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姓呂的人有哪些

韓國姓呂的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8-01 03:04:05

❶ 韓國人有哪些姓氏

韓國的姓氏有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尹等不到300個,普遍的姓有: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和尹。 韓國四大姓氏金、李、朴、崔約佔全國人口的一半。

韓國常見姓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和尹,在高句麗的歷史上幾乎沒有出現過。而且除了金、朴算是韓國本土姓氏外,李、張、趙、崔、陳、柳等姓氏都是南北朝後期至隋唐時中國的大姓和貴姓。

韓國人本來沒有姓氏,在古前斗桐代,朝鮮民族的祖先百濟、新羅分別在4世紀和6世紀開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韓國人的姓氏同中國人的姓氏很相像,但大部分和中國的血緣沒有關系,僅僅為借用。

韓國姓氏通常由3個音節組成,即由朝鮮諺文發音銷寬的3個中國字組成。姓在前,名字中有一個字通常代表輩分。

(1)韓國姓呂的人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古代的朝鮮半島,朝鮮民族祖先百濟、新羅分別在四世紀和六世紀開始使用姓氏。韓國人的姓氏也有單姓和復姓之分。單姓最常見的是金、李、朴、崔、鄭、姜等姓,復姓有司空、諸葛、獨孤、鮮於、皇甫、南宮等等。據一九八五年韓國人口國情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韓國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種。 」

