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中國對韓國有哪些影響力

中國對韓國有哪些影響力

發布時間:2023-07-07 00:14:04

❶ 韓國文化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韓國從很早開始就在吸收中國的傳統文化。首先在文學上,文字是必須要提的,古代的韓國雖然有自己的文字但官方文字卻是漢字,以使用漢字為榮;唐詩宋詞琴棋書畫韓國也是學了十足十,再文風上緊跟中國的潮流。第三點是建築風格,韓國學習中國的城市布局來建造他們自己的都城和城市,每一個時代的建築都有深深的中國風的烙印。第四點是生活習俗,就算在現代也依然保持著所謂「仁義禮智信」現在的韓國人還在傳承者,而我們做的確實太差了。第四服飾禮儀,在韓劇中的韓服就是仿照漢服而制。第五點飲食習慣。第六點宗教信仰。(這兩點我就不太清楚了,你自己再查查吧)中國自古以來都是韓國的宗主國,只要是中國開始流行並興盛的東西,在很短時間內就會流傳到韓國國內,速度是十分迅速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對韓國的影響從古至今從未中斷過,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❷ 中國的哪個朝代對朝鮮韓國影響最大 從哪裡能得出這一結論呢

應該是唐朝和明朝。
唐朝
唐朝文化對新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和巨大的。675年,新羅開始採用唐朝的歷法。639年至749年,新羅相繼設立了醫學、天文和漏刻博士,來研究唐朝的醫學、天文和歷法。8世紀中葉,新羅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其行政組織,788年,新羅也採用科舉制來選拔官吏。朝鮮原來沒有文字,7世紀末,新羅學者薛聰創造了「吏讀」法,用漢字作為音符來標記朝鮮語的助詞、助動詞等,幫助閱讀漢文,對文化的普及起了推動作用。當時,新羅使臣把茶種帶回國,從此朝鮮開始種茶。唐末五代時,雕板印刷術也傳到了朝鮮。

明朝
首先,朝鮮國王李裪和學者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許多學者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此期間創制了本民族自己的文字——訓民正音,計28字,推動了本民族文化的發展。訓民正音,不僅源於朝鮮語音,而且廣泛地吸取中國音韻學的成就。比如參考漢語的古韻五音,訓民正音亦設五音,兩種語音都有兩個半音。漢語語音分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四類,訓民正音亦分全清、次清、全濁、不清不濁四類。甚至連訓民正音的字形也象形而字仿漢字古篆。
其次,朝鮮的法律,元代時採用《元律》,而《大明律》頒行以後,則改行《大明律》。永樂九年(1411年),朝鮮國王命人全譯《大明律》,並下令全國通用《大明律》,今後不得雜用《元律》。
另外,這個時期,朝鮮十分重視中醫,他們不僅每年從明朝購進大批中葯,而且還派人在國內廣泛採集葯材,然後運至中國,請中國的醫學專家予以鑒定。特別應該提出的是宣德八年(1433年),朝鮮修成一部醫書,即《鄉葯集成方》並刊刻出版。這本醫書集中了中國和朝鮮的醫葯、醫方,應該說它是中朝文化交流的結晶。
韓國現在的名族服飾也基本以明朝時期的服飾為模板稍作改動的。

❸ 中國古代文化對韓國的影響

韓國文化主流與中國楚文化有許多相似和相關的地方。

在韓國,除江陵外,還有與楚國地名相同的丹陽、襄陽、漢陽(今漢城)、漢江等地名,查韓國地名設置史料,這些地名設置距今已六百多年。從表面上看,韓國的地名和兩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國地名好像沒有什麼關聯性,但我看了石泉先生近期出版的《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續集》一書,很受啟發,認為它們之間有聯系。據石泉考證,楚國古都江陵並不是在長江中游,而是在漢江中游的湖北宜城。按照新論,楚人建國初期在漢江上游丹江支流的丹陽,發展成熟時期政治文化中心在漢江中游的江陵(宜城)、襄陽一帶。另外上溯中國漢江的源頭,是在陝西秦嶺的太白山下,盡頭則在下游的漢陽。比較一下韓國的幾個地名分布:丹陽屬於忠清北道在漢江的上游,漢陽在漢江的下游,屬於江原道的江陵和襄陽均在漢江上游不遠處,洞庭湖也在江原道。最有趣的是韓國漢江發源於江原道和慶尚北道連接處的太白山下。韓國地名分布幾乎和中國古代楚國地名的分布同出一轍。

