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韓國老人的晚年生活是怎麼樣的
在近些年來,韓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得相當不錯,特別是韓流的文化輸出,電視劇中的長腿歐巴或者偶像組合讓不少粉絲愛屋及烏,連帶著對韓國都心馳神往,想著一定要去旅遊一番。但其實韓國在近年來遇到不少麻煩,並不如韓劇中那樣的爛漫美好。
在各方面的施壓之下,韓國老年人的處境才會面臨如今的局面,可韓國的老齡化卻仍不斷嚴重,按目前的發展趨勢來說,估計未來只會更加慘淡。小編在韓國游時,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朋友在和計程車司機的交談內容,事後朋友和我說,她和司機談到工作,那名老年司機告訴她:自己的生活目標就是要幹活干到身體吃不消為止,他就是為了生活而生活的一代人,根本不敢歇下來!由此可見,韓國多數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是無法安逸的。對此,大家又有何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獨特觀點。
㈡ 韓國投資移民的五項有利政策有哪些韓國移民的養老優勢是什麼樣的
近年來,隨著海外投資的激增,來自韓國的投資移民越來越受到中國投資者的歡迎,其中韓國在亞洲非常受歡迎。將介紹韓國投資移民的五大優惠政策。歡迎閱讀!
閱讀:韓國老年移民的優勢
隨著國內城市的快速開發建設,PM2.5空氣和環境問題頻發,國內養老不再是老年人的選擇。海外房產養老成為新一輪移民話題,那麼去哪裡養老呢?無污染的保障,對於渴望健康的中老年移民來說很有吸引力。縱觀世界現有移民國家,傳統移民國家生活成本高、文化背景和語言差異成為海外移民養老的主要障礙。韓國也是亞洲國家,其投資移民項目正好滿足了中國人的養老需求。因此,韓國成為亞洲購房者享受高質量退休生活的首選。
考慮到老年人的健康住宅,中國人不斷追求生活質量,對環境、食物和水的質量有更高的要求。韓國周邊國家在環境和食品安全方面顯然需要國內幾條街的距離。大量中國人投資移民韓國,導致韓國濟州島部分房產投資需求飆升,自然風光優美,人文關懷,當地醫療條件好,便利性好。
其中,具有養老功能的海外度假地產更受國人歡迎。度假海外地產類似養老海外地產,對環境要求高,偏好氣候溫和、人口密度低的地區。不同的是,度假地產的壽命較短,主要用於度假休閑、放鬆和家庭幸福。對於退休養老,與韓國公民享有同等的社會福利,韓國人的生活不存在文化融合問題。房產是實物投資的一種,投資移民韓國絕對有利。是為退休養老定製的投資移民項目。
㈢ 韓國社會福利有哪些
韓國65歲以上老人每個月給8萬多的交通費,然後去看病國家出80%自己出20%,
孩子的父母雙方都月收入低於100萬韓元, 孩子從托兒所到幼兒園到免費 ,但是要申請, 出生2個月到4歲
㈣ 韓國老年人退休金很少嗎
發達國家都在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韓國可能並不算嚴重,但老人的生活質量可能是最差的。
根據韓國統計部門最新發布的數據,目前這個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為738萬人,佔到總人口的14.3%,遠低於日本的25.9%。但韓國65歲以上的人口有一半處在貧困當中,而在70到74歲這個年齡段中,33.1%的韓國人需要工作——由美國、英國等35個國家組成的經合組織 (OECD) 的平均水平僅為15.2% 。
“我可能會工作到80歲”根據韓國政府3月份公布的官方數據,約有420萬60歲以上的韓國人在2017年就業或尋找工作,比20多歲一檔的人數還要多至少20萬。在今年初首爾的“銀發招聘會”上,3萬多名白發蒼蒼的老人一起競爭6000個職位,而且大多屬於“低端行業”,包括快遞員、保安、清潔工、加油員等崗位。
缺乏孩子關心,不少韓國老人晚年凄涼。
但更多人並不願拋棄尊嚴,當無力工作或不想成為子女負擔時,自殺成了韓國貧困老人的選擇。
在所有OECD(經合組織)國家中,韓國老年人自殺率最高,以至於被《經濟學人》稱作“恥辱”。
更駭人的是,老年人自殺率還在上漲:2000年,韓國65歲及以上老人自殺身亡人數為1161人,2010年達到了4378人,2017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7391人。
換句話說,過去一年,韓國平均每天就有近20位老人自殺身亡。
養老成了2017年韓國總統大選的一個關鍵問題。
總統文在寅在競選綱領中承諾,到2021年將最貧困人口的基本養老金提升從每月200000韓元(約合1200元人民幣)提高到每月300000韓元(約合1800元人民幣),並將老年工人的職位空缺數量翻一番,達到80萬。
此外,政府還計劃補助老年痴呆症的治療,為護理人員提供更多補貼,並增加對老年人的住房供給。但文在寅的改革能否真正改變韓國老年人的養老困境,目前仍然有待時間的檢驗。
畢竟,連韓國政府自己的預期都稱,預計要到2060年,才能有大約90%的韓國老人普及養老補助——而讓實現這個目標變得更加困難的是,韓國出生率正在落入新低,每千人只有7名新生兒。