林、魯、柳、車、羅、呂、南宮、芮、王、吳等姓氏在族譜中相傳始祖是戰國、秦朝、漢朝時期慧坦進入朝鮮半島的中國人。

❷ 韓國的姓氏有多少種

韓國姓氏來源於中國姓氏,但由於中國的文字不停地演變,所以有些姓氏在韓文中會有重復。
韓國的姓氏不到300個,但絕大部分人只採用少數幾個。最常見的姓有: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和尹。 韓國四大姓氏金、李、朴、崔約佔全國人口的一半,同姓間的婚姻至今仍被嚴格禁止。
在古代的半島三國時期,高句麗國在公元一世紀時首先開始使用姓氏。百濟、新羅也追隨其後,分別在四世紀和六世紀開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韓國人的姓氏同中國人的姓氏很相像。韓國人的姓氏也有單姓和復姓之分。單姓最常見的是金、李、朴、崔、鄭、姜等姓,復姓有司空、諸葛、獨孤、鮮於、皇甫、南宮等等。
據一九八五年韓國人口國情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韓國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種。 」從中看出,三韓人的主體新羅使用漢姓要比高句麗人晚五百年時間,而百濟是高句麗的王族在三韓地區建立的殖民王朝,其使用漢姓與高句麗尚有三百年差距。
韓國常見姓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和尹,在高句麗的歷史上幾乎沒有出現過。而且除了金、朴算是韓國本土姓氏外,李、張、趙、崔、陳、柳等姓氏都是南北朝後期至隋唐時中國的大姓和貴姓。
在韓國五大姓氏中,金姓106個本貫、朴姓70多個本貫、崔姓43個本貫,全為本土起源,並無從中國傳入的相同姓氏。李姓109個本貫中,約30多個是由中國傳入,鄭姓35個本貫中,只有瑞山鄭氏、琅琊鄭氏兩個本貫由中國傳入。韓國與朝鮮的安、卞、邊、蔡、曹、陳、池、丁、范、方、房、洪、康、吉、蔣、康、孔、廉、瞎耐山盧、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閻、閻、嚴、楊、殷、印、禹、朱、洪等姓氏據傳完全來自漢唐直至明朝時期的中國,並無充分的考證;林、魯、柳、車、羅、呂、南宮、芮、王、吳等姓氏則在族譜中相傳始祖是商磨中朝、周朝、戰國、秦朝、漢朝時期進入朝鮮半島的中國人。
韓國人本來沒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國時期,高句麗國在西元一世紀時首先開始使用姓氏。百濟、新羅也追隨其後,分別在四世紀和六世紀開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畝螞,所以韓國人的姓氏同中國人的姓氏很相像。韓國人的姓氏也有單姓和復姓之分。單姓最常見的是金、李、朴、崔、鄭、姜等姓,復姓有司空、諸葛、獨孤、鮮於、皇甫、南宮等等。據一九八五年韓國人口國情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韓國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種。
在韓國人的姓氏中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即「本」。人們在相互介紹時,不只說出姓什麼,還要說出各自的「本」來。所謂「本」,即指該姓氏的始祖源出於何地,也就相當於中國人的籍貫。比如說姓金的,雖然都姓金,但各自的「本」不同。如,有廣州金氏、安東金氏、義城金氏、慶州金氏等;姓李的有光山李氏、延安李氏、韓山李氏等。同一「本」的同姓人即為同一宗氏。
在韓國,到處都能看見××地××氏宗親會的牌子。這種宗親會組織負責管理本姓宗親的事務。如祖墳、家廟、宗祠的修整;每年兩次祭祀祖先的春祭秋饗;三十年一次的族譜修訂工作及幫助宗親解決各種問題等等。在韓國,有的姓氏只有一個「本」,有的姓氏有許多的「本」。「本」最多的當屬金姓,共有二百八十二個「本」之多。李姓也有二百三十七個「本」。
其他如朴、崔、鄭等姓的「本」也都超過一百個。韓國人的絕大多數都在朝鮮半島境內,但有些姓的「本」卻在中國。這是因為自古以來中國和韓國就是緊鄰,在多年的相互交往中有些中國人移居到朝鮮半島並帶去了他們自己的姓氏,逐漸融入了韓國,成為韓國的姓氏。
在韓國,每個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譜。族譜記錄了本家族始祖的起源、本血統中各門派系的出處、各世代人的官職、本家族男子娶何地何氏女子為妻、本家族女子嫁與何地何氏男子為妻等有關資料,非常詳細。韓國人非常重視族譜,每隔三十年就要修訂一次,各個家庭都要妥善保存族譜,世代相傳。哪怕是遠走海外,也要世代相傳,保留族譜,否則一旦回國認祖歸宗時拿不出證據就麻煩了。
韓國文化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在西元前35年。韓國戰爭後韓半島的南北對峙導致了南朝鮮現代文化的差異,但雙方傳統文化卻一脈相承。韓半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密切的交往,因此韓半島傳統文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不過韓半島傳統文化仍保留有其獨特的特徵。
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後,朝鮮半島北部和目前中國東北地區主要分布著扶余國、高句麗、沃沮、東濊和其它小國家或部落。西漢在這一地區建立了漢四郡。但由於受到當地人的反擊,真番、臨屯二郡很快瓦解,玄菟郡也被轉移到遼東。與此同時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後,開始逐步統一其周邊國家,並在西晉末年吞並了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
「朝鮮」一詞最早出現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曰:「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天毒。」「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前200年成書的《尚書大傳》中有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之地的記載。《尚書大傳》中的「朝鮮」即「朝日鮮明」之意,「朝」讀如「朝日」的「朝」;但在《史記》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第五十五「集解」引張晏雲:「朝鮮有濕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朝鮮取名於此也。」索隱雲:「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史記中也有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之地。[7]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東部的東夷部落也陸續遷入朝鮮半島。《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
「朝鮮」一詞在朝鮮的史書《三國遺事》被用來稱呼「古朝鮮」(檀君朝鮮)、「箕子朝鮮」、「衛滿朝鮮」。 從周朝至漢朝的中國史書,「朝鮮」只是指朝鮮半島北部的地區,朝鮮半島南部則被稱為三韓(即辰韓、馬韓、弁韓)。公元前194年燕人衛滿推翻古朝鮮准王,國號仍稱「朝鮮」,史稱衛滿朝鮮。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東征朝鮮,設立四郡,此後「朝鮮」一詞長期消失在中國典籍中。直到14世紀晚期明朝太祖朱元璋選中朝鮮為該國國號。目前韓國官方採用傳說檀君古朝鮮為朝鮮歷史開端。但也不否認孔子曾經提及的東方君子國箕子朝鮮。
668年,在唐朝的協助下,新羅在征服伽倻和百濟之後滅亡了高句麗,從此朝鮮半島進入統一新羅時代。隨著北朝鮮主體史學和韓國媒體的大肆渲染,認為此段歷史為南北國時代,即南部為統一新羅,北部為渤海國。
根據考古所得,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5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傳說從公元前24世紀,朝鮮半島北部形成了檀君古朝鮮(意為「寧靜晨曦之國」)。
前三國時期,朝鮮半島北部及中國東北分布著夫余、沃沮、濊貊、東濊等東北亞部落,朝鮮半島南部為三韓部落。進入4世紀以後,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統一北部的各部落國家及滅亡漢四郡。在西南部,百濟消滅了馬韓54國。東南部的辰韓也由12國合並為新羅。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三國時代」。
公元7世紀新羅聯合唐朝先後滅了百濟和高句麗。676年羅唐戰爭後,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高句麗故地被唐朝渤海國等繼承。904年,新羅僧人金弓裔建立後高句麗。918年,後高句麗大將王建建立高麗國,此後定國號「高麗」(高麗時代阿拉伯商人將此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英語或者歐洲語中「Korea」的語源就是「高麗」),並深受中國佛教的影響。
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改元建國,並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鮮,史稱「朝鮮王朝」或李氏朝鮮、朝鮮。王朝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世宗大王時期,王朝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長足發展。
朝鮮半島華人指的是朝鮮與韓國分治前,移民至朝鮮半島的華人。現今至少發展至第三及四代。在韓國,他們自稱韓華(韓國華人),而韓國人通常稱呼他們為華僑。
華僑有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韓國建交後,從中國大陸前往韓國就學、就業及居留的新移民(約20萬人:16萬為中國朝鮮族,4萬為漢族)。朝鮮半島華人於朝鮮半島上,人口雖然為僅次於朝鮮族的第二大族群,惟重要性有趨於弱化的發展。現今在韓國約有23,000人,在朝鮮約有22,133人。約佔半島總人口7,000萬的0.07%。在韓國居住的華人大部份聚居於仁川,其次的是釜山及首爾;而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華人,以平壤比較多。
與一般海外華人來自廣東及福建不同,韓國華人中的漢族,95%以上來自山東,其中先祖籍貫以煙台、青島及威海居多。
根據朝鮮半島歷史,韓國人的不少氏族的祖先皆源自中原。這些人主因戰亂因素來到朝鮮半島南部生活(辰韓人族源之一是中原人)。直到今日韓國戶籍冊所記錄的本貫看到不少昔日中原人移居朝鮮半島的痕跡,如:蘇州賈氏。惟他們已經被朝鮮化,不再被視為華人。
清朝末年,為了逃避戰亂,多數從山東半島乘船越黃海,登陸仁川、釜山和當時的漢城。登陸後,多數經營農業、飲食業和建築業。
1910年朝鮮半島日治時代時,韓國華人中不乏企業家及富商。日本人一方面要利用華人資源,一方面又防止華人做大,當時有規定: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僱用華人不得超過總工人人數的1/3。
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後,前往韓國的中國移民仍然不少。尤其最近一次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潮出現在國共內戰(1949)前後。例如,中華民國政府撤出中國大陸時,大量華人自中國東北或中國山東省進入韓國;少數來自中國沿海其他地區。
朝鮮華僑1922年高峰時達十萬人。1931年,萬寶山事件發生後,大量華僑回國,人口降至三、四萬。至1945年日本投降時,微升至五萬人。60年代,華僑人數下降到二萬人,70年代只剩下六、七千人。2002年,朝鮮華僑總數約2萬2133人。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平壤;平安北道有300戶;慈江道和咸鏡北道有200戶。
在韓國五大姓氏中,金姓106個本貫、朴姓70多個本貫、崔姓43個本貫,全為本土起源,並無從中國傳入的相同姓氏。李姓109個本貫中,約30多個是由中國傳入,鄭姓35個本貫中,只有瑞山鄭氏、琅琊鄭氏兩個本貫由中國傳入。
韓國與朝鮮的安、卞、邊、蔡、曹、陳、池、丁、范、方、房、洪、康、吉、蔣、康、孔、廉、盧、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閻、嚴、楊、殷、印、禹、朱、洪等姓氏據傳完全來自漢唐直至明朝時期的中國,並無充分的考證;林、魯、柳、車、羅、呂、南宮、芮、王、吳等姓氏則在族譜中相傳始祖是商朝、周朝、戰國、秦朝、漢朝時期進入朝鮮半島的中國人。