不僅地名相似,我認為韓國的開國神話中也存有濃厚的楚文化遺跡。

檀君神話是韓國開國神話,在中國和韓國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內容是這樣的:古時,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於是「下視三危、太白」,並給了桓雄三個「天府印」作為天上神仙的標識。桓雄率領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頂的神檀樹下,建立「神市」,他命「風伯」、「雨師」、「雲師」等,主管三百六十件人間大事。其時,有一熊一虎同住於一個洞穴中,它們請求桓雄天王把它們變成人,天王給它們一炷艾和二十枚蒜,並囑咐,吃了艾和蒜之後躲藏起來,一百天之內不能見陽光。熊照辦,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變成了一個女人;虎沒有照辦,故未能變成人。桓雄天王與熊女結婚,生下檀君,這個檀君,就是古朝鮮的開國君主。

學者們認為神話故事中所謂熊、虎相處於一個洞穴,反映了以熊和虎為圖騰的氏族之間的關系。楚人早期是以熊為圖騰崇拜的部落。楚人姓羋,少系業務氏熊,在鬻熊之後,歷代有三十多位國君以熊為姓,其最早居地又多以熊命名,如「有熊」、「熊山」、「穴熊」等。

關於「三危」、「太白」,韓國學者多認為「太白」指朝鮮平安道境內的妙香山,「三危」指中國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中國學者對古三危地方的說法不一致,我同意古三危在川甘交界處,岷江、岷山一帶的說法,認為檀君神話中的「三危」是指中國古三危,「太白」應該指韓國江原道和慶尚北道交界處的太白山。中國史籍中,有關三危記載最多的是公元前2000多年堯舜將三苗的一支放逐到三危,荊楚腹地在上古時曾屬三苗地,楚苗同源這已為楚國史研究的學者們所公認。三苗的部落酋長蚩尤曾北上中原,與黃帝逐鹿。在中國各地的苗族都將蚩尤視為始祖,而苗祖蚩尤和「風伯」、「雨師」關系密切。楚國大詩人屈原在《楚辭·遠游》中也提到「風伯」、「雨師」、「雷公」(也稱「雲中君」、即「雲師」)。楚辭中的「風伯」、「雨師」、「雷公」(雲師)和檀君神話中的「風伯」、「雨師」、「雲師」一樣,都是天神可以左右的對象。

檀君神話中天神授予桓雄三個「天符印」,中韓都有學者認為這「天符印」是巫師做法的法器。韓國江原道的巫俗是韓國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地方,由巫師主持的巫祭在「端午祭」中,是重要內容之一。江原道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太白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道,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包圍圈,使它與外界相對隔離,許多古風古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在中國古代巫風一度盛行,而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苗為甚。現在苗族地區仍有許多巫師。

神話里天神之子桓雄給熊和虎「靈艾一炷,蒜二十枚」讓它們變人形,這在楚俗里也有反映。端午時掛艾草、蒜頭以僻邪驅瘁,是楚國風俗,至今也還存在。

探討一下楚羅國、盧國與韓新羅、辰韓之間的關系。公元前8世紀,在漢江中游荊楚腹地有兩個苗蠻小國,羅國和盧國。羅國在襄陽西南,據《左傳》杜預註:「羅,熊姓國。」楚武王並吞羅國,子孫便由熊姓改為羅姓。羅被楚滅後,楚王把羅國遷到枝江,成為楚國的附庸國,爾後楚師擴境江南,再遷其羅國遺民至洞庭以南的長沙。盧國(也稱盧戎)的地理位置在今湖北襄陽縣西。盧戎,系炎帝姜姓戎族,源於盧水上游,故名盧戎。姜姓屬古羌人亦稱民羌、羌戎。學者們考證盧水即今四川岷江。從春秋戰國至秦漢,民羌人活動在岷山以北的地區,岷江、漢水、嘉陵江諸水源頭,而這一帶也正是古三危之地。三苗的一支被遷到三危去之後,一部分融入了西戎,還有一些繼續以苗、有苗存在。有苗氏在公元前11—前8世紀出現在岷江及嘉陵江之間,他們順著離嘉陵江不遠的漢水朝南遷徙,到達漢江中游,建立了盧國。這些逾越千年後從三危遷回到故地的苗裔,已經濃濃地融入了西戎民羌的諸多習俗,他們和彝族、白族、土家族一樣尊虎崇虎。

