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王瑤這字在韓國怎麼寫

王瑤這字在韓國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7-16 22:16:24

① 韓國李家王朝的歷史

朝鮮王朝歷代國王考

太祖至哲宗的25代472年(1392-1863年)

太祖至光海君

(1392——1622)

附先祖和四祖

一,全州李氏先世譜系

李朝王室出於全州。全州府本為百濟的完山,新羅真興王置完山州,景德王改為全州,以備「九州」之數。新羅孝恭王時,甄萱建都於此,稱後百濟。高麗太祖十九年改為安南都護府,二十三年復為全州。高麗成宗十二年稱承化節度安撫使,十四年置十二州節度使,號順義軍,隸屬於江南道。高麗顯宗將全州升為安南大都護府,後改全州牧。高麗恭愍王四年。因為高麗曾經囚元使野思不花於此地,因此將全州牧降為部曲,次年復為完山府。李朝太祖元年以其為「御鄉」,所以升為完山留守府。李朝太宗三年改為全州府。李朝在這里建有慶基殿和豐沛樓(「豐沛」是取劉邦故事)。

[始祖] 李翰 新羅司空 號甄城 妻慶州金氏

[二世] 李自延 新羅侍中 妻尹氏

[三世] 李天祥 新羅僕射 妻迎日鄭氏

[四世] 李光禧 新羅阿於 妻黃氏

[五世] 李立全 新羅司徒 妻白氏

[六世] 李兢休 高麗司空 妻李氏

[七世] 李廉順 高麗生員戶長 妻鄭氏

[八世] 李承朔 高麗生員戶長 妻白氏

[九世] 李充慶 高麗生員 妻尹氏

[十世] 李景英 高麗生員戶長 妻尹氏

[十一世] 李忠敏 高麗長史 妻崔氏

[十二世] 李華 高麗樞密 妻黃氏

[十三世] 李珍有 高麗生員戶長 妻吳氏

[十四世] 李宮進 高麗翰林 妻李氏

[十五世] 李勇夫 高麗大將軍 妻李氏

[十六世] 李璘 高麗內侍執奏 妻南平文氏

[十七世] 李陽茂 高麗將軍 妻李氏

二、李朝追封四祖

1、穆祖 仁文聖穆大王 李安社

高麗宜州知事,後來曾經入仕元朝,為南京五千戶所達魯花赤。南宋咸淳十年(高麗元宗十五年,1274)三月十日去世。葬在咸興的德陵。李朝太祖即位後追尊為穆祖(布德執義曰穆),後為穆祖。太宗時加上謚號「仁文聖穆」。

王妃 孝恭王後李氏,葬在咸興安陵

子女
長子 安川大君 李於仙
次子 安原大君 李珍
三子 安豐大君 李精
四子 翼祖大王 李行里
五子 安昌大君 李梅拂
六子 安興大君 李球壽

2、翼祖 康惠聖翼大王 李行里

生於咸興的德源。襲封元朝千戶職位,咸淳十年(高麗元宗十五年,1274)九月十日去世。葬在咸鏡道安邊,陵號智陵。太祖即位後上廟號為翼祖(思慮深遠曰翼)。

王妃 貞淑王後崔氏,葬在咸鏡道文川,陵號淑陵

子女
長子 咸寧大君 李安
二子 咸昌大君 李長
三子 咸原大君 李松
四子 度祖大王 李椿
五子 咸川大君 李源
六子 咸陵大君 李古泰
七子 咸陽大君 李腆
八子 咸城大君 李應巨

3、度祖恭毅聖度大王 李椿

生於咸興府松頭里。至正二年(高麗忠惠王後三年,1342)七月二十四日去世。高麗贈官銜為贊成事。太祖即位後追尊為度祖(心能制義曰度)。陵號義陵,在咸興。

王妃 敬順王後朴氏 (籍文州)陵號純陵,在咸興

子女
長子 宗昌大君 李子興
次子 桓祖大王 李子春
三子 宗原大君 李子宣
四子 完川大君 李平
長女 文惠公主
次女 文淑公主
三女 文懿公主

4、桓祖淵武聖桓大王 李子春

元延佑二年乙卯(高麗忠肅王二年,1315)年生。仕高麗,官至榮祿大夫、判將作監事、高麗朔方道(後為咸鏡道)萬戶,兼兵馬使。元至正二十年(高麗恭愍王九年,1360)四月甲戌在朔方道去世。李朝太祖追上廟號為桓祖(闢土服遠曰桓)。葬咸興定陵。

王妃 懿惠王後崔氏 (籍永興)葬咸興和陵

子女

嫡子
長子 永城大君 李天桂
次子 太祖大王 李成桂
長女 貞和公主

庶子
長子 完豐君 李元桂(李氏所出)
次子 義安大君 李和(定嬪金氏所出)

太祖 康獻至仁啟運應天肇統廣勛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 李旦

李旦(1335——1408),字君晉。初名成桂,字仲潔,號松軒。

至元元年(高麗忠肅王後四年,1335)十月十一日出生於高麗朔方道永興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興本宮)。父親李子春仕蒙古雙城總管府,並為高麗朔方萬戶。李成桂少年仕高麗,官至東北面元帥知門下省事、守門下侍中。

李成桂出生和成長的時期,正是大蒙古帝國走向衰弱、東北亞大地風雲跌宕的時期。元至正二十八年(高麗恭愍王十七年,1368年)正月初四,出身紅巾軍的朱元璋在應天即位,建立大明,改元洪武。是為洪武元年。同年明軍北伐,攻佔元大都,元惠宗(烏哈圖可汗)北奔,作為中國歷史朝代之一的元朝宣告終結。但是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里,蒙古殘余勢力仍然控制著漠北,並且影響著高麗對明朝和北元的政策。

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派人前往高麗,宣告即位。高麗立即停用至元年號,遣使至應天恭賀朱元璋登極,朱元璋頒詔冊封恭愍王為高麗國王,並賜金印。明麗兩國宗藩關系正式建立。但是,高麗王室世代迎娶蒙古公主,而且高麗一向擅長在大國之間採取靈活的外交政策——這也是它免於被金、元這樣的虎狼之國吞並的原因——而獲得好處。所以高麗朝廷一直與北元朝廷也私有往來。1372年,明軍在遼東敗於盤踞在遼陽行省的北元將領納哈出,高麗親元勢力也大為活躍。1373年,恭愍王被弒,北元想送高麗宗室、沈王脫脫不花回國即位,但是高麗擁立恭愍王養子辛褕。1377年,北元冊封辛褕為征東行省左丞相、高麗國王。1378年北元昭宗去世,國力式微,善變的高麗又再次向明朝示好。

其時高麗國內分為以崔瑩為首的親元派和以李成桂為首的親明派。兩派相爭,親明派最後得勝。李成桂等新官僚廢除了高麗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掃高麗王朝的舊勢力。此法不僅把土地交給李成桂去分配,還賦予了他統治國家的權力。以李成桂為首的集團完全了解,能不能帶來秩序和結束衰微的高麗王國,取決於土地佔有制度。高麗末年,土地兼並嚴重。「宗廟、學校、倉庫、寺社、祿轉、軍須田及國人世業田民,豪強之家奪占幾盡,」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跨州包郡,山川為標」的大農庄。而兼並之家,收租之徒,「自秋至夏,成群橫行,縱暴侵掠,倍於盜賊,」,許多良人農民又淪為大農莊主的奴婢。李成桂兵變上台以後,積極著手田制改革。政變當年,李成桂立即宣布將佛寺的三百多處土地收歸國有,沒收國家東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1390年,焚公私田籍於市街,大火數日不滅。1391年,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共79萬多結(包括耕地和荒地),並宣布實行科田法。國家規定,京畿一帶土地按科(等級)授給在京任職的官員,故稱科田。第一科得田150結,依次遞減,至第十八科得田10結。京畿以外的地方置軍田,以養軍士。地方官吏和「閑良」,不論資品高下,隨其本田多少,各給軍田10結或5結。從「凡受田者身死後,其妻有子媳守信者,全科傳受,無子媳守信者,減半傳受」看,科田和軍田都允許程度不同的世襲。另有功臣田,可以子孫相傳。公私奴婢、工商、賣卜、娼妓、僧尼等,不許受田。凡公私田租,水田1結糙米30斗,旱田1結雜谷30斗。除陵寢、倉庫、宮司、公廨、功臣田外,有田者皆納土地稅,水田1結白米2斗,旱田1結黃豆2斗。科田、軍田、功臣田都是私田,其餘土地為公田;公私田的比例無資料可查,無疑公田占絕大多數。軍田和科田,須向國家納土地稅,所以又是不完全的私田。重要的是國家規定公私田租的數額,「此外有橫斂者,以臟論。」科田法的實施有積極意義,它限制了大農莊主的橫征暴斂,有利於中央權力的加強,也多少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根據科田法的條例,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級)來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獲得租權,而農民則得到耕種權。按慣例田租為莊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為租稅繳納給國家。由於就耕作權而言,農民作為佃農對土地的佔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沒收,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此外,兩班(即擁有官職的貴族)的土地積累受到這樣一條規定的嚴格控制:科田將只在首都周圍的京畿地區授予,在這個地區,政府很容易加以監督和監視。李成桂及其追隨者通過堅決地實行土地改革,掌握了經濟大權。

這時,在1388年,明朝在咸鏡南道的南端元朝雙城總管府(1355年被高麗吞並)設置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高麗朝廷大嘩。崔瑩慫恿辛褕鋌而走險,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極力反對。是年四月,辛褕派兵入侵明朝。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士氣低落,於是回師松京,廢黜辛褕,流放崔瑩。之後李成桂立辛褕之子辛昌為王,又廢,改立高麗宗室王瑤(恭讓王)。此時,李成桂已經有心對高麗取而代之。李成桂和諸子在松京展開了緊鑼密鼓的布置工作。為了剪除忠於王氏高麗的勢力,類似當年太原謀反時李世民角色的李成桂第五子李芳遠還派刺客,在京城善竹橋刺殺了有極高聲望、不肯歸依李家勢力的高麗大學者鄭夢周,並借機刺殺了許多其他反對派。高麗京城內一片腥風血雨的恐怖景象。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在高麗左侍中裵克廉、以及鄭道傳、趙浚等人的倡議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即位。其時五十八歲。李成桂以「權知高麗國事」的頭銜向明朝上表,稱高麗國王昏亂,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則口氣冷漠,說「爾恭愍王死,稱其有子,請立之,後來又說不是。又以王瑤為王孫正派,請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來,大概要自作王。我不問,教他自作,自要撫綏百姓,相通來往」。不久,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古號)和「和寧」(李子春就仕之地)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選了朝鮮二字,但是又因為李成桂「頑囂狡詐」而不正式冊封賜印。於是李成桂的頭銜改成了「權知朝鮮國事」。

李成桂一即位,便追尊四世祖為王,並改名字為李旦(為統一起見,下文仍稱李成桂)。同年十一月,李成桂頒詔定都漢陽,建宗廟社稷、宮室城池。同時由鄭道傳等人制訂了《朝鮮經國典》。鑒於高麗諸王崇拜佛教而影響國事,李成桂推行崇儒抑佛的國策。寺院的土地多被沒收,貴族庄園里的奴婢都被釋放,並且實行開墾農地與改良農具谷種等勸農政策。

李成桂有兩個王妃。原配是承仁順聖神懿王後韓氏(籍安邊),恭讓王二年去世。繼妃是順元顯敬神德王後康氏(籍谷山)。李成桂把神德王後所生的最小的兒子——八子李芳碩立為世子,把輔佐大任交給鄭道傳。鄭道傳當時掌握著軍權和政權。對此,創業中立下功勞的五子李芳遠心懷不滿,終於在太祖七年(1398年)八月發動政變。當時太祖正在病中。李芳遠的府邸在漢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宮西門迎秋門附近。李芳遠因勢力弱小而採取了先發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衛景福宮的禁軍,殺入宮中,沖入世子東宮——資善堂,亂刀砍死了李芳碩,然後從景福宮南門殺出,襲擊大臣鄭道傳。鄭道傳的家宅號為叫百子千孫堂,在漢城壽進坊。那時鄭道傳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碩的丈人沈孝生進行歡談,亂兵殺進門來,遭受意外襲擊一同身亡。掌握政權的芳遠對鄭道傳非常仇恨,將他的住所沒收改成宮中飼養馬匹的司仆寺。神德王後所生的另外一個兒子李芳蕃也同在此變中被殺。是為李朝的第一次王子之亂(史稱「戊寅靖社」)。

