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韓國育兒教育的看法
韓國是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的國家,在教育方面自然與中國有不少共通之處。而據記者身在韓國的見聞,覺得韓國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有許多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
重視品德教育
韓國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道德品質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都設有德育課,這其中的禮節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韓國學校中的禮節教育內容包括:1、個人生活禮節,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2、家庭生活禮節,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里的禮節;3、學校生活禮節,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4、社會生活禮節,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5、國家生活禮節,如對國旗、國歌的禮節等。
至今韓國的每個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養的家訓掛於家中的居室。這使得韓國的青少年大多講究禮貌、尊重長輩。如果你有機會到韓國人家中做客的話,就會發現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懂得為客人和長輩倒水時雙手捧著,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韓國朋友家中吃飯,席中主人上大學的兒子回來了,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見到家中有客,連忙十分恭敬地過來問候。我的同伴邀請小夥子喝一杯酒,這小夥子看到他父親點頭,才低眉順眼地雙手拿起杯,先是面對客人高高舉起表示感謝,然後側過身掩著杯喝了這杯酒。
韓國是受中國儒家倫理思想影響頗深的一個國家,韓國人認為一個不懂得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愛國。
廉美的課程表
韓國非常重視幼兒教育。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每學期開學前,幼兒園會把當年的教學計劃送給家長,每周也會把具體的活動內容計劃送給家長。不過最令人稱道的還是,韓國幼兒園的教育在注重培養孩子的素質的同時講究寓教於樂。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今年5歲半,在漢城市一家極為普通的公立幼兒園入托。該幼兒園四月、七月、十月和十二月的活動主題則分別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圍繞這四個季節開展教學,注重培養孩子觀察力。比如十月份的活動主題就有:「領悟秋天的變化」、「中秋節」、「累累果實」、「韓國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它月份的教學則結合韓國的傳統、現實生活來教育孩子。比如五月是韓國的家庭月,韓國的父母節、兒童節都在這個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兒園五月的活動主題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鄰居」。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對家人鄰居的感情、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比如說,在「我的鄰居」這一活動中,要求孩子介紹自家的鄰居,這樣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鍛煉與人交往和語言溝通的能力,讓孩子自然地除了關注自我家庭,也要關注周圍的「小社會」。
「粗放式」育兒
在中國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家長們很少帶小孩子們出外遠行,即使出門也要捂得很嚴實,做足各方面的准備。而韓國人則採取「粗放式」育兒。
韓國人周末愛舉家到大自然里遊山玩水。這時候經常可以見到家長們身背幾個月大的孩子,手拉著一個三歲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時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動了,家長們也很少抱起他們,而只是在一邊等他們休息一會兒再接著走。有幾次和韓國朋友們一起出外玩,常見到他們帶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參加,碰到路途遠,孩子顯得相當辛苦。後來我就忍不住問,這樣孩子會不會生病,是不是家裡沒有老人照顧?韓國朋友覺得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他們覺得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多帶孩子出去,雖然路途中辛苦一點,但對孩子也是鍛煉。韓國人認為從小就要鍛
