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韓國電影中為什麼女方把自己的愛人叫做"哥哥"
喜歡看韓國電視劇的朋友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韓國的女孩子為什麼把戀人喜歡稱呼為「哥哥」(오빠 o ba`)?這也是我們外國人一直以來的一個疑問。
「哥哥」(오빠 o ba`),原來是韓國人在家裡面妹妹對親哥哥的稱呼(韓國因為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所以一般家庭都有2個孩子以上)。如果是男孩子之間,弟弟管哥哥不能叫(오빠 o ba`),而叫(형`hiong)也是「哥哥」的意思。
韓國人非常重視家庭氛圍,這也體現在稱謂上。為了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團結精神,韓國人把整個社會都看做是一個大家庭,所以男女之間都像是親屬一樣的稱呼。男的之間都是爺爺、叔叔、伯伯、哥哥、弟弟 相稱;女的之間都是奶奶、姑姑、姨母、姐姐、妹妹相稱,表示非常親近。因為韓國人的稱呼文化,有時會給外國人造成很多誤會。韓國人一見面就問你的年齡, 不了解韓國文化的西方人還以為韓國人喜歡問別人的隱私呢。其實他們問年齡就是為了稱呼。男的如果年齡比他大1-2歲就叫哥哥,大多一點的叫「大叔」,女的大1、2歲的叫「姐姐」。
「哥哥」(오빠 o ba`),本來是在家庭里妹妹對親哥哥的的稱呼,什麼原因在整個韓國社會流行起來的呢?韓國人很重視親情的,尤其女孩子喜歡被男孩子關心、照顧,韓國社會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女性一般是弱勢群體,常常遭受男人的欺負,因此韓國的女性希望男人像在自己家裡的親哥哥關心妹妹一樣對待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戀人,所以喜歡叫「哥哥」(오빠 o ba`)。另方面,就是韓國的男生一般大學2年級的時候要去軍隊服兵役,一般是2年2個月左右。男生服役結束以後,繼續回原來的學校讀完大學,但一般是插班,所以男生都要比同班的女生大2-3歲左右,而原來的女同學由於不去軍隊的緣故而升為高年級的前輩了。這樣同班的男女戀愛的話,男生都要比女生大2-3歲,所以女生都管男生叫「哥哥」(오빠 o ba`)。
是表示親密的一種稱呼,這樣就會讓對方覺得彼此之間很親切,少了距離。情侶們之間女生也會這樣稱呼男生,但並不是都是非常親密的關系。女生對過去的戀人也習慣上叫「哥哥」(오빠 o ba`)。女生一般也管比自己大一兩歲的並且比較熟的、有好感的男生也叫哥哥.比如民秀哥哥。不加上姓。韓國語是能充分體現女性溫柔魅力的語言,韓國女孩子叫「哥哥」(오빠 o ba`)時,可以拉長尾音,發出來比較爹,男性比較受用,女生同樣會有一種安全溫暖的感覺。不過,對於不熟的人即使年長也很少稱之為哥哥。不熟的通常在全名後加上個씨(氏)。比如金民秀씨。韓國女生認為喜歡的男生長的非常帥又不好意思的時候也戲稱男生為大叔(AZAOXI),也不叫哥哥(오빠 o ba`),久而久之,就成為了」習俗」。所有的女生對長的帥又經常戲弄她的男生,就是AJIXI(大叔)的叫來叫去.順便跟提一下,如果在韓國被男生叫做「大嬸:아줌마a zu ma」 的女生,就真的是那男的心中的」醜八怪、老女人」了!有的漂亮的女生或者有點性格的女生也常常用男性弟弟的口氣稱男生為「哥哥」(형`hiong)。這樣就避免男生來追求她避免尷尬,同時在保持關系密切的同時又有一定的距離,很巧妙。
