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海安故居在哪裡

韓國海安故居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22 11:13:16

❶ 海安景點,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里下河,美得滴水的聖境
很安靜。里下河大米似乎更有名。海安的一座世外桃源。
南莫的青墩遺址,歷史的濃縮
沒想到歷史文化濃縮到最後就剩這么點。上海的遊客很是奇怪,就這些破錘子,就將海安、將蘇北的歷史往前推進的三千多年。
雅周土匪名播大江南北,那道抹不去的疤,害得文天祥死了又死。
孫庄的田野,一道夕陽劃過天邊。
虯泓山莊,美景盡收。
海安縣里下河生態旅遊區的一顆明星。山莊以生態草雞聞名,均飼以無菌蠅蛆,所產雞肉、蛋品口感純正,野味十足,受到上海、南京、蘇州等大中城市消費者的追捧。山莊的農家菜選材細致,蔥花燉生態草雞蛋、紅燒野生魚、清炒綠蔬等特色菜餚,雖沒有大酒店豪華的摸樣,卻具農家的朴實純正。
曲塘的百年銀杏
450樹齡,朱元璋時代栽的,枝間常存感動。
曲塘老屋,傍水的歲月。
墩頭的新四軍聯抗紀念館,又一處紅色
原是烈士林園。裡面那個閣樓這是出現的奇怪,不過挺美的。
觀音禪寺,諦聽菩薩教誨
孫庄可以買到東西的那條街上。大鼓、大佛、大鍾...
523文化主題園,為城市插上藝術的翅膀
火車站以北200米。原是海安批發王,後來改的。畫家大多來自北京與廣州,不大的海安,這倒確實成了一道風景。
紫石故居,那日我忘記今夕何年
韓國鈞故居,蘇北的建築內涵,青磚黑瓦,難以抹去時代色彩。

❷ 海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南通珠算博物館,南通珠算博物館於2004年12月建成開館,由珠算展覽廳、學術報告廳和少兒珠心算培訓基地等三部分組成,集展示、研究、教學、交流和旅遊等功能於一體。

2、海安江淮文化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淮文化園是由海安縣人民政府和海安縣蘇中植物園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打造的以江淮歷史文化為底蘊的人文景觀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花十年時間全部建成,到目前為止已建設九年時間,投入4億元,一期工程基本建成,並對外開放。

3、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位於江蘇海安縣城中心,海安鎮寧海南路91號,建於1986年,原名「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管理處」,1998年更名為「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佔地21000平方米,建有紀念碑、陳列館、國防園、廣場等。

4、廣福禪寺,坐落在江蘇省海安縣海安鎮東北郊的明道村。寺院南臨新通揚運河,西南倚鳳山及韓國鈞先生的墓區,西側是規劃中佔地數十畝的鳳山公園,東北近秀麗的紫石中學,東為寬闊的鳳山大道,加之聞名的海安十景之一「鳳山早」,使廣福禪寺成為海安一處極好的風水寶地。

5、海安博物館,海安縣博物館館址設在民國時期江蘇省省長韓國鈞(紫石)先生故居內,即海安縣城東大街北陸家巷西側,稱為「韓公館」。這是一組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築,青磚小瓦、火巷迴廊,火車車廂式小花廳是當年韓國鈞先生倡議召開的「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❸ 海安有哪些特產,人文 自然 歷史景觀