王子之亂發生後,漢城沉浸在不安和恐慌的氛圍中。李芳遠沖進宮中,宣布「李芳碩、鄭道傳謀反,圖謀殺害王子」(與玄武門之變何其相似,呵呵)。在李芳遠操縱下,李成桂被迫讓位給二子李芳果(定宗)。神德王後康氏被李芳遠從宮中趕出,搬到了判內侍府事李得芬家(移御所),不久就神秘地「因病」死去。

失去了王後康氏和兒子芳藩、芳碩之後,李成桂患了一種象火一樣堵塞喉嚨說不出話的疾病。定宗不喜歡散發著血腥味的漢城,定宗元年,李芳果以參拜神懿王後韓氏的陵墓為由,前往開京,就在開城壽昌宮定居。當年三月,李成桂也被迫移宮。當他以太上王身份離開漢城時流下了悔恨的老淚。走過神德王後的貞陵前時怎麼也邁不開腳步,慨嘆:「初次遷出漢陽不是我個人的意願,是和國人們商議的。」回到開京後,又說:「我遷都漢陽後失去王妃和兒子,現在重新遷都,對都邑人們實在慚愧。」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李朝再次發生變亂。為了爭奪王位,精明強悍的李芳遠和四兄李芳干兩人各自動員私兵,在開京街頭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在這次戰斗中取勝的芳遠已經不在甘心於幕後操縱,於是從名義上的國王李芳果手裡接過了王位,就是李朝太宗。這一次,李成桂為了保全老命,星夜出奔,直逃老家咸興,居住在幼年的潛邸(咸興本宮)中。李芳遠為了探問老父,多次派出所謂「問安使」,朝鮮史書中對此有生動的記載:「芳碩變後,太祖棄位,奔於咸興。太宗屢遣中使問安,太祖輒彎弓而待之,前後相望之使未敢道達其情。時問安使無一得還者。太宗問君臣『誰可遣?』莫有應之者」。後來朝鮮形容一個人被支使干一項棘手的任務(尤其是有去無回的,呵呵)的著名諺語「咸興差使」就是這么來的。

但是面對李芳遠這種六親不認的悍主,這樣的父子對立終究有結束的時候。1402年十二月,李成桂被挾持回京,幽居在離宮昌德宮內。永樂六年(太宗八年,1408)五月二十四日,老邁多病的李成桂於昌德宮廣延樓下別殿去世。共計在位七年,在上王位十年,春秋七十四歲。明朝賜謚為」康獻「(溫良好樂曰康,聰明睿智曰獻;《春官通考》則為」撫民安樂曰康,行善可紀曰獻「)。這位李朝的開國君主被孤零零地一個人安葬在漢城近郊楊州儉岩山下的健元陵。

王妃
承仁順聖神懿王後韓氏(籍安邊) 高麗恭讓王三年去世 葬開城豐德齊陵
繼妃
順元顯敬神德王後康氏(籍谷山) 李朝定宗元年死 初草殮於漢城皇華坊,太宗二年改葬貞陵(在今漢城市內貞洞)

子女

長子 鎮安大君 李芳雨
次子 定宗大王 李芳果
三子 益安大君 李芳毅
四子 懷安大君 李芳干
五子 太宗大王 李芳遠
六子 德安大君 李芳衍 以上神懿王後所生
七子 撫安大君 李芳蕃
八子 宜安大君 李芳碩 以上神德王後所生

長女 慶慎公主
二女 慶善公主 以上神懿王後所生
三女 慶順公主 神德王後所生
庶長女 宜寧翁主
庶二女 淑慎翁主

定宗 恭靖懿文庄武溫仁順孝大王 李曔

李曔(1357——1419)字光遠,初名李芳果

元至正十七年(高麗恭愍王六年,1357)七月,出生於咸興歸州洞的李成桂私邸 (太祖潛邸咸興本宮)。仕高麗,官至將相。

1392年,李成桂即位取代高麗,李芳果受封為永安君、官拜義興親軍衛節度使。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靖安君李芳遠在都城舉兵發難,朝鮮發生第一次王子之亂,世子李芳碩被殺。其時李芳果居長(長子李芳雨已死),於是冊封為王世子,九月五日受李成桂禪讓於景福宮勤政殿。是為李朝定宗。

李芳果即位後,實際操縱政權的是擁有兵權的五弟李芳遠。即位當年,李芳果便離開了充滿血腥戾氣的漢城,回到高麗故都開京,先後居住在高麗故宮壽康宮、昌樂宮中。李芳果為人寬厚中庸,喜好在開城宮中玩擊毬之戲。吸取高麗朝臣專擅的教訓,在定宗年間的1399年三月,李朝頒布了《奔競禁止法》,抑制官人權貴勢力。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在開城發生了第二次王子之亂。這一次,李芳遠已經不甘心當幕後國王了。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癸酉,在百官擁戴下,李芳果在開城壽昌宮內傳位於 太宗,十二月上尊號為「仁文恭睿上王」。永樂十七年(世宗元年,1419年)九月二十六日,李芳果於開城仁德宮去世,在位二年,在上王位十九年,春秋六十三。明朝賜謚為「恭靖」 (敬事供上曰恭;寬樂令終曰靖)。 葬興教洞厚陵。

王妃 順德溫明庄懿定安王後 金氏 (籍慶州)至正十五年生,永樂十年(太宗十二)年去世,終年五十八 ,同葬厚陵

長子 義平君 李元生 (淑儀池氏出)
次子 順平君 李群生 (淑儀奇氏出)
三子 錦平君 李義生 (淑儀奇氏出)
四子 宣城君 李茂生 (淑儀池氏出)
五子 從義君 李貴生 (淑儀文氏出)
六子 鎮南君 李終生 (淑儀李氏出)
七子 守道君 李德生 (淑儀尹氏出)
八子 林堰君 李祿生 (淑儀尹氏出)
九子 石保君 李福生 (淑儀尹氏出)
十子 德泉君 李厚生 (誠嬪池氏出)
十一子 任城君 李好生 (淑儀池氏出)
十二子 桃平君 李末生 (誠嬪池氏出)
十三子 長川君 李普生 (淑儀尹氏出)
十四子 貞石君 李隆生 (淑儀奇氏出)
十五子 茂林君 李善生 (淑儀奇氏出)

長女 咸陽翁主 (淑儀池氏出)
二女 淑慎翁主 (淑儀奇氏出)
三女 德川翁主
四女 高城翁主
五女 祥原翁主
六女 全山翁主
七女 仁川翁主 (淑儀尹氏出)

太宗 恭定聖德神功建天體極大正啟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 李芳遠

李芳遠(1367——1422)字遺德

元至正二十七年(恭愍王十六年,1367)五月十六日出生於咸興歸州洞私邸 (咸興本宮),母親是神懿王後韓氏。李芳遠從少年時代起便英果聰毅,洪武十五年(1383年)擢高麗進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在李成桂謀代高麗的過程中,李芳遠出力最大。為了給父親篡位掃清道路,他和判典客寺事趙英珪一起在開城選地橋(善竹橋)刺殺了高麗大賢鄭夢周。

開城善竹橋

李成桂即位後,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君。洪武年間,他多次前往明朝。尤其是洪武二十六年朝鮮貢馬,他隨貢使前往南京,路過北平時與燕王私相會見,兩人性格相近,相談甚歡。由於李成桂晚年喪妻,續娶神德王後康氏,前妻韓氏所出諸子一直與其不睦,李芳遠尤過之,康氏因此對其侮慢無禮。而出於對繼室幼子的溺愛,李成桂立最幼之子李芳碩為世子。這就為後來朝鮮宮中巨變埋下了伏筆。而李芳遠既然有輔佐父親篡位的本事,自然也有招募私兵暗做籌備的本事。

經過前文所說的兩次王子之亂,在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被冊封為王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禪讓於松京壽昌宮。

此時,明朝發生了一場極大的變局。太孫朱允炆即位,燕王起兵靖難,惠帝用人不當,漸處下風,被迫對朝鮮更多地採取懷柔政策。為了在內戰中拉攏朝鮮站在朝廷一方,當他得知李朝定宗傳位於弟,便敕諭禮部,「朝鮮本禮文之國,辭位傳襲之事,……若果無虧天理,悖人倫的事(呵呵,諷刺得妙極),任他國中自主張」。於是方賜朝鮮太宗國王誥命,及親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鮮本郡王爵,應賜五章或七章服)。這樣,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冊封,終於被李芳遠得到了。他的頭銜也從其父兄的「權知朝鮮國事」變成了朝鮮國王。而與其相厚,又均為奪位而成的明成祖「靖難」成功,登極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於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賜的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彩幣表裡……。

李芳遠在位期間,完善了其父的「科田制」,沒收大量「私田」、「別賜田」、「寺院田」,頒布《功臣田傳給法》。創立了官員向國王個人負責的「六曹直啟制」。1403年改革行政區劃,撤去高麗時代沿襲下來的一留都府、五都護府、六府、二十牧,並改高麗的五道兩邊為八道。1417年設立都巡問使、都觀察黜陟使、都安撫使三言官。有感於兩次王子之亂的教訓,在1400年,太宗廢除高麗的私兵制,實行統一的府兵制,集兵權於中央。還召集都內衣冠子弟,設立「鷹揚衛」和「別侍衛」。1415年改革軍制,設立守城軍、營鎮軍、雜色軍三種級別。李芳遠在位期間,還修訂了《經濟六典元集詳節》, 《續集詳節》、《璿源錄》等書籍。

1413年9月,李朝宣布實行號牌法。國家規定10歲以上70歲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帶一種號牌,上書姓名、住址、面色、身長、有無胡須等,在發牌時進行戶口登記。如有不戴或偽造、遺失、借用者,要受處罰。兩班貴族的號牌用象牙或鹿角製成,平民的則用雜木。1407年起實行鄰保制,以連環保的方式加強統治和保證對國家的負擔得以實現。李朝實行奴婢辯正,把高麗末期淪為奴婢的人改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為國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國家能夠掌握更多的勞動力和兵源。

永樂十六年八月八日,五十二歲的李芳遠位於世宗。十一月,上尊號「聖德神功大王」。永樂二十年(世宗四年,1422)五月十日,他在漢城泉達坊新宮去世。共計在位十八年,在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歲。他死後,明朝賜謚號為「恭定」 (敬事供上曰恭;純行不爽曰定)。肅宗九年加上謚號「睿哲成烈」,高宗九年追上尊號「建天體極大正啟佑」。葬於獻陵 (在京畿道廣州大母山)

王妃 彰德昭烈元敬王後 閔氏 (籍驪興) (驪興閔氏自此為朝鮮望族,五百年間出了多位王後)
至正二十五年(高麗恭愍王十四年)生,永樂十八年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合葬獻陵

子女

嫡子
長子 讓寧大君 李褆
次子 孝寧大君 李補
三子 世宗大王 李祹
四子 誠寧大君 李褈

長女 貞順公主
二女 慶貞公主
三女 慶安公主
四女 貞善公主

庶子
二子 諴寧君 李裀 (信嬪辛氏出)
三子 溫寧君 李裎 (信嬪辛氏出)
四子 謹寧君 李裎 (信嬪辛氏出)
五子 惠寧君 李祉 (安氏出)
六子 熙寧君 李袉 (淑儀崔氏出)
七子 厚寧君 李衦 (崔氏出)
八子 益寧君 李■ (善嬪安氏出)

長女 貞惠翁主 (懿嬪權氏出)
二女 貞信翁主 (信嬪辛氏出)
三女 貞靜翁主 (信嬪辛氏出)
四女 淑貞翁主 (信嬪辛氏出)
五女 昭善翁主
六女 淑惠翁主 (昭嬪盧氏出)
七女 淑寧翁主 (信嬪辛氏出)
八女 昭淑翁主 (安氏出)
九女 淑慶翁主 (信嬪辛氏出)
十女 敬慎翁主 (安氏出)
十一女 淑安翁主 (金氏出)
十二女 淑謹翁主 (信嬪辛氏出)
十三女 淑順翁主 (李氏出)

世宗 庄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李祹

李祹(1397——1450)字元正

洪武三十年(太祖六年,1397) 四月十日出生於漢城的太宗潛邸。永樂六年(太宗八年)封忠寧君,四年後進封大君。其時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永樂二年冊封,王位似乎與李祹無關。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宮中發生變動。根據明史記載,「……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學,國人所屬,請立為嗣,詔聽王所擇。因上表謝,並陳己年老,請以祹理國事。命光祿少卿韓確、鴻臚丞劉泉封祹為朝鮮國王……」。世子被廢為讓寧大君,而忠寧大君李祹則被太宗冊封為王世子,是年八月八日,李祹受其父禪讓,於景福宮勤政殿登基。是為朝鮮乃至東亞歷史上最為賢明的國王之一——李朝世宗大王。

