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想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才可以滅了韓國!~
如果你真的這么愛國你應該問我們什麼時候能滅了日本.
『貳』 戰國時期的韓國是多少年滅亡的呢拜託各位大神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
『叄』 戰國七雄中韓國為什麼最先滅亡呢
一、韓國實力弱小的原因
韓國雖為七雄之一,但是國土面積和實力卻為七國中墊底的存在,早年間韓昭昭侯和秦孝公分別任用申不害和商鞅變法,申不害重用"術"而商鞅重"法",申不害變法沒能讓韓國成為強國,因為他的變法不徹底。而商鞅的變法讓秦國一舉成為七國中的強國,韓國只能在列國的夾縫中生存,所以也是帥先滅亡的一個原因。
『肆』 韓國為什麼最先滅亡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
周朝實行分封制
,大封諸侯。
周成王時,
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韓,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這就是中原的韓國,也就是後來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故國。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古國名,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
)。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新鄭。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省鄭州)。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 韓國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想卻為秦國所用。
『伍』 韓國滅亡時間周朝啊
公元前230年
這一年,秦始皇首先向韓國開刀,派內史騰滅了韓國。
『陸』 韓國被秦國滅亡是哪一年
韓國被秦國滅亡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公元前230年,韓國成為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
秦滅韓之戰的背景是秦王嬴政在鏟除了嫪毐、呂不韋兩大集團勢力之後,開始著手統一六國戰爭。首先從六國中最弱小的韓國開刀,恰巧此時韓國南陽假守騰獻城投降,秦王遂任命假守騰為京師內史。
此戰,秦國用絕對優勢兵力,突然襲擊,將韓國一舉攻滅,佔領了地處「天下之樞」的戰略要地,在統一中國的戰爭中,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柒』 戰國時期韓國是怎麼滅亡的
戰國的韓國,春秋時晉國六大夫,戰國七雄之一,姬姓。春秋時,晉昭侯封其叔叔成師於曲沃,成師的兒子庄伯又封弟弟姬萬於韓原(今山西省稷山縣),韓萬以封地為姓,稱韓武子。公元前589年,韓武子之孫韓獻子佐晉景公打敗齊國,被封為大夫,為晉國六大夫之首。公元前453年,晉國被韓、魏、趙三家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韓景侯為諸侯。韓國建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掉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韓國強盛時的疆域有今山西東南部和河南省中部,所處位置東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趙,強國環伺,勢力一直不能發展。公元前355年,韓昭侯用申不害為相,實行政治改革,國勢有所發展。戰國中後期,秦國向東擴張,對韓的威脅日益嚴重。公元前335年至公元前301年之間,秦先後攻取了韓國的宜陽、鄢、石章、武遂、穰等地。但韓也不示弱,公元前296年,韓與齊、魏聯軍攻入秦地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迫秦歸還了河外及武遂等地,但不久諸地又被侵佔。以後,秦國日益強大,不斷攻韓,韓軍屢敗。公元前230年,秦派內使滕攻韓,擄韓王安,在韓地設立穎川郡,韓國亡。
??韓國自韓虔公元前403年開國至公元前230年被秦國所滅共歷十一君,一百七十四年。
很詳細哦
『捌』 古代的韓國是怎樣被滅亡的
說自己是外星人的祖先,被外星人滅了。
韓國佬最可惡了,
好像什麼都是自己的或自己創造的。
對了你說的是戰國七雄的韓國還是現在的韓國啊。
韓國(中國周代諸侯國):周代的一個諸侯國,原韓國為晉國所滅,戰國時期建立的韓國為秦國所滅。
韓國
國姓:姬姓韓氏 爵位:侯爵,前315年稱王 國都: 1. 陽翟 (河南禹州) 2. 新鄭 (河南新鄭) 始封此國者:周威烈王 興亡年代:前403年 至 前230年 滅亡原因:被秦國所滅 史書記載:史記(卷45:韓世家) 韓是古國名,東周戰國七雄之一,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秦、楚、燕與齊合稱戰國七雄。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唐,號唐叔,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因在晉水,後改成晉,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新鄭。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省鄭州)。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 韓國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想卻為秦國所用。
