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外眼中的台灣長什麼樣 讓YouTube創作者告訴你
通常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生活文化,最快方式就是去逛逛當地市場或超市,而在目前透過網路縮減全球距離的當下,其實透過觀看網路分享的個人影音反而是更快方式,甚至可以透過遠在當地的同鄉人以熟悉的語言分享異國風情。
從越來越多人透過YouTube觀看個人創作影音內容的情況,有越來越多觀看比例是為了下一次旅行做准備,同時也有不少觀看比例是因為對國外生活、文化風情感到好奇,加上有越來越多旅居海外的人會藉由YouTube分享異地生活,因此不但吸引許多人觀看,更吸引許多原本在地生活巧碧尺的人好奇外來旅居孝高者如何看待自己慧困從小生長的土地。
而在台灣地區,其實也有不少因為工作或移居等因素生活在台灣的外國人,長時間透過個人觀點分享在台灣生活的感受,同時也透過各類議題比較台灣人與外國人的看法差異,例如製作「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系列的郝毅博(BenHedges),以及本身為西班牙人,甚至經常一人分飾多角的黑素斯(Jesus)所製作「阿兜仔不教美語」系列,而三原慧悟所製作的「三原慧悟Sanyuan_JAPAN」系列更經常透過街訪、實驗等影片探討台日文化差異,或是日本人對台灣文化的反應。
除此之外,現在也越來越多外國創作者透過雙語或雙字幕形式製作影片,不僅讓海外地區的人用更親切方式了解台灣,同時也能讓更多台灣人了解在台灣生活的外國人怎麼看待這塊土地,甚至也能進一步了解異國文化之間的差異,例如南韓女生Summer的「SummerXiaitian」便讓許多台灣人再次認識過去習以為常的台灣生活小事,以及透過俄羅斯家庭生活了解更多台灣文化的「恬雅&娃娃」,而「Iku老師/Ikulaoshi」則是透過日文、方言與台日旅遊景點系列內容讓人更容易了解台日文化差異與特色,美國創作者「LoganDBeck小貝」則是用外國人立場介紹台灣各地美景與廟宇文化。
Google表示,由於YouTube已經發展為每月有超過15億人活躍觀看的影音分享平台,每天觀看影片時間長度更超過10億小時,平均產生10億次的影片觀看次數,同時也以超過80懂語言在全球90個國家地區推行,因此成為許多人用來了解不同地區文化風情的管道之一。
如同不少台灣人會透過許多在國外生活的台灣創作者分享影音內容認識異地文化,許多海外觀眾也會透過YouTube了解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同時也吸引許多台灣人想知道這些住在台灣土地上的外國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熟悉的地方,進而產生更龐大的觀看熱度,同時也能讓更多海外地區觀眾了解台灣。
[embedcontent][embedcontent][embedcontent][embedcontent][embedcontent][embedcontent][embedcontent]
② 韓國人如何看待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問題謝謝
亞洲四小龍,中國囊括其二,即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早已經順利回歸。中國台灣也將因ECFA,與中國大陸走的越來越近。ECFA一旦正式實施,台灣產品進入大陸,將享受零關稅待遇,這意味著台灣商品在大陸市場上的銷售價格將大大降低,無疑大大提升了台灣商品在大陸市場上的競爭力。
客觀而言,兩岸簽署ECFA,最大最直接的獲益者是台灣本土製造商和農民,這是讓台灣綠營政客膽戰心驚的要害原因。因為過去希望與大陸保持良好關系的,多是台商及其在台親屬,ECFA一旦讓台灣本土廠商和農民享受到大陸市場的蜜糖,會大大改變台灣本土社會對大陸的印象。
沒有想到的是,韓國人竟然對兩岸簽署ECFA反映強烈,甚至有韓國輿論認為,兩岸簽署ECFA,將對韓國構成危機。
韓國人為何如此焦慮呢?
原來,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發展這么多年,與中國台灣地區仍然屬於同一個位面的競爭地位,即台灣地區仍然是韓國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韓國與台灣地區這兩個亞洲小龍仍然需要在包括大陸在內的全球市場上廝殺血拚。
據媒體報道: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和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分析,韓國和台灣對中國出口的20大產品中,液晶顯示器件、石化產品、半導體器件、辦公設備等14種產品呈現重復,規模約占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的60%。而且,如果把比較范圍擴大到50個產品,重復的產品會增加到33個。」
韓國這么多的對華出口產品,與台灣製造商品直接競爭,現在,在兩岸簽署ECFA的情況下,台灣商品享受零關稅,等於台灣商品的大陸市場售價將大大降低,韓國同類商品如果不降價,銷量定會大大萎縮。
於是,兩岸簽署ECFA給韓國造成了一種緊迫感,即要加快與中國大陸談判進程,盡早與中國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加強與台灣企業合作關系。如果能夠把握並充分利用韓國的這種焦慮心態,大陸與韓國進行自貿談判的籌碼會大大增加吧。
其實,對兩岸簽署ECFA,與韓國一樣同樣覬覦大陸市場的國家,應該與韓國心態差不多。
原來,中國大陸與這些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協定方面的談判,總感覺像是求這些國家一樣,現在兩岸一簽署ECFA,台灣地區製造的商品優先享受進入大陸市場上的零關稅,對大陸與這些國家類似的談判會起到推動作用。
正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海峽兩岸真是和則兩利啊!
