這次戰斗中取勝的芳遠已經不在甘心於幕後操縱,於是從名義上的國王李芳果手裡接過了王位,就是李朝太宗。這一次,李成桂為了保全老命,星夜出奔,直逃老家咸興,居住在幼年的潛邸(咸興本宮)中。李芳遠為了探問老父,多次派出所謂「問安使」,朝鮮史書中對此有生動的記載:「芳碩變後,太祖棄位,奔於咸興。太宗屢遣中使問安,太祖輒彎弓而待之,前後相望之使未敢道達其情。時問安使無一得還者。太宗問君臣『誰可遣?』莫有應之者」。後來朝鮮形容一個人被支使干一項棘手的任務(尤其是有去無回的,呵呵)的著名諺語「咸興差使」就是這么來的。

但是面對李芳遠這種六親不認的悍主,這樣的父子對立終究有結束的時候。1402年十二月,李成桂被挾持回京,幽居在離宮昌德宮內。永樂六年(太宗八年,1408)五月二十四日,老邁多病的李成桂於昌德宮廣延樓下別殿去世。共計在位七年,在上王位十年,春秋七十四歲。明朝賜謚為」康獻「(溫良好樂曰康,聰明睿智曰獻;《春官通考》則為」撫民安樂曰康,行善可紀曰獻「)。這位李朝的開國君主被孤零零地一個人安葬在漢城近郊楊州儉岩山下的健元陵。

王妃
承仁順聖神懿王後韓氏(籍安邊) 高麗恭讓王三年去世 葬開城豐德齊陵
繼妃
順元顯敬神德王後康氏(籍谷山) 李朝定宗元年死 初草殮於漢城皇華坊,太宗二年改葬貞陵(在今漢城市內貞洞)

子女

長子 鎮安大君 李芳雨
次子 定宗大王 李芳果
三子 益安大君 李芳毅
四子 懷安大君 李芳干
五子 太宗大王 李芳遠
六子 德安大君 李芳衍 以上神懿王後所生
七子 撫安大君 李芳蕃
八子 宜安大君 李芳碩 以上神德王後所生

長女 慶慎公主
二女 慶善公主 以上神懿王後所生
三女 慶順公主 神德王後所生
庶長女 宜寧翁主
庶二女 淑慎翁主

定宗 恭靖懿文庄武溫仁順孝大王 李曔

李曔(1357——1419)字光遠,初名李芳果

元至正十七年(高麗恭愍王六年,1357)七月,出生於咸興歸州洞的李成桂私邸 (太祖潛邸咸興本宮)。仕高麗,官至將相。

1392年,李成桂即位取代高麗,李芳果受封為永安君、官拜義興親軍衛節度使。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靖安君李芳遠在都城舉兵發難,朝鮮發生第一次王子之亂,世子李芳碩被殺。其時李芳果居長(長子李芳雨已死),於是冊封為王世子,九月五日受李成桂禪讓於景福宮勤政殿。是為李朝定宗。

李芳果即位後,實際操縱政權的是擁有兵權的五弟李芳遠。即位當年,李芳果便離開了充滿血腥戾氣的漢城,回到高麗故都開京,先後居住在高麗故宮壽康宮、昌樂宮中。李芳果為人寬厚中庸,喜好在開城宮中玩擊毬之戲。吸取高麗朝臣專擅的教訓,在定宗年間的1399年三月,李朝頒布了《奔競禁止法》,抑制官人權貴勢力。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在開城發生了第二次王子之亂。這一次,李芳遠已經不甘心當幕後國王了。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癸酉,在百官擁戴下,李芳果在開城壽昌宮內傳位於 太宗,十二月上尊號為「仁文恭睿上王」。永樂十七年(世宗元年,1419年)九月二十六日,李芳果於開城仁德宮去世,在位二年,在上王位十九年,春秋六十三。明朝賜謚為「恭靖」 (敬事供上曰恭;寬樂令終曰靖)。 葬興教洞厚陵。

王妃 順德溫明庄懿定安王後 金氏 (籍慶州)至正十五年生,永樂十年(太宗十二)年去世,終年五十八 ,同葬厚陵

長子 義平君 李元生 (淑儀池氏出)
次子 順平君 李群生 (淑儀奇氏出)
三子 錦平君 李義生 (淑儀奇氏出)
四子 宣城君 李茂生 (淑儀池氏出)
五子 從義君 李貴生 (淑儀文氏出)
六子 鎮南君 李終生 (淑儀李氏出)
七子 守道君 李德生 (淑儀尹氏出)
八子 林堰君 李祿生 (淑儀尹氏出)
九子 石保君 李福生 (淑儀尹氏出)
十子 德泉君 李厚生 (誠嬪池氏出)
十一子 任城君 李好生 (淑儀池氏出)
十二子 桃平君 李末生 (誠嬪池氏出)
十三子 長川君 李普生 (淑儀尹氏出)
十四子 貞石君 李隆生 (淑儀奇氏出)
十五子 茂林君 李善生 (淑儀奇氏出)

長女 咸陽翁主 (淑儀池氏出)
二女 淑慎翁主 (淑儀奇氏出)
三女 德川翁主
四女 高城翁主
五女 祥原翁主
六女 全山翁主
七女 仁川翁主 (淑儀尹氏出)