❸ 中國、韓國、日本都有哪些姓氏

韓國

가(賈) 간(簡) 갈(葛) 감(甘) 강(康) 강(姜) 강(強) 강(剛) 강(疆) 개(介) 견(甄) 견(堅) 경(景) 경(慶) 계(桂) 고(高) 곡(曲) 공(公) 공(孔) 곽(郭) 교(橋) 구(丘) 구(具) 구(邱) 국(國) 국(菊) 국(鞠) 군(君) 궁(弓) 궉( ) 권(權) 근(斤) 금(琴) 기(奇) 기(箕) 길(吉) 김(金)


나(羅] 난(欒] 남(南] 낭(浪] 내(乃] 내(奈] 노(路] 노(盧] 노(魯] 뇌(雷] 뇌(賴] 누(樓]


단(段) 단(單) 단(端) 담(譚) 당(唐) 대(大) 도(道) 도(都) 도(陶) 돈(敦) 돈(頓) 동(董) 두(杜) 두(頭)


마(馬) 마(麻) 만(萬) 매(梅) 맹(孟) 명(明) 모(牟) 모(毛) 목(睦) 묘(苗) 묵(墨) 문(文) 미(米) 민(閔)


박(朴) 반(潘) 반(班) 방(房) 방(方) 방(龐) 방(邦) 배(裵) 백(白) 범(范) 범(凡) 변(卞) 변(邊) 복(卜) 봉(奉) 봉(鳳) 부(夫) 비(丕) 빈(彬) 빈(賓) 빙(氷)


사(史) 사(謝) 사(舍) 삼(森) 상(尙) 서(西) 서(徐) 석(石) 석(昔) 선(宣) 설(卨) 설() 설(薛) 설(雪) 섭(葉] 성(成) 성(星) 소(蘇) 소(邵) 손(孫) 송(宋) 송(松) 수(水)
수(洙) 순(淳) 순(荀) 순(舜) 순(順) 승(升) 시(施) 시(柴) 신(愼) 신(申) 심(沈] 신(辛) 십()


아(阿) 안(安) 야(夜) 애(艾) 양(襄) 양(梁] 양(楊) 양(梁) 어(魚) 엄(嚴) 여(呂] 여(余) 여(汝) 연(連] 연(燕) 연(延) 염(廉] 영(影) 영(永) 영(榮) 예(芮) 오(吳) 옥(玉) 온(溫) 옹(邕) 옹(雍) 왕(王) 요(姚) 용(龍] 우(禹) 우(於) 운(雲) 운(芸) 원(元) 원(袁) 위(韋) 위(魏) 유(劉] 유(柳] 유(兪) 유(庾) 육(陸] 윤(尹) 은(殷) 음(陰) 이(伊) 이(異) 이(李] 인(印) 임(任) 임(林]


자(慈) 장(章) 장(庄) 장(張) 장(蔣) 저(邸) 전(傳) 전(全) 전(田) 전(錢) 점(占) 정(程) 정(丁) 「정」(鄭) 제(諸) 제(齊) 조(趙) 조(曺) 종(宗) 종(鍾) 좌(左) 주(朱) 주(周) 준(俊) 지(池) 지(智) 진(晉) 진(秦) 진(眞) 진(陳)


