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路邊攤的小吃都有什麼
1、餡兒包
餡兒包指的是將街頭小吃店的蒸包改良並冷凍後,買回家加熱便能吃的一種冬季傳統小吃。白色的皮裹著厚厚的紅豆泥所做成的餡兒包是韓國人冬天最愛吃的食物之一。在蒸鍋、微波爐里加熱後便可食用。最近,肉餡兒、芝士餡兒、蔬菜餡兒、紅薯餡兒的蔬菜餡兒包、披薩餡兒包、南瓜餡兒包也受到大眾的喜愛。
2、炒年糕
炒年糕是韓國人喜愛吃的小吃之一,辣中帶甜的味道也讓它成為韓國的國民小吃之一。將白色長條年糕和魚糕、洋蔥、白菜、胡蘿卜等蔬菜加上辣椒醬煮制而成,是男女老少皆喜愛的路邊小吃。特別是冬季和熱乎乎的魚糕湯一起吃,全身都會變得暖暖的,還能填飽肚子,很受大家的喜愛。而且炒年糕小攤遍布韓國各地,很容易可以購買到。最近還出現專賣炒年糕的連鎖店,它們所推出的咖喱炒年糕、芝士炒年糕也非常有人氣。
3、魚糕串
帳篷攤子里賣的通常是穿成串的魚糕,所以也叫魚糕串。將碾碎的魚肉做成魚糕後用水煮著吃,加點蘿卜、蔥、海帶煮成的清湯味道更好,不是很辣,寒冷的冬天裡和炒年糕一起吃,尤其受小孩和外國人的歡迎。
4、甜餅
甜餅味道香甜,製作方法簡單,是韓國傳統冬季小吃之一。在首爾以拍賣傳統飾物聞名的仁寺洞和擁有悠久歷史的南大門市場,一年四季,隨處可見出售甜餅的路線小攤,但在首爾其他的街巷,甜餅則主要在冬天才有得買。甜餅主要是將麵粉和糯米攪和後,做成圓形,在其中放入白糖、花生、桂皮粉等,放在均勻灑有油的平底鍋,煎制而成的。
5、鯽魚燒
在鯽魚形模具里放入麵粉、白糖、雞蛋等混合而成的流質物體,然後在中間放入餡料,烤一下,鯽魚燒就做好了。與之類似的還有鯉魚燒,外形比鯽魚燒大一些。吃起來美味又方便,非常受歡迎。
2. 韓式最流行小吃有哪些
炒年糕
在韓劇中,出現最多的街頭小吃,非炒年糕莫屬了。炒年糕是用辣椒醬、糖、蔥、水翻炒而成,不油不膩,吃起來辣辣甜甜的,非常好吃。尤其是炒年糕裡面的魚餅,滋味更加鮮美。
炒米腸
說起米腸,是一種往豬腸或牛腸里灌入豬血、蔬菜、粉絲等配料,蒸制而成的韓國傳統食品。灌注的材料不同味道自然各異,材料可多達二三十種。
旋風土豆
這個形狀奇特的美食號稱「旋風土豆」。它是用一種「特型刀片」將切好的土豆放入油鍋中炸酥,然後再在上面撒一些調味料。價格大概在7人民幣左右一串。
大便燒
大便蛋糕哈哈。外面酥脆你們夾著豆沙。跟我們吃的銅鑼燒一個口味。
紫菜包飯
只見女主們含情脈脈地將便當送給男主,打開一看,基本都是紫菜包飯。這是韓劇的經典橋段,也證明了紫菜包飯是一道十分常見的韓式料理。韓國人對於海產品,諸如海帶、紫菜類是非常熱衷的。很多食客會覺得紫菜包飯和與日本料理中的壽司十分相似。其實,韓國的紫菜包飯正是由日本壽司演變過來的。
核桃糕
核桃糕是用特別調配的麵粉,加入紅豆餡及核桃仁,放入核桃樣的模子里在烤爐上烤熟。烤好的核桃糕圓滾滾的非常可愛。裡面是暖呼呼的豆餡兒,咬一口,外皮脆脆、軟軟、QQ的,紅豆餡兒香甜燙口,最後還有個完整的核桃仁,美味無比。
龍須酥
這種酥國內傳統的糕點中也是有的。它的形狀像發絲。師傅用手拉扯著這些絲絲縷縷,再揉上白面,這樣就完成了像白發魔女披散頭發似的「龍須」。裡面放入核桃和花生。味道很好,比國內的龍須酥甜度有所降低。在韓國夜市上可以觀看龍須酥的製作表演,並且製作完後立馬裝盒買走。放入核桃的「龍須」一盒價格是5000韓元。
天婦羅
