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優質的海外市場綜合分析——韓國
導讀:
韓國,是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世界第11大經濟體。韓國擁有強大的產業,成熟的市場以及優秀的購買力,是中國外貿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極佳選擇。
在前一個新興市場系列裡,我們起分別介紹了東南亞、非洲、印度和中東市場,這周讓我們把視線聚焦在我們的鄰居——韓國Korea。
韓國
大韓民國(韓語:대한민국,英語:Republic of Korea,South Korea),簡稱「韓國」。
韓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北部,朝鮮半島南部,三面環海,西南瀕臨韓國西海(黃海),東南緊接大韓海峽(朝鮮海峽),東邊是韓國東海(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臨,領土總面積為99,237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
韓國的首都是首爾。其他主要城市有釜山、仁川、蔚山、大邱、大田、光州、水原和濟州市等。
韓國市場概況
01 人口
據韓國人口保健福利協會和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共同發布的2020年度《世界人口白皮書》(韓語版)顯示,韓國總人口數量為5130萬人,韓國2015-2020年年均人口增長率為0.2%,低於1.1%的世界人口增長率。
韓國0-14歲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率也是最低的,為12.5%,僅為世界平均水平(25.4%)的一半。韓國65歲以上人口所佔比例為15.8%,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9.3%)。
韓國的民族主要為朝鮮族,宗教眾多,主要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新教等。
02 產業情況
韓國的產業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造船、汽車、電子、鋼鐵、紡織等產業產量均進入世界前10名。
大企業集團在韓國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大企業集團有三星、現代汽車、SK、LG等。
03 自然資源
韓國的礦產資源較少,主要有鐵、無煙煤、鉛、鋅、鎢、錳、金、銀、銅等,但儲量不大。由於礦產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
韓國森林面積占總面積66.6%,木材資源豐富。韓國三面臨海,有豐富的水產資源。主要水產品有魚類75種、貝類20種、藻類15種、其他海洋生物10種,共計120種。水產業已成為韓國蛋白食品的重要來源和賺取外匯的重要產業之一。
韓國現有耕地面積175.9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區。
04 GDP
韓國銀行(央行)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913.96萬億韓元(約為1.64萬億美元),增速為2%,是近10年來最低值。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實際增長1.7%,第二和第三季度都是實際增長2%,第四季度略微提升至2.3%。分季度來來,略有復甦的跡象。
2010-2019年間,韓國GDP總體呈增長態勢,但增長率逐步放緩。
按照5130萬常住人口計算,2019年韓國的人均GDP約為3.197萬美元,居世界29位。
05 購買力
2010-2020年間,韓國最低工資不斷增長。最新數據顯示,韓國最低工資標准從2019年的8350韓元/小時提高到2020年的8590韓元/小時(約為50.29人民幣/小時)。
韓國的人均購買力逐年增長。2019年韓國的人均購買力(GNP)為4.34萬元人民幣。
註:人均GNP(GNP per capita)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GNP(購買力平價計)與當地國民總數的比值,是衡量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一個指標。
韓國進出口貿易情況
由於國內市場狹小,無法消耗掉巨大的工業產能,因此韓國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
01 總體情況
2009-2019年,韓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波動變化大。
2010年,韓國迅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其進出口總額暴增29.9%,達到8916億美元;2011-2014年,韓國對外貿易額連續4年超過1萬億美元,且保持相對穩定。2015年和2016年,韓國對外貿易額再次跌至1萬億美元以下,主要是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油價下跌等因素的影響。
自2017年開始,韓國對外貿易額再次開始回暖;2018年全年韓國進出口額為1.1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4%,但是增速有所下降。據韓國海關統計,2018年韓國貨物進出口額為11403.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4%。
2019年韓國進出口總額為10455.76億美元,同比下降8.29%.。其中,出口商品總額為5422.33億美元,下降10.35%;進口商品總額為5033.43億美元,下降5.95%。
02 進出口貿易平衡情況
韓國已連續11年實現貿易順差,貿易規模連續3年突破1萬億美元。2019年全年,韓國的貿易順差為388.9億美元,下降44.2%(往年動輒達到七八百億美元)。
韓國貿易逆差主要源於日本、澳大利亞、德國、俄羅斯、智利和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科威特、阿聯酋、伊拉克等中東產油國家。貿易順差則來源於中國、越南、美國、印度、新加坡、墨西哥、菲律賓、波蘭、土耳其等。
03 進出口市場分布情況
韓國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越南;韓國進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日本。以下是2017年-2019年韓國進出口排名前十的市場貿易統計表。
04 進出口產品結構
從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賤金屬及製品是韓國主要出口商品,此外,韓國還出口大量的以化妝品、護膚品等為代表的化工產品以及礦產品。