차(車) 창(倉) 채(蔡) 창(昌) 채(菜) 채(采) 천(天) 천(千) 초(楚) 초(肖) 초(初) 최(崔) 추(秋) 추(鄒) 춘(椿)


탁(卓) 탄(彈) 태(太)


판(判) 팽(彭) 편(扁) 편(片) 평(平) 포(包) 표(表) 풍(馮) 피(皮) 필(弼)


하(河) 하(夏) 학( ) 한(漢) 한(韓) 함(咸) 해(海) 허(許) 현(玄) 형(邢) 호(鎬) 호(胡) 호(扈) 홍(洪) 화(化) 환(桓) 황(黃) 후(後) 후(候) 흥(興)
강전(岡田) 남궁(南宮) 咸悅(익산] 독고(獨孤) 동방(東方) 망절(網切) 사공(司空) 서문(西門) 安陰(안의] 선우(鮮於) 소봉(小峰) 어금(魚金] 제갈(諸葛) 황보(皇甫)

金 朴 崔 鄭 姜 趙 尹 張 申 韓
吳 徐 權 黃 安 宋 洪 高 全 孫
文 裵 白 曺 許 南 河 車 郭 具
成 朱 禹 丁 閔 田 任 池 陳 兪
嚴 辛 元 蔡 千 方 玄 孔 咸 卞
康 邊 楊 秋 都 石 蘇 薛 吉 馬
宣 愼 周 表 延 魏 明 王 奇 潘
琴 玉 房 印 孟 諸 卓 魚 鞠 殷
片 牟 余 南宮 秦 芮 奉 夫 慶 蔣
史 丘 皇甫 太 睦 卜 桂 昔 賈 皮
庾 程 甘 晉 杜 邢 溫陰 智 左 景
章 漢 鮮於 董 司空 賓 扈 天 葛 毛
諸葛 彭 於 眞 承胡 尙 夏 道 錢 施
國 韋 范 公 簡 菊 萬 段 西門 唐
洙 邵 柴 采 陶 甄 鍾 化 平 昌
襄 獨孤 弓 升 大 袁 葉 強 荀 馮
菜 宗 箕 邕 氷 彬 班 燕 阿 凡
汝 浪 永 鳳 米 龐 堅 麻 判 西
庄 乃 夜

共286個姓氏

日本
日本姓氏

這是網上流傳最為廣泛的說法:

日本人好戰,古時幾乎所有的少壯男丁都被徵召去當兵打仗,根本沒有時間結婚生子,人丁越來越少。當時,有個國主就出了一個國策,讓所有的男人「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隨便跟任何女人發生關系」,用這個偉大的國策來維持日本的出生率。所以,在休戰期間,日本女人都習慣了「無論何時何地」的那種方式,乾脆就背著枕頭、被單出門,後來就演變成了現在所謂的「和服」。

很多女人被人「無論何時何地」後,對方還來不及告知姓氏,就又去打仗了,
所以她們生下的小孩就出現了「井上」、「田中」、「松下」、「渡邊」、「山口」、「竹下」、「近藤」......等等的姓氏。

日本姓氏果然饒富深意...
姿態篇:伊吹 面出 伏下 妹尾 足立 足代
野獸派:獅騎 豬上 鴨下 犬伏 熊代 神馬
團體票:二口 三位 六條 八尾
錯別字:?
精品篇:大波 穴迫 白戶 荒玉
衰到家:鴇田 井口 大戶 平原
趕場忙:三宅 四家
老少配:獅子王
克服萬難:井上 雪野 中江 河內
發生意外:忽滑谷
挑錯季節:秋貞
操勞過度:目黑 赤尾
來歷非凡:皇太後 皇太子 國師
男人吹牛:鐵炮 巨炮 大炮 長根 長久 久我 二瓶 十時
葷素不拘:寺內 寺門 寺下 小寺 大寺 三寶 一法師 小野寺 大道寺 東大寺 葯師寺 善養寺

因此,我們終於了解:日本人的那種不忌亂倫的性觀念,是有深厚歷史淵源的...