把紅薯、餃子、魷魚等用麵粉包起來,放入油鍋炸制而成。剛炸好的天婦羅,熱氣騰騰,表層厚厚的,又酥又脆,加上蔥和芝麻油會更好吃哦。而且,在小攤上點了天婦羅,攤主還會免費贈送辣炒年糕汁。與辣炒年糕一樣,天婦羅一年四季都有賣哦。
拐杖冰淇淋
有來逛過首爾仁寺洞的人,想必都見過近年來風行的拐杖冰淇淋,尤其到了夏天更是人手一支,讓人不好奇也難。仁寺洞的拐杖冰淇淋,原本只是老闆的一個奇想,一般我們提到冰淇淋,總會想到冰棒、甜筒等固定的形狀,而拐杖冰淇淋就是想要打破原有的刻板印象。
3. 蠶蛹和雞蛋的營養價值哪個高
蠶蛹的營養價值比雞蛋還要高4倍,是牛奶的10倍,比炸那知了還香
提到蠶蛹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但是就是很多人都不敢去嘗試吃一下!蠶蛹,我們也有叫做小蜂兒的,是屬於高蛋白的營養品。蠶蛹在我國已經歷時悠久了,據了解蠶蛹蒸煮入宴席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其實蠶蛹的蛋白質含量高達50%以上,遠遠高於一般食品,蛋白質中的必需成分氨基酸種類齊全,含有18種氨基酸在蠶蛹的蛋白質中組合而成,其中人體所需要的8種氨基酸含量很高,所以多吃點蠶蛹對身體也是很好的。
而且蠶蛹的營養價值比雞蛋還要高4倍,是牛奶的10倍,比炸那些知了還要香,重點是不貴!下面就跟著我來做做這道菜吧,收藏好在家做喲。
干煸蠶蛹
配料有:
蠶蛹250g
紅干辣椒適量
姜適量
蒜適量
鹽適量
味精適量
水適量
澱粉適量
芹菜適量
白鬍椒面適量
步驟:
1、把干紅辣椒切段,姜和蒜切片,芹菜洗干凈切段
2、把蠶蛹清洗干凈
3、然後放入鹽水中煮一下,兩分鍾左右就好了
4、然後就准備個干凈無油無水的盤子,放些干澱粉
5、然後用剪刀把蠶蛹延殼剪開,去掉那些黑芯,再放入澱粉的盤子里粘上一層澱粉
6、把處理好的蠶蛹均勻的裹上一層澱粉
7、把油倒進鍋里燒至五成熱,然後把蠶蛹放入鍋里炸
8、待炸到金黃酥脆即可撈出來控油
9、然後在鍋里留少量的油,加入薑片煸香
10、關火或者小火加入干紅辣椒段煸出紅油來
11、然後加入蒜片和芹菜繼續煸炒
12、最後倒入蠶蛹煸炒,加入鹽、味精、白鬍椒面調味,翻炒片刻就可以出鍋啦
一道美味可口的就做好了。
4. 家蠶蛹為什麼是韓國的傳統點心
韓國的傳統點心蠶蛹蠶蛹洗凈,水煮10分鍾後瀝干水.用油爆炒姜蔥蒜,放進蠶蛹翻炒一會,加入少許清水,適量鹽和醬油燜2分鍾.加入韭黃段與蠶蛹混合翻炒至水份全乾上盤開吃2、蠶蛹洗凈,先在電餅鐺里炕干水分.蔥姜蒜,辣椒切好熱油鍋爆香花椒粒,姜絲倒入蠶蛹煸炒放入蒜蔥,尖辣椒煸炒,直至鍋里啪啪炸響,放鹽,蓋上鍋蓋小火悶炒二分鍾左右,出鍋裝盤用單餅卷著吃。
這里不要偷懶哦;炒到油不見了,翻動蠶蛹的時候會有沙沙的聲響,這就可以把芹菜放在蠶蛹里翻炒兩下出鍋裝盤了。相信看到這里,小夥伴們是不是對蠶蛹的做法大全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呢?科學而又系統的解答日常飲食問題,可謂是各位小夥伴們日常生活的貼身好幫手呢!蠶蛹雖小,卻有著無窮的魅力。
5. 怕煮在韓國是什麼食物
1。甜餅
揉面後加入紅糖,先搓成一個團,然後用一個圓的鐵做的壓餅鏟子,壓下去,做成圓圓的形狀,然後用油煎成黃色,美味的甜餅就做成了
好吃指數:***
2.熱狗
用一次性筷子插上火腿腸後,再蘸上一層麵糊後用油炸,還有的熱狗外邊還加一層土豆塊呢!