海安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青墩先民刀耕火種、繁衍生息。春秋時期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吳侯會衛侯於鄖(今立發橋),建發繇亭以示紀念。漢代開上官運鹽河過縣境。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始設縣,此後,縣治幾度興廢。唐代淮南節度使李承實沿海築捍海堰,北宋范仲淹倡導修築海堤數百里,過境40多里。南宋文天祥為興兵抗元,路過海安,留下「自海陵來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門關」的名句。明朝海防兵備副使劉景韶、副將邱升率兵民抗倭,斬敵千餘人,保證了百姓的安寧。
海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一度為蘇北抗戰的指揮中心。劉少奇、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海安留下光輝足跡。解放戰爭初期,聞名中外的蘇中「七戰七捷」,即以海安為戰略中心展開,其中兩戰報捷於境內。陳毅詩雲:「海陵勝地多人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海安涌現出一大批英雄人物,聞名全國的「蘇中劉胡蘭」高鳳英、淮海戰役中的一等功臣儲友富,上海戰役中的特等功臣胡正法等均為海安人。近現代史上,曾任江蘇民政長、江蘇省長兼督軍的韓國鈞,被譽為中國研究「組合數字」鼻祖的楊冰,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領導編纂《新華字典》(第一版)的魏建功等著名人物,都出生於海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海安人民弘揚尚武保國精神,造就了聞名全國的民兵勁旅——角斜「紅旗民兵團」。 海安縣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名播遐邇,處於全省全國前列。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安人走出一條「種養加出」、綜合經營的新路子,被國內眾多媒體譽為「海安之路」。海安是全國著名的「繭絲綢之鄉」,擁有中國最大的優質蠶繭生產基地。蠶繭產量連續24年居江蘇省之冠,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縣級之首,「鑫緣」牌真絲綢成為南通市唯一的中國名牌產品。海安家禽飼養業興旺發達,是中國「禽蛋之鄉」,2004年成功克服外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負面影響,家禽飼養量有所增加,禽蛋總產突破22萬噸,比上年增加11482噸。該縣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省少有、全市唯一的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弱筋小麥產業化開發獲農業部成果展示獎。在國家林業局公布的73家「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我縣喜獲「中國湖桑之鄉」稱號,這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縣。中洋河豚無公害養殖被列為省級標准化示範區,禽蛋無公害標准綜合示範區被列為國家級示範區。全縣農產品超市銷售額比上年增長88%。 海安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為上海輻射地帶。海安縣上世紀80年代即被列為江蘇省綜合改革試點縣和沿海對外經濟開放縣。機械行業生產規模、加工能力在江蘇省縣級建制中名列前茅;紡織、絲綢形成織造、印染、成衣一條龍生產線,勾針衣聞名世界,曾被外商譽為「東方珍品」;素質優良,裝備先進的建築隊伍遍及全國,走向世界,被譽為「建築之鄉」。全縣擁有1個國家出口免驗產品、3個中國馳名商標、9個中國名牌。200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264.6億元,同比增長14.9%,增幅全市第一;財政總收入突破3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6億元;連續四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和中小城市綜合實力雙「百強縣」行列,再度入選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海安花鼓、龍舞聞名全國,多次進京演出,並走出國門。2008年海安花鼓入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儀式前表演。海安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大公(北凌)農民體育名播四方,海安先後獲得全國教育先進縣、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廣播電視先進縣、雙擁模範先進縣、計劃生育先進縣、科技百強縣、江蘇省衛生城市、江蘇省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❹ 韓紫石故居位於海安哪裡

寧海路58-8號
海安博物館就是韓紫石故居
海安中學前面一點點

❺ 海安是哪個省的城市

海安是江蘇省的城市。

海安,江蘇省縣級市,由南通市代管,由「海水永不揚波」之意而得名。

海安地處江蘇中部,交通便利,位於南通鹽城泰州三大市的交界處。海安有許多稱呼,「中國禽蛋之鄉」、「中國繭絲綢之鄉」、「中國湖桑之鄉」、「中國河豚之鄉」、「中國紫菜之鄉」等等。

歷史沿革

海安是學界公認的江海文明起源。境內的青墩遺址將江淮平原的歷史追溯到6000年前。春秋時期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吳侯會衛侯於鄖(今立發橋),建發繇亭以示紀念。

