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春秋韓國是哪個國家滅亡的

春秋韓國是哪個國家滅亡的

發布時間:2022-04-23 23:06:12

1. 春秋戰國時期的六國是分別是什麼國家,多少年被秦國滅亡

春秋戰國時期的六國是分別是:韓,趙,魏,楚,燕,齊。公元前230年滅韓、公元前222年滅趙、公元前225年滅魏、公元前223年滅楚、公元前222年滅燕、公元前221年滅齊。

秦國前後用了十年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1)春秋韓國是哪個國家滅亡的擴展閱讀

秦國地處西陲,原為關中地區的一個小國,春秋時期遠較中原地區各諸侯國落後,春秋各國稱霸中原盟會爭雄時,秦常被擯斥於外。但自秦孝公起勵精圖治,任用商鞅變法革新,廢除舊奴隸主貴族特權和世卿世祿制度,逐漸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政權。

對內實行「獎軍功、教耕戰」,對外則連橫而戰諸侯國。司馬錯又南並漢中、巴蜀,北滅義渠、隴西,巴蜀廣大地區先後為秦所有。後白起率軍攻拔楚都郢,又擊潰趙魏聯軍於華陽,殲滅趙軍於長平,中原地區的大片河山幾乎都在秦國的控制之下。

經過春秋和戰國長期的兼並戰亂,中國社會逐漸向全國統一的趨勢發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王政即位的初年,隨著秦滅六國統一戰爭的開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國,即將在刀光劍影中誕生。六國日漸沒落、秦國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2. 春秋戰國時期是哪個國家最先滅亡

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 公元前229年,趙國滅亡. 公元前225年,魏國滅亡. 公元前225年,楚國滅亡. 公元前223年,擊破項燕,全面佔領楚地. 公元前222年,燕國滅亡. 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望採納~)

3. 古代的韓國是怎樣被滅亡的

說自己是外星人的祖先,被外星人滅了。
韓國佬最可惡了,
好像什麼都是自己的或自己創造的。
對了你說的是戰國七雄的韓國還是現在的韓國啊。
韓國(中國周代諸侯國):周代的一個諸侯國,原韓國為晉國所滅,戰國時期建立的韓國為秦國所滅。
韓國
國姓:姬姓韓氏 爵位:侯爵,前315年稱王 國都: 1. 陽翟 (河南禹州) 2. 新鄭 (河南新鄭) 始封此國者:周威烈王 興亡年代:前403年 至 前230年 滅亡原因:被秦國所滅 史書記載:史記(卷45:韓世家) 韓是古國名,東周戰國七雄之一,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秦、楚、燕與齊合稱戰國七雄。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中國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的西周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唐,號唐叔,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因在晉水,後改成晉,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新鄭。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省鄭州)。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 韓國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想卻為秦國所用。

4. 秦始皇統一六國最早滅的是韓國韓國指的是現在的那裡

韓國指的是現在的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州市)。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置潁川郡。

(4)春秋韓國是哪個國家滅亡的擴展閱讀

韓國的興衰過程

1、興起

曲沃桓叔庶子韓萬,因協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晉,被武公封於韓地,繁衍氏族,在韓獻子在位時成為晉的門閥名卿,傳至韓康子。

前455年~前453年,韓康子與魏桓子奉智伯之命,在晉陽之戰中,討伐趙襄子。最後韓、魏倒戈,與趙合滅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從此韓、趙、魏三卿世族獨霸晉政。三卿再將晉的領地瓜分,前403年,周天子正承認晉三卿為諸侯,韓國正式立國。是為三家分晉。

2、強盛

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並遷都新鄭。但由於七國間韓地處諸國包圍之中,發展空間小;國土面積又最小。故屢遭其他六國攻伐。至韓昭侯在位時,任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加強中央集權,整頓軍備。使韓國國力大增,十數年間,諸侯無侵者。

3、衰微

由於地處黃河中游地區,韓國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有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洛陽),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在昭侯時的短暫強盛之後,韓國迅速衰落。屢遭列強欺凌。