『玖』 春秋時的韓國是哪個國家滅的
秦王朝的統一沉重地打擊了六國貴族勢力,為進一步限制和防範這支舊勢力的重新崛起,秦朝採取了以下六項措施:
1是殺戮,「豪俊」、「俎豪傑」西元前225年秦破魏國,魏王假投降立即被秦處死,公元前222年燕國被滅,燕王喜被秦軍殺害。破魏後始皇下令追殺魏國各公子,一個都不肯放過。
2是遷徙流放。秦滅韓國後將韓王室貴族徙至下邑滅趙後,趙國貴族被遷到今四川廣元南;楚國被滅後將楚之大姓遷到隴西;五國已亡徙天下豪強於咸陽十二萬戶;徙三萬假麗邑,五萬家於雲陽;秦的隱宮刑徒者七十餘萬人乃作阿房或驪山,這七十餘萬人不是戰爭中捕獲的俘虜便是戰爭後逮捕的政治犯,其中當然有不少是舊貴族。
3是將貴族降為奴僕。如秦破魏軍後遷咎為家人,趙亡後趙國貴族多被降為「賤人」。
4是把繳獲和沒收於六國的武器加以銷毀,於咸陽鑄成銅人十二,置於宮廷中;將六國宮廷寶物和美人收於秦宮;下令毀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盡可能地消滅舊貴族的根據地;為控制六國舊境還修建了由首都咸陽通達全國各地的馳道,秦始皇多次順馳道巡遊郡縣以示威強。
5對於分裂割據的思想進行堅決打擊。「焚書坑儒」就是其典型代表,焚的書包括除自然科學、神學、原秦國書籍以及皇家圖書館收藏的書籍之外的所有百家著作,坑的並非全是儒生也包括一些術士和游士,因秦懷疑他們「入則心非,出則巷議」 、「以古非今」引詩書而以為「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6是在原來山東六國的舊域內設郡以進行統一管理,加強對六國故地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
當秦定天下以後,殘余的舊貴族已經完全失去了經濟基礎和政治依靠,於是有些人便降志屈身以求全,投降新政府。如七十博士和被活埋的諸生四百六十人,這中間當有不少這一類的人物。有些則迫於彈壓,畏於酷刑,隱藏山林,潛心學術。如漢初傳《詩》之浮丘伯、申公、穆生、白生,傳《易》的田何,傳《禮》的高唐生,傳《春秋》的公羊等,都是這一類的人物。此外還有一些殘余貴族,他們始終不肯放棄政治斗爭,而又無力揭起反抗之旗,於是隱姓埋名沉入海底,以進行地下活動,企圖作死灰復燃之舉。如後來搏浪一擊的張良,西楚霸王項羽,以及楚漢相持階段十八個王中的半數,都屬於這一類人物。
總之秦王掃六合後,以前的舊貴族除一部分向新興地主階級政權投降以外,其他人不是自殺,便是戰死;不是逃亡,便是俘虜;不是囚禁,便是流放。這就是稱雄中國歷史八百餘年的舊貴族之悲慘下場。秦王朝對六國舊貴族的遷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鞏固統一是有促進作用的。但是由於秦王朝對六國舊貴族的處置過於殘酷,沒有採取籠絡的對策,因而終秦一朝,舊貴族同秦王朝一直處於極度的對立狀態,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時被遷徙的舊貴族沒有起事,但是潛逃者卻都興高采烈地混入到反秦隊伍中。
秦朝的政治形勢不像秦刻石中所誇耀的那樣,是「災害除滅」、「不用兵革」、「天下和平」。在秦王朝大一統的表面背後潛藏著更於嚴重的社會危機:秦王朝由於把六國舊貴族當作頭等威脅加以防範,沒有看到勞動人民的反抗是更大的危險,不明白「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道理,因而對勞動人民的統治過於殘暴,徭役和兵役過於繁重終於迫使農民鋌而走險、揭桿起義。絕望之中的舊貴族們則終於抓到了救命稻草,得以死灰復燃。
例子 :
有的被廢流放比如戰國的楚王: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再度出兵攻楚,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秦王親往樊口受俘,責負芻以弒君之罪,廢為庶人。其遺族昌平君在淮南被擁為楚王。
被軟禁後殺掉的韓王和魏王: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
魏王(姬)假作為戰國諸侯國七雄魏國的亡國君主,出降後,其魏氏王族遭到了滅頂災難。舉城投降的魏王子及家眷數百人均招殺害,信陵君無忌公之14子因遠離國都倖免於難,全數逃往山西太行山躲藏,改姓為「王」。
『拾』 秦朝時期,韓國是如何滅亡的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同時韓國自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當時的韓國內政很是腐敗,可以說給秦國提供了滅掉韓國的機會。
公元前231年,韓國向秦國求和割讓了整個南陽地區,但是這並不能夠真正阻止秦國滅亡韓國的步伐。
公元前230年,秦國派了一個叫做內史滕的人率軍從南陽郡出發,滅掉了韓國。而這個所謂的內史騰,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在史書中記載,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騰,內史其實是一個官職,而這個官職的話連將軍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