太宗 恭定聖德神功建天體極大正啟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 李芳遠

李芳遠(1367——1422)字遺德

元至正二十七年(恭愍王十六年,1367)五月十六日出生於咸興歸州洞私邸 (咸興本宮),母親是神懿王後韓氏。李芳遠從少年時代起便英果聰毅,洪武十五年(1383年)擢高麗進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在李成桂謀代高麗的過程中,李芳遠出力最大。為了給父親篡位掃清道路,他和判典客寺事趙英珪一起在開城選地橋(善竹橋)刺殺了高麗大賢鄭夢周。

開城善竹橋

李成桂即位後,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君。洪武年間,他多次前往明朝。尤其是洪武二十六年朝鮮貢馬,他隨貢使前往南京,路過北平時與燕王私相會見,兩人性格相近,相談甚歡。由於李成桂晚年喪妻,續娶神德王後康氏,前妻韓氏所出諸子一直與其不睦,李芳遠尤過之,康氏因此對其侮慢無禮。而出於對繼室幼子的溺愛,李成桂立最幼之子李芳碩為世子。這就為後來朝鮮宮中巨變埋下了伏筆。而李芳遠既然有輔佐父親篡位的本事,自然也有招募私兵暗做籌備的本事。

經過前文所說的兩次王子之亂,在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被冊封為王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禪讓於松京壽昌宮。

此時,明朝發生了一場極大的變局。太孫朱允炆即位,燕王起兵靖難,惠帝用人不當,漸處下風,被迫對朝鮮更多地採取懷柔政策。為了在內戰中拉攏朝鮮站在朝廷一方,當他得知李朝定宗傳位於弟,便敕諭禮部,「朝鮮本禮文之國,辭位傳襲之事,……若果無虧天理,悖人倫的事(呵呵,諷刺得妙極),任他國中自主張」。於是方賜朝鮮太宗國王誥命,及親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鮮本郡王爵,應賜五章或七章服)。這樣,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冊封,終於被李芳遠得到了。他的頭銜也從其父兄的「權知朝鮮國事」變成了朝鮮國王。而與其相厚,又均為奪位而成的明成祖「靖難」成功,登極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於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賜的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彩幣表裡……。

李芳遠在位期間,完善了其父的「科田制」,沒收大量「私田」、「別賜田」、「寺院田」,頒布《功臣田傳給法》。創立了官員向國王個人負責的「六曹直啟制」。1403年改革行政區劃,撤去高麗時代沿襲下來的一留都府、五都護府、六府、二十牧,並改高麗的五道兩邊為八道。1417年設立都巡問使、都觀察黜陟使、都安撫使三言官。有感於兩次王子之亂的教訓,在1400年,太宗廢除高麗的私兵制,實行統一的府兵制,集兵權於中央。還召集都內衣冠子弟,設立「鷹揚衛」和「別侍衛」。1415年改革軍制,設立守城軍、營鎮軍、雜色軍三種級別。李芳遠在位期間,還修訂了《經濟六典元集詳節》, 《續集詳節》、《璿源錄》等書籍。

1413年9月,李朝宣布實行號牌法。國家規定10歲以上70歲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帶一種號牌,上書姓名、住址、面色、身長、有無胡須等,在發牌時進行戶口登記。如有不戴或偽造、遺失、借用者,要受處罰。兩班貴族的號牌用象牙或鹿角製成,平民的則用雜木。1407年起實行鄰保制,以連環保的方式加強統治和保證對國家的負擔得以實現。李朝實行奴婢辯正,把高麗末期淪為奴婢的人改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為國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國家能夠掌握更多的勞動力和兵源。

永樂十六年八月八日,五十二歲的李芳遠位於世宗。十一月,上尊號「聖德神功大王」。永樂二十年(世宗四年,1422)五月十日,他在漢城泉達坊新宮去世。共計在位十八年,在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歲。他死後,明朝賜謚號為「恭定」 (敬事供上曰恭;純行不爽曰定)。肅宗九年加上謚號「睿哲成烈」,高宗九年追上尊號「建天體極大正啟佑」。葬於獻陵 (在京畿道廣州大母山)

王妃 彰德昭烈元敬王後 閔氏 (籍驪興) (驪興閔氏自此為朝鮮望族,五百年間出了多位王後)
至正二十五年(高麗恭愍王十四年)生,永樂十八年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合葬獻陵

子女

嫡子
長子 讓寧大君 李褆
次子 孝寧大君 李補
三子 世宗大王 李祹
四子 誠寧大君 李褈

長女 貞順公主
二女 慶貞公主
三女 慶安公主
四女 貞善公主

庶子
二子 諴寧君 李裀 (信嬪辛氏出)
三子 溫寧君 李裎 (信嬪辛氏出)
四子 謹寧君 李裎 (信嬪辛氏出)
五子 惠寧君 李祉 (安氏出)
六子 熙寧君 李袉 (淑儀崔氏出)
七子 厚寧君 李衦 (崔氏出)
八子 益寧君 李■ (善嬪安氏出)

