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國王是哪個皇帝

韓國國王是哪個皇帝

發布時間:2023-02-05 09:16:31

⑴ 歷屆韓國皇帝

李氏朝鮮王朝歷代國王、王妃(包括短暫的大韓帝國皇帝、皇後)的封號、謚號加尊號
1.太祖大王(1335-1408)
李成桂
謚號加尊號--康獻 至仁啟運應天肇通光勛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 諱旦,字君晉;初諱成桂,字仲潔,號松軒,潛邸時所稱
王妃:
神懿王後 安邊韓氏—原封為節妃,定宗1398年即位,加封尊號神懿,1897年承仁純聖神聖王後
繼妃
神德王後 谷山康氏--原封為顯妃,順元顯敬

2. 定宗大王(1357-1419)
李芳果
謚號加尊號--恭靖 懿文庄武溫仁順孝, 諱曔 字光遠 初諱芳果
王妃:
安定王後 慶州金氏—原封德淑媛,之後被封為德妃,1400年太宗繼位後,封為順德大妃,溫明庄懿

3.太宗大王(1367-1422) :
李芳遠
謚號加尊號--恭定 聖德神功建天體極大正啟佑文武叡哲成光孝, 諱芳遠,字遺德
王妃:
元敬王後 驪興閔氏1365-1420,徽號—元敬章德昭烈,原封貞嬪,1400年封為靜妃,世宗繼位後封為厚德王大妃,厚德為尊號
扶幼執政—其兄長支持大兒子讓寧大君,太宗晚年生重病懷疑王妃與其妻舅將扶幼執政,曾釀起要廢妃,之後太宗要求大兒子讓寧大君內禪四弟世宗

4.世宗大王(1397-1450)
李祹
謚號加尊號--庄憲 英文睿武仁聖明孝, 諱祹,字元正 噮蜝
王妃:
昭憲王後 青松氏 原封為三韓國夫人,1408世宗冊封為世子後,封為敬嬪,1418年世宗繼位後封為恭妃,1432年世宗規定王之正室均以王妃稱之,不再加上**妃,同時也以中宮殿稱呼王妃殿,尊號--宣仁齊聖 慉

5. 文宗大王(1414-1452)
李珦
謚號加尊號--恭順 欽明仁肅光文聖孝, 諱珦,字輝之
王妃:
顯德王後 安東權氏—1418-1441年,1431年是為當時世子魯山君(之後為文宗)之承徽,1433年封為良媛,1437年封為純嬪,1441生下端宗後因產後病死亡, ,尊號仁孝順惠
文宗死後,當時掌權的是宮中最大者世宗的嬪—惠嬪楊氏,公眾長輩有文宗的後宮-貴人洪氏與粱氏,政策決定權曖昧不明,世祖(首陽大君)發起癸酉靖難,開始確定議政府,使相權縮小,中央集權強化,王權加以強化,並且斥佛倡儒(文宗與端宗都有傾佛傾向),確定戶籍制度還有國防軍事制度

6. 端宗大王(1441-1457)
李弘
謚號加尊號--純定 安庄景順敦孝, 諱弘暐
王妃:
定順王後 礪山宋氏,1440-1521,由於個性勤儉恭順,所以死後第二年端宗本來要選妃因而取消,1455年世祖原本還追封為懿德王大妃,但是成三問與朴彭年等所謂死六臣發起端宗復位運動,使得1457年世祖降端宗為魯山君,王大妃也被降為夫人,1698年肅宗年間復位

7.世祖大王(1417-1468)
李瑈
謚號加尊號--惠庄 承天體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聖神明睿欽肅仁孝, 諱瑈,字粹之
王妃:
貞熹王後 坡平尹氏 1418-1483 1469-1476垂簾聽政
1428與世祖舉行嘉禮—封為樂浪府大夫人,1455封為王妃,1457尊號慈聖,1468開始攝政,1469年睿宗即位時上尊號—欽仁景德宣烈明順徽懿,當時睿宗14歲,其與睿宗同位攝政,1471年再上尊號元淑慎惠神寧,睿宗死後,欽選睿宗之二侄子(德宗之子)者乙大君為繼位者, 是為成宗,繼續垂簾聽政直到1476年成宗親政

9.睿宗大王(1450-1469)
李晄
謚號加尊號--襄悼 欽文聖武懿仁昭孝,1457年,8歲被封為世子,20歲死去, 諱晄,字明照
王妃:
章順王後 清州韓氏 1445-1461,當時重要門閥韓明澮之女,1460年行嘉禮,封為世嬪,備受世祖疼 愛,1460年生下仁城大君(仁城大君五年後死去),1461年生下公主後死去,其與成宗第一王妃恭惠王妃是親姊妹
繼妃:
安順王後 清州韓氏 ~1498年 1462年封為王妃,1466年生齊安大君,原為繼承王位的第一順位人選,但因世祖貞熹王後反對,加上成宗之生母昭惠王後運用計謀而變成8歲的成宗繼位,1472封為仁惠大妃,1497年燕山君加封為明懿王大妃,1590上尊號聖,1604年又上尊號徽徽,貞憲 中蒻私憂褧

10.成宗大王(1457-1494)
李娎
謚號加尊號--康靖 仁文憲武欽聖恭孝,
王妃:
恭惠王後 清州韓氏 1456-1474年 1467年封為世子嬪,1469年成宗即位成為妃。1474年死後上尊號 恭惠,1498年加封尊號徽懿慎肅
廢妃:
坡平尹氏 1474年恭惠王後死,燕山君之生母淑儀尹氏成為繼妃,1479年因為成宗寵後宮嚴淑儀與鄭淑儀讒言以善妒被廢,1480年被賜死,(其與成宗之生母仁粹大妃不和而遭排斥),
繼妃:
貞顯王後 坡平尹氏 1462-1530 原為成宗之淑儀,1480年成為王妃,1497年尊慈順,1504加上尊號和惠,1506年支持反正大臣廢燕山君,中宗(其子大君繼位)是為中宗反正,1530年死後又加尊號昭懿欽淑

⑵ 韓國歷史上的皇帝有哪些

僅有兩位,即: 1、高宗李純,韓國第一位皇帝,1897年稱帝,1907年遜位。1919年為日本人毒死; 2、純宗李坧,高宗李純之子,1907年即位,1910年韓國為日本吞並,朝鮮滅亡。1926年去世。 之前朝鮮為我國的藩屬國,其君主只能稱國王,新王登基必須獲得北京的認可。一般來說,明清兩代不幹涉他們君主的繼立。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明代就曾以不合禮制為由否決過其繼位人選。 而且作為藩屬國,它的外交歸北京政府管轄。北京往往會派一名官員到朝鮮監國。見於歷史記載的有兩位,一位是明末的袁可立,另一位是清末的袁世凱。監國官員一般不幹涉朝鮮的內政,但是卻扮演朝鮮「太上皇」的角色。

⑶ 韓國古代皇帝叫什麼

韓國古代皇帝只能稱王,不能稱陛下,而且必須經過中原王朝的冊封。

公元918年,王建(高麗太祖)推翻弓裔,即位為王,定國號為「高麗」。933年,王建被後唐冊封為高麗國王,此後大部分高麗國王均受中原王朝(後唐、後晉、後周、北宋、遼朝、金朝、元朝、明朝)冊封(定宗、德宗、順宗、獻宗、高宗、昌王、恭讓王則沒有接受冊封的記錄)。

高麗國王雖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卻長期採用類似中原王朝的皇室制度,頗有「外王內帝」的色彩。高麗國王自稱」朕「,國王的命令稱為「詔」、「制」、「聖旨」(高麗成宗時曾一度改詔為教);國王的繼承人被稱為「太子」;

國王的母親被稱為「太後」,首都被稱為「皇城」、「皇都」,高麗國王被尊稱為「陛下」、「皇上」、「海東天子」等,配偶有時亦尊稱「皇後」,高麗光宗等君主還有被直接稱為「皇帝」的記錄,甚至太祖和光宗曾自建年號。

