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朝鮮最高首領
您好哦 望採納
韓國,全稱大韓民國,簡稱南韓或南朝鮮。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韓族),通用韓語(朝鮮語),總人口約5041.85萬(2014年)。首都為首爾(舊稱:漢城;諺文:서울)。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朝鮮半島歷史上長期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正式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1910年朝鮮半島正式並入日本國領土,二戰後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跡」。是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經合組織發達國家。韓國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較強,製造業與科技產業發達,除高速互聯網服務聞名世界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2016年12月9日,韓國總統朴槿惠彈劾案獲國會通過,朴槿惠將被停止總統職務。
❷ 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是一場朝鮮(DPRK)與韓國(Korea)之間的意識形態戰爭,同時也是美蘇兩強爭霸在朝鮮半島(韓半島)的體現。美國、蘇聯與中國三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戰爭於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入侵韓國開始,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半島軍事停戰協定》。由於沒有簽訂和平協議,「技術上講」這場戰爭仍然沒有結束,朝鮮和聯合國軍依然處於戰爭狀態。主要的參戰者除了南北韓外,還包括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國,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共15個國家根據聯合國的決議派小規模部隊參戰。蘇聯空軍的航空兵部隊與高炮部隊參加了朝鮮戰爭防空作戰。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被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為兩個部分,由蘇聯、美國分別駐軍,以解除朝鮮半島上的日本軍隊武裝與日本的政治經濟殖民統治。
早在1945年12月29日,美軍政府公布了12月27日由美、英、蘇三國外長會議簽署的關於對朝鮮半島進行託管和建立臨時朝鮮半島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協定。這個協定宣稱「高麗人(Korean)沒有自治能力」,決定戰後對朝鮮半島實行多國託管。這使朝鮮半島民眾極為反感。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掀起了「反託管」運動。當然,朝鮮半島政府的組建問題並沒有由於託管而置之不理,為了爭取早日成立朝鮮半島臨時政府,同樣也是在1945年12月27日,美蘇英三國達成協議,設立蘇美聯合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在46年3月組成。目標是以在這個委員會監督下盡快使朝鮮半島選出自己合法民主的政府,但是操作起來卻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這是由於蘇聯在北面扶持金日成,而美國在南面扶持李承晚,雙方都想培植自己的勢力,在朝鮮半島組建傾向於自己的政府,這就無法消除彼此之間的矛盾與利益沖突。
在北方〔北朝鮮〕,民族主義領袖曹晚植因反對託管而被蘇軍軟禁,1950年被殺害;蘇軍在朝鮮平北龍岩浦鎮壓了右翼學生運動,在新義州鎮壓了「反託管」學生運動;北朝鮮民族主義分子和右翼分子被掃除干凈,在北方政黨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共產黨或左翼團體,右派基本消除,不但是右派,在共產黨內部也有清洗,玄俊赫的關西共產主義者以及朱寧河、吳琪爕關北派,不是被暗殺就是被驅逐出黨,他們的消亡正是由於反對金日成路線有關。
在南方〔南韓〕,1947年7月左翼民主派呂運亨被暗殺,該派作為一支政治力量便不復存在了。朝鮮半島的共產黨各派解放後一度聯合重建,但在美國佔領軍和右翼勢力打擊下活動空間越來越小,1946年年5月8日,美佔領當局以「精版社偽幣事件」為借口,取消南韓共產黨等左翼政黨合法性,1947年南韓共產黨主要領導人逃往北方,它在南韓影響也就消失了。右翼民主黨領袖人物宋鎮禹,因為他宣稱配合政府軍的託管行為於1945年12月被暗殺(註:也有人認為是反對託管,但刺客留下殺宋的理由紙條,上面寫著是殺宋是由於他贊成託管)。金九的「臨政派」雖然一度得到廣泛支持,但他密謀奪取南韓警察的管制權,遭到了失敗,於是美國政府把他作為民族主義分子,排除在外;於是美國要想扶植一位傾向於美國政府的代言人,只能是李承晚集團了。