㈤ 韓國老齡化加劇!2030年醫療福利支出預計將翻一番,還會帶來哪些影響
許多發達國家開始出現新生人口率減少,隨之而來就是人口老齡化加劇的現象發生。這也是世界各個國家都開始出現的問題,近日韓國全球老齡化問題再次引起眾人的關注。
韓國其實僅僅是一個國家的縮影而已,有許多發達和發展中的國家都在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希望各個國家的政府來針對這一現象提出政策改變,解決人口老齡化增加的問題。
㈥ 韓國社會福利模式的特點.問題及對我國的啟示 社會福利特點
作者:楊玲玲
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2009年12期
韓國社會福利模式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建立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是剩餘型社會福利體制形成時期,其特點是「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勞動,無勞動能力的人依靠社會救濟」。1997年以後韓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在社會福利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完成了社會福利模式的變身,使其初步具備「生產——發展型」福利模式的雛形。總體來看,韓國以較少資金建立起了社會福利體制,並且福利要求表達的制度架構維護了政權的穩定,從而保證了經濟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使韓國從二戰後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
中國和韓國雖然國土面積、人口規模不同,人均GDP差距懸殊(中國2005年時人均GDP為2000美元,韓國2007年時人均GDP已達20,000美元),社會福利體制建設的階段不同,但兩國比鄰而居,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目前又都面臨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支出龐大、社會保障基金升值困難等相同的問題。因此,研究韓國社會福利模式建立的過程、特點、問題,對中國目前建立發展型社會保障體系十分重要。
一、韓國社會福利模式的特點
1.生產第一,福利第二
在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的關繫上,經濟政策目標中壓倒一切的是經濟增長,社會政策是服務於經濟發展的。20世紀60年代韓國在經濟發展初期實施了產品出口導向發展戰略,為使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韓國在這一時期甚至強制性地實行低工資政策,吸引外資,增強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在朴正熙執政期間,韓國製造業工人的每月工資僅為5美元,是亞洲「四小龍」中最低的。社會保障制度重點在於扶貧與社會救助。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1973年12月頒布《國民福利養老金法》,頒布這一法律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籌集發展重工業所需要的資金,所以政府直至1988年才全面實行。由於韓國經濟起點低,經濟規模小,積累比例過重,依靠外資嚴重,因此韓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也完全屈從於經濟發展戰略的意志。有學者據此將韓國冠以「以增長為中心」模式,以區別於新加坡、台灣等東亞國家和地區。但是,在經濟有了一定增長之後,統治者也明確認識到社會福利對於建設強大國家的重要性。如1993年金泳三政府上台執政後,對以前忽視社會福利的做法進行了深刻反思,他指出,「先進國家並不只是靠高國民收入實現的」,「雖然一個國家的整體國民收入增加了,但如果正直而勤奮工作的人仍然在貧困的深淵中掙扎,那麼這斗喊個社會肯定是有問題的,是經濟正義失去作用的社會」。([韓]金泳三:《開創21世紀的新韓國》,東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頁)
2.主張社會福利項目的生產主義或投資取向