長女 貞惠翁主 (懿嬪權氏出)
二女 貞信翁主 (信嬪辛氏出)
三女 貞靜翁主 (信嬪辛氏出)
四女 淑貞翁主 (信嬪辛氏出)
五女 昭善翁主
六女 淑惠翁主 (昭嬪盧氏出)
七女 淑寧翁主 (信嬪辛氏出)
八女 昭淑翁主 (安氏出)
九女 淑慶翁主 (信嬪辛氏出)
十女 敬慎翁主 (安氏出)
十一女 淑安翁主 (金氏出)
十二女 淑謹翁主 (信嬪辛氏出)
十三女 淑順翁主 (李氏出)

世宗 庄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李祹

李祹(1397——1450)字元正

洪武三十年(太祖六年,1397) 四月十日出生於漢城的太宗潛邸。永樂六年(太宗八年)封忠寧君,四年後進封大君。其時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永樂二年冊封,王位似乎與李祹無關。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宮中發生變動。根據明史記載,「……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學,國人所屬,請立為嗣,詔聽王所擇。因上表謝,並陳己年老,請以祹理國事。命光祿少卿韓確、鴻臚丞劉泉封祹為朝鮮國王……」。世子被廢為讓寧大君,而忠寧大君李祹則被太宗冊封為王世子,是年八月八日,李祹受其父禪讓,於景福宮勤政殿登基。是為朝鮮乃至東亞歷史上最為賢明的國王之一——李朝世宗大王。

世宗以精通儒學而著稱。除了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以外,還能夠自如地對付兩班學者。在十五世紀中葉他統治期間,在國家管理、語音學、民族文字、經濟學、科學、音樂、醫學和人文學研究方面都表現出進步思想。在政治方面,世宗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體制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面的研究。還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六曹直啟制」和「議政府署事制」,並且讓世子協助處理庶務。朝鮮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現象在世宗年間得到了改善。世宗時期還制訂了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和士庶四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他還對當時朝鮮的農民生活表現出巨大關注,為了減輕農民貢稅負擔,設置貢法詳定所,由其制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結負法,按照田地等級和年份豐瘠徵收不同水平的賦稅,並且在發生水旱災害時提供救濟。世宗還命鄭招編纂《農事直說》,內容為從全國經驗豐富的老農那裡收集來的材料。這是朝鮮第一部農書,成了朝鮮農業的經典著作。此外還修訂了《農桑輯要》、《四時纂要》 、《本國經驗方》等農事書籍。世宗還下令編纂醫書,表明他對人民健康的關注。公元1433年,完成了一部共有365章的《醫方類聚》和共有85章的《鄉葯集成方》。後一部書包括959條疾病診斷,10706個處方和1477個針炙療法。還用本國語文出版了一部關於如何採集本地葯材的書藉《鄉葯採集月令》。

世宗大王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召集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朴彭年、崔恆、李善老、李塏等著名學者,創立了韓文字母(Hangul)。韓文字母由11個母音和28個輔音組成,具有簡單和精確的特點,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在幾小時內學會。儒家學者大為反對,說使用韓文字母會妨礙儒學研究。世宗則堅持推行韓文。並於公元1446年頒布了《訓民正音》。官方書面語言仍然是中文,就象拉丁文在歐洲那樣,但是朝鮮的下層人民卻有了一種書寫自己語言的手段,創作了謳歌王朝建立的韓中兩種語言寫成的頌詩《龍飛御天歌》,並把《釋譜詳節》(佛祖生平片斷)一書譯成韓文。這兩本著作為韓文的實際使用奠定了基礎。

在科學文化方面,世宗於公元1442年下令試制雨量計,並把復製品分發給漢城的欽天監和地方行政長官,以紀錄降水量。世宗對天文學的興趣非常廣泛,在他的鼓勵推動下,漢城簡儀台製造了渾天儀、渾象儀、正方案、圭表等天文儀器,以及仰釜日晷、懸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擊漏、玉漏等計時儀器,繪制了天文圖和七個星球的圖集。還在漢城惠政橋安裝了供公眾核對時間的計時儀器。歷法方面,制定了《七政算內篇》、《七政算外篇》、《諸家歷象集》等歷法書籍。世宗還命人修訂韓國音樂的記譜法十二律,創作了朝會雅樂、會禮雅樂、祭禮雅樂,以及《定大業》、《保太平》、《發祥》、《鳳來儀》等朝樂大麴,以及《鳳凰吟》、《滿殿春》、《與民樂》等曲目。

軍事方面,當時的朝鮮發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設立了火炮鑄造所。在對外關繫上,世宗對當時朝鮮東北的女真部落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東北邊疆地區的大片土地被

