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人看創新者是什麼反應

韓國人看創新者是什麼反應

發布時間:2023-05-19 00:13:23

Ⅰ 對待創新和模仿寫作文

1. 寫一篇關於創新和模仿的八百字作文

如果雄鷹滿足於樹枝的高度,何來搏擊長空呢?如果科學家滿足於一次的成功,何來無數次新發現呢?正因為他們沒有安於現狀,世上有了另一種高度.在人生路上,形形 *** 的陷阱或誘惑動搖我們接近夢想和追逐成功的決心.困難有時讓我們望而止步,而成功何嘗不是一種阻礙呢!當我們獲得成功時,若不夠清醒明智,總是容易因此落下腳步,難從再前進.這就需要我們有不安於現狀的思想.一個人若安於現狀,停止追逐的腳步,那麼他的人生也在此停頓了.有人曾說過,他最敬佩的作家並不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而是未獲獎之前.因為據統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在鮮花與掌聲中已停下他的改鏈腳步,他再也難創造新的高度,因為他們安於現狀.誰又能做到像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的獎章當成玩具給女兒玩的豁達呢?相比於那此因獲得極大成就的人,我更佩服那些為了自己的夢而不斷追逐的人.即使他們平凡,一步一步為一個小小的目標而奮斗而拼搏,卻值得我們學習,即使他們可能這是為了一家幾口的安飽而奔波;即使他們追逐的夢想可貴而遙遠;即使他們在追逐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又站起.但他們卻始終沒有停下追逐的腳步,沒有安於現狀,這是一種勇氣.還記得中國為何因落後而被挨打嗎?就是因為清王朝統治者安於現狀,夜郎自大,他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因此封閉前進的道路,閉關鎖國,在西方國家進行工業革命,朝著工業快速前進之時,我們仍在織布機和鐵器中徘徊.因此,落得以後的種種因落後而被挨打的情景.秦皇嬴政,若他滿於守定一個小國,沒有統一六國的野心,又何來「大一統」呢!所從我們即使每天前進一點點,也不要安於現狀.一個人如果安於現狀就難以進步,一個國家如果安於現狀,將會因落後而被挨打.所以,不要安於現狀,不要停止追逐的腳步,踮起腳尖,就能更靠近陽光.。

2. 以模仿與創新為題的作文怎麼寫

首先,你要弄清作文是哪個年級的學生的;

其次,看寫這一篇文章都有哪些限制;

再有,就是想自己該在文章中表達什麼;

還有,如何用具體的語言把要表述的東西說出來,讓人透徹理解……

我對「模仿與創新」的理解,供參考:

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模仿的歸宿;爛此

模仿永遠落後,創新即「人無我有」,永遠領先;

模仿因為懶惰,創新源於勤勞;

……

3. 模仿與創新 議論文800字誰會寫啊

我們這個社會,會思考的人,願意思考的人,認真思考的人,越來越少了。

思維的惰性促使人們多是習慣於簡單的模仿,別人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沒有壓力,沒有寂寞,心理上感覺很安全。而這種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的、機械式的、形式上的模仿,最多是別人吃肉,你喝湯。

常有人感嘆機會越來越少,事實上,社會的發展帶來更多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需求越多,機會也就越多。人總是知道自己知道了多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有多少,正如一個圓,已知的在圈內,未知的在圈外,而未知的要遠遠比已知的多。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去創新的空間還很多,如汽車業的發展帶來了與之相關的產業的發展,如汽修、汽配、洗車、汽車裝飾、旅遊休閑、能源、環保等等。每一個產業的每一個價值鏈需求都可以是一個創新的機會。

創新就是創造一種需求或者滿足一種需求。 創新不是高科技,商業模式、用人模式、銷售模式都是創新。

據統計80-90%技術上的創新者都沒有賺到錢,而是那些把技術創新和產品效用、價格、成本整合在一起的企業,他們才是有價值的創新。 創新並不是很神秘,別人想不到的,別人不願做的,別人做不好的,你想到了,你願意做了,你做好了,這就是創新。

如四川的李惠女士靠擦鞋起家,如今擁有2000餘家擦鞋連鎖店;煙台喜旺集團1996年賣豬頭肉起家,現為中國肉類行業50強企業。 創新並不是不模仿,而是要在技術、成本、服務等某一方面核歷孫或幾方面優於模仿對象。

比如星巴克,咖啡製作是向義大利咖啡館學的,營銷模式是向麥當勞學的。模仿到極致或者超越也是創新。

創新並不是很復雜,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工作理念都可以創新。別人一天能發100份傳真,你能發10000份,就是創新;別人應付工作,你用心工作(據調查,目前企業員工真正用心工作的不到20%)就是創新。

財富是創造出來的,模仿只能使財富轉移。創新雖有風險,但能使人生增值,推動社會進步。

創新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有足夠的責任心,創新的意識會滲透在你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創新。

4. 求一篇作文,有要求~不要只是一味地去模仿別人,因為模仿的目的是

拿來與創新所謂「拿來」,指的是從他人處學來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魯迅先生曾高呼:「我們要放開眼光,運用腦髓,自己來拿!」然而是不是拿來據為己有就可以了呢?不,還要創新.清代詩人袁枚曾說:「蠶食桑,而吐者絲,非桑也;蜂採花,而所釀者蜜,非花也.」如果說「食桑採花」可算作「拿來」,那麼「吐絲釀蜜」就是「創新」了.試想若蜜蜂采遍一千朵花,卻釀不出一滴蜜來,或者釀出來的還是花粉,人們還會像今天這樣贊美它嗎?蠶、蜜蜂這樣的小生靈尚且如此,我們人就更應該懂得「創新」的價值了.若說我們比其他生物高級,恐怕就在於我們有一個大腦,我們可以「運用腦髓,自己來拿」.但我們的大腦不是容器,我們更要再一次「運用腦髓」,把拿來之物加以創新,使它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縱觀歷史,上下五千年,人類就是在創新當中發展進步的.黃道婆改進紡織技術,沈括撰寫《十二氣歷》,中國的四大發明,英國的工業革命……哪一次社會變革、科技進步不是智慧的人們創新的結果?當然,不「拿來」創新就無從談起,就如蠶不吃桑葉吐不出絲來一樣.但若一味向先人拿來,惟「傳統」是從而不創新的話,歷史的車輪還怎麼轉動?牛頓曾說他之所以能摘取科學的桂冠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學習過先人的理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肯定不止他一人.只因牛頓不滿足於這個高度,敢於向上邁出自己的腳步,才有了「牛頓三定律」的誕生,歷史便記住了他的名字.放眼當代,處在開放的時期,我們需要從「外面的世界」拿來,然而是不是就照搬西方那一套?當然不是.「開放」為了拿來,「改革」便要創新!我們採用「先進科學與管理技術」的花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釀出來的便是自己的蜜——「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再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近旁的世界.人們總在呼籲要改「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我想這首先便要明確: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會「採花」,更要學會「釀蜜」.長期以來,我們過分注重「拿來而忽視了「創新」.學生牢牢銘記:課本如是說,某某名家如是說,於是許多人的大腦便成了「容器」.不懂得獨立思考,又談什麼「遷移能力」,談什麼「高能」?拿來是創新的基礎,而創新較之「拿來」更為不易.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蠶從吃桑葉到吐絲結繭要經過六次蛻皮.然而若有一天,每個人都不僅能辛勤地「食桑採花」,更去「吐絲釀蜜」,那麼想一想,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那必是如錦一樣絢麗、如蜜一般甜美了.。

5. 創新從模仿中來作文

勞力士效仿日本生產石英錶,結果是八百萬塊表的嚴重積壓。直到大量銷毀,僅餘十二塊表後,反而拍出高價。這提醒我們,不要盲目模仿,而應銳意創新。

星辰滿天,如碎鑽鑲嵌在夜幕中,而最為明亮的,卻是月亮的光芒;貝殼遍灘,如躲藏在沙礫中的精靈,而最為珍貴的則是海螺的樂音。拒絕重復星辰的黯淡,貝殼的平庸,唯有創新,才能在月的皎潔中踏出絕妙的舞步,和著海風奏出不凡的曲調。

東施效顰,即是盲目模仿的典例,艷羨於西施的美貌,卻無視於自身條件的限制。以手微扶胸口,便以為可似弱柳扶風,添上幾分嬌柔的氣質,卻不知自己與西施天差地別,盲目效仿,只是多增醜陋,徒添笑柄而已。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就應該拒絕一味的模仿。過多的仿效只能成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只有創新才能開啟一番柳暗花明的景象。

6. 給我找一篇題目 的作文

從模仿到創新

由於汽車產業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它一直以來都被各國及各大巨頭視為核心機密。除了汽車的傳統強國,不管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還是近兩年的後起之秀韓國,汽車產業剛起步的時候都是一窮二白的。如何平地起高樓?大家都採取了反求工程。