這才是正解,呵呵

日本姓氏來歷的33種屬性

(1)地名型 比比皆是,不解釋了。

(2)氏型 與古代的"氏"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蘇我、物部、藤原。

(3)物象型 與動植物、器物、建築物等物象有關的姓氏。
如:楠木、機(桌子的意思)、辻堂、沓(鞋子的意思)。

(4)職名型 與職業、役職、官職等有關的姓氏。
如:目(守介掾目四等官的最後一等)、衛門、鍛冶。

(5)名前(名字的意思)型 由名字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源內、為貞、二郎。

(6)略姓型 由原來的姓氏簡略而得的姓氏。
如:宗(惟宗)、追(追田)、物(物部。你看,"物"姓至少有兩種屬性了)。

(7)當字型 我也不很明了,似乎是原姓只有讀音,漢字是後來才胡亂湊的。
如:池鯉鮒、不死原、新聞。

(8)佳字型 直接用祥瑞字眼作姓氏。
如:寶木、增滿、龜龍(順便一提,日本人看烏龜的觀念與現在的中國人也不一樣呀)。

(9)轉字型 轉音、轉字(類似於使用了通假字)而生的姓氏。
如:若旅わかたび(若田部わかたべ的轉字、轉音)、棉谷(棉屋的轉字)。

(10)消失姓 現在已消失的古怪姓氏。
如:釋迦牟尼佛、言語同斷、色魔(怎麼樣,日本姓氏奇怪吧?更奇怪的還在後面)。

(11)信仰型 與信仰有關的姓氏。
如:調月、星、天道(上面三個消失姓似乎也是信仰型)。

(12)古代型 與古代姓氏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武內、主、額田。

(13)外來型 外國傳入日本,或與外國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高麗、秦、鄒。

(14)沖繩型 與沖繩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與那原、上江洲、東風平。

(15)賜姓型 由下賜而得的姓氏。
如:橘、留目、日本、豐臣。

(16)合字型 由原姓中的兩字相合並而生的姓氏。
如:麿(麻呂)、小柴(小此木)。

(17)商業型 與商業有關的姓氏。
如:魚屋(魚店的意思)、酢谷(醋店的意思,"谷"是"屋"的同音轉字,下同)、絲谷。

(18)皇族型 與皇室、皇族、宮家等有關的姓氏。
如:有棲川、大後、閑院。

(19)人名型 從一般性的人名稱呼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民、奴、早乙女。

(20)阿伊努型 與日本的少數民族阿伊努族有關,或從阿伊努語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小比類卷、金田一(哈哈,這個料不到吧?)、石狩。

(21)公家型 與公家有關,從稱號等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九條、河鰭、公卿、菊亭(嘿嘿,怎麼能忘了給自己作廣告)。

(22)復姓型 與中國的復姓意義不同,指由兩姓合並而生的姓氏。
如:長曾我部、竹田川邊、疋田齋藤。

(23)部民型 從古代職業部、名代部、子代部等部民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祝部、服部、忍海部。

(24)かばね型 這個比較費解釋,かばね是對上古的一些姓的稱呼,看到例子後閣下可能就明白了。
如:直、連、臣。

(25)蝦夷型 與蝦夷有關的姓氏。
如:俘囚、夷、胡、夷俘、蝦夷(都是原來大和朝廷侮蔑蝦夷的話,不知誰會用這樣的姓?現在大概消失了吧)。

(26)佛教型 與佛教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大佛、釋、舍利弗。

(27)神道型 與神社、神道關聯很深的姓氏。
如:三輪、神、福神。

(28)事象型 與事件、變故、原由等相關的姓氏。
如:栗花落、月見山、一入。

(29)藝名型 從雅號、藝名、筆名、別稱等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幸若、錦城齋、善阿彌。

(30)敬稱型 由敬稱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卿、王、殿。

(31)屋號型 由屋號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瀧の屋、增田屋、角谷(角屋的轉姓)。

(32)族名型 由種族名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隼人、土蜘蛛、熊襲。

(33)未詳型 成因不明的姓氏

最新數據:

中國共有4100個姓

袁義達介紹,實際上,對中國姓氏的調查早在20年前就曾經進行過,但當時調查的抽樣率很低,只統計了57萬人,找到了3000多個姓氏。「當時的抽樣率太低,因此結果並不可信。」

此次由袁義達主持的研究課題調查人群數量將近3億,覆蓋幾十個縣市,基本上涵蓋全國。課題小組總共花了兩年時間,找到了4100個姓,並對人數進行了統計。

首次發現「難」姓村

在這次調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發現,這些姓氏從來沒有被記載過,過去看到時,還以為這些怪姓是因為筆誤產生的,但經過這次調查後發現,這些怪姓有其深遠的根源。

袁義達舉例說,在河南,研究組發現四個姓「難」的小村,裡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難」,當時研究組曾認為這個姓是筆誤造成,不具有統計意義,但韓國文化署聽說了這個消息後,異常驚喜,馬上組織了一個「尋根訪問團」來到中國。

原來,「難」姓在韓國人看來,就是自己的根源,「他們告訴我,河南曾出土過一塊南北朝時期的石碑,記載一個鮮卑族官員的事跡,他的名字就叫『難樓』,『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難江』,隨後,這些姓『難』的鮮卑族才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因此,河南這些姓『難』的村民就被韓國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李寧源)

相關鏈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我國姓氏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比如伏羲氏姓風。遠古時代,除黃帝賜給其兒子12個姓之外,還有許、鄧、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歷史。

中華姓氏的形成源遠流長,成因多種多樣。但從100個大姓來看,絕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原來是某國某王,國亡以後,居民以國為氏。這種情形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多,一般都有兩三千年歷史。歷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為避孔丘之諱,下詔將丘姓加「阝」部變為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華姓氏成因的多元性,決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有以國為氏、以邑為氏、以職業為氏、以官為氏、以居處為氏、以上祖名字為氏、還有皇帝賜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較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謎。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另有一種說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中國新「百家姓」排序出爐

最大三個姓氏是李王張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這項調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歷時兩年。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共獲得姓氏4100個。

舊版「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卡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熊紀舒屈,項祝董粱,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梅盛林刁,鍾徐邱駱,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萬支柯,咎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寧仇欒暴,甘鈄厲戎,祖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郁,胥能蒼雙,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庄晏,柴翟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毆殳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敖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後桓公,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鮮於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車,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拔夾谷,宰父谷粱,晉楚閆法,汝鄢塗欽,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岳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參考資料:最新數據:

中國共有4100個姓

袁義達介紹,實際上,對中國姓氏的調查早在20年前就曾經進行過,但當時調查的抽樣率很低,只統計了57萬人,找到了3000多個姓氏。「當時的抽樣率太低,因此結果並不可信。」