不知關於經濟方面的回答你是否滿意!
③ 國際怎麼看台韓竟爭
從台灣與韓國的經濟現狀來看,二者在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及貿易結構方面相似度高,但台灣與韓國的發展差距較大。經濟結構方面。首先,二者都屬於外向型經濟體,經濟成長主要依靠對外貿易。但韓國經濟成長來源相對比較平衡,其出口依存度僅為56.5%,台灣卻高達73.6%。其次,台灣內需市場的表現不及韓國。2012年,台灣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較低,島內投資呈現負增長,而韓國的民間消費及投資動能強勁,對經濟成長貢獻超過一半。再次,台灣的出口產品較為集中。自上世紀7、80年代,台灣的電子產業迅速崛起,成為拉動台灣出口的重要力量後,台灣過度依賴電子信息產業。而韓國則保持電子、通訊、光學儀器、鋼鐵、汽車、石化及船舶等其他重工業均衡發展。此外,單就電子產業一項來看,台灣的出口多集中在半導體及零組件部分,韓國卻分散在軟體、通信、半導體零組件等,發展較平均,後勁較足。
產業結構方面。農業是二者的弱勢產業(台灣1.74%、韓國2.6%),也是敏感度和受保護程度最高的產業,所以雙方在與其他經濟體簽訂經濟協議時,對於農業方面都較為謹慎,開放度較低,擔心引起從業人員的反彈。第二產業是台灣與韓國重合度最高的產業(台灣29.5%,韓國39.3%),雙方都有大規模的煉化企業、整車製造核拆、造船、煉鋼及電子產業,且發展時期基本一致,但韓國的進展速度明顯高於台灣。如:台灣裕隆1956年造出來第一台汽車,韓國現代1968年開始造車;台灣中鋼1977年投產,韓國浦項1972年投產;二者的第一家乙烯廠都在上世紀60年代投產;都在上世紀70年代大建造船廠,且具有建造超級油輪的能力。但發展至今,現代汽車世界排名第五,全球前十大造船廠韓國有七個,乙烯產量韓國世界第四,浦項鋼鐵世界第五。2014年,韓國更是計劃投入11.7億元人民幣,推動半導體、顯示器產業的發展,其中34%用於扶持從事該產業的中小企業。而韓國的顯示器產業已連續11年居全球第一。這些都將繼續拉大韓國與台灣的差距。第三產業是台灣與韓國佔GDP比重最大的產業,其中,台灣服務業佔GDP比重68.76%,韓國的服務業只佔58.1%,但服散氏含務輸出金額台灣卻不到韓國的二分之一。
貿易結構方面。從台灣與韓國產品的出口目的地來看,二者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都是大陸,最大的區域組織出口市場都是亞太經合組織。2013年,據台灣與韓國的各自統計,台灣出口大陸、出口亞太經合組織及與大陸的貿易順差分別是770.07億美元(下同)、2372.06億、345.5億;韓國則是1458.69億、4079億、628.17億。從出口商品的構成來看,二者出口商品的前五位有60%重合,最大宗都是機電產品。其沖笑中,2013年台灣出口機電產品1331.54億,韓國1948.15億。從對大陸出口主要商品的構成看,二者出口大陸商品的前十位重合度高達90%,機電產品仍是最大宗。2013年,台灣、韓國對大陸出口機電產品分別是305.71億、623.7億。綜上可以看出,台灣與韓國的對外貿易在各個方面重合度極高,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④ 台灣節目哪裡看
LINETV台灣版APP。TVAPP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一款電視直播軟體,有著很多的中缺襲笑文節目,同時也有很多台灣電視直播。這款軟體的操作非常簡單,能夠帶來更穩定性的效果,而且視頻比較流暢。這款軟體不需要注冊禪空就可以使用,在觀看的過程當中不會有煩人的廣告。最大的缺陷可能伏含就是緩沖的速度有點慢。
⑤ 台灣電視節目如何收看
有2種,一種是安裝兄隱輪衛星鍋。
一種是網路機頂盒,當然了,我說的網路機頂盒不是普通的盒子,普通的是看不了台灣台的,有一種IPTV專機可以看。
我家是用pplive看的,有台灣和香港的電視台,但是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有時候這些電視台會消失,如果你用pplive看電視劇的話,你有時候會發狂。
下載電視播放軟體PPlive或下載vagaa就行。
廣東地區的話可以直接安裝數字電視,香港的ATV、TVB和鳳凰都可以落地廣東的。如果是攜讓其他省份的話,樓主可以買一套衛星接收器(鍋 蓋+DM500+高頻頭等)。羨信
大概在700塊左右,然後開通個共享帳號,比如選擇138度衛星上,就可以接收台灣數碼天空、香港有線等100多套境外節目。
價格很合理,也是目前收看香港台灣電視最好的選擇。如果要看免費的境外電視台。
好壞你可以買個1.2M以上的大鍋,買台免費接收機和高頻頭,總共大概300塊這樣,然後收亞3S衛星上的鳳凰衛視、星空衛視、華娛衛視、陽光衛視等十幾套境外電視台。
⑥ 在大陸如何用網路收看台灣的電視直播
買個拍敏vpn,看哪裡的都不是問題。green vpn 每天有免費的一個小時彎扒。
滿襲鬧枝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