Ⅵ 韓國是誰建立的

신라 제휴와 당나라 6월, 축하의 한국 자본의 궁극적인 통일은 676 년에 당나라, 660 광고에서 고종의 통치와 Baiji, 668 오프 당나라 관절, 그리고 고구려 퇴학 오프 당나라 공동으로 신흥 주, 당나라 왕조의 상태 시스템을합니다.
9 세기는 농민의 봉기 주위, 백제 수도인 광주 이후 900 부대 장군 젠 법사 왕, 지은, 스님 황금 나비 - 미국 왕의 903 폭동을, 신라 북쪽과 북서쪽 킨 타이 펭 (첫 마찰에 지진 나라), 자본 철원, 고려 왕조의 918 왕 설립은 다음 나라 "한국"으로 설정하고, 신라를하고 삼국 시대 이후라고.
한국의 신라 935 죽은 신라의 끝. 이 시대는 북쪽과 남쪽 나라의 시대와 같은 일부 한국 학자였다.
고려 왕조
1443 년, 세종 대왕 "은"한국의 편지를 만들었습니다.
북한은 정책에게 존경받는 유교, 불교의 배제를 구현합니다.
1591 일본어 쇼군 도요토미 히데요 s​​huaibing은 북한을 침공 평양 점령되었다. 중국어 명나라가 군대 반도, 패배 1598 일본어 중국 - 한국군을 보냈습니다. 이 역사는 "Imjinwaeran"로 알려져 있습니다.
명나라와 1618 년 운영 청나라, 한국은 1637 년에 도움이 군대를 보내이 한국 왕의​​ 청의 직업 청나라의 가신이 될 항복.
1863 미국 왕 Zhezong는 문제없이 죽은 아들은 왕실 리로 고종로서 왕위를 승천해야 리해야 "Daewongun"리젠트, 지방 봉건 세력, 외국 비공개 정책, 화재 설정의 중앙 집중 억제를 강화하기위한 개혁의 일련의 구현 미국 전함 조선 강도를 입력하고, 반복적으로, 미국 전함의 공격 거북한 부분도 있었지만 세 미국 군함을 파괴했습니다.
1873 고종 성인 Chikamasa, Daewongun 정지 리젠트, 전력의 최소값 페이 아내의 가족 그룹은, 한강 하구에 일본의 군함은 한국이 1,882 분 페이 아내의 가족들은 급료를 보류 불평등 강화 조약을 서명하도록 강요하기 때문에 말 반란가 발생했습니다. 일본 공사관 관계자의 반란으로 죽음을 반란군이 왕궁에 침입. 민 페이 화장 여자들은 탈출 및 행정 Daewongun를 다시 훈련시키고 있지. 청나라의 민 페이 요청 Daewongun, 민 페이 아내의 가족 그룹은 파워로 돌아가 투옥, 반란의 대북 억제에 우 Changqing 속도 산 Qianbing을 보냈습니다. 그 이후, 일본과 한국에서 청나라 세력.
개혁을 "문명 파"와 민 페이, 1884년 12월 4일 문명 캠프 의해 일본군에 의존하려고 일본 총리와 주도 "오래된 학교"를 북한에 차이를 귀족 옛날 학교 관계자들을 죽이고 쿠데타를 개최 선언 및 취소 정부는 관계를 끊을 수 있습니다. "쿠데타", 청나라 보수 요구 만원 Shikai 명령, 일본을 물리 치고 일본으로 도주 문명 파벌 지도자의 문명 보내기 부분의 지도자를 죽이고, 6 일 궁전을 입력, 보수는 전원으로 돌아왔습니다.
북한 대규모 농민 봉기는 말 사건이 서울을 점령 인천 방문과 출시 7 월 6 일에 즉시 아산의 6월 6일 방문, 일본의 군대를 청나라, 1894 년 발발과 불평등 "경제에 서명을 한국을 강제로 리버풀 조약 (Jemulpo 오늘, 인천). 그리고 조직된 프로 - 일본 정부는 농민 봉기를 억압.
1894 일본과 북한의 청나라 세력은 시노 확장합니다.
1895년 4월 년, 청은 한국의 독립을 인식, 시모 노세키의 '시노 - 일본어 조약, 중국, 조선 민주주의 인민 공화국 사이의 가신 관계의 끝을 서명하지 못했습니다. 지금까지 북한은 일본의 지배하에, 일본의 "보호국"가되었습니다. 안티 일본 경향 최소 아비의 1,895 암살.
1897 러시아의 지원, 고종은 한국으로 변경 북한 으로부터의 독립, 제국의 수립, 그리고 황후를위한 최소 아비를 아낄, 황제는 주장을 선언했다. 루소 일본 전쟁 후, 러시아는 패배했습니다. 일본은 고종이 군주 왕자 찔려 하얼빈 북한 한국어 애국자 Ahn 중구 루트 일본 이토 Hirobumi 최초의 시스템 모니터링에 의해 왕위를 양위하도록 강요, 한국, 일본에 설치된 "시스템 감독관"정권을 보냈습니다.
일본어 법칙
한국 일본 부가물
일본은 "일본 한국 부가 조약, 한국 반도의 공식 첨가의 서명과 함께 1910년 8월에 한국 정부가 강요, 왕실 북한 일본어로 전환 강요, 일본의 귀족, 고종의 암살을 불리는, 그리고 북한의 민족 문화를 없애기 위해 시도합니다.
3.1 독립 활동
1919년 3월 1일, 한국 반도, 일본은 학교에서 사용되는 한국의 민족, 언어, 대규모 반란을 확장 금지. 독립 3.1 선언, "리우 피하다 전체와 다른 어린 학생 서울 종로구 탭 동 파크 오늘날지만, 일본어 경찰의 폭력적 억압, 리우 피하다 전체와 다른 학생 사망했다. "3.1 독립 활동으로 알려져 있습니다. 같은 해 상하이에 임시 정부를 설정하는 한국의 독립 운동 지도자들은 상해는 독립적인 군대의 설립의 멸망 후 일본에 전쟁을 선포, 충칭으로 옮겼습니다.
현대
한국 전쟁
일본은 1945 년 항복 경계로 38 선을은 각각 소련과 미국 육군에 의해 받았습니다. 미국과 한국, 9 월 1948 년 조선 민주주의 인민 공화국을 지원하는 소련 년 8 월 1948 년 설립되었습니다. 6 월 25 개입 한국 전쟁, 중국, 미국의 1,950 발발은 10월 19일 중국어 인민 자원 봉사자는 미국의 생성과 보조 한국에 저항하는 전쟁을 수행하는 Yalu 강을 건넜다. 1953년 7월 27일, 경계 등 임시 분계선, 중국의 연합군과 북한은 유엔에 의해 국경 군사 행동의 두 나라를 모니터링하기 위해 영구 중립 스위스와 스웨덴, 일반적인 보안 영역에 수비대를 할당 연합 세력과 휴전 협정을 체결했다. 1958년 10월 26일, 중국 인민 자원 봉사자 한국 반도의 완전한 철수, 미국, 한국에 주둔 군대의 아직도 일부.