漢代開上官運鹽河過縣境。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始設縣。此後,縣治幾度興廢。唐代淮南節度使李承實沿海築捍海堰,北宋范仲淹倡導修築海堤數百里,過境40多里。明朝海防兵備副使劉景韶、副將邱升率兵民抗倭,斬敵數千餘人,保證了百姓的安寧。

❻ 海安有什麼好玩的

旅遊的可以去,七戰七捷紀念館,韓紫石紀念館,海邊,七星湖,蘇中植物園,廣佛禪寺,青墩遺址等等。有的旅行社有海安一日游,你可以看看那些路線。
逛街的話,人民中路比較集中,曙光路也有,那邊還有中壩路。商場有文峰,海一之類的。大眾一點的有泰陵市場,資豐市場,通海大市場。吃的有地板一條街。有幸福藍海影院,永樂影城,老電影院。大型超市有蘇果,貴都,聯華,樂天瑪特等。

具體 的 你再追問。
你還可以上海安網

❼ 韓紫石用什麼表達了自己的民族氣節

韓紫石先生(公元1857--1942年)名國鈞、亦字止石,晚號止叟。[1]江蘇省海安鎮人,今海安市(原紫石縣)的奠基者。因其排行第三,生平業績頗豐,家鄉群眾均以「韓三爹」,「紫石」稱之,表示尊敬。在北洋軍閥時期,他與南通的張謇,位高望重,同被譽為蘇北的兩大名賢。歷任江蘇省民政長、安徽巡按使、江蘇省省長、全國水利委員會副會長、全國黃災救濟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蒞任期間,改良農工,崇尚實業,興利導淮,關心民瘼,明足以察閭閻之苦,力足以遏姦宄之萌,言足以重官府之信。其一生德政賢明,廣為推恩。[2]
本名
韓紫石
別稱
止叟,韓三爹
字型大小
國鈞
止石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出生地
江蘇海安
人物生平
中舉入仕
韓紫石先生於光緒五年中舉。先後任行政、礦務、軍事、外交等職,清末官至吉林省民政使。辛亥革命後,韓紫石由東北卸任入關,袁世凱讓「國務院電傳大總統諭令到京」。韓公深知袁狡詐投機的為人,乃拒絕前往。後因「蘇人以桑梓義務相責備」,勉力於次年八月首任江蘇民政長。其後任安徽省巡按使、江蘇省省長,並一度兼督軍。服官四十年中清廉自守,治事勤恪,所在有政聲。[1]
辭官濟民
民國十四年(1925年)辭官歸里後,仍不遺餘力關心桑梓,參與水利,救災賑濟,編纂史志、搞鹽墾,辦教育,維護地方治安。居鄉問政,為蘇北民眾做了不少有益之事。[1]
民族氣節
1938年春,日軍從天生港登陸,進犯蘇北,韓德勤部隊不戰而退,海安遂於三月二十日(農歷)首次淪陷。只得去泰州北鄉板場(今屬興化)避難。目睹大片國土淪喪,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他極為悲憤。其晚年歲月,是在「萬方多難」的抗日戰爭中度過的。韓紫故居在海安鎮東大街。他在死之前說:「死後不要把我的屍體交給日本人,你們要偷偷把我安葬下去,千萬不能讓日本人知道。」[1]
與世長辭
1942年1月23日晚,飽覽興亡的紫石老人與世長辭。[3]
政治思想
韓紫石的政治思想,主要由四個要素形成。即同情民眾疾苦思想,中國傳統的忠君思想,效法國外富強振興思想和愛國思想。各要素間既相結合,又相制約,於不同歷史時期,伴隨革命起伏、社會發展,以及韓紫石個人地位之改變而消長和轉化,因受其出身及所處的經濟、政治地位決定了此種消長與轉化時而緩慢,時而明顯,形成了一個復雜、曲折的過程。但在這一過程中,總的趨勢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忠君思想不斷削弱,愛國思想不斷上升。最後,在抗日戰爭時期,愛國、救亡,聯共、反蔣,發展成為主導思想,終於成為著名愛國士紳。[4]
人物紀念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民國兩任江蘇省長韓國鈞先生的故居位於海安市城東大街北陸家巷西側(今海安鎮東大街寧海路口),里人稱為「韓公館」。現為海安市博物館。
據韓國鈞自撰《永憶錄》載,清道光三年(1823),年景欠豐,百姓飢號,韓國鈞的祖父韓鳳翔欲濟無款,向他人勸募又無應者,遂將自家主屋3間拆去,換得米麥,以賑飢民,一時韓家門庭為滿。待後年景轉豐,韓國鈞父親韓希彭方自外而內建造了部分廳屋。同治二年(1863),其父去世,家境中落,原備續建房屋木材悉以還債,已建之廳屋亦用作抵債。至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韓國鈞先生50歲,官至河北礦務局總辦、交涉局會辦時,他告假返里,於舊址重建祖屋,距其祖父拆屋時已80餘年。按韓國鈞自訂《止叟年譜》記載,韓國鈞於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三自日本考察回國後於當月初九返里,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十八日赴豫,現韓國鈞故居的主體建築,就是在此期間籌建的。