據韓國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十大出口商品出口額為3042.3億美元,占總出口額(5423.3億美元)的56.1%,出口商品更趨多樣性。
2019韓國十大出口商品排名 (單位:美元)
商品名稱 出口額 佔比
半導體 939.4億 17.3%
汽車 430.4億 7.9%
石油產品 406.5億 7.5%
汽車零部件 225.4億 4.2%
平板顯示屏及感測器 206.6億 3.8%
合成樹脂 202.5億 3.7%
船舶海洋構造物及零部件 201.8億 3.7%
鋼板 186.1億 3.4%
無線通信設備 140.9億 2.6%
塑料製品 102.9億 1.9%
進口商品方面,礦產品、機電產品和化工產品是韓國的前三大類進口商品。
據韓國海關數據顯示:
2019年韓國十大進口商品排名 (單位:美元)
商品名稱 進口額 佔比
原油 701.9億 13.9%
半導體 470.3億 9.3%
天然氣 205.8億 4.1%
石油產品 175.4億 3.5%
煤炭 142.1億 2.8%
無線通信設備 136.3億 2.7%
汽車 119.9億 2.4%
計算機 113.4億 2.3%
精密化學原料 113.3億 2.3%
服裝 108.9億 2.2%
05 韓國與中國進出口貿易概況
中國不僅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還是韓國最大的出口、進口貿易夥伴。
按照韓國海關數據統計,2019年韓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434.31億美元,同比下降9.4%。其中,韓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總額為1362.03億美元,下降15.99%;韓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總額為1072.29億美元,增長0.7%。
韓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主要有機電產品、賤金屬及製品、化工產品等。韓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主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塑料橡膠製品等。
韓國采購商特點
01
忠誠度高
韓國客戶的忠誠度較高,一般定了供應商後不輕易更換,合同價格也往往多年不變,人事有變動時例外。經常更換供應商和經常砍價的多是貿易商。
02 注重人脈
韓國客戶十分尊敬在中國有深厚人脈背景的人,如果你有深厚的人脈背景,不妨暗示他們,他們一定會來個180度大轉彎的,一切都好商量,甚至於他會吃虧跟你做生意。切忌瞎編亂造。
03 韓語為主交流語言
大多韓國公司需要用韓國語交流;部分大公司和高科技公司以及貿易公司可用英語交流;少數公司有會中文的員工。所以跟韓國公司合作最好是有業務員懂韓語。
04 韓國公司采購特點
超大型公司一般會通過下屬企業或下層企業進行采購,所以直接找大公司的下屬企業就可以了。
大多公司的采購很少會訪問賣方辦公室,不過辦公室在客戶熟悉區域有利於獲取信任;
在韓業務員比較重視外貌衣著及車輛(不可忽視形象分)。
決定權:1)市場部或銷售部提需求:對業績影響力較大的銷售部選擇權大。2)技術部負責測試:技術含量高則技術部選擇權大。3)采購部落實:技術含量不高的根據市場部申請由采購部直接落實。
05 特別看重外貿風險管理
韓國客戶非常看重供應商對外貿風險的管理。在對客觀存在的貿易風險方面,尤其是對客戶比較注重的資金風險、質量問題、交期等要有足夠充分的准備和解決方案。
06 和韓國客戶的聯系方式與效果
關系介紹最佳:介紹關系越硬效果越佳。
拜訪交流第二:決策層很難見到,通過多次訪問爭取見到中層以上負責人。
電話交流第三:大多韓國公司員工繁忙沒有耐心聽完推銷類電話。
電子郵件第四:部分公司的信箱屏蔽了來自中國的郵件, 韓國也有很多垃圾郵件,您的推銷郵件會很容易埋沒在其中。
開拓韓國市場需要注意
在開拓韓國市場前,應事先了解韓國貿易管理法規、商業慣例和當地人文特點等,做到知己知彼。
01 貿易壁壘
為了保護本國市場,韓國政府採取了一些限制其他國家商品進入本國市場的措施。在開拓韓國市場前,一定要詳細了解韓國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
02 自由貿易協定
韓國是目前世界上對外商簽FTA最積極、成果最顯著的國家。開拓韓國市場可以利用這些FTA降低對歐美等市場的出口成本,但要注意原產地規則。
03 競爭激烈 市場反應要快
因為韓國市場非常集中,加上市場規模有限,在有限的用戶規模里搶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因此,開發韓國市場一定要對市場趨勢極其敏感,並且在趨勢來臨的時候,動作必須要敏捷。
04 季節性預判
因氣候關系,韓國的很多產品的季節性和時節性非常強,淡旺季明顯。因此,對產品的季節預判一定要准確,不然銷售旺季來臨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05 顏值是王道
韓國是一個相對高端的市場,韓國消費者對顏值的追求也是非常出名,因此產品的外觀設計非常重要。要想贏得韓國消費者,在產品設計上一定要捨得花錢,瞄準韓風進行設計,或者跟韓國設計師合作,這些都是比較好的合作方式。
06 單身貴族市場潛力巨大
有韓國統計局數據顯示,韓國單人家庭數量逐年增加,預計到2028年起單人家庭將佔比最高、成為韓國社會的主流。單身經濟也由此催生,單身市場越來越火熱,潛力巨大。
韓國的單身族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實力的中產階層,非常注重生活質量。開發韓國市場時,需要注意定位這部分的品牌或進口商,因為有可能是成長非常快的客戶。
07 不要放過任何和SKG合作的機會
SKG指的是S(Samsung)三星,K(SK),G(LG),三星和LG。跟這三巨頭有比較多合作的進口商或者品牌商,一般都不是大公司,可以作為我們判斷客戶是否優質的維度之一;其次,跟這三巨頭的任何一家有機會合作,都不要放過,一旦合作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信用背書。
08 韓國是發展自主品牌的不錯選擇
韓國是很多中國品牌出海的一個重要區域市場,特別是對家電電子產品來說。主要是因為韓國市場離中國比較近,文化比較接近;其次,韓國消費者並不排斥性價比極高的中國品牌,然後就是韓國進口商競爭太激烈了,很多韓國進口商選擇幫中國品牌出海反而能獲得供應鏈的支持,在競爭中獲得自己的優勢。
因此,如果你正在做全球市場的自主品牌拓展,韓國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相對容易推進去。
⑵ 韓國主要進口和出口哪些東西
據韓國海關統計,2019年1-9月,韓國貨物進出口額為7835.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7.4%。其中,出口4061.0億美元,下降9.8%;進口3774.2億美元,下降4.7%。貿易順差286.8億美元,下降47.3%。
