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怎麼建成的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怎麼建成的

發布時間:2022-04-20 19:19:10

❶ 歷史上「戰五渣」的韓國是如何能躋身戰國七雄的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西周時,周武王把自己兒子封在韓城,韓國誕生了,但一進入春秋,韓國立即便被晉國吞了去。春秋末年時,晉國又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戰國時代開始,小國不斷被大國吞並,而國土面積同樣不大的韓國,卻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躋入諸侯之列,成為存在感最低的戰國七雄。

雖說是戰國七雄之一,但韓國過得實在委屈,平時有事沒事便挨揍,秦統一六國之戰中,韓國還成了七雄中第一個被滅掉的諸侯國。如此弱雞的韓國,憑什麼能成為戰國七雄!韓國憑什麼是戰國七雄?

比上雖然不足,但比下綽綽有餘。先秦時期是個大亂世,周王朝實行份分封制,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如雨後春筍般湧出,韓國雖然比不上秦國、楚國、齊國這些大國,但與宋國、衛國、魯國等諸侯國比可強出太多。

韓國所處的位置非常重要,但本身國土面積小,存在感低,能欺負得過的全別滅了,剩下的都是打不過的,又沒有威名,又被列強圍在中間,就像小綿羊掉入狼群,只能是他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了。

各國之間虎視眈眈,不管是合縱還是連橫,橫豎都以拉攏韓國為重,而無論韓國怎麼選擇,都會得罪一方,所以在多方政權的拉扯下,韓國成了牆頭草,風往哪去往哪兒倒,直到強大的秦國開始統一六國之戰,第一個滅了韓國,幫助韓國結束了困擾百年的煩惱。

只能說,韓國開局就是噩夢級的難度,雖然在韓昭侯時期,任用申不害變法使韓國強勝過一段時間,但無奈地理位置太尷尬,短暫的強盛後就是急速衰落,任由列強欺凌,即便有強弓勁弩和削鐵如泥的寶劍,但也只能勉強自保,苟延殘喘,直到公元前230年被滅,可見想在亂世中存活,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

❷ 因地理位置舉足輕重的韓國,是怎麼做到躋身戰國七雄的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魏國在接連慘敗於齊、秦之後,惠王被迫協同韓及其他小國諸侯赴徐州朝見齊威王,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即所謂“徐州相王”;此後中國進入了群雄角逐、縱橫捭闔的混戰時期。

由於政治改革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戰國“七雄”當中的齊、秦、楚三國地廣兵強,各自的綜合實力均超過了其他諸侯。三強之間實力相對均衡,誰都沒有絕對把握戰勝對手。因為統一條件尚未成熟,任何一強要想吞並鄰國,都會遭到其他數國的聯合抵制與阻擊,難以一舉成功。

既然兼並天下的時機未到,齊、秦、楚等強國便暫且奉行徐圖進展、謀求霸權的策略。一方面,脅迫或拉攏其他中小國家加入本方陣營,以壯大自己的力量,形成對敵優勢,即所謂“合縱”、“連橫”。另一方面,通過蠶食鄰土以增強國力,打擊並削弱爭霸對手。待到時機成熟,再來掃清寰宇,一統海內。

在這一歷史階段的政治斗爭里,韓、魏兩國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它們所附從的某個強國往往會取得作戰的勝利,甚至能夠不戰而迫使對手割地求和。齊、秦、楚為了達到控制韓魏的目的,在軍事和外交活動中各施謀略。而齊、楚爭霸失利,秦國最終獲勝,得以獨步天下,這一結果與它們爭奪韓魏的成敗有著密切的關系。

韓國所處的地利形勢

軍事地理學上的“樞紐區域”,也叫做“鎖鑰地帶”,指的是處於交通要道,在對立作戰的雙方或數方中間的“兵家必爭之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奪取、控制了這一區域,就可以阻擋敵方的進擊,並使自己能夠向幾個戰略方向運動兵力,獲得戰爭的主動權。戰國中期的樞紐區域,由位居中原腹地的韓、魏兩國構成。

韓國國土分布於豫西和豫南的丘陵山地、晉南谷地,以及國都新鄭所在的豫東平原。《漢書·地理志》日:“韓地,角、亢、氐之分野也。韓分晉得南陽郡及潁川之父城、定陵、襄城、潁陽、潁陰、長社、陽翟、郟,東接汝南,西接弘農得新安、宜陽,皆韓分也。”