此次由袁義達主持的研究課題調查人群數量將近3億,覆蓋幾十個縣市,基本上涵蓋全國。課題小組總共花了兩年時間,找到了4100個姓,並對人數進行了統計。

首次發現「難」姓村

在這次調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發現,這些姓氏從來沒有被記載過,過去看到時,還以為這些怪姓是因為筆誤產生的,但經過這次調查後發現,這些怪姓有其深遠的根源。

袁義達舉例說,在河南,研究組發現四個姓「難」的小村,裡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難」,當時研究組曾認為這個姓是筆誤造成,不具有統計意義,但韓國文化署聽說了這個消息後,異常驚喜,馬上組織了一個「尋根訪問團」來到中國。

原來,「難」姓在韓國人看來,就是自己的根源,「他們告訴我,河南曾出土過一塊南北朝時期的石碑,記載一個鮮卑族官員的事跡,他的名字就叫『難樓』,『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難江』,隨後,這些姓『難』的鮮卑族才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因此,河南這些姓『難』的村民就被韓國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李寧源)

相關鏈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我國姓氏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比如伏羲氏姓風。遠古時代,除黃帝賜給其兒子12個姓之外,還有許、鄧、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歷史。

中華姓氏的形成源遠流長,成因多種多樣。但從100個大姓來看,絕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原來是某國某王,國亡以後,居民以國為氏。這種情形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多,一般都有兩三千年歷史。歷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為避孔丘之諱,下詔將丘姓加「阝」部變為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華姓氏成因的多元性,決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有以國為氏、以邑為氏、以職業為氏、以官為氏、以居處為氏、以上祖名字為氏、還有皇帝賜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較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謎。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另有一種說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中國新「百家姓」排序出爐

最大三個姓氏是李王張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這項調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歷時兩年。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共獲得姓氏4100個。

舊版「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卡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熊紀舒屈,項祝董粱,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梅盛林刁,鍾徐邱駱,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萬支柯,咎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寧仇欒暴,甘鈄厲戎,祖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郁,胥能蒼雙,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庄晏,柴翟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毆殳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敖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後桓公,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鮮於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車,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拔夾谷,宰父谷粱,晉楚閆法,汝鄢塗欽,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岳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參考資料:http://tech.sina.com.cn/d/2006-01-12/1042818317.shtml

❹ 韓國有哪些姓氏

問題一:韓國有一共哪些姓氏?哪些是普遍的? 韓國的姓氏不到300個,但絕大部分人只採用少數幾個。最常見的姓有: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和尹。 韓國四大姓氏金、李、朴、崔約佔全國人口的一半,同姓間的婚姻至今仍被嚴格禁止。
在古代的半島三國時期,高句麗國在公元一世紀時首先開始使用姓氏。百濟、新羅也追隨其後,分別在四世紀和六世紀開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韓國人的姓氏同中國人的姓氏很相像。韓國人的姓氏也有單姓和復中頌姓之分。單姓最常見的是金、李、朴、崔、鄭、姜等姓,復姓有司空、諸葛、獨孤、鮮於、皇甫、南宮等等。據一九八五年韓國人口國情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韓國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種。」
從中看出,三韓人的主體新羅使用漢姓要比高句麗人晚五百賣敬鄭年時間,而百濟是高句麗的王族在三韓地區建立的殖民王朝,其使用漢姓與高句麗尚有三百年差距。文化相差如此懸殊的怎麼可能是稿枯一個民族?一個民族可能出現姓的出現有五百年時間差的情況?
韓國常見姓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和尹,在高句麗的歷史上幾乎沒有出現過。而且除了金、朴算是韓國本土姓氏外,李、張、趙、崔、陳、柳等姓氏都是南北朝後期至隋唐時中國的大姓和貴姓,從中可見韓國人自古以來的趨炎附勢,和冒名頂替的傳統。
韓國姓氏排名
名次 姓氏 人數
1 (金) 8,785,554
2 (李) 5,985,037
3 (朴) 3,435,640
4 (崔) 1,913,322
5 (鄭) 1,780,648
6 (姜) 958,163
7 (趙) 877,050
8 (尹) 834,081
9 (張) 810,231
10 (林) 672,755
11 (韓) 628,388
12 (申) 620,950
13 (吳) 619,815
14 (徐) 611,148
15 (權) 567,768
16 (黃) 564,265
17 (宋) 557,137
18 (安) 556,391
19 (柳) 509,077
20 (洪) 457,567
21 (姚) 439,995
22 (高) 380,002
23 (全) 375,765
24 (曹) 343,111
25 (和) 343,105
26 (p) 323,004
27 (白) 309,572
28 (孫) 304,810
29 (許) 264,228
30 (南) 222,246
31 (沈) 219,737
32 (魯) 218,445
33 (R) 196,284
34 (涼) 184,621
35 (文) 168,078
36 (丁) 165,381
37 (成) 163,513
38 (郭) 163,413
39 (車) 159,679
40 (具) 157,526
41 (禹) 155,456
42 (朱) 153,474
43 (羅) 150,008
44 (任) 147,694
45 (田) 146,662
46 (閔) 141,328
47 (辛) 137,839
48 (池) 125,624
49 (東郭) 123,087
50 (嚴) 116,002
51 (元) 104,472
52 (蔡) 97,634
53 (千) 97,412
54 (方) 81,416
55 (蔣) 81,267
56 (孔) 72,382
57 (玄) 72,148
58 (康) 69,776
59 (新) 65,186
60 (團) 64,143
61 (積) 54,472
62 (廉)......>>