很多孩子先舔舔外面的糖和番茄醬,然後吃香噴噴的炸面,最後才吃裡面的火腿腸呢!
我呢,其實是個肉食動物,但是無奈當年一起的同伴,都是素食主義者,每次路過街邊小攤,都只是點一些很素的小吃吃,即使偶爾吃葷,也對這個大塊頭嗤之以鼻,覺得不夠檔次,可把我給憋壞了,怕北他們嘲笑沒品位,於是終於有一次和另外一個朋友去大田的時候,一連買了3個,吃到撐死,自此對此食品膩味到極點,再也沒有碰過,覺得不夠品位,哈哈哈,還鄙視買它吃的其他夥伴,哈哈哈,其實回憶一下還是味道不錯的。
好吃指數:***
3.甜不辣
有點像南京(外地的情況不知道)超市裡經常賣的關東煮,韓文名字叫做오뎅,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好吃到極點的美味。其實就是一種魚粉,冬天的時候吃它,不要太好吃啊,主要就是吃它還有和它的湯。關東煮的味道全在串上,可是這個甜不辣的味道盡在湯里,冬天的時候,捧一碗在手上,暖手;喝一口在嘴裡,暖心,那叫一個爽。這個甜不辣的味道有原位的,海鮮味的,辣味的,很多種。一般蘸著醬油汁吃。以前住的那條街上的每一家賣甜不辣的小攤我都吃過了,以至於所有老闆一到出攤,就開始在樓下喊我,^_^
好吃指數:******
4.核桃點心
圓圓的面團裡面加入甜甜的紅豆餡兒,然後在點心的外面加入核桃塊兒做成的點心。也是冬天的時候,放學路過這樣的小攤點的時候,我就再也忍不住了,要知道整條大街上空氣中已經彌漫了這種點心的甜甜的香氣,對於喜歡吃甜食的我來說,簡直是勾魂的。總是忍不住買上1000元的,邊走邊吃(韓國人不習慣邊走邊吃),於是引起很多人的側目,一直吃著穿過人群,走進地鐵站,在茫茫的人海中,陶醉的吃著,等著地鐵的來臨,吃到地鐵里,於是地鐵相對封閉的空間也充滿的甜甜的溫暖的味道。如果你曾經在漢城地鐵2號線的車上看過吃核桃點心的女孩,呵呵,說不定那就是我……
好吃指數:****
5.炒年糕
用辣椒醬,醬油等各種調味料做成的炒糕條。
韓國人最常食用的零食,男女老少皆宜。因為用辣椒醬做成,所以可能會有點兒辣,但我覺得越辣越吃!
