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是怎麼崛起的
春秋時期,第一個崛起的國家是鄭國。鄭國本身實力不弱,鄭庄公在位時與周天子交惡,率軍擊敗天子的軍隊打出了威名,之後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但是好景不長,鄭庄公一死鄭國就陷入衰落。
第二個是齊國。齊桓公在位時重用管仲,對齊國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使齊國國力增強。第一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聯合中原其他國家打擊不供奉周天子的國家(比如楚)和其他少數民族,挽救了過一些被少數民族滅國的國家。因而得到各國的稱頌,共尊齊為霸主。齊桓公晚年寵信奸臣,最後被害死,眾兒子們爭位大打出手,最後齊國強盛不在。
第三個是宋國。宋國是佔了齊國衰落的便宜,宋襄公學齊桓公想做老大,短暫地強了一段時間,但是很快被楚國打敗,從此丟失霸主地位。
第四個是晉國。晉文公流亡在外19年之後回國,對內進行改革,對外繼承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策,幫助周襄王平定王室之亂,聯合各國四方征戰,在城濮之戰大敗楚國,成為一代霸主。
第五個是秦國。但是那春秋時期來說秦國還稱不上霸主,因為晉國太強大。秦穆公改變策略向西發展,獨霸西戎。同時與晉國多次交手,雖然有勝有敗,但是也給了晉國不小的打擊,為後來崛起奠定了基礎。
第六個是楚國。楚莊王在位時,粉碎權臣斗越椒的叛亂,消除了國內的不穩定因素。之後征服周邊的小國,引起晉國的不滿。雙方進行了邲之戰,晉軍慘敗。讓出霸主地位。此後雙方反復爭霸,一直持續到春秋末期。
第七個是吳國。吳王闔閭奪取王位之後,重用伍子胥和孫武,對內進行改革,練出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之後率軍攻破楚國都城,滅了楚國。雖然楚國後來又復國,但是能滅掉楚國也算得上一霸。
第八個是越國。吳王闔閭滅越時陣亡,孫子夫差即位。夫差征討越國將越王勾踐俘虜,勾踐忍辱負重,得到了回國的機會。回國之後卧薪嘗膽,大力發展經濟,鼓勵生育,用了十幾年時間成功滅掉吳國。之後北上中原,召開霸主大會,被各國承認。
春秋崛起過的國家就這些。下面說說戰國時期。
戰國初期,魏國國君魏文侯重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進行改革,一度國力領先所有國家,滅掉中山國,對其他國家的戰爭幾乎戰無不勝,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之後齊威王重用鄒忌、田忌、孫臏等人也進行改革,對魏國發動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兩次大敗魏軍,齊國強盛的同時魏國也開始一蹶不振。
與此同時秦國國君秦孝公重用商鞅,對秦國進行的一次徹底地地震級別的改革,獎勵耕織、實行軍功爵制、廢除世卿世祿,秦國迅速強盛,為後來滅六國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是韓國申不害改革、楚國吳起改革。這兩種改革深度和廣度都不如其他國家,所以韓國和楚國在整個戰國時期沒什麼大的作為。
然後趙武靈王進行了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及大地提高了趙軍的戰鬥力,曾在一段時間內擊敗過秦國,讓各國刮目相看。兒子趙惠文王重用廉頗和藺相如,趙國國力提升,成為戰國後期唯一能跟秦國掰掰手腕的國家。但是好景不長,趙惠文王之後趙孝成王相信紙上談兵的趙括,導致長平之戰慘敗,趙國損失軍隊40萬,從此一蹶不振。
燕國在燕昭王即位後,廣招人才,一時間來了很多,最著名的是樂毅,燕國國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燕國聯合5國攻打齊國,滅的只剩兩座城,險些亡國。虧齊將田單依靠火牛陣大敗燕軍成功復國。燕國和齊國經過這次戰爭也大傷元氣。
隨著時間推移,秦國國力越來越強,到後期六國聯合也不是對手,最終秦先滅掉東周,然後依次吞並六國,完成統一。
B. 戰國時期,韓國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由於地處黃河中游地區,韓國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有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洛陽),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在昭侯時的短暫強盛之後,韓國迅速衰落。屢遭列強欺凌。早年已經為魏齊之間的爭霸資本,於前341年的馬陵之戰是圍魏救韓的結果。秦楚爭霸時,秦又要挾韓魏共同伐楚。戰國末期,韓國成了秦國和齊國之間戰爭的緩沖地,苟延殘存;前265年,秦國大舉進攻韓上黨,上黨不願被秦佔有,改降於趙,引發了長平之戰。兩場決定霸主局勢之戰都由韓國而起,充分體現了韓國被列強圍欺魚肉的困境。最終於在前230年,韓國被秦所滅,成為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C. 韓國是如何崛起的
如果不算傳統列強日本,韓國應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二戰後從發展中國家正式升級為發達國家的千萬人口級國家。要知道,韓國僅有與浙江省面積、人口均相仿的家底,且資源貧瘠,上世紀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幾十年,現在又被美軍掌握著戰時指揮權,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如果國際競爭像是牌局,韓國人手上肯定是一副爛牌。
希望能幫到大家,滿意請採納,謝謝。
D. 戰國時期,韓國是如何從初期七雄第一而快速衰敗的
韓國最先被強秦滅亡,不應該讓人們感到奇怪。因為秦國要打開東出討伐天下之路,首先就得佂服三晉。三晉位於天下之中的位置,恰好堵住了秦軍東佂的道路!
