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為什麼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
在很多人看來,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諸侯國。比如在疆域面積上,韓國比不上越國、蜀國、巴國等諸侯國。再比如巔峰時期的實力,韓國甚至比不上宋國、中山國等諸侯國。尤其是中山國,曾是趙國的心腹大患。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韓國為何能成為七雄之一,其優勢在哪裡?
所以,在公元前230年開始的秦滅六國之戰中,秦國第一個就吞並了韓國,這是因為不攻佔韓國的話,接下來不管是進攻趙國魏國,還是齊國楚國,都不太方便了。再比如韓國的上黨郡地區,更是戰國時期的兵家必爭之地。上黨,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是對清代山西省下轄的遼州、沁州兩州與潞安府、澤州府兩府一帶的雅稱 。即今天的晉中市榆社左權,長治市,晉城市一帶。“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為了爭奪上黨郡,秦國和趙國之間爆發了長平之戰。
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促使韓國可以在各個大國之間縱橫,甚至擁有了朝秦暮楚的客觀條件。而這,自然也是韓國能夠在戰國時期苦苦支撐到公元前230年的重要原因。與此相對應的是,越國、宋國、巴國、蜀國、中山國等大國,都沒能堅持到戰國末期,所以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而這些諸侯國即便在某些方面強於韓國,也沒能位列七雄。
2. 秦國楚國璽國趙國燕國魏國韓國為什麼被稱為戰國七
你問題的璽國,應該是齊國。
從趙魏韓三家分晉以後,預示著周天子的暗弱,和戰國時代的降臨,所謂戰國時代,就是諸侯兼並的時代,春秋時期也經常發生諸侯之間的戰爭,但是特點是多數是淺嘗即止,一個弱小的諸侯國一般不會去對抗強大的諸侯國,如果發生摩擦戰爭,強大的諸侯國也僅僅是教訓一下小弟,讓他聽話,象徵性的納貢。
但是到了戰國,由於三家分晉的事例,周天子的權威已經盪然無存,於是諸侯之間的小戰斗小摩擦逐漸演變成了滅國,吞並大戰,因為強大的諸侯完全無視周天子的存在,不像以前還講什麼禮數,道德,所謂禮崩樂壞。
戰國初期,以周天子為共主的諸侯國尚有70多個,到了中期,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國通過徹底或者不徹底的變法,逐漸強大起來,於是各種滅國吞並大戰不斷展開,到了中期,中原已經由原來的70多個諸侯國縮小到了17國,而秦齊楚燕韓趙魏是這些諸侯中最強大的國家,他們擁有一萬輛以上的戰車,被稱為萬乘之國,而那些小諸侯只有千乘或者百乘。所以以上七國被稱為戰國七雄。除了戰國七雄,還有所謂的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