在儀制方面,高麗國王穿皇帝專用的柘黃袍,並築圜丘壇以祭祀昊天上帝。從顯陵出土的高麗太祖王建銅像來看,其頭戴二十四梁通天冠,用的是唐代皇帝之制。高麗王朝中期的1140年高麗仁宗定禘禮祭服為九旒七章,高麗毅宗時定冕服為九旒十二玉。

其官制也「竊仿中朝」。不過,高麗國王雖然私下僭用大量帝制,但始終不敢公開使用帝號。高麗仁宗時期的僧侶妙清屢次主張稱帝建元,均未被接受。

(3)韓國國王是哪個皇帝擴展閱讀:

高麗的隕落:

1352年,王祺在元朝的扶植下繼承高麗王位,是為高麗恭愍王。

1356年,高麗恭愍王利用元末農民起義爆發之機,鏟除國內以奇轍為首的親元派,廢征東行省理問所,攻陷了元朝的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這標志著高麗擺脫了元朝的干涉,重新成為自主的國家,僅在形式上保留同元朝的宗藩關系。

與此同時,恭愍王著手解決高麗的積弊,他設立「田民辨正都監」,欲整飭當時非常嚴重的土地兼並和奴婢掠奪的問題。可是接二連三的外敵入侵使恭愍王的改革受挫。1359年,紅巾軍開始入侵高麗,1361年攻陷開京,恭愍王南逃福州(今韓國安東)。

1362年收復開京,1363年恭愍王才還都開京。此時又傳來元朝將入侵高麗的消息,恭愍王嚴陣以待,在1364年打敗了元軍。1365年,恭愍王失去愛妻魯國公主寶塔失里,將政治交給一名還俗和尚辛旽。

辛旽重啟田民推整事業,雷厲風行地加以整飭,得罪了權門勢族的利益,他與恭愍王之間也漸行漸遠,1371年恭愍王殺辛旽,改革遂陷於停滯。此時明朝已經取代元朝統治中國,恭愍王在1369年棄元歸明,次年接受明朝冊封,使用洪武年號,高麗遂成為明朝的屬國。

⑷ 朝鮮王朝歷代君主是誰他們的皇後呢

朝鮮王朝為中國的藩國,因此其君主只能稱國王而非皇帝,同樣國王之正妻也只能稱王後而不是皇後,朝鮮王朝歷任27朝,歷代君主和王後如下:

1、朝鮮太祖李成桂

1392年,李成桂清除了高麗宮廷反對派首領鄭夢周。在流放王瑤到原州後,登基建立朝鮮王朝,確立了對明朝事大的基本國策, 結束了高麗王朝近500年的歷史。

朝鮮太祖李成桂的王後:

(1)神懿王後韓氏是朝鮮太祖李成桂的元配,朝鮮定宗和朝鮮太宗生母,韓氏生前一直居住在家鄉,所以被稱為李成桂的鄉妻。

(2)神德王後康氏是朝鮮太祖的正妃,本貫谷山,是高麗判三司事、象山府院君康允成和晉山府夫人姜氏的女兒。1669年謚號順元顯敬神德王後,朝鮮高宗追上尊號神德高皇後。

2、朝鮮定宗李芳果

李芳果,即李曔(1357年—1419年),字光遠,廟號朝鮮定宗,謚號恭靖懿文庄武溫仁順孝大王。朝鮮太祖李成桂次子,朝鮮太宗李芳遠同母兄,李氏朝鮮第二位君主。

朝鮮定宗李芳果的王後:

定安王後金氏是朝鮮定宗正妃,是月城府院君金天瑞的女兒。定宗為王世子時,金氏受封為王世子德嬪,定宗即位後升為德妃。定宗傳位給朝鮮太宗後,尊為順德王大妃。太宗十三年(1412年),順德王大妃去世,謚號安定王後。

3、朝鮮太宗李芳遠

李芳遠,字遺德,朝鮮王朝第三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受中國冊封的朝鮮國王。朝鮮太祖李成桂第五子,母親為神懿王後韓氏。

李芳遠在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的過程中功勞頗大。李成桂即位後,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君。曾以兩次王子之亂的方式,鏟除異己,進而繼位。李芳遠在位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永樂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太宗傳位於朝鮮世宗。

朝鮮太宗李芳遠的王後:

元敬王後閔氏為朝鮮太宗正妃,是高麗末年政丞驪興府院君閔霽的次女。太祖建國時,閔氏受封為靖寧翁主,定宗二年封王世子貞嬪,太宗即位後升為靜妃。世宗二年七月十日元敬王後在壽康宮別殿過世,享年五十六歲,謚號彰德昭烈元敬王後,葬於獻陵。

4、朝鮮世宗李祹

李祹,字元正,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朝鮮太宗李芳遠第三子,母親為元敬王後閔氏。李祹22歲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間是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朝鮮社會文化得到長足發展,在此期間創造了諺文,對朝鮮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朝鮮世宗李祹的王後:

昭憲王後沈氏為沈溫之長女,朝鮮王朝世宗李祹之王妃。太宗八年二月(1408年)與忠寧君李祹成婚(當時世宗尚未封大君),初封「敬淑翁主」,十七年九月(1417年)改封為「三韓國大夫人」。世宗二十八年三月廿四日,沈氏病逝於次子首陽大君的府第,上謚號「昭憲」。

5、朝鮮文宗李珦

李珦,朝鮮王朝第五任君主,字輝之,是朝鮮世宗李裪嫡長子,朝鮮世祖李瑈同母兄,母昭憲王後沈氏。景泰元年(1450年),世宗於永膺大君李琰府邸薨,李珦繼承王位。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十四日, 薨於康寧殿。年僅三十八歲,在位僅兩年,廟號文宗。

朝鮮文宗李珦的王後:

顯德王後權氏宣德六年(1431年)入宮為世子承徽,八年(1433年)晉升為良媛,正統二年(1437年)冊為世子嬪,六年(1441年)病逝於東宮資善堂,年僅二十四歲,謚顯德,後與文宗合葬。文宗即位後,追崇為顯德王後。

6、朝鮮端宗李弘暐

李弘暐,朝鮮王朝第6任君主,乃朝鮮文宗之子,出生後不久生母顯德王後便過世,1448年被立為王世孫,1450年被立為王世子,1452年即位。

朝鮮端宗李弘暐的王後:

定順王後宋氏於景泰五年正月二十二日(1451年3月)冊封王妃,次年七月(1451年8月)被世祖尊為懿德王大妃,天順元年六月(1457年7月)降為夫人。正德十六年六月四日(1521年7月)薨,終年八十二歲。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追尊復位。

7、朝鮮世祖李瑈

李瑈,字粹之,是李氏朝鮮第七位國王。朝鮮世宗李祹嫡次子,朝鮮文宗李珦之弟。其母為昭憲王後沈氏。李瑈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農歷九月二十九日出生於朝鮮世宗的宮殿中,之後被寄養於民間,景泰六年(1455年)他從侄子朝鮮端宗手中篡奪了王位,是為世祖大王。

朝鮮世祖李瑈的王後:

貞熹王後尹氏,尹璠與李氏之女,朝鮮王朝世祖李瑈之王妃,德宗李暲與睿宗李晄之生母,亦是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大王大妃。

8、朝鮮睿宗李晄

朝鮮睿宗是李氏朝鮮的第8代君主,1468年至1469年在位。廟號睿宗,謚號襄悼欽文聖武懿仁昭孝大王,葬於高陽昌陵。即位僅一年兩個月,就去世了,侄子李娎即位,是為成宗。

朝鮮睿宗李晄的王後:

章順王後(1445年-1461年),本貫清州韓氏,朝鮮睿宗李晄元妃,上黨府院君韓明澮與黃驪府夫人驪興閔氏之女,朝鮮成宗元妃恭惠王後之姊。

9、朝鮮成宗李娎

李娎,朝鮮王朝的第九代君主,朝鮮世祖李瑈之孫,朝鮮德宗(懿敬世子)李暲之子,朝鮮睿宗李晄之侄。1469至1494年在位,在位二十五年。

朝鮮成宗李娎的王後:

(1)恭惠王後韓氏,朝鮮第9任王成宗的元妃,第8任王睿宗元妃章順王後同母妹。世祖十三年(1467年)與時為「者山君」的成宗行嘉禮,封號為天安郡夫人,成宗即位後冊為王妃。

(2)廢妃尹氏,朝鮮王朝朝鮮成宗的第一繼妃,本籍咸安尹氏,尹起畎之女。成宗五年(1474年)元妃恭惠王後過世,成宗七年八月九日(1476年)尹氏成為王妃,同年十一月七日生下長子燕山君。

成宗十年六月一日(1479年)因尹氏生辰時成宗到別位嬪妃處所,尹氏竟沖入後宮處所與成宗起了極大的沖突並抓傷成宗的臉,這是被視為大逆之罪,隔天六月二日尹氏被廢為庶人。

尹氏之子燕山君繼承王位,於1504年讓母親復位,追尊為齊獻王後,並把她的墓所升格為懷陵。1506年中宗反正之後又再取消她的復位。

(3)貞顯王後尹氏,朝鮮成宗的第二繼妃,朝鮮中宗李懌生母,鈴原府院君尹壕、延安府夫人田氏之女。在廢妃尹氏被廢後,成宗十一年(1480年)十一月八日受冊為王妃。

10、燕山君李㦕

李㦕,幼名無作金,是朝鮮王朝第10代君主,1494年-1506年在位。第九代君主朝鮮成宗長子,第11代君主朝鮮中宗異母兄、第7代君主朝鮮世祖曾孫,也是朝鮮王朝歷史上第一位廢王。並且是朝鮮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燕山君李㦕的王後:

廢妃慎氏是李氏朝鮮王朝第一位廢君燕山君李隆之正妻,成宗十九年(1488年)揀擇冊封王世子嬪。燕山君繼位後,慎氏成為王妃。1506年,中宗反正,李隆被廢降封為燕山君,慎妃被降為「居昌郡夫人」,流放江華島喬桐。

11、朝鮮中宗李懌

李懌是李氏朝鮮第11位君主,1506年9月2日至1544年11月14日在位。成宗嫡子,由貞顯王後尹氏所生。1494年,燕山君即位時,李懌被冊封為晉城大君,由於燕山君的暴政,使群臣密謀廢除燕山君,並擁立李懌為君主。

朝鮮中宗李懌的王後:

(1)端敬王後慎氏,益昌府院君慎守勤與清原府夫人清州韓氏之女。姑姑慎氏為燕山君夫人,因此在正德元年(1506年)的中宗反正事件中受到牽連,中宗即位後僅僅八天便被廢,遷至私第居住。

(2)章敬王後尹氏,朝鮮王朝第十一代君主朝鮮中宗的第二位王後,是領敦寧府事尹汝弼與其妻順天府夫人朴氏的女兒,官員尹任之妹,1506年被選入宮,中宗十年(1515年)三月二日在產下後來的朝鮮仁宗後,因血崩而去世,享年二十五歲。

(3)文定王後尹氏,是李氏朝鮮第十一代君主朝鮮中宗的第二繼妃、第十二代君主朝鮮仁宗李峼的養母、第十三代君主朝鮮明宗李峘的生母。

12、朝鮮仁宗李峼

幼名億命,字天胤,是李氏朝鮮第十二任國王,中宗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於昌慶宮明政殿,仁宗元年七月一日升遐,在位不到八個月。因未生下子嗣,故由同父異母弟弟李峘即位,即第十三任國王明宗。

朝鮮仁宗李峼的王後:

仁聖王後朴氏,李氏朝鮮王朝第十二代君主朝鮮仁宗的正妃,錦城府院君朴墉之女。朝鮮中宗九年(1514年)十月一日誕生,中宗十九年(1524年)三月六日受封為世子嬪,仁宗即位後,進封王妃。

13、朝鮮明宗李峘

字對陽,李氏朝鮮第十三任君主,朝鮮中宗李懌次子,朝鮮仁宗李峼異母弟,母文定王後尹氏。其初封慶原大君,即位時年僅十二歲,由生母文定王後垂簾。

朝鮮明宗李峘的王後:

仁順王後沈氏,朝鮮王朝第13位國王朝鮮明宗的正妃。1544年沈氏嫁給了朝鮮中宗的兒子慶原大君李峘。1545年,李峘在哥哥朝鮮仁宗死後,即位為朝鮮明宗,立沈氏為王妃。

14、朝鮮宣祖李昖

初名李鈞,朝鮮王朝第十四代君主,1567年至1608年在位,是朝鮮中宗之孫、德興大院君李岹第三子,生母河東府大夫人鄭氏。

朝鮮宣祖李昖的王後:

(1)懿仁王後朴氏是朝鮮王朝第14代君主朝鮮宣祖的元妃。父親是潘城府院君朴應順,母親是完山府夫人李氏(本貫全州,朝鮮世宗庶子桂陽君李璔後裔),外祖是文川正李壽甲。

(2)仁穆王後金氏,史上多稱為仁穆大妃,朝鮮宣祖繼妃,光海君繼母,朝鮮仁祖嫡祖母,1602年,奉王命冊為宣祖王妃。

15、光海君李琿

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君主(1608年—1623年在位)。因被廢位而無廟號、謚號,通稱「光海君」。天啟三年(1623),侄子綾陽君李倧發動宮廷政變,史稱(仁祖反正),李琿被捕,然後以仁穆大妃的名義廢黜其王位,流放江華島,貶回光海君。

光海君李琿的王後:

廢妃柳氏,朝鮮光海君正妃,天啟三年(1623年)仁祖反正,柳氏被降為文城郡夫人,與光海君一同被流放江華島,圍籬安置,其兄柳希奮被處死。六月,其獨子李祬被賜死,這對柳氏而言無疑又是個沉重打擊。百餘日後,柳氏亦病故。

16、朝鮮仁祖李倧

朝鮮王朝第16任君主,字和伯,號松窗,乳名天胤。李倧初封綾陽君,天啟三年(1623年)與西人黨金瑬、李貴等人發動宮廷政變(仁祖反正),推翻伯父光海君,繼承王位。天啟五年(1625年)獲明朝冊封為朝鮮國王。

朝鮮仁祖李倧的王後:

(1)仁烈王後韓氏,李氏朝鮮王朝第16代君主仁祖的元妃,第17代君主孝宗的生母。

(2)庄烈王後趙氏,朝鮮王朝‎第16代國王朝鮮仁祖之繼妃,仁祖13年(1635年)仁祖嫡妃──仁烈王後逝世,趙氏在3年後成為仁祖繼妃。1649年仁祖去世,由嫡妃仁烈王後所生的鳳林大君繼位,是為朝鮮孝宗。孝宗即位後,趙氏以仁祖正妻的身份升格為王大妃,尊號慈懿,稱慈懿王大妃(或慈懿大妃)。

17、朝鮮孝宗李淏

字靜淵,號竹梧(潛邸時所稱)。1649年-1659年在位。李氏朝鮮第十七代君主,廟號「孝宗」,謚號「宣文章武神聖顯仁明義正德大王」。

朝鮮孝宗李淏的王後:

仁宣王後張氏,李氏朝鮮王朝第17代君主朝鮮孝宗(1619年-1659年)的王妃,第18代君主朝鮮顯宗的生母。

18、朝鮮顯宗李棩

字景直,是李氏朝鮮的第18代大王,公元1659年至1674年在位。廟號顯宗,葬在楊州崇陵,清朝賜謚「庄恪」。

朝鮮顯宗李棩的王後:

明聖王後金氏(籍清風),崇禎十五年(仁祖二十年,1642)五月十七日生,1651年辛卯(孝宗二年)冊封世子嬪,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孝宗潛邸)。1659年己亥進封王妃。1683年癸亥(肅宗九年)十二月五日去世於昌慶宮儲承殿,終年四十二。葬崇陵。