㈡ 全面解析韓國教育的特點
一、韓國與日本在公共教育改革上的不同點
早在上一世紀60年代末期,日本廢除小學升初中的考試,實行學區教育,1977年實行“寬余教育”,韓國也在1968年廢除小學升初中考試,1974年實行“平準化教育”,因此,有不少人常常把日本的“寬余教育”和韓國的“平準化教育”相提並論,認為這兩個國家在實現教育公平方面成效也差不多,問題的嚴重程度也類似,就是基礎教育水平和學生學習能力下滑,這兩國都在恢復考試,但實際上有很大不同,也不能說都在全面恢復升學考試,而是恢復全國學力摸底考試。韓國與日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改革是各有千秋的:(1)在教育公平方面都有比較大的改革,成效顯著,在綜合學習時間(即研究性學習)、因材施教、小班化、創新與實踐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2)在大學法人化改革方面日本比較成功,成效開始顯現,但問題也比較多。在教師評價改革方面,日本和韓國都在嘗試,但日本的成效不顯著,韓國正在實施,但在全體教師中抵觸很大。(3)在高中特色、創新教育方面,韓國比較成功,尤其“特目高”的改革成效凸顯,令人矚目,這是韓國版的英才教育。我們在學習和借鑒日本、韓國的教育公平政策的同時,還要關注在發展英才教育方面的成就和教訓。
二、韓國版的教育公平:“平準化教育”
韓國自1968年廢止小學升初中考試制度,1974年實行“平準化教育”,高中通過推薦、書面材料、區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學生。據2002年統計,韓國高中階段“平準化教育”改革已在首爾等23個城市佔全國高中數的57%、學生總數的74%的范圍內施行。日本與韓國基礎教育不能簡單比較的理由在於日本實行“學區教育”和“寬余教育”的普及率遠高於韓國,韓國的“平準化教育”則借鑒各國經驗,由各地因地制宜,如離首爾一小時距離的江原道就沒有全面執行。主張教育改革的社會人士,包括國會議員、甚至下屆總統候選人都在不同場合批判“平準化教育”,因此很多國內人士也認為這一改革是失敗的。實際上,韓國國家權威教育研究機構和大學研究人員進行過多次調查研究和民意測驗,至今都沒有得出失敗的結論,因此,韓國總統盧武鉉說:在韓國沒有使學生學習能力下降的“平準化教育猜虛渣”。除了教師外,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多數成員還是持有肯定的態度,還需要繼續觀察和分析。至於政治家的諸多批評,還是一種社會需要,這些人士等上任後多半還是通過不斷改進來兌現原來的承諾,不可能全盤否定,因為教育改革是根據國民的處境、判斷、選擇與社會輿論循序漸進完成的。
三、韓國獨特的“穗悄特目高”學校
韓國借鑒了美國、日本的中小學教育,一是注重創意教育,即重視培養“會思考、會學習、會實踐”的“三會”學生。二是沒有全面實行在日本有爭議的“學區教育”和“寬余教育”,三是積極發展“特目高”。“特目高”就是以特色、特性化目的舉辦的高中,目前韓國有56所這種高中,能招收11905名學生,僅首爾就招收2450名,在56所“特目高”中,有29所外語高中、18所科學高中、2所國際高中、6所“自律型私立高中”,首爾就有8所,其中外語高中6所,科學高中2所。外語高中的升學比率為6:1,而科學高中為3。8:1。可以說,這些“特目高”就是韓國在緩解學生與家長對高中學校教育的“擇校”熱與爭議,防止因“寬余教育”和“平準化教育”學生學習熱情與能力下降的辦學探索和具體踐,找到了教育公平與英才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可以說是找到了解決公共基礎教育中最大難題的一條路徑,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這些“特目高”的辦學特點為譽頌:一是小班化,一個班10多名學生,外語均由原語言國家的“原住民”來講授,外語高中基本都用外語授課,在學校內要講外語。二是允許1、2年級提前學完全部課程,允許提前畢業後升入大學或研究機構,如韓國科學院或浦項工業大學等。三是根據學生特性安排高水準的教學設施,如語音、視聽、計算機設施、實驗室、大學水平的圖書館等。外語高中以培養外語外交人才為主,科學高中培養科學家,國際高中培養國際化人才,私立高中培養特色化人才。根據最新統計,韓國接受英才教育的人數,比2002年增長4倍,達到42725名。這些“特目高”在招考科目和比重,還是與公共基礎教育相銜接,如本校綜合考核成績佔82%-97%。2008年3月開學的首爾國際高中不看托福等成績或等級證書,而語文、外語、數學、科學、社會等常設科目的成績占絕對比重(300分中佔280分,面試與學科比較佔20分,深度面試50分)。
四、韓國英才教育制度
韓國教育開發院自1996年開始,受教育部委託設立英才教育研究組,現在已經設置了英才教育研究中心。韓國政府於1998年制定《英才教育振興法》,並先後修訂和制定了這一法律和相關實施法令。2000年1月28日,韓國頒布了《英才教育振興法》,正式確立了英才教育的國家法律體系和教育體系。2002年11月29日,教育與人力資源部發表了由7部委聯合制定的《英才教育振興綜合計劃》。2006年6月12日,以總統令第19513號頒布修訂的《英才教育振興實施令》。