好吃指數:*****
6。油炸小吃
常常和炒糕條一起使用的零食。有炸魷魚,地瓜,紫菜包粉條,餃子,蔬菜等很多種(有時候能吃到一些奇怪的油炸食品)。有的人喜歡蘸醬油服用,有的人則喜歡加入炒年糕的辣椒湯食用。
好吃指數:****
7。金魚燒
在鯽魚模樣的模型中加入和好的麵粉後加入紅豆餡兒,然後放在火上烤,又是韓國人冬季非常喜愛的零食。因為外形像鯽魚,所以我一開始以為是有鯽魚肉餡的類似於包子一樣的小吃呢。後來吃過以後才知道就是豆沙餡的「包子」,
好吃指數:*****
8。肉串
雞肉串,火腿腸,糕,雞蛋等多種,油炸後塗抹辣椒醬或番茄醬等食用。個人比較喜歡雞肉串(닭고치),但是每一家的雞肉串由於火候和辣醬的不一樣,味道會差很多,個人比較喜歡嫩嫩的雞肉串,每次和甜不辣同時點,可以吃到飽。
好吃指數:*****
9.紫菜包飯
不用多說來,太普遍的小吃了,有時候早飯就用它解決了
在紫菜上放一層米飯後加入胡蘿卜,雞蛋條,人造蟹肉,菠菜等4~5種材料後卷好,然後用到切成小塊食用。除了大的包飯外,還有迷你紫菜包飯,一口一個,吃起來非常方便。尤其要隆重介紹一下韓國全州全北大附近的紫菜包飯專門店,可以把紫菜包飯做到及至,用來做紫菜包飯的材料很多,口味數不勝數,讓人忍不住每一種都想要嘗試,你可以在裡面吃到飽直至撐都捨不得出來(嘿嘿,其實是我啦,實在是太好吃了)
好吃指數:****
10.蠶蛹
雖然本人不敢吃,但是還是要說一下這個玩意兒,在漢城的時候,因為漢大旁邊就是冠岳山,每天前來登山的人數不勝數,學校門口的小攤賣這個的也很多,大部分上了年紀的人喜歡這個食品,我倒是很少看到年輕人吃的,當初看到滿大街的賣這個的時候,有點吃驚,「這個能吃么?」。它是用在食用蠶蛹中加入水和食鹽後煮熟,是韓國的大街上非常常見的零食。
好吃指數:(因為沒有親自吃過,不知道)
11。米腸
在豬腸內加入粉條,蔥,綠豆芽,蘑菇等各種烹調好的材料後放入鍋中煮熟。一般吃它的時候,都是要一人份的,除了米腸外,老闆還會給你切上一點用鹽水煮熟的豬內臟(豬心,豬肝,豬肺,豬肚什麼的,一股腦兒的一起切一盤),搭配著吃。我比較喜歡把米腸泡在甜不辣的湯里蘸著吃,但是大部分的韓國人是用鹽蘸著吃的。
這個像炒年糕一樣受到人們的喜愛。
好吃指數:*****
6. 蠶蛹的生長過程是怎麼樣的
蠶的一生經過了從蠶卵變幼蠶,再變為蠶蛹,最後變成飛蛾四個生長期,總時間約為一個月,每一個生長期的形態都完全不同。
剛出生的蠶寶寶長得象螞蟻,又黑又小,身上長滿黑黑的細毛,兩天後細毛才脫干凈。養四隻小蠶每天只需一片桑葉就足夠了,它們吃得很慢,但是一直不停地吃。
到了第四天,蠶就不吃也不動,好像死了一樣,這時蠶進入休眠蛻皮階段。蠶蛻皮大約要一天的時間,脫下來的皮有點黃、乾巴巴的,粘在養蠶的盒子上。脫過皮的蠶寶寶比較白,也長大了些,食量增加了許多,要喂更多的桑葉。
(6)蠶蛹韓國們什麼擴展閱讀
食療價值
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蛹。全國養蠶地區均產。主要是從繅絲後的蠶繭中取出。洗凈用。或乾燥備用。
性能
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2、D和麥角甾醇等。蛋白質水解產物有精氨酸、賴氨酸、組氨酸、胱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蘇氨酸、蛋氨酸。脂肪中含飽和脂肪酸(軟脂酸、硬脂酸)、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和甾醇等。
蠶蛹油是從蠶蛹中提煉出來的含有多種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外觀呈黃至紅色的透明油狀液體。蠶蛹油中含有8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主要有α-亞麻酸、油酸、亞油酸、奇數碳脂肪酸等。
國內外的功能學及營養學研究表明蠶蛹油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降低血脂、膽固醇和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與中風。
增強視網膜的反射能力,預防視力退化;增強記憶、防癌抗腫瘤;降低血清膽甾醇含量,改善肝腎功能。同時研究開發出一系列具有保健功能的產品,如金蠶康寶蠶蛹油軟膠囊等。
7. 蠶吃什麼食物
桑葉。當然也能吃生菜葉、榆葉、蒲公英、萵苣葉等,只是桑葉是桑蠶最適合的天然食物。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
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7)蠶蛹韓國們什麼擴展閱讀
結繭可分為四個過程:
1、熟蠶先將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接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只是一些松軟凌亂的繭絲層,以作為結繭的支架。
2、蠶結制繭網後,繼續吐出凌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內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
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
4、當蠶由於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一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凌亂,形成鬆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為蛹襯。