由於兩國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蘇美聯合委員會無法在朝鮮半島如何組織統一選舉達成協議。美國指責蘇聯在北方鎮壓右翼黨派和反對派,而蘇聯則指責美國在選舉問題上弄虛作假,鑒於如此,1947年9月17日,美國將朝鮮半島問題提交聯合國。主張:聯合國設立聯合國朝鮮半島問題臨時委員會,負責觀察、監督分別在南北韓舉行的大選,組成全朝鮮半島的國民議會,由國民議會再召集會議建立國民政府。10月31日,盡管蘇聯持反對意見,但聯大政治委員會以投票方式通過美方提議。
由不包括美、蘇在內的九國組成「聯合國韓國臨時委會」(UNTCOK),監督建立全韓國議會並選舉統一的政府。1948年1月,印度代表梅農率聯合國委員會赴韓,安排統一選舉事務。蘇聯禁止在北朝鮮進行選舉,不允許聯合國人員入境,他們只得在漢城考察後返回。1948年2月26日,聯大臨時委員會通過決議:「允許韓人在盡可能到達的地方繼續選舉。」1948年5月10日,在軍警的嚴密戒備下,南韓舉行了單獨選舉。據10日夜各投票點關閉後的統計,南韓800萬選民中,大約85%以上的人參加了選舉。選舉的結果是李承晚以略優的優勢當上南韓總統寶座,8月15日,大韓民國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而北方在沒有中立國的監督下,則採取了自己單獨選舉的措施,據蘇聯稱在北朝鮮,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佔99.98%,金日成當選北朝鮮的最高領導人。1948年9月成立了最高人民會議,它宣布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於是朝鮮半島整個民族邁向了分裂,在不同意識形態下相互走向了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在意識形態上,還是在強調各自國家的合法性上,韓朝雙方都無法以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也是朝鮮戰爭爆發的最初原因。
但根據歷次大韓民國憲法以及歷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南北韓雙方都認為朝鮮半島上只存在一個國家,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之中,國家統一是雙方努力追求的目標。
❸ 韓國人無限敬仰的世宗大王,究竟有何成就呢
作為中國明清兩朝的「鐵桿小弟」,朝鮮王國歷史上的名人不少,但能叫今日韓國人,依然懷有「無限敬仰」情懷的人物,公認也只有兩位:一位是萬曆朝鮮戰爭時期的朝鮮名將李舜臣,另一位,就是朝鮮王國第二任國王——世宗大王李裪。
作為這種文字的創立者,李裪在韓國被稱為「大王」,也是實至名歸。
三、討伐倭寇
比起外交與文化的成就來,李裪的「大王」身份,還有來自朝鮮王國歷史上,一樁難得的強硬大事:討伐倭寇。
早在朝鮮王國之前的高麗年間時,朝鮮半島就飽受倭寇侵擾,待到朝鮮王國建立,倭寇的氣焰也更加囂張。李裪登上王位的頭一年,即大明永樂十七年(1419),倭寇就以數十艘戰艦規模入侵,在朝鮮海岸線上肆意燒殺搶掠。但比起後來那些一聽「倭寇」倆字就哆嗦的朝鮮國王們,李裪的反應,卻是堅決四個字:以血還血。
於是,在李裪的一力堅持下,永樂十七年六月,朝鮮王國歷史上著名的「己亥東征」開始了:動用一萬七千大軍和二百二十七艘戰艦,幾乎以傾國之力,對盤踞對馬島的日本三千倭寇發起迅烈打擊。歷經數日拉鋸戰,朝鮮軍隊以傷亡兩千五百多人的慘烈代價,取得殲滅倭寇七百多人的戰果,打得倭寇頭子宗貞盛主動乞降。明朝正統八年(1443),李裪又迫使對馬島倭寇簽訂《癸亥條約》,確立了朝鮮王國對對馬島的宗主權。
❹ 抗美援朝是朝鮮領導人是誰
抗美援朝時的朝鮮領導人是金日成。
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相互對立的國家以後,南北雙方都試圖通過武力實現民族的統一。美國和蘇聯當時都無意在亞洲出現雙方直接沖突的局面,因此,對其代理人均採取了限制和壓抑的措施。
1950年1月底,由於中蘇條約談判中來自中方的壓力,莫斯科改變了主意。為了保證蘇聯在亞洲的戰略利益,以朝鮮半島南部的港口取代旅順港,在4月10日—25日的秘密會談中,斯大林與金日成詳細討論並最終批准了發動戰爭的計劃。
(4)朝鮮戰爭成就了韓國哪個領袖擴展閱讀:
戰爭影響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
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
❺ 抗美援朝的直接領導人是誰
抗美援朝的直接領導人是彭德懷。
抗美援朝的影響:
1、抗美援朝對中國的影響:抗美援朝是中國以一己之力戰勝多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打敗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改變了中國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只會遭受欺侮壓迫的待遇。