問題二:韓國常見的姓有哪些?用字母表示 金(Kim)、李(Lee)、朴(Park)、安(An)、張(Jang)、趙(Jo)、崔(Choi)、陳(Jim)、韓(Han)、姜(Gang/Kang)、柳(Yu)、尹(Yun)、孫(Son)、具(Gu)、黑(Baek)、嚴(Eom)、吳(Oh)、全(Jeon)、黃(Hwang)、河(Ha)、玄(Hyeon)、申(Shin)、宋(Song)、車(Cha)、文(Mu俯)、裴(Bae)、南(Nam)、盧(Roh)、許(Heo)
大概就這些吧,幫LZ找的~~

問題三:韓國有哪些好聽的姓 比較常見的有 金、李、朴、崔、鄭、姜、趙、尹、張和林。
崔、鄭、吳、韓、申、徐、權、黃、安、宋、柳、洪。此外全、高、文、白、 許、南、朱,還有孫、梁、曹、沈、劉、丁、郭、周、任、陳、楊、孔等
韓國姓氏大全
順 姓 人口
位 氏 比率
1, 金 : 21.59%
2, 李 : 14.78%
3, 朴 : 8.47%
4, 崔 : 4.72%
5, 鄭 : 4.37%
6, 姜 : 2.27%
7, 趙 : 2.14%
8, 尹 : 2.06%
9, 張 : 2.00%
10, 林 : 1.66%
11, 吳 : 1.54%
12, 韓 : 1.53%
13, 申 : 1.52%
14, 徐 : 1.51%
15, 權 : 1.42%
16, 黃 : 1.40%
17, 安 : 1.39%
18, 宋 : 1.38%
19, 柳 : 1.31%
20, 洪 : 1.13%
21, 全 : 1.07%
22, 高 : 0.95%
23, 文 : 0.93%
24, 孫 : 0.90%
25, 梁 : 0.85%
26, 川 p : 0.81%
27, 曹 : 0.79%
28, 白 : 0.76%
29, 許 : 0.65%
30, 南 : 0.56%
31-40, 沈,劉,盧,河,田,丁,成,郭,車,俞,
41-50, 具,禹,朱,任,羅,辛,閔,陳,池,嚴,
51-60, 元,蔡,康,千,楊,孔,玄,方,卞,咸,
61-70, 魯,廉,危秋,邊,都,石,慎,蘇,宣,
71-80, 周,薛,房,馬,程,吉,魏,延,表,明,
81-90, 奇,琴,王,潘,玉,陸,秦,印,孟,諸,
91-100,卓,牟,南宮,余,蔣,魚,庾,鞠,殷,片,
101-110,龍,疆,丘,芮,奉,漢,慶,邵,史,昔,
111-120,夫,皇甫,賈,卜,天,睦,太,智,邢,皮,
121-130,桂,錢,甘,陰,杜,晉,董,章,溫,松,
131-140,景,諸葛,司空,扈,夏,賓,鮮於,燕,菜,於
141-150,范,模梁,葛,左,路,班,彭,承,公,
151-160,簡,,箕,國,施,西門,韋,陶,柴,異,
161-170,胡,采,強,w,彬,邦,段,西,甄,袁,
171-180,龐,昌,唐,荀,麻,化,邱,毛,伊,襄,
181-190,鍾,升,星,獨孤,邕,冰,庄,鄒,扁,阿,
191-200,道,平,大,馮,弓,剛,B,堅,占......>>

問題四:韓國有哪些姓氏? 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尹我就只知道這些了

問題五:韓國有哪幾大姓 1.金、2.李、3.朴、4.崔、5.鄭、6.姜、7.趙、8.尹、9.張、10.林、
11.吳、12.韓、13.申、14.徐、15.權、16.黃、17.安、18.宋、19.柳、
20.洪、21.全、22.高、23.文、24.孫、25.梁、26.裴、27.白、28.曹、
29.許、30.南、31.沈、32.劉、33.盧、34.河、35.田、36.丁、37.郭、
38.成、39.車、40.俞、41.具、42.禹、43.朱、44.任、45.羅、46.辛、
47.閔、48.陳、49.池、50.嚴
這五十大姓中有部分是朝鮮族特有的姓氏,比如金姓和朴姓在韓國就有著悠久的歷史,林姓排名有所變更,根據韓國2006年的人口普查,韓國林姓2006有120萬,占韓國4600萬人口的2.5%,排名進入了第八名,韓國的林叫海東林,其祖先來自中國福建泉州。
閥些姓氏早在韓國三國時代就開始流行,有些姓氏經過長期發展成為韓國的主流大姓,排在前十位的姓氏都曾經是韓國的氏家大族,最有影響力的自然是韓國的「四大家族」金李朴崔,朝鮮半島的最後一個王朝李氏王朝也代表了朝鮮半島姓氏的特點,那就是世家大族占據著朝鮮半島的主流地位。
其他的姓氏排名多少和中國有些相似,也說明了韓國姓氏結構的特點,這50大姓人口總數占韓國全國人口的85%,成為韓國的主流。