世宗以精通儒學而著稱。除了將儒學價值觀念作為治國之策的根本以外,還能夠自如地對付兩班學者。在十五世紀中葉他統治期間,在國家管理、語音學、民族文字、經濟學、科學、音樂、醫學和人文學研究方面都表現出進步思想。在政治方面,世宗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體制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面的研究。還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六曹直啟制」和「議政府署事制」,並且讓世子協助處理庶務。朝鮮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現象在世宗年間得到了改善。世宗時期還制訂了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和士庶四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他還對當時朝鮮的農民生活表現出巨大關注,為了減輕農民貢稅負擔,設置貢法詳定所,由其制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結負法,按照田地等級和年份豐瘠徵收不同水平的賦稅,並且在發生水旱災害時提供救濟。世宗還命鄭招編纂《農事直說》,內容為從全國經驗豐富的老農那裡收集來的材料。這是朝鮮第一部農書,成了朝鮮農業的經典著作。此外還修訂了《農桑輯要》、《四時纂要》 、《本國經驗方》等農事書籍。世宗還下令編纂醫書,表明他對人民健康的關注。公元1433年,完成了一部共有365章的《醫方類聚》和共有85章的《鄉葯集成方》。後一部書包括959條疾病診斷,10706個處方和1477個針炙療法。還用本國語文出版了一部關於如何採集本地葯材的書藉《鄉葯採集月令》。

世宗大王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召集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朴彭年、崔恆、李善老、李塏等著名學者,創立了韓文字母(Hangul)。韓文字母由11個母音和28個輔音組成,具有簡單和精確的特點,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在幾小時內學會。儒家學者大為反對,說使用韓文字母會妨礙儒學研究。世宗則堅持推行韓文。並於公元1446年頒布了《訓民正音》。官方書面語言仍然是中文,就象拉丁文在歐洲那樣,但是朝鮮的下層人民卻有了一種書寫自己語言的手段,創作了謳歌王朝建立的韓中兩種語言寫成的頌詩《龍飛御天歌》,並把《釋譜詳節》(佛祖生平片斷)一書譯成韓文。這兩本著作為韓文的實際使用奠定了基礎。

在科學文化方面,世宗於公元1442年下令試制雨量計,並把復製品分發給漢城的欽天監和地方行政長官,以紀錄降水量。世宗對天文學的興趣非常廣泛,在他的鼓勵推動下,漢城簡儀台製造了渾天儀、渾象儀、正方案、圭表等天文儀器,以及仰釜日晷、懸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擊漏、玉漏等計時儀器,繪制了天文圖和七個星球的圖集。還在漢城惠政橋安裝了供公眾核對時間的計時儀器。歷法方面,制定了《七政算內篇》、《七政算外篇》、《諸家歷象集》等歷法書籍。世宗還命人修訂韓國音樂的記譜法十二律,創作了朝會雅樂、會禮雅樂、祭禮雅樂,以及《定大業》、《保太平》、《發祥》、《鳳來儀》等朝樂大麴,以及《鳳凰吟》、《滿殿春》、《與民樂》等曲目。

軍事方面,當時的朝鮮發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設立了火炮鑄造所。在對外關繫上,世宗對當時朝鮮東北的女真部落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東北邊疆地區的大片土地被

② 朝鮮王朝歷代君主是誰他們的皇後呢

朝鮮王朝為中國的藩國,因此其君主只能稱國王而非皇帝,同樣國王之正妻也只能稱王後而不是皇後,朝鮮王朝歷任27朝,歷代君主和王後如下:

1、朝鮮太祖李成桂

1392年,李成桂清除了高麗宮廷反對派首領鄭夢周。在流放王瑤到原州後,登基建立朝鮮王朝,確立了對明朝事大的基本國策, 結束了高麗王朝近500年的歷史。

朝鮮太祖李成桂的王後:

(1)神懿王後韓氏是朝鮮太祖李成桂的元配,朝鮮定宗和朝鮮太宗生母,韓氏生前一直居住在家鄉,所以被稱為李成桂的鄉妻。

(2)神德王後康氏是朝鮮太祖的正妃,本貫谷山,是高麗判三司事、象山府院君康允成和晉山府夫人姜氏的女兒。1669年謚號順元顯敬神德王後,朝鮮高宗追上尊號神德高皇後。

2、朝鮮定宗李芳果

李芳果,即李曔(1357年—1419年),字光遠,廟號朝鮮定宗,謚號恭靖懿文庄武溫仁順孝大王。朝鮮太祖李成桂次子,朝鮮太宗李芳遠同母兄,李氏朝鮮第二位君主。

朝鮮定宗李芳果的王後:

定安王後金氏是朝鮮定宗正妃,是月城府院君金天瑞的女兒。定宗為王世子時,金氏受封為王世子德嬪,定宗即位後升為德妃。定宗傳位給朝鮮太宗後,尊為順德王大妃。太宗十三年(1412年),順德王大妃去世,謚號安定王後。

3、朝鮮太宗李芳遠

李芳遠,字遺德,朝鮮王朝第三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受中國冊封的朝鮮國王。朝鮮太祖李成桂第五子,母親為神懿王後韓氏。

李芳遠在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的過程中功勞頗大。李成桂即位後,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君。曾以兩次王子之亂的方式,鏟除異己,進而繼位。李芳遠在位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永樂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太宗傳位於朝鮮世宗。

朝鮮太宗李芳遠的王後:

元敬王後閔氏為朝鮮太宗正妃,是高麗末年政丞驪興府院君閔霽的次女。太祖建國時,閔氏受封為靖寧翁主,定宗二年封王世子貞嬪,太宗即位後升為靜妃。世宗二年七月十日元敬王後在壽康宮別殿過世,享年五十六歲,謚號彰德昭烈元敬王後,葬於獻陵。

4、朝鮮世宗李祹

李祹,字元正,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朝鮮太宗李芳遠第三子,母親為元敬王後閔氏。李祹22歲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間是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朝鮮社會文化得到長足發展,在此期間創造了諺文,對朝鮮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朝鮮世宗李祹的王後:

昭憲王後沈氏為沈溫之長女,朝鮮王朝世宗李祹之王妃。太宗八年二月(1408年)與忠寧君李祹成婚(當時世宗尚未封大君),初封「敬淑翁主」,十七年九月(1417年)改封為「三韓國大夫人」。世宗二十八年三月廿四日,沈氏病逝於次子首陽大君的府第,上謚號「昭憲」。

5、朝鮮文宗李珦

李珦,朝鮮王朝第五任君主,字輝之,是朝鮮世宗李裪嫡長子,朝鮮世祖李瑈同母兄,母昭憲王後沈氏。景泰元年(1450年),世宗於永膺大君李琰府邸薨,李珦繼承王位。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十四日, 薨於康寧殿。年僅三十八歲,在位僅兩年,廟號文宗。

朝鮮文宗李珦的王後:

顯德王後權氏宣德六年(1431年)入宮為世子承徽,八年(1433年)晉升為良媛,正統二年(1437年)冊為世子嬪,六年(1441年)病逝於東宮資善堂,年僅二十四歲,謚顯德,後與文宗合葬。文宗即位後,追崇為顯德王後。

6、朝鮮端宗李弘暐

李弘暐,朝鮮王朝第6任君主,乃朝鮮文宗之子,出生後不久生母顯德王後便過世,1448年被立為王世孫,1450年被立為王世子,1452年即位。

朝鮮端宗李弘暐的王後:

定順王後宋氏於景泰五年正月二十二日(1451年3月)冊封王妃,次年七月(1451年8月)被世祖尊為懿德王大妃,天順元年六月(1457年7月)降為夫人。正德十六年六月四日(1521年7月)薨,終年八十二歲。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追尊復位。

7、朝鮮世祖李瑈

李瑈,字粹之,是李氏朝鮮第七位國王。朝鮮世宗李祹嫡次子,朝鮮文宗李珦之弟。其母為昭憲王後沈氏。李瑈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農歷九月二十九日出生於朝鮮世宗的宮殿中,之後被寄養於民間,景泰六年(1455年)他從侄子朝鮮端宗手中篡奪了王位,是為世祖大王。

朝鮮世祖李瑈的王後:

貞熹王後尹氏,尹璠與李氏之女,朝鮮王朝世祖李瑈之王妃,德宗李暲與睿宗李晄之生母,亦是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大王大妃。

8、朝鮮睿宗李晄

朝鮮睿宗是李氏朝鮮的第8代君主,1468年至1469年在位。廟號睿宗,謚號襄悼欽文聖武懿仁昭孝大王,葬於高陽昌陵。即位僅一年兩個月,就去世了,侄子李娎即位,是為成宗。

朝鮮睿宗李晄的王後:

章順王後(1445年-1461年),本貫清州韓氏,朝鮮睿宗李晄元妃,上黨府院君韓明澮與黃驪府夫人驪興閔氏之女,朝鮮成宗元妃恭惠王後之姊。

9、朝鮮成宗李娎

李娎,朝鮮王朝的第九代君主,朝鮮世祖李瑈之孫,朝鮮德宗(懿敬世子)李暲之子,朝鮮睿宗李晄之侄。1469至1494年在位,在位二十五年。

朝鮮成宗李娎的王後:

(1)恭惠王後韓氏,朝鮮第9任王成宗的元妃,第8任王睿宗元妃章順王後同母妹。世祖十三年(1467年)與時為「者山君」的成宗行嘉禮,封號為天安郡夫人,成宗即位後冊為王妃。

(2)廢妃尹氏,朝鮮王朝朝鮮成宗的第一繼妃,本籍咸安尹氏,尹起畎之女。成宗五年(1474年)元妃恭惠王後過世,成宗七年八月九日(1476年)尹氏成為王妃,同年十一月七日生下長子燕山君。

成宗十年六月一日(1479年)因尹氏生辰時成宗到別位嬪妃處所,尹氏竟沖入後宮處所與成宗起了極大的沖突並抓傷成宗的臉,這是被視為大逆之罪,隔天六月二日尹氏被廢為庶人。

尹氏之子燕山君繼承王位,於1504年讓母親復位,追尊為齊獻王後,並把她的墓所升格為懷陵。1506年中宗反正之後又再取消她的復位。

(3)貞顯王後尹氏,朝鮮成宗的第二繼妃,朝鮮中宗李懌生母,鈴原府院君尹壕、延安府夫人田氏之女。在廢妃尹氏被廢後,成宗十一年(1480年)十一月八日受冊為王妃。

10、燕山君李㦕

李㦕,幼名無作金,是朝鮮王朝第10代君主,1494年-1506年在位。第九代君主朝鮮成宗長子,第11代君主朝鮮中宗異母兄、第7代君主朝鮮世祖曾孫,也是朝鮮王朝歷史上第一位廢王。並且是朝鮮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燕山君李㦕的王後:

廢妃慎氏是李氏朝鮮王朝第一位廢君燕山君李隆之正妻,成宗十九年(1488年)揀擇冊封王世子嬪。燕山君繼位後,慎氏成為王妃。1506年,中宗反正,李隆被廢降封為燕山君,慎妃被降為「居昌郡夫人」,流放江華島喬桐。

11、朝鮮中宗李懌

李懌是李氏朝鮮第11位君主,1506年9月2日至1544年11月14日在位。成宗嫡子,由貞顯王後尹氏所生。1494年,燕山君即位時,李懌被冊封為晉城大君,由於燕山君的暴政,使群臣密謀廢除燕山君,並擁立李懌為君主。

朝鮮中宗李懌的王後:

(1)端敬王後慎氏,益昌府院君慎守勤與清原府夫人清州韓氏之女。姑姑慎氏為燕山君夫人,因此在正德元年(1506年)的中宗反正事件中受到牽連,中宗即位後僅僅八天便被廢,遷至私第居住。

(2)章敬王後尹氏,朝鮮王朝第十一代君主朝鮮中宗的第二位王後,是領敦寧府事尹汝弼與其妻順天府夫人朴氏的女兒,官員尹任之妹,1506年被選入宮,中宗十年(1515年)三月二日在產下後來的朝鮮仁宗後,因血崩而去世,享年二十五歲。