抗美援朝的勝利,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使得其他國家再也不能任意侵略侮辱我國,改變了自鴉片戰爭後懦弱無能的歷史形象。而且極大的提高了國民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並使得國民面貌煥然一新,鬥志昂揚、精神高漲的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
2、抗美援朝對世界的影響:朝鮮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尤其是亞洲地區。中國抗美援朝勝利使得台灣與大陸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國家得不到完全統一。
而且由於美國支持韓國越南,軍事裝備上的供給,在日本購買武器,間接的刺激了日本的戰後經濟的恢復,導致日本後來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世界經濟強國。由此可見,抗美援朝的勝利給亞太地區,甚至是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5)朝鮮戰爭成就了韓國哪個領袖擴展閱讀:
1、入朝參戰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其特點是: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
2、戰爭評價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人民網)
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對於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很多,但通過與美國對等作戰,完全確立了革命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美援朝
❻ 抗美援朝時期韓國的總統
李承晚,1875年3月26日生。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隨著溫和派的主要領袖被暗殺,他新組成的政黨在南朝鮮的選舉中獲勝。當選為首任總統。1952、1956和1960年連選連任,其中1960年鬧出與死人競選的笑話。他實行獨裁統治,不容許人民反對他的政治綱領,清洗國民議會,宣布反對他的進步黨為非法,並以叛國罪名處死進步黨領袖。他執掌市長、鄉長和警察局長的任命權。盡管實行獨裁政策,他在1956年卻未能阻止反對黨領袖當選為副總統。 李承晚堅持反共第一主義路線,極度好戰,以「北伐統一」為號。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戰時肆意處決「政治犯」。
1950年6月7日,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向朝鮮半島南北人民發出呼籲,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鮮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並且號召為此目的於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開協商會議。6月11日,北朝鮮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韓國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籲書,被韓國政府逮捕。韓國虎林大隊卻在此時滲透到了朝鮮一側的邊境內。
南方的領袖李承晚卻主張「武力北進」,「軍事統一」。李承晚在朝鮮戰爭前,曾參與暗殺了韓國近代國父金九先生。
1965年7月19日,李承晚病逝於夏威夷,享年90歲。
韓國把李承晚執政的十二年時期稱為「第一共和國」。
❼ 韓國前總統朴政熙參加過朝鮮戰爭嗎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韓國前總統朴正煕參加過朝鮮戰爭。
附:[資料]1945年日本投降後,韓國宣布獨立,1946年6月朴正熙回國,任陸軍士官學校教官,並晉升為陸軍上尉。1948年任團作戰參謀,1949年任韓國陸軍本部作戰情報室室長,1950年任陸軍情報局科長、師參謀長。1951年在陸軍本部情報局、作戰局、軍需局任職。1953年任第二軍炮兵司令。
❽ 韓國以前和朝鮮為什麼打,是誰先挑起來的戰爭
其實,這件事要從抗日戰爭的結尾說起。
當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一路碾壓到了現在的朝鮮三八線境內。注意,這時候的美國已經注意到了,蘇聯即將成為美國新一輪的對手,而朝鮮半島恰巧是能監視蘇聯和中國的最佳之地,所以當時的美總統杜魯門和斯大林說,希望蘇聯能在三八線上停止前進,而斯大林則和美國談起了條件,美國只是說,有待商議,而斯大林以為美國同意了,畢竟德國那邊的問題,美國確實都一一答應了,所以蘇聯以為美國這次也會,但美國反悔了。
就這樣,美國扶持了南韓,而北朝鮮則由蘇聯扶持。
在朝鮮半島上,朝鮮的軍事實力是最強的,甚至可以說,就紙面數據上說,也是超過了中國。雖然美蘇扶持了各自的政權,但活生生把一個國家分成兩個,你覺得朝鮮可能會忍這口氣?別忘了,朝鮮最高領袖可是參加了中國抗日戰爭以及光復朝鮮運動的人,而韓國最高領袖是什麼東西?日本人培養出來的。