蠶蛹: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
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
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分類
1、木薯蠶
蓖麻蠶以木薯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木薯蠶。實際就是蓖麻蠶。1956年廣西岑溪縣試用木薯葉飼養蓖麻蠶成功,以後擴大到鄰近縣飼養,在稱木薯蠶。廣東、福建也先後飼養。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2、馬桑蠶
蓖麻蠶以馬桑葉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馬桑蠶。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蠶業試驗站用野生馬桑葉飼養蓖麻蠶成功。因稱馬桑蠶。用馬桑蠶飼養比蓖麻葉飼養,蠶的發育慢,全齡要長入2~4d,但繭層重量相同,可達0.34~0.42g。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西、甘肅、陝西等省也飼養過。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3、惠利蠶
即蓖麻蠶。是蓖麻蠶的音譯名。蓖麻蠶原產地是印度東北部的阿隆姆,當地人稱蓖麻△",日本人將eri-silkworm的"eri"音譯為"惠利".中國人引進蓖麻蠶時.也稱過"惠利蠶",因"惠利"含義飼養實惠,有利可圖,便於推廣。當時,中國也有人把eri--silkworm譯為"愛麗蠶"、"伊利蠶"的。
4、天蠶
以殼斗科柞屬植物的葉如遼東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又名山蠶,學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
天蠶是一化性完全變態昆蟲,卵期經過270d左右。幼蟲期從孵化到結繭4眠5齡需要50~60d左右,結繭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蟲需要20~30d,暖卵的適溫為18℃,相對濕度為75%~85%;羽化時最適溫度為22~26℃。至生長極度時,體重17~20g約比蟻蠶增加4000倍。
天蠶繭色為綠色,能繅絲,絲質優美、輕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綠色,並具有獨特的光澤。織成絲綢色澤艷麗、美觀,是高級的絲織品。
5、琥珀蠶
以楠木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又稱阿薩姆或姆珈蠶。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ntheraea Assama.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適宜生長條件4~25℃,相對濕度為75%~80%,溫度超過35℃,相對濕度低於65%,幼蟲就難以成活。
琥珀蠶能食數種植物的葉子,主食楠木葉,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綠樹葉子,以及含笑屬、樟屬等植物的葉子。屬多化性,一年可收獲4~5次。幼蟲期一般從孵化到結繭需要25~35d,結繭需2~3d,產卵需3~4d,卵期夏季為7~8d,冬季為14~15d。
繭色呈金黃色,能繅絲。絲質堅韌帶琥珀光澤,因此稱之為"琥珀蠶",其織品供製作貴重服飾。
8. 蠶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是怎樣的有什麼器官蠶蛾與蛹有哪些不同
蠶蛾科昆蟲的一種,原產中國,馴化在室內飼養,故又稱家蠶。養蠶和利用蠶絲是人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已有記載,至少在3000年前中國已經開始人工養蠶。公元551年,有兩個外國修道士把蠶繭帶到歐洲。蛾體中型,雌、雄觸角皆為櫛齒狀,雄性櫛齒略長;喙退化,下唇須短小,無單眼,體翅灰白色,翅脈灰褐色。蠶吐絲結繭時,頭不停擺動,將絲織成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字形絲圈。每織20多個絲圈(稱一個絲列)便動一下身體的位置,然後繼續吐織下面的絲列。一頭織好後再織另外的一頭,因此,家蠶的繭總是兩頭粗中間細。家蠶每結一個繭,需變換250~500次位置,編織出6萬多個8字形的絲圈,每個絲圈平均有0.92厘米長,一個繭的絲長可達700~1500米。絲腺內的分泌物完全用盡,方化蛹變蛾。
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蠶蛾科。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蠶的一生經過蠶卵—蟻蠶—熟蠶—蠶繭—蠶蛾,共四十多天的時間。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兩天後毛即不明顯了.蠶蟻出殼後約40分鍾即有食慾,這時就要開始喂養過程了。
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慢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才開始吐絲結繭.
