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人是怎麼評價大明抗日援朝戰爭
無恥至極,韓人用沐猴而冠來形容他們一點都不為過。現代韓劇中極力矮化醜化抗倭明朝將領,凸顯韓國將領的高大。目的就是告訴韓國人沒有朝鮮軍隊的抵抗,明朝的軍隊就是不堪一擊。另一目的就是要擺脫千年以來作為中國屬國的形象。
Ⅱ 為啥歷史上的韓國特別忠心於明朝呢
對明朝忠心的王朝叫朝鮮,而不是韓國。明朝時,有十多個藩屬國,朝鮮是其中之一,也是最終於大明王朝的。
清朝滅亡之後,這個藩屬國的國王居然傾盡國力策劃反清復明,並且私下使用崇禎年號超過兩百年。可見它對大明王朝的忠心簡直不一般。
而且朝鮮的君主,竟然也有反清復明的計劃,雖然各種原因,計劃沒有實施,但是朝鮮對大明王朝的忠心可見一般。
這個裡面,除了對大明王朝對他的再造之恩的感激,還有長期受漢文化影響,對滿清異族文化的蔑視的原因。
Ⅲ 為啥歷史上的韓國特別忠心於明朝呢
2017年,韓國上映了一部電影《南漢山城》,電影講述的是1636年滿洲騎兵進攻朝鮮,朝鮮北部淪陷,朝鮮王躲進南漢山城困守最後投降的一段歷史。
首先必須得誇這個電影的一點就是,其服化道做得特別出色,非常切合史實,簡直甩國內大部分歷史類電影電視劇80條街都不止。
於是明朝對後金的戰略,由最開始的殲滅,轉向了羈糜和防守,廣修堡壘,步步為營。
不過後金在大明境內的走私商人以及部分秉持“養寇自重”方略的軍頭的幫助下,還是一步步發展壯大,明朝則是不斷掙扎依然難掩日薄西山之窘境。
1636年,膘肥體壯的後金,終於開始對明朝最忠心的藩屬朝鮮下手。
此時皇太極已經將後金的國號改成了大清,女真族號也被改為了滿洲,施施然已經有了吞並大明之志向。
Ⅳ 大明滅亡後,韓國用明朝年號幾百年,說明韓國在歷史上是認同明朝的。為何韓劇要醜化中國的明朝
因為自古以來,韓國文化都被包含在中華文化圈中,處於依附地位;而今韓國政治經濟迅速發展,促使文化民族主義生長,演變成影視劇中虛造意淫出來的「韓強華弱」、「華人稱臣」等情節。
佘宗明分析了韓劇「鄙華」情結的成因,「越是矮子,就越想穿高跟鞋與高個子比肩」。他認為,自古以來,韓國文化都被包含在中華文化圈中,處於依附地位;而今韓國政治經濟迅速發展,促使文化民族主義生長,演變成影視劇中虛造意淫出來的「韓強華弱」、「華人稱臣」等情節。
韓國方面也曾作出自我檢討。韓國媒體曾報道了中國駐韓大使館新聞官陳俊傑對《該隱與亞伯》的批評,「難道編劇們不經考證就寫作品嗎?簡直難以置信!」
《朝鮮日報》也發表評論:「不經考證的韓劇只能助長反韓情緒」,「現在到了進一步加強韓國人對中國了解的時候了」。
早在幾年前,韓劇中涉及中國戲份的,多為展現中國的貧窮和破敗。其中最惹眾怒的,當屬五年前一部《該隱與亞伯》。該劇是韓星蘇志燮重返熒屏的首部作品,在中國取景拍攝,備受中國劇迷關注。
然而,該劇開播後卻令人失望:劇中韓國場景光鮮明亮,畫面一轉到中國上海,色調立馬變得灰暗,彷彿從現代韓國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
沒有寬闊的街道,沒有高樓大廈;機場工作人員收受賄賂,的士司機漫天要價,小偷遍地都是,黑社會當街開槍、綁架人質;而中國監獄更被刻畫成古羅馬競技場,犯人受盡迫害……
將中國描述得落後不堪的,還有《天空之城》和《花樣男子》。在前者登場的中國人,不是毒販,就是走私犯;不是造假犯,就是殺人犯;而在後者里,中國人多是黑社會和小混混,他們欺負女主角,遇到韓版F4後被打得滿地找牙,聽到韓國黑社會的名號後更是嚇得跪地求饒。
韓劇還常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如《明成皇後》中將清朝和袁世凱說成干涉朝鮮內政的「侵略者」;
《大長今》中說針灸是朝鮮人發明的;《薯童謠》中不僅大肆醜化隋朝派遣的使臣,還自稱造紙和紡織技術比隋朝發達;
《大祚榮》中把唐太宗李世民醜化為愚蠢無能的侵略者,侵略高句麗時遭到慘敗,不僅敗退到長城腳下,更是被刺瞎一隻眼睛,成了「獨眼龍」。
Ⅳ 為什麼韓國人不感謝明朝幫他們打日本
今天的韓國人是很仇華的,自從朝韓分離,尤其是抗美援朝後,韓國人痛恨中國的干預導致他們未能戰勝北朝鮮(當然如果沒有美國的干預,北朝鮮早就收復韓國了)。在這樣的情緒下,今天的韓國人在學習歷史中對中國的誹謗也有不少,導致人民的誤解,典型的就是當年韓國歷史教科書關於古朝鮮的領土劃分問題(據說上面還包括到山東了),還有就是文化遺產問題,他們關於很多諸如針灸、端午節、孔子等等都認為是他們的,當然關於唐朝、明朝的幫忙消滅日本侵略軍的事,也不會被他們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