(3)文定王後尹氏,是李氏朝鮮第十一代君主朝鮮中宗的第二繼妃、第十二代君主朝鮮仁宗李峼的養母、第十三代君主朝鮮明宗李峘的生母。

12、朝鮮仁宗李峼

幼名億命,字天胤,是李氏朝鮮第十二任國王,中宗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於昌慶宮明政殿,仁宗元年七月一日升遐,在位不到八個月。因未生下子嗣,故由同父異母弟弟李峘即位,即第十三任國王明宗。

朝鮮仁宗李峼的王後:

仁聖王後朴氏,李氏朝鮮王朝第十二代君主朝鮮仁宗的正妃,錦城府院君朴墉之女。朝鮮中宗九年(1514年)十月一日誕生,中宗十九年(1524年)三月六日受封為世子嬪,仁宗即位後,進封王妃。

13、朝鮮明宗李峘

字對陽,李氏朝鮮第十三任君主,朝鮮中宗李懌次子,朝鮮仁宗李峼異母弟,母文定王後尹氏。其初封慶原大君,即位時年僅十二歲,由生母文定王後垂簾。

朝鮮明宗李峘的王後:

仁順王後沈氏,朝鮮王朝第13位國王朝鮮明宗的正妃。1544年沈氏嫁給了朝鮮中宗的兒子慶原大君李峘。1545年,李峘在哥哥朝鮮仁宗死後,即位為朝鮮明宗,立沈氏為王妃。

14、朝鮮宣祖李昖

初名李鈞,朝鮮王朝第十四代君主,1567年至1608年在位,是朝鮮中宗之孫、德興大院君李岹第三子,生母河東府大夫人鄭氏。

朝鮮宣祖李昖的王後:

(1)懿仁王後朴氏是朝鮮王朝第14代君主朝鮮宣祖的元妃。父親是潘城府院君朴應順,母親是完山府夫人李氏(本貫全州,朝鮮世宗庶子桂陽君李璔後裔),外祖是文川正李壽甲。

(2)仁穆王後金氏,史上多稱為仁穆大妃,朝鮮宣祖繼妃,光海君繼母,朝鮮仁祖嫡祖母,1602年,奉王命冊為宣祖王妃。

15、光海君李琿

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君主(1608年—1623年在位)。因被廢位而無廟號、謚號,通稱「光海君」。天啟三年(1623),侄子綾陽君李倧發動宮廷政變,史稱(仁祖反正),李琿被捕,然後以仁穆大妃的名義廢黜其王位,流放江華島,貶回光海君。

光海君李琿的王後:

廢妃柳氏,朝鮮光海君正妃,天啟三年(1623年)仁祖反正,柳氏被降為文城郡夫人,與光海君一同被流放江華島,圍籬安置,其兄柳希奮被處死。六月,其獨子李祬被賜死,這對柳氏而言無疑又是個沉重打擊。百餘日後,柳氏亦病故。

16、朝鮮仁祖李倧

朝鮮王朝第16任君主,字和伯,號松窗,乳名天胤。李倧初封綾陽君,天啟三年(1623年)與西人黨金瑬、李貴等人發動宮廷政變(仁祖反正),推翻伯父光海君,繼承王位。天啟五年(1625年)獲明朝冊封為朝鮮國王。

朝鮮仁祖李倧的王後:

(1)仁烈王後韓氏,李氏朝鮮王朝第16代君主仁祖的元妃,第17代君主孝宗的生母。

(2)庄烈王後趙氏,朝鮮王朝‎第16代國王朝鮮仁祖之繼妃,仁祖13年(1635年)仁祖嫡妃──仁烈王後逝世,趙氏在3年後成為仁祖繼妃。1649年仁祖去世,由嫡妃仁烈王後所生的鳳林大君繼位,是為朝鮮孝宗。孝宗即位後,趙氏以仁祖正妻的身份升格為王大妃,尊號慈懿,稱慈懿王大妃(或慈懿大妃)。

17、朝鮮孝宗李淏

字靜淵,號竹梧(潛邸時所稱)。1649年-1659年在位。李氏朝鮮第十七代君主,廟號「孝宗」,謚號「宣文章武神聖顯仁明義正德大王」。

朝鮮孝宗李淏的王後:

仁宣王後張氏,李氏朝鮮王朝第17代君主朝鮮孝宗(1619年-1659年)的王妃,第18代君主朝鮮顯宗的生母。

18、朝鮮顯宗李棩

字景直,是李氏朝鮮的第18代大王,公元1659年至1674年在位。廟號顯宗,葬在楊州崇陵,清朝賜謚「庄恪」。

朝鮮顯宗李棩的王後:

明聖王後金氏(籍清風),崇禎十五年(仁祖二十年,1642)五月十七日生,1651年辛卯(孝宗二年)冊封世子嬪,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孝宗潛邸)。1659年己亥進封王妃。1683年癸亥(肅宗九年)十二月五日去世於昌慶宮儲承殿,終年四十二。葬崇陵。

19、朝鮮肅宗李焞

幼名龍祥,字明普,李氏朝鮮第十九代君主,公元1674年—1720年時在位。朝鮮顯宗李棩之子,母親明聖王後金氏,在位四十六年。

朝鮮肅宗李焞的王後:

(1)仁敬王後金氏(1661年-1680年),本籍光州,父親金萬基是領敦寧府事、光城府院君,卒後贈領議政,謚文忠。叔父是謝氏南征記作者金萬重。兄長金鎮龜即是後來對仁顯王後復位幫助極大的西人派領袖金春澤之父。

(2)仁顯王後閔氏(1667年-1701年),本籍驪興,父親閔維重是領敦寧府事、驪陽府院君,卒後贈領議政,謚文貞。

(3)仁元王後 (1687/09/29 - 1757/03/26),本籍慶州金氏,領敦寧府事慶恩府院君金柱臣與臨川趙氏嘉林府夫人之女。其祖為金閼智,曾為高麗敬順王。1702年嫁朝鮮第19代國王肅宗大王(朝鮮肅宗),冊封王妃,為肅宗第3任正宮王妃。

20、朝鮮景宗李昀

朝鮮王朝的第20代君主(1720年—1724年在位)。字輝瑞,死後廟號景宗,謚號德文翼武純仁宣孝大王。景宗為朝鮮肅宗長子,肅宗十四年(1688年)十月二十八日生於昌慶宮就善堂,其生母為朝鮮歷史上大名鼎鼎、權傾一時的張禧嬪。

朝鮮景宗李昀的王後:

(1)端懿王後沈氏,本貫青松,青恩府院君沈浩之女。肅宗十二年(1686年)五月二十一日生於漢城好賢坊。二十二年(1696年)丙子冊封世子嬪,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孝宗潛邸)。

(2)宣懿王後魚氏,本貫咸從,咸原府院君魚有龜之女。肅宗三十一年(1705年)十月二十九日生於漢城崇姚坊。肅宗四十四年(1718年)冊封世子嬪,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孝宗潛邸)。

21、朝鮮英祖李昑

字光叔,號養性軒,廟號朝鮮英祖,朝鮮人,生於1694年10月31日,死於1776年4月22日,享年81歲。朝鮮王朝第二十一代君主,朝鮮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朝鮮英祖李昑的王後:

(1)貞聖王後,李氏朝鮮朝鮮英祖大王的原配王妃,原籍達城徐氏,高麗少尹尹閈後孫,父為郡守贈領議政達城府院君孝僖公宗悌,母為岑城府夫人李氏。

(2)貞純王後(1745年11月10日 - 1805年1月12日),為李氏朝鮮第21代國王朝鮮英祖繼妃。本貫慶州金氏。父驪州鰲興府院君金漢耈,母原豐府夫人元氏。

22、朝鮮正祖李祘

李氏朝鮮的第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年在位。朝鮮英祖李昑之孫、朝鮮庄祖李愃之子。生母是惠慶宮洪氏(高宗追尊為獻敬王後、獻敬懿皇後)。

朝鮮正祖李祘的王後:

孝懿王後金氏,本貫清風金氏,朝鮮王朝正祖的王妃,清原府院君金時默與唐城府夫人洪氏之女。

23、朝鮮純祖李玜

李玜,朝鮮正祖李祘之子,母純嬪朴氏。是李氏朝鮮的第23代君主,1800年至1834年在位。

朝鮮純祖李玜的王後:

純元王後金氏,徽號睿成弘定,尊號明敬文仁光聖隆禧正烈宣徽英徳慈獻顯倫洪化神運粹穆。本貫安東金氏,始祖為高麗太師金宣平,父為領敦寧府事永安府院君贈領議政忠文公金祖淳,母為青陽府夫人沈氏。

24、朝鮮憲宗李烉

朝鮮憲宗,諱李烉(《憲宗大王行狀》寫作「李奐」),道光7年7月18日(1827年9月8日)- 道光29年6月6日(1849年7月25日),字文應,號元軒,本貫全州李氏。是李氏朝鮮的第24代君主(在位:1834年-1849年),廟號憲宗。

朝鮮憲宗李烉的王後:

(1)孝顯王後金氏,領敦寧府事永興府院君贈領議政孝簡公金祖根女,母為韓城府夫人韓山李氏。安東金氏(純祖純元王後)一派的外戚。1828年戊子(朝鮮純祖二十八年)三月十四日生於安國坊外氏第。1834年丁酉冊封王妃,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朝鮮孝宗潛邸)。

(2)孝定王後洪氏,領敦寧府事益豐府院君贈領議政翼獻公洪在龍女,母為延昌府夫人竹山安氏。1831年辛卯(純祖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生於咸悅公衙。1844年甲辰冊封王妃,行嘉禮於於義洞本宮(孝宗潛邸)。哲宗即位後進號大妃。

25、朝鮮哲宗李昪

朝鮮王朝第25代君主(1849年—1864年在位)。字道升,號大勇齋,曾用名李元范,本貫全州李氏(王族),死後廟號哲宗。

朝鮮哲宗李昪的王後:

哲仁王後金氏,朝鮮王朝第25代國王朝鮮哲宗李昪的王妃。本貫安東,是永恩府院君金汶根的女兒,母親是興陽府夫人閔氏。

26、朝鮮高宗李熙

李熙(1852年—1919年),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大韓帝國開國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載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後改名熙(正寫為「㷩」),字聖臨,號珠淵。死後廟號高宗,因此通稱朝鮮高宗,又稱光武帝、李太王、韓高宗等。

朝鮮高宗李熙的王後:

明成皇後閔氏,1866年冊封為朝鮮王妃,1897年追封大韓帝國皇後。

27、朝鮮純宗李坧

朝鮮王朝第27代君主,大韓帝國第2任皇帝(1907年—1910年在位),同時也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字君邦,號正軒,本貫全州李氏。死後廟號純宗,所以通稱朝鮮純宗,又稱韓純宗、隆熙帝、李王坧等。

朝鮮純宗的王後:

(1)純明孝皇後閔氏,是大韓帝國皇帝純宗李坧的元配夫人,驪恩府院君閔台鎬之女,朝鮮王朝末期政治人物閔泳翊之妹,母親是贈鎮陽府夫人鎮川宋氏。朝鮮高宗李熙之妻明成皇後閔氏是她的從姑母。

(2)純貞孝皇後尹氏,1894年—1966年 海豐府院君尹澤榮女, 葬金谷裕陵。

(2)王瑤這字在韓國怎麼寫擴展閱讀

朝鮮王朝概況: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國。朝鮮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1395年定都於漢城(今首爾)。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城。

經過對北方的開拓,到15世紀中葉,朝鮮王朝的國土基本定型,大致相當於當今朝鮮和韓國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

朝鮮王朝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朝鮮文的發明也為朝鮮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條件。對外則對中國明、清兩代採取事大主義,建國後便向中國朝廷稱臣納貢,自太宗李芳遠至高宗李熙,歷代國王均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對日本等周邊國家或部族則採取交鄰政策。

16末至17世紀前期,朝鮮接連遭到日本和女真的入侵(壬辰倭亂、丁卯胡亂、丙子胡亂),社會秩序受到極大沖擊。1876年與日本簽訂《江華條約》,打開國門。甲午中日戰爭後不再稱臣於中國。

1897年,高宗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半島,大韓帝國暨朝鮮王朝滅亡,歷27代君主、519年。