19、朝鮮肅宗李焞

幼名龍祥,字明普,李氏朝鮮第十九代君主,公元1674年—1720年時在位。朝鮮顯宗李棩之子,母親明聖王後金氏,在位四十六年。

朝鮮肅宗李焞的王後:

(1)仁敬王後金氏(1661年-1680年),本籍光州,父親金萬基是領敦寧府事、光城府院君,卒後贈領議政,謚文忠。叔父是謝氏南征記作者金萬重。兄長金鎮龜即是後來對仁顯王後復位幫助極大的西人派領袖金春澤之父。

(2)仁顯王後閔氏(1667年-1701年),本籍驪興,父親閔維重是領敦寧府事、驪陽府院君,卒後贈領議政,謚文貞。

(3)仁元王後 (1687/09/29 - 1757/03/26),本籍慶州金氏,領敦寧府事慶恩府院君金柱臣與臨川趙氏嘉林府夫人之女。其祖為金閼智,曾為高麗敬順王。1702年嫁朝鮮第19代國王肅宗大王(朝鮮肅宗),冊封王妃,為肅宗第3任正宮王妃。

20、朝鮮景宗李昀

朝鮮王朝的第20代君主(1720年—1724年在位)。字輝瑞,死後廟號景宗,謚號德文翼武純仁宣孝大王。景宗為朝鮮肅宗長子,肅宗十四年(1688年)十月二十八日生於昌慶宮就善堂,其生母為朝鮮歷史上大名鼎鼎、權傾一時的張禧嬪。

朝鮮景宗李昀的王後:

(1)端懿王後沈氏,本貫青松,青恩府院君沈浩之女。肅宗十二年(1686年)五月二十一日生於漢城好賢坊。二十二年(1696年)丙子冊封世子嬪,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孝宗潛邸)。

(2)宣懿王後魚氏,本貫咸從,咸原府院君魚有龜之女。肅宗三十一年(1705年)十月二十九日生於漢城崇姚坊。肅宗四十四年(1718年)冊封世子嬪,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孝宗潛邸)。

21、朝鮮英祖李昑

字光叔,號養性軒,廟號朝鮮英祖,朝鮮人,生於1694年10月31日,死於1776年4月22日,享年81歲。朝鮮王朝第二十一代君主,朝鮮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朝鮮英祖李昑的王後:

(1)貞聖王後,李氏朝鮮朝鮮英祖大王的原配王妃,原籍達城徐氏,高麗少尹尹閈後孫,父為郡守贈領議政達城府院君孝僖公宗悌,母為岑城府夫人李氏。

(2)貞純王後(1745年11月10日 - 1805年1月12日),為李氏朝鮮第21代國王朝鮮英祖繼妃。本貫慶州金氏。父驪州鰲興府院君金漢耈,母原豐府夫人元氏。

22、朝鮮正祖李祘

李氏朝鮮的第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年在位。朝鮮英祖李昑之孫、朝鮮庄祖李愃之子。生母是惠慶宮洪氏(高宗追尊為獻敬王後、獻敬懿皇後)。

朝鮮正祖李祘的王後:

孝懿王後金氏,本貫清風金氏,朝鮮王朝正祖的王妃,清原府院君金時默與唐城府夫人洪氏之女。

23、朝鮮純祖李玜

李玜,朝鮮正祖李祘之子,母純嬪朴氏。是李氏朝鮮的第23代君主,1800年至1834年在位。

朝鮮純祖李玜的王後:

純元王後金氏,徽號睿成弘定,尊號明敬文仁光聖隆禧正烈宣徽英徳慈獻顯倫洪化神運粹穆。本貫安東金氏,始祖為高麗太師金宣平,父為領敦寧府事永安府院君贈領議政忠文公金祖淳,母為青陽府夫人沈氏。

24、朝鮮憲宗李烉

朝鮮憲宗,諱李烉(《憲宗大王行狀》寫作「李奐」),道光7年7月18日(1827年9月8日)- 道光29年6月6日(1849年7月25日),字文應,號元軒,本貫全州李氏。是李氏朝鮮的第24代君主(在位:1834年-1849年),廟號憲宗。

朝鮮憲宗李烉的王後:

(1)孝顯王後金氏,領敦寧府事永興府院君贈領議政孝簡公金祖根女,母為韓城府夫人韓山李氏。安東金氏(純祖純元王後)一派的外戚。1828年戊子(朝鮮純祖二十八年)三月十四日生於安國坊外氏第。1834年丁酉冊封王妃,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朝鮮孝宗潛邸)。

(2)孝定王後洪氏,領敦寧府事益豐府院君贈領議政翼獻公洪在龍女,母為延昌府夫人竹山安氏。1831年辛卯(純祖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生於咸悅公衙。1844年甲辰冊封王妃,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孝宗潛邸)。哲宗即位後進號大妃。

25、朝鮮哲宗李昪

朝鮮王朝第25代君主(1849年—1864年在位)。字道升,號大勇齋,曾用名李元范,本貫全州李氏(王族),死後廟號哲宗。

朝鮮哲宗李昪的王後:

哲仁王後金氏,朝鮮王朝第25代國王朝鮮哲宗李昪的王妃。本貫安東,是永恩府院君金汶根的女兒,母親是興陽府夫人閔氏。

26、朝鮮高宗李熙

李熙(1852年—1919年),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大韓帝國開國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載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後改名熙(正寫為「㷩」),字聖臨,號珠淵。死後廟號高宗,因此通稱朝鮮高宗,又稱光武帝、李太王、韓高宗等。

朝鮮高宗李熙的王後:

明成皇後閔氏,1866年冊封為朝鮮王妃,1897年追封大韓帝國皇後。

27、朝鮮純宗李坧

朝鮮王朝第27代君主,大韓帝國第2任皇帝(1907年—1910年在位),同時也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字君邦,號正軒,本貫全州李氏。死後廟號純宗,所以通稱朝鮮純宗,又稱韓純宗、隆熙帝、李王坧等。

朝鮮純宗的王後:

(1)純明孝皇後閔氏,是大韓帝國皇帝純宗李坧的元配夫人,驪恩府院君閔台鎬之女,朝鮮王朝末期政治人物閔泳翊之妹,母親是贈鎮陽府夫人鎮川宋氏。朝鮮高宗李熙之妻明成皇後閔氏是她的從姑母。

(2)純貞孝皇後尹氏,1894年—1966年 海豐府院君尹澤榮女, 葬金谷裕陵。

(4)韓國國王是哪個皇帝擴展閱讀

朝鮮王朝概況: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國。朝鮮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1395年定都於漢城(今首爾)。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城。

經過對北方的開拓,到15世紀中葉,朝鮮王朝的國土基本定型,大致相當於當今朝鮮和韓國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

朝鮮王朝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朝鮮文的發明也為朝鮮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條件。對外則對中國明、清兩代採取事大主義,建國後便向中國朝廷稱臣納貢,自太宗李芳遠至高宗李熙,歷代國王均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對日本等周邊國家或部族則採取交鄰政策。

16末至17世紀前期,朝鮮接連遭到日本和女真的入侵(壬辰倭亂、丁卯胡亂、丙子胡亂),社會秩序受到極大沖擊。1876年與日本簽訂《江華條約》,打開國門。甲午中日戰爭後不再稱臣於中國。

1897年,高宗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半島,大韓帝國暨朝鮮王朝滅亡,歷27代君主、519年。

⑸ 朝鮮王朝的歷代君王和在位年份,誰知道

古朝鮮世系表(部分)
關鍵詞: 朝鮮世系

古朝鮮世系表(參考)