然而盡管韓王很恭順,但還是無法阻止韓國亡國所命運。這怪不得韓王,因為韓國的實力太薄弱了,硬抗是抵擋不了秦軍的。雖然他的恭順也沒能挽救韓國,但畢竟還是避免了韓國在兼並戰爭中更多的流血,和無謂的犧牲。當然也怪不得秦王,因為在秦強六國弱的形勢下,秦國已經具備了一舉掃平天下的有利條件,而且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勝戰要素,也都在秦國這邊。所以己經喪失了抗秦能力與信心的韓國,當然會因其實力最弱,而成為被秦軍掃滅的第一個諸侯國了!
E. 戰國時期的韓國是怎樣的
韓國是秦國的東鄰。戰國末期,在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國中,當秦國國力蒸蒸日上,虎視眈眈,欲有事於東方時,首當其沖的韓國,卻孱弱到不堪一擊的地步,隨時都有可能被秦並吞。
F. 求韓國是怎麼建立的(戰國的那個)
韓姓的始祖,正是3000年前周室諸侯之一的韓國。當時的位置,就是現在陝西的東部,以及河南的西北部。
根據《風俗通》的記載,韓姓本來是姬姓。春秋時代,周文王有一位住在晉國的後裔武子,因功被晉獻公封於韓原,後來他的子孫也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地為氏,就此姓了韓。當時他們的封地韓原,就是現在陝西省韓城縣南邊的地方。 韓武子的子孫,以後世代都是晉國的大夫,權傾當朝,到了周威烈王的時候,乾脆「三家分晉」,與趙、魏二氏同時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這時的韓國建都在平陽,亦即現在的山西省臨汾縣,可見得他們所擁有的土地已經比過去擴張了許多。
具體事件: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兩家被滅,晉國只余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智氏最強,智伯瑤專擅晉國國政。智伯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據後,於前455年(周貞定王十四年)攻打趙氏,並脅迫韓、魏兩家出兵,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城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命韓、趙、魏三家為侯國。前376年,韓哀侯、趙敬侯、魏武侯瓜分晉國余土,廢晉靜公,晉完全為韓、趙、魏三家所取代。
G.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怎麼沒落的
戰國七雄有一個特殊的成員,韓國。
這個國家從立國之初到被秦國滅掉,從來沒有取得過讓人亮眼的成績,更沒有主導過戰國的局勢。
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為什麼能夠命令名列戰國七雄之一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盟友。韓國是三晉之一,甚至有一種說法,戰國就是從三家分晉開始的。
所以,雖說韓國在戰國期間一直沒有成為主導者,但照樣有資格位列戰國七雄之一。
H. 戰國時期,韓國是怎麼從初期七雄第一而快速衰敗的
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韓起源於晉國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晉穆侯。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
前233年:韓王向秦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使韓非聘秦。直接認慫了,還把人才給了秦國。
公元前231年:為了不妨礙秦國出兵函谷關,韓向秦獻南陽地。
韓國真是讓人無語了,人才給了秦國,還把這么重要的軍事重鎮也獻給了秦國,秦軍直逼韓國都城。此時,秦王真是沒有理由不先滅了他了。
公元前230年,秦派內史騰率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攻破韓國首都鄭(今河南新鄭),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秦國在韓地設置潁川郡。
I. 戰國時期,韓國為何能成為七雄之一,其優勢在哪裡呢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歷史上較為璀璨而又混亂的時期,各個諸侯政權並起,天下大亂。也正是因為這大亂之世,才造就了各種各樣的文化進步,也讓後人對這段時期的歷史更加有興趣。
相比於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反而顯得比較單調,主要便是七國混戰爭霸,這七國正是後世所說的「戰國七雄」。
《史記索隱》中記載:「六國者,韓、魏、趙、燕、楚、齊是也。與秦為七國」。也就是說秦楚齊燕趙魏韓這七國並稱為「戰國七雄」。然而,戰國時期並不是只有這七國,還有宋,衛,中山,魯,巴蜀等,甚至還有春秋時期的小霸鄭國。
戰國時期最早一批被兼並的各個小國中,鄭國可謂是最耀眼有名的,在之前春秋時期可謂是一大『小霸主』。還在三家分晉時,韓康子韓虎的謀士段規就曾獻言:未來三家分地,望主公必取成皋。而這個成皋在當時並不是所謂的富饒之地,取成皋的最終目的就是以此為跳板,滅鄭。
由此可見,韓國早就有了滅鄭之心。公元前423年,鄭國當時的君主鄭共公去世,韓康子的兒子韓武子貫徹「趁你病要你命」的思想,發難鄭國,殺鄭幽公,擁立了個傀儡君王。鄭國就此失去了往日的小霸主的威風,逐漸落魄。
J. 明明韓國如此弱小,那它是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韓國也有一定的實力,而且在外交策略上也是比較靈活的,所以才能在強敵如林的戰國時期稱雄。其實不管從韓國的國土面積上來看,還是從韓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上來看,韓國被吞並的幾率都是非常非常大的,畢竟韓國周邊是強大的秦國、楚國、魏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韓國還是頑強的存活了下來,而且還成為了戰國七雄中的一員。
第三個原因就是韓國的外交策略很靈活,及時的投靠強國以保全自己也是韓國經常做的事情。由於周邊的幾個諸侯國實在是太強大了,所以誰都惹不起的韓國也就只能跟著最強大的那個混了。由於韓國背後有強大的靠山,所以韓國在保存實力的同時也積蓄了一些力量,自然也就能成為七雄中的一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