反求工程(ReverseEngineer-ing)是指用一定的測量手段對實物或模型進行測量,重構實物模型,從而實現產品設計與製造的過程。與傳統的圖紙——製作——實物過程不同,反求工程是先有實物,再通過各種測繪手段採集數據後再行製造的。

在豐田喜一郎創業的年代,雖然還沒有計算機輔助設計,但是這個原理卻是一樣的。甚至到現在,買回競爭對手的產品,加以拆解分析,也是商戰的必要的步驟之一。

這種原始的反求工程,幫助豐田們、現代們登堂入室,但是以後的路,還是要靠它們自己來走。雖然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長達30年的時間里,日本汽車廠始終在廣泛地借鑒著來自美國和歐洲的設計元素。但他們已經進行了「日本化」的改進。比如從外形上,它們已經按日本人的體型作了改動。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就是進步。通過反求工程,日本人和韓國人消化吸收並掌握了比較核心的汽車技術,並以此為基礎,開創了日韓汽車的王國。同樣,雖然中國自主品牌發展時間不長,但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進步。

奇瑞老總尹同耀承認:瑞虎是「最後一次做壞事」,今年上海車展上展出的就是真正的「奇瑞製造」,再也難以找出其它名車的影子;而雙環從來寶SRV的「超級變變變」到「汲眾家之所長」的CEO,進步是明顯的;比亞迪在酷似花冠的F3之後,F6更加成熟。

而對自主品牌來說,如果說汽車的模仿會讓人產生「這就是原型車」的聯想,這也是高估了模仿的效果。首先,一眼看過去,汽車的車標就說明了這是另一個品牌、另一個產品。再者,對於某些設計元素雷同的產品,人們也不會以偏蓋全,以為它就是原版。一輛吉利豪情,哪怕前臉再像賓士,人們也不會就把它當賓士來看。第三,哪怕仿得再像,價格也足以把模仿者與原版區分割開來:比如來寶SRV和本田CRV,雖然外形很像,但在細節、做工、甚至視覺協調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有能力消費CRV的顧客,很少會因為來寶與CRV相似而選擇來寶。

也正是因此,純粹的模仿很難超越原版,如1988年款雷克薩斯模仿賓士。真正讓它確立起豪華車地位的,卻是它擺脫賓士影響後的獨特設計。因此,模仿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創新,就像錢鍾書所說的「模仿引進創造,附庸風雅會養成內行的鑒賞,世界上不少真貨色都是從冒牌起的」。

7. 創新從模仿中來作文怎麼寫

模仿與創新如果要評選世界上最會模仿的國家,那麼日本必定是當之無愧地佔據龍頭地位.大和民族,以其精湛的模仿工藝和智慧,在19世紀中後期,瘋狂吸收了西方列強積累了上百年的科技文明,通過明治維新,實現「一夜暴富」,成為了資本主義列強中的一份子:而若要評選當今世界上最具創造力的國家,日本人恐怕也是可以自豪地說前三甲中必有他們的位置吧!沒錯.日本就是這么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既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而又兼有令人稱道的創新意識.他們並非一味模仿他人所取得的成果,在吸收了外國人的經驗後,他們也想方設法的改進,創造出一種更好更高效更便捷的產物,這或許便是日本這么個彈丸之地為何強盛的原因——模仿與創新.模仿,一直都被世人所詬病,常被認為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表現.但是日本卻用事實證明:模仿又何嘗不是一種藝術呢!我只所以舉日本一例,是因為他很好的詮釋了模仿與創新的關系,這種日本式的模仿,並非只是單純的接收,在作為知識接收者的同時,也漸漸成為了主導者. 正如三歲的孩子喜歡模仿父親的一切,包括語言與動作一般.他們的模仿也好是如此樂此不疲,但絕不僅限於此.一旦孩子長大了,他也會在父親的言語之上添加屬於自己的元素,在繼承的同時也很好地發揚光大.這正是日本人所做的模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非全盤接受而又有所繼承.於是,日本人的創新也就應運而生.由此可以看出,模仿與創新,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遞進關系.在迷茫彷徨之際,模仿他人,試著照別人的路子走有時又未嘗不是一種上策呢?盡管飽受他人非議,甚至於被認為是失去人格獨立的表現,可回想日本的經驗,若沒有前期的模仿積淀,哪來現在那麼多天馬行空的想像呢?我們甚至於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是創新的基石——當然,這里僅指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例如日本這樣過去科技水平並不高的情況.而這種模仿,也並不是那種「模仿死了」的情況,而是我們所說的日本是模仿(當然,日本人的這種創新意識,也與他們本身的進取精神有關).不過,倘若你是哪種創新意識和能力都極強的人,那很好,走自己的路吧!但不可否認,在早期的創新時期,模仿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利去嘲笑那些模仿者,也許他們明天也一樣能成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忽而又想起我們的古老中國來,曾經的我們也有過相同的創新精神,也有過輝煌.當最終泯滅了.歲月的滄桑,使我們把自己所在了小屋子裡,也是自己漸漸老去,失去了活力.而當我們變成學徒時,卻變的只知一味模仿而不知創新了,以至於現在連一個電視節目,一段廣告都得原搬照搬.短期內確實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可我們的長期呢?也許我們現在真得想日本人學習了,盡管人家學了我們十多個世紀.不過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找回自己民族的魂,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便是魂.倘若真是如此,中國崛起不遠矣,中國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不遠矣。

Ⅱ 創業失敗的八大原因總結

創業失敗的八大原因總結

創業這個詞看起來有點費錢,費精力,看起來很苦,但依然有很多創業者。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創業失敗的八大原因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創業失敗的八大原因總結:

在這個就業嚴峻的社會,創業成了很多人的新出路。但是,在這條創業道路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走到最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失敗的人也不計其數。同樣是創業,為什麼會有人最後成功,而有些人卻失敗了呢?下面,總結了一下創業者失敗的八大原因。

創業失敗原因之一:重視表面現象,不注重分析。

創業者往往是通過招商文件來判斷項目的可行性,判斷項目未來的前景,卻忽視了市場調查。一個項目是否好,主要看的是是否有需求,如果沒有了消費需求,再好的產品也是空中樓閣,好看不中用。

創業失敗原因之二:以價格來判斷消費者是否能接受。

從表面上看產品的價格確實是影響消費的關鍵,這是一種非常常見低價策略。其實價格只是一個因素,而不能代表消費者的態度。產品的價格主要的還是要看能對消費者帶來多大的利益,能給消費者什麼樣的快樂,假如一個產品是消費者喜歡的願意接受的,價格就不是問題,如果消費者不看好這個產品,那價格就是主要的因素。成功的商人會引導消費,價格永遠不是主要的。

創業失敗原因之三:自信是成功的關鍵,也是失敗的原因。

自信是創業必備的素質,沒有了自信,做什麼事都會猶豫不決,前怕狼後怕虎。而為什麼又是創業失敗的原因呢?自信是一種信心,而不是盲目的自以為是,創業是一種自我修正的過程,人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不奇怪,重要的是能隨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隨時修正創業的路線,如果不具備這些,自信又有什麼用呢?

創業失敗原因之四:沒有明確的經營方向。

有的代理商當意識到這是一個好產品的時候,馬上決定做代理,馬上下單,我認為這是是好的一面,創業的機會不會等人,特別是區域代理,當這個區域有了代理以後,下一個就沒有機會了。而做了代理以後,卻拿不準應該先從那裡下手,應該先攻克那一塊市場,沒有明確的經營方向,就等於是盲人打靶,成功的概率有多高呢?

創業失敗原因之五:沒有嚴格的執行力,做事不講究效率。

易能王市場廠家是沒有任何的市場營銷方案,考慮到創業者一般都是新手,所以本人在和代理商的交流過程中,了解到新手往往都不具備市場開拓的能力,需要給予指導和幫助,就制定了一份運作方案,並進行了小范圍的市場運作試驗,效果很好。當這個運作方案交給代理商以後,他們往往在執行的時候打折扣,不是嚴格地按照方案來運作。甚至是遲遲沒有去運作市場,去開拓市場,導致經營效益低下。

創業失敗原因之六:缺乏學習能力。

好多創業者本身沒有學習的能力,其實學習並不等於是知識水平,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是會學習的人。善於學習的人,能夠從別人那裡學到一些商業方面的知識,不管什麼人對於商業知識有多保密,只要有文章就能看的出來別人的一些經營策略,學習的目的就在於此。

創業失敗原因之七:缺乏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看起來真的很難,也不是一般人能在短時間內學到並形成能力。而專業知識需要學習和動手有機地結合起來,其實並不難,邊學邊做,要形成專業的能力也不是做不到,所以創業是艱苦的就在於此。

創業失敗原因之八:不懂得如何營銷自己

商人推銷的不是產品,而是在推銷自己,一個不懂得推銷自己的人,成功渣慎的機會就不多。習慣於說產品怎麼怎麼好的人,穗梁慶產品永遠賣不出去。營銷自己就是自己能給別人多少好處,能給別人多少快樂,能給別人快樂的人才是有可能成功猜握的人。