箕子朝鮮(929年)
1、太祖文聖大王箕子胥余(須臾)(40)
2、庄惠王箕松(25)
3、敬孝王箕詢(27)
4、恭貞王箕伯(30)
5、文武王箕椿(28)
6、太原王箕禮(5)
7、景昌王箕庄(11)
8、興平王箕捉(14)
9、哲威王箕調(18)
10、宣惠王箕索(29)
11、誼襄王箕師(53)
12、文惠王箕炎(50)
13、盛德王箕越(793BC)15
14、悼懷王箕職(778BC)2
15、文烈王箕優(776BC)15
16、昌國王箕睦(761BC)13
17、武成王箕平(748BC)26
18、貞敬王箕闕(722BC)19
19、樂成王箕懷(703BC)28
20、孝宗王箕存(675BC)17
21、天老王箕孝(658BC)24
22、修道王箕襄(立)(634BC)19
23、徽襄王箕邇(通)(615BC)21
24、奉日王箕參(594BC)16
25、德昌王箕僅(578BC)18
26、壽聖王箕翔(雲)(560BC)41
27、英傑王箕黎(519BC)16
28、逸民王箕岡(503BC)17
29、濟世王箕混(486BC)22
30、清國王箕璧(465BC)33
31、導國王箕澄(432BC)19
32、赫聖王箕騭(413BC)28
33、和羅王箕諧(謂)(385BC)16
34、說文王箕賀(369BC)8
35、慶順王箕華(361BC)19
36、嘉德王箕翊(詡)(342BC)27(嘉德王以上追尊為王)
37、三老王箕煜(火吳)(315BC)25
38、顯文王箕釋(290BC)39
39、章平王箕潤(251BC)19
40、宗統王箕否(初名恤,又名杏)(232BC-219BC)12
41、哀王箕准(又號武康王)(219BC-194BC)
《輿地勝覽》雲:武康王始皇二十七年申巳立,漢惠帝元年丁未,燕人衛滿來侵,率佐右宮人浮海南出,立國金馬郡,今益山,改國號曰馬韓,在平壤為王二十七年,自箕聖東渡己卯後,凡四十一世,歷年為九百二十九年。
馬韓 (公元前161年----公元2年)
謚號 姓名 在位時間
武康王(哀王) 箕准(卓) 前161年—前157年
安王 箕龕 前157年—前132年
惠王 箕寔 前132年—前121年
明王 箕武 前121年—前90年
孝王 箕亨 前91年—前51年
襄王 箕燮 前51年—前46年
元王 箕勤 前46年—前20年
稽王 箕貞 前20年—2年
箕學 2年
本加耶(駕洛)(金官伽倻)
廟號 謚號 姓名 在位時間
駕洛太祖 首露王(Suro Wang) 42年—199年
道王 居登王(Kong Wang) 199年—259年
成王 麻品(馬品)王(Map`um Wang) 259年—291年
德王 居叱彌(今勿)王(Kojilmi Wang) 291年—346年
明王 伊屍品(伊品)王(Isip`um Wang) 346年—407年
神王 坐知王(金叱)(Chwaji Wang) 407年—421年
惠王 吹希(王(叱嘉)(Ch`wihui Wang) 421年—451年
庄王 銍知王(金銍王)(Chilchi Wang) 451年—492年
肅王 鉗知王(金鉗王)(Kamji Wang)492年—521年
讓王 仇衡王(金仇亥)(Kuhyong Wang) 521年—532年
大加耶 Tae Kaya(42?-562?)世系(金姓):
1、伊珍阿鼓王(Ijinasi Wang )(42-?)
加羅王荷知(?-479-?)
9、異腦王(Inoe Wang)(?-522-?)
月光太子(Wolgwang T`aeja )
嘉悉王(?-551-?)
16、道設智王(Tosolchi Wang)(?-562)
備考:
加羅王己本旱岐(壬午年)
加羅賀室王(からのかしつわう)
任那國主:
龍主王(りゆうしゆわう)
佐利王(さりわう)
豐貴王(ほうきわう)
耽羅王世系
高乙那、梁(良)乙那、夫乙那
高厚・高清・高李(高乙那15代孫)
儒李都羅
姑如
高自堅(?——1105年)

高麗(918-1392)

太祖 應運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聖大王 王建 戊寅 918-943 顯陵

惠宗 仁德明孝宣顯高平景憲義恭大王 王武 癸卯 945-945 順陵

定宗 至德章敬正肅令仁簡敬庄元文明大王 王堯 乙巳 946-948 安陵

光宗 弘道宣烈平世肅憲懿孝康惠大成大王 王昭(仙) 己酉 949-975 憲陵

景宗 至仁成穆明惠順熙靖孝恭懿獻和大王 王胄 乙亥 976-981 榮陵

戴宗 睿聖和簡恭慎顯獻宣慶大王 王旭 泰陵(成宗追封)

成宗 康威章憲光孝獻明襄定文懿大王 王治 辛巳 981-997 康陵

穆宗 孝思威惠克英靖恭宣讓大王 王誦(訟) 丁酉 997-1009 義陵

安宗 憲景聖德孝懿大王 王郁 武陵(顯宗追封)