蘇秦日:“韓北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常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地方千里,帶甲數十萬。”

韓國在軍事地理方面的特點:首先是處於東亞大陸的中心,控制了當時中國幾條重要的水陸交通干線。如通往東西方的陸路有:豫西走廊,西端的重鎮臨晉、陝、焦、曲沃屬魏,宜陽和東端的成皋、滎陽與管屬韓;晉南豫北通道中段的上黨、軹道分屬韓、魏。

連接南北方的大道則由燕趙南下,進入魏地的鄴、朝歌,渡過黃河,經韓之管城(今河南鄭州)、國都鄭(今河南新鄭),直赴楚國的方城。聯系全國兩大經濟區域——關中與山東的水路,是由消水入黃河,歷三門、孟津,到達韓之滎陽、魏之延津,黃河中遊河段兩岸多是韓、魏領土,幾處重要渡口如陝津、武遂、河陽、白馬俱在其內。滎陽又是黃河與濟水的分流之處,魏惠王時開鑿鴻溝運河,把濟水與汝水、泗水、淮水聯結起來,在河淮之間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運交通網,韓之滎陽與魏之大梁都是總綰幾條河道的樞紐。

所以申不害說:“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當作“王”)。”這簡直是要國君用陰謀權術來駕馭臣下、統治人民了。

申不害不但主張國君要用術,而且要求各級官吏只能做職權范圍內的事,不能越職辦事;凡不屬於職權范圍內的事,即使知情也不能講。申不害曾說:“治不逾官,雖知弗言。”其目的還是為了防止臣下篡奪大權。但是這樣一來,只能使得國君聽不到真實的意見,不了解真實的情況,所以韓非曾對此提出批評。

申不害所講的術,客觀上是君主專制統治體制下官僚制度推行後必然的產物。這種陰謀權術,不僅國君可以用來駕馭臣下,大臣也可以用來爭權奪利,“故申不害雖十使昭侯用術,而奸臣猶有所譎其辭矣”。申不害這樣用術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成效是比較差的。

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製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但韓國的改革有一個根本性的局限,即不大重視從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各個方面進行徹底性的變革,因而效果受到影響。變法主持人韓昭侯、申不害一死,改革就不能繼續下去,終戰國之世,韓國一直積弱積貧,無太大的作為。

韓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我想與申不害的變法也不無關系。

❸ 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春秋到戰國時期朝代都屬於周朝,但是卻是屬於一種社會體制的改變,是奴隸制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改變。也是軍閥割據的開始。春秋時期有春秋五霸,但是春秋五霸出現是有時間間隔的,就像齊桓公,和越王勾踐,相差了上百年。
但是戰國七雄是在同一個時期並存的存在,相當於是軍閥割據,各自擁兵自重。比較強大的就稱雄了。有些很小的國家就名不見經傳

❹ 韓國能夠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是因為在戰爭中消滅了哪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因此,在筆者看來,精銳的兵器,也成為韓國成功消滅鄭國的原因之一。消滅鄭國後,韓國實力增強,從而和魏國、趙國、楚國、齊國、秦國、燕國並稱為戰國七雄。韓國實力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推行了申不害變法。不過,對於韓國來說,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其疆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到了公元前230年,韓國成為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

❺ 歷史上,韓國是如何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

公元前403年,周安王正式承認韓景侯為諸侯,韓國這一諸侯國正式成立。但是,在正式成為周朝冊封的諸侯國之後,韓國的內部卻爆發了一些沖突,大臣嚴遂和韓侈間也發生矛盾,鄭國便於公元前400年包圍了韓國都城陽翟,韓景侯也在同年去世。不過,在三家分晉徹底完成之後,韓國得到快速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韓國和鄭國之間的差距。公元前385年,韓國攻克鄭國的陽城。公元前377年韓哀侯繼位後,滅亡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韓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舉兵攻克鄭國都城新鄭,並遷都到新鄭。

❻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憑什麼成為七雄之一

1、「戰國」一詞最早出自《史記》匈奴列傳:「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 劉向在《戰國策敘錄》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哞爭權,蓋為戰國。」