韓國專家、學者們研究制定英才教育的相關法令和發展計劃,出於這樣一個基本認識:英才是國家最寶貴的人力資源,英才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創意的啟發性教育。英才不象體重、身高那樣容易辨別,也不是靠一次性辨別認出確定。具有評價與判斷標准,需要家長、教師和專家共同努力發現和培育。英才不會自發產生,需要培育,需要適宜、完備的環境條件。英才在惡劣或不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生長環境中有可能被扼殺與泯滅。沒有教育財政與行政支持,英才教育是難以實現的。
2006年8月29日,為修改《英才教育振興法實行令》,韓國教育開發院發表了如下研究成果:(1)國家競爭力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決定了英才教育的本質。(2)英才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創意性啟發教育。(3)需要行政與財政支持。(4)英才教育需要規范和培育。(5)需要開發英才教育基本課程、深化課程、選擇課程、急需課程。(6)需要建立英才教育體系和基地,大學建立英才教育院,高中建立英才年級或班級。(7)系統開展對英才教育的研究,大學設立英才教育研究院。(8)培養英才教育教師,設計英才教育項目。(9)英才教育的選拔、評價機制。(10)制定中長期英才教育發展計劃
五、韓國公共基礎教育的政策走向
韓國總統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學生及家長對教育的最大分歧在於:(1)學生與家長主張對學校與教育的自主選擇權;(2)學校主張的辦學自主權;(3)政府教育部門主張的學校及公共教育的公益性和統一性;(4)國民對教育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特色化、人性化要求,以及教育發展特性與規律;(5)經濟全球化和信息一體化對教育和國家競爭力的要求;(6)公共基礎教育發展的滯後性。學生及家長不管其實際水準如何,對學校和教育本身始終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學校強調教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主張因材施教和自主辦學,國家教育部門主張教育的公益性和統一性,難免有整齊、劃一和壟斷色彩,導致公共基礎教育發展的滯後性,滿足不了學生及家長對教育日益增長的要求,如英語教育、英才教育、國際化教育等。國家經濟、社會領域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需求,對教育不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但僵化的教育管理體制如跟不上社會變革進程,必將遭到社會批判。歸根結底,如何通過教育改革,最大程度地適應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學生、家長和學校發展要求,成為分歧與改革焦點。
最近韓國政府教育與人力資源部、主管教育的副總理,以及韓國總統盧武鉉都出面一再強調為公共基礎教育設置防線和基本路線,即“三不政策”:不允許高中分等級,大學不各自舉行入學正規考試(在全國統一考試後,可以組織進行小論文考試、面試),不允許靠捐資大學後其子女按一定標准入學的“貢獻入學制”。但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爭議與批判聲音一直不斷,主要問題是公共教育滿足不了韓國學生與家長對個性化、特色化、人性化教育的不同需求,社會上的各種課外輔導與補習熱不減,早期出國留學現象愈演愈烈。對此,韓國政府主要通過教育改革來解決,如公立學校舉辦課外輔導和補習,加強農村教育,加強外語和職業教育,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實行校長“公募制”,增加就業率,舉辦開放型“自律”(自主)公立學校和“特目高”,大學改革,都是通過公共教育的主線和平台解決教育難題,滿足學生和家長的不同需求,支持學校自主辦學,但是問題諸多且積累太深,能否在短期內見效,還需要繼續觀察和分析。
六、如何借鑒韓國的經驗
公共教育仍然是實現教育公平和實施英才教育的基礎和保障。作為教育公平和英才教育都要同時發展的國家,我國政府相對有效的解決途徑和手段還是加強公共基礎教育,應及早採取相應對策:如(1)加強公共基礎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滿足學生個性、多元和人性化需求;(2)逐步研究、實施國家英才教育發展計劃;(3)加強公立學校的課外輔導和補習,關鍵是提高輔導水平,提供比社會上的各種輔導班更優質、完善的服務;(4)改革、淡化高考制度,真正實現簡化、多元、雙向、綜合考核學生成績,從單向鑒別選錄向發現和實現自我潛能的教育轉型;(5)堅決取消小學升初中的各種考試和證書等鑒別制度與做法,全面實行就近入學制度;(6)淡化中考,改革評價辦法,實行綜合考核,按學生特長和需求選擇高中;(7)積極發展特色、外語、國際、科學、職業高中,包括有特色的私立高中,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發展;(8)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慾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9)大力發展職業或專業高中,通過立體升學與就業渠道。
㈢ 韓國當代幼兒教育如何
一、重視幼兒教育。