顯宗 大孝德威達思元文大王 王詢(安世) 己酉 1009-1031 宣陵

徳宗 宣孝剛明光莊敬康大王 王欽 辛未 1031-1034 肅陵

靖宗 弘孝安懿康獻英烈文敬容惠大王 王亨 甲戌 1034 周陵

文宗 章聖剛正明戴仁孝大王 王徽 丙戌 1046 景陵

順宗 英明靖憲宣惠大王 王勛 壬戌 1082 成陵

宣宗 安成寬仁顯順思孝大王 王運 癸亥 1083-1094 仁陵

獻宗 恭殤定比懷孝大王 王昱 乙亥 1095 隱陵

肅宗 文惠康正明孝大王 王顒(熙) 乙亥 1095-1105 英陵

睿宗 明烈齊順文孝大王 王俁 乙酉 1105-1122 裕陵

仁宗 克安恭孝大王 王楷 壬寅 1122-1146 長陵

毅宗 剛果庄孝大王 王睍 丙寅 1146-1170 禧陵

明宗 皇明光孝大王 王皓 庚寅 1170-1197 智陵

神宗 敬恭靖孝大王 王卓(晫) 丁巳 1197-1204 陽陵

煕宗 仁穆誠孝大王 王韺 甲子 1204-1211 碩陵

康宗 浚哲文烈亶聰明憲貽謀穆清元孝大王 王祦(璹)(貞) 辛未 1211-1213 厚陵

高宗 忠憲安孝大王 王皞 癸酉 1213-1259 洪陵

元宗 忠敬順孝大王 王倎(禃) 庚申 1260-1274 韶陵

忠烈景孝大王 王賰(昛)(椹) 甲戌 1274-1308 慶陵

忠宣憲孝大王(太尉王) 王璋 戊申 1308-1413 德陵

忠肅懿孝大王 王燾 癸丑 1313-1330 *第一次在位 毅陵

忠惠獻孝大王 王禎 辛未 1331 *第一次在位 永陵

忠肅王 壬申 1332-1338 *復位

忠恵王己卯 1339-1344 *復位

忠穆顯孝大王 王昕 甲申 1344-1348 明陵

忠定大王 王蚳(迷思監朵兒只) 戊子 1348-1351 聰陵

恭愍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王瑞(祺) 辛卯 1351-1374 玄陵

前廢王 王禑(辛禑) 甲寅 1374-1388

後廢王 王昌(辛昌) 己巳 1389

恭讓大王 王瑤 己巳 1389-1392

朝鮮王朝歷代國王:
1、太祖,李成桂,1335年-1408年、73,在位1392年-1398年、6。
2、定宗,李芳果,1357年-1419年、62,在位1398年-1400年、2,太祖嫡次子。
3、太宗,李芳遠,1367年-1422年、55,在位1400年-1418年、18,太祖嫡五子。
4、世宗,李祹,1397年-1450年、53,在位1418年-1450年、32,太宗嫡四子。
5、文宗,李珦,1414年-1452年、38,在位1450年-1452年、2,世宗嫡長子。
6、端宗,李弘暐,1441年-1457年、16,在位1452年-1455年、3,文宗嫡子。
7、世祖,李瑈,1417年-1468年、51,在位1455年-1468年、13,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8、睿宗,李晄,1450年-1469年、19,在位1468年-1469年、1,世祖嫡次子。
9、成宗,李娎,1457年-1494年、37,在位1469年-1494年、25,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10、燕山君,李隆,1476年-1506年、30,在位1494年-1506年、12,成宗長子。
11、中宗,李懌,1488年-1544年、56,在位1506年-1544年、38,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12、仁宗,李岹,1515年-1545年、30,在位1544年-1545年、1,中宗嫡長子。
13、明宗,李峘,1534年-1567年、33,在位1545年-1567年、22,中宗嫡次子。
14、宣祖,李昖,1552年-1608年、56,在位1567年-1608年、41,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15、光海君,李琿,1575年-1641年、66,在位1608年-1623年、15,宣祖庶次子。
16、仁祖,李倧,1595年-1649年、54,在位1623年-1649年、26,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17、孝宗,李淏,1619年-1659年、40,在位1649年-1659年、10,仁祖嫡次子。
18、顯宗,李棩,1641年-1674年、33,在位1659年-1674年、15,孝宗嫡子。
19、肅宗,李焞,1661年-1720年、59,在位1674年-1720年、46,顯宗嫡子。
20、景宗,李昀,1688年-1724年、36,在位1720年-1724年、4,肅宗庶長子。
21、英祖(英宗),李昑,1694年-1776年、82,在位1724年-1776年、52,肅宗庶四子。
22、正祖(正宗),李祘,1752年-1800年、48,在位1776年-1800年、24,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23、純祖(純宗),李玜,1790年-1834年、44,在位1800年-1834年、34,正祖庶長子。
24、憲宗,李奐,1827年-1849年、22,在位1834年-1849年、15,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25、哲宗,李升,1831年-1863年、32,在位1849年-1863年、14,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26、高宗,李熙,1852年-1919年、67,在位1863年-1907年、44,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父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27、純宗,李坧,1874年-1926年、52,在位1907年-1910年、3,高宗嫡長子。

註:
1、1896年朝鮮脫離中國而獨立,建立大韓帝國,年號為建陽,次年改元光武。1907年改元隆熙。
2、宣祖為明宗的嗣子,正祖為英祖長子孝章世子(真宗)李緈的嗣子,哲宗為純祖的嗣子,高宗為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的嗣子。
3、高宗稱帝後,追上祖先的帝號,追尊太祖康獻大王為太祖高皇帝,孝章世子為真宗昭皇帝,庄獻世子為庄祖懿皇帝,正宗為正祖宣皇帝,純宗為純祖肅皇帝,孝明世子為文祖翼皇帝。之後的兩代韓國皇帝為高宗太皇帝、純宗孝皇帝。
4、1910年韓國被日本吞並後,日本封純宗為昌德宮李王,退位的高宗太上皇為德壽宮李太王,均列入日本皇族。昌德宮李王的王位後被李坧之弟皇太子英親王李垠繼承,1945年日本廢除皇族、華族身份時一並被廢。

⑹ 朝鮮(韓國)的歷代皇帝都有誰

朝鮮歷代國王 朝鮮歷代國王世系表

朝鮮國王一覧

神話伝說時代

高句麗
東明聖王
瑠璃明王
太武神王
閔中王
慕本王
太祖大王(國祖王)
次大王
新大王
故國川王(國壌王)
山上王
東川王(東襄王)
中川王(中壌王)
西川王(西壌王)
烽上王
美川王(好壌王)
故國原王(國岡上王)
小獣林王
故國壌王
広開土王(好太王、永楽大王)
長壽王
文咨明王(明治好王、文咨王)
安蔵王
安原王
陽原王
平原王
嬰陽王(平陽王)
栄留王
寶臧王

新羅
赫居世居西干(朴氏)
南解次次雄(朴氏)
儒理尼叱今(朴氏)
脫解尼叱今(昔氏)
娑婆尼叱今(朴氏)
祗摩尼叱今(朴氏)
逸聖尼叱今(朴氏)
阿達羅尼叱今(朴氏)
伐休尼叱今(昔氏)
奈解尼叱今(昔氏)
助賁尼叱今(昔氏)
沾解尼叱今(昔氏)
味鄒尼叱今(金氏)
儒禮尼叱今(昔氏)
基臨尼叱今(昔氏)
訖解尼叱今(昔氏)
奈勿尼叱今(金氏以下金氏)
実聖尼叱今
訥祗麻立干
慈悲麻立干
照知麻立干
智證麻立干
法興王
眞興王
眞智王
眞平王
善徳女王
真徳女王
武烈王
文武王
神文王
孝昭王
聖徳王
孝成王
景徳王
恵恭王
宣徳王
元聖王
昭聖王
哀荘王
憲徳王
興徳王
僖康王
閔哀王
神武王
文聖王
憲安王
景文王
憲康王
定康王
真聖女王
孝恭王
神徳王
景明王
景哀王
敬順王

百済
溫祚王
多婁王
己婁王
蓋婁王
肖古王
仇首王
沙伴王
古爾王
責稽王
汾西王
比流王
契王
(近)肖古王(速古王、照古王)
(近)仇首王
枕流王
辰斯王
阿華王
腆支王
久爾辛王
毘有王
蓋鹵王
文周王
三斤王
東城王
武寧王
聖王(聖明王、阿佐王)
威徳王
恵王
法王
武王
義慈王(義恵王)

高麗
太祖 神聖大王(王建)
恵宗 義恭大王
定宗 文明大王
光宗 大成大王
景宗 獻和大王
成宗 文懿大王
穆宗 宣譲大王(愍宗 宣霊大王)
顕宗 元文大王
徳宗 敬康大王
靖宗 容恵大王
文宗 仁孝大王
順宗 宣恵大王
宣宗 思孝大王
獻宗 懐殤大王
粛宗 明孝大王
睿宗 文孝大王
仁宗 恭孝大王
毅宗 荘孝大王
明宗 光孝大王(1170年-1197年)―毅宗の弟
神宗 靖孝大王―毅宗、明宗の弟
煕宗 誠孝大王
康宗 元孝大王
高宗 安孝大王―(1213年-1259年)
元宗 順孝大王(忠敬王)(1259年-1274年)―高宗の子
忠烈王
忠宣王
忠粛王(懿孝王)
忠恵王
忠粛王(懿孝王)
忠恵王
忠穆王
忠定王
恭愍王(1351年-1374年)
辛禑(禑は示禺)
辛昌
恭譲王

李朝
太祖 康獻王
定宗 恭靖王
太宗 恭定王
世宗 荘獻大王
文宗 恭順王
端宗 恭懿王
世祖 恵荘王
睿宗 襄悼王
成宗 康靖王
廃王 燕山君
中宗 恭僖王
仁宗 栄靖王
明宗 恭憲王
宣祖 昭敬王(宣宗)
廃王 光海君
仁祖
孝宗
顕宗
粛宗
景宗
英祖(英宗)
正祖(正宗)
純祖(純宗)
憲宗
哲宗
高宗

韓帝國
高宗
純宗
(李垠)

⑺ 歷屆韓國皇帝

韓國是二戰之後才建立的朝鮮半島38線以南的國家,建立後就是資本主義國家
歷史上朝鮮半島的國家經歷了高句麗、高麗、朝鮮等多個王朝,都是中原的屬國,因此只能稱國王,沒本事稱皇帝
朝鮮王朝歷代國王: 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世宗 李 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文宗 李 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世祖 李 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睿宗 李 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成宗 李 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 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中宗 李 懌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仁宗 李 岹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明宗 李 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宣祖 李 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 琿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 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孝宗 李 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顯宗 李 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肅宗 李 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景宗 李 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英祖(英宗) 李 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正祖(正宗) 李 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純祖(純宗) 李 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憲宗 李 奐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哲宗 李 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高宗 李 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父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純宗 李 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長子

⑻ 有誰知道韓國的高宗大王是什麼樣的君王

看看這個,這是我轉載的,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朝鮮高宗(1852年—1919年1月21日)是李氏朝鮮的第26代君主,大韓帝國的開國君主。他姓李諱熙(詳見右表),本名載晃, 兒名命福,是興宣大院君嫡第二子,母為驪興府大夫人閔氏。1852年壬子(哲宗三年;咸豐二年)7月25日生於漢城貞善坊私第(興宣大院君第)。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哲宗去世,無子,奉翼宗神貞王後趙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統,封翼成君,行冠禮。12月13日即位於昌德宮之仁政門。