但,朝鮮畢竟是蘇聯扶持的,沒有蘇聯,朝鮮什麼也不是。所以朝鮮問了蘇聯,是否可以進攻韓國?蘇聯當然也因為美國的反悔不爽,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南朝鮮可是蘇聯的家門口,能把美國趕出朝鮮半島,對蘇聯百利無一害。所以蘇聯沒有同意,但絕對沒有拒絕。這句話就清楚了,默認了。
所以朝鮮出兵韓國,一路把韓軍碾到了釜山,注意,此時的韓國僅剩釜山這么一塊地方,也是後來美軍登陸的唯一地方。還有,當時並沒有三八線的說法,而是當時的美軍高層(不是麥克阿瑟),在朝鮮半島的地圖上畫了一條線,就是北緯三十八度線,也就是現在的三八線,一開始美軍的打算是,把朝鮮趕回三八線就可以了,因為當時美國贏了二戰,得意的很,他們認為朝鮮軍隊見到了美軍就灰溜溜的跑了。一開始的確像美軍說的那樣,朝鮮軍隊撤退了,但隨後朝鮮軍隊反撲,讓美軍措手不及。又只能逃回釜山。美軍被迫轉攻為守,如果當時朝鮮打下了釜山的話,那麼現在就不會有韓國這個國家,但朝鮮沒有打下來,為後來的中國參戰埋下了伏筆。
美軍的失敗是因為大意,物資還沒到齊就先上了戰場,但美軍終歸是美軍,雖然專攻為守,但朝鮮軍隊一直打不下釜山。
美軍的物資齊全之後,開始反攻。朝鮮軍隊一路潰逃。
而朝鮮靠著中國北方,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最想穩住的是北方,北方的安全局勢可以說幾乎是牽動著整個中國的國家安全。中國警告美國,如果越過三八線,中國就會出兵。但美國人不信啊。畢竟『東亞病夫』這個稱呼還沒有摘除,中國仍是一個弱國。全世界都這么認為,直到中國出兵之後他們才懂什麼叫痛。其實,中國參戰後,其實根本打不了那麼多年,主要是因為美國在戰俘的問題上。
注意,美國在戰俘的條件上是一對一的交換,而中國這邊要求是全部釋放。就是這個原因導致了朝鮮戰爭打了這么些年。而中國又因為物資緊缺的問題,根本無法把美國趕出韓國,當然,其實中國也不打算真的趕走美國,畢竟趕走了美國後,中國自己就要面對蘇聯的直接威脅。雖然中國在這一仗上重新站在了世界上,但中國終歸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新中國建立的1949年時,全球,僅有十個國家是比中國窮的。
❾ 抗美援朝時期朝鮮總統是誰
抗美援朝時的朝鮮領導人是金日成。
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相互對立的國家以後,南北雙方都試圖通過武力實現民族的統一。美國和蘇聯當時都無意在亞洲出現雙方直接沖突的局面,因此,對其代理人均採取了限制和壓抑的措施。
1950年1月底,由於中蘇條約談判中來自中方的壓力,莫斯科改變了主意。為了保證蘇聯在亞洲的戰略利益,以朝鮮半島南部的港口取代旅順港,在4月10日—25日的秘密會談中,斯大林與金日成詳細討論並最終批准了發動戰爭的計劃。
(9)朝鮮戰爭成就了韓國哪個領袖擴展閱讀
朝鮮戰爭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因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
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1950年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在韓國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❿ 我想請教韓國南北朝戰爭的相關歷史
朝鮮戰爭
美國「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之一。這場戰爭起初是一場內戰, 由於以美國為首的10多個國家的軍事干預而演變成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國際戰爭。為了 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斗爭,保衛祖國的安全,中國政府和人民派出志願軍進入朝鮮, 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最終贏得了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
朝鮮是東北亞的一個半島國家,面積22多平方公里。
1910年,朝鮮為日本侵佔,並成為其侵略中國的跳板。為了反對日本的侵略,中朝 人民在各自國家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斗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朝鮮人民的斗爭成了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二戰中,美、蘇、英等國曾多次討論過戰後恢復朝鮮統一 與獨立的問題。1945年8月,美國提議以北緯38°線為界,由美、蘇分別在朝鮮南、北 部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蘇聯同意。8月,蘇軍和朝鮮人民軍解放了「三八線」以北地區。
