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的首都是的那裡
首都是~首爾
1月19日,韓國首都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漢城市的正式中文名稱已改為「首爾」,不再稱「漢城」。
為何不再稱漢城呢?對漢字文化圈的人來說,使用了600年的稱呼,突然要被抹去,確實是有些納悶和費解的。
首先,韓國首都的位置沒有變更,何況遷都計劃已被否決。其次,用韓文書寫和稱呼的Seoul也照舊,改變的只是要中國和世界華人不再用「漢城」來稱呼它而已。換言之,這是針對華人的一項片面通告。
李明博市長列舉了三大理由,說明韓國首都為何不應再稱「漢城」。
第一,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按Seoul英文標記的發音來稱呼韓國首都,唯獨中國人按古代名稱將之稱為「漢城」。第二,漢城改名已有百年歷史,中國人繼續稱它為漢城,不符國際慣例。第三,韓中交往日益頻繁,Seoul與漢城發音不一,含義也不盡相同,使用就帶來了「很大的混亂」。比如,韓國有兩家大學,一是Seoul大學,另一是漢城大學,中國人都稱它為漢城大學,這就造成交往的混亂。
對「漢」過敏症?
漢城當局在去年1月間成立了「Seoul漢語新標記委員會」,原本計劃半年內選出一個「發音相近,意義良好」的全新中文名字。不料,6月發表初選結果之後,新名稱就石沉大海,直到今年1月才正式宣布以「首爾」取代漢城。
李明博市長說,「首爾」的發音接近韓語Seoul實際發音,意思又是「第一城市」,相信中國人會很快熟悉這一新名稱。
韓國的地名,由韓國人來決定,是天公地道的事,何況又是首都,純粹是韓國人的「家務事」,外國人當然是不容置喙,而且必須給予尊重。但是,熟悉中韓關系,特別是韓國獨特民族性格的人,並不作如此單純的解釋。
首先,漢城市是首都,但市長卻是民選的,市長能否代表中央政府宣布,「漢城中文不能稱漢城」?第二,中國人翻譯外國地名,甚至國名,除了音譯,也可以意譯,比如德國的慕尼黑、美國的舊金山、檀香山、英國的劍橋、牛津等等,既有歷史背景,也有約定俗成因素。無論如何,規定中國人如何用華文來表達,卻有干涉文化內政之嫌。
第三,「漢城」這個名字,並非中國人所起,是朝鮮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成桂所定。史載,李成桂1394年從開京(現開城)遷都漢陽,從此將它正式命名為「漢城」。
Ⅱ 韓國的首都是哪裡
韓國的行政首都是世宗,總統府和國會目前仍在首爾,韓國成為擁有兩個首都的國家。一般認為首爾為韓國首都, 首爾(諺文:서울;英文:Seoul),全稱首爾特別市,舊稱漢城。大韓民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Ⅲ 韓國的首都在哪裡
首爾。
追溯歷史,公元 1394 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並改名為漢城。1948 年 8 月 15 日,大韓民國成立,流亡美國多年的李承晚總統下令將漢城改建,成為朝鮮半島唯一沒有漢字名的城市,英文為「SEOUL」。
2005 年 1 月,韓國政府正式宣布「」中文譯名改為「首爾」,實際上首爾在韓語裡面只有首都的意思,把漢城正式改成了首爾,也就意味著這個城市沒有了名字,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把北京之名改為首都。
作為韓國當之無愧的首善之區,韓國中央政府、國會、憲法法院、最高法院等政治機構在這里;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等一流教育機構在這里;朝鮮日報、東亞日報、中央日報以及各大出出版社等文化機構在這里 ;三星、現代等各大財閥和工廠也大都以首爾為中心。
(3)韓國的首都是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首爾風俗民情:
民居風格:
在漢江兩岸,佇立著一片片略顯陳舊的高層公寓,那是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隨著首爾人口的極度膨脹而興建的。這些建築都是大批量工業化製造的產物,造型雷同,色彩的搭配也完全一致,都是淺灰、暗紅和暗綠三色的組合。
傳統節日:
鎮海軍港櫻花節、燃燈節、仁寺洞傳統文化節、鼓樂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首爾(韓國首都城市名)
Ⅳ 韓國的首都在哪
首爾
Ⅳ 韓國的首都是什麼
首爾
韓國首都首爾(Seoul,舊譯「漢城」)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國陸、海、空交通樞紐。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迴穿城而過,距半島西海岸約30公里,距東海岸約185公里,北距平壤約260公里。全市南北最長處為30.3公里,東西最長處為36.78公里,總面積605.5平方公里,人口1027.7萬(2003年)。