創業失敗的原因總結:

Labit是一個幫助研究人員為他們的實驗室創建網頁的網站。如今這個網站已經不存在了。2017年12月5日,我們關閉了伺服器。我們的網站已經不復存在了。關閉你的初創公司感覺有點像失去了你所愛的人。以下是我作為Labit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的過程中所犯下的錯誤以及領悟到的慘痛教訓。

錯誤一:沒能選擇合適的聯合創始人

剛開始創業不久,我們邀請了第三個人作為我們的聯合創始人。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科學家,但他的情商卻非常低。很多情況下,他都表現得非常情緒化,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冷靜下來。我認為我可以因為他的智慧而忍受他情商低的問題。

但事實表明,我是錯的。我分配給他的幾個任務,他都沒能很好地完成。我們專門安排了一個會議來討論這個問題,但當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他就生氣了,站起來,砰的一聲關上門離開了。就在那一刻,一切都結束了。我們都知道我們無法和他一起工作。這個人不成熟,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也不能接受建設性的批評。稍微有點壓力,他就會崩潰,而壓力則是初創公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常態。他會在危急的情況下會損害公司的所有業務,我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還有很多人指望我帶領這家公司走向成功,我必須讓他走人。我失去了一個朋友,但我挽救了一家公司。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是如此。

錯誤二:沒能做到從0到1地創新

強烈建議讀讀彼得·泰爾的《從零到一》這本書。這本書中所傳達的核心觀點其實很簡單。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垂直創新而非水平創新。他們從一層進入到另一層。

我們自己就是在這個地方失敗的。我們希望能成為研究實驗室領域的Facebook。市面上也有很多克隆一家成功的公司的機會和案例,如寵物界的Uber,面向孩子的Facebook,停車領域的Airbnb。首先,當你按照這種思路做你的項目Pitch時,它聽起來就像一個山寨模仿者,這是非常糟糕的。其次,如果你的公司沒有做到從0到1的創新,即使你們公司的執行能力再出色,你們公司成長為偉大的公司的機會也是非常渺茫的。想法和執行哪一個更重要?答案是:兩個都重要。

錯誤三:沒能選擇合適的目標用戶

當時選擇目標用戶時,我們面臨幾個選項:B2C(面向消費者的業務)、B2B(面向企業的業務),以及B2A(面向學術界的業務),最終我們選擇了B2A,這也是最糟糕的一個選項。

從創新的角度來思考學術界是非常反直覺的。外部觀察者可能認為科學家是創新者,因為科學家是站在技術和創新前沿的人。不對嗎?

不對!

學術界的人其實是非常不情願的。研究人員將頭埋在可研中里,看不到周圍的任何東西。大多數具有決策權的管理職位都是由那些老派、保守的人擔任的。他們對現有的系統感到滿意,他們並不關心是否可以通過提供某種技術來提高效率。

我們自己就是科學家,所以我們被高尚的意圖所驅使,這個意圖就是為我們的社會做出貢獻。但我們沒能承認學術界存在的明顯的滯後性和惰性,並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確保你是在合適的地方創業的。

選擇創辦一家公司,這已經可以成為質疑你理智的理由了。作為一個外國人,選擇在韓國創業的純粹是一種瘋狂。文化和語言能決定很多東西。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有這么多和我不一樣的人和我在同一個星球上生活著。韓國人是外星人嗎?或者我應該說,我們是外星人嗎?他們經驗公司的.方式令人費解。沒有意義的官僚主義和規則是非常折磨人的。韓國的學術文化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值得對它進行單獨分析。斗爭是真實存在的。

地理位置是至關重要的。住在距首爾268公里的Gwangju,這讓我們與首爾所能提供的初創公司氛圍和潛在人脈都隔絕了。

如果我們在美國創業一家公司,或者在任何一個說英語的國家創辦一家公司,我們的很多事情是能夠做對的。當然,我遇到的情況可能與你在創業中遇到的情況不一樣,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中創業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選擇矽谷或世界上任何一個主要的科技創業中心。在一個遠離商業世界的小城市裡創業會讓你兩股戰戰。

錯誤四:沒能及時充分地驗證創業想法

這正是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出現問題的地方。我在這個方面犯的錯誤是創業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我把客觀的現實過於理想化了。

我自認為用戶遇到的這個痛點比實際的要痛苦得多。事實上,這與其說是一個問題,還不如說是一個不便。但我說服自己和其他人說,科學界需要我們提供一個解決方案。我被這樣的一個願景驅使著,最終將我帶到一個錯誤的地方。

確保你要解決的問題是用戶遇到的一個真正的痛點,而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不便。不要陷入你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中區。徹底驗證你的創業想法是否可行。建議閱讀Eric Ries的《精益創業》這本書。

調研可以為你提供一些信息,但大部分情況下,它們並不是很有價值。它們無法代表真實的情況。

請與你的用戶進行真正的訪談。不要試圖推銷,我這里說的推銷的意思是不要試圖給用戶強加一種觀點。將你的產品和想法客觀地展示給用戶,然後觀察他們的反應。

當你談論你的想法時,要客觀。看看人們會如何反應,問他們將會如何使用產品。他們會購買產品嗎?如果會購買,他們願意為這款產品付多少錢?

這個步驟的唯一指導原則是全球頂尖創業孵化器Y-combinator的座右銘:開發人們真正想要的產品。

Y Combinator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應該確保你能找到潛在的客戶,並且在開發產品或寫第一行代碼之前就能將你的創業想法成功銷售出去。

確保能找到願意為你的產品付錢的人。或者用Airbnb的首席執行官Brian Chesky的話來說:有100個真正熱愛你產品的人比有100萬個喜歡你的產品的人要好得多。

錯誤五:沒能迅速將產品發布出去

就這樣,我們開發了MVP。我的團隊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就開發完成了產品的初始版本,這個版本的產品是Ok的。我當時應該立刻將產品發布出去才對。但是我等得太久了。如果我能回到過去,我會告訴自己:快點將產品發布出來就好!

我花了很多錢重新設計產品,包括logo的設計,同時又新開發了一些額外的功能。我想讓第一批用戶覺得這款產品是非常完美的一款產品。我們呢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從alpha版本升級為beta版本,其實alpha版本已經差不多可以發布了,beta版本雖然看起來更好看,但是為之花幾個月時間是沒有必要的。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去打磨一款我們並不確定人們會需要的產品。

這個錯誤是創業者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創始人在發布產品時非常猶豫。他們總是試圖去不斷迭代一款尚未發布的產品。實際上,這個階段的的目標是把產品發布出來,並開始從真實的用戶的使用反饋中學習。第一版產品丑一點、有點缺陷、功能不完整,這都是可以接受的。將你醜陋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然後讓它不斷進化。

錯誤六:沒能為公司籌集足夠多的發展資金

一家公司的CEO的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確保公司有錢。事實上,在公司最初的發展階段,這可以說是公司CEO的唯一工作。

確保公司銀行賬戶里一直是有錢的。我當時從韓國政府那裡籌到一些資金。我們使用這些錢的方式存在著嚴重的局限性,但我們還是成功地開發出了MVP、成功設計出了產品logo和界面,而且還在營銷和公司注冊方面投入了一點資金。創始人不應該關心競爭還有另一個原因。正如創業教父Paul Graham所說的那樣:創業失敗最常見的原因不是來自競爭,而是自殺。

資金耗盡的公司必然會走向死亡。

錯誤七:沒能組建一支靠譜的團隊

除了籌集資金,一家創業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第二個重要工作就是招聘。我遇到的每一位CEO都說,為團隊招到合適的人才是最困難的一項工作。首先,我在找聯合創始人上犯了,然後我在團隊成員招聘方面又犯了錯。

我們遇到了一個人,他是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和資料庫工程師。他在自己所在的領域是一個絕對的專家,在招聘這個人方面,我又犯錯了。對於我這樣一個非技術型的聯合創始人來說,他的專業水平令人生畏。我相信他最終能夠解決我們在一些在自由職業者身上花費過多的問題。所以我開始付給他很少的錢讓他幫忙監督我們僱傭的兩名自由職業者。但他們不需要監督。他們做得很好,所以這個人最終什麼工作也沒做,但還是從中得到了金錢回報。如果他能像他承諾的那樣學習這款產品的框架,那也問題了。但是他什麼也沒做。他就是那種典型的光說不做的主。同一個錯誤,我犯了兩次。

我自己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我總是將人們看得比他們實際的要牛。我相信人們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很多時候,他們證明我錯了。這傢伙真是一團糟。在和一個韓國女孩墜入愛河之後,他在一夜之間他從一名終生無神論者(和一名科學家)變成了一名迷信人員,而且他們交往了兩個月之後就結婚了。

如果他可憐的專業精神和缺乏誠信這一事實沒有危及到我們的公司和團隊的話,那麼這個人的跟人生活是與我在這篇文章中討論的話題本來是不相關的。我在這里想說的是:在招人方面一定要謹慎。