分國別(地區)看,中國、美國和越南是韓國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1-9月出口額為998.5億美元、543.4億美元和360.2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出口下降18.1%,對美國和越南出口增長3.6%和0.7%,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4.6%、13.4%和8.9%。中國、美國和日本是韓國進口排名前三位的國家,1-9月進口額為800.1億美元、457.7億美元和363.0億美元,其中自中國和美國進口增長3.7%、6.1%,自日本進口下降11.5%,占韓國進口總額的21.2%、12.1%和9.6%。韓國貿易逆差主要源於日本、澳大利亞、德國和中東的一些產油國家。韓國貿易順差主要來自中國香港、越南和中國,1-9月順差額為229.9億美元、200.6億美元和198.5億美元。
分商品看,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賤金屬及製品是韓國主要出口商品,1-9月出口額分別為1671.8億美元、638.7億美元和357.1億美元,機電產品出口下降15.0%,運輸設備出口增長5.9%,賤金屬及製品出口下降8.5%,占韓國出口總額的41.2%、15.7%和8.8%。
礦產品、機電產品和化工產品是韓國前三大類進口商品,1-9月進口額為1075.4億美元、1061.2億美元和328.3億美元,分別下降9.6%、1.5%和4.3%,占韓國進口總額的28.5%、28.1%和8.7%。
⑶ 迦納和韓國之間的關系
盟友。迦納已經成辯碼為一個為韓國提供了巨大幫助沖槐的國家,韓國全稱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三面環海,與朝鮮接散灶友壤,屬溫帶季風氣候,韓國礦產資源較少,自然資源匱乏,主要依賴進口。
⑷ 韓國主要進口和出口哪些東西
經濟 2007年韓國GDP達到9920億美元,人均GDP突破20240 美元,世界第11大經濟體。是外向型經濟,出口占的比重比較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國地面積狹小,發展潛力幾乎到達頂峰。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成功地推行以增長為主的經濟政策,70年代之後正式走上發展經濟的軌道,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漢江奇跡」。 到80年代,韓國一改貧窮與落後的面貌,呈現出繁榮和富裕的景象,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並於1988年舉辦了漢城奧運會。如今,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已成為韓國的支柱產業,其中造船和汽車製造等行業更是享譽世界。韓國的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IT技術水平和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韓國曾是個傳統的農業國。隨著工業化的進程, 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地位日見低下。韓國是農產品主要進口國家,進口量趨於增長,但其農業市場對外國的參與極為敏感,是個對外開放程度較小的經濟部門。 韓國耕地面積為195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區,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2%。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藏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工業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浦項鋼鐵廠是世界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2002年汽車產量320萬輛,居世界第6位。造船訂單標准貨船噸數759萬噸,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電子工業以高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迅速。近年來韓國重視IT產業,不斷加大投入。 由於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國近年來的經濟一直處於低靡的蕭條。也就是俗稱的「經濟不景氣」
麻煩採納,謝謝!
⑸ 聽說朝鮮半島礦產都在朝鮮,韓國有什麼礦產
韓國國土面積不大,礦產賦存有限,但是地質研究工作開展得非常活躍,研究程度也較高。1971年已經完成二十五萬分之一的全國地質圖幅調查,1988年完成五萬分之一地質圖幅調查計劃的61.5%,復蓋面積達全國土地面積的81.5%。此外,韓國按中長期探礦計劃,開展了大量礦區調查及海底調查,編制了海底沉積物分布圖、等厚圖、地質剖面圖、磁力異常圖等,為挖掘韓國礦產資源的潛力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整體看,韓國目前可自給自足的礦產品有鎢、鉛、土狀石墨、蠟石、長石、石灰石、石英、蛇紋石、沸石。國內的產品供不應求或質量欠佳,部分依靠進口的有無煙煤、金、銅、鋅、鐵、鈦鐵礦、鉬、高嶺土、滑石、石棉、鱗狀石墨、雲母、藍晶石、重晶石。主要的出口礦產有銀、鎢、土狀石墨、蠟石、滑石、高嶺土、白雲石、長石。其中滑石和高嶺土的進口額大於出口額。完全依賴進口的礦產有煙煤、鋁、鋯、錫、銻、錳、鉭、釷、磷、硫黃、菱鎂礦、鈾、紅柱石、硼。
⑹ 韓國都從中國進口哪些產品
韓國從中國進口的前三大商品是機電產品、賤金屬及製品和化工產品。2018年進口額分別為504.1億美元、121.7億美元和114.6億美元。機電產品增長10.3%,賤金屬及製品下降6.1%,化工產品增長26.4%。分別占韓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的47.4%、11.4%和10.8%
從「韓國從全球市場進口」和「韓國從中國進口」的比較來看,韓國從全球市場進口的產品與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主要體現在礦產品上。具體來說,韓國從中國進口的礦產品貿易額只有11.81億美元,僅占韓國從中國進口產品貿易額的1.1%,遠遠低於韓國從世界進口礦產品的比例,主要是因為中國也是礦產資源的大消費國,許多礦產資源短缺。
總體而言,在韓國市場,在紡織原料、傢具和陶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中,中國產品繼續保持優勢,這些產品在韓國進口市場的市場份額超過35%。此外,在這些產品中,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越南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6)韓國礦產資源從哪個國家進口擴展閱讀