(英:Seoul,韓:서울.舊譯「漢城」英:Hansong,韓:한성)
2005年1月,首爾(舊譯「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譯名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首爾全市被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和丘陵所環繞,市區的40%是山地和河流。整座城市北部地勢較高。北漢山、道峰山、鷹峰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東北部有水落山、龍馬峰,南部有官岳山、三聖山、牛眠山等,東南部和西部是百米左右的丘陵,形成了首爾的外廓。城市的西南部為金浦平原。城中部由北嶽山、仁旺山、鞍山等環繞成內廓,中間形成盆地。
韓國第一大江——漢江自東向西穿城而過,把首爾分為南、北兩部分,流經市區的河流長度約41.5公里,寬度為400—1000米,水深達6—10米。江中由沖積而形成的兩個島嶼——汝矣島(約7平方公里)和蠶島上建有韓國最大的汝矣島廣場和全市最高的建築物、63層的國會議事堂及使館區。
首爾作為首都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築慰禮城定都,後改稱首爾。公元392年—475年高句麗佔領這一地區,將漢江南北地區稱為北漢山州,把現在首爾附近稱為南平壤。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朝鮮後,將此地編入漢山州。高麗成宗(公元960—997年)將此地升格為楊州牧(高麗12牧之一),1068年又將其升格為三小京(西京、東京、南京)之一的南京,成為城市。1104年建成南京新宮,1308年升格為漢陽府。李氏王朝李成桂1393年在此大興土木,1394年遷都此,稱首爾府。1910年日本強占時,改稱京城府。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1949年8月,韓國將首爾定為「首爾特別市」。
首爾的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60年代初,韓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扶植大企業,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實現了經濟起飛。此外,首爾還大力發展旅遊業,首爾與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有航線相連,各國遊客可方便地自由來往首爾與歐美各國之間。在國內,首爾同釜山、仁川等主要城市也有高速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首爾—仁川線是韓國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首爾—釜山高速公路途經水原、天安、大田、龜尾、大邱和慶州等工業中心城市,標志著韓國在擴建其交通運輸網路使其現代化的努力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首爾地下鐵路有5條線,鐵路體系總長度達125.7公里,居世界第7位。地下鐵路擁有最先進的設施,售票和收費系統全部實現自動化。
首爾還是韓國的文化、教育中心,設有首爾大學、高麗大學等大專院校34所。
市內保留著許多名勝古跡,主要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德壽宮和秘苑(御花園)等。市區內的濃蔭下,古老的宮殿、廟宇等同直入雲霄的現代建築群交相輝映,顯示了首爾既古老又現代的歷史和時代風貌。
首爾也是遊客購物的理想天地,可以在市中心的新世界、樂天、美都波、東邦廣場等大型百貨商場購買免稅商品,首爾的免稅商品均為統一規定的價格。
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
2005年1月19日,韓國漢城市市長李明博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李明博解釋說,絕大多數國家都將「Seoul」按照與英文標記相似的發音來稱呼,隨著韓中兩國的往來與交流日益頻繁,「漢城」名稱造成的混亂越來越多。
漢城市經過一年多的意見徵求,確定用新的中文名稱「首爾」取代「漢城」。
韓國為何改稱本國首都「漢城」的中文名字?韓國漢城市市長李明博等韓國官方人員的解釋比較牽強。因為即使改換了「漢城」漢語的名稱為「首爾」,也存在著翻譯上及使用習慣上的混亂問題。況且,漢語中的外國地名也不都是以發音為根據翻譯的,如英國的牛津、劍橋等並非完全是音譯,美國的鹽湖城(SsltLakeCity)、阿肯色州的小石城(LittleRock)等完全是意譯。