即使你的潛在雇員是個出色的工程師,如果他沒有誠信,他也會讓你失望的。

如果你的團隊成員只是為錢而工作,他們就缺乏和你你一樣的動力。一旦公司出現問題,他們就會立刻走人。

公司招聘的最初一批員工和創始人自己一樣重要。他們將為定義公司的DNA,公司未來招聘的員工都將以第一批員工為標准。如果你沒有招到合適的第一批員工,你將會在整個創業生涯中遭受這個問題所帶來的不良後果。

關於這個話題,我讀到的最好的書Yevgeniy Brikman的《Hello, Startup》。這本書的第11章是專門講招聘的,也是這本書的精華部分,這本書非常有價值,推薦一讀。

當然也有非常合適的人。很難找到有技能的正派人。但有時你會發現真正的鑽石。最初為我們工作的掙工薪的自由職業者最終同意正式加入我們的團隊,他們相信我們的這個創業想法有發展為大業務的潛力,因此即使做出薪資方面的犧牲也要加入我們。這些傢伙簡直太棒了。我從未當面見過他們,在網上也沒有做過很多的交流,但他們的專業精神和正直從未讓我懷疑過他們。

有一條我們所有人都遵循的潛規則:一個人負責說,一個人負責做。我相信這是唯一正確的做事方法。開發人員總是按時執行完成規定的任務,他們非常高效和負責。下面是創業公司的團隊要遵循的另一條規則:堅持招聘合適的人。

錯誤八:身兼多職

如果你有一份全職工作,這時如果你想一邊工作一邊創業是極其困難的。在每天工作結束的時候,你已經因為白天的工作感到疲憊了,下班後你自然想好好休息一下。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如果你身兼多職,一邊全職工作,一邊創業,有些東西肯定會受到影響。

還有什麼比一邊全職工作一邊創業更糟糕的情況嗎?有,那就是一邊攻讀研究生學位,一邊創業。

當你是一個碩士生或博士生時,你已經沒有自己的生活了。如果你試圖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之餘再去創業,你的生活就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地獄。這是給所有考慮創業並計劃輟學的朋友的學生的建議:

不要邊上學邊創業,也不要輟學創業,先完成你的學業,我是認真的。獲得學位,把這件事情完成。不管你畢業以後做什麼,當你找工作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會非常看重你的簡歷上的學歷情況。擁有一個學位會幫你打開很多扇門,也會為你帶來很多機遇。創業可以等。學業不能荒廢。

好吧,如果你不聽我的建議。依然選擇邊工作邊創業,或邊上學邊創業。那麼歡迎來到地獄,這篇文章里講了一些你在創業初期階段必須要知道的一些事情。

挑錯誤九:沒能管好公司的開銷

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不要立刻忙著注冊公司。 有一個名為Stripe Atlas的非常有名的服務。你只需花500美元,它就能幫你完成公司注冊方面的工作,而且速度非常快。所以不要一開始就忙著注冊公司。在最初階段,你不需要注冊公司。只有在你的公司有營收之後或者你找到了投資者並且他們需要你注冊公司之後再去注冊公司。如果注冊公司,最好在特拉華州注冊公司。沒必要在這方面進行創新,隨大流就行了。Stripe Atlas會自動為你的公司在矽谷銀行開一個銀行賬戶,當然這里需要單獨付費。

(2)銀行賬戶維護開銷。 矽谷銀行每個月會向你收取25美元的維護費。在早期,它是不必要的花銷。

(3)伺服器方面的開銷。 即使按照最低的費用成本來維護你的網站,你每月也需要花費大概20美元。確保你有足夠的錢支付伺服器方面的開銷。

(4)薪資開銷。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夠不支付員工工資。找到與你有共同願景和夢想的人,這些人願意為實現公司目標和獲得一定的公司股份而工作。不要在分配公司股份方面太小氣。在分股份方面,對那些幫助你建立起你的企業帝國的人一定要非常慷慨。

如果你的公司一文不值,即使你持有公司100%的股份,那麼你也一文不值。如果你的公司值10億美元,即使你持有公司10%的股份,這也是一筆巨額的財富。

錯誤十:沒有為創業失敗做好准備

我自己當時還沒有做好失敗的准備。我當時以為我已經准備好了,但實際上並沒有準備好。我在這次創業中投入了太多,眼睜睜看著你的創業小船即將沉沒,這種感覺是很糟糕的。

平均而言,10家創業公司中,有9家創業公司最終會失敗。這是Y Combinator的人始終堅信的一個事實。我相信這個數據是非常接近事實的。經營一家創業公司是極其困難的,從一開始就找到正確的方向幾乎不可能做到的。

Elon Musk曾說過:「所謂創業,就是嚼著玻璃凝視深淵。」

謝謝Musk,他非常形象地表達出現了創業的真實感受。

聲明:本文源自TAC加速器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台觀點,如有侵權請告知聯系刪除。

;

Ⅲ 十集大型紀錄片創新之路觀後感5篇

十集大型紀錄片《創新之路》觀後感【1】

今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美國搞過一個《拜杜法案》,這對美國的創新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撬動作用。像這樣的國際經驗還要好好研究。」

《拜杜法案》究竟是什麼?它為什麼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1978年,位於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的一位教授找到該州的資深參議員博區·拜(BirchBayh)請求協助。學校獲得了多個政府資助的項目,但由於「誰出資、誰擁有」的政策,研發的成果,不僅收益乎啟權歸政府,而且一切的後續性研發也不可以由發明人獨享,這導致大量科研成果閑置浪費。

紀錄片《創新之路》采訪約瑟夫?艾歲如如倫美國前參議院幕僚長

如果發明者不能擁有研究成果,沒有商業化帶來的獎勵,這些成果永遠都不會被商業化,所以拜杜法案出發點是很基礎的問題,誰能更好地管理新的發明,是政府嗎?還是發明者自己?

1968年,日本超過西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70年代,技術優勢的失落讓美國感到極大的威脅和不安。1979年,哈佛大學著名學者傅高義((EzraF.Vogel,也是今天《鄧小平傳》的作者),出版《日本第一》(JapanasNumberOne)研究專著,引起巨大轟動,成為當年美國最暢銷的圖書之一。

70年代末,日本的鋼鐵產量已經與美國相當,工廠設備卻比美國更先進、更有效率。1978年,在世界最大的22座現代化熔鐵爐中,有14座屬於日本,美國一座也沒有。日本鋼鐵企業的競爭力全球第一。

在汽車製造業,日本讓原本執世界工業牛耳的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廠紛紛棄甲。1979年,日本對外輸出了450萬輛汽車,其中在美國銷售了近200萬輛,而美國汽車在日本的銷售量僅1.5萬輛。

然而歷史充滿著榮格所說的「共時性」,當時誰也不能料到,這一年,在美國中北部的印第安納州,一個大學老師向參議員反應的問題,竟成為改變了整個未來技術市場發展,讓美國能在十年之中重新站回領導地位的契機。

1980年,由參議員博區·拜(BirchBayh)和羅伯特·杜爾(RobertDole)的聯合提交的提案被美國國會通過,這就是今天所說的《拜杜法案》。此法案,讓大學、研究機構能夠享有政府資助科研成果的專利權,這極大地帶動了技術發明人將成果轉化的熱情。

在創新的生態系統中,制定法律,維護和創造創新的環境,是政府的職責之一。在一個社會的運行中,創新的活力、市場的激勵、政府的權力,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政府既不高高在上,又不可或缺。

1978年,美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是5%,《拜杜法案》出台後這個數字短期內翻了十倍。美國在十年之內重塑了世界科技的領導地位,《拜杜法案》功不可沒。它被《經濟學家》雜志評為美國過去50年最具激勵性的一個立法。是美國從「製造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的標志。

紀錄片《創新之路》采訪申長雨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

《拜杜法案》出台以後,這就是大學申請專利的數量迅速地增加,專利許可活動也越來越活躍,大學通過專利許可得到了大量的經費,一些支持,而且藉助於研發一些新的技術,他們也開設了一些新的公司。

《拜杜法案》的成功也讓人們看到在創新中,政府的職責是什麼?創新、市場和政府,三者究竟怎樣相輔相成?