③ 有關於韓國歷史的,韓國的年代表,還有各時期的代表文化。希望有精確的回答,謝謝,會給獎勵分的哦~~~

現今的韓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自古以來便是朝鮮的一部分,1953年在美國的軍事協助下,以三八線為界從朝鮮獨立出去,其建國時間為(公元1953年——至今),韓國歷史即朝鮮歷史。 箕子朝鮮、紂王叔父(約公元前1122年建國——公元前194年)統治約928年。 衛氏朝鮮、燕國人衛滿(公元前194年建國———公元前108年)統治約86年。 漢四郡(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置郡——公元1世紀)統治約192年。 辰韓、馬韓、弁韓、(公元1世紀——公元4世紀)朝鮮半島南部部落並向北擴張。 高句麗(起源於吉林省扶余縣)、新羅、百濟、前三國時期(公元4世紀建國——668年)統治約368年。 新羅時代(668年建國,唐滅百濟、高麗——900年)統治約232年。 百濟國、泰封國、高麗、後三國時期(900—903年建國——935年)約232年。 統一高麗時代(935年建國——1389年)統治約454年。 朝鮮王朝(1389年建國——1910年)統治約521年。 日本統治時期(1910——1945年)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48年建國——至今) 朝鮮半島有正史記載的歷史約三千年,從紂王叔父箕子的「箕子朝鮮」至戰國燕國人衛滿的「衛滿朝鮮」至漢武帝「漢四郡」朝鮮半島為中國人直接統治約一千二百餘年(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1世紀),朝鮮半島作為藩屬國臣服於中國王朝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近一千八百餘年。
高麗朝鮮
918年,後高句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統一朝鮮半島南部,建立高麗王朝。 962年,宋太祖建隆三年十月,王建之子王昭遣其廣評侍郎李興祐、副使李勵希、判官李彬等來朝貢。 993年,高麗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北宋的朝貢關系,向遼國稱臣。 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 1231年,高麗蒙古戰爭,高麗國王逃至江華島;1273年,元軍佔領濟州島,國王投降蒙古汗國,高麗蒙古戰爭結束,高麗成為元朝的藩屬國。
朝鮮王朝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歸附明朝,他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並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統一朝鮮半島南部,定都漢陽。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在高麗大臣李之蘭以及左侍中裴克廉、鄭道傳、趙浚等人的倡議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即位。其時五十八歲。
朝鮮李氏王朝正史(韓國奎章閣版)(11張)李成桂派使向金陵的明朝朝廷上表,稱高麗國王昏亂,自己受萬眾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則口氣冷漠,道「爾恭愍王死,稱其有子,請立之,後來又說不是。又以王瑤為王孫正派,請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來,大概要自作王。我不問,教他自作,自要撫綏百姓,相通來往」。 不久,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古朝鮮國名)和「和寧」(李子春就仕之地)。由於傳統觀點中李成桂屬於大逆不道的篡位,為得到中國明朝皇帝的支持,遣使請朱元璋裁定新國號,朱元璋以紀念殷商箕子之故,取「朝日鮮明」之意,圈選了朝鮮二字。但是朱元璋仍認為李成桂「頑囂狡詐」,沒有冊封。李成桂是實際上的朝鮮國王,但是由於沒有受到明太祖冊封,上國書與明朝天子時,仍然使用「權知高麗國事」。 國號更改後則使用「權知朝鮮國事」,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賜朝鮮太宗國王誥命,及親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鮮本郡王爵,應賜五章或七章服),正式冊封李成桂之子李芳遠為朝鮮國王。這樣,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冊封,終於被李芳遠得到了。他的頭銜也從其父兄的「權知朝鮮國事」變為朝鮮國王,正式成為中國中央王朝的藩屬國。明成祖登極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於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賜的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彩幣表裡,並允許其使用天朝服色,這就是韓服的起源。 永樂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老邁多病的李成桂於昌德宮廣延樓下別殿去世。共計在位七年,在上王位十年,春秋七十四歲。明成祖賜謚為「康獻」。 朝鮮王朝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國政策。
與中國的冊封關系
高麗史卷六五 志第十九 禮七 賓禮 迎大明無詔勅使儀 迎大明無詔勅使儀。 使臣入國境。守關官馳報。王遣官遠接。使臣近王京。前期令有司。於迎賓館設幄帳。城門街路結綵。至日。王備儀衛。出迎於城外幄次。世子以下百官皆從。竝常服。使臣至。百官以次立待於迎賓館道南北向。異位重行。王出立於幄外。使者下馬。與王對揖後。相讓上馬偕行。使臣由道左。王由道右。至王宮。俱下馬偕入。王入門自西。使臣入門自東。至正殿中對立。使臣立東。王立西。有口宣聖旨。則使臣立宣。王北向跪聽。仍受齎來公牒訖。叩頭興平身。王進使臣前。稍躬身。問聖躬萬福。使臣答後。王北向跪。叩頭興平身。東西相向再拜訖。略敍寒暄。東西對坐。設茶後。王入內。小歇。世子與使臣。相見再拜。次諸君。次宰樞。次百官。皆同訖。王出就坐。饗使臣後。有口宣使臣。則王親送至館。或令世子送之。無口宣使臣。則命宰樞送至館。若有手詔勅符。則不用此禮。依朝廷頒降儀。 明成祖賜朝鮮國王四爪蟒袍
建文初;成桂(太祖大王.注;賜朝鮮為親王爵)表陳年老,以子芳遠襲位。帝許之。 永樂二年十二月;帝詔立芳遠(朝鮮太宗大王)子禔為世子,從其請也。 永樂十六年;帝命光祿少卿韓確、鴻臚丞劉泉詔封祹(朝鮮世宗大王)為朝鮮國王。 永樂二十年;芳遠卒,賜謚恭定。二十一年七月,祹請立嫡子珦為世子,從之。先是,敕祹貢馬萬匹,至是如數至,賜白金綺絹。 宣德二年;三月遣中官賜白金紵紗,別敕進馬五千匹,資邊用。九月如數至。 宣德八年;詔賜祹《五經》、《四書》、《性理》、《通鑒綱目》諸書。 正統三年八月;賜祹(朝鮮世宗大王)遠游冠、絳紗袍、玉佩、赤舄、天朝服飾。 景泰元年;祹卒,賜弔祭,謚庄憲,詔封其子珦(朝鮮文宗大王)為國王。 嘉慶五年;遣使敕封李運算元鍚為世子。適李算薨,即以冊封世子之正副使者往封李鍚為朝鮮國王。 清道光十一年;鍚奏請封嫡孫李怳為世孫,帝俞所請,遣使齎敕封李怳為朝鮮國王世孫。 道光十五年;李鍚薨,王妃金氏請以世孫李怳襲封,因為故世子具陳請追賜爵謚,及世子婦誥命。二月,帝(道光帝)遣使諭祭,賜鍚謚宣恪;贈故世子炅為國王,謚康穆,妻為王妃;敕封世孫怳為朝鮮國王。怳上表賀冊立皇後暨上皇太後徽號,貢方物。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馬關條約成,其第一款中國確認朝鮮為完全無缺獨立自主之國,凡前此貢獻等典禮皆廢之。蓋自崇德二年李倧歸附,朝鮮為清屬國者凡二百五十有八年,至是遂為獨立自主國雲。 朝鮮李氏王朝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3年立國至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6年,其間503年作為中國的藩屬國,中國朝貢體系的組成部分,歷代朝鮮國王均受中國中央王朝的直接冊封與賞賜。公元1896年為日本佔領,朝鮮結束了與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藩屬朝貢的宗主關系。
萬曆援朝
1591年日本豐臣秀吉派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漢城(首爾)和平壤。朝鮮國王遣使向中國乞兵萬曆帝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史稱「萬曆援朝戰爭」。日本豐臣秀吉向萬曆帝投降,萬曆賜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詔書如下(現存於日本國家博物館)。
萬曆帝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詔書(4張)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占之隔。當茲盛際,宜讃彜章。咨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關,肯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 (《朝鮮宣祖實錄》卷37)宣祖李昖說:「中國父母也,我國與日本同是外國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於子,則我國孝子也,日本賊子也。」 《(朝鮮)宣祖實錄》之卷三十五;記錄了朝鮮國王李昖與其臣下李德馨進行的一番意味深長的問答,李昖問道:「銃筒(指日本人的鳥銃)之聲,不與天兵(指明軍)之火炮同耶?」李德馨回答:「倭銃之聲,雖四面俱發,而聲聲各聞,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盪,不可狀言……」李昖贊嘆道:「軍勢如此,可不戰而勝矣!」 《(朝鮮)宣祖實錄》。「以佛狼器、虎蹲炮、滅虜炮等器為之,距城五里許,諸炮一時齊發,則聲如天地動,俄而火光觸天,諸倭持紅白旗出來者,盡僵仆而,天兵駢哄入城矣」。 (明神宗實錄)卷三三四。萬曆帝以朝鮮事平,下詔宣告,朝鮮遣使貢謝。神宗回賜彩幣,詔諭朝鮮國王李昖:「吾將士思歸,挽輸非便,行當盡撤,爾可亟圖。務令倭聞聲不敢復來,即來亦無復足慮」。 萬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敕諭朝鮮國王,詔令如下: 你國雖介居山海中,傳祚最久。近來倭奴一入,而王城不守,原野暴骨,廟社為墟。追思敗喪之因,豈盡適然之致。或言王偷玩細娛,信惑群小,不恤民命,不修軍實。啟侮誨盜,以非一朝,而臣下未有進言者。前車既覆,後車豈可不引以為戒。惠徼福於你祖,及我師戰勝之威,使王君臣父子相保,豈不甚幸。不知王新從播越之餘,歸見黍離之故言,燒殘之丘隴,與素服郊迎之士眾。噬臍疾首,何以為心,改弦易撤,何以為計。 朕之視王,雖稱外藩,然朝聘社文之外,原無煩王一兵一役。今日之事,止以大義發憤,哀存式微,固非王之德責於朕也。大兵且撤,王今自還國而治,尺寸之土,朕無與焉。其可更以越國救援為常事,使你國恃而不設備,則處堂厝火,行且自及,猝有他變,朕不能為王謀矣。欽哉。 萬曆援朝戰爭後,加深了朝鮮與宗主國明朝的關系,以至於明朝末年皇太極脅迫朝鮮國王叛變明朝,遭到朝鮮國王的強烈反對。 (《(朝鮮)宣祖實錄》卷37載);「我朝三百年來,服事大明,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再造之恩,自開辟以來,亦未聞於載籍者。所謂義則君臣,恩猶父子,實是真誠痛切語也,寧獲過於上國,而不忍負皇明也」。 在清興起以前,朝鮮與明朝保持著傳統的藩屬關系(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鮮賜璽書,從而確立起兩國間的宗藩關系)。1636年,皇太極率兵新征朝鮮,攻佔朝鮮京都漢城,朝鮮國王在國家存亡之際,迫於無奈,接受了清軍的條件投降,停用明朝年號,斷絕與明朝的一切交往,並奉清朝為宗主,正式確立與清朝的藩屬關系。清朝定都北京以後,雙方使節每年往來不斷。朝鮮方面,每年除有賀冬至、賀正朔、賀聖節、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使節外,還有多種不定期使節入朝。
朝鮮(韓國)李氏王朝大王世系表
因朝鮮李氏王朝為明朝和清朝的藩屬國,故其國無年號,奉宗主國正朔用宗主國年號。 太宗大王 李芳遠 用明朝年號 (永樂) 世宗大王 李祹 用明朝年號 (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 文宗大王 李珦 用明朝年號 (景泰) 端宗大王 李弘暐 用明朝年號 (景泰) 世祖大王 李瑈 用明朝年號 (景泰、天順、成化) 睿宗大王 李晄 用明朝年號 (成化) 成宗大王 李娎 用明朝年號 (成化、弘治) 燕山君 李隆 用明朝年號 (弘治、正德) 中宗大王 李懌 用明朝年號 (正德、嘉靖) 仁宗大王 李峼 用明朝年號 (嘉靖) 明宗大王 李峘 用明朝年號 (嘉靖、隆慶) 宣祖大王 李昖 用明朝年號 (隆慶、萬曆) 光海君 李琿 用明朝年號 (萬曆) 仁祖大王 李倧 用明朝及清朝年號 (萬曆、天啟、崇禎、崇德) 孝宗大王 李淏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顯宗大王 李棩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肅宗大王 李焞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景宗大王 李昀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英祖大王 李昑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正祖大王 李算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純祖大王 李玜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憲宗大王 李奐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哲宗大王 李元范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高宗大王 李熙 用中國干支紀年,使用清朝年號 ,並沿用明朝「崇禎年號」 註:1896年—1910年高宗和純宗受日本扶植稱「大韓帝國」皇帝,不再使用干支年號及檀君紀年,改年號,並改國號為韓,與清朝結束宗藩關系。
編輯本段位於韓國的景福宮
自漢武帝的樂浪郡設置以後,中國的先進文化知識和先進的工藝技巧大量輸入朝鮮半島,促進了當地農業、手工業、建築業的迅速發展。 景福宮正殿勤政殿脊獸(諸侯6個)
北京故宮太和殿(10個脊獸)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7年)正月,李成桂下令在原高麗宮殿的基礎上按照明朝親王府的規格加以擴建,並興建新的建築。同年9月初步竣工,宮名取自《詩經·大雅·既醉》:「既醉以酒 既飽以德 君子萬年 介爾景福」。景福宮按照明朝親王府的規格建造,用王爵規格的綠色琉璃瓦覆蓋(天子宮殿為黃色琉璃瓦),其宮正殿屋脊有脊獸6個(天子正殿十個;取十全十美之意)。 1553年(嘉靖32年)九月十四日丁巳,景福宮發生大火,康寧殿、思政殿、欽敬閣被大火焚毀,歷代珍寶、書籍、大王大妃誥命、服飾文物全被燒毀,明宗、王妃沈氏與王大妃(文定王後)尹氏移居昌德宮。1592年萬曆朝鮮戰爭爆發,4月28日忠州失守,宣祖國王於4月30日倉促出宮,以大臣尹斗壽為扈從,星夜兼程逃往西北。在出宮前夕,宣祖下令在宮中舉火,將景福宮中歷代寶玩以及文武樓、弘文館所藏書籍、春秋館所藏歷代實錄、文獻「燒盡無遺」,景福宮再度被焚毀。 景福宮勤政殿的四爪蟒圖
萬曆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王室返回漢城,以成宗之兄月山大君府邸為 位於韓國的朝鮮王朝正殿勤政殿
臨時行宮,改名慶雲宮。因景福宮內殿宇繁多,工程浩大,而李朝經過兩次侵略戰爭之後經濟殘破,無力修復景福宮,只好將原來作為離宮的昌德宮當作正宮使用,景福宮從此被閑置約兩百七十年1868年,王宮由昌德宮轉移至此,1895年8月20日夜間,閔妃在景福宮北部的乾清宮坤寧閣中遭到日本特務暗殺,高宗逃到俄羅斯公使館,王室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景福宮居住。從此有著近500餘年歷史的景福宮正式退出歷史的舞台,用他滄桑的經歷見證了一個王國的興衰敗亡。 故宮太和殿
故宮太和殿