「漢城」的稱呼則沿用了韓國古代歷史王朝的用法。1394年,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正式命名為漢城(Hansung)。這一名稱在漢語中至今已經使用了六百多年。二戰結束以後,韓國將漢城稱為韓國語的「首都」(Sieur),英文音譯為Seoul,但是韓國的書面漢字仍然寫作漢城。因此,可以說,韓國這次改換首都的漢語名稱絕非像表面上解釋的那樣簡單,而是包含深刻的原因和其他方面復雜的考慮。
隨著19世紀末民族主義的崛起,韓國國內就出現了不能正確認識本民族文化和客觀評價中國文化對韓國民族文化影響,而擺脫漢語文化影響的思潮。韓國在二戰以後,民族主義思潮進一步發展,曾以法律規定,以韓國的表音字為專用文字。從1970年起,韓國小學、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被取消,完全使用表音文字。
隨著韓國經濟的崛起,這種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進一步發展,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召開之前,韓國政府曾經下令取消所有牌匾上的漢字標記,以強調韓國的民族文化。
只是到了1999年2月,金大中總統才下令部分解除對漢字使用的限制。但對於這種解禁措施,韓國國內也存在著激烈的反對勢力,他們擔心這種措施將導致漢字的泛濫與韓國文字的消亡。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韓國改稱「漢城」的中文名字是本國民族主義在新形勢下的延續和發展的表現。
另外,「漢城」是中國人幾百年前至今一直習慣稱謂的名字。雖然它由韓國古代的先人所起,但現代的韓國人總覺得不是本國的名稱,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的漢朝。對於漢朝,一些韓國人又缺乏正確的歷史觀,認為漢武帝在朝鮮(專題,圖庫)設立的四個郡是對朝鮮半島的侵略。
因此,一些韓國人對這一名稱有不良的心理情結,有意更改譯名。
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韓國官方為這次改名的解釋,僅僅是表面的,這是以國際慣例和便於國際交往來掩蓋更加深層的心理情結,努力擺脫漢字文化對韓國深厚影響的一種嘗試。
對此,我們應該持一種比較平和與理解的態度。朝鮮民族在歷史上深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之苦,大力弘揚朝鮮本民族的文化,加強自身民族文化的優勢地位,努力擺脫外來文化影響等措施,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不應該隨意扣上狹隘的帽子。
但是,另一方面,韓國自身在保持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對外來文化,特別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也應該採取揚棄的態度,不應該不分好壞一概拒絕。其實,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朝鮮民族文化的產生、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貢獻作用。
在具體對待這次改名的問題上,韓國有權利更改本國首都的漢語譯名,但是中國以及其他漢語權的國家也有權接受或不接受這個新譯名。接受與不接受,這也是中國與其他漢語國家應有的權利,韓國應當予以尊重。因為對中國等這些國家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譯法上的問題,而涉及了歷史習慣、經濟費用等多方面的問題。
1988年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
Ⅵ 韓國的首都是什麼名字
韓國的首都是首爾。
首爾:全稱首爾特別市,舊稱漢城。韓國的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首爾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朝鮮半島的中部。最早為周朝的真番東夷小國的棲居地,1394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並改為漢城。1948年起改稱韓語固有詞「서울」(首都的意思),成為朝鮮半島唯一沒有漢字名的城市。2005年1月,韓國政府宣布「서울」的中文翻譯名稱正式更改為「首爾」。
Ⅶ 韓國的首都到底是哪裡啊
