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的官邸
德國總理府
總理施羅德搬進了新首都柏林的施普雷宮,然而總理府採取的安全措施實在有誇張之嫌。
美國白宮
美國總統管理朝政的地方是位於首都華盛頓市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的白宮。白宮是一座白色的三層樓房,始建於1792年,後多次改建和擴充。從1800年美國第二屆總統亞當斯起,歷屆總統都以此為官邸。
英國唐寧街十號
唐寧街是倫敦白廳大街上一條橫街,以17世紀英國外交官喬治·唐寧命名。英國首相官邸位於唐寧街10號,內閣會議一般都在這里召開,唐寧街遂成英國首相府的代稱。
法國愛麗舍宮
愛麗舍宮建於1788年,曾數度作為法國王宮,自1873年起成為法國總統府。它是座兩層樓的環形建築物,中心是一個巨大的典雅漂亮的內花園。整座建築物雖依馬路而建,四周有福波·聖奧諾雷路、愛麗舍路以及加布里埃大道和瑪爾基宜大道。但仍似自成一體,冷艷奢華。
義大利總理府
如果一名遊人來到羅馬的科羅那廣場(又名立柱廣場)並從義大利的總理官邸奇吉宮走過,他也許並不知道這幢建築物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性。雖然在大門口有兩名全副武裝的警衛持槍站崗,大門的玻璃也是防彈的。但因沒有任何禁行標志,所以遊人們更容易被繁華熱鬧的廣場景色所吸引。
比利時首相府
比利時的首相官邸座落於首都布魯塞爾的憲法大道16號。
荷蘭首相府
荷蘭的首相官邸不在首都阿姆斯特丹而在風景秀麗的「國際城市」海牙。官邸周圍常年聚集著一批又一批外國觀光客,但卻看不見任何警衛模樣的人。
丹麥首相官邸
丹麥的首相府沒有一個獨立辦公駐地。內閣的主要部門被安置在克里斯蒂安宮,與議院在同一個屋檐下。政府的其他幾個部門則散布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幾幢大樓里。來客只要預約,即可憑有效證件進入克里斯蒂安宮。
瑞典政府官邸
瑞典政府的辦公地是位於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露森巴德宮。遊人只需預約即可進入露森巴德宮參觀。
㈡ 世界各國總統府邸及介紹
白宮(英語:The White House,也稱白屋)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白宮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擁有,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二十美元紙幣的背面圖片就是白宮。
白宮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風格砂岩建築物,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因為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居住和辦公的地點,「白宮」一詞常代指美國政府,譬如:「白宮宣布,英國首相訪問白宮」。
英國首相府,又稱唐寧街10號 (No 10 Downing Street)。位於英國首都倫敦威斯敏斯特,威斯敏斯特區白廳旁的唐寧街,一所喬治風格建築物。建於1680年,後來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國王將10號辟為首相官邸。11號現為財政大臣官邸,12號是財政大臣的辦公室。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位於北京故宮西側,鰲玉橋以南,面積約1500畝,其中水面700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身為西苑,在古代中南海一直是列朝封建帝王的行宮和宴遊的地方,主要景物有紫光閣、勤政殿、蕉園、水雲榭、瀛台、豐澤園和靜谷等。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共中央辦公廳等中央國家機關和黨的機關辦公所在地,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居住地。
法國巴黎古建築,愛麗舍宮(ElyséePalace)是法國總統官邸,巴黎重要建築之一。 始建於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愛麗舍」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Claude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後幾經周折,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取名為「愛麗舍宮」。
克里姆林宮的「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在蒙古語中,是「堡壘」之意。位於俄羅斯首都的最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圍牆長2235米,厚6米,高14米,圍牆上有塔樓18座,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上,其中最壯觀、最著名的要屬帶有鳴鍾的救世主塔樓。5座最大的城門塔樓和箭樓裝上了紅寶石五角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克里姆林宮紅星。克里姆林宮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
它那高大堅固的圍牆和鍾樓、金頂的教堂、古老的樓閣和宮殿,聳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構成了一組無比美麗而雄偉的藝術建築群。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跡的寶庫。
㈢ 各國總統府的名稱。
各國元首居住地
中國——中南海
日本——皇宮(位於東京中心千代田區)
美國——白宮(White House)
英國——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加拿大——麗都廳(Rideau Hall)(加拿大總督府,在渥太華東北部蘇塞斯斜街)
新加坡——皇宮(Istana)
法國——愛麗舍宮(Élysée Palace)
義大利——奎里納萊宮(Quirinal Palace)
澳大利亞——亞拉倫拉(Yarralumla)(澳大利亞總督府)
㈣ 韓國首都為什麼改叫首爾呢