共11張
韓紫石故居
人物軼事
1940年11月,劉少奇率領中原局工作人員到達海安,隨即在陳毅、朱克靖等陪同下,拜訪了當地民主人士韓紫石。在韓紫石公館的廣玉蘭樹下,劉少奇同他商討了抗日救國大計。劉少奇話雖不多,但出言極有分量。而紫石老人對於國事愛談健談,而尤注意抗戰到底,國共合作,及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等問題。
當時的韓紫石已是近九十高齡的老人,過去,他對新四軍知之甚少,實實在在的共產黨人更是從未看見過,而平日所聞的共產黨人,似乎不近人情,很難接近。新四軍北上抗日後,在與陳毅等新四軍將領的多次交往中,他逐漸改變了對新四軍和共產黨人的看法。老人對陳毅評價很高,稱「數十年來在軍人中從未見有如此雄才大略,文武全才如陳將軍者。
與劉少奇會面後,韓紫石對陳毅談了對劉少奇的印象:「胡服先生決非等閑之輩,在貴黨內當不在君之下。」此後韓紫石常常於友人閑談中露出對新四軍及共產黨人的欽佩之情。他認為:「今後中國革命成功者必是共產黨,因為中共深得民心也。」當有人問韓紫石老人國民黨與共產黨優劣成敗如何,老人妙答:「我認為,過去袁世凱是私塾,國民黨是學校;今天就倒轉來了,國民黨是私塾,共產黨是學校。」寥寥數語,卻發人深省。
在韓紫石的影響和帶動下,蘇北一批愛國士紳紛紛參加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來。1940年11月15日,蘇北臨時參政會在海安召開,與會人員388人,除各黨派、各階層人士,共產黨員72名,占總數的五分之一。在參政會上,各參政員均毫無限制的地自由發言,實現了政治權利的平等和真正的政治自由。會議通過了《施政綱領》,選舉韓紫石為名譽議長,選舉黃逸峰為議長,朱履先、朱克靖為副議長,成立了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及區、縣抗日民主政權。蘇北地區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就這樣誕生了。[1]
個人作品
《吳王張士誠載記》
[4]韓紫石是《吳王張士誠載記》的鑒定者。這部書於1932年3月初版,共5卷,序文為韓國鈞所撰寫。這部書正編按年紀事,記述了張士誠起義14年間發生的主要事件;附編為附傳、附考、附志、附錄,記述了與張士誠起義有關的人物、逸事、遺聞、典制沿革、詩文等。韓國鈞「尤睠睠於吳張遺事,博訪周諮,復手自摘錄,搜集散材得數十種,爰屬偉成益加采獲,匯為成書,用彰先烈。」
《吳王張士誠載記》
《海陵叢刻》
[4]1919年冬韓紫石開始刊印的《海陵叢刻》。他搜采考訂,詳征博引,精心編纂,歷經10多年,終成此巨著。《海陵叢刻》是一部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各方面知識的地方文史叢書,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的書籍,共23種、67冊。現已成為人們研究蘇北海陵地方歷史、編修地方誌的難得的寶貴資料。
《海陵叢刻》這部叢書依種類的順序排列,計包括:《退庵筆記》(6冊)、《梓里舊聞》(2冊)、《退庵錢譜》(3冊)、《海陵集》(4冊)、《林東集》(7冊)、《敬止集》(2冊)、《庭聞州世說》(2冊)、《微尚錄存》(1冊)、《春秋長歷集證》(4冊)、《海安考古錄》(3冊)、《繪事微言》(2冊)、《陸莞泉醫書》(6冊)、《柴墟文集》(4冊)、《東阜詩集》(1冊)、《發幽錄》(1冊)、《雙虹堂詩選》(4冊)、《先我集》(4冊)、《保越錄》(1冊)、《北轅錄》(1冊)、《袁景寧集》(1冊)。
《海陵叢刻》
《朋僚函札》
[3]韓紫石履官、鄉居期間與當時社會名流賢達、同僚友好往來信函很多,此間,他將這些信函精心整理成冊,編成《朋僚函札》,收有康有為、梁啟超、黃炎培、馮國璋、陶行知、史量才、張謇、高二適、呂鳳子等中國近現代歷史文化名人信函3000餘件,其中不乏很高史料價值、文物價值和書法欣賞價值的珍品。
共5張