在西方社會,傳統福利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提供一種防範天災人禍的安全網,是對福利接受者的事後補償,其重點也不是幫助援助對象發揮潛能並藉此贏得自立。在這種福利取向之下,社會福利和經濟發展完全是兩回事。其開支是一種消費,是收入總額的減少,不能帶來直接的新產出,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的制約。傳統社會福利模式對可供支配收入的消費性依賴,成為西方福利國家備受新右派詬病的根源。而韓國社會福利制度強調社會福利開支的生產主義或投資取向,1994年昌御著名福利社會學家霍利廷(Ian Holliday)將這種模式的特徵概括為:(1)政府視社會保障項目為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整體工程的一部分,並傾向於使社會政策從屬於經濟政策;(2)國家把注意力放在強化經濟基礎設施和提高人力資源的教育和健康的需要上,而把社會福利事務看做是市民社會的事務;(3)國家倡導工作福利和人際互助而不是把社會公正與福利權利理念作為其福利意識形態的核心理念;(4)福利需求群體的公共需求程度較低,社會福利支出和稅費在GDP中所佔比重很小;(5)國家在社會福利的提供上主要是規制的制定者,而不是福利的供給者。
3.幫助福利接受者自強自立
韓國傳統社會福利模式對福利對象是維持性救助形式,空迅野試圖促使福利接受者自強和自立。韓國的社會福利改革是以工作為取向的福利改革,主張強化福利對象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並藉此實現脫貧自立。韓國十分重視通過政府或其他機構創造就業機會來促進就業,認為這種做法不但有助於提高福利救濟對象的自尊心和信心,而且也存在著實現贏利的可能性。不僅如此,韓國政府更熱衷於通過對自謀職業者的投資來實現生產性自救。政府鼓勵投資對象創建小型企業,通過現金補貼、增加服務、設立教育戶頭、建立兒童日托所等方法加以扶持。
4.將教育作為社會福利的重要內容
朴正熙政府十分關注擴大學校老師的福利。在福利制度剛剛興起之時,公立學校的老師已經被《文職人員養老金法》所覆蓋。但1970年代私立學校的比重較大,佔小學總數的1.2%,中學佔46.1%,高中佔67.9%。因此,1973年政府通過了《私立學校教師養老金法》。1970-1993年韓國預算支出中,教育費佔12.7%—18%,而社會保障及福利費只佔4.3%—9.3%。(顧俊禮、田德文:《福利國家析論——以歐洲為背景的比較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342頁)工業化時期教師享受政府的良好待遇是韓國福利制度的典型特徵之一。政府對大眾教育的關注極大地提高了韓國的人口素質。1965年小學入學率已達100%,中學入學率從1960年的27%增加到1981年的85%,使得韓國在很短時間內實現了農業勞動力向工業勞動力的轉型。金融危機後,韓國政府注意到了新近出現的「數字鴻溝」,更是將教育、特別是終身培訓納入社會福利體系之中。2000年國際統計年鑒資料顯示,東亞次發達地區和國家在社會發展支出上與發達國家較為接近,其主要原因在於對教育的投入水平較高,均在政府開支的15%以上,而發達國家則在2%—6%左右。(鄭秉文、方定友、史寒冰:《當代東亞國家、地區社會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頁)
5.普遍性
韓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具有普遍性和全民性,其項目基本涉及每一個人的生老病死、教育等各個方面,切實保障了勞動者及其親屬的社會生活,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發揮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安全網」與「穩定器」的作用。
韓國社會福利制度普遍性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其形成以1999年8月12日國會最終通過《國民基礎生活保障法》為標志。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韓國,經濟發展落後,社會秩序混亂,社會保障幾乎無從談起。60年代初,韓國政府把發展經濟和建設福利國家定為目標,提出保證國民的生存權和福利國家的義務,並制定了十幾個有關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到2000年,四大社會保險均實現了覆蓋全體國民或全體勞動者。
與此同時,韓國自2000年10月開始施行國民基本生活保障法。政府於1998-1999年推行了限期生活保護及對原生活保護制度的臨時性擴充,又於1999年9月將這一應急措施放在一起制定了基本法。可以說,這一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其意義體現在從以前的「勞動能力的有無」基準朝著「國民最低限度」基準的轉變、傳統生活保護制度的「劣等待遇原則」的撤銷上。國民已經可以在面臨社會性風險時,根據自己的情況,或者從社會保險制度、或者從公共救助制度中獲得保護了。以往各自獨立的社會保險與公共救助制度得以相互合作,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為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制度,作為國家義務的、而且是作為一項國民權利的最低生活保障得以實現。
正是由於韓國社會福利制度兼具「效率性」與「普遍性」兩個特點,所以根據國內外權威學者達成的共識,韓國社會福利模式可以稱為「發展優先——普遍主義」的福利體制。