在《拜杜法案》之前,「誰出資、誰擁有」的政策,源自二戰中的曼哈頓計劃,由於研究型大學在「曼哈頓計劃」中的卓越表現,聯邦政府開始大規模資助大學的科學研究。1944年,時任國家科學研究與發展局局長的瓦尼爾·布希提出《科學——無盡的前沿》報告,充分論證了基礎科學研究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報告影響了美國戰後幾十年的科技政策,美國政府根據自己的需要,資助並實施了一系列大型項目,如航天航空、衛星通信、計算機等。然而這種源自二戰及冷戰時的方式,成就了一大批科研項目,但因為脫離了市場,導致《拜杜法案》出台前,科研成果閑置浪費,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創新,代表著未知的未來,它會從何而來,又會如何生長,其實不論是政府還是技術專家,都沒有辦法准確知道。

1963年,日本政府在築波建起一座科學城,目標就是科技創新,希望以此擺脫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模仿。然而,持續30年,依然沒有起色。

1987年,美國政橡陪府為了應對日本在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投資10億美元建立產業聯盟,計劃整合美國最好的半導體公司,尋找突破性進展,結果適得其反,各個公司卻放棄了自己的基礎研發,延緩了整個行業的步伐。

紀錄片《創新之路》采訪徐冠華科學技術部原部長:

科技創新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不確定性和它的積累性,就是它不是說你讓某個人做什麼,他就可以做成的。不是事先能夠計劃,你想讓某個大學和某個研究所和某個企業聯合起來,政府把它弄在一起,就出東西了,這是很不現實的。

《拜杜法案》不僅僅關乎收益權是歸於政府還是大學或私營機構,技術轉讓的核心使命是:分享成果,分享創新,從而增進社會財富。

創新像是一粒種子,市場是它生長的土壤,政府能夠做的,就是為它提供生長的環境,並耐心地培土、灌溉。

十集大型紀錄片《創新之路》觀後感【2】

1999年的一天,兩個年輕人敲開了大學路165號這棟建築的門,期待能夠租到兩間房子。大學路165號離斯坦福大學不遠,是矽谷的核心地帶。

房東亞美迪是伊朗來美國的移民,做地毯生意起家,這兩個年輕人所做的事情相對於傳統行業而言,太過於新鮮和陌生,他更不可能料到,十多年後這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這兩個年輕人就是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谷歌公司的創始人。

紀錄片《創新之路》來到大學路165號,采訪了房東拉西姆·亞美迪,他說起了第一次見到谷歌創始人時的情形:「當他們決定租下我們的房子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但我們彼此都清楚,他們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

(房東拉西姆·亞美迪)

以當時谷歌的規模並不能承受價格高昂辦公區的租金,但房東還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同意以較低的租金將辦公室租給谷歌,但有一個條件,換取谷歌的少量股份。吸引房東的,正是谷歌未來有可能的影響力。

幾個月後,借著互聯網興起的東風,谷歌從兩家最大的風險投資公司獲得了兩千多萬美元的投資。從兩個創始人,發展到今天全球有五萬五千名員工,谷歌成為21世紀初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而亞美迪不僅是谷歌創始人的房東,還是「安卓之父」安迪·魯賓的房東,是貝寶(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的房東。

大學路165號,這幢被稱為矽谷最幸運的建築,就像是矽谷的一個縮影,和車庫文化一樣,其背後是平等自由的市場氛圍。正是市場的魅力,讓一個又一個誕生於車庫和大學路165號的夢想,轉變為財富的神話。

矽谷,這片只有800平方公里的地方,它每年產生的GDP超過很多主權國家。今天矽谷已經成為全世界尋找創新的模版,各國政府都希望可以借鑒矽谷,塑造本國的矽谷。然而,矽谷卻不是政府計劃的產物。這里是一個企業自生自滅、自我生長、自我修復的地方,這里相信市場,尊重市場。

我們見到的所有創新,都是經歷過市場篩選的。4月25日,諾基亞宣布完成與微軟公司的手機業務交易,正式退出手機市場。這位昔日手機行業的霸主,卻在互聯網時代來臨時驟然隕落。

今天,在全球創新國度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幾乎都是市場化程度高的國家。北歐諸國藉助開拓全球市場,在資源貧乏的土地上打造了世界最富裕的國度。以色列擁有中東地區最為完善的創業生態鏈,被譽為創業的國度。在英國倫敦,科技企業聚集的「硅環」,成為全歐洲風險投資活躍度最高的地區。而在全球創新排行榜上始終名列前茅的亞洲國家韓國,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策略更是造就了三星,LG等世界級創新公司。

市場經濟就是一個創新的經濟,這里不斷涌現著新公司、新科技、新模式,不斷清零。

十集大型紀錄片《創新之路》觀後感【3】

他的投資成就了矽谷三家著名的公司:仙童、英特爾、蘋果。

他對蘋果的投資,兩年內獲得了243倍的回報。

今天阿瑟·洛克被稱作「風險投資之父」,然而在1957年,31歲的他還是位於華爾街不遠的海登·斯通投資銀行一個傳統行業的分析師。

1957年秋天,洛克收到一封來自西海岸的信,八個年輕的科學家不能繼續忍受現在的僱主,決定集體跳槽。洛克想去會一會這八個人,然而他不知道,這次會面將成為他風險投資的開山之作,也成為催生矽谷的推動力之一。

那時舊金山灣區還沒有矽谷這個名字,那時也很少有人將公司開到西海岸。八個年輕人跟隨晶體管的發明人、195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威廉·肖克利來到這里,本想做一番事業,但老闆的傲慢、刻薄,管理能力的缺乏讓他們難以忍受。當時還沒有風投,他們只想找一個僱主,在眾多求職信石沉大海的時候,四千公里之外的東海岸的洛克卻已經買好了從紐約飛往舊金山的機票,決定見這八個和他年紀相仿的科學家。

歷史的決定性時刻有時到來得毫無徵兆。洛克和這八個人一見便很投緣,當時身上沒有帶任何法律文件,其中有一個人就掏出了十張一美元的鈔票,就是如果我們同意一起來做這件事,就每個人在這個鈔票上簽個名字。

正是這張普通的一美元鈔票,見證了美國東部銀行家和西部科學家的重要會面,也成就了矽谷風險投資的開端。在洛克勸說下,八個年輕人不再尋找新的僱主,而洛克答應幫他們找錢,找資本。

洛克找到了富有的謝爾曼·費爾柴爾德,於是新公司便有了Fairchild這個名字,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仙童」。

那是1957年的10月,那個秋天不僅對於八個年輕人和投資人洛克來說緊張非凡,對於整個美國來說,也陷入了一場舉國上下的緊張氛圍之中。

美國的焦慮來自在當時與美國同為超級大國的前蘇聯。1957年10月4日,正與美國冷戰對峙、進行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爭的前蘇聯,出其不意地將不載人宇宙飛船送入軌道,這被稱為「10月的震撼」的人造衛星事件,讓美國的領導人感到不安,讓美國的科學家覺得恐慌。整個國家都籠罩在美國科技領先的神話破產的陰影中。

美國意識到必須要在航天器和導彈方面超越蘇聯,仙童公司研發的硅晶體管被用於製造導彈了,這家新興公司迅速成長起來。

仙童是阿瑟·洛克投資的第一家公司,被稱為「矽谷的黃埔軍校」,後來蘋果創始人之一邁克爾·馬庫拉、AMD創始人傑瑞·桑德斯、紅杉資本創始人唐納德·瓦倫丁、凱鵬華盈創始人尤金·克萊納都是從仙童出來的的。洛克的這次投資對於矽谷而言功不可沒。同時洛克也開啟了科技與資本結合的新探索——風險投資家逐漸從傳統銀行業分離出來,形成一個人群,一種新的投資門類。風險投資,成為創新生態中的重要一環。

幾年後,在洛克的投資之下,另一家偉大的公司在矽谷誕生了,八個年輕人中的諾伊斯,摩爾離開仙童創辦了他們的第二家公司,這就是英特爾。

1977年,一位朋友介紹洛克認識剛剛創辦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但第一次見面他對喬布斯的感覺並不好。這個衣著邋遢的傢伙大肆鼓吹他們發明的藍盒子——它可以用來免費打電話而不被電話公司察覺。

然而,之後的聖何塞的自製計算機展覽會,卻挽回了洛克對蘋果公司的印象:其他的展位前觀者寥寥,蘋果展廳前卻圍得水泄不通,以致他根本無法靠近。

1978年,洛克以每股9美分買了64萬股,投資5.76萬美元。這些投資在1980年12月12日蘋果電腦第一次公開上市之後,價值1400萬美元,每1美元錢投資收回243美元。

那是一個時代的風雲際會:東海岸與西海岸,美國與蘇聯,資本與創新。今天,眾多像洛克一樣的投資人活躍在創新領域,什麼樣的投資人能夠成就未來的仙童、英特爾、蘋果?也許是在迅速變化的時代把握真正的價值的人,是具備耐心和信念的人,也是眼光長遠的人。風險投資就是在投資一個未來,未來的公司,未來的浪潮,未來的時代。

十集大型紀錄片《創新之路》觀後感【4】

他們是打破常規的勇士。

他們是改變世界的創新者。

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在創新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可能影響周圍的世界。

姓名:埃隆·馬斯克

年齡:45歲

畢業院校:加拿大皇後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

學歷:雙學士

身份: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創始人

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創始人

清潔能源公司SolarCity創始人

改變世界的成就:

在很多國家發射火箭還需要傾一國之力的時候,埃隆·馬斯克成立了自己的民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他的目標是將火箭發射費用降低到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1/10,並計劃在未來研製世界最大的火箭用於星際移民。