截止2005年10月,韓國共有8,875所幼兒園,其中國立3所,公立4,479所,私立4,443所。為了提高幼兒教育質量,2004年月25日韓國頒布了《幼兒教育法案》,並在《幼兒教育法案》中明確規定,幼兒在入小學前可免費享受一年學前教育,否則將視為違法。低收入家庭可以獲得政府幼兒教育補貼,其中,未滿5歲幼兒的城市家庭或雙胞胎子女家庭(一家四口者),每月平均收入低於38萬韓元,以及農漁村家庭(也是一家四口者)每月平均收入低於353萬韓元者,都能獲得58.000韓元的教育補貼,從而解決了低收入家庭幼兒的人園困難。
目前韓國在不斷擴大全日制幼兒園規模,增加幼兒在園時間,提高教育質量。由於韓國婦女婚後大多不再工作,在家做全職太太,因此幼兒上午在幼兒園學習,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在家由媽媽安排學習和活動,韓國幼兒園大部分為半日制或臨時制。為提高幼兒保育、教育質量,《幼兒教育法案》提出從教育部所屬的幼兒園開始,逐步實行從半日制向全日制過渡,擴大全日制幼兒園的規模,以確保未滿6周歲兒童都能接受優質的幼兒教育。幼兒園辦園形式多樣,從類型上大體可分為四種:.國立幼兒園;2.公立幼兒園;3.私立幼兒園;4.教會幼兒園。其中國立幼兒園、公立幼兒園數量少、條件好、收費低、保教質量高,私立、教會辦的幼兒園數量多、條件略差、收費高、保教質量良莠不齊。
幼兒園按公歷劃分學年,課程主要採用主題活動方式開展。每年的上半年為上學期,下半年為下學期。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每學期開學前,幼兒園都要把學期、周教學計劃發給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幼兒園將4月、7月、0月和2月的活動按主題分別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圍繞這四個季節開展教學。在中央大學幼兒園我們就看到了以「秋天」為核心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設計,「領悟秋天的變化…韓國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二、強調愛國主義與禮貌教育。
韓國深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愛國主義觀念深入人心,培養幼兒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民族,彷彿是每個韓國幼兒園的自覺行為。幼兒園里除了有完善的設施外,環境創設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愛國主義氛圍。幼兒活動室都很大,民族特色突出,每間教室、幼兒活動室、教師辦公室、園長室、接待室以及幼兒生活的各個場所,都端端正正地掛有韓國國旗——太極旗。幼兒園里韓式傢具、民族服裝、傳統茶道、民俗文化、民族禮儀、民族藝術、民族節日教育的環境創設隨處可見。由於幼兒園活動區較多,幼兒可以自由地選擇活動的內容,可以到美術區去裝飾國旗,到建構區拼擺民族建築積木,到音樂區表演民族樂器,到活動區參觀民俗文化和製作民間飲食。這些完全從愛國主義需要出發的民族文化教育,讓幼兒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擴大了幼兒的視野,培養了幼兒愛國主義情感。
「身土不二」是韓國隨處可見的廣告詞,意思是說,我生在自己的國家,擁有養育我成長的國土,在這生我養我的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才是最適合我的。在幼兒園,這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幼兒園注意從小就教育幼兒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物品是世界有名、亞洲有名的,教師和幼兒都以購買本國的物品,吃本國的糧食、蔬菜、水果,買本國生產的汽車為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到高高矗立的韓國民族英雄的銅像。陳列韓國歷史文化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向社會開放。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大眾媒體,各種節日、紀念日、集體活動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到處都有。這些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加了幼兒愛國主義的感性知識,增進了對祖國、民族的崇敬之情。
在韓國,尊老愛幼、尊師敬長、對客人彬彬有禮,無論是學校、幼兒園還是家庭都非常重視。這使得韓國的兒童大多講究禮貌、尊重長輩。如果你有機會到韓國人家中做客,就會發現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懂得為客人和長輩倒水時雙手捧著,恭敬地奉上。在韓國的幼兒園教育中,禮貌體現得更充分,長幼有序,童叟無欺,這些商品經濟社會必須具備的品質,在韓國的幼兒園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培養。有的幼兒園專門開辟了禮儀室,教師和幼兒一起穿上鮮艷的民族服裝,學習茶道。教師教幼兒如何倒茶,如何雙手捧著茶杯恭恭敬敬地向客人敬茶,由此教授待人接物的方法,進行傳統的民族禮儀教育。有的幼兒園還開辟了家政活動室,讓幼兒學做小主人、小廚師,幼兒自己搓小糕團子,在教師指導下燒熟後,請客人和小朋友品嘗。還有的幼兒園專門設置混合班或在開放的幼兒園活動室每天進行大范圍的活動,培養孩子相互照顧、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尊師重教,關注教師專業成長。