6.多元共建性
多元共建性,是指韓國社會福利體系的架構由政府、企業、社區與家庭多方參與、共同建成。
韓國政府是建立社會福利制度的主導力量。韓國政府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制定具有獨立的、主動的地位,不會因各階級與利益集團的影響而改變。國家領導者擁有自己的議程,不會因各階級與利益集團的偏好而改變。韓國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儒教傳統國家,政府鼓勵孝敬父母,穩定家庭,實行夫婦優待制。不優待獨身者和單親家庭。這一社會保障模式可以表述為:福利和經濟增長均衡並與家庭傳統結合,實行對家庭照顧的「家庭般社會」保障制度。韓國鼓勵地方政府進行社區福利建設,特別鼓勵企業參與福利建設,將企業福利提到很高的地位來認識。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勵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建立職工福利保障,對沒有建立社會保障或者行動不力的企業不給予優惠政策甚至進行處罰。因此,以企業為基礎建立職工保障成為韓國社會保障模式的成因和特徵之一。
二、韓國社會福利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韓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死角地帶」
「死角地帶」是指長期不繳納保費,現在或將來無法從保險中受益的人群。韓國健康保險的規定是:不繳納保費時間超過3個月的投保人,在享受保費受益時受到限制;國民年金的投保期限最少是10年,繳費記錄不超過10年的,不享有國民年金。2006年,國民年金的死角地帶達到全部國民年金加入者的54.5%,有70%的非正規職業勞動者未能加入國民年金,而國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只能覆蓋貧困階層的1/3。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結構性問題、社會保險的盲目擴大以及個人經濟上不穩定、意識上不重視等。
2.主要社會保險項目的長期財務赤字
國民年金體系是最令人擔心的。一是國民年金體系有一個固定受惠人群的保險金領取計劃,由於其較高受益水平和相對低的繳費率,這一年金設計導致了財政的不平衡,巨大的財務赤字每天都產生出來。
二是韓國養老保險前三種是特殊職業養老保險,這三種特殊的養老保險已發展為全額養老保險,並且在養老保險種類、接受養老保險的條件及財政結構等方面非常相似,他們造成財政困難的原因也相似:高養老金——低供款制,沒有規定獲得全額養老金的正常退休年齡,不利於終生做家務的老人的養老保險結構,有限度的申請調查,早退休者的養老保險沒有實質性的減少,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結合在一起,導致了這種養老保險體制的不平等和財務上的失調。另一方面,國民養老保險制度是從「五五」計劃時期開始實施的,計劃的規模僅限於受保人數的一半以下,由於財政負擔過重,實行的時間不會持續長久。同時,那些不符合養老保險資格的老人和正在步入老年的一代將不可避免地陷入無任何退休金的困境。
三是國民年金投保的月最高收入水平為360萬韓元,每月交納9%的保險費,20年後每月領取80萬韓元左右。僱用保險中失業津貼最高1個月90萬韓元。而在公共救助中4口之家1個月可以領取93萬韓元。也就是說,貧困戶不做任何貢獻而領取水平高於年金和僱傭保險的投保者。
3.社會福利仍處於較低水平
韓國在1996年加人OECD,這對其社會保障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國民對政府的福利、教育及住房政策感到不滿。
三、韓國社會福利模式對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啟示
筆者重點談談對社會保障理念的啟示。
一個社會制度有四個基本要素,即理念、規范、組織和設施。理念是社會制度背後的核心動機,是社會制度建構的指導思想和創立宗旨,也是社會制度的精髓和靈魂。韓國社會福利模式對我國的社會保障理念反思的啟示是:
1.從市場經濟的配套措施到現代社會秩序的獨立支柱
中國自改革以來,一個流行的看法是將社會保障視為市場經濟的「減震器」,這種理念只能導致社會保障改革始終跟在市場經濟後面亦步亦趨,並最終將社會保障制度打造成一個非常狹隘的社會制度。比如,我國現在仍不稱「社會福利制度」而稱「社會保障制度」。韓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城市社會里,人們失去了傳統的土地依靠和傳統的家庭支持,又失去了就業的穩定性,人們的社會生活無法得到基本的保障。因此不是社會保障制度簡單地服務於市場經濟,而是二者都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社會制度和資源配置機制。它們各自承擔著現代社會的不同價值責任,又有共同維系現代社會總體價值的歷史責任。