漢城市2005年1月宣布,跡備將該市中文譯名改為「首爾」,韓方希望在中國也使用這一新譯名。此間專家認為,韓國首都使用中文譯名「首爾」,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中國有關外國地名翻譯使用規定。 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漢城 (Seoul) ,人口1027.7萬(2003年)。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漏州陪《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漢城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返蠢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 。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漢城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2005年1月,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漢城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
㈤ 韓國首相叫什麼
現任叫 李明博
前任叫 盧武鉉 昨天死掉了
首相稱呼為 總統,韓國總統府又稱 青瓦台
㈥ 法國是愛麗舍宮,俄羅斯是克里姆林宮,英國是白金漢宮,韓國總統官邸青瓦台,美國是白宮,別的國家是什麼
中國故宮,
㈦ 韓國總統官邸青瓦台,美國是白宮,別的國家是什麼
法國是愛麗舍宮,俄羅斯是克里姆林宮,英國是白金漢宮
㈧ 求各國首府名稱及所在地
中國:北京中南海——主席、總理
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總統
聖彼得堡康斯坦丁諾夫斯基宮——第二官邸
德國:柏林貝勒維宮——總統
柏林PM's Office——總理
法國:巴黎愛麗舍宮——總統
英國:倫敦白金漢宮——女王
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首相
美國:華盛頓白宮——總統
日本:東京皇居——天皇
東京永田町——首相
巴西:巴西利亞黎明宮(震旦宮)——總統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高原宮——總統
新加坡:新加坡Istana——總理
韓國:首爾青瓦台——總統
印度:新德里總統府(維多利亞宮)——總統
義大利:羅馬奎里納萊宮——總統
羅馬基吉宮——總理
葡萄牙:里斯本貝倫宮——總統
西班牙:馬德里The Palacio Real——國王
馬德里蒙科羅亞宮——首相
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宮——國王
海牙首相府——首相
泰國:曼谷大王宮——國王
曼谷總理府——總理
墨西哥:墨西哥城國民宮——總統
㈨ 世界上各國的總統府別稱
各國元首府邸很多,例舉其中一些,如下:
1、韓國:青瓦台
青瓦台主樓為韓國總統官邸。有總統辦公室、接見廳、會議室、居室,配樓有秘書室、警護室和迎賓樓等。如今,韓國的政治中心在這里聚集,象徵著韓國最高的政治權利,並成為韓國總統的官邸。青瓦台得名於主樓的青瓦,這也是它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2018年8月1日,青瓦台表示,已經開始著手處理總統辦公室搬遷事項。
5、法國:愛麗舍宮
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Claude 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取名為「愛麗舍宮」。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於1873年頒布法令,正式指定愛麗舍宮為法國總統府。此後的百餘年,歷屆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幾乎都在此工作和生活。
㈩ 韓國總統府叫青瓦台,朝鮮的叫什麼
萬壽台議事堂(朝鮮語:만수대 의사당)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平壤市大同江畔萬壽台,建立於1984年10月,是朝鮮最高立法機構最高人民會議會議用場所。萬壽台議事堂是朝鮮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朝鮮最高人民會議舉行會議的地方。
(10)韓國首相府叫什麼擴展閱讀
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議,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第一號指令中,以北緯38度線為界作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受理駐朝日軍的投降事宜和對日開展軍事活動的臨時分界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
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當時朝鮮半島總人口為3000萬人,三八線以南人口約2100萬,三八線以北為900萬人口,北南雙方各占面積為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6%和44%。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正式參戰。至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美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西海岸仁川港登陸,開始大舉反攻。與此同時,美國飛機多次轟炸和掃射中國東北邊境(美國空軍歸咎於誤炸),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0月25日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把敵軍從鴨綠江邊逐回三八線附近;
1951年7月10日美國政府被迫同意在開城舉行停戰談判,並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整個朝鮮戰爭歷時3年。
1953年7月,在三八線的基礎上調整南北軍事分界線,劃定臨時軍事分界線兩側各兩公里內為非軍事區。習慣上仍稱其為三八線。
1953年10月1日,美國和韓國共同簽署了《韓美共同防禦條約》,根據這一條約,美國長期在韓國駐軍至今。
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
金日成首創「主體思想」,並於在位時推行千里馬運動,意圖在各方面領先韓國。不過,在1969年,朝鮮的經濟發展還是被韓國追過了。金日成在蘇聯削弱並消滅在原朝鮮半島北部共產主義代表玄俊赫和民族主義代表曹晚植後,先後以「美國間諜」的罪名處決了朝鮮勞動黨領導人朴憲永等人。之後,金日成又陸續清洗了以許嘉誼為代表的親蘇派和以武亭為代表的延安派力量。
1958年,朝鮮宣布完成了城市、農村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壽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