❽ 海安周邊有哪幾些旅遊景點

1、海安博物館

海安博物館,館址設在民國時期江蘇省省長、愛國老人韓國鈞(紫石)先生故居內。這是一組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築,青磚小瓦、火巷迴廊,火車車廂式小花廳是當年韓國鈞先生倡議召開的「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角斜紅旗民兵團史績陳列館

角斜紅旗民兵團史績陳列館,坐落在黃海之濱,北凌河畔,是角新橋南東側的一幢金黃色琉璃瓦建築,它與相輔而建的民兵紀念碑、革命烈士陵園、射擊場,將角斜民兵99的理念、傳統、精神、戰績融匯成富民強兵的濃烈氛圍。

3、七星湖

海安七星湖生態園位於海安經濟開發區,東依通揚運河,南接東海大道,西靠湖濱西路,北臨黃海大道。七星湖的形成既刻意而又自然,因為其形成於新長鐵路的修建息息相關。因長期在此集中取土,逐步形成人工湖。

在2005年,美國伊斯特公司根據黃金分割曲線原理和「七星拱月」的布局進行設計,規劃成主入口廣場區、景觀大道區、中心廣場區、旅遊度假區,傳統人文區、生態濕地區、運動娛樂區、水上活動區等8大區域,並將海安「三塘十景」、青墩文化等融入其中,形成人與自然、建築的和諧統一。

4、青墩遺址

青墩遺址,位於海安市城西北部約28公里處,發現於1973年8月。2006年3月,經國務院審批,青墩遺址成為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青墩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青墩古人在麋鹿角上留下的刻畫符號。

5、江淮文化園

江淮文化園,座落在江蘇省海安市,佔地260多畝,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古典園林景觀,三萬平米湖面環繞,以江淮歷史文化為底蘊的人文景觀。整個園區由四大景區組成,即白龍故里景區、先賢景區、鳳山書院景區和中國名人藝術館群景區。