早年已經為魏齊之間的爭霸資本,於前341年的馬陵之戰是圍魏救韓的結果。秦楚爭霸時,秦又要挾韓魏共同伐楚。戰國末期,韓國成了秦國和齊國之間戰爭的緩沖地,苟延殘存;前265年,秦國大舉進攻韓上黨,上黨不願被秦佔有,改降於趙,引發了長平之戰。

兩場決定霸主局勢之戰都由韓國而起,充分體現了韓國被列強圍欺魚肉的困境。最終於在前230年,韓國被秦所滅,成為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5. 七國中誰最先滅亡

七國中最先滅亡的是韓國。

秦滅六國的順序為: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 。

1、滅韓:秦王政十六年九月,韓國南陽守騰主動投降並獻出南陽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接收後秦國實際上卻以該地為前進基地,作進攻韓國的准備。

秦王政十七年,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一舉攻克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俘獲韓王安,繼而佔領韓國全境,滅亡韓國。秦國遂在韓地設置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2、滅趙:秦滅韓之後,第二個目標就是趙國。公元前229年,趙國接連發生大地震和大飢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楊端向趙國發動全面進攻。

王翦施行反間之計,用重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大肆誹謗李牧等人,說他們要謀反,促使趙王將李牧殺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攻克邯鄲,俘獲趙王遷,佔領趙國本土。接著揮師北上,屯於中山(河北定縣),逼近燕國。

3、滅魏:秦王政二十一年,秦軍在攻佔燕都薊、取得北方決定性勝利的同時,將主攻方向轉向南方。派名將王翦之子王賁率軍進攻楚北部地區(今河南南部)佔領十餘城。在予以一定打擊,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保障了攻魏秦軍的側背安全後,即回軍北上。

於二十二年突然進襲魏國,包圍了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依託城防工事,拚死防守。秦軍強攻無效,遂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三個月後,大梁城壞。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東部地區設置碭郡。

4、滅楚: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領60萬大軍渡過淮水,圍攻楚國都城壽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軍鬥志渙散、糧草不足,遂從前線撤軍。

王翦乘機追擊,消滅楚軍主力,佔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人復立昌平君為王。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江南,置會稽郡,楚亡。

5、滅燕:秦王嬴政遂派王翦與辛勝率軍大舉攻燕,在易水之西大敗燕、代聯軍。二十一年秦軍又增加兵力,王翦率軍一舉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今遼寧遼陽)。

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

但鑒於燕趙殘余勢力,已成囊中之物,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故暫停進攻。二十四年滅楚、魏之後,秦王趙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6、滅齊:齊國經過燕軍進占,元氣大為損耗,以至沒有力量參與東方各國與秦國縱橫捭闔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在秦軍並滅趙、韓、燕、魏、楚戰爭時期,齊國一直置身度外,坐視各國滅亡。過去當秦趙長平之戰的關鍵時刻,趙向齊請求援助軍糧。

有政治遠見的周子曾向齊王說:「且趙之與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力主積極援趙。齊王競沒有接受這一具有戰略遠見的建議,爾後各諸侯國雖幾度聯合對秦作戰,齊都避免參加,或者參戰不力,企圖討好於秦。

齊王建繼位40餘年,三晉、楚、燕與秦戰爭連綿不斷,齊由於與秦沒有共同邊界,未被攻擊,上下宴然,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不備兵革,不修戰備,政治上達驚人的麻木程度。

齊王建本人昏庸無能,齊相國後勝又是一個貪財無厭之徒,秦多年來用重金賄賂後勝,後勝就為秦遠交近攻的策略效勞,終日規勸齊王建臣服於秦,朝野上下已無絲毫鬥志。所以盡管秦滅六國時,齊還擁有70餘座城邑,但仍不堪一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賁統帥的軍隊,由燕南部對齊北境突然進攻,直趨齊都臨淄。齊則毫無作戰准備,竟無應戰之兵。齊相後勝力勸齊王投降,齊王建也就不戰而降 。齊王建被送於共這個地方,餓死於松柏之間。這個貪圖享受、喪失國家的亡國之君,得到應有的下場。

6. 春秋時的韓國是哪個國家滅的

秦王朝的統一沉重地打擊了六國貴族勢力,為進一步限制和防範這支舊勢力的重新崛起,秦朝採取了以下六項措施:

1是殺戮,「豪俊」、「俎豪傑」西元前225年秦破魏國,魏王假投降立即被秦處死,公元前222年燕國被滅,燕王喜被秦軍殺害。破魏後始皇下令追殺魏國各公子,一個都不肯放過。

2是遷徙流放。秦滅韓國後將韓王室貴族徙至下邑滅趙後,趙國貴族被遷到今四川廣元南;楚國被滅後將楚之大姓遷到隴西;五國已亡徙天下豪強於咸陽十二萬戶;徙三萬假麗邑,五萬家於雲陽;秦的隱宮刑徒者七十餘萬人乃作阿房或驪山,這七十餘萬人不是戰爭中捕獲的俘虜便是戰爭後逮捕的政治犯,其中當然有不少是舊貴族。

3是將貴族降為奴僕。如秦破魏軍後遷咎為家人,趙亡後趙國貴族多被降為「賤人」。

4是把繳獲和沒收於六國的武器加以銷毀,於咸陽鑄成銅人十二,置於宮廷中;將六國宮廷寶物和美人收於秦宮;下令毀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盡可能地消滅舊貴族的根據地;為控制六國舊境還修建了由首都咸陽通達全國各地的馳道,秦始皇多次順馳道巡遊郡縣以示威強。

5對於分裂割據的思想進行堅決打擊。「焚書坑儒」就是其典型代表,焚的書包括除自然科學、神學、原秦國書籍以及皇家圖書館收藏的書籍之外的所有百家著作,坑的並非全是儒生也包括一些術士和游士,因秦懷疑他們「入則心非,出則巷議」 、「以古非今」引詩書而以為「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6是在原來山東六國的舊域內設郡以進行統一管理,加強對六國故地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

當秦定天下以後,殘余的舊貴族已經完全失去了經濟基礎和政治依靠,於是有些人便降志屈身以求全,投降新政府。如七十博士和被活埋的諸生四百六十人,這中間當有不少這一類的人物。有些則迫於彈壓,畏於酷刑,隱藏山林,潛心學術。如漢初傳《詩》之浮丘伯、申公、穆生、白生,傳《易》的田何,傳《禮》的高唐生,傳《春秋》的公羊等,都是這一類的人物。此外還有一些殘余貴族,他們始終不肯放棄政治斗爭,而又無力揭起反抗之旗,於是隱姓埋名沉入海底,以進行地下活動,企圖作死灰復燃之舉。如後來搏浪一擊的張良,西楚霸王項羽,以及楚漢相持階段十八個王中的半數,都屬於這一類人物。

總之秦王掃六合後,以前的舊貴族除一部分向新興地主階級政權投降以外,其他人不是自殺,便是戰死;不是逃亡,便是俘虜;不是囚禁,便是流放。這就是稱雄中國歷史八百餘年的舊貴族之悲慘下場。秦王朝對六國舊貴族的遷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鞏固統一是有促進作用的。但是由於秦王朝對六國舊貴族的處置過於殘酷,沒有採取籠絡的對策,因而終秦一朝,舊貴族同秦王朝一直處於極度的對立狀態,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時被遷徙的舊貴族沒有起事,但是潛逃者卻都興高采烈地混入到反秦隊伍中。

秦朝的政治形勢不像秦刻石中所誇耀的那樣,是「災害除滅」、「不用兵革」、「天下和平」。在秦王朝大一統的表面背後潛藏著更於嚴重的社會危機:秦王朝由於把六國舊貴族當作頭等威脅加以防範,沒有看到勞動人民的反抗是更大的危險,不明白「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道理,因而對勞動人民的統治過於殘暴,徭役和兵役過於繁重終於迫使農民鋌而走險、揭桿起義。絕望之中的舊貴族們則終於抓到了救命稻草,得以死灰復燃。
例子 :
有的被廢流放比如戰國的楚王: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再度出兵攻楚,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秦王親往樊口受俘,責負芻以弒君之罪,廢為庶人。其遺族昌平君在淮南被擁為楚王。
被軟禁後殺掉的韓王和魏王: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
魏王(姬)假作為戰國諸侯國七雄魏國的亡國君主,出降後,其魏氏王族遭到了滅頂災難。舉城投降的魏王子及家眷數百人均招殺害,信陵君無忌公之14子因遠離國都倖免於難,全數逃往山西太行山躲藏,改姓為「王」。