首爾與漢城是同一座城市
2005年1月19日,韓國首漢城市長李明博宣布,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9個月後的10月23日,新華社報道說,中國近日將開始啟用韓國首都漢城市的中文新譯名「首爾」。使用611年的「漢城」名稱將在地圖文獻中消失。
據新華社電 記者23日從有關部門獲悉,中國近日將開始啟用韓國首都漢城市的中文新譯名「首爾」。漢城市今年1月宣布,將該市中文譯名改為「首爾」,韓方希望在中國也使用這一新譯名。專家認為,韓國首都使用中文譯名「首爾」,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中國有關外國地名翻譯使用規定。
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19日,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就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並向中國提出這一要求。李明博當時表示,絕大多數國家都將「SEOUL」按照與英文標記相似的發音來稱呼,漢語中的華盛頓、倫敦、莫斯科也都是根據這些地名的固有發音來標記的,只有漢城的中文名稱一直沿用古代名稱「漢城」。隨著韓中兩國的往來與交流日益頻繁,名稱造成的混亂越來越多。漢城市經過一年多的意見徵求,確定用新的中文名稱「首爾」取代「漢城」。李明博還表示說,「首爾」同漢城的韓語發音最為接近,並採用多用於外國地名的常用漢字,中國人也容易熟悉這一新名稱。據悉,漢城市早在2004年年初就成立了「漢城中文名稱改名推進委員會」,就改名方案進行討論和徵求意見,原計劃於2004年4月公布新的名稱,但由於在新名稱的確定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故而新名稱公布日期一再推遲。
漢城改「首爾」曾引發爭論
自韓國漢城宣布改名以來,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同時不斷有中國媒體刊登關於漢城改名首爾的文章。其中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對這種做法表示質疑,另一種則認為應該寬容。
第一種觀點認為,「漢城」在漢文化圈已使用了600多年,包括中國內地、港澳台地區、海外華僑,還有日本和新加坡等地的近15億人口都已非常熟悉,改名將會帶來極大的不便。持第一種觀點的人表示,雖然韓國要改名是他們本國自己的事情,別國無可厚非,但使用漢文的人也有自己的表述權,別國無權強制他們接受這種改名。
另一種觀點則說,即使改名有韓國民族自尊心的因素,也應該予以理解。大方接受韓國的提議,表明我們平等待人,尊重其他民族的意願。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話語———
■我還是不習慣
在使用了600多年之後,韓國人說漢城從此不再是漢城,改叫首爾了,還真是讓人們不太習慣。只是城市還是那個城市,Seoul也還是那個Seoul,一切的改變和不便都只是沖著中文譯名而來。韓國的首都當然是韓國人的,韓國人盡可以隨便將首都的名字進行更改。但是漢字顯然是中國的,中國人想要怎麼稱呼外國的地名,也是自己的權利。韓國首都中文名稱的突然更改,顯然會給世界上使用漢字的人帶來很大的不方便。因此,韓國人在考慮更改自己首都的中文名字之前,是否也對世界上其他使用漢字的人們體現出足夠的尊重和體諒呢?———網民留言
■不用太在意
別太緊張了,就當學了一個新單詞,Seoul這個單詞在朝鮮語里的意思就是首都,首爾也好漢城也好,心態要平和。———網民留言
■「名從主人」吧
「漢城」這個名稱原本也是他們自己定的。現在,既然他們要把他們首都的「漢語標記」改用音譯的「首爾」了,咱們就「名從主人」吧。就像一個叫「張三」的人,他現在要改叫「張四」了,咱們也就得叫他「張四」一樣。建議中國媒體,在一段時間內,要不怕麻煩,在「首爾」後面括注「漢城」,如韓國首都首爾(漢城),直到大家習慣為止。這樣也有利於中韓兩國之間的交流。———中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 費錦昌
■交流不可阻擋
現在許多韓國年輕人喜歡把自己的名字寫成中文,政府官員們為了不落伍也爭相學漢語。在韓國的外語學院中,收費最高、競爭最激烈的已不再是英語專業,而是漢語。不論「漢城」改名「首爾」到底為哪般,中國國內涌動著「韓流」,韓國則出現了「漢風」,這種文化的交融已經成為不可阻擋之勢。———中國朝鮮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李敦球
"漢城"已叫了611年