❾ 海安石板街的韓國鈞居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民國兩任江蘇省長韓國鈞先生的故居就在海安石板街,具體位於海安縣城東大街北陸家巷西側,里人稱為「韓公館」。
據韓國鈞自撰《永憶錄》載,清道光三年(1823),年景欠豐,百姓飢號,韓國鈞的祖父韓鳳翔欲濟無款,向他人勸募又無應者,遂將自家主屋3間拆去,換得米麥,以賑飢民,一時韓家門庭為滿。待後年景轉豐,韓國鈞父親韓希彭方自外而內建造了部分廳屋。同治二年(1863),其父去世,家境中落,原備續建房屋木材悉以還債,已建之廳屋亦用作抵債。至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韓國鈞先生50歲,官至河北礦務局總辦、交涉局會辦時,他告假返里,於舊址重建祖屋,距其祖父拆屋時已80餘年。按韓國鈞自訂《止叟年譜》記載,韓國鈞於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三自日本考察回國後於當月初九返里,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十八日赴豫,現韓國鈞故居的主體建築,就是在此期間籌建的。
故居坐北朝南,系一組完整的四進式宅院。大門前為光緒二十五年(1899)海安鎮董們捐鋪的花崗岩石板街。臨街大門樓氣派庄嚴,上有「天官賜福」、「麻姑祝壽」、「鹿鳴梧桐」等9幅鏤空磚雕,透滿神韻。大門兩側分列著一對雕有「暗八仙」和「獅子戲球」圖案的白色長方石鼓,門牆左右嵌著「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海安縣博物館」(已故全國著名書畫家王個簃題)白色大理石標牌。跨過高2尺的門檻,門廳地面有一幅彩磨石「瓶升三戟」圖,以蘊含的寓意,祈祝主人官運亨通,平升三級。抬頭望,門框拓方上木雕「二龍戲珠」吞雲吐霧,屏門上端高懸原國防部長、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的「韓國鈞先生故居」匾額,金光爍爍。推開門廳屏門,南通工藝美術家王道雕塑的一尊仿青銅韓國鈞先生胸像躍入眼簾,先生御敵抗侮之巍然正氣盡顯眉宇之間,塑像在蒼松翠柏映掩中顯得更為偉岸。塑像身後,一道高高的磨磚照壁牆上,鐫刻著海安名匠徐春榮所作的巨幅磚雕《松鶴圖》。一對栩栩如生的仙鶴,傲立於蒼松之上,其手藝精巧令人嘆為觀止。
二門朝東,一對圓形石鼓上除相對雕有「三獅戲綉球」外,在石鼓底座側面還左雕「鹿鳴梧桐」、右刻「鳳凰牡丹」。門樓上方,兩幅「狀元及第」、3幅「福、祿、壽」磚雕將二門樓裝點得更加雍貴。那門樓牆上刨製得異常光滑的牆磚以及幾無間隙的磚縫,不知出自哪位工匠之手,其技藝令後人稱羨。
站在二門口西望,墨綠色琉璃窗襯映著的臘梅、天竺、五針松、太湖石,組合成了一幅天然的「歲寒三友」圖,既雅緻高潔,又引出了一種朦朧的詩意,給人以無窮的遐想。一代儒將陳毅與夫人張茜1940年11月應韓國鈞盛情邀請留駐西花廳時,就在此窗下抒八路軍南下部隊與新四軍會師之豪情,吟作了題贈劉少奇、黃克誠諸同志的「十年征戰幾人回,又見同儕並馬歸。江淮河汊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的不朽詩篇。
入二門後,人們頓時感悟到,整個故居是以一根南北向中軸線左右伸展,形成了一處由南向北遞進的照廳、正廳、穿堂、堂屋的4排住宅群落,而每進住宅之間又是以曲廊勾連、窗槅穿透的一組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建築群體。它們通透開敞,起承轉合,和中有序,和序統一,既符合懦家禮法精神的需要,又從深厚的建築文化中,體現了主人脫俗清雅、莊重深沉的審美情趣。
照廳內陳列著韓國鈞先生生平業績展,詳盡介紹韓國鈞從文人中舉,知縣起家,至掌管省政,轉變為邑人共仰、邦國敬重的著名愛國人士的一生。其中展品有:登載韓國鈞憤然辭去安徽省巡按使消息的民國4年(1915)10月10日如皋《通俗報》;劉少奇、陳毅等為韓國鈞逝世敬撰之輓聯;登載蔣介石所發唁電的民國31年2月4日《新華日報》(重慶版);韓國鈞編纂的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的古籍叢書《海陵叢刻》,考訂、匯編的《吳王張士誠載記》;與章太炎、蔡元培、黃炎培、張謇等名流通信往來的匯集《朋僚函札》;以及表現韓國鈞面對日寇屠刀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的圖文、詩賦等。
