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體》在日本脫銷,為何在韓國只賣了400本呢
都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這句話說的還真不錯,如今連書賣的好不好,都要靠封面來裝飾了,封面用的好讀者才有興趣翻開來閱讀。在韓國便有一本書因為封面而滯銷,但在其他地方此書卻早已經賣到脫銷了,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了答案,這本書便是《三體》。
看到這個封面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韓國譯版的《三體》封面,簡直要用“奇葩”來形容,各種奇奇怪怪的元素都湊在了一起,比如說外星人、宇宙飛船、倒塌的大樓,甚至還有年娃都蹦了出來。這位封面的設計師已經不能用“腦洞大開”來形容了,沒準是出版商老闆拖欠他工資了吧,對此你怎麼看呢
Ⅱ 不知道韓國人對三體得獎有什麼看法
別被網媒誤導了。韓國是全世界第一個翻譯出版三體的。網上有篇誤導性文章流傳很廣,說《三體1》韓國初版銷量才400本,日本初版幾千本賣斷貨,然後說三體在韓國根本賣不動。
但是卻根本不提韓國是2013年初版的,日本初版時已經是2019年了。劉慈欣2015年獲得雨果獎。2013年韓國初版時,劉慈欣在國外根本沒名氣,韓國初版前,三體海外銷量是0。在國內,三體1當年僅僅十幾萬銷量。而日本2019年初版時,劉慈欣已經是世界名人,還入選福布斯名人堂。三體1在海外銷量已經有150萬,國內更是1800多萬銷量。
就像咱們不能拿三體2013年在國內的銷量,去對比三體2019年在國外的銷量,說三體國內銷量只有國外十分之一,然後得出三體在國內根本賣不動這種結論。
而且韓國2016年就出版《三體2》了。三體1在韓國也多次再版。作為對比,日本2019年才出三體1,三體2迄今未出版。
Ⅲ 《三體》在日本脫銷,為何在韓國只賣了400本呢
《三體》這本書可以說是科幻領域的一部“神作”了,科幻作家韓松曾評價到:“我們以前寫的那些東西,在《三體》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在《三體》問世之後我們的確是不敢再搞科幻了”。
《三體》不僅在中國評價極高,在世界各國也有著廣泛的贊譽。其第一部經過了劉宇昆翻譯後,還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中的最佳長篇小說獎。雨果獎也有著“科幻諾貝爾獎”之稱,能獲得這一獎勵,足以見得《三體》的影響力之大。
不僅在美國,《三體》在日本也有一大票的粉絲,在剛剛發售的當天便霸佔了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銷量榜的榜首。原本計劃一月售完的量,第三天就要繼續印刷了。可以說《三體》在日本的熱度,並不比在中國差多少。
可同樣是在鄰國,《三體》在韓國的銷售數量和在日本一比那就是天差地別了,第一部僅僅才出售了400本。很多人不理解原因一查才知道,問題出在封面上。
Ⅳ 《三體》在韓國僅賣400本,為何日本賣脫銷
科幻小說是在科學的基礎上合理設想的小說,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兩類。硬科幻:以天文物理、生物化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的科幻作品,軟科幻:以心理哲學、歷史政治等社會學為基礎的科幻作品。劉慈欣著名的小說《三體》就是硬科幻,書里講述了人類和三體人的文明交流,以及廝殺搏鬥。
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在山西酒泉發射,河南羅山縣的男女老手都為衛星的發射欣喜若狂,當時7歲的劉慈欣卻在擔憂衛星撞到了星星怎麼辦,這是他第一次將思維放在太空中。
90年代,他還是山西酒泉的工程師,在業余時間寫科幻小說,閑的時候一天可以寫5000字,每寫一部要一年時間。2006年,他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三體》,並在5月12日於《科幻世界》雜志連載。
中國科幻早在1902年就起源了,魯迅非常欣賞科幻小說,為了在中國推廣科幻,他和梁啟超還翻譯了一些法國科幻小說大師凡爾納的作品。以前都是外國科幻傳播到中國來,但100多年過去,中國的科幻終於也走出國門,雖然與外國科幻還有些差距,但總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