據歷史資料,「漢城」的沿革是這樣的:公元前18年,百濟的溫祚王在今城址築城,稱「慰禮城」。公元474年,高句麗在此設置「北漢山郡」。新羅真興王16年改稱「漢山州」。景德王(公元742~765)時稱「漢州」。1394年,朝鮮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成桂把首都自開城遷至此,始稱「漢城」。這些名稱均以城北的漢山山峰得名,由於此城又處漢江下游,因此也可能兼由山河二者得名。1910年後,「漢城」曾一度稱「京城」,但是很多人還是稱之為「漢城」。從1394年算起,「漢城」已經被叫了611年。
漢城改名究竟圖什麼
據悉,漢城並不是第一個對外改名的城市。10年之前,印度孟買將英文名稱從「Bombay」改為「Mum」,為的是脫去英國殖民地的痕跡。而2005年3月,南非通過決議把比勒陀利亞恢復最早的名稱「茨瓦內」,同樣也是為了表示與種族隔離時代徹底決裂。正因為以上兩次改名都是為了脫離某種痕跡,因此,人們很容易做這樣的類比: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韓國改中文名為「首爾」,內心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麼?
漢城市長李明博的解釋是絕大多數國家都將「SEOUL」按照與英文標記相似的發音來稱呼,只有漢城的中文名稱一直沿用古代名稱「漢城」。隨著兩國交流日益頻繁,名稱造成的混亂越來越多。韓國媒體則解釋,在意義上,「首」可解釋為「一流」,「首爾」可解釋為「首位的城市」、「一流的都市」,非常適合作為首都名稱使用。
但有分析人士表示,韓國這樣做是為了擺脫中國漢語文化的影響,其根在民族主義。遼寧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博士張東明介紹說,韓國在歷史上確實不止一次碰到過外來詞與韓文之間翻譯沒有採用國際化標准造成的麻煩,1997年金泳三執政後進行了重新規范。不過,上個世紀,韓國也確實發生過排斥漢語的事件。二戰後,韓國曾以法律規定,以韓國的表音字為專用文字。於是從1970年起韓國小學、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都被取消。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前,韓國政府曾下令取消所有牌匾上的漢字標記,以強調韓國的民族文化。直到1999年,金大中才下令部分解除對漢字使用的限制。
有些首都還是漢字名
有專家表示,按照中國對外國專名(人名、地名、民族等)的翻譯原則和慣例,大多數是以音譯為主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如舊金山(Sanfrancisco)、牛津(Oxford)、劍橋(Cambridge)、韓國(Korea)、中國(China)等都不是音譯。特別是對韓國、朝鮮、日本、越南的專名,由於這些國家的專名一般是源於漢字的,因此,中譯時其實不是翻譯,而是照錄其原名的漢字形式。例如:「平壤」,韓(朝)音P』yǒngyang,中文不譯「皮翁揚」,不讀Píwēngyáng,仍作「平壤」,讀Píngrǎng;「東京」,日語音Tōkyō,中文不譯「托基奧」,不讀Tuōjī』ào,仍作「東京」;「河內」,越南語音Hanoi,中文不譯「哈諾伊」,不讀Hānuòyī,仍作「河內」。(據《瞭望東方周刊》)
Ⅷ 韓國首都叫什麼是哪裡
原來叫漢城.
漢城市今年1月宣布,將該市中文譯名改為「首爾」,韓方希望在中國也使用這一新譯名。此間專家認為,韓國首都使用中文譯名「首爾」,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中國有關外國地名翻譯使用規定。
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漢城 (Seoul) ,人口1027.7萬(2003年)。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漢城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 。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漢城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2005年1月,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在漢城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 。
Ⅸ 韓國的首都是哪個城市
韓國的首都是首爾。
Ⅹ 韓國的首都是哪裡
首爾,韓國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亞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韓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