韓國進口泡菜8成來自山東小鎮
12月29日據媒體報道,韓國進口的泡菜九成來自於中國,在這九成之中,山東的泡菜出口量全國第一,而山東的泡菜又多出自平度市仁兆鎮,堪稱最強泡菜小鎮。
仁兆鎮菜農們關注韓國天氣甚於本地天氣,往往根據韓國天氣決定白菜的種植面積。10月韓國遭遇「泡菜危機」,白菜價格居高不下,菜農們訂單接到手軟。「一聽韓國泡菜受災了,白菜地我一天看5遍,恨不得拔它長快點」
⑺ 重要礦產資源的主要供應國
比較而言,我國重要礦產資源的主要供應國較為集中,重點是中東地區、澳大利亞、周邊國家、非洲和中東等,以下對16種重要礦產資源分別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2.2.1 石油:進口地區結構已有明顯優化
2005年中東地區仍為我國原油主要進口地區,從中東的進口量佔全國總進口量的47.2%,為5985.1萬噸;其次為非洲,佔全國總進口量的30.2%,為3834.2萬噸;再次為俄羅斯和中亞地區,佔全國總量的11.1%,為1407.0萬噸;從亞太地區的石油進口量為969.0萬噸,佔7.6%。
位居我國原油進口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沙烏地阿拉伯(17.5%)、安哥拉(13.8%)、伊朗(11.3%)、俄羅斯(10.1%)和阿曼(8.5%),2005年合計進口量為7752.4萬噸,佔全國總進口量的61.2%。其他的重要進口國還有:葉門(5.4%)、蘇丹(5.2%)、印度尼西亞(3.2%)、越南(2.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科威特(1.3%)、哈薩克(1.0%)。2005年從南美進口我國所需石油的3.4%,來自歐洲的佔0.4%,來自澳大利亞的進口量佔0.2%。
與2000年相比,我國原油進口地區結構已有明顯優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總體依賴程度基本維持不變,但是,對中東地區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而從非洲的進口量大幅增加。
2)來自北線俄羅斯的原油進口量大幅度增加,佔全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5年的10.1%。同時,開始從中亞地區進口原油。
3)來自歐洲、拉美這些相對遙遠地區的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來自歐洲的原油進口量佔全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3.6%降低到0.4%。
但比較而言也有一些不利的層面,主要是來自亞太地區的原油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15.0%降低到2005年的7.6%。但來自越南的石油進口量呈現增加趨勢。
2.2.2 天然氣:開始進口液化天然氣,管線天然氣的進口正在談判中
在2005年之前,中國不進口天然氣。從2006年起,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數量大幅度增加。據深圳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2006年1~10月深圳口岸進口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154.1萬噸,同比增長17.5%,價值7.43億美元,增長30.3%。其中,進口液化天然氣32.5萬噸,價值5558萬美元;進口液化石油氣121.6萬噸,下降7.3%,但受價格提高影響,進口價值6.87億美元,同比仍上升20.5%。目前,深圳口岸液化氣進口結構呈現如下特點:一是液化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進口出現此消彼長態勢。二是液化天然氣進口價格較低,液化石油氣進口價格略有回落但仍然較高。液化天然氣進口均價較低,僅170.9美元/噸,但液化石油氣1~10月進口均價高達564.6美元/噸,是液化天然氣進口均價的3倍多。三是進口來源的趨向分散,但仍以中東和澳大利亞為主。
目前中國正在沿海建設6個進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未來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將大幅度增加。預計液化天然氣的進口來源主要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阿曼等。同時,建設中俄和中國一中亞天然氣管線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中,預計到2010年後還將從俄羅斯和中亞通過管線進口天然氣。
2.2.3 煤炭:主要進口國是澳大利亞、越南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並且也有相當多數量的煤炭出口到東亞等地區,但是,我國南方相對缺煤,因此從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向我國南部省份出口煤炭。2005年中國煤炭進口量約2600萬噸,占總消費量的1.3%,預計2006年進口約4000萬噸。
煤炭主要從東南沿海各口岸進口。我國進口煤炭的省份主要在東南沿海以及長三角地區,進口的品種主要是動力煤和煉焦煤,進口來源國主要是越南、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朝鮮、俄羅斯等國。中國是越南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場,占越南出口量的82.0%,主要進口地區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從越南進口煤種主要是無煙煤。2006年1~10月我國從越南共進口無煙煤1587萬噸。印度尼西亞是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國,2005年中國進口印度尼西亞煤炭約260萬噸,2006年1~10月份進口達329萬噸。澳大利亞生產的煤炭75.0%以上供出口,目前日本在澳大利亞煤炭市場佔47.0%,韓國佔12.0%,中國台灣省佔9.0%。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主要是動力煤和煉焦煤,2006年1~10月進口總額為552萬噸,其中動力煤392萬噸,煉焦煤160萬噸。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的煉焦煤在中國將會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2006年1~10月中國共進口朝鮮無煙煤194萬噸。2006年1~10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煤炭約78萬噸。預期今後我國還將從蒙古大量進口煤炭。
以2006年1~10月測算,中國煤炭進口的地區結構為:越南53.0%,澳大利亞19.0%,印度尼西亞11.0%,朝鮮6.5%,俄羅斯2.5%,其餘國家8.0%。