大院君攝政

高宗即位之後,李氏朝鮮五百年來首次出現了國王本生父大院君在世並執掌政務的局面。

由於前朝在清朝太平天國運動的風氣吹到東國,大院君執政後對國內的天主教徒採取嚴厲的措施迫害,全國有12萬天主教徒被捕,當中包括12名法國傳教士,其中9人被害。此舉導致法國在1866年派出軍艦出兵朝鮮西海岸尋求報復,史稱「丙寅洋擾」。

1871年,美國駐華公使要求朝鮮開國,遭到拒絕,美國軍艦前往江華島示威,史稱「辛未洋擾」。兩次洋擾均以外國軍艦撤兵作罷告終,大院君認為這是鎖國政策的成功,於是日益保守,在漢城和各地樹立「斥和碑」,上書「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戒我萬年子孫」。

江華島開國

1873年,高宗年滿二十一歲而宣告親政。閔妃外戚集團的新政府主張廢除封閉鎖國的做法,在面臨洋夷入侵的情況下恢復同日本的國交。但是因為日本試圖令朝鮮解除與中國的宗藩關系而受到朝方的拖延。1868年3月,明治政府應對馬藩的要求,依舊例將對朝鮮的外交事務全權委託給對馬藩。日本政府委託對馬藩交給朝鮮「王政復古」的告知書,因書中有「皇帝」「朝臣」「奉敕」等只有中國皇帝才能使用的字眼,朝鮮拒絕接受。之後明治政府派外務權大錄佐田白茅出訪朝鮮,但朝鮮不接待對馬藩之外的日本使節。佐田在釜山滯留交涉期間探知了朝鮮的國情,回國後大力倡導「征韓論」。為了催促朝鮮加快建立日韓國交的速度,日本派出軍艦雲揚號、第二丁卯號前往朝鮮西海岸示威並測量海圖,與江華島炮台發生交火。史稱「江華島事件」(雲揚號事件)。之後日本以當年美國佩里艦隊的開國要求為藍本,勒令朝鮮迅速開國。次年日本與朝鮮在江華島講武堂簽定《大日本國大朝鮮國修好條約》,史稱江華條約。條約中規定朝鮮開放釜山、元山、仁川三港;日本派駐公使和領事;日本在朝鮮享有領事裁判權等等內容。此後又簽定了相關的通商章程。

此時朝鮮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實行改革的必要性。1879年,禮曹參議金宏集(金弘集)率團訪問日本,商談仁川開港、米穀禁運、修改關稅等問題。他於1880年回國時,帶回一本清朝駐日公使館的官員黃遵憲所寫的小冊子,名為《朝鮮策略》。該書建議朝鮮為了求得經濟發展應接受歐洲的各種體制和技術,並同中國、日本和美國合作,加犟自己的防衛能力,以阻遏俄國向南擴張。實際上該書體現了當時清朝外交的基本政策,即抵禦沙俄,牽制日本,拉攏美國。這一「策略」在朝鮮一披露,於1876年曾主張趕走日本勢力的儒學家便發動了一個犟烈反對外國資本主義滲入的運動。這一運\動很快便在慶尚道、江原道、京畿道、忠清道和全羅道的儒學者中擴展開來。朝鮮政府於1881年派一批年輕貴族,即所謂「紳士游覽團」去日本考察行政、軍事、教育、工業和技術體制。與此同時,應清朝的要求,另一批由吏曹參議金允植率領的60名朝鮮青年訪問了中國。在那裡他們主要是研習製造和操作西方武器的技藝。這種改革嘗試發自政府本身,所以改革的浪潮不久便廣為蔓延,不僅席捲了兩班和中等階級,而且席捲了整個社會。1882年5月,朝鮮與美國簽訂《朝美修好條約》,朝鮮正式對西方打開了國門。條約簽訂後,英、法、德、俄、意、奧、比、荷、丹等國接踵而來,簽訂了類似條約。

脫離清朝

閔妃集團執掌國政後,國際國內局勢動盪。1881年發生了針對高宗的未遂政變,次年發生壬午兵變。清朝派兵進入朝鮮。日本則因公使館被兵變士兵焚毀提出賠償要求,最後與朝鮮簽訂了《濟物浦條約》。1884年,朝鮮的開化派發動甲申政變,宣布朝鮮脫離清朝而獨立,但是兵變被清朝駐軍將領袁世凱鎮壓。

1894年甲午(高宗三十一年,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朝鮮爆發甲午農民戰爭。兩湖招討使洪啟薰兵敗,上疏請借外國援兵。1894年6月3日,朝鮮政府照會清朝,請求出兵。為了爭奪對朝鮮的控制權,清朝與日本進行了中日甲午戰爭。日軍在6月21日夜間迅速攻佔漢城,控制國王,犟迫其歸政於大院君。6月23日,新組成的朝鮮政府宣布廢除與清朝簽訂的一切條約,朝鮮將依賴日軍從朝鮮領土上驅逐清朝軍隊。在中日戰爭中又犟迫朝鮮簽訂與日本的同盟條約,共同反對清朝。

甲午戰爭後,在日本協助下,朝鮮新政府設立「軍國機務處」,開始了內政改革,包括廢除吏戶禮兵工刑六曹,設立內務、外交、度支、軍務、法務、農商務、學務、工務八部;廢除八道,設立二十三府;宮府分離,政府以總理大臣執掌,宮廷事務由宮內大臣執掌;廢除科舉考試;還有使用李朝開國紀年、對腐敗官員的紀律處置、放寬貿易活動限制、建立銀本位的新貨幣制、在財政部管轄下統一財政管理、度量衡標准化、一切賦稅用現金繳納、建立股份公司、依據法院改組法把司法權分離、統一警察力量等社會、財政、文化等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共208條,史稱「甲午更張」。1895年1月7日(高宗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高宗率領世子、百官參拜宗廟,舉行誓告典禮,宣布《洪範十四條》,其中第一條即宣告「割斷依附清國慮念,確建獨立自主基?梗??叫?娉?拾氳河脛謝?酃?杴?甑淖詵?叵稻痛酥戰帷?br />
聯俄制日

甲午戰爭後,高宗和閔妃集團對中國徹底失去了依附的信心和基礎,他們看到日本在俄國的干涉下被迫將遼東半島交還給中國,企圖利用俄國來牽制日本。1895年年中,朝鮮政府以策劃暗殺閔妃為由下令逮捕親日派大臣朴泳孝,朴泳孝被迫亡命日本。閔妃日益親俄,俄國在朝鮮的勢力和影響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1895年10月8日拂曉,日本公使三浦梧樓率領日本士兵、浪人,挾持大院君沖入景福宮,在乾清宮殺死了閔妃並點火焚屍,清除了宮中的親俄派勢力,組成了以金弘集為首的新政府,史稱乙未事變。金弘集內閣宣布實行西歷,改開國五百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為五百零五年一月一日(1896年1月1日),並建元號為「建陽」。同時還宣布了斷發令,要求朝鮮人民剪發易服。此舉引發了朝鮮全國范圍內的不滿情緒。俄國公使韋伯利用這一形勢,從停泊在仁川的兵艦上調兵100多人至漢城,經與親俄派協商後,1896年2月11日,高宗率領王世子走出王宮,前往俄國公使館請求避難(俄館播遷事件)。高宗在俄國公使館命令逮捕逆賊五大臣,總理大臣金弘集在俄館播遷當天即倒台,和農工商大臣鄭秉夏在押送入獄途中被巡檢和市民打死,逃亡外地的度支大臣魚允中也在回鄉途中被殺,內部大臣、法部大臣和前軍部大臣逃亡日本。朝鮮建立起以金柄植為總理大臣、李完用為外部大臣的親俄政權。