9月,美軍在仁川登陸,控制了「三八線」以南地區。 1945年12月,蘇、美、英莫斯科外長會議達成一項關於在朝鮮建立臨時政府的協議。 由於蘇美意見對立,會後兩國圍繞建立什麼樣的臨時政府展開了尖銳斗爭。1948年8月, 南朝鮮通過「單獨選舉」,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政府,並揚言以武力統一 朝鮮。同月,朝鮮勞動黨領導朝鮮民主愛國力量進行民主選舉,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 民共和國,9月任命金日成為內閣首相。南北朝鮮分別成立政府後,雙方斗爭日益尖銳, 僅1949年,「三八線」上的武裝沖突就超過千次。1950年6月25日,朝鮮南北之間終於 爆發大規模內戰。
朝鮮內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用兩個多月時間連續進行了5次進攻戰役,即漢城戰 役、水原戰役、大田戰役、洛東江戰役、釜山戰役,逐步將戰線推向朝鮮南部。美國總 統杜魯門在朝鮮內戰爆發第三天即決定公開插手戰爭,命令麥克阿瑟使用海、空軍全力 支持南朝鮮軍隊作戰。面對強敵,朝鮮人民軍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至第四次戰役已 解放南朝鮮五分之四以上的土地,並將美軍和南朝鮮軍壓在面積不足朝鮮面積二十分之 一的大丘、浦項、釜山三角地區。
第四次戰役後,美軍得到了很大加強,並完全取得了制空權和制海權。在後方供應 困難,並且存在美軍於後方登陸的危險的情況下,朝鮮人民軍為奪取最終勝利,發起了 第五次戰役,結果雖突破了敵部分地區的前沿防禦,但未能擴張戰果。9月10日,美軍 和南朝鮮軍轉入反攻。9月15日,美軍開始在仁川登陸,並在全線發起總攻。朝鮮人民 軍主力被隔斷,腹背受敵,糧少彈缺,經頑強抵抗被迫逐步撤向「三八線」附近。在這 種情況下,美國決心進一步擴大戰爭。10月1日,麥克阿瑟下令美軍和南朝鮮軍越過 「三八線」向北進攻,並企圖於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北朝鮮全境,全殲朝鮮人民 軍。至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處於萬分危急之中。
早在1950年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就代表中國政府 聲明,聯合國安理會於6月27日在美國政府指使和操縱下通過的關於要求聯合國會員國 協助南朝鮮當局的決議,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的原則,是非法的。
9月30日,針對美國近一步擴大侵略戰爭的企圖,中國政府又發出嚴重警告:「中 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咯,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 理。」10月上旬,中國政府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和朝鮮局勢的發展,作 出了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10月8日,毛澤東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 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 揭開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序幕。
中國人民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共6個軍、3個炮兵師、32萬人。面對的敵人是以美軍 為首的「聯合國軍」共42萬人,其中越過「三八線」北進的部隊為1個集團軍部4個軍10 個師另2個旅,共約20萬人。入朝以後,志願軍抓住敵以為中國不會出兵朝鮮從而繼續 分兵冒進的有利時機,改變原定先組織防禦,待站穩腳跟再進行反攻的計劃,採取在運 動中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毅然發起第一次戰役,將冒進之敵擊退至清川江以南地 區,殲敵1.5萬,粉碎了美軍於感恩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企圖。 第一次戰役後,志願軍迅速撤回至清川江以南嚴密隱蔽起來。此時,美軍雖已發現 志願軍參戰,但仍錯誤判斷參戰兵力不大,於是重新調整部署,集中5個軍21萬人的兵 力,沿東西兩線,於11月24日發起了所謂「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志願軍采 取「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敵」的方針,於11月7日開始實施第二次戰役,給敵以出奇 不意的打擊,至12月24日取得戰役勝利。此役,中朝人民軍隊並殲敵3.6萬餘人,收復 了平壤及「三八線」以北廣大地區,迫使美軍和南朝鮮軍轉入防禦,從而扭轉了朝鮮戰 局。 第二次戰役後,自1950年除夕至1951年6月10日,志願軍又相繼進行了第三、第四 和第五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這5次戰役,中朝人民軍隊共殲敵 23萬餘人,其中美軍8.8萬餘人,粉碎了敵人滅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消滅朝鮮 人民軍的企圖。