Ⅶ 朝鮮王朝詳細介紹

朝鮮簡介

朝鮮王朝(조선왕조, 1392年—1910年),朝鮮半島歷史上的一個王朝,君主的本貫是全州李氏,建都於漢陽(即今日首爾漢江以北地區)。因君主姓李,所以簡稱李朝。正式國號朝鮮國。朝鮮王朝歷經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其絕大部分時間內先後作為中國明清兩朝的重要的朝貢國。1896年,甲午戰爭後,朝鮮脫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朝鮮王朝滅亡。
朝鮮王朝的國土大體上相當於今天朝鮮和韓國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1395年定都於漢陽。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陽(後改稱漢城,2005年起改稱首爾),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並。

政治制度

朝鮮王朝的政治結構採用中央集權制。1469年,完成的《經國大典》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以後雖然官職的名稱存廢有一定的變動,但是整個李朝時期的官職制度總體上都遵循了《經國大典》的規定。

朝鮮的官職稱為兩班,仿照中國,分為正從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十八品。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稱為堂下官或參上官。正七品以下為參下官。1896年以後,修改職官制度,敕任官為正一品至從二品,奏任官為正三品至從六品,判任官為正七品至從九品。武將制度,大將為一品,副將、參將從二品,正領、副領、參領、正尉從三品,副尉、參尉從六品,正校、副校、參校另外決定。

在國王下面,有輔佐機關——議政府,其首領稱「領議政」,相當於中國的內閣首輔。領議政之下為左右議政,與領議政同為正一品。再下為從一品左右贊成、正二品左右參贊。再下有舍人等職官。

議政府之下有吏、戶、禮、兵、工、刑六曹,相當於中國的六部。其首長稱判書,相當於中國的六部尚書。檢察諫議機構為司憲府和司諫院(兩府)。此外還有承政院,為國王起草旨意。

宗親、忠勛機構有宗親府、忠勛府、儀賓(相當於駙馬)府、敦寧府等。國學為成均館(相當於中國的國子監)。其他機構有奎章閣、經筵廳、弘文館、藝文館等。史館稱春秋館。內廷供奉機構有內醫院、尚衣院、司仆寺、內資寺、內贍寺、禮賓寺、濟用監、內侍院等。此外還有宗廟署、社稷署、長興庫、義盈庫、冰庫、平市署、圖畫署、惠民署、造紙署、瓦署、歸厚署、典獄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養賢庫等機構。

武職機構有五軍營、內三廳、訓練院、世子翊衛司、扈衛廳、捕盜廳、鎮撫營、管理營、龍虎營等。首長稱大將、中軍、使等。

外職分八道,道下為州、府、郡、縣。漢城府判尹為正二品。四都(開城府、江華府、水原府、廣州府)長官稱留守,為正、從二品。地方官職為從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護府使、牧使、從四品郡守、從五品縣令等等。

李朝實行兵將分離制度,無定將、無定卒,類似輪流服役的預備役軍隊,而非常備軍。武官外職包括兵馬節度使、三道水軍統御使(均為從二品)、兵馬/水軍節制使、兵馬虞侯、水軍虞侯、兵馬/水軍僉節制使、兵馬/水軍同僉節制使、兵馬萬戶、水軍萬戶等品級。中央外派官職有觀察使、中軍、察訪等。

行政區劃

朝鮮八道示意圖朝鮮歷代都把全國分為八道,俗稱朝鮮八道。朝鮮時代的八道如下:

京畿道,含漢城府、開城府。首府在漢城府。
慶尚道,含慶州府、尚州牧、晉州牧;設左兵營、右兵營、左水營、右水營。首府在慶州府。
全羅道,含全州牧、羅州牧;設兵營、左水營、右水營。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設水營。首府在清州。
黃海道,含黃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黃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寧邊大都護府、義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護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咸鏡道(寧安道),含咸興府、鏡城都護府、北清都護府。首府在咸興府。
道之下設州、府、郡、縣。 其中,慶尚、全羅、忠清、黃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兩道。寧安道(咸鏡道)分南北兩道。平安道分東西兩道。江原道分嶺東、嶺西兩部。