2.從保強棄弱的社會制度到追求社會公平的有效機制
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理念的錯位使之在客觀上成為一個保強棄弱的制度。也就是說,這種社會保障是圍繞著社會的強者設計的,而社會弱勢群體不僅享受的社會保障項目少,而且享受的社會保障水平低。韓國的經驗是,社會保障制度具有「劫富濟貧」的性質,在其他發達國家更是如此。通過國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使得社會貧富差距逐步縮小,從而達到追求社會公平的效果。
3.從拖累經濟發展的包袱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在中國學界,有相當一批學者擔心產生北歐各國的「福利病」,把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看作經濟發展的包袱而非動力。然而韓國的經驗證明,後工業化國家只要合理安排社會保障投入與經濟投入的比例,特別是將社會福利制度納入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框架之中,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就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負擔。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入中期階段,是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契機。中國內需不足的原因很多,一個重要方面是由於頭上有「新三座大山」的沉重包袱。因此,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不會妨礙經濟發展,相反,還是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動力源泉。
4.從邊緣性社會制度到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體性社會制度
服務於經濟體制改革,服務於市場經濟建設,是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長期以來的基本指導思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結構和諧有序。和諧社會是所有社會階層共建共享的社會,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良好、社會穩定有序的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充滿活力的社會。所有這些都與社會保障制度密切相關。韓國的經驗可以告訴我們,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可以有效地解決社會的貧富分化問題,可以有效地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可以重新調整勞資關系,還可以建設良好的社會治安。要使社會保障制度從改革的邊緣走到改革的舞台中心,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體性社會制度。
作者介紹:楊玲玲,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客座研究員
㈦ 韓國面對嚴重的低生育、老齡化現象,採取了哪些應對舉措
老齡化嚴重的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國家現在依然需要去面對,而且情況還比較嚴峻的多,對於韓國來說,他們也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來應對低生育以及老齡化的問題。韓國的一個措施,那麼也就是在2022年開始對約那些新生兒零歲到一歲之間的家庭,每個月會提供3,0萬韓元的一個育兒補助的問題,兌換成人民幣也就是1,800元。也就是說以後生兒育女,韓國還會給0~1歲的孩子送奶粉錢,當然到了2025年的時候,還會進行一定的上調,用這樣的方式來刺激生育。
韓國早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了對低生育的一個對策,鼓勵生育,但是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現在依然處於全球最低的一個生育水平。關於這些問題,韓國就開始了新的刺激政策,用錢的方式讓那些已婚人士選擇生孩子,減少他們的負擔,甚至還要給他們假期,對於這些優厚的福利,不知道那些不想要孩子的人來說,他們是否會心動。
㈧ 韓國老年人貧困率超四成,為何當地的老人那麼窮
現在中國人均生產總值在不斷上升,人們人的生活越來越幸福和安康!現在是一個科技發達的社會,無論是醫療還是生活都是在不斷的發展與變化,現在還是一個互聯網時代,坐在家中就能知曉天下事!