1897年2月11日,高宗一行離開俄國使館,返回慶雲宮,並宣布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改建陽二年為光武元年,改國王為皇帝,王世子為皇太子,追封閔妃為皇後,並在漢城的圜丘和皇穹宇祭拜天地,是為光武改革。此後日本與俄國為了確立雙方在朝鮮的利益,先後簽署了小村—韋伯協定、山縣—羅巴洛夫協定、西—羅先協定,協調兩國在朝鮮的勢力范圍和各種利益。而清朝則與朝鮮/大韓帝國建立了平等的近代外交關系。

1903年前後,日本和俄國的矛盾逐漸激化。日本主張「滿韓交換」,日俄分別佔有朝鮮和滿洲。俄國則主張獨占滿洲,以北緯39度以北的朝鮮半島為俄國勢力范圍,39缐以南為日本勢力范圍,但是日本不可將其用於軍事目的。1904年2月10日,日本對俄國宣戰,日俄戰爭爆發,韓國被迫簽訂六條議定書,協助日本作戰。

日本統治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公使林權助又犟迫韓國簽署日韓新協約(第一次日韓協約),規定韓國僱用日本財政和外交顧問、與外國締結條約前要與日本協商等等。

1905年日本派遣數萬軍隊開入漢城,包圍王宮,犟迫韓國外部大臣朴齊純簽訂了《日韓保護協約》(第二次日韓協約,又稱「乙巳保護條約」),共有 5條:

第一,「今後韓國對於外國的關系及事務」,「由(日本)外務省監理指揮」,在外國的韓國僑民及利益,由「日本國的外交及領事保護」。

第二,「由日本負責履行韓國與外國所簽訂的現存條約,今後不經過日本政府同意,不得簽訂任何國際性的條約及協定」。

第三,由日本政府設統監一名,專理外交一項,駐扎漢城,日本政府還往各地方派駐理事官,「在統監指揮之下,行使從前屬於駐韓日本領事的一切職務,並掌管本協約的完全實施」。

第四,「日本韓國之間的現存條約及協定,凡不抵觸本協約的條款,均繼續有效。」

第五,「日本政府保證維持韓國皇室的安寧及尊嚴」。

根據這個協約,韓國撤消外交機關,並不設外務大臣職務,這樣,韓國就失去外交及內政主權,變成日本的保護國,實際上已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此後,在韓國全國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抗運動和第二次反日義兵斗爭。此時主掌韓國國政的學部大臣李完用、軍部大臣李根澤、內部大臣李址鎔、外部大臣朴齊純、農工商大臣權重顯被韓國人民稱為「乙巳五賊\」。

《日韓保護協約》簽訂後,日本對韓國的控制由顧問統治轉為日本韓國統監府的統治。1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協約全文,並將此事通知與韓國有外交關系的各國政府,要它們撤走駐韓外交代表機構。在各國外交使團尚未撤離時,日本就關閉了駐漢城的使館,成立了統治朝鮮的新機關——統監府,派樞密院院長伊藤博文為第一任統監,各道的日本領事館也撤銷,成立了統監府的地方機關——理事廳。

《日韓保護協約》簽訂不久,高宗就秘密寫信給美、俄、德、法4國首腦,宣布《日韓保護協約》無效。1907年,海牙召開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高宗秘遣秘使帶著高宗致俄國沙皇的書信和參加會議的委任狀前往海牙,控訴日本對韓國的侵略,呼籲各國聲援韓國,宣布日韓保護條約無效。由於與會各國均承認日本對韓國的保護權,於是向高宗確認代表身份,此時韓國電信權落入日本手中,詢問電被日方扣留,伊藤博文聞訊大怒,通知和會委任狀系偽造。。日本指責韓國違反了保護條約。伊藤威脅高宗說: 「陛下用如此陰險手段蹂躪日本的保護權,不如對日宣戰」,「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必秘密進行,大可以公開干」。伊藤還授意韓國親日組織「一進會」開展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動。在伊藤的指使和恫嚇之下,李完用內閣在7月6日至18日舉行3次御前會議。會上農商工部大臣、一進會會長宋秉畯對高宗威脅說:「今為陛下著想,只有兩計:一則陛下親赴日本,向天皇謝罪,二則陛下……迎長谷川(好道)司令官,向其謝罪」,不然開戰敗後將如何受辱,難以設想。」17日,李完用等7大臣逼迫高宗退位。同日日本外相林董抵達漢城,和總理大臣李完用一起逼高宗退位,雙方僵持不下。高宗宣布「軍國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卻稱韓國皇帝已經退位。1907年7月19日,日軍在漢城南山倭城台正對著慶雲宮駕設6門大炮,並派日軍包圍慶運宮。在日本兵嚴密看護下,在慶雲宮中和殿舉行禪位儀式。皇太子李坧即位,是為純宗。

高宗被迫退位後,稱太上皇,被日軍監視居住於慶雲宮(改名德壽宮)內。1910年日韓合並,韓國皇帝、太上皇和皇太子被授予日本皇族的身份,高宗的封號降為「德壽宮李太王」。1919年1月22日凌晨三時,高宗突然在德壽宮去世,終年六十八歲。關於其死因,日本朝鮮總督公布為「腦溢血發作」,但是沒有病理報告,自然不太可信。據說由於高宗計劃向巴黎和會派遣密使,代表韓國民眾訴說在日本總督統治下韓國的苦難,要求韓國獨立,但是這一計劃被泄露了,所以日本朝鮮總督府命令高宗身邊的侍從在高宗的御膳里暗中下了毒。高宗去世當晚用了解毒的醋,不久便毒性發作,痛苦地說「我吃的是什麼東西,這么難過」,不久便死去,死後兩眼發赤,全身有紅斑,且很快腐爛。1919年3月1日,在為去世的高宗舉行國葬的時候,朝鮮國民借悼念這位一生經歷坎坷的國王的機會,在各地聚集遊行,要求朝鮮獨立。是為「三一運動」,也是朝鮮近代獨立斗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高宗皇帝離世後,與明成皇後合葬於南楊州市的洪陵。

⑼ 韓國歷任國王有哪些

李成桂、李算、李焞、李奐、李熙等。

1、李成桂

李成桂(朝鮮語:이성계,發音:Yi Seong-gye,1335年-1408年),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本貫全州李氏,出生於元朝雙城總管府(今朝鮮咸鏡南道咸興一帶)。

2、李算

朝鮮正祖(韓語:조선 정조/朝鮮 正祖 Joseon Jeongjo;1752年10月28日(農歷9月22日)-1800年8月18日(農歷6月28日)),名諱李祘(韓語:이산/李祘 Yi San),李氏朝鮮的第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年在位。朝鮮英祖李昑之孫、朝鮮庄祖李愃之子。

3、李焞

朝鮮肅宗李焞(이순 Yi Sun,1661年-1720年),幼名龍祥,字明普,李氏朝鮮第十九代君主,公元1674年-1720年時在位。朝鮮顯宗李棩之子,母親明聖王後金氏,在位四十六年,李焞為顯宗李棩獨子,繼承王位較為輕松,後長期執政達46年。

4、李奐

李奐(1827-1849)字文應,號元軒(1827年-1849年),是李氏朝鮮的第24代君主,廟號憲宗(헌종),謚號庄肅體健繼極中正光大至聖廣德弘運章化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

5、李熙

李熙(1852年-1919年),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大韓帝國開國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載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後改名熙(一作䌇),字聖臨,號珠淵。

⑽ 韓國最後一個國王是誰

李氏王朝

1910年,日本強行吞並朝鮮半島,朝鮮王朝滅亡,李拓成了末代皇帝。

朝鮮王朝。。

最後一位君主 李坧
朝鮮純宗(1874年2月8日-1926年4月25日)諱李坧,字君邦,號正軒, 謚號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是朝鮮高宗皇帝李熙的兒子、大韓帝國第2代皇帝、李氏朝鮮第27代(末代)君主,於1907年7月20日-1910年8月22日期間在位。他是因為高宗皇帝被日本強逼退位而即位,年號隆熙,所以又名隆熙皇帝。日韓合並在他任內發生。他其後被日本廢為昌德宮李王,安葬在京畿道近郊南楊州市金谷的裕陵。

閱讀全文

與韓國國王是哪個皇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