2.2.4 鈾礦
2006年中國和澳大利亞簽署協議,在今後10年內從澳大利亞進口約2萬噸鈾礦。
2.2.5 煤層氣
不存在進口問題。
2.2.6 銅
參與貿易的各類銅產品非常豐富,包括銅材、銅合金、粗銅、精煉銅、銅精礦、廢雜銅等,總共大約包括72種銅產品;銅市場相對透明,主要在LME交易。我國銅精礦進口額在整個銅產品進出口結構中所佔比例不大,銅精礦進口來源相對分散,自30多個國家進口,其中主要包括智利、澳大利亞、蒙古等。從貿易方式看,我國銅精礦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占總量的83.0%以上,小額邊貿也佔一定比例。2004年中國銅精礦的主要進口國為:智利(29.1%)、蒙古(20.1%)、秘魯(12.5%)、澳大利亞(9.1%)、哈薩克(7.7%)、墨西哥(7.4%)、加拿大(3.4%)、伊朗(3.3%)、巴布亞紐幾內亞(3.2%)等。
精煉銅進口來源也比較分散。主要包括:智利、日本、菲律賓、韓國、俄羅斯、哈薩克等。
2.2.7 鋁土礦
鋁土礦礦石本身不是貿易的產品,我國進口的主要是中間產品氧化鋁,但同時還出口一部分電解鋁。我國電解鋁行業投資迅速增加導致氧化鋁的供求缺口拉大,推動了氧化鋁的進口增長。進口規模由2001年的188.0萬噸擴大到2004年的587.0萬噸,年均增長46.2%,2005年進一步增加到701.6萬噸,同比增長19.4%,進口價值26億美元,增長27.0%。我國氧化鋁進口大部分以現貨貿易為主,目前進口數量已佔到世界現貨貿易總量的60.0%以上,我國進口量的變化對國際氧化鋁價格影響非常大。中國30.0%的進口氧化鋁以及80.0%的出口原鋁都與來料加工有關。為節省電力以及增加國內市場原鋁供應,從2005年7月1日起廢除有關氧化鋁來料加工貿易的政策,此外,商務部已不再發放氧化鋁來料加工貿易的許可證。我國氧化鋁進口來源基本穩定。2005年我國自澳大利亞進口392.4萬噸氧化鋁,增長20.0%,占當年氧化鋁總進口量的55.9%;自印度的進口大幅度增長,進口100.5萬噸,增長37.0%;自牙買加進口56.7萬噸,下降24.7%;自美國進口57.1萬噸,增長7.3%。自上述4個國家合計進口占總進口量的86.5%。
2.2.8 鉛
我國鉛礦砂及精礦的主要進口來源是:秘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土耳其、納米比亞、伊朗、韓國和朝鮮等。
我國精煉鉛的主要進口來源是:澳大利亞、哈薩克、日本、韓國、朝鮮和加拿大等。
2.2.9 鋅
我國鋅礦砂和精礦的主要進口來源是:澳大利亞、秘魯、伊朗、印度、越南、智利、緬甸等。
我國精煉鋅的主要進口來源是:哈薩克、朝鮮、比利時、韓國等。
2.2.10 鐵礦石
「十五」期間,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從2001年的9231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27500萬噸,增加1.83億噸,增長197.9%。2005年中國進口鐵礦石2.75億噸,是1990年的19.3倍,是1996年的6.3倍。
近年來我國鐵礦石主要進口來源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首先,澳大利亞一直是我國最大的進口國,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量近年來大幅度上升,從2000年的3272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11218萬噸,增加了242.8%。但是,澳大利亞對中國鐵礦石的出口量佔中國鐵礦石總進口量的比例,卻有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46.8%下降到2004年的38.0%,但2005年又增加到41.0%。印度超過巴西成為中國鐵礦石第2大進口國。2000年中國從印度進口1100萬噸鐵礦石,佔中國進口量的15.7%,但是到2005年,中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數量達到6855萬噸,占當年中國總進口量的24.9%。從2000~2005年,中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數量增加了5.23倍,佔中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印度本來是我鐵礦石第3進口國,並且長期以來作為平衡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的鐵礦石價格的一個手段,但現在我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已成為一種主要的進口來源,並且不僅量增,而且價格的增長幅度還大於來自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巴西是我國穩定的鐵礦石進口國。巴西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量穩定增加,從2000年的1482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5471萬噸,增加269.2%,並且自2000~2003年,佔中國鐵礦石總進口量的比重也連續增加。2005年與2004年相比,盡管巴西對中國鐵礦石出口量增加,但由於來自印度進口量的增加,所佔比重下降5個百分點。南非一直是我國第4大鐵礦石進口國,每年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量大約在1000萬噸左右,並且近年來有略微增加的趨勢。但是,由於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大幅度增加,南非對中國鐵礦石出口量佔中國總進口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從2000年的11.5%下降到2005年的3.8%,但仍然是中國第4大進口國。以上4個國家,佔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的比重,2005年為90.0%。2001年,這一數字為95.8%。秘魯、智利等也是中國重要的鐵礦石進口國。2000年,中國從秘魯進口173萬噸鐵礦石,2001年進口184萬噸,2002年進口198萬噸,2003年進口220萬噸。目前差不多也是這個水平,每年200萬噸左右。2002年中國從智利的鐵礦石進口量為123萬噸,2003年為164萬噸。除此之外,中國還從其餘近20個國家進口鐵礦石,但數量不大。
2.2.11 錳礦石
近年來我國錳礦石進口量不斷增加,主要通過廣東口岸進口。我國錳礦石進口來源主要包括以下7個國家:澳大利亞、加彭、迦納、緬甸、巴西、印度、南非等。從這7個國家進口的錳礦石占我國全部錳礦石進口總量的95.0%。從澳大利亞、加彭、迦納這3個國家進口的錳礦石,均佔全國進口總量的2/3。
2005年中國進口錳礦石457.8萬噸,主要進口來源包括:澳大利亞34.3%,加彭13.4%,迦納12.1%。3個國家合計佔59.8%。