7. 它是春秋戰國的強國,卻是最早被滅的一個,這是哪一個國家

這個最早被秦國消滅的國家就是韓國,在春秋戰國的後期,七雄爭霸,其中就有韓國。可是在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時候這個當初的強國卻最早被滅亡了。

在李斯成為宰相之後,就對當時還是秦王的秦始皇說:「想要一統天下,必須先要將韓國滅掉。韓國地理位置特殊,如果不將韓國滅掉,根本就滅不了其他的國家。而且韓國公子韓非子是一個非常了得的人物,如果他活著會影響一統天下的霸業的。」

秦始皇聽進去了,於是第一個就將韓國滅掉了。

8. 第一個被秦國滅掉的國家是韓國,請問他是怎麼被滅的

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韓國強盛時的版圖是今天山西東南部和河南省中部,都城在新鄭。由於地處中原要塞,韓國東、北部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國土是七國中最小的,而自己的所處的中原腹心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屢屢遭受大國的侵略。。。。。「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多,國勢達到鼎盛。但由於韓國四面受敵,且國人不尚武,屢為列強所攻打。在殘酷的戰國烽煙中,韓國不得不先後依靠於魏、齊、楚、趙、秦等大國。公元前230年,秦派內史騰攻韓,俘虜韓王安,建立為潁川郡。韓國滅亡!

9. 戰國時期韓國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戰國的韓國,春秋時晉國六大夫,戰國七雄之一,姬姓。春秋時,晉昭侯封其叔叔成師於曲沃,成師的兒子庄伯又封弟弟姬萬於韓原(今山西省稷山縣),韓萬以封地為姓,稱韓武子。公元前589年,韓武子之孫韓獻子佐晉景公打敗齊國,被封為大夫,為晉國六大夫之首。公元前453年,晉國被韓、魏、趙三家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韓景侯為諸侯。韓國建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掉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韓國強盛時的疆域有今山西東南部和河南省中部,所處位置東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趙,強國環伺,勢力一直不能發展。公元前355年,韓昭侯用申不害為相,實行政治改革,國勢有所發展。戰國中後期,秦國向東擴張,對韓的威脅日益嚴重。公元前335年至公元前301年之間,秦先後攻取了韓國的宜陽、鄢、石章、武遂、穰等地。但韓也不示弱,公元前296年,韓與齊、魏聯軍攻入秦地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迫秦歸還了河外及武遂等地,但不久諸地又被侵佔。以後,秦國日益強大,不斷攻韓,韓軍屢敗。公元前230年,秦派內使滕攻韓,擄韓王安,在韓地設立穎川郡,韓國亡。
韓國自韓虔公元前403年開國至公元前230年被秦國所滅共歷十一君,一百七十四年。
很詳細哦

10. 春秋戰國時期戰國七雄最後被秦國消滅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最後被秦國滅掉的是齊國,但滅齊並沒有發生大規模戰斗,齊王(田建)最終是投降秦國:
齊國最早是西周武王為獎賞治國有功的姜子牙而封給他的,實際上當時的齊國地勢是最好的,但歷經數代之後姜氏的權力日漸式微,權臣田氏逐漸掌握實權,最終取代姜齊。戰國時期,秦國實力已經在七雄中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而秦國為打破東方六國的合縱,採取遠交近攻手段逐一滅掉了與自己距離最近的國家,直至燕國被滅後,齊國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危險處境,然而齊王仍然願意與秦國爭一夕之命,可是秦國已經將齊國國相後勝收買,致使齊國並沒有進行積極的防禦,秦軍採取聲東擊西的手段將齊軍主力吸引到邊境,然後出奇兵襲擊了齊國國都臨淄,齊王無奈之下只好缺陷秦軍,直到這時齊王才知道原來內鬼正是自己的相國後勝!

閱讀全文

與春秋韓國是哪個國家滅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