在韓國自古就有尊師重教、崇尚知識的美德,教師的待遇、地位及合法權益受到全社會的承認和保護,教師被全民族看作是神聖的職業,具有其他國家不曾有的特殊權利。在尊師重教方面,韓國的大部分孔廟保存完好,韓國人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都要祭祀孔子,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持全國祭祀孔子的國家。
幼兒園教師主要來自一般教育大學、專門大學和韓國放送通信大學,國立、公立幼兒園教師是國家公務員編制,工資待遇受政府保障,月薪一般在80~50萬韓元(相當於8千~.5萬人民幣)之間。幼兒教師都要接受不同程度的崗位培訓。其中:④資格培訓,為教師晉升獲得積分;②一般性培訓,用以擴展教師在教育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整體知識;⑧調整性培訓,專為新教師而設,使之盡快熟悉本職工作;④提高性培訓,為在崗教師而設,使之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另外,韓國國立教育大學還開辦特別培訓課程,學期兩年,畢業授予碩士學位。晉升培訓項目為期30天(80小時)或更長,而一般性培訓為期0天(60小時)或更長。資格培訓的對象是未來的幼兒園園長。
從1995年開始,韓國政府主要採取兩大舉措來提高幼教師資隊伍的質量。一是重視教師的職前教育,在大學增設幼兒教育專業,適當擴大招生比例,合理配置課程,為學生開設了許多專業理論課,如《兒童發展》《幼兒教育論》《幼兒園課程論》等。為提高從業五應性,打好學生教育技能基礎設量了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如《幼兒司言教育》《幼兒音樂教育》《幼兒美術教育》《玩教具設計與製作》等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同時還有擴大學生視野的選修課,如《現代教學技術》《社會關系》《美學》等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習的能力。二是加強教師的在職培訓。縮短培訓周期,將過去的教.教師工作5年才有一次輪訓的機會,改為現在的工作3年就有一次輪訓機會;延長培訓時間,把過去的教師半年培訓期增加至現在的年培訓期。為了穩定幼兒教育師資隊伍,不使幼兒教育事業中最寶貴的人才資源流失、浪費,韓國政府早在1993年就著力於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待遇。據統計,2004年公立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人均收入較上年增長了2l%。
㈣ 韓國留學韓國教育類型
韓國留學韓國教育類型
韓國教育,韓國人普遍重教育。朝國各地迅速掀起興辦各類學校的熱潮。他們認為教育可以培養人才。是發展科技和經濟的捷徑。韓國負責學術活動和制定、執行公眾教育政策的中央政府機構是教育部。韓國中央統一管理教育資金的籌措,政府撥款占學校的大部分預算。在世界各國中 韓國的教育投資在國民經濟支出中占相當高的比例。韓國教育部的預算雖然每年不同,但是平均約占政府支出的20%-22%。或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2%-3.4%,超過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投資和對社會福利的投入。
韓國的基本教育制度是: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大學畢業後在研究生院再攻讀博士學位。此外。還有專科學校。職業學校等、以培養更多的社會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材。韓國的高中入學考試制度在1974年也有了改變 現在實行的辦法是:學生經國家資格考試後,可以在固定區域內,通過抽彩決定自己就讀的.高中。韓國的高中分為兩類:一類為普通高中,一類為職業高中。1991年韓國共有普通高中1085所。學生:140萬餘人。教師:5.8萬餘人。職業高中617所,學生:80萬餘人教師。3.6萬餘人。申請進入職業高中的學生。必須只備初中畢業條件。並需參加道一級的預試。職業高中的課程通常是普通教育30%,理論與實際並重的職業教育佔70%。
韓國的高等院校分為4類。4年制的大學、學院。兩年制的職業專業科學院。4年制的師范學院。兩年或4年制的神學院、護士學校及其他各類學院。6年制的醫學院、牙醫學院包括在4年制的大學內。目前韓國有4年制大學、學院115所:學生105萬餘人。教師3.5萬余名 師范學院11 所。學生16萬餘人。另有研究生院316所。學生9.1萬餘人。
韓國教育興旺的原因之一是多方籌資辦學。據統計。韓國各類學校中私立學校佔有不小的比例其中小學佔1.2%。初中佔3%。高中佔50$。大學佔80%。在115所大學中,國立、公立的大學只有24所。而私立的大學卻達91所、盡管私立學校收費高於國立、公立學校。但是送子女上私立學校在韓國己經成為一種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