2.2.12 鎳
2005年,中國共進口鎳(未鍛軋鎳)89580噸,主要來自於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
2.2.13 鎢
鎢是中國優勢礦產,大量出口。
2.2.14 錫
錫是中國優勢礦產,大量出口。
2.2.15 鉀鹽
2005年中國進口鉀肥883.4萬噸,進口來源主要為:俄羅斯46.2%,加拿大25.6%,白俄羅斯19.3%。這3個國家合計佔全國進口總量的91.1%。
2.2.16 金
近年來我國每年進口黃金約200噸,其中90%用於首飾製造。我國黃金市場已放開,進口來源廣泛。
⑻ 韓國主要礦物資源
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並羨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畝薯、鎢等,但儲量不大。由於自然絕耐拍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
⑼ 世界上主要的鐵礦石進口國有哪些
世界上主要的鐵礦石進口國有中中國、日本、韓國、歐盟的法國、俄羅斯、義大利、英國、中國台灣、美國等。中國是世界上目前鐵礦石最大進口國,其進口量佔世界總進口量的1/3。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自身的鐵礦石儲量雖然不算少,但品位不幸比較低,從工業經濟的角度來講,倒不如從盛產富鐵礦的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
(9)韓國礦產資源從哪個國家進口擴展閱讀
在鐵礦石暴利的誘惑下,2012年來除去世界三大礦山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和必和必拓公司積極擴建產能,以繼續從高礦價中謀取暴利。與此同時,新興礦山不斷崛起,試圖從繁榮的鐵礦石市場中分一杯羹。
三大礦山發布的產能擴建計劃,到2013年三大礦山新增鐵礦石產能估計為1億噸,2014年和2015年新增產能預計分別達到3.38億噸和1.65億噸,2012-2015年三大礦山總新增產能預計達到6.26億噸。
⑽ 韓國海外礦業資源開發戰略的啟示
金慶花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一、資源開發簡介
韓國礦產資源有限(見表1),有56種法定礦產,到2002年還在生產中的礦種有23種(包括金屬礦7種,非金屬礦16種),能供給所需礦產90%的礦種僅有10種,多種礦產需依賴進口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據2002年統計,韓國金屬礦的自給率是0.27%,非金屬礦的自給率是73.41%,國內急需的礦產資源如煤、銅、鐵、鉛鋅礦、石膏、鎂礦和磷酸鹽等幾乎100%須從國外進口。近半個世紀以來,韓國的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等重工業迅猛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但其本國的礦產資源供應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見圖1)。韓國政府和企業採取貿易進口、買斷礦山、獨立或合作開發等多種途徑,積極利用境外礦產資源以彌補本國資源的不足,不斷參與全球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和再分配競爭。到2003年,已與36個國家合作進行石油、煤炭、鈾礦等礦種海外資源開發項目共284個,其中已合作完成項目130個。目前,正在葉門、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加拿大、中國等國家進行石油、天然氣、褐煤和金屬礦勘探開發。通過海外資源開發事業,確保國內能源、礦產資源的可采儲量以及從國外勘探開發進口,保障了韓國能源和經濟產業發展所需的基礎原材料的穩定供給。
表1韓國主要金屬礦產礦石儲量單位:千噸;金:千克
資料來源:韓國產業資源部,2004。
圖1韓國主要金屬礦產進口量占其產量的倍數
資料來源:韓國產業資源部,2004。
二、海外礦業開發狀況
韓國礦產資源貧乏,石油、褐煤、鈾礦、銅礦等資源的全部以及鐵需求量的99%等主要礦產依賴於進口。為了保證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韓國形成了以其政府的支撐體系為中心,以有效的合作勘查機制為依託,並以高效的開發過程為手段的資源競爭系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一)政府的支撐體系
韓國政府為了維持穩定的國民生活及持續的經濟增長,不得不積極推進海外資源開發項目,以保障國內最基本的能源及資源的穩定供給。根據海外資源開發事業高投資、高風險、投資回收周期長的特點,韓國政府通過一定的法規及技術和財政上的支持等,推進民間企業參與海外資源開發,保證海外投資事業的穩定性及經濟效益。
1.制定並逐漸健全礦業法規
韓國政府在地礦工作的管理方式上,特別重視各項相關法規的建設,不斷完善其法規體系。早在1951年12月就頒布了礦業法(先後修訂10次),加強了礦業權的管理。1967年3月頒布了大韓礦業振興公社法(先後修訂9次),規定了作為政府扶持機構的韓國礦業振興公社的職能、目標、工作內容等。隨著韓國國內動力資源的發展,1978年1月,韓國政府開始對海外資源開發進行了綜合調研;同年12月5日,《海外資源開發促進法》的頒布預示了海外資源開發事業的正式啟動。該法規定,由韓國礦業振興公社設立海外資源開發基金,支持海外煤礦及一般礦產的開發調查所需的資金。韓國政府在1982年12月將《海外資源開發促進法》更名為《海外資源開發事業法》(先後修訂2次),將農畜產品、水產品以及林產品列入海外資源范圍內,增加了許多內容並加以完善。1986年12月又頒布了海外資源開發補貼預算及管理法規,以國家補貼、優惠貸款、減免稅收等形式不斷吸引國內企業加入海外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行列。而到1994年3月頒布《能源和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法》,取消了海外資源開發基金、石油事業基金等5項基金,統一由能源和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提供資金和貸款。1997年8月,強化了對海外資源開發事業的支持制度,大幅整頓了轉為申報制的海外資源開發有關條款,以積極推進海外資源開發事業。以上法律法規對韓國開展海外礦產資源開發的系統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有效地保障了政府和企業進行海外礦產開發的順利進程。
2.組織並合理規劃專門機構
韓國的海外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由3個部門一條龍分工管理,即產業資源部(MOCIE)、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礦業振興公社(KORES)。