12月,SpaceX研發的一級火箭「獵鷹9號」首次實現了從發射到回收的全部過程。在此之前,所有的火箭只能發射一次便在大氣中自動報廢,而SpaceX不僅實現了火箭的回收,並且能夠在一天之內完成整修並做好重新發射的准備。這意味著將大幅降低發射衛星,甚至載人飛船的成本。人類距離太空旅行夢想的實現從未如此之近。

除了SpaceX,馬斯克還是特斯拉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公司SolarCity的總裁,同時經營這三家公司的背後,是懷抱對整個人類未來的思考:清潔能源和太空探索技術,將會改變人類的未來。

紀錄片《創新之路》采訪埃隆·馬斯克:

「SpaceX,它的目的在於讓生命超越地球的范圍,即在火星上建立自給自足的城市,使生命能在多個星球上繁衍生息。

因為如果生命能在多個星球上繁衍生息,那麼人類的存在就會延長。

我們想要的也並不僅僅是在火星上插上國旗和留下腳印,而是要開發出一種技術,有一天將數百萬人送上火星。我們從人類未來的宏觀角度來看,這一點異常重要。地球有數十億年的歷史,而這是人類第一次有機會走出地球,」

姓名:馬雲

年齡:52歲

畢業院校:杭州師范學院(現 杭州師范大學 )

學歷:本科(專升本)

身份: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改變世界的成就:

9月,阿里巴巴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每股68美元,開盤價92.7美元,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融資額最大規模的IPO。

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習慣,開啟了B2B,B2C,C2C,電子商務的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紀錄片《創新之路》采訪馬雲:

「我們都明白我們會老,我們會生病,我們會死亡,我們會退休,如何讓技術,讓資本,讓金融,讓新的創新創業的思想,在未來的年輕人中培養跟我們一樣的人,發現他們,培養他們,用機制保障他們。」

姓名:馬克·扎克伯格

年齡:32歲

畢業院校:就讀於哈佛大學,但中途輟學

學歷:高中

身份:臉譜公司創始人

改變世界的成就:

2012年5月18日,位於紐約時報廣場的納斯達克電子交易市場,迎來了美國歷史上第三大新股上市公司。扎克伯格的臉譜公司以每股38美元,募集了184億美元。今天,臉譜公司的用戶數量超過16億人,這樣的規模大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而它的市值最高曾達到3000億美元。

3000億美元是怎樣的概念呢?公元1500年,人類歷史的重要分水嶺,當時社會的全部財富總和大約合現值2500億美元。也就是說,今天這個30歲的年輕人,藉助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新的社交方式,這一創新所帶來的財富,可以買下1500年時的整個世界。

紀錄片《創新之路》采訪馬克·扎克伯格:

「當時有很多人跟我說:「社交網路成不了氣候,最多也就在年輕人當中火一火」,但是之後我們突破了人們口中的界限。又有人說:「好吧。但這頂多火一陣,將來指不定怎麼樣呢。」但是人們確實使用了很長時間,這時候又有人說:「好吧。沒准兒能支撐下來,但是肯定沒法發展成大的商業」,「不可能指望著它掙大錢」。我覺得這些年最困難的就是,總會有人不相信你所做的事情的價值。」

姓名:施一公

年齡:49歲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學歷:博士

身份:清華大學副校長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雙院士

改變世界的成就:

2008年,施一公毅然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並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職位,回到母校清華大學。

,他率領團隊解析了超高解析度的剪接體三維結構,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研究長文,被業界稱為近30年來中國在基礎生命科學領域對世界科學做出的巨大貢獻。

紀錄片《創新之路》采訪施一公:

「在我的視野里邊,中國已經到了騰飛的時候,只要有一流的科學家,一流的科技人員,中國一定會騰飛。

我總是在追求挑戰自己的一些極限,總想讓自己做的更好一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我覺得我得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我要用我的方式去做。」

十集大型紀錄片《創新之路》觀後感【5】

說起諾獎得主,你想到的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正襟危坐且德高望重。

但是在《生活大爆炸》第二季第17集中,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GeorgeSmoot)卻拍著謝耳朵的肩膀說:「親愛的,你瘋了嗎?」

在《創新之路》采訪的7位諾獎得主中,喬治·斯穆特恐怕是最可愛逗比的一位。他毫不掩飾自己對《生活大爆炸》的喜愛:「我對JimParsons,也就是飾演Sheldon的演員印象十分深刻,他特別棒。他並不是科學家,但是當他記憶那些與科學有關的台詞的時候表現得真的十分優秀。」

其實這一次客串是他主動要去的:「我的學生說我必須要去,因為人們會看這個節目。我的妻子曾經為碧昂斯工作,知道聯系方式,所以就聯系了相關人員使我被邀請。」

不僅客串當紅電視劇,他還是美國福克斯頻道的《你比五年級生聰明嗎》欄自里最重量級的選手。這個欄目邀請社會各界的選手來到節目現場答題,問題都選自美國小學1到5年級的課本,涉及數學、天文、歷史、地理、生物、社會等各門學科,如果能正確回答11道問題,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如果中途退出的話,這些成年人們就不得不低頭,在鏡頭前說:「我不如小學五年級生聰明。」

就這樣,頂著諾獎得主光環的喬治·斯穆特站在了五年級小學生的面前。千萬不要認為五年級的小學題是簡單的,在斯穆特之前,頂著各色光環的成年人都拜下陣來,從2007年開播以來,這檔節目只有兩個成年人順利過關笑到最後。

其中一個就是斯穆特。

采訪中能感覺到他是非常幽默、可愛、接地氣的科學家,然而他研究的領域其實是非常高大上的。2006年斯穆特獲獎的理由是「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關於《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學怪人」謝耳朵,斯穆特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他說能夠創新的人,是可以跨越自己專業領域的人,是能夠看到不同事物間聯系的人,就像謝耳朵一樣,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能想到其他人想不到的事物,所以很難被理解和認可。然而就是這樣一些人,對我們生活世界的未來帶來影響。

「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世界也運轉地越來越快了,未來也會來的很快。我認為,未來是很有潛力的,未來會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斯穆特說。

Ⅳ 韓國有哪些著名的創新者呢

Doseon Guksa - Doseon是一位佛教僧人,出生在統一的新羅王朝末期。他從小就被認為是一個神童,在20歲之前就在佛教中受到高度重視,並最終前往中國唐朝深造,對道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這期間,他變得非常感興趣的風水,或類型的中國風水。雖然風水的一些影響早在韓國就已經存在了,但它的做法並沒有廣泛流行,部分原因是不適合韓國的地理位置。

回到韓國後,他仔細研究了他祖國的地理,並將風水調整為現在的「風水師日」(Pungsu-jiri),其中似乎包含了佛教和韓國薩滿教的元素。在新建立的高麗王朝崛起期間,他被指派建造幾座修道院,他的新理論立即產生了影響。幾個世紀後,國王和貴族們在決定宮殿和住所的位置時,仍然會把旁素尻作為考量因素。

多森的肖像崔武善(Choe muo -seon)——活在高麗王朝(Goryeo dynasty),他被廣泛認為是把火葯技術帶到韓國的人。盡管它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但對火葯的嚴格管制阻止了它的配方傳播到亞洲其他地區。作為一名軍事指揮官,崔龍海在目睹了中國煙花之後,對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深刻理解了火葯技術的價值。為此,他將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探索火葯配方以增強國家的實力。

通過研究這項技術的觀察記錄、從中國走私的逆向工程樣本,以及漫長的反復試驗過程,崔仁海最終發現了配方。由於他的努力,韓國能夠在國內生產火葯,消除了中國對該技術的壟斷。此後,他還發明了韓國最早的一些以火葯為基礎的武器,最著名的是火箭推進箭。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韓國人繼續改進他們的火葯武器,其中一些是崔龍海親自發明的。

韓國的「hwacha」,一種可以發射多達100支崔氏「singijeon」(火箭推進箭)的裝置。我沒開玩笑,這真的是15世紀製造的火箭發射器。

Ⅳ 3.2創新者要具備什麼特點

3.2創新者要具備什麼特點

創新者需要具備什麼特點呢?《創新者的基因》這本書中,作者把創新者需要具備的能力總結成了五個方面,分別是觀察、發問、聯想、交流和實驗。

第一個技能是觀察。舉個例子。拉丹∙塔塔是印度最大的企業集團塔塔集團。拉丹塔塔有一次在出行的時候看見一名男子騎著一輛女式摩托車,載著他的妻子和兒子在街中穿梭,特別的危險。他突發奇想,能不能造出一輛廉價的小汽車,為這些經濟上不太富裕的人提供服務。於是他們集團推出了一款車內沒有空調系統、沒有助力轉向、沒有收音機,沒有副駕一側的反光鏡,沒有防側撞保護橫梁,沒有保險杠、輪胎中也沒有內胎,只有一個雨刮器、同時配備了一個油度表、車速表和加油燈的小汽車。你可能會認為,這算什麼小汽車,確實,配件十分簡陋,但是卻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方便。