除了行政劃分以外,古代朝鮮還按傳統習慣將全國劃為六個大區:關北(咸鏡道、平安道);關西(黃海道,平安道南部,以及江原道西部);關東(江原道太白山以東的部分,又稱嶺東);畿湖(京畿道全部和忠清道的一部);湖南(忠清道一部分加上全羅道);嶺南(慶尚道)

高宗時期,曾實行過兩次行政改革,一道把朝鮮八道分為23府,但後來又再改成13道,即把平安、慶尚、咸鏡、全羅、忠清五道劃分為南北兩道,成為十三道。

在日據時代,朝鮮全境歸朝鮮總督府管理,朝鮮總督府將漢城府廢為京城,漢城府轄區降為京畿道的一個郡,一直到日本投降。其時朝鮮行政區為13道,218個郡,2202個面、28,498個里。

【政治歷史】

士禍和政爭

從十五世紀後半葉的成宗時代開始,朝鮮的統治結構逐漸擴張。官僚階層日益增多。俗稱「兩班」的文武官僚階層人數增多。以協助世祖篡位的武將勛貴權臣為主的勛舊派,同與儒生和士大夫為主的「士林派」首先發生黨爭。

燕山君被廢黜後,士林派取得了勝利。士林派隨後又不斷發生內訌和分裂,包括明宗時期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以及宣祖時的東人黨(嶺南學派)和西人黨(畿湖學派)。東人黨在政治斗爭中得勢後又分裂為以李滉(李退溪)為首領的南人派和曹植 為首領的北人派。北人派由於擁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內得勢。朝廷中的北人黨又分裂為以李爾瞻為首、主張擁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慶為首、主張擁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後受到打擊,柳永慶被賜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而大北派則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南人則分裂為清南和濁南。西人派在仁祖反正、廢黜光海君的政變中得勢,又在顯宗時期分裂為老論派(元老派)和少論派(少壯派)。南人派在肅宗時因依附張禧嬪而得勢。總之,李朝的中期和後期,是在混亂而無休止的黨爭中度過的。

除了兩班和士林的黨爭外,李朝的王位更迭也令人眼花繚亂。先後發生過第一次王子之亂(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亂(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廢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廢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變動。每一次政變都會帶來被稱為「士禍」的誅戮和貶斥。

宗教

在與政治有關的宗教政策方面,由於高麗末年時朱元璋曾批評高麗因為尊釋輕儒,會導致亡國,所以朝鮮立國後除了世祖和燕山君等幾位國王在位時外,歷代國王通常採取崇儒廢佛的政策,在國內拆毀佛教寺院。即使是崇佛的燕山君,他在朝時亦受到大臣的廢佛壓力。廢佛時,寺院的土地予以沒收,並對僧侶徵收重稅。與此同時,高麗時期僧院的飲茶傳統也被禁止,茶道從此在朝鮮失傳,民間則以麥茶作為替代飲料。

在正祖時期,天主教開始傳入朝鮮。在中國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用朝鮮政府對西洋天文歷法和天文儀器感興趣的機會,同來京的朝鮮使臣交往,傳教士的博學多聞、教堂的庄嚴崇高、基督教教義表述的新奇觀念,也隨著這些交往傳給了朝鮮使臣。正祖八年(1784年),朝鮮使臣李承薰在北京天主教南堂領洗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祿。他回國之後開始了秘密傳教活動,朝鮮的天主教徒組織的地下教會、信徒迅速增加。但是朝鮮的教會屬於自發性質,沒有經過教會任命的神職人員,教徒為教徒受洗,不符合天主教教義。但朝鮮嚴格禁止西洋人入境,所以北京教區主教決定派遣相貌與朝鮮人相同的中國傳教士進入朝鮮。1791年12月23日,周文謨教士歷盡艱辛,潛入朝鮮國境,隨即開始了傳教活動,入教信徒有兩班顯貴,也有卑賤的士卒。朝鮮政府將天主教視為邪教,不斷逮捕處決教徒,在得知有中國傳教士潛入之後,更是加緊了搜捕,逮捕、拷打教徒。為了保護廣大朝鮮教徒的安全,周文謨決定向朝鮮政府自首,於1801年4月19日在漢城被處決。此案被稱作「辛酉邪獄」,眾多教徒和進步思想家如李承薰、丁若鏞等人被處刑和流放。朴趾源、朴齊家等與天主教無直接關聯的北學論者也被降職、革職。韓國學者認為,周文謨在朝鮮的活動已經超出了宗教的范疇,通過他的活動,十八世紀末的朝鮮社會在了解和吸收歐洲外來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直到19世紀末開國時為止,李朝的統治者都一直對其採取打擊和壓迫的政策。

後宮專政

由於朝鮮王朝是中國清朝的冊封國,所以在1896年終止冊封關系之前,其國王不能自稱皇帝。其配偶相當於清朝的皇後,但是稱為王妃。皇太子稱為王世子,皇太後稱為王大妃,太皇太後稱為大王大妃。在王妃之下,還有嬪、貴人、昭儀、淑儀、昭容、淑容、昭媛、淑媛這些等級。按照李朝的傳統,年幼的國王在不能親自處理政務前,由王大妃攝政,稱為「垂簾聽政」。成宗、明宗、憲宗、高宗時的王大妃都曾經垂簾。此外,中宗時的敬嬪朴氏、文定王後、肅宗時的張禧嬪、高宗時的閔妃都曾經用自身的影響干預朝政。