編輯本段韓國(朝鮮)文字
朝鮮民族歷史上沒有自己的文字,從箕子朝鮮開始朝鮮半島歷代王朝均使用漢字為官方文字,是以朝鮮半島的古籍文獻、宮殿匾額、廟宇楹聯均用漢字書寫(如朝鮮景福宮正殿「勤政殿」)。 朝鮮世宗大王《實錄》記載。朝鮮世宗大王於明正統八年(1443)頒定《訓民正音》,正式創立朝鮮文字。 在此以前,朝鮮歷代王朝均用漢字的音和義記錄朝鮮語,稱為「吏讀文」,但仍不能精確記錄朝鮮語。李氏朝鮮建立後,至世宗大王,為鞏固政權,加強文治,創制「訓民正音」民族文字,以便在百姓中推廣使用。此文字於1446年正式頒布推行,但當時崇尚漢文,受並中華文明數千年的影響,此民族文字只流行於庶民階層和宮廷貴族婦女之間。社會上漢文、吏讀文、朝鮮文三種書寫形式同時並用。 至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朝鮮被日本佔領結束和中國的宗藩關系,才正式廢除漢文和吏讀文,朝鮮文升格為國文,並通過了「使用國漢混合體」(朝鮮文中夾用漢字)的結合。迄今韓國仍夾用一定數量的漢字,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我國朝鮮族先後於1948年和1954年取消夾用漢字 ,用純朝鮮文。目前我國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語文是最主要的通行語文。東三省朝鮮族中小學在教學中均使用朝鮮文。民族出版社和東北三省朝鮮族的出版社均出版朝鮮文刊物。東北三省也都有朝鮮文報刊。
編輯本段朝鮮(韓國)近代史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之亂,朝鮮無力鎮壓,於是乞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中國軍隊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平息內亂。1894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李氏朝鮮被迫結束與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宗藩關系。 1895年4月,清朝戰敗,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於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1896年,朝鮮在俄國支持下,成立大韓帝國傀儡政權,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日俄戰爭沙皇俄國戰敗後日本佔領朝鮮半島,為了收買人心和穩住西方國家,日本不公開承認消滅朝鮮而繼續扶植 「大韓帝國」,國家元首稱為「朝鮮皇帝」實際上由日本控制。直到1910年8月,李朝總理李完用與日本簽訂《日韓合並條約》,韓國傀儡高宗退位,日本最後吞並朝鮮半島,總共持續十四年的「傀儡帝國」時期才宣告退場,從此結束了朝鮮有「皇帝」的歷史。
朝鮮復國
1930年6月,金日成在歷史性的卡倫會議上提出了抗日武裝斗爭路線等有關朝鮮革命的主體革命路線,推動了抗日武裝斗爭的准備工作。「9.18」事變後,他在延吉縣明月溝地區組織起抗日武裝,並在1932年4月25日創建了人民革命武裝力量--朝鮮人民革命軍。從此,他開始與中國人民一道開展抗日武裝斗爭。1936年5月,金日成創建了朝鮮第一個反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祖國光復會,並被推舉為會長,制定了祖國光復會十大綱領。 金日成巨幅紅旗畫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金日成從蘇聯回到祖國。1945年10月10日他創建了朝鮮勞動黨並當選為委員長。第二年2月,他組織了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領導北朝鮮的經濟建設和土地改革運動,在朝鮮北半部出色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1948年9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金日成創建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並出任內閣首相和國家元首,朝鮮復國後在首都樹立起周恩來總理的銅像,並與中國保持親密友好的關系至今。
韓國獨立
1910年,朝鮮傀儡政權大韓帝國被日本取締,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1912年李承晚以傳教的名義鼓吹獨立思想,被日本殖民當局驅逐出境。1913年,李承晚應僑民領袖朴容萬之邀,去夏威夷為朝鮮僑民辦學。不久,兩人發生意見分歧。朴容萬主張武裝斗爭救國。李承晚則主張通過外交活動取得西方列強的同情和援助實現獨立。他認為「不能赤手空拳地同凶惡的日本斗,因列強的秘密條約而滅亡的國家,只有通過外交才能恢復獨立」。尖銳的分歧使在美的僑民組織「韓國國民會」分裂為兩派。李承晚另立「同志會」,建立了學校,創辦《韓國太平洋》周刊,鼓吹他自己的反日政治主張。 1918年12月,旅美朝僑代表會議准備委派李承晚等人參加巴黎和會,向列強呼籲朝鮮獨立。美國拒發簽證,未能去成。1919年2月16日,李承晚等人私自向美國總統威爾遜遞交「委任統治請願書」,乞求列強把朝鮮放在國際聯盟的「保護」下,實行委任統治,遭到僑民們的強烈反對。 1919年,朝鮮爆發了聲勢浩大的「3·1」反日運動。「3·1」運動失敗後,韓國的民族主義者在中國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遠在美國的李承晚被缺席選為臨時政府總統,隨即代表臨時政府赴法國向巴黎和會遞交韓國獨立請願書。1920年12月,李承晚到上海宣誓就任臨時總統,然而,他既不提出民族獨立運動的斗爭策略,也不提出臨時政府的施政方針。當時年輕一代的國務總理李東輝等人主張組織義兵,潛入國內舉行暴動,爭取蘇聯的支持以加強獨立運動,同在華反日的各政黨結成聯合陣線,在中國和朝鮮國內開展對日游擊戰。李承晚表示反對,說共產主義是與民主主義相對立的思想,與朝鮮要建立的國家的宗旨相抵觸。他堅持靠美國等國的恩賜「獲得獨立」,拒不承認他提出的「委任統治」的錯誤。他既拒絕長時間離開華盛頓,又不願把行政裁決權交給國務總理,加劇了臨時政府內部矛盾。 1921年5月20日,李承晚借口向列強呼籲朝鮮獨立到華盛頓。他在美國熱衷於扶植自己的勢力,利用歐美外交委員部的名義抬高自己,並企圖切斷處境困難的上海臨時政府的財源。因此,1925年3月臨時政府議政院終於彈劾李承晚, 4月以行政院第一號命令廢除了「歐美委員部」。1933年在紐約同奧地利維也納實業家端那的第三個女兒弗蘭西斯卡·端娜(Francesca Donner)結婚。 1935年李承晚到夏威夷,為恢復他的「同志會」和教會籌資。追隨他的人已越來越少,後來竟無力開辦學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他以反日活動為由,在華盛頓設立「韓國委員會」。 1940年,李承晚寫了《日本內幕記》,指出日本有在太平洋對美發起攻擊的可能。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李承晚確認這是取得美國和臨時政府信任的極好機會。他力促美國承認臨時政府,請求美國給臨時政府提供經濟、軍事援助。直到日本投降,他的乞求外交一無所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月23日,李承晚組織了以極右派為核心的「獨立促成中央協議會」,自任總裁。12月底,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關於對朝鮮實行託管的決議一發表,「反託管」運動立即遍及南朝鮮各地。李承晚發表談話,要清除共產主義者,稱美國是「解放的恩人」,不要對之產生誤解,並且利用「反託管」運動迅速擴大「獨立促成中央協議會」。1946年2月,美軍政廳「民主議院」成立。李承晚任議長。他在美軍政廳支持下,同韓國民主黨相勾結,鎮壓左派勢力,迫使共產黨轉入地下,又回過頭來削弱金九、金奎植為首的民族革命勢力。1948年5月10日,在已無人能與之抗衡的情況下,進行了南朝鮮單獨選舉。李承晚當上了制憲國會議長,7月出任第一屆總統,徹底破壞了南北統一,韓國正式從朝鮮分裂出去。 李承晚從1948年起,,對內實行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獨裁統治,對外推行賣國的外交路線。他在給美國友人的信中曾露骨地說:「我是為美國及韓國的利益而奮斗」。他在上台之前,就把雲山金礦和一些重要的紡織廠的專利權許給美國人。在上台之後,他更變本加厲,與美國簽訂「軍事協定」、「財產與財政協定」、「經濟援助協定」、「互相防衛條約」等名目繁多的協定。李承晚把美國在其軍政廳時期所攫取的「權益」全部予以合法化,明文規定「美國政府應該獲得它所關心的在韓財產及附屬物」。那些軍事條約不僅為美國提供了在南朝鮮修築軍事基地和駐軍的權利,還拱手交出軍隊的指揮權和訓練權。所謂經援協定,更是為美國壟斷資本掌握南朝鮮經濟命脈,掠奪南朝鮮人民大開方便之門。

④ 有人說韓國的王室後裔還存在,為何韓國沒有實行君主立憲制

如果沒有日本入侵,韓國可能就是施行君主立憲了,根據韓國民調顯示,現在半數以上韓國人都同意恢復君主
公元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廢除了高麗末代國王王瑤,自己則取而代之成為國王。此後李成桂派人入明,他將自己擬定的兩個國號「和寧」和「朝鮮」交給朱元璋,請求明太祖朱元璋為其選定國號。

經過挑選,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國名,更為雅緻和有內涵,因此選定「朝鮮」為新國號,韓國 歷史 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朝鮮王朝就此誕生了,李氏家族也從此開啟了對半島長達五百年的統治。

朝鮮建國後一直奉行「事大主義」,長期臣服於明王朝。明末後金崛起後,清太宗皇太極通過兩次對朝鮮的戰爭徹底征服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放棄於明朝的關系,轉而向清朝稱臣,此後朝鮮作為清朝的屬國一直持續到1895年。

由於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清帝國在於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中承認了朝鮮完全獨立,此後朝鮮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朝鮮國王也升格為皇帝。

到1902年時,朝鮮王國已經建國500年了,李氏家族也已經統治半島500年了,這個時間已經是非常長了。做個對比,中國自秦朝以後就沒有一個朝代壽命超過300年,當然兩漢和兩宋加起來是超過300年了,但北宋和南宋加起來只有300年,東漢和西漢加起來也不過才400多年,相比之下,朝鮮王朝真的算是長壽了。