產業資源部(原通商產業部,現韓國18個部之一)是政府主管國內外礦產資源開發的最高行政部門。海外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的批准、補貼的發放、貸款的審批等手續,全部都要通過產業資源部歸口審核批准。
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是依照韓國《海外資源開發事業法》由產業資源部設置的專門決策咨詢機構。審議會負責審議開發海外資源的基本政策,批准和撤銷海外資源開發項目,並調解企業間的競爭和糾紛。1994年開始統一向海外資源開發的企業或個人提供資金和貸款。
礦業振興公社是政府扶持礦業的專門機構。該機構的性質介於政府管理機構和企業部門之間,由政府出資依法設置,以公益事業為宗旨,用金融、技術、設備等具體手段推行政府的各項礦業政策,引導和扶持地礦企業的發展。該公社設有海外資源部,代表政府接受項目申請,並實施礦產資源的勘查、技術、金融支持和監督檢查的具體工作。
3.政府適時且有效的投資
為了調動海外資源開發者的積極性,政府負責貸款海外礦產基金、石油項目基金、海外投資基金等。而從1995年開始,原本由多種基金形式支持海外資源開發,轉變為由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統一以政府預算的形式為國內民間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貸款,使得財政體系簡單化和透明化,並實現了政府能夠實施宏觀調控。1995~2003年,韓國政府對海外資源開發項目的補助金總額未見大的浮動,一直保持平穩態勢(見圖2)。其中,2001年政府對石油開發調查的補助金,因其在俄羅斯伊爾庫次克進行的天然氣田可行性調查工作中投資38.5億韓元,而顯示出大幅增加。
圖2韓國政府海外資源開發項目補助額度(單位:億韓元)
資料來源:韓國產業資源部,2004。
從1977年到2003年上半年止,韓國政府為海外資源開發總投資59.5億美元(見表2),其中資金回收44.9億美元,投資回收率為75.5%。據2004年韓國產業資源部報道,為提高政府對海外資源開發的財政支援規模,將政府貸款利率從現在的3.5%下調到了2.5%,並且2005年海外資源開發金融補助額將擴大到2000億韓元(約合2億多美元),大幅度加強財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表2韓國海外資源開發項目投資情況單位:千美元
資料來源:韓國產業資源部,2004。
① 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簡稱。
在石油、天然氣方面,到2003年上半年止,總投資42.4億美元,回收34.5億美元(回收率81%),其中在葉門馬里卜(MAREB)油田的投資額有7.43億美元,回收資金16.41億美元(回收率達221%);在褐煤、一般礦產開發領域中,到2003年上半年止,總投資17.1億美元,回收資金10.4億美元(回收率達61%),其中對帕希爾煤礦的總投資3.33億美元,回收了4.49億美元,占總投資額的135%,表現出很高的投資回收率。上述兩項是韓國在海外資源開發投資事業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成功案例。
4.持續不斷的金融支持
韓國政府對海外資源開發項目的金融支持主要有3種:①財政補貼。政府對下列4項工作進行國庫補貼,即海外資源開發調查工作、海外資源開發技術及專門人才的培養、有關海外資源開發的國際間合作和技術交流、為推進海外資源開發的其他工作等。具體由韓國礦業振興公社管理並發放補貼;②各式貸款。政府對海外資源開發項目貸款有4種,即各種資金貸款、海外投資資金貸款、對外經濟合作基金貸款、海外投資資金的外匯貸款。僅2004年,韓國為海外資源開發計劃貸款金額為630億韓元,其中,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出資500億韓元,礦業振興公司出資130億韓元。貸款比例都占所申請金額的80%,個別事項可獲得100%支持額,貸款期限一般在15年。對貸款具有風險性的海外資源開發項目,免除擔保,而且在事業失敗時減免貸款本利,但是事業取得成功則徵收一定金額;③優惠稅制。韓國通過4種優惠稅制對企業的海外礦產開發項目進行支持,即海外投資虧損金的准備制度、扣除國外納稅金制度、國外納稅制度和對國外紅利所得的免稅制度。
(二)有效的合作勘查機制
韓國政府為了盡早確定擬開發項目,採取以下方式進行政府間礦產資源勘探合作,進而與具有資源潛力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資源合作關系。
(1)對具有資源潛力的發展中國家的資源賦存有望區域,共同進行基礎勘探,以確定礦體的規模、品位、發育程度等。以此提供礦產的可行性評價以及開發和增產中所需要的地質礦床資料,進行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礦產開發。共同調查事業分為國家補助事業、韓國國際合作團(KOICA)服務事業以及海外礦產資源開發申請者所做出的有償民間技術支援事業三個部分。
(2)韓國政府通過在政府間能源及礦產資源共同委員會中擔任咨詢委員,及時掌握本國資源供給和貿易情況,以及與本國企業的進出口有關的問題。以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資源國為進出口對象,建立資源合作委員會,通過簽署投資環境改善申請以及各國間支援方案等協議,確定民間企業進出口基礎結構。
(3)為確保國內經濟產業發展所需的產業原材料的長期穩定供給,與資源國建立緊密的資源合作委員會,研究資源合作的加強方案。從1990年到2004年1月,韓國共與10個國家建立了政府間「資源、能源共同委員會」,並多次召開會議進行會晤。其中,先後與中國的國土資源部(原地質礦產部)、有色金屬總公司等部門在陝西、廣東、雲南等省份進行資源開發合作調查(見表3)。
表3韓國與中國資源開發合作調查情況表
資料來源:KORES海外調查處,2004。
(三)高效的開發過程
通過政府的輔助和扶持、援助與參與,以及民間企業的加入,資金的融合等一系列程序,韓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的運作過程高效且運轉有力。開發工作分為3個階段(見圖3),3個階段的有效承接就如同一株欣欣向榮的樹木,保障了韓國經濟發展所需礦產資源的持續供給。
圖3韓國海外資源開發過程3個階段圖示
第一階段,由政府主導選好目標,進行調查前准備。政府向國內外相關機構及當地派遣的人員,進行前期資料收集,並按國別、礦種、項目和礦山篩選對象。依據海外資源開發事業法,企業向大韓礦業振興公社申請海外礦山調查,公社根據是否為國家急需礦種而決定立項,並論證項目可行性(急需礦種以外的收取調查費)。國家對調查工作進行補貼,對可行性論證補貼50%。
第二階段,仍是政府主導。政府採取援助或者國庫補貼等方式分擔企業風險,並積極與國外進行經驗交流。通過航空及地表調查(採用物探、化探等方法),查明礦床賦存情況、位置、規模、品位、儲量、地質構造,並論證開采價值,選定開采點,同時制定探礦計劃。該階段國庫補貼詳細勘探、鑽探及坑道工程,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風險。
