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韓國在哪個朝代屬於中國
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滅商,紂王的叔叔箕子逃到朝鮮,擊敗當地諸韓土著的各部落首領,當上了朝鮮國王,這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不過這個王朝是漢族建立的不是朝鮮族建立的。
前194年,中國西漢時期,燕國貴族衛滿反漢,東逃到朝鮮,推翻箕子第40代孫,建立衛氏朝鮮。
前108年漢武帝吞並衛氏朝鮮,設立了樂浪(平壤)、帶方、真蕃、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聽說郡首都是當地的土著而根本不是來自長安-洛陽的漢族流官),統治著朝鮮半島中北部。南部的諸韓民族仍然處於部落時代。漢字開始傳入朝鮮半島,自此中國文言文長期是朝鮮唯一的書寫文字。
勿吉人(靺鞨族的祖先)是挹婁人的後代,以強悍著稱,向西驅逐扶余,扶余只得苟延殘喘。扶余金蛙王(其王宮據說就是現在的君安證券吉林營業部)喜歡義子鄒蒙,而不喜歡太子大索,大索聯合其他六個王子合夥謀殺鄒蒙,鄒蒙逃到今吉林集安,建立高句麗王國(後來遷都平壤)。鄒蒙的兒子是琉璃,琉璃的兒子大武神王繼承高句麗王位,擊敗扶余王大索,滅掉扶余。 鄒蒙建立高句麗後不久佔有了真蕃、臨屯,前82年,漢昭帝劉弗陵廢棄真蕃、臨屯兩郡。
同時朝鮮半島南端出現三個小國——馬韓、辰韓、弁韓,史稱三韓(朝鮮族的祖先)。HAN在古朝鮮語中是「大」的意思,當時三韓還沒有漢字,後來漢字傳入朝鮮,朝鮮全HAN寫作「韓」字。
這時朝鮮從來都是地方政權,而不是什麼國家。
漢朝之後中國進入了幾百年的三國演義和南北朝內戰,無暇顧及邊陲。於是各地諸侯紛紛割地自立為王。這時期高句麗(於起源於公元前37年中國的東北-668年)趁著中原分裂內戰不止,高句麗不斷在東北擴張並向朝鮮半島伸延。與高句麗同時期誕生並存在朝鮮半島的還有半島中部的百濟(前18年-660年)和南部的新羅(前57年-935年)。在半島南端還有伽倻等政權。各國互相攻伐。百濟是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
隋朝重新統一以後,高句麗害怕成為下一個被打的目標,於是反守為攻不斷騷擾遼西,隋皇一氣之下三次揮兵攻打高句麗但都敗兵未果。
唐高宗三年(公元668)唐朝大軍毀滅並全盤接收了高句麗。 新羅向來與中原和好。公元660年,新羅和唐朝聯合滅百濟。676年,新羅新羅趁著唐朝在西域應戰突厥,策反唐朝在半島上的守關大將叛逆反唐,驅逐唐軍最終統一朝鮮,定都慶州,採取唐朝的國家制度。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後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後三國時期。新羅935年亡於高麗,新羅時代結束。
918年弓裔部將王建推翻弓裔,自己稱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系,改向遼國稱臣,1127年再度臣服金國。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台,國王投降蒙古。成為蒙元屬國,達魯花赤駐開城監督國政。
1368年明朝推翻蒙元,1387年朱元璋當然要收復原東北蒙元屬地,高麗國王仍然依附蒙古殘餘勢力,拒絕歸還,竟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出兵,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徹底臣服明朝並祈求朱元璋同意將改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城。
1591年日本幕府將軍豐臣秀吉率兵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明朝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史稱:壬辰倭亂。
1618年明朝和後金(清)作戰,作為明朝的盟友,朝鮮出兵援助。1637年清兵佔領朝鮮,國王投降,成為滿清的屬國。
『貳』 中國各個朝代是公元幾幾年對應的皇帝是誰韓國對應朝代和皇帝是
朝鮮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朝鮮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朝鮮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朝鮮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朝鮮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朝鮮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朝鮮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朝鮮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朝鮮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朝鮮中宗 李懌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朝鮮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朝鮮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朝鮮宣祖 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琿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朝鮮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朝鮮顯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朝鮮肅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朝鮮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朝鮮英祖 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朝鮮正祖 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朝鮮純祖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朝鮮憲宗 李奐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朝鮮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朝鮮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父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朝鮮純宗 李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長子
年號
太祖 李成桂 用明朝年號 (洪武)
定宗 李芳果 用明朝年號 (建文)
太宗 李芳遠 用明朝年號 (永樂)
世宗 李祹 用明朝年號 (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
文宗 李珦 用明朝年號 (景泰)
端宗 李弘暐 用明朝年號 (景泰)
世祖 李瑈 用明朝年號 (景泰、天順、成化)
睿宗 李晄用明朝年號 (成化)
成宗 李娎 用明朝年號 (成化、弘治)
燕山君 李隆 用明朝年號 (弘治、正德)
中宗 李懌 用明朝年號 (正德、嘉靖)
仁宗 李峼 用明朝年號 (嘉靖)
明宗 李峘 用明朝年號 (嘉靖、隆慶)
宣祖 李昖 用明朝年號 (隆慶、萬曆)
光海君 李琿 用明朝年號 (萬曆)
仁祖 李倧 用明朝及清朝年號 (萬曆、天啟、崇禎、崇德)
孝宗 李淏 用干支紀年,同中國來往使用清朝年號
顯宗 李棩 干支紀年
肅宗 李焞 干支紀年
景宗 李昀 干支紀年
英祖 李昑 干支紀年
正祖 李算 干支紀年
純祖 李玜 干支紀年
憲宗 李奐 干支紀年
哲宗 李元范 干支紀年
高宗 李熙 年號:建陽/光武 (1896年以前用干支年號及檀君紀年)
純宗 李坧 年號:隆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