不過到1910年了,李氏家族的統治終於迎來了終結的那一刻。1910年8月22日,韓國總理李完用與日本代表寺內正毅簽訂《日韓合並條約》,當月29日條約生效,大韓帝國亡於大日本帝國,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國領土的一部分,朝鮮末代國王,也是大韓帝國第二代皇帝李坧退位。

為了拉動人心,李坧退位後被日本天皇封為「昌德宮李王」,李氏王族也被並入日本皇族行列。

由於李坧無子,在繼位之初曾將當時年僅10歲的弟弟李垠立為「皇太子」,之後李垠被送往日本學習。在日韓合並之時,李垠年僅13歲,鑒於國家都沒了,他的皇太子頭銜也就作廢了,日本政府將他降封為「昌德宮李王世子」,並為他娶日本皇族女子梨本宮方子為妻。1926年李坧去世,李垠襲昌德宮李王爵位。 (韓國末代皇太子李垠和其夫人)

在日本統治時期,李垠和李氏家族的生活還算是不錯,李垠所在的昌德宮是日本皇族12宮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個異姓皇族成員。作為皇族,李垠按慣例被安排到軍隊任職,到日本戰敗前期,李垠已經官至第一航空軍的司令官。 (在軍中的李垠)

1945年日本戰敗,李垠作為皇族成員參加了最後一次御前會議,但他沒有發表言論。對於日本的戰敗,他的內心更加復雜。

出於種種考慮,美軍進駐日本後保留了日本天皇,但日本「皇族階級」卻被美軍取消,李垠因此淪為平民。而戰爭的結束也使得朝鮮半島恢復了獨立,李垠的身份也變得模糊起來。

經過再三的思量,李垠最後選擇重新成為韓國人,他前往美軍駐日司令部將自己登記為「在日韓國人」,之後他准備攜家人返回韓國。

作為末代皇太子,李垠在韓國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巨大的,這一點非常讓當時的韓國當權者忌憚。時任韓國總統李承晚非常懼怕李垠回國爭權,因此堅決不同意授予李垠韓國國籍,始終不讓李垠回國,直到朴正熙上台後,李垠才以普通國民的身份返回韓國。

李垠返回國內後受到了許多韓國民眾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了朴正熙政府的禮遇,畢竟作為末代皇太子,如果不是日韓兼並,李垠或許早已經成為韓國的君主了。

1970年5月9日李垠在漢城的醫院過世,韓國政府以「懿愍皇太子英親王李垠殿下」的稱號為李垠舉行了國葬。李垠下葬之時有數十萬漢城市民在道路兩旁為他送行,在靈車所到之處,人群中常有人大聲哭喊道:「英親王殿下離去了!朝鮮時代終結了!」。

李垠去世後,為了凝聚王族團結,李氏家族成立了「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李垠之子李玖成為李氏家族首領。

2005年7月16日李玖過世,李氏家族為其上謚號「懷隱皇帝」,廟號「哀宗」。 (李玖是李垠和梨本宮方子的長子,他出生於日本,二戰後隨父母返回韓國,他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只是一個恰巧叫李玖的人,如果有來世,我不願意再重復這種身份和這種生活」)

由於李玖膝下無子,在他去世後,李氏家族推舉李玖族侄李源為家族首領。但是李源的繼任卻遭到了姑母李海瑗和叔父李錫的堅決反對。

2006年9月29日,李海瑗在50多名族人的支持下自封為李氏朝鮮家族首領,並登基自稱「文化大韓帝國女皇」。 (李海源)

對於李氏家族的行為,韓國政府和國民都保持了高度的寬容,對於李海瑗的「稱帝」舉動,韓國政府也沒有進行干涉。而根據《韓民族報》在2008年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54.4%的受訪民眾同意恢復君主,認為這樣有利於保存傳統文化,對此韓國政府並沒有作出任何回應。

並非還有王室後裔就要施行君主立憲制,即便是二戰以後,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推翻了君主制,比如尼泊爾、寮國,甚至是西方的希臘也是1974年才結束君主制度 ,希臘王室至今在歐洲都相當有知名度。

韓國 歷史 上最後一個王室就是朝鮮王朝的李氏宗室。當年日本入侵以後, 朝鮮王朝改號「大韓帝國」,但李朝宗室凋零幾乎斷絕,《日韓合並條約》簽訂以後,李朝被日本降格為藩,而本來就不多的李朝後嗣也都差不多被趕盡殺絕 。

2005年,李朝宗室嫡裔李玖離世,當年 高宗的兒子李堈的子孫——二女兒李海瑗自稱李朝正統,號「大韓帝國女皇」,宣布朝鮮王朝復辟 。並且還從電視台借了道具,在首爾的旅館進行了一場「加冕登基儀式」。

李朝宗室後裔在韓國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歷史 上李朝王室的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強大, 一直受制於外戚與兩班貴族,近代又深受日本凌辱,所以韓國民眾對宗室後裔還是非常同情尊重的。超過54%的韓國人也希望恢復君主制,不過前提是象徵性的君主,利於傳統文化的保護 。

如今世界上仍舊施行君主制的國家,都是 近代資本主義發展比較早,本身就提前進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資產階級與封建王室互相妥協,使得君主得以保留;或者就類似於中東、東南亞眾多王室,在近代服務於殖民統治,又有宗教文化影響而得以保留 。

雖然君主王室等的確利於傳統文化繼承,然而韓國的君主已經被推翻了很多年,就算不反對,實際恢復也不太現實——可有可無的話那就沒有絕對的必要。

在國家還沒有新思想、新政體的時候,很多國家實行的是獨裁的帝制,可是隨著民眾思想的開化,隨著民眾尋求自由、富強和權利的渴望慢慢提升,於是一種新的思想便在這個群體中發酵,這種思想便是民主和共和。有的國家對於自己過去的 歷史 很是決絕,直接推翻了以往的帝制,開始實行民主、自由且共和的國家,可有的國家卻沒有那麼的果斷,只是將原來的帝制,稍稍進行的改變,則變成了現代所謂的「君主立憲制」,其本意便是約束了君主的權力,從而使得國家變成了理想上的非獨裁體。
朝鮮王朝的覆滅
在朝鮮半島上曾經有一個延續了27代君主的王朝、2任國王的帝國,這便是統治了該地幾百年的李氏王朝。在這樣的一個王朝中,它的最後一個統治者叫做李拓。他是朝鮮王朝的最後一代皇帝,是朝鮮王朝的亡國之君,而此人的下台便是該國的老鄰居在搗鬼,這個鄰居便是後來企圖吞並我中華大地的日本。朝鮮高宗是朝鮮王朝第26代的統治者,是純宗的父親,他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從朝鮮王族李氏後裔的偏支中繼承的王位,成為了這個國家,這個半島的君主;要知道,他的政治野心是非常大的,這從後來他改的國號和國家名稱中,我們就能看出來;其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也就是在他繼位的三十多年後,將國家的國號和名稱改為了「大韓帝國」,也正是這個國號的改變,使得他成為了「大韓帝國」的第一任國王,也正是這樣的張揚,使得他這個「大韓帝國」的國運只綿延了兩代,等傳到他兒子手裡後,這個所謂的帝國便開始走了下坡路。

與此同時在十九世紀九十年末的時候,這個本來只是王太子的李拓,卻因為父親改年號的關系,成為了這個帝國的皇太子,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高宗退位,這位曾經的皇太子李拓搖身一變,成為了帝國的皇帝,成為了半島的皇帝。

可是在三年後,日本侵略者強迫這位皇太子簽訂了一份不平等的條約,這個條約便是 歷史 上較為有名的《日韓合並條約》,也正是因為條約,使得這個只是生存了兩朝的帝國轟然倒塌。
為何韓國沒有實行君主立憲制?
這是因為多種多樣的關系和原因。日本在純宗在位的時候,就已經積極加強了對於朝鮮的文化控制,以及滲透。在純宗在位期間,日本開始對大韓帝國不斷施壓,在加上當時一系列的原因,使得當時的韓純宗將自己的弟弟,也就是高宗的第三個兒子送到了日本進行學習,在那個時候這位弟弟的年齡不過只有十歲,雖然朝鮮對日本來說不足恐懼,但因為他是朝鮮皇室的貴族,為了能夠從這位皇子開始,對大韓帝國人民進行親日思想的培養,使得李垠在日本學習期間很是關照,他不僅在這里成為了日本的軍官,還娶下了日本皇室的一個公主,正是如此,使得他在日本軍界扶搖直上,只是在年紀輕輕的年紀便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中將。

純宗的死爆發了一系列影響頗大的愛國運動,但是因為日本人血腥的鎮壓,使得該獨立運動破產,當時的日本人就想從皇室中將朝鮮人奴役,將他們吸收。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當時韓國皇室,成為了名義上的「日本的皇室」。

在二戰結束後,朝鮮民眾的心中已經種上了共和的種子,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國家,再加上當時的政體已經在韓國運轉了一段時間,猛然的改變成「君主立憲制」,會使得很多高位者吃不到蛋糕,也正如此,才使得君主立憲在韓國實現不了。

王室後裔存在和實現君主立憲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從這個意義上這個問題無從談起,不過單純回答韓國為何沒有實行君主立憲制還是可以的。

從政治學的意義上,實現君主立憲制其實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君主要麼具有該國民眾普遍尊奉、信仰的傳統或宗教賦予的一定的神聖性,要麼被民主程序法理推舉,又或者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我們來看韓國,這些都不具備。

1、李朝王室缺乏必要的神聖性,王室後裔紛爭不斷使得其更加鬧劇化:

2005年7月16日,朝鮮王室家族首領懷隱皇太孫李玖去世——李玖是高宗李熙的孫子、純宗李坧的侄兒、懿愍皇太子英親王李垠(高宗第三子)和李方子的兒子——李玖的堂侄兼養子(高宗第五子義親王李堈的第九子李鉀的長子,過繼給了李玖)李源稱嗣皇孫,成為李氏朝鮮王室後裔的族長,但是這個族長身份沒有受到公認,2006年9月29日,義親王李堈的第二個女兒李海瑗以王室近支中在世最年長者的身份被不認同李源的家族成員推舉為『女皇』,還搞了一個『加冕儀式』,坐上了從電視台借來的道具『龍椅』。義親王李堈第十子李錫也一直保持著君主情結,夢想恢復王室,搞過百萬人簽名,給現存君主制國家王室寫信等諸多活動。

也就是說,李海瑗和李源血緣上是姑侄,但在爭名分上是對頭。李錫號稱只是為了恢復對 旅遊 業有利的因素,沒有復辟想法,但也是攪局者。

2、韓國的 歷史 進程已經走到了現在的狀態,重起爐灶打造王室不現實。

韓國已然採取了目前的政統法統,重新恢復君主立憲制在制度設計上也不現實。事實上,李錫自稱只是為了恢復對 旅遊 業有利的因素,李海瑗和李源雖然有『復辟』的動作或想法,但說到底也是因為所謂的『王位』或者『王室回歸』背後是價值巨大的文化、 旅遊 、地產等利益,改變現狀和既得利益格局,讓這一幫子戲精各個變身億萬富翁,韓國大眾這里估計也通不過——說到底,或許還是沒有神聖性的問題。

這個問題有點牽強了,如果說有王室後裔存在就要實行君主立憲的話,中國的滿清後裔貌似也沒有滅絕吧
韓國本是中國的屬國,那時候的朝鮮半島上沒有韓國朝鮮之分,只有一個統一的朝鮮王國。從明朝開始,朝鮮臣服中國。清朝末年,滿清腐敗無能,不能震懾東亞,朝鮮被日益強大的日本帝國佔領。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敗,韓國獨立,支持韓國獨立的,是美國。
其實君主立憲制僅僅英,日等少量發達國家實施的,他們剛開始就是靠這個准則發展起來的,那時候很多國家還是封建制呢,就像韓國,我國,等二戰完畢了,又由於美國的支撐,天然要和美國相同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韓國王室確實還有後裔,但經過一個世紀,早已經與平民無異,後來弄出來一些復辟、登基也都是跳樑小丑,淪為笑柄。

雖然朝鮮(高麗)自古以來是中國的藩屬國,但是朝鮮王室的覆滅卻與日本人有莫大的關系。日本帝國對朝鮮王室的政策很明確:要麼被同化,要麼被殺害。同化就是把繼承人弄到日本,強迫接受日式教育洗腦;如果反抗就要被殺害,而且殺害通常是下毒。