隨著女人掌握政權而來的,是王朝後期的外戚門閥勢道政治。清州韓氏、青松沈氏、安東金氏、豐壤趙氏、驪興閔氏都是因外戚政治而得勢的家族。

【科學和文化】

文字語言

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創立了朝鮮民族的文字訓民正音。

天文學和地理學

朝鮮王宮內的科研機構發明了正方案、圭表等天文儀器,以及仰釜日晷、懸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擊漏、玉漏等精密儀器。宮廷歷法機構編寫了《七政算內篇》、《七政算外篇》、《諸家歷象集》等書籍。18世紀初,實學派還將西方的地轉說引入朝鮮。

世宗時代,編纂了八卷本《地理冊》,按照一定的體系詳細敘述了朝鮮各州郡的歷史變遷、名稱由來、山川、部曲、城池、官坊、烽燧、橋梁、津渡、驛站、按姓氏分類的居民構成、牧場、土產、手工業種類、土地的肥瘠、田結數、租稅、供納、運輸、四季氣候、風俗和路程,相當於一部地理方面的網路全書。與此同時編纂了各地的地方誌,此後又編寫了《東國輿地勝覽》、《東國輿地備考》等地理書籍。地圖方面,先後編纂了《八道州郡圖》、《八道山川圖》、《八道圖》、以及按照比例尺繪制的《大東輿地圖》。

實用科學

朝鮮時期實用的發明創造活動同樣非常活躍。農業書籍《農家集成》、《農事直說》、《農桑輯要》、《四時纂要》、《課農小抄》等重要書籍。製造並改進了雨量計、水文計等科學儀器。高麗時期發明的銅活字印刷技術和排版術得到廣泛應用,1403年在漢城設置了鑄字所。17世紀的實學家還深入研究研究西洋算學,洪大容編寫了《籌解應用》,把古代算術發展到包括代數學和幾何學在內的現代數學。

醫學
醫學方面,朝鮮參考中醫理論,按照土產葯材和氣候創造了朝鮮的醫學理論,按科對疾病加以分類,建立了治療大綱,並首度提出了預防醫學的概念。宮廷和民間編纂了許多著名的醫學書籍,如《東醫寶鑒》、《醫方類聚》、《鄉葯集成方》、《本國經驗方》。

文學、音樂、美術

朝鮮的文學、繪畫、詩歌、音樂、舞蹈也非常興盛。李朝時期,出現了金時習、鄭澈、林悌等著名詩人,出現了《熱河日記》、《壬辰錄》、《金鰲新話》、《謝氏南征記》、《九雲夢》等小說和文學作品。在十七世紀,還出現了《春香傳》、《洪吉童傳》、《沈清傳》等用朝鮮文字寫成的小說。通俗詩歌和小說的興起,促使人民注意社會的種種弊端,鼓勵人民參加社會改革。

朝鮮宮廷音樂機構創作了朝會雅樂、會禮雅樂、祭禮雅樂,以及《定大業》、《保太平》、《發祥》、《鳳來儀》等朝樂大麴,以及《鳳凰吟》、《滿殿春》、《與民樂》等曲目。

此外,在著名的高麗青瓷的基礎上,李朝時期還開發出獨具特色的朝鮮白瓷。李朝在螺鈿、漆器、金屬、玉石、竹工、木工、牙角、刺綉、砂器等工藝方面也留下了很多具有獨特色彩的寶貴遺產。

其他

在對外政策方面,朝鮮對明朝採取事大政策。對於日本和滿洲政權則採取敵視的態度。1592年,發生了壬辰倭亂,朝鮮遭到日本入侵,並引至光海君被廢。1627年和1636年,朝鮮又先後兩次遭到北方女真人的後金政權入侵,已經失去遼東領土的明朝無力支援朝鮮,朝鮮承認後金為兄朝鮮為弟的兩國關系。1636年後金隨著更名為清朝對朝鮮要求來朝貢而打明朝,朝鮮不接受清朝的要求而發表不承認皇太極為中華天子。皇太極親自率領12萬士兵入侵朝鮮,朝鮮投降而接受清朝的冊封。

1876年,日本與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朝鮮開國。1894年,為了爭奪對朝鮮的控制權,清朝與日本進行了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後,朝鮮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成為近代國家。1896年,朝鮮國王高宗稱帝登極,將國名改為「大韓帝國」。但是日本控制了朝鮮的內政和外交,並在朝鮮設立了朝鮮統監一職。
1907年,高宗因向海牙和會派遣秘使,尋求國家獨立而被勒令退位。1910年,日本與所謂的「大韓帝國」簽訂《日韓合並條約》,「大韓帝國」成為日本的一部分,朝鮮王朝滅亡。

國王列表

朝鮮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朝鮮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朝鮮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朝鮮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朝鮮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朝鮮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朝鮮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朝鮮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朝鮮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朝鮮中宗 李懌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朝鮮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朝鮮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朝鮮宣祖 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琿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朝鮮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朝鮮顯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朝鮮肅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朝鮮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朝鮮英祖 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朝鮮正祖 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朝鮮純祖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朝鮮憲宗 李奐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朝鮮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朝鮮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父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朝鮮純宗 李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長子