問題六:韓國有哪些大姓? 韓國的姓大約有300個,然而人口中的絕大部分只以其中的少數幾個為姓,最常見的姓有: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尹等,其中20%的韓國人都姓金,15%的人姓李,8%的人姓朴,形成三「姓」鼎立之勢。至於韓國姓氏為什麼那麼少,我想大概是因為韓國人的姓名完全因襲中國, 韓國的幾大姓中,大部分是取自中國唐代巨族世家的姓氏。因為當時的跟風,要取姓當然取所謂「好」的,所以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不象中國的姓氏是經歷許多時代不同的因素而發展而來的)就俯蒙古人一樣,以前一般只有名,沒有姓的,而後來一旦要取姓的時候,你猜最多的姓是什麼?當然是成吉思汗鐵木真了,該國有一大半人都願意取這個姓。謝謝參考。

問題七:為什麼韓國人的名字都是姓中國的姓氏呢? 韓國姓氏來源於中國姓氏,但由於中國的文字不停地演變,所以有些姓氏在韓文中會有重復。
韓國的姓氏不到300個,但絕大部分人只採用少數幾個。最常見的姓有: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和尹。 韓國四大姓氏金、李、朴、崔約佔全國人口的一半,同姓間的婚姻至今仍被嚴格禁止。
在古代的半島三國時期,高句麗國在公元一世紀時首先開始使用姓氏。百濟、新羅也追隨其後,分別在四世紀和六世紀開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韓國人的姓氏同中國人的姓氏很相像。韓國人的姓氏也有單姓和復姓之分。單姓最常見的是金、李、朴、崔、鄭、姜等姓,復姓有司空、諸葛、獨孤、鮮於、皇甫、南宮等等。
據一九八五年韓國人口國情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韓國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種。 」從中看出,三韓人的主體新羅使用漢姓要比高句麗人晚五百年時間,而百濟是高句麗的王族在三韓地區建立的殖民王朝,其使用漢姓與高句麗尚有三百年差距。
韓國常見姓金、李、朴、安、張、趙、崔、陳、韓、姜、柳和尹,在高句麗的歷史上幾乎沒有出現過。而且除了金、朴算是韓國本土姓氏外,李、張、趙、崔、陳、柳等姓氏都是南北朝後期至隋唐時中國的大姓和貴姓。
在韓國五大姓氏中,金姓106個本貫、朴姓70多個本貫、崔姓43個本貫,全為本土起源,並無從中國傳入的相同姓氏。李姓109個本貫中,約30多個是由中國傳入,鄭姓35個本貫中,只有瑞山鄭氏、琅琊鄭氏兩個本貫由中國傳入。韓國與朝鮮的安、卞、邊、蔡、曹、陳、池、丁、范、方、房、洪、康、吉、蔣、康、孔、廉、盧、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閻、閻、嚴、楊、殷、印、禹、朱、洪等姓氏據傳完全來自漢唐直至明朝時期的中國,並無充分的考證;林、魯、柳、車、羅、呂、南宮、芮、王、吳等姓氏則在族譜中相傳始祖是商朝、周朝、戰國、秦朝、漢朝時期進入朝鮮半島的中國人。
韓國人本來沒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國時期,高句麗國在西元一世紀時首先開始使用姓氏。百濟、新羅也追隨其後,分別在四世紀和六世紀開始使用姓氏。由於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韓國人的姓氏同中國人的姓氏很相像。韓國人的姓氏也有單姓和復姓之分。單姓最常見的是金、李、朴、崔、鄭、姜等姓,復姓有司空、諸葛、獨孤、鮮於、皇甫、南宮等等。據一九八五年韓國人口國情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的韓國人的姓氏共有二百七十五種。
在韓國人的姓氏中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即「本」。人們在相互介紹時,不只說出姓什麼,還要說出各自的「本」來。所謂「本」,即指該姓氏的始祖源出於何地,也就相當於中國人的籍貫。比如說姓金的,雖然都姓金,但各自的「本」不同。如,有廣州金氏、安東金氏、義城金氏、慶州金氏等;姓李的有光山李氏、延安李氏、韓山李氏等。同一「本」的同姓人即為同一宗氏。
在韓國,到處都能看見××地××氏宗親會的牌子。這種宗親會組織負責管理本姓宗親的事務。如祖墳、家廟、宗祠的修整;每年兩次祭祀祖先的春祭秋饗;三十年一次的族譜修訂工作及幫助宗親解決各種問題等等。在韓國,有的姓氏只有一個「本」,有的姓氏有許多的「本」。「本」最多的當屬金姓,共有二百八十二個「本」之多。李姓也有二百三十七個「本」。其他如朴、崔、鄭等姓的「本」也都超過一百個。韓國人的絕大多數都在朝鮮半島境內,但有些姓的「本」卻在中國。這是因為自古以來中國和韓國就是緊鄰,在多年的相互交往中有些中國人移居到朝鮮半島並帶去了他們自己的姓氏,逐漸融入了韓國,成為韓國的姓氏。
在韓國,每個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譜。族譜記錄了本家族始祖的起源、本血統中各門派系的出處、各世代人的官職、本家族......>>

閱讀全文

與韓國姓呂的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2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09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8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1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4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2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56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1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8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59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0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1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2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3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5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3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8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1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