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朝鮮是朱元璋賜的國名,那韓國這個國名是如何來的呢
現在我們所說的韓國全稱應該是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也曾被稱為南韓、南朝鮮。這個韓國和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韓國是沒有關系的,而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結束之後分割出來的國家,北方的國家是朝鮮也被稱為北朝鮮,南方的國家則是韓國。
現代的韓國與朝鮮分別是獨立存在的國家,雖然隨著各自發展方向的不同而帶來巨大的社會差異,但他們卻有著同宗同源的歷史和文化。他們待人注重禮儀,鞠躬問候,敬重長者;留意生活點滴,居家、飾物、美食、妝容每個細節無不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
『貳』 誰知道,韓國人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古代特別是唐代,韓國從中國大量借用了中國姓氏,因為古代朝鮮也是用的漢字,根本和中國就沒什麼差異,當然有很多姓氏就是從中國直接移民過去的,例如韓國孔姓,姜姓,崔姓,魯姓,高姓都是發源於山東半島,渡海過去的移民後裔.說中國人是他們的祖先他們就會氣的發瘋——但事實也差不多。
但朝韓的祖先以及中國人,有很多民族,不能單以誰是誰的祖先而論。從前在東北的外夷、蒙古人等等,後來都溶進了漢人和朝鮮族人的血液,包括在中國廣東以北的漢人也大都有蒙古人的血統。
元朝時期,高麗國的君主要迎娶蒙古的公主——許多朝鮮的姓氏也是由中國的皇帝賜予的。韓國人現在恥於講起這些,可這都是歷史、是事實。
『叄』 日本,朝鮮,韓國的名字是怎樣來的
日本,即東方日升之地。是唐朝送的名字,以後就不叫它倭國了
朝鮮,在明成祖時期,明軍幫助高麗一名姓李的將軍(即後來的李氏王朝)推翻了親蒙古的高麗王朝,明成祖說要在遼東半島建立新國,即朝日之鮮明,故名朝鮮
韓國,這個名字就晚了,20世紀初,由沙俄政府扶植的大韓帝國成立,隨後被日本佔領。流亡海外的李承晚建立流亡政府,大韓民國。即今天的韓國。還有啊,國際上為了省事,就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為北朝鮮(North Korea)大韓民國稱為南朝鮮(South Korea)朝鮮和韓國的發音大多為東亞非拉丁文國家。(純手打,望採納)
『肆』 韓國是什麼時候從「南朝鮮」更名為「韓國」的
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的支持下,「升級」為偽政權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4)古代韓國的名字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大韓民國(韓語:대한민국,英語:Republic of Korea),簡稱「韓國」(South Korea)。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145萬。首都為首爾。
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
1948年8月和9月,依北緯38度線,朝鮮半島南北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1953年7月27日依朝鮮停戰協定,朝韓雙方停戰。
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跡」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並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
『伍』 韓國在古代叫什麼
韓國在古代叫三韓。
韓國國名源於古時朝鮮半島南部的部落聯盟三韓,在中國東漢、三國時代,三韓的政權即被中原稱為韓國。
此後朝鮮半島的許多政權雖然不以韓為國號,但仍以韓或三韓作為其別稱而沿襲下來。至1897年10月,朝鮮高宗建立大韓帝國,使韓國作為朝鮮半島國家的正式國名而登上歷史舞台。
(5)古代韓國的名字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韓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朝鮮半島南半部。東、南、西三面環海。山地佔朝鮮半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樣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錯分布。
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太白山脈縱貫東海岸,構成半島南部地形的脊樑。
其向黃海側伸出的幾條平行山脈組成低山丘陵地帶,有太白山脈、慶尚山脈、小白山脈等,其中雪岳山、五台山等山峰以風景優美著稱。
『陸』 韓國的歷史起源是什麼
韓國的歷史起源:
韓國歷史上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清朝於甲午戰爭中戰敗,韓國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後成立「大韓帝國」,1910年被日本吞並,二戰後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
大韓民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韓民族,通用韓語。首都為首爾。
韓國文化簡介:
1、宗教
韓國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2、服飾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
3、飲食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其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組成。
『柒』 古代韓國是現在哪裡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史記》記載秦吞並韓國時韓的疆域范圍:「九年,秦虜王安(韓最後一個王),盡入其地,為穎州郡。」以上資料說明,韓的領土范圍大致應是黃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穎水之濱,故在河南界內,鄭州、洛陽之間,西北與山西接壤,南不過淮河一線(當時是楚地)。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置潁川郡。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
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韓,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這就是中原的韓國,也就是後來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故國。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捌』 韓國古代叫什麼名字