製作這樣一台汽車的決策,就是這位董事長通過觀察後所得到的。所以,通過觀察一樣事物所得到信息,再分析細節,最後解決問題是如此重要。

人類的第二個創新技能是發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問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關於這一點,很著名的學者錢學森就曾經跟溫家寶總理說過這樣一番話:「這么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從創新者的角度上看,就是缺乏了提問問題的能力。大部分人往往對解決問題得心應手,卻忽略了在解決問題之前,要先提出問題。

寶麗來相機的創始人艾爾文·蘭德在和三歲女兒一起度假的時候給女兒拍照片,他女兒問他,為什麼不能馬上看到自己的照片。這個問題啟發了蘭德,建立了寶麗來相機公司。

第三個創新者的能力是聯想。女兒的提問只是激發了蘭德頭腦中的想法,使得蘭德通過聯想思考這個問題,最後創立了寶麗來這個品牌。

世界上一些既定的事實無法給我們帶來啟發。但是藉助這些事實,發揮我們人類強大的想像,往往就如同宇宙大爆發,就像打開扒含了潘多拉魔盒一樣,有可能顛覆一切。

第四個創新者需要具備的能力是交流。社會學有一個著名的學說,叫「結構洞」。結構洞就是社會網路中的空隙春森笑,是社會網路中一個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小圈子之間的空隙。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但有的人能夠在小圈子之間的空隙上架起聯系的橋梁,這些人能發現不同小圈子之間的差異,以及其中蘊藏的機會。結構洞上的「橋」 實際上就是創業者和創新者說的「跨界」,跨界就是和不同圈子的人交流,把不同圈子的事兒聯系起來。

美國海豹突擊隊有一個訓練項目,目的就是產生集體心流。比如現在在一個屋子裡面有恐春瞎怖分子,海豹突擊隊需要把恐怖分子制服。那麼如何產生集體心流?

第一點隨時補位,如果一位隊員在搜索左邊這間屋子,另一位隊員就去搜索右邊這間屋子,如果一位隊員要開門,另一位隊員就准備好戰斗的姿勢。

第二個隨時准備充當領導。如果當前的形勢突然變得緊急起來,一位隊員認為可以領導整個隊伍,那麼不需要上級的同意,只要海豹突擊隊的隊員每個人達成一致,就可以隨時切換領導。這里能看出,集體心流其實就是用心交流產生的自發反應。

再舉一個關於喬布斯的例子。2002-2007 年間是蘋果公司准備推出 iPhone 的關鍵時期。iPhone 的設計需要工業設計團隊、iTunes 團隊和用戶界面操作系統團隊的參與,正是喬布斯把這三個團隊聯系在一起,形成了 iPhone 軟硬一體化的設計。喬布斯在這里當充當了一個連接的角色。也就是結構洞上面的橋。

最後一個創新者的技能就是實驗,這也是最重要,最難辦到,最考驗創新者的一點。創新最忌緯的是什麼?就是光說不做,動口不動手。

舉個例子。很多人現在看書都用Kindle,買書便宜、閱讀方便,體驗也很好。但亞馬遜可不是第一家發明電子閱讀器的公司,在亞馬遜之前,最有名的電子閱讀器廠家是索尼。索尼比亞馬遜推出電子閱讀器早 3 年,而且質量比亞馬遜 3 年後推出的第一代 Kindle 性能還好。為什麼產品質量更低的Kindle 比索尼的閱讀器賣的好呢?

答案就在Kindle的CEO貝佐斯身上,他有一個特點,凡事都從客戶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向自己提問,「怎樣做會對客戶更有利?」

他通過觀察用電子閱讀器讀書的用戶,發現用戶要的不是高精尖的閱讀器,而是豐富的圖書和精準的圖書推薦。於是,貝佐斯把亞馬遜銷售實體圖書的優勢和電子閱讀器聯系了起來,決定把電子書的數量弄上去,讓用戶能方便地寫書評。結果就因為這一個實驗,贏得了用戶的芳心。

貝佐斯之所以能帶領亞馬遜從一家網上書店發展成全球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的領軍企業,和他集合了觀察、發問、聯想、交流和實驗的創新者基因有很大關系。

[1]《創新者的基因》,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2]錢學森

[3]《盜火》,史蒂芬·科特勒

Ⅵ 創新者的窘境——打破路徑依賴,演化新曲線

美國太空梭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它們的寬度是4.85英尺。那麼,它們為什麼是4.85而不是5.0或者4.5呢?

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路上又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寬一點,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寬度由鐵軌的寬度所決定。

那為什麼鐵軌的寬度是4.85英尺寬呢?原來,早期的美國鐵路是英國人修造的,而這些英國工程師原來是建造電車的,而電車的輪距寬度就是4.85英尺。那電車的輪距寬度為什麼按4.85英尺這個標准呢?原來,最開始時,做態皮梁電車的人是做馬車的。那做馬車的人為何以4.85英尺為馬車的輪距呢?

因為那時的馬車由兩匹馬拉動,而兩匹馬屁股的寬度就是4.85英尺。

看看,路徑依賴原理所產生的影響有多大,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在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

一、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 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保羅·戴維在《技術選擇、創新和經濟增長》一書中首次提出的,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 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 ,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是「壞」),由於規模經濟、學習效應、協調效應以及適應性預期等因素的存在,就會沿著該路徑一直發展下去,並鎖定在該路徑上,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路徑依賴這種現象最早來源於生物學。

生物學家在研究物種進化分叉和握含物種進化等級次序時發現: 物種進化一方面決定於基因的隨機突變和外部環境, 另一方面還決定於基因本身存在的等級序列控制。

所以, 物種進化時, 偶然性隨機因素啟動基因等級序列控制機制, 使物種進化產生各式各樣的路徑, 並且這些路徑互不重合、互不幹擾。生物學家康諾德瓦丁唐首先用 ( 即必然的、命中註定的、自動跟隨的路徑) 來表示這種現象。

後來,古爾德在研究生物進化問題時, 進一步提出了生物演進路徑的機制, 並明確了生物學路徑依賴的概念。

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斯,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斯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路徑依賴 根據依賴程度分為三類

低度路徑依賴

中度路徑依賴

高度路徑依賴

依賴程度越高,鎖定性越強,越不容易跳出來。

二、路徑依賴的影響

積極的路徑依賴 :好的路徑會對組織起到正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沖力,產生所謂的飛輪效應,組織發展從此進入良性循環。

例如美國NASA的火箭技術非常先進,就會建立技術路徑,強者恆強,其它國家如果想追趕上將非常難。不僅是火箭技術,包括汽車、飛機、高科技技術都有嚴重的路徑依賴效應。同理國家制度的變遷也符合路徑依賴,一開始就選擇了好的經濟制度,進入路徑自增強,產生飛輪效應,進而國家越來越強大,反之則經濟崩潰,國家衰敗。

消極的路徑依賴: 不好的路徑會對企業起到負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沖力帆運產生泥沼效應,使企業發展從此進入惡性循環。

1、個人發展的路徑依賴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面臨職業選擇,是找收入多的工作還是找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一旦做出擇業選擇,就很可能將自身的精力、資源、時間、甚至金錢全部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當突然發現自己處在一個瀕臨淘汰的行業,如果退出,前期巨大的投入會變得一文不值。

在經濟學中有個專業名詞叫「 沉沒成本 」,所以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若半路轉行,必須經過一個艱苦的過程,而且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對於個人而言,要想擺脫路徑依賴,要時刻警醒自己我的工作會不會淘汰?我的工作會不會被機器人替代?我的工作會不會被更有競爭力的年輕人替代?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時刻准備著向更高的方向邁進。

2、技術演變的路徑依賴

技術的演變遵循自我強化、自我積累的特徵,一旦達到某個 臨界點 , 系統便陷入鎖定狀態, 即出現報酬遞增、正反饋、自增強現象。首先發展起來的技術常常可以憑借佔先的優勢地位,利用巨大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利用學習效應、協調效應、網路效應,越來越流行,實現自我增強的良性循環。

相反,當有更為優良的技術出現時,很難割捨原有技術帶來的豐厚利潤,最終陷入惡性循環,難以自拔,被競爭對手超越。

百年柯達的隕落是路徑依賴理論的典型。

柯達是一家偉大的公司,是一家百年企業,我們看看柯達的輝煌一生。

1881年末,伊士曼成立柯達公司

1883年,伊士曼發明了膠卷,攝影行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1975年發明第一台數碼相機

1997年2月市值最高310億美元、全球員工達14.5萬人、攢1萬多項專利

2007市值降至1.75億美元,十餘年蒸發90%以上。

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

柯達完成了130年的偉大使命,仍然沒有突破路徑依賴。早在1975年柯達已經發明了世界上首款數碼相機,柯達繼續把大量資金用於傳統膠片工廠生產線和沖印店設備,擠占數字技術的研發費用。使公司陷於「明知故犯」、「轉不了舵」的窘境。