韓國隊醫療以及一些生活方面的補助比較低 ,我們都所知道的一個國家越發達,就可以從他的醫療科學水平中可以看出!做這些事情的真正目標是為了讓人民變得更加幸福與安康。韓國的出生率比較低,新一代韓國年輕人並不想養育自己的後代!
㈨ 請介紹一下韓國社會福利制度
一、韓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 韓國社會保障制度大體上分為社會保險、公共救濟和社會福利服務三部分,以社會保險為中心,...但是第五共國的福利政策不是積極的而是消極的,認為實行福利政策的費用是非生產性的。 韓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從1987年...
www.bdstar.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 ... 48K 2008-2-5 - 網路快照
㈩ 韓l國老人有退休金嗎
韓國老人有退休金的。到退休時一次性付清退休金的,韓國老人平均退休金是1671元人民幣,相對比中國少,但他們上班時掙錢多。
在韓國大城市裡有種景象令人感慨,不少六七十歲的人還在工作,有的老人佝僂著身子撿垃圾謀生,他們屬於「老年破產」這一特殊人群:退休後收入銳減,靠養老金難以維持生計,只能找個活干以養家糊口。
老年貧困是全球現象,但韓國格外突出。在世界經合組織34個成員中,65歲以上老人的平均貧困率為12·6%,韓國高達49·6%,居該組織成員國之首。
韓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而實際上,人們平均工作到71歲才會真正休息。退休年齡只是重新找工作的開始。在韓國,有420萬老人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數量甚至比20多歲的打工青年還多。
韓國國民養老金調研機構28日說,50歲以上韓國國民維持「最低標准生活方式」平均每月需要至少145萬韓元(約合8852元人民幣),遠高於他們實際領取的養老金。
(10)韓國老年有哪些政策和福利擴展閱讀:
韓國老年貧困現象嚴重:
1、養老金制度長期不到位。韓國雖被西化多年,但東方傳統文化、社會倫理依然影響很深。韓國沒有效法西方很多國家「高稅收、高福利」的作法,直到1988年才建立起全國性養老金體系,而這只能使1/3的65歲老人受惠,大多數人是在職業生涯結束後才加入這一體系,獲得養老金的比例非常小。
2、落後於時代的傳統觀念。西化這么多年,韓國卻不像西方國家那樣,孩子養到18歲就放手,讓他們自已闖盪,更多靠自謀生計。韓國父母「望子成龍、「養兒防老」的想法較重,為了培養孩子,不惜投入金錢和精力,指望將來子女會給他們養老送終。
據最新數據,在韓國,將一個孩子從小培養到大學畢業,花費約合人民幣170萬元,這相當月薪百十萬韓元者10年的收入。孩子結婚費用父母也得籌措,有了第三代有的還要幫襯一把。結果到退休時,收入驟減,沒有積蓄,有的還負債,生活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