盧國和羅國距離非常近,猶如唇齒相依。歷史上羅盧聯軍曾打敗過楚國軍隊的侵犯。公元前690年,盧國和羅國同時被楚所滅,之後,一起被遷到枝江,然後又遷到長沙。到長沙後,盧戎的一部分往西到了的辰州,現今湘西辰水中游鳳凰縣苗族仍然存在客教白虎的信仰。我們再來看看韓國古代的辰韓。辰韓,中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都有這樣的記載:「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這些有關辰韓的史籍在韓國《三國遺事》等古籍中有轉載,大量的歷史資料說辰韓是秦朝時逃亡過來的中國人,對這一點中韓學者是一致認同的。

陳壽在《三國志·魏書》里詳細地記錄了辰韓大大小小的部落國家,有許多是以盧為國名,如莫盧國、駟盧國、萬盧國、捷盧國等,甚至有的直接以楚為國名,如楚山塗卑離國、楚離國等。在韓國史籍中,筆者找到了辰韓、弁韓是苗裔的記載,如《三國遺事》:「《新舊唐書》雲,弁韓苗裔在樂浪之地。」目前韓國保存有很多祭祀蚩尤的祠堂遺址,這就說明辰韓和弁韓和楚國的羅氏、盧氏一樣均為苗裔,同樣以蚩尤為始祖。

公元前57年古新羅建國,新羅是由辰韓部落聯盟中斯盧部落所建,所以也稱斯羅、斯盧。初期新羅地盤狹小,四世紀後,開始征服周圍部落,成為半島東南部的強國,公元676年新羅率先統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並以熟練使用漢字的優勢,創造並記錄下來了開國神話。新羅在統一後的兩個多世紀內,出現繁榮景象,獨具特色的新羅文化在統治者的倡導下廣為傳播最終成為韓國主流文化之一。

以此可知:辰韓和弁韓居民均來自被秦滅國的楚國,是羅和盧戎之後。

那麼羅、盧兩氏族是怎樣從中國來到韓國的呢?秦漢及以前的戰國時代,方士得到帝王的青睞,他們不僅通曉方術,而且熟知天文地理、醫術、農業及航海等知識。徐福作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個,為秦始皇入海求葯。與徐福同時代的方士,還有韓終、盧生、侯公等,他們也先後為秦始皇訪求仙葯,這在史籍中都有許多記載。徐福一行人最終到了日本,這是現在中日學者一致的認識。韓終之屬出海後到了哪裡呢?我認為韓終是到了朝鮮半島東南部的辰韓。

查找韓終的有關史籍可見,韓終乃齊國方士,煉丹采葯,修煉成仙。《後漢書·張衡列傳》「韓謂齊仙人韓終也。為王采葯,王不肯服,終自服之,遂得仙。」關鍵的問題在於,韓終修煉的地方是楚國境內的長沙。可推想韓終在長沙時與羅氏、盧氏交往密切,在秦滅楚後,韓終帶著羅氏、盧氏等楚國亡民有準備地逃離了秦國,渡海到了朝鮮半島,在那裡重建家園。

韓國羅氏、盧氏的宗譜也有類似的記載。韓國羅氏被分為羅州羅氏和錦城羅氏。韓國1982年版《羅州羅氏大同譜》卷一《姓原考》說,「周代成王因大羅氏有功封羅國,為楚附庸,後被楚屈氏所滅,是為豫章羅氏」。韓國羅氏宗譜非常明確地記載著羅氏是「楚附庸羅國」、「祝融(楚人先祖)氏後裔」,由此可見,羅州羅氏和錦城羅氏同出一宗,都是楚國之地的羅國人。韓國盧姓一直認為出自山東,但究其盧姓歷史卻不盡其然。盧戎在商代是強大的部族,曾從周武王滅商,周天子封功臣姜族首領姜尚(即姜子牙)到營丘為齊侯,於是有一部分盧人也隨著同族到山東建立了盧子國(今山東長清縣西南)。但是還有另外一部分盧人輾轉南遷到了湖北襄陽,也建立了盧子國,這就是和羅氏一起遷到韓國的盧氏祖先。

筆者認為,韓國盧氏應是從楚國來的盧戎之後裔。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韓兩國的文化聯系不僅僅表現在一些地名上的相似或相同,更重要的是早在2000多年秦朝末年,在方士韓終的率領下,楚國的羅、盧兩氏的3000多居民就遷徙到了朝鮮半島的東南部,並建立了辰韓、弁韓以及後來的新羅國。韓終應是檀君神話中桓雄的原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對韓國有哪些影響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6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