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國和中國歷史淵源是什麼
韓國在古代屬於中國的附屬國。韓國古稱百濟隸屬於朝鮮王朝,朝鮮王朝在明朝與清朝的正統附屬國。積極效仿中國的科技技術,儒家思想文化並延承至今。
韓國的地理環境
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朝鮮半島歷史上長期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正式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
1910年朝鮮半島正式並入日本國領土,二戰後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
韓國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海洋性特徵顯著。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炎熱潮濕,春秋兩季相當短。
冬季最低氣溫達-12℃,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7℃。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其中6—8月雨量較大,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
㈡ 古代的韓國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1、漢朝時期是漢朝的一個郡縣
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佔領衛滿朝鮮後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中北部設置了四個郡。
分別為樂浪郡(朝鮮)、玄菟郡(高句麗、沃沮、夫余)、真番郡(真番)、臨屯郡(臨屯)。
景初年間(237~239),魏明帝秘密派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於嗣跨海平定二郡。部從事吳林認為樂浪本來管轄韓國,將辰韓劃分成八個國家歸屬樂浪,各地驛使傳達音迅難免有出入,臣智激怒韓國,於是攻帶方郡崎離營。
當時帶方郡太守弓遵、樂浪郡太守劉茂起兵討伐,弓遵戰死,二郡於是滅掉了韓國。
2、唐朝時期是唐朝的一個都督府
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其國都不下而返。百濟滅亡後扶余豐曾聯合高句麗以及倭國復國,但失敗。
在朝鮮半島西南部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後合並為熊津都督府(今公州)。
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高句麗,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其國都(今平壤),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在其首都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
轄境東起東海/日本海(韓國稱其東海,日本稱其日本海),西至遼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
3、宋遼金時期先後臣服於宋遼金
993年被契丹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的關系,向契丹稱臣。遼代,高麗已將領土北界由新羅時的大同江向北擴張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鴨綠江下游一帶,疆域遠超新羅。1127年被迫臣服於金國。
4、元朝時期是元朝的一個行省
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後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征東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麗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5、明朝時期是明朝的附屬國
1392年,李成桂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李氏朝鮮。後來的李氏朝鮮繼續長期是中國各王朝的附屬國。
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主義。從1416年至1449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六鎮」,將一部分建州女真驅趕到了中國境內(其中包括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
6、清朝時期是清朝的附屬國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兵協助明朝。1636年,清朝發動「丙子胡亂」,朝鮮國王李倧投降,改向後金朝貢,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請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清軍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此為借口趁機在仁川登陸,並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宗藩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國
㈢ 古代時候韓國是中國的附屬國嗎
是。當時韓國和朝鮮通稱為句麗。從唐朝時就是中國的附屬國,明朝時達到鼎盛。並且他們當時使用的是漢字。我們所看到的《大長今》就是明朝是期的故事。
㈣ 韓國和朝鮮以前是中國的附屬國。是從什麼朝代開始不是的,為什麼不是了
韓國和朝鮮本來是一個國家,因為1950年的朝鮮戰爭,就出現了兩個國家,在1935年前朝鮮半島叫高麗國,到了1935年後朝鮮統一變成了朝鮮王朝。
韓朝是從漢武帝時期進入中國的統治的,後來一度獨立。直到清代朝鮮也一直是中國的臣屬。直到甲午戰後,《馬關條約》中明確規定朝鮮獨立,終止了中朝的藩屬關系。
(4)韓國哪個時候成了我們的附屬國擴展閱讀:
中朝宗藩關系
公元300年至7世紀的朝鮮,史稱「三國時代」,三國間戰亂頻繁。新羅得到中國唐朝的幫助先後滅了高句麗等國,於676年統一朝鮮半島。此後,新羅與唐朝建立了友好關系,雙方經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公元962年,高麗王朝迅速遣使到宋朝進行朝貢,實行「事宋」政策。
而在高麗成宗時期,契丹人建立遼朝的勢力越加強大,高麗向遼聖宗稱臣納貢,高麗國王從此接受遼帝冊封,使用遼年號,割斷和宋朝的宗藩關系,金朝興起後,繼承了這種關系。
元朝與高麗的關系更加密切,在明清兩代,朝鮮是中國頭等的朝貢國,以朝鮮定期朝貢為例,朝鮮歷來被中國人看作中國北部極重要的「外藩」。
朝鮮李朝(1392年―1910年)每年派三次正式貢使前往明廷進貢,派四次正式貢使前往清廷進貢,另外還有許多小規模的遣使。1592年,日本大肆入侵朝鮮,應朝鮮的請求,中國明朝政府派兵援朝抗日,取得「壬辰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從此,在明清時期,朝鮮便一直成為中國的藩屬。