做為戀人結婚以後,很多年輕的女性喜歡並習慣上仍然叫丈夫為「哥哥」(오빠 o ba`),希望丈夫還像以前一樣像兄長那樣關照自己。妻子一般都叫丈夫為哥哥「오빠」的。丈夫則叫妻子的名字,不加姓,在後面加語氣詞「啊」。如秀賢啊。年輕人這么叫著,年齡大的夫妻也很羨慕,所以現在的韓國年齡大一點的也喜歡妻子叫「哥哥」(오빠 o ba`)。另外還有別的像「親愛的」什麼之類的稱呼,比如「당신」(「堂信」,tangxin)。現在韓國「哥哥」(오빠 o ba`)的稱呼很時髦,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即使是五、六十歲的男人也喜歡年輕的女性叫「哥哥」(오빠 o ba`),叫哥哥就覺得自己很年輕的感覺。比如韓流明星李英愛,2009年12月25日,通過發言人公布了她和鄭某的婚訊,立即在韓國引起一陣轟動。但鄭某對媒體報道其年齡是55歲表示不滿,他澄清說:「我的美國護照上寫的是1963年生,今年我才46歲。」他還向媒體透露:「我非常希望她(李英愛)能叫我「哥哥」(오빠 o ba`),,但她總是叫我總裁先生。」
『貳』 韓國人的風俗習慣
1、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2、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其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組成。泡菜(發酵的辣白菜)、海鮮醬(鹽漬海產品)、豆醬(發酵的黃豆)等各種發酵保存食品,以營養價值和特別的味道而聞名。
3、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古代中國,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五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4、元宵節和春節、中秋節並稱韓國三大傳統節日。韓國的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為「望滿月」。韓國人在正月十五吃由糯米、高粱米、紅小豆、黃米、黑豆等雜糧製成的五穀飯,祈願新的一年五穀豐登。此外,韓國人當天還要吃花生、核桃、松仁、栗子等堅果,喝「清耳酒」。
(2)韓國人叫別人孩子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20世紀90年代末,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振興。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即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也隨著漢文化的傳播很早就傳到了朝鮮半島,成為韓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並傳承至今。
1967年「江陵端午祭」就被韓國政府批准為國家級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予以保護,每年吸引國內外大量遊客參與和觀光,同時也使人們從中了解韓國的民俗風情。2005年11月25日,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在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方面,韓國注重立法先行。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韓國經濟還處在起飛前夜,韓國政府就開始著力進行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在一大批民俗文化學者的倡導和參與下,1962年韓國頒布了《文化財保護法》。
『叄』 為什麼韓國人稱女人為姐,男人為大叔是對人的禮貌嗎
孩子,韓國人的這些稱呼都是跟中國學的,等你長大了,你會發現在中國很多地方也同樣很有禮貌!我們的尊稱更多:大爺、大媽、大嬸、大妹子、小老弟、……
『肆』 小孩子的韓語怎麼說
樓上說的意思是:小鬼,我愛你 感覺很貼切``呵呵`` 不過「小孩子」有很多種稱呼:아이(a yi),아가(a ga),애(ai) 你替換用就可以`` xxx,사랑해!! xxx,ca lang hai!