古代名稱:
箕子朝鮮(約前1122 至前194 ) 。
衛滿朝鮮(公元前194年)
高句麗、新羅、百濟並存時期為朝鮮「三國時代」。(公元前57年至公元前37年)
新羅(670至676年)
高麗王朝(新羅於935年被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朝鮮(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
韓國(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韓國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玖』 韓國這個國家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很簡單,原來他們所在的那塊地方是「三韓之地」,高麗人稱自己為「三韓子孫」,自己命名為韓國是很自然的事:
朝鮮半島南部古代居民包括馬韓、辰韓和弁韓三支。三韓其名始見於中國史書《後漢書·東夷列傳》。中國三國時期,三韓族仍處在部落聯盟階段。當時,馬韓有 10餘萬戶,分為54個部落,在三韓族中居於主體地位。辰韓在馬韓東,始有6個部落集團,後分為12個。弁韓在辰韓之南,有辰韓人雜居,也稱弁辰。辰韓與弁韓人口共4.5萬戶,各分為12個部落。三韓各部落的首領原先都是馬韓人。三韓都從事種稻、養蠶、織布等生產。三韓各有酋長,大者自名臣智,次有邑借、險側、中郎將、歸義侯、樊�等。公元前2世紀末以後,受制於漢樂浪、帶方郡,後二郡勢衰,馬韓乃向北發展,公元前後百濟部統一諸部,4世紀初並帶方郡之地,形成百濟國家。辰韓由斯盧部統一為新羅國家。5世紀後,由弁韓發展起來的六伽耶聯盟領土日蹙,分別並入百濟、新羅。660年,三韓之地為新羅統一。
現在的高麗人(包括朝鮮人和韓國人)都稱自己為「三韓子孫」或「三韓後裔」(簡稱「韓裔」),正是源於此。這一點,和華人自稱「炎黃子孫」的緣由相似。
『拾』 韓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韓國的由來
韓國國名取自民族名稱。歷史上,朝鮮半島中南部曾是原韓族定居之地,李韓末期,改王稱帝,換國號為大韓帝國。
東夷遷韓
我國史籍稱古朝鮮人為「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他們散布於滿洲地區、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和韓半島(朝鮮半島)。東夷人中有一個神話,說傳說的立國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親和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這樣的部落在古代我國南方有許多)的女子所生。據說他於公元前2233年開始統治,他的後代在朝鮮「黎明寧靜之國」、「朝日鮮明之國」執政達一千餘年。當周朝伐殷時,東夷人逐漸移向滿洲和韓半島(朝鮮半島),在中國的戰國時代,黃海西岸的東夷同周朝人發生沖突。這導致他們大部向滿洲南部和朝鮮半島遷移。
「韓」與「朝鮮」
作為一個政權的稱號,傳說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鮮、周時的箕氏(箕子所建,為殷商的後人)朝鮮和秦漢間的衛氏(漢移民衛滿所建)朝鮮其疆域都位於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國和韓半島的傳統疆界(直到朱元璋時才將這一界限撤退到鴨綠江),但在漢武帝出兵東北滅掉衛氏朝鮮之後,「朝鮮」一名便從歷史上消失,後來韓半島上出現的政權在李氏朝鮮之前再也沒有用「朝鮮」作過國號,朝鮮只是作為一個歷史上的地理名詞被偶爾提及,並且是用來表示位於中國之內的一個邊疆地區。我國明朝初年,高麗國的大將李成桂在篡權後為討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鮮」這個國號,「朝鮮」本來與韓半島的關系並不大。
現在看看「韓」的由來,前面說過,東夷大約在我國戰國時期大部遷往滿洲南部和韓半島,東夷還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滿洲地區的徙貊和居住在韓半島上的韓族人,他們都屬於通古斯族,語言上屬阿爾泰語系。根據我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的記載,當時半島上的韓主要分為馬、辰、弁三種,馬韓有54國10餘萬戶,辰韓、弁韓各有12國,共約四、五萬戶。馬韓的一部——百濟、弁韓的一部——新羅在韓族兼並戰爭脫穎而出,成為兩個大國,新羅後又聯合唐朝滅掉百濟、高句麗,第一次統一了韓半島;新羅衰微後,半島進入三國時代,其中的後高麗再次統一韓半島, 建立了王氏高麗,再後來,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鮮,已如前述。從這一歷程可以看出,韓 國的「韓」出自半島的土著韓族,古代的「三韓」是其代表。在朝鮮分裂之前,朝鮮其實已經叫做韓(抗戰時在中國的流亡政府就稱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這是朝鮮的最後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並之前改的國號。而此前朝鮮歷史上從未以韓作過國號,那麼改國號的根據何在呢?
「韓國」的由來
如此看來,在東夷遷韓以前,韓這個名稱本來與韓半島的關系並不大;在周朝時,韓則是半島上的土著,現在的朝鮮(或稱韓)民族主要是以半島南部的韓人為 主體,融合了漢人、徙貊人、朝鮮人、夫餘人、高句麗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韓族」只是借用了古代東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時有一個韓國,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雖然是周室近親,但國家太小,不久韓國便被晉國滅掉,其統治者進入晉國繼續做貴族,《詩經·韓奕》中說:「溥彼韓城 ,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個宗室到韓城,但其地的人民則大部是異族正與燕國、巴國等的情形類似。其中的追和貊即為前述的韓族人和徙貊人,而作為東夷之一的這個韓是在不斷遷移著的,被晉國吞並的那個韓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後來三家分晉,韓國才得以復國,這是題外話。)金庠基在《韓徙貊移動考 》中,根據《詩經·韓奕》篇和王符的《潛夫論》等文獻的研究,詳細考察了古韓族人的移動,並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岐周之西向陝西韓城遷移; 第二個階段從那裡移到河北固城一帶;第三個階段再從那裡朝韓半島一帶移動。 因此,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其實是同源的,都出自韓城。而韓城之 「韓」恰恰來自韓族人之「韓」。
可見,韓國國名取自韓族族名,而韓族是東夷的一個部落,所謂「夷」是我國古代華夏族對於邊民的統稱,所謂東夷、西戎、北狄、南蠻。朝鮮半島上的「韓族人」與我國歷史上的韓國人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此看來,韓國的歷史值得商榷。
參考資料:http://hi..com/00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