經過五次戰役的較量後,美軍和南朝鮮軍已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並且兵力不足的問 題已十分突出。對中朝人民軍隊來說,雖然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但雙方力量對比尚未發 生對中朝人民軍隊方面絕對有利的轉變。這主要是因為,盡管中朝人民軍隊在兵力上占 有優勢,但在技術裝備上仍處於絕對劣勢,制空權和制海權完全掌握在敵軍手中。因此, 雙方從1951年6月開始轉入陣地防禦作戰,朝鮮戰爭出現相持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李承晚集團開始同中朝方面進行停戰談判。1951年7月10日, 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然而,美國和李承晚集團並不想公平合理地和平解決朝鮮問題。 在談判之初,他們即以其海、空優勢要在陸地分界線上得到「補償」為由,拒絕中朝人 民軍隊代表提出的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合理建議,而提出將軍事分界線劃在中 朝人民軍隊後方,企圖不戰而攫取1.2萬平方公里土地。在這一無理要求遭到拒絕後, 他們又企圖以武力迫使中朝人民軍隊屈服。1951年8月中旬至10月下旬,「聯合國軍」 發起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並於發動夏季攻勢的同時,出動空軍發動了以摧毀朝鮮北部 鐵路、公路,切斷中朝人民軍隊運輸補給線為目的的「絞殺戰」以及「細菌戰」。對此, 中朝人民軍隊組織了夏秋季防禦作戰,加強了後方對空防禦,建立了摧不垮打不爛的交 通運輸線,並出動空軍在清川江南北上空打擊敵機,取得了反擊作戰的勝利。
從1952年春季起,中國人民志願軍貫徹「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方針,開始建立 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以此為依託積極開展小部隊戰斗活動,在整個前 沿開展狙擊活動,大量殺傷敵人,並為配合談判而舉行全線戰術反擊作戰。
1952年10月8日,美軍和南朝鮮軍單方面宣布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為了改善防禦 態勢,以便在談判中占據有利地位,於10月14日發動了以上甘嶺地區志願軍陣地為主要 進攻目標的「金化攻勢」。在歷時43天的戰役過程中,美方在志願軍陣地面積僅有3.7 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附近,先後投入兵力6萬人,火炮320餘門,坦克180餘輛,出動飛 機3000多架次,投彈5000多枚,傾瀉炮彈190餘萬發。山頂土石被打松1米多深,表面陣 地全部被摧毀。志願軍先後投入兵力4萬人,火炮130餘門。防守部隊在缺糧、缺彈、缺 水、缺氧等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依託坑道,堅守陣地,打退了敵數百次沖擊,殲敵2.5 萬餘人,粉碎了敵人的攻勢。1953年4月26日,敵人又不得不回到談判桌邊來。
為了積極配合停戰談判,中朝人民軍隊從1953年5月中旬開始舉行「戰役性反擊作 戰」,先後對敵實施了3次進攻。
在第三次進攻中,志願軍以5個軍編成3個作戰集團,在金城以南上所里至北漢江之 間地區,向南朝鮮軍隊陣地實施主要突擊,突破其4個師的堅固防禦陣地,並先後擊退 「聯合國軍」約8個師的大小反撲千餘次,殲敵5萬餘人,收復土地180平方公里,促進 了停戰的最終實現。在中朝人民軍隊的勝利面前,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終於向朝 中方面作出了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至 此,朝鮮戰爭終以中朝人民軍隊的勝利而告結束。
朝鮮戰爭歷時3年零32天。戰爭中,中朝人民軍隊共斃傷俘敵軍109.3萬人,其中 美軍約40萬人,擊落擊傷敵機1.2萬余架,擊沉擊傷敵艦艇257艘,繳獲和摧毀各種火 炮車輛10萬多件。中朝人民軍隊的勝利,粉碎了美國的戰爭計劃,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 人民共和國,也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為了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一 大批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中朝人民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世界 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獨立、和平、民主的正義斗爭,使世界形勢繼續朝著有 利於人民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