『伍』 韓國人說的aigi是什麼意思
是小孩,孩子的意思。
『陸』 韓國人最常用的禮貌用語是什麼
韓國:禮貌教育從小抓起
初次和韓國人打交道時,發現他們無論大人小孩,在問候別人的時候一定會先鞠躬,至少也是要上身欠一欠,然後面帶微笑地問候。「韓國人為什麼會這么講禮貌?」「韓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這個好習慣的?」……這些問題直到兒子上了幼兒園,我才找到一些答案。
兒子初來韓國時剛滿2周歲。記得那時早上送兒子去幼兒園,一直要把他送到班級門口,每次老師一定要馬上迎上來和我們鞠躬問候。剛開始,兒子不懂得向老師問好,但在幼兒園生活幾天以後,他見到老師也會鞠躬問候了。每一次當我要離開時,老師還會要求兒子向我鞠躬道再見,在老師每天這樣的教育下,我也像進行了一次禮貌禮儀的學習。期末,兒子從幼兒園帶回來一張照片,是兒子接過園長頒發獎狀時的情景,只見兒子也是雙手接過獎狀並作鞠躬狀。老師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從小感受一點一滴的禮貌教育,這是韓國人講禮貌的原因之一。
另外,孩子的良好禮貌習慣養成和家長教育也是分不開的。有一次,我去一位韓國朋友家玩,她那15個月的兒子雖然還不會說話,但那位媽媽還是馬上叫他向我問候。那個小不點還真的模仿媽媽的動作向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可見,韓國父母對孩子的禮貌教育,從孩子懂事起,甚至是從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便滲透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並在生活點滴中不斷得到強化和鞏固。
得一本書上說:禮貌是衡量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文化層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一個標准。幾年的韓國生活,我不敢說韓國人的文化層次和文明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但他們良好的禮貌禮儀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次和韓國人打交道時,發現他們無論大人小孩,在問候別人的時候一定會先鞠躬,至少也是要上身欠一欠,然後才是面帶微笑的問候。與人握手的時候,一定是伸出右手,同時左手搭在右手的小手臂上,上身欠一欠。在一些公眾場合的迎賓小姐,在向大家鞠躬的時候,一定是鞠躬後上身在下面停留幾秒鍾,然後才直起上身的姿勢。韓國人的問候無處不在,走在韓國,無論是在銀行,還是在醫院、百貨商店,你都能聽到他們親切的問候聲,感受到他們的良好禮貌。雖然只是一聲簡簡單單的問候,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被尊重和被關心的感覺,心情也會變得很愉快。
「韓國人怎麼會這么講禮貌?」「韓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這個好的習慣?」……這些問題一直盤旋在我的腦中,直到兒子上了幼兒園,我才找到一些答案。
兒子初來韓國時剛滿2周歲,對於韓國人的禮貌和語言一點不懂,但幾個月的幼兒園生活後,我卻看到了他身上可喜的變化。以前看見大人無動於衷的他,看見熟人會主動上前鞠躬問候了,遇到不認識的人,只要大人在一旁提醒,他也能上前鞠躬問候,「爺爺好!」「奶奶好!」「老師好!」「小哥哥好!」……才2歲的小人給人家鞠躬也是腰彎得很低,頭差不多快要碰到地上了,作為媽媽的我每每看到此情此景真是又高興又覺得好笑,不禁感嘆幼兒園老師教育作用之大了。
記得那時每天早上送兒子去幼兒園,是一直要把他送到班級門口,每次老師只要在,看見我們到來,一定是馬上迎上來,雙手握著放在小腹部,很正規的和我們鞠躬問候。剛開始,兒子不懂得和老師也要這樣問候,但幾天幼兒園生活後,他也能做到見到老師也象老師那樣問候了。每一次當我要離開時,老師還會要求兒子向我鞠躬道再見,在老師每天這樣的教育下,我也象進行了一次禮貌禮儀的學習。每一次,在幼兒園的走道里,無論遇到哪一位老師,認識的也好,不認識的也罷,她們都一定會主動和父母問候的:「媽媽,您早!」「媽媽,請慢走!」……她們良好的禮貌總讓我有些許的感動。我想老師課堂的教育固然是很重要,但老師對孩子言傳身教的作用也一定是忽視不了的。
