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寶寶才一歲多點,學的要自己拿著勺子吃飯,還吃不嘴裡
為寶寶選擇哪些食物、進食量、喂哺方式、時間、間隔、餐次等等,與父母的素質、家庭養育傳統及社會時代文化都有密切關系,這些因素既可能對寶寶生長發育產生積極影響,也會造成寶寶喂養困難,損害寶寶的身心健康,甚至引起將來在情感、心理、社會交往和體質發育等方面的不少問題。 有經驗的父母可以發現,寶寶10個月以後(有的寶寶可能還要早),當他習慣於用勺子吃輔食時,每次喂飯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一個很好的時機。這時候,你可以在每次喂飯時,也給寶寶另外准備一個勺子和一個小碗,當然應該是不易碎裂的塑料製品,讓寶寶自己拿著,比劃比劃,這時的寶寶一般不會來挖碗里的食物,而是拿著餐具高興地敲敲打打,對吃飯也更加有了興趣。 過一段時間後,也許在1歲左右,寶寶可能就會用勺來挖碗里的食物,並模仿大人把勺子里的食物送到自己嘴裡,想自己「吃飯」。這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最好時機。這時的寶寶很可能因此會把飯菜灑得一身一地。有的媽媽愛干凈,也怕麻煩,不願意寶寶把一切弄得臟亂不堪,往往就生氣地制止寶寶這種行為,豈不知這樣做實際上是扼殺了寶寶自主自立學吃飯的萌芽,時間長了,寶寶就會認為吃飯就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與自己無關。 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穿上一個圍兜,盡量防止弄臟衣服,但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媽媽對此不要太在意。然後在喂寶寶的同時,把飯菜也撥一點點在寶寶的小碗里,比如幾粒米飯、一片菜葉,讓寶寶試著自己挖起來送進嘴裡,開始不成功沒關系,允許寶寶多次嘗試,即使飯菜灑到了地上,這時也不應該過分批評寶寶,更不能因此而制止他。很快你會驚喜地發現,寶寶能夠比較自如地完成這個動作了,這時要及時鼓勵寶寶,誇獎他說:寶寶真能幹,自己會吃飯了。這樣寶寶也會很開心,自己動手的積極性就更高了。當然,這時寶寶吃飯主要還是要靠大人喂,只是要允許寶寶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不能一味地包辦代替,打擊寶寶自理的積極性。 隨著寶寶動手能力的加強,可以試著讓寶寶獨立吃完一部分食物。比如,在碗里飯菜所剩不多時,讓寶寶自己吃掉剩餘的食物,如果寶寶能夠獨立完成,就予以積極鼓勵,這會讓寶寶產生一種成就感,也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對於一些小饅頭、小包子之類食物,完全可以讓寶寶自己拿著吃。這樣有的寶寶在1歲半以後,慢慢地就可以逐漸過渡到自己吃飯了,甚至有的寶寶兩歲左右就可以使用筷子夾菜了。等寶寶會自己吃飯以後,有時也會不肯自己吃,這時不要過分遷就他,告訴他吃飯是他自己的事,讓別人喂飯沒羞。使他樹立自立光榮的意識和觀念。這樣到3歲時寶寶上幼兒園後,就不用擔心寶寶自己吃飯的問題了。 有的父母或老人心疼寶寶,凡事總愛包辦代替,總說寶寶還小,長大自然就會了。殊不知寶寶的許多壞習慣都是大人「培養」出來的。就從自己吃飯這件事來說,如果大人總是過分主動,寶寶自然就會相應被動,久而久之,不僅在吃飯這件事上總處於被動狀態,甚至連性格和其他行為習慣都會變得被動起來,缺乏自信, 自理能力差,依賴性越來越強,責任心淡薄。這對寶寶身心的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培養寶寶良好行為習慣要從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