正廳屏門上掛「陳毅拜會韓紫石」巨幅國畫中堂,由南通國畫院原副院長張淮繪作。對聯「生有自來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由著名書法家仲貞子篆書。在圓融精美的卷棚與端莊厚實的屋樑下高懸著24盞宮燈,每有貴客來臨,必燈火通明,既熱烈又溫馨。大廳內陳設著造型簡練、古趣清雅和雕刻細膩、富麗華貴的明、清傢具。居中的圓桌上,置一盆韓國鈞當年珍玩的黃楊,其干回蟠折屈,一寸三彎,為典型的揚派盆景,曾參加南通國際盆景比賽獲銀牌獎,這是如皋綠園原總經理花漢民收藏後捐贈故居的。正廳內上懸匾額4塊,其一「魏公間氣」,是韓國鈞八十壽辰時,國民黨元老於右任、陳果夫、吳稚暉題贈;其二「潞國精神」,為韓國鈞1925年任國民政府江蘇省長時的水陸警備司令(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江蘇省副省長)冷遹敬贈;其三「大德必壽」,系韓國鈞八十壽辰時世界紅十字會敬立;其四「學有淵源」,乃韓國鈞題贈海安名醫杭海軒,杭老先生後又轉贈給故居的。4塊匾額所題創意不凡,寓意而不露,為故居增添了光彩。正廳抱柱楹聯「千秋古史乃家法,紫袍玉帶真天人」為清代狀元,官至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的翁同龢手跡。
正廳的西部人稱西花廳,是韓國鈞會見貴賓之處所。當年陳毅率新四軍移師海安時,就應邀駐於此,陳、韓二人雖相交時短,然相知甚篤,斟酒論文,接席無虛日。期間,劉少奇(化名胡服)來海安時,亦來韓公館會見韓國鈞,韓為之設宴洗塵,新四軍領導人自劉、陳以下,曾大會於韓公館。
繞過正廳屏門前往穿堂,眼前是一個長滿桂花樹的院子,每當八月中秋前後,金黃色的桂花競相盛開,整個故居都沐浴在那習習香風之中。穿堂的廳室內,陳列著代表海安悠久歷史的青墩、吉家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一大批陶器、石器、麋鹿角以及亞洲象化石和館藏歷代珍貴文物。華彩風流的海安五千年文明史,璀璨而又神奇的青墩文化,足令海安人驕傲無比,讓參觀者流連忘返。
第四進堂屋內,通常陳列著在故居修復時海安縣人民政府向全國各省市知名書畫家徵集的書畫作品。全國800多位省級以上書法家、美術家協會會員,為韓國鈞先生崇高的民族氣節所折服,在接函後紛紛潑墨揮毫,竭誠惠贈了得意之作。其中有蘇局仙、沈柔堅、王學仲、劉文西、蕭勞、蕭嫻、郭化若、賴少其、劉藝等全國著名書畫家。集全國(包括台灣省)各省、市書畫家之大作,匯現代書法、篆刻、國畫優秀作品於一堂,這批極為珍貴的文化財富,堪稱海安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故居四進廳屋的槅門極有特點,不僅製作玲瓏精緻,且用冰花玻璃襯映花飾。每扇門下部均雕有陰刻圖畫,或「梅蘭竹菊」,或「八駿馬」,或各種花鳥,或各式山水,使這些槅門顯得十分清雅素美。連接二、三兩進的迴廊壁上,鐫刻清代嘉慶海安巡檢司蕭海清撰書法家仲貞子以真草隸篆四體書寫的《海安三塘十景》,詩詞書篆,珠聯璧合。
出堂屋東側六角小門進入火巷,眼前一道高牆將故居與東鄰隔開,高牆上漫天鋪地長滿了綠色小葉的爬山虎,枝蔓纏繞,重疊碧翠。地面上那條條磚縫中長滿了綠苔的巷道,似一條青灰底色上織滿了綠色小格的地毯,由二門前小院一直鋪到一座火車車廂式的小洋房前。這座小洋房據傳系由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的韓國鈞四子韓寶琨設計,距今約有80年。其模仿火車車廂的內部設計,別具一格,世人稱奇。西式房頂下,內置乳白色拱形天花板,以優質木材作板壁,所有窗扇皆設3層:一百葉、二網紗、三玻璃,主人可按季節、天氣之變化而替換。地面鋪貼彩繪瓷磚,至今仍色彩鮮艷,堅固光滑。北室為客廳,南室為韓國鈞卧室。外為四面吊頂走廊,上飾木質西式圖案,下裝欄桿。南側小院內築一淀水池,並延伸至小洋房之下,既可儲蓄天水,又可調節房內氣溫。這座西式洋房在一組晚清建築中分外引人注目。此外,這里還是載入華中抗日戰爭史冊而聞名遐邇的「蘇北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