年號

太祖 李成桂 用明朝年號 (洪武)
定宗 李芳果 用明朝年號 (建文)
太宗 李芳遠 用明朝年號 (永樂)
世宗 李祹 用明朝年號 (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
文宗 李珦 用明朝年號 (景泰)
端宗 李弘暐 用明朝年號 (景泰)
世祖 李瑈 用明朝年號 (景泰、天順、成化)
睿宗 李晄用明朝年號 (成化)
成宗 李娎 用明朝年號 (成化、弘治)
燕山君 李隆 用明朝年號 (弘治、正德)
中宗 李懌 用明朝年號 (正德、嘉靖)
仁宗 李峼 用明朝年號 (嘉靖)
明宗 李峘 用明朝年號 (嘉靖、隆慶)
宣祖 李昖 用明朝年號 (隆慶、萬曆)
光海君 李琿 用明朝年號 (萬曆)
仁祖 李倧 用明朝及清朝年號 (萬曆、天啟、崇禎、崇德)
孝宗 李淏 用干支紀年,同中國來往使用清朝年號
顯宗 李棩 干支紀年
肅宗 李焞 干支紀年
景宗 李昀 干支紀年
英祖 李昑 干支紀年
正祖 李算 干支紀年
純祖 李玜 干支紀年
憲宗 李奐 干支紀年
哲宗 李元范 干支紀年
高宗 李熙 年號:建陽/光武 (1896年以前用干支年號及檀君紀年)
純宗 李坧 年號:隆熙

年表

1392年 - 李成桂在開京即位
1393年 - 國號變更為朝鮮
1398年 - 第一次王子之亂(戊寅靖社)
1400年 - 第二次王子之亂
1401年 - 明朝正式冊封朝鮮國王
1404年 - 與日本室町幕府建立往來
1419年 - 對馬島日本人入侵
1434年 - 平定女真部落,建立東北邊境四郡六鎮
1443年 - 開始制訂訓民正音(1446年公布)
1453年 - 癸酉靖難(世祖篡位)
1469年 - 完成經國大典
1498年 - 戊午士禍
1504年 - 甲子士禍
1510年 - 對馬島日本人入侵(三浦倭亂)
1516年 - 中宗反正
1519年 - 巳卯士禍
1545年 - 乙巳士禍
1547年 - 丁未士禍
1551年 - 乙卯倭變
1555年 - 設置備邊司
1559年-1562年 - 林巨正之亂(黃海道農民戰爭)
1575年 - 士林派分裂為東人、西人
1592年-1593年 - 壬辰倭亂
1597年-1598年 - 丁酉再亂
1607年 - 與江戶幕府恢復往來
1608年 - 大北派擁立光海君,北人政權開始
1609年 - 朝日通商條約,日本派遣朝鮮通信使
1619年 - 薩爾滸之戰,明朝和朝鮮聯軍敗於後金軍
1623年 - 仁祖反正
1627年 - 後金軍進攻朝鮮(丁卯胡亂)。
1636年 - 清帝皇太極親征朝鮮(丙子虜亂)。
1637年 - 仁祖向大清投降,朝鮮終止與明朝的冊封關系
1660年 - 禮論事件,西人與南人對立
1683年 - 西人分裂為老論派與少論派
1721年-1722年 - 辛壬士禍。
1728年 - 李麟佐之亂。
1784年 - 基督教傳入朝鮮。
1791年 - 開始鎮壓基督教
1796年 - 建設水原城(華城)
1801年 - 大規模鎮壓基督教
1804年 - 士林派統治終結,開始安東金氏的勢道政治
1811年 - 洪景來之亂(平安道農民戰爭)
1861年 - 金正浩完成朝鮮全圖、大東輿地圖
1862年 - 壬戌民亂(慶尚道的大規模農民起義)
1863年 - 成立大院君政權
1866年 - 丙寅邪獄。謝爾曼將軍號事件。
1873年 - 大院君退位,閔氏干政
1875年 - 江華島事件
1876年 - 與日本簽訂《日朝修好條約》
1882年 - 壬午軍亂。簽訂《朝美修好條約》
1884年 - 甲申政変,開化派政變失敗
1894年 - 東學黨之亂(甲午農民戰爭),甲午戰爭爆發
1895年 - 日本人暗殺閔妃
1896年 - 日本與清朝簽訂《馬關條約》
1897年 - 高宗改年號光武,稱帝登極,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改國名朝鮮為大韓帝國
1910年 - 李完用與日本特使簽定《日韓合並條約》,朝鮮亡國。

Ⅷ 韓國的光宗和世宗是什麼關系:

光宗 王昭(925年—975年),字日華,高麗王朝第四任君主(949年—975年在位)。他是高麗太祖王建第四子、高麗惠宗王武、高麗定宗王堯之弟。
世宗 李祹(1397年5月7日-1450年5月18日),即朝鮮世宗,字元正(원정),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朝鮮太宗李芳遠第三子,母親為元敬王後閔氏。[

閱讀全文

與世宗創立韓國哪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2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2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4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3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6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1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9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1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2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6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8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2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