春節時小侄子小侄女見面,發現他們對長輩十分尊重,給他們禮物或者壓歲錢時,他們一定是雙手接過,鞠躬道謝的。後來,看見兒子從幼兒園帶來的照片,是兒子接過院長頒發的獎狀的情景,只見照片上的兒子也是雙手接過獎狀身體鞠躬狀的,覺得小孩子從小一點一滴禮貌教育的影響灌輸,也是他們韓國人能夠長大以後這么講禮貌的一個原因之一。
另外,我想孩子良好的禮貌習慣的養成和父母的教育也是分不開的。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和一位鄰居在電梯里碰見,當時她十歲的兒子也在一旁。我們大人互相問候後,只見鄰居馬上示意兒子向我問候,孩子很聽話,馬上向我鞠躬問候。路過門衛時,媽媽也不忘提示孩子向門衛叔叔問候,我注意到媽媽也是一同問候的。自那次後,那個孩子不管在哪裡看見我,都一定會主動和我鞠躬問候。不只是這個孩子,只要是認識我的孩子,一般都能主動或者在大人的提醒下,和我問候。還有一次去一位韓國朋友家玩,看見了她15個月的兒子,孩子當時還不會說話,但媽媽還是馬上叫他向我問候,只見那個小不點還真的模仿媽媽的動作和我鞠了一個躬。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韓國父母對孩子的禮貌教育,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從孩子懂事起、從孩子還不會說話之際,禮貌教育滲透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禮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得到強化和鞏固,難怪……
時常的,在電視、電台會有一些公益廣告,有教育孩子要孝順父母的,也有教育大家節約用水的,也有教育公司職員接電話的禮儀的……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大氛圍中,孩子每天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就如同我們古代的孟母三遷一樣,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作用之大也是不可忽視的吧。
總覺得,一種好的習慣的養成,不是靠一天兩天的突擊學習就可以學到的,而是要靠日積月累的反復強化、鞏固,才能形成一種習慣,相信禮貌教育也如此。
『柒』 男生叫女生 『孩子』是什麼意思
表示他是大人男孩和女孩聊天玩覺得他想的應該比你多,你在他眼裏是孩子.男得都這樣.其實只不過是口頭禪或者虛榮心的問題.至於意思嘛也就是想認識認識美女的心態.叫你孩子就是在你面前沖男子漢氣概.不管你是什麽樣的人.他沒見到你之前應該會把你想像的很漂亮吧
『捌』 韓國人喊別人在名字後面加個「xi」什麼意思
一、xi」是敬語。加xi的人都是那些不適特熟悉,或是前輩 總之是和自己尊敬的人說話時才這么用。韓語中除同學,關系好的朋友之間可以直呼其名,一般都要在名字後面加xi, 表示某某先生或某某女士,但切記只能用於同輩,晚輩,下屬...不能對你的老闆,上司說某某xi絕對不可以。上司有上司相應的稱呼,比如某某科長,某某理事。
二、如果兩個人關系好、很親近(尤其在同輩之間),通常在人名後面加"아"或者「야」。相當於中國稱呼里的「小紅啊」、」小紅呀「一類的。
(8)韓國人叫別人孩子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 名字 + 씨
這也是表示尊敬,但是比前面提到的–님尊敬程度要低一些 ;
2) 名字 + 아/야
這是在名字後面加呼格助詞,屬於最低等級的稱呼。一般是年輕人,朋友之間,以及父母長輩對40歲以下的人使用。
(參考資料 網路 敬語)
『玖』 為啥韓國人喜歡說우리(我們)什麼什麼的
一個是表示親切啊~另一個就是表現團結~
只要是大家都知道的基本都能用我們~
我們教授啊~我們同學某某某啊~我們說過的話啊之類的~~
他們的語言習慣而已~
不過經常給國人一種自大的感覺呢噗噗噗~譬如我們國家如何如何~
補充:多是我們的意思~譬如我上課遲到了老師就會說我們醞心終於來了~~用在家人的時候也可能是表示我們家的~譬如跟別人聊孩子,有時候會說我們家兒子怎麼怎麼的~
『拾』 韓國人有哪些禮儀
韓國女人禮儀:整天被狗艹
韓國男人禮儀:整天艹母豬
韓國人兒子禮儀:整天和他媽和奶奶干b
韓國人女兒禮儀;整天被他爸和爺爺艹
韓國動物禮儀;每天和韓國人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