那是1940年春,新四軍挺進蘇北敵後,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阻截未逞,於9月集結部隊妄圖攻取黃橋,大戰一觸即發。韓國鈞應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的呼籲,力持正義,於9月中旬邀請蘇北8個縣知名人士,在這座小洋房內主持召開了「聯合抗日座談會」。會議通過了致韓德勤、李明揚、李長江、陳泰運、陳毅蘇中各方軍事長官函,呼籲各方軍隊團結抗日,制止一切破壞抗戰的摩擦和分裂活動。會議團結了愛國人士,壯大了抗日力量,為新四軍黃橋決戰的勝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與「會址」相鄰的是韓公館的花園,花木扶疏,奇石突兀,詩情畫意,盡在其中。每年冬春,臘梅、紅梅、白梅競相綻放,幽香沁人。那小瓦出檐的圓門旁,竹影搖曳,體現了文人家居不可無竹的意趣。園中陳列各式盆景,青的如五針松、羅漢松,紅的如石榴、月季,樹樁如紫薇、米榆等等,可謂「大景入神、小景入畫」。一棵200多年的真柏尤引人注目,蟠龍般的樹干撐著一把雨傘似的翠綠色樹冠,更顯得故居的深幽、蒼古。北側一棵偉岸挺拔的廣玉蘭樹,高10餘米,干徑超過1米,距今已100餘年。初夏時,碗口大的乳白色玉蘭花開滿枝頭,雍容高潔,清香撲鼻。香港《文匯報》曾載文稱之為「玉蘭王」。南通市定廣玉蘭為市樹,而南通市境內最大的一棵廣玉蘭則是海安韓國鈞故居內的這一棵。
韓國鈞故居於1986年9月由江蘇省文化廳、海安縣人民政府撥款,交海安縣文化局承辦修復,1988年2月竣工對外開放,每年接待數以萬計的同胞、僑胞和各界群眾,已成為海安文明建設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❿ 韓公館有哪些歷史

韓國鈞故居
韓國鈞故居位於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民國時兩任江蘇省長的韓國鈞生前住所,人稱「韓公館」。故居佔地7500平方米,整個建築保存完好,是一組蘇中地區不可多見的晚清優秀建築群。韓國鈞故居1982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韓國鈞故居
外文名稱
Han Guojun's Former Residence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

閱讀全文

與韓國海安故居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3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1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8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2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9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4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36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0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4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3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4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7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9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5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1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3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