第三階段,民間主導。政府採用援助與參與及運用礦業振興基金等方式對企業進行監督和調控。企業也逐漸處於穩定發展時期,開始研究采礦、選礦、運輸和生產的適當規模,同時制訂生產計劃,開始生產。最後通過單純進口和開礦進口的方式,保障國家資源需求的穩定供給。在該階段,大韓礦業振興公社用海外礦產資源開發基金發放貸款,對於企業在國外獲取礦業權的資金、開展調查的資金、設備資金、土地使用資金及補償資金貸款到80%,15年償還;運營資金的一次周轉資金貸款到80%,3年償還;購買進口礦產的資金貸款到80%,2年償還;貸款利息為6%~8%,根據具體情況減免;礦產品返回國內時的運輸費給予國庫補貼;本國企業匯出投資資金時,政府負擔保險金;礦產品返運回國內,以及礦產品所得資金返匯回國內時,政府優惠稅金。
三、對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啟示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總量豐富(我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總量約佔世界的12%,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國家,但人均擁有量卻僅為世界人均擁有量的58%,一些關繫到國家經濟命脈的礦產必須從國外進口。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總的對外依賴程度已達20%以上,其中,鐵、銅、鉻、鉀鹽等重要戰略性礦產的進口依賴程度已高達50%以上,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礦產品進口國,而且98%以上的進口礦產是以貿易進口方式直接從礦產品國際市場上購買。礦產資源對外依賴程度的增加和進口方式的單一化,使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安全穩定供應存在明顯的風險,影響我國的資源安全。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大量消耗礦物原材料和其他自然資源產品支撐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國資源和本國市場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必須參與全球礦產資源配置。要在立足國內的同時,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尋求和建立境外穩定的礦產資源供應基地,從而維護我國資源安全、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韓國實施海外礦產資源戰略的成功經驗,可從以下幾點著手開展工作,以有力推動我國開放戰略的實施。
1.建立相關管理機構,制定長期規劃目標及政策
在充分認識「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性和其事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建立相關專門組織管理機構,加強支持力度,引導和監督國內企業實施國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有效建立國外礦產資源開發推進體系。並從全球資源發展戰略出發,根據我國國情、礦情,制定利用兩種資源的中長期規劃目標和相關產業政策,對國外資源風險勘查開發活動加以組織、指導、協調和服務。
2.完善對海外資源開發的經濟援助制度
韓國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就積累了很多有關海外資源開發的經驗及技術秘訣,相比之下,我國作為後發展國家缺乏必要的開發經驗,且財力比較薄弱,暫難作出長遠的投資決策。為提高我國企業國外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應建立健全各種補貼、金融、稅制、保險制度,並制定鼓勵政策和相應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進行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
3.加強資源信息的收集及服務職能
建立能夠提供礦產開發項目的信息,以及擬投資國的稅制等投資綜合信息系統,提高對資源信息的服務能力。建立能發揮新技術開發、人才培養、信息服務等綜合作用的資源開發綜合技術部門,為國內企業的「走出去」提供系統、全面的信息。
4.積極開展資源外交戰略,加強與資源所在國之間的合作
充分利用市場優勢和當前良好的國際投資環境,積極開展資源外交戰略,與世界大的資源國建立良好的政府關系,爭取簽訂政府間的資源勘查開發合作與貿易協議,並運用包括外交手段在內的政治經濟措施,保障我國境外企業合法權益。主要通過大力推行政府貼息貸款這一國際上通行的援外方式,幫助受援國建設當地或我國國內有需要又有資源的生產性項目,將援外與投資貿易結合起來,推動我國企業同受援國企業長期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作用,既幫助受援國發展經濟,又推動我國企業開拓其他發展中國家市場。這應成為國家走出去勘查開發礦產資源、主動參與世界資源再分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5.設立國家海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探基金或專項資金
近10年來,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企業私有化迅猛發展,西方國家從各自的國家利益出發,通過資源外交,推行礦產資源全球戰略,建立資源戰略儲備,在世界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已佔據有利位置。這種控制對我國資源進口供應安全極為不利。為了實質性啟動礦產資源「走出去」的戰略,應設立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開發專項資金或基金,用於扶持企業進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
參考文獻
[1]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各國礦業法選編(上、下冊).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5.
[2]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走出去」開發利用國外礦產資源.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1.
[3]吳榮慶,胡小平等.礦產資源「走出去」開放戰略研究.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2.
[4]張應紅,文志岳.我國亟須實施礦產資源全球戰略.中國地質,2000(6):20~22.
[5]中國地質礦產信息研究院.各國地礦概要(內部資料),1997.
作者簡介
金慶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