朝鮮王宮

大韓帝國的末代皇帝純宗李坧於1910年退位,但是在1905年高宗李熙簽署《日韓議定書》時國家就已經失去了主權。在條約簽署時,數十名日本士兵全副武裝盯著高宗和官員,韓國外交部的印章被搶走蓋在日本人早就准備好的文件上。

根據該條約,韓國成了日本的「保護國」,實際上已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失去了外交權。日本政府後來成立了韓國統監府來統治韓國,當時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為第一任統監。

高宗李熙

高宗不甘受制,派了三位使臣去參加海牙的第二次國際和平大會,不但無功而返還惹惱了日本人。伊藤博文早就想廢掉高宗,海牙密使事件正好給了他機會。他於是逼迫高宗退位,讓高宗和明成皇後所生的兒子李坧繼位。李坧也就是末代皇帝純宗。

三位特使

高宗後來於1919年去世,據說是被毒死的。

純宗繼位後,高宗最年幼的兒子李垠被立為皇太子,10歲就被當成人質送到日本「學習」,成為日本軍隊的軍官,後來與日本皇族公主方子結婚。日本人對他的同化做得非常徹底。1922年,李垠夫婦帶著半歲的長子回到韓國,結果兒子被毒死,10年後他和妻子才再次生了次子。

年幼的李垠與伊藤博文

1910年,日本強迫韓國簽訂《日韓合並條約》,純宗在日本脅迫下退位,結束了李氏家族600年的統治。純宗被降為昌德宮李王,李垠由皇太子降為昌德宮李王世子。韓國王室整體成為日本貴族。

二戰日本戰敗後,李垠和所有日本貴族一起被廢除貴族身份。但他身份尷尬,在日本他又不是真正的日本公民,想回韓國,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承晚礙於他皇太子的身份禁止他回國。於是,他成了一個沒有國籍的人。

韓國為李垠舉行國葬。

直到李承晚倒台,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上台,病弱的李垠才回到韓國。1970年,末代皇太子李垠病逝,韓國為他舉行了國葬,李氏王朝徹底結束了。

題目中所說的韓國王室指的是 「李氏朝鮮」 王室,為李姓。
李氏朝鮮建國於1392年,在很長的時間內為明朝和清朝的屬國,因受到宗主國的保護,李氏朝鮮才得以延續近500多年 歷史 。

甲午戰爭後朝鮮脫離清朝獨立,朝鮮高宗李熙於1896年改國號為 「大韓帝國」 ,但實際上卻是日本的保護國。1910年《日韓合並條約》簽訂,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其王室成員被納入日本皇族之列。

為進一步控制朝鮮,日本將皇室之女方子嫁給了朝鮮王世子李垠,兩人育有一子 李玖。 日本戰敗後,李垠雖然逃過了戰爭處罰,但卻從皇族變成了平民,受到日本人的歧視。李垠本想回到祖國,但李承晚政府卻擔心李垠回國後影響他的權力地位,所以極力阻止,甚至不承認李垠一家子是韓國人。

李垠無奈之下去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因病重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回到日本。韓國總統朴正熙得到消息後將他們接回了韓國,李垠最終在韓國去世,朴正熙還給他舉行了「國葬」,以示尊崇。

不過對於王室繼承人李玖,韓國人並不認同。因為李玖是個韓日混血,所以他在韓國處處受到歧視,無奈之下的他返回日本居住,並於2005年在日去世,廟號哀宗。

其實李玖對於韓國是沒有什麼感情的,他更像是個日本人。

由於李玖沒有留下後代,所以韓國王室嫡系一脈就此中斷。不過韓國王室還有旁支後裔,李玖死後,部分韓國王室成員選擇李玖的侄子李源為族長。但李源的姑姑李海瑗和叔叔李錫卻極力反對,李海瑗甚至自封為 「大韓帝國女皇帝」, 上演了一幕家族內部鬧劇。

由於韓國王室在近代史上並沒有為國家獨立解放做出貢獻(一度被定性為韓奸),再加上現在的韓國王室內部如此混亂,所以他們在韓國人心目中並沒有多少存在感。

這樣一個威嚴掃地的王室,是根本沒資格被君主立憲的。不過在影視作品中,這種情況倒是出現過。

認真的講,是日本的殖民統治終結了韓國的君主立憲制。

朝鮮半島上的最後一個統一封建王朝朝鮮王朝,於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國。傳至第26代國王 朝鮮高宗李熙 (1864年即位),朝鮮王朝已經整整走過了四個多世紀。1897年10月12日,朝鮮高宗李熙在祭天壇的祭天儀式上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 「大韓帝國」, 這是朝鮮半島 歷史 上建立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帝國,但由於高宗李熙是李朝宗室的身份,因此大韓帝國普遍被認為是朝鮮王朝 歷史 的一部分。在大韓帝國成立前,朝鮮王朝結束了與中國清朝持續了兩百多年的宗藩關系。

大韓帝國的成立,使得朝鮮上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得到空前滿足。自古以來,朝鮮半島的各個政權都長期稱臣於中原王朝,其歷代君主的頭銜都是王。歷朝歷代從未有人敢於公開自稱皇帝,明清以來,朝鮮與中原政權的宗藩體系更加穩固,朝鮮歷代王也恪守外藩郡王之道。朝鮮高宗以解除與清朝的宗藩關系,建立一個獨立的帝國,使得朝鮮半島掀起了一股狂熱的民族自豪感和優越感,臨朝稱帝,建立一個新興的獨立的君主制國家,讓 開化黨和閔妃集團都興奮不已。

但是,在封建王朝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韓帝國,卻並沒有向西方看齊行君主立憲制。大韓帝國的前身朝鮮王朝的 歷史 已達505年,高宗李熙對於已經衰弱了上百年的君主權利,必欲使其重新成為自己的「家天下」。因此,高宗李熙從稱帝之初,即大權獨攬,大力加強中央集權。不僅廢除成立不久的內閣責任制,還恢復了李朝時期的議政制,試圖重新把大韓帝國變成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光武三年(1899年)8月17日,大韓帝國政府頒布憲法《大韓國國制》,確立大韓帝國是君主制國家,明確規定了君主的「無限君權」。至此標志著韓國的君主專制達到頂峰。這顯然與西方新興的君主立憲制是背道而馳的。

朝鮮王朝的 歷史 確實很長,開國五百多年,對於當時的普通的朝鮮王朝臣民來說,且不說君主專制有多厲害,但單純的從一個藩國變成與清朝及西方列強平起平坐的帝國,這已經是一個足以名垂青史的 歷史 性跨越。從藩國變成帝國,從藩王成為皇帝,這種身份地位的大大提高,使得當時的朝鮮王朝百姓民族自豪感空前膨脹,盡管大韓帝國的建立,是在國家內憂外患不斷的基礎上,但高宗李熙的這一 歷史 性改變,卻反而使君主制在朝鮮半島更加穩固。

大韓帝國的最大外患就是日本。早在高宗李熙稱帝之時,日本的勢力已經在朝鮮王朝耕植多年,大韓帝國的建立本身就是危機重重。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日本先後打敗強大的清朝和沙俄,使得日本在朝鮮的話語權大大加重,吞並朝鮮的野心越發明顯。1910年8月22日,韓國總理李完用與日本代表寺內正毅(後出任首相)簽訂《日韓合並條約》,規定大韓帝國將朝鮮半島的主權永久讓與日本,朝鮮半島遂淪為日本殖民地。一周後,《條約》正式生效,存在了13年的大韓帝國宣告滅亡。

大韓帝國從1910年滅亡到1945年日本徹底結束在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在長達35年的時間里,日本所實行的高壓統治和奴化教育,都使得君主制在半島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但是,李氏朝鮮畢竟在半島統治了長達五個多世紀,影響了十幾二十代的朝鮮人民。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韓國人民希望能恢復君主制,而不少散居世界各地的韓國王室後裔也在努力恢復李家的故國河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自稱 「大韓帝國女皇」的李海瑗。

李海瑗是朝鮮高宗,大韓帝國首位皇帝光武帝李熙的孫女,義親王李堈的第二個女兒,目前是朝鮮王朝王室近支中在世最年長者。她被部份朝鮮王朝王室成員推舉為第三十任李氏朝鮮家族首領。2006年9月29日,李海瑗被義親王李堈的大約50名後人推舉為女皇,在首爾的一家旅館舉行了加冕儀式, 自稱「大韓帝國女皇」,並宣布李氏朝鮮復辟,當然這在今天看來只能算是一場鬧劇。因為自日本對朝鮮半島進行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以來,君主制早已經是強弩之末,難成氣候。

他要恢復君主立憲制,也得來中國給他冊封。

韓國的王室雖然還在,但那是一夥韓奸,角色跟偽滿洲國的溥儀一樣,屬於助紂為虐的存在,沒有拉回來槍斃就算好的了,還試圖君主立憲?怕不是欺負韓國沒人?

(1)不大的大韓帝國

自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擊敗了朝鮮的宗主國大清之後,就開始慫恿朝鮮那嘎達稱帝。於是朝鮮高宗在1897年從朝鮮駐俄公使館回到德壽宮稱帝,宣布不大的大韓帝國成立了。然後這個韓國高宗還把年號叫做光武,這個名字就太德不配位了,然後朝鮮還開始了改革,這個時候朝鮮是受到了俄羅斯和日本的影響,誰也沒有能夠徹底掌控朝鮮,於是朝鮮就在兩個國家之間搖擺。

不過好景不長,到了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日本慘勝俄羅斯,導致日本最終掌握了東北亞,朝鮮也落入了日本的手中,於是在1905年11月17日,朝鮮被迫承認日本是朝鮮的保護國,伊藤博文成為日本在朝鮮的第一任統監。

(2)日本人手中的傀儡

李氏朝鮮自然不願意成為日本的附庸,於是韓國高宗就派人去海牙國際法庭告日本,不過強權就是公理,誰也不願意為李氏朝鮮出頭,還給日本打小報告,於是伊藤博文就讓韓國高宗做了太上皇,讓純宗繼位。後來朝鮮義士安重根在哈爾濱火車站把伊藤博文給宰了,不過伊藤博文的死絲毫不影響日本吞並韓國這件事,在1910年,朝鮮被迫簽訂《日韓合並條約》。這份條約中說,「韓國皇帝陛下將關於韓國之一切統治權,完全永久讓與日本國皇帝陛下。日本國皇帝陛下允受前條所舉之讓與,且允韓國全然合並於日本帝國。」

既然朝鮮被日本吞並了,這個時候的韓國皇帝就不是皇帝,改名叫做李王了,而原來的朝鮮高宗叫做李太王,這伙人就成為了日本的華族了,然後每個月可以從日本政府那裡領錢過日子,不過日子過得也不是很寬裕就是了。

而且這伙人還得跟日本的貴族的聯姻,當然有些李氏皇族覺得還行,畢竟他們在朝鮮當皇帝的時候也不是過得很爽,反正都是受氣。後來這些李氏王族越混越差,一度每月就只有幾十日元來打發叫花子。不過有些人為了謀個出身,掙點小錢,就去參加日軍,還混得不錯。在日本統治朝鮮期間,日本甚至要求這伙人去參拜靖國神社。

(3)落難鳳凰不如雞

在日本人手中原本伏低做小還能混個溫飽,結果日本這玩意自不量力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結果戰敗了,朝鮮也被分為兩半。自顧不暇的日本人在戰敗後的第一年,也就是1946年廢除了王公族制度,第二年李氏王族一家就被開除皇室籍貫,順便還被開除日本國籍。

這個時候李氏王族打算溜回韓國,當時韓國的執政是李承晚,但是這個李承晚跟王族關系太遠了,攀不上。李承晚非但不歡迎這伙李氏王族回來,甚至害怕這伙人陰謀復辟,試圖推翻老李的政權,於是老李就開始整這伙李氏王族,在1954年出台了一部叫做《舊王室財產處置法》,把韓國王室的財產通通劃歸國有,順便把王室趕出王宮,王室成員頂多給點小錢打發,甚至王室遺孀一度流落街頭,根本沒了氣候,這就是落難鳳凰不如雞。不過朴正熙上台之後,多少給了點待遇,雖然沒多好,但是好歹混得下去。

(4)結語

朝鮮王室在朝鮮被日本統治期間的表現是跟溥儀差不多的,當然他們的主觀惡意比溥儀輕,但是帶來的影響確實非常糟糕,所以他們在韓國重建之後的悲慘也實屬正常,沒啥值得同情的,畢竟無情自是帝王家。

閱讀全文

與王瑤這字在韓國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68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05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5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88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0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39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17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55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36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28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186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79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0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2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68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