在清興起以前,朝鮮與明朝保持著傳統的親密關系(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鮮賜璽書,從而確立起兩國間的宗藩關系)。
1636年,皇太極率兵新征朝鮮,攻佔朝鮮京都漢城,朝鮮國王李棩在國家存亡之際,迫於無奈,接受了清軍的條件投降,停用明朝年號,斷絕與明朝的一切交往,並奉清朝為宗主。清朝定都北京以後,雙方使節每年往來不斷。
朝鮮方面,每年除有賀冬至、賀正朔、賀聖節、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使節外,還有多種不定期使節來華。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把侵略予頭指向朝鮮。1876年1月,日本一方面派遠征從對朝鮮進行侵略,脅迫朝鮮訂約通商。另一方面派人來華交涉。當時總理衙門答稱:中國向來不幹預朝鮮的內政外交。
日本趁此借題發揮說,中國既不過問朝鮮事務,所謂「屬國」只是空名,日本決心以「自主之邦」對待朝鮮,遂於1876年2月26日迫使朝鮮簽訂了朝日「江華條約」。「江華條約」明顯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國在朝鮮「宗主權」的野心。
此後,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鮮的步伐,先後釀造了1882年「壬午兵變」和 1884年的「甲申政變」。「雖然由於清軍的迅速行動平息了這兩次事變,但日本還是趁此迫使朝鮮簽訂了1882年的《仁川條約》和1885年《漢城條約》,擴大了日本在朝鮮的侵略權益。
袁世凱始終認為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敵人。他在擔任駐朝通商大臣期間,在上李鴻章的《朝鮮大局論》中,主張堅決同日本力爭朝鮮。
光緒八年(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日本乘機派遣軍艦進抵仁川,吳長慶奉命督師支援朝鮮平定叛亂,以阻止日本借機發動侵略戰爭。張謇隨吳長慶軍隊奔赴漢城,為吳長慶起草《條陳朝鮮事宜疏》,同時張謇還撰寫了《朝鮮善後六策》向清廷建議,廢除朝鮮王國,設置郡縣。
與此同時,朝鮮大院君也秘密建議,清朝政府應效仿元朝,在朝鮮設行省、派監國,「則國自保,民自靖」,朝鮮大院君就是朝鮮國王的生父。清流黨人鄧承修、張佩綸等主張對日本採取強硬政策,以維護琉球、朝鮮等藩屬,乘機完結琉球案。
從此,中國開始在朝鮮駐軍,重申「朝鮮永列藩封」,幫助朝鮮訓練新軍、開展「洋務運動」,加強了宗主國的權力。但是對於朝鮮是否仿效新疆和台灣設立行省一事,清廷則猶豫不決,李鴻章痛斥張謇的建議是「多事」。
後來中國對朝鮮政策,採用的是將朝鮮問題國際化、中立化的「和平發展」政策,一方面極力維護自己的宗主國地位,另一方面在朝鮮半島施行「以夷制夷」的方針。希望通過軟性的手段緩解朝鮮半島的危機。
無疑這種保守的政策,事實上使清政府錯失了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最佳時機,吞噬了自己本來充裕的外交迴旋餘地。
此後的對朝政策實際上使得清政府陷於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朝鮮作為藩屬國,清政府處理朝鮮事務之時,地位等同於其它列強,在朝鮮人看來,中國也是列強之一,他們甚至還設法引入俄國人和美國人的勢力來牽制清政府。
由於日本並不滿足於這些利益。在其准備就緒之後;就發動了侵略朝鮮繼而侵華的甲午戰爭。清軍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確認朝鮮「獨立」,清朝與朝鮮的宗藩關系結束。
㈤ 韓國是中國的附屬國嗎
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
韓國在古代是朝鮮的一部分,據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商朝滅亡後,紂王叔父箕子帶領五千商朝移民在朝鮮半島建立了「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後在武王的勸說下回歸周王室,成為周朝的諸侯國,此後一直是我國的番薯國,到了宋朝時,又改名為「高麗王國」。
明朝初期,原元朝遼陽行省雙城總管府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並上書請求朱元璋賜國名,朱元璋為和古時候的朝(zhao)鮮區分,就賜了他們一個朝(chao)鮮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948年,韓國獨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朝鮮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北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南朝鮮)。 從韓國的歷史上可以看出來韓國在古代屬於朝鮮一部分,而朝鮮屬於中國的附屬國,因此韓國也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
(5)韓國哪個時候成了我們的附屬國擴展閱讀
韓國近代歷史:
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45年8月15日光復取得獨立。
1948年8月和9月,依北緯38度線,朝鮮半島南北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
1953年7月27日依朝鮮停戰協定,朝韓雙方停戰。
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跡」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並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
㈥ 韓國以前和我們國家是什麼關系,為何會有「清朝石碑」
韓國以前和我們國家就是附屬國關系,清朝石碑本是“大清皇帝功德碑”是因為皇太極當年征服朝鮮國所立下的。
㈦ 韓國和朝鮮古代是屬於中國的
韓國和朝鮮古代只有唐朝和西漢是中國的領土,其他朝代如元、明、清,只是中國的屬國。
1、西漢。西漢漢武帝在公元前108年平定衛氏朝鮮後,在今朝鮮半島設置的漢四郡樂浪郡、玄菟郡、臨屯郡、真番郡四郡,屬於幽州,此時朝鮮成為漢朝的郡縣之一。
2、唐朝。繼隋朝隋煬帝三征高麗之後,唐朝也發動了對朝鮮的戰爭,並吞並朝鮮,設立安東都護府,此時朝鮮正式列入唐帝國的版圖。
3、唐朝之後,朝鮮王朝就成了中國的附屬國,但不屬於中國,跟琉球王國一樣,每年給中國朝貢。
(7)韓國哪個時候成了我們的附屬國擴展閱讀:
漢四郡(公元前108年~公元313年)漢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108年間剿滅衛滿朝鮮後在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設立的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個郡的總稱,漢四郡對朝鮮半島北部有很大的影響力。
公元前82年,漢朝將臨屯、真番二郡並入樂浪、玄菟二郡。樂浪郡治所仍在今朝鮮平壤;玄菟郡治所則初在夫租(今朝鮮咸興),後因受貊所反抗而遷往遼東高句麗(今遼寧新賓),統治夫余、高句麗等族。
東漢、曹魏和西晉皆保留了樂浪郡和玄菟郡。東漢末割據遼東的公孫氏分出樂浪郡南部設立帶方郡,並為魏晉所承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