柯達的路徑依賴是很難舍棄膠片市場的巨額利潤,即便看到了數碼技術廣闊的未來,始終捨不得傳統膠片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壟斷地位,感覺是被鎖定了一般,無法脫身。

缺乏對趨勢的前瞻性分析,沒有及時合理優化公司組織架構及經營戰略,搖擺不定的管理層,只能無奈的將柯達帶入深淵。

3、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思將路徑依賴理論引入制度變遷分析框架中,開拓了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

制度變遷一旦走上了某一條路徑,它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沿著既定的路徑,經濟和政治制度的變遷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迅速優化;也可能順著原來的錯誤路徑往下滑,結果在痛苦的深淵中越陷越深,甚至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之下。

一旦進入了「鎖定」狀態,要想脫身而出就變得十分困難,除非依靠政府或其他強大的外力推動。

諾思認為,路徑依賴的形成不僅僅是歷史偶然事件引起的,更多是由決策者的有限理性以及制度轉換成本太高引起的,受到經濟、政治、文化遺產的多重製約,制度變遷比技術變遷更復雜。

決策者有時候並不知道哪種制度是最優的,即使知道哪種制度最優,也不知道該採取什麼措施來實施最優的制度。

案例 :委內瑞拉的經濟危機——從資源詛咒到路徑依賴

曾經的南美首富 :1970年委內瑞拉是拉丁美洲首富,全球最富的20個國家之一。委內瑞拉是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在2014年委內瑞拉已探明的石油儲備量達到2980億桶,在全球高居第一位。

但是查韋斯政府卻不會按照合理的方式去利用開發。由於過分依賴老天賜予的財富,導致國家經濟結構單一。委內瑞拉1999年80%的出口收入來自石油,到了2015年,這一數字達到了95%,一旦油價下跌,國家經濟就會陷入困境。

現為地球上最失敗的國家之一

2018年,委內瑞拉再次發生哄搶,這個南美國家由於通貨膨脹,人們甚至買不起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下面是這幾年的一些數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2015年委內瑞拉的GDP縮水了10%,2016年縮水8%。2015年委內瑞拉惡性通貨膨脹率已高達275%,2016年這一數據可能將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720%。

委內瑞拉經濟長期對石油的 路徑依賴 ,再加上查韋斯和他的社會主義統一黨實行不合理的計劃經濟制度,比如說連超市都要國有化,2010年,委內瑞拉國營超市梅卡爾超過16600家網點,僱傭了超過85000名員工。

機構臃腫,效率低下,滋生腐敗。查韋斯制定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一旦被採納,就會產生利益集團,只有鞏固這個制度才能保障利益集團的持續收益,路徑鎖定,自我強化,形成路徑依賴,如果沒有外力或者改革,跳出原有路徑極為困難。

三、路徑依賴形成原因

1、歷史選擇

偶然的歷史事件決定了制度變遷走上那一條路徑,一旦進入發展過程,影響不斷放大。最著名的例子是: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距離,是由兩匹馬的屁股決定的。

2 、 轉換成本

轉換成本實際上是獲取、學習和使用一種新技術的機會成本。

個人發展:如果你想轉行,之前的經驗全部歸零,重新學習新知識,工資下調,轉換成本極高。技術演變:技術具有專用性,一旦用戶轉向了另外一種技術,那麼在原有技術上的投資就幾乎沒有任何價值。比如說柯達。制度變遷:一旦選擇一個制度,要想改變特別困難。例如朝鮮如果想從社會主義改變成資本主義,極為困難。

3、 網路規模效應

在網路效應市場,消費者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關系,一個消費者的收益要受到其它消費者選擇的影響。隨著一種產品用戶數量的增加,該產品變得更有價值,就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選擇這種產品,當達到一定的網路規模,也就是所謂的臨界點。就會變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導致贏者通吃的結果。

比如微信,很多人都在用,你不用都不行。還有滴滴打車,司機用滴滴的多,客戶必須選擇滴滴才能很快打到車,所以當時滴滴打車瘋狂的進行補貼和擴張,就是為了建立一張巨大的網。進行強鎖定。

4、 思維固化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由於認知的局限性, 人在面臨復雜決策的時候, 思維模式會選擇性地對信息加以解釋,思維模式和認知具有黏滯性, 即在過去場景中用來解釋和做出反應的思維模式, 在面對新環境時也會有被拿出來重復使用。固化的思維模式將人們的視線只集中於所能看到的,容易產生認知偏差。

思維固化一方面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和了解信息的成本過高而導致人具有認知的惰性, 從而產生認知凝滯; 另一方面, 也可能是在復雜環境下過去成功的經驗造成了的盲目自信, 最後產生了思維固化。

當思維固化達到一定的閾值, 就可能用舊地圖去在新的領域航海,最終, 在凝滯的思維模式指導下走向失敗。比如有些人特別愛學習,學習互聯網思維、AI思維、模型思維,跨界思維,都是為了拓展認知邊界,避免思維固化。

5、進化短視

進化短視指的是,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為了眼前利益放棄長遠利益,只看眼前不顧未來,比如說非洲某些部落為了發展經濟,大量捕殺野生動物,破壞環境,為了增加收入砍伐森林等等。委內瑞拉明明知道過度依賴石油對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是有害的,但是仍然只顧眼前利益,放棄了其它產業的發展。

四、如何突破路徑依賴

1、新:革新理念,居安思危。

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講到,華為的破產是一定會來到的,現在是春天,但冬天已經不遠了,我們在春天與夏天要念著冬天的問題。

IT業的冬天對別的公司來說不一定是冬天,而對華為可能是冬天。華為的冬天可能來得更冷,更冷一些。我們還太嫩,我們公司經過十年的順利發展沒有經歷過挫折,不經過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確道路。

磨難是一筆財富,而我們沒有經過磨難,這是我們最大的弱點。我們完全沒有適應不發展的心理准備與技能准備。

比爾蓋茨: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李彥宏:網路離破產只有30天。別看我們現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這個公司就完了。聰明睿智的企業家,都善於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危機感讓他們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

2、舍:敢於放棄,沉沒成本

佛家說,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舍是一種智慧,雖然很多人知道這個道理,但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很難做到。柯達捨不得膠卷業務,諾基亞捨不得功能機,最終不得不付出代價。

3、創:創新開拓,另闢蹊徑

熊彼特以「創新理論」解釋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解釋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趨於滅亡的結局,從而聞名於經濟學界,影響頗大。

熊彼特認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於企業家的創新,企業家=創新,如果停止了創新,你還能夠活著,是因為前面創新的慣性所致,當企業家停止了創新,就不能稱之為企業家。所以只有創新才有可能突破 路徑依賴 ,找到長足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

案例:微信——騰訊的重生

騰訊的居安思危:馬化騰說「不管你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浪潮面前有多強,稍微疏忽,一個月就有可能翻船。不要看很多公司好像很大、很強,其實都可能是不堪一擊的,所以要報著對行業演變的敬畏之心,戰戰兢兢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服務做好。」

騰訊的敢於放棄:QQ承載了騰訊的光榮與夢想,是PC端社交工具的絕對王者,但是由於移動互聯的來臨,手機QQ架構復雜,PC基因太強,客戶體驗不佳,不能夠適應新市場。但是騰訊敢於放棄,勇於創新。

騰訊的創新開拓:騰訊沒有在手機QQ上進行大量改進,而是另闢蹊徑,重新開發完全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社交工具微信,更加簡單易用,推向市場後,迅速裂變,很快到達臨界容量,形成巨大的網路效應,進行了強鎖定,從此微信一統天下。

「 路徑依賴 「理論解釋了很多想像,從個人職業的選擇,企業的發展,再到國家制度的變遷,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客觀規律,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理解這個世界,當然每個理論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解釋所有現象。

讓我們深刻剖析路徑依賴的理論,再結合其他思維模型,幫助我們在個人的職業發展中攀上高峰。

路徑依賴這個概念很有用。有些路徑依賴我們避免不了也無需避免,它有助於我們過好我們平凡的一生;有些路徑依賴我們要設法克制點,這樣有助於我們度過我們自在的一生。

初中時學過一首詩,叫 《未選擇的路》(The Road Not Taken) 。放在文末,很是應景。

黃色的林子里有兩條路

很遺憾我無法同時選擇兩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對著其中一條極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進遠處的樹叢。

我選擇了另外的一條,天經地義

也許更為誘人

因為它充滿荊棘,需要開拓;

然而這樣的路過並未引起太大的改變。

那天清晨這兩條小路一起靜卧在

無人踩過的樹葉叢中

哦,我把另一條路留給了明天!

明知路連著路,

我不知是否該回頭。

我將輕輕嘆息,

敘述這一切許多許多年以後:

林子里有兩條路,

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

它改變了我的一生。

閱讀全文

與韓國人看創新者是什麼反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68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05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5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88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0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39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1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5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55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36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28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1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0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2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0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2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68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