2、可見,戰國七雄是前人對戰國時期國家的排名並沿用至今。就軍事力量、國家版圖而言,它是七國中最弱的,但與宋,衛,中山等千乘之國相比卻是強了很多。畢竟,戰國七雄也是有強弱之分的。

3、韓國位列七雄,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第一,韓國實力不弱,為萬乘之國。從蘇秦合縱時游說韓宣惠王的話可知,「韓地方九百餘里,帶甲數十萬」,即使考慮到蘇秦為了合縱有拍馬屁之嫌,那麼張儀為了連橫而提到韓國「見卒不過二十萬」,可見其兵力也不少。而且韓國出產的武器比較精良,「天下之強弓、勁弩、利劍皆從韓出」,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士卒戰鬥力不足的缺陷。第二,韓國與魏、趙並稱三晉,在戰國之世常常聯合行動,實力也不容小視。第三,韓昭侯時期,用申不害為相,國治兵強。

4、韓國的弱勢在於處中原四戰之地,地緣政治上先就處於弱勢,且國力相對其他六雄本就有差距,加上沒有及時推進改革,因此基本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成為最早滅國的六雄之一。

❼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中的韓國和現在的韓國有什麼關系嗎

很榮幸能幫你解答。
晉國的開國之君是周成王(周成王就是周武王的兒子)的弟弟,到戰國時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個卿族瓜分,之後形成了韓國。韓國著名的人物有韓非子,張良也是韓國大臣之後。
而當今的韓國,是當時朝鮮戰爭結束後,以三八線以南的朝鮮半島為國土的資本主義國家。
這兩個國家沒有很大的聯系,但是大家都知道,像東南亞這些靠近中國的地區,很大程度上都是古代中國人遷徙、貶謫而形成的國家,所以在民族血緣上,還是有一定聯系的。
希望對你有用。

❽ 韓國能成為戰國七雄,是因為經歷了哪個大事件

戰國的時間跨度很長,幾乎每一個時期里都有相對強勢、相對弱勢的國家。有的國家一開始很落後,後面卻崛起強大起來了,比如秦國。有的國家一開始很厲害,後面沒落了,比如魏國。也有的國家,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強國的存在,如齊楚兩國。還有的國家,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弱國的存在,比如韓國。但是即便是弱小的韓國,也有其「光輝的歲月」。



最可憐的是鄭康公,剛剛還興高采烈地參加會盟,現在就成了亡國之君。最後韓哀侯將鄭康公軟禁起來,從此再無鄭康公的任何消息了。另一方面,韓國在攻下新鄭後,便把首都遷到新鄭,並且安撫了對原有的鄭國貴族,不傷害這些貴族的一絲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很快鄭國上下便認同了韓國的統治,從此成為了韓國人。

❾ 明明韓國如此弱小,那它是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韓國也有一定的實力,而且在外交策略上也是比較靈活的,所以才能在強敵如林的戰國時期稱雄。其實不管從韓國的國土面積上來看,還是從韓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上來看,韓國被吞並的幾率都是非常非常大的,畢竟韓國周邊是強大的秦國、楚國、魏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韓國還是頑強的存活了下來,而且還成為了戰國七雄中的一員。

第三個原因就是韓國的外交策略很靈活,及時的投靠強國以保全自己也是韓國經常做的事情。由於周邊的幾個諸侯國實在是太強大了,所以誰都惹不起的韓國也就只能跟著最強大的那個混了。由於韓國背後有強大的靠山,所以韓國在保存實力的同時也積蓄了一些力量,自然也就能成為七雄中的一員了。

❿ 能否簡述一下戰國時期韓國的歷史呢

韓是古國名,東周戰國七雄之一,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秦、楚、燕與齊合稱戰國七雄。韓國疆土首要包含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韓國最聞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維卻為秦國所用。

歷史沿革

來源

韓國來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算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分割,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合稱為三晉。

強盛

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幸而韓國以其聞名的武器--弩,為各國所害怕。所謂“全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反常尖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前375年,韓便曾以其厲兵滅了華夏傳統古國鄭國。而韓國國勢最強要數韓昭侯在位之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國成小康之治。

閱讀全文

與戰國七雄中的韓國怎麼建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