五歲幼蟲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公里長!蠶在繭中進行最後一次脫皮,成為蛹.約十天後,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後,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來交尾,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形態與生長特點
下面介紹一下蠶卵、蠶蛹、蠶蛾的形態及桑蠶的生長特點。
蠶卵: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蠶卵的顏色,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經3~4天後又變為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為固定色。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裡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逐漸發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後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蟻蠶:蠶從蠶卵中孵化出來時,身體的顏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極細小,且多細毛,樣子有點象螞蟻,所以叫蟻蠶。蟻蠶長約2毫米,體寬約0.5毫米,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後,經過2~3小時就會進食桑葉。
蠶的眠性:蠶寶寶食桑量極大,因此,長得很快,體色也逐漸變淡。但它的食慾逐漸地有所減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絲,將腹足固定在蠶座上,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像睡著了一樣,稱作「眠」。眠中的蠶,外表看似靜止不動,體內卻進行著脫皮的准備,脫去舊皮之後,蠶的生長就進入到一個新的齡期,從蟻蠶到吐絲結繭共蛻皮4次。具有眠性是蠶的生長特性之一,眠性是蠶的遺傳性狀,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國飼養的蠶屬四眠性品種。
蠶齡:又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於某一個發育階段。從蟻蠶到第一次蛻皮為第一齡;眠起後進入第二齡;再次蛻皮後進入第三齡;第三次蛻皮後進入第四齡,第四次蛻皮又稱大眠。大眠後就進入第五齡,五齡的蠶寶寶長得極快,體長可達6~7厘米,體重可達蟻蠶重量的1萬倍左右。
熟蠶: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逐漸體現出老熟的特徵:先是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食慾減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虛,胸部呈透明狀;繼而完全停食,體驅縮短,腹部也趨向透明,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擺動尋找營繭場所,這樣的蠶就稱為熟蠶。
成蟲期結繭:人們把熟蠶放在特製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蠶便吐絲結繭了。
結繭可分為四個過程:1、熟蠶先將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接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只是一些松軟凌亂的繭絲層,以作為結繭的支架。2、蠶結制繭網後,繼續吐出凌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內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4、當蠶由於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一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凌亂,形成鬆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為蛹襯。
蠶蛹: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到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一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品種
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蠶蛾科,學名BombyxmoriLinaeus。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柘葉、楮葉、榆葉、鴨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其中幼蟲期在適宜溫度條件下,自孵化至吐絲結繭需要22-26d,一頭蠶一生約食下桑葉20-25g,一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末齡期的食桑葉量占其總食桑葉量的85%以上。桑蠶結的繭可以繅絲,蠶絲是優良紡織纖維,是綢緞的原料。桑蠶的蛹可食用,蠶蛾和蠶糞均有綜合利用,是多種化工和醫葯工業的原料。蠶砂枕有祛風降濕、健腦明目等功效。
柞蠶
以柞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昆蟲。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nthereapernyiGuerin-Meneville。原產中國,發育溫度為8--30℃,發育適溫為11-25℃,最適宜的溫度為22-24℃。主要分布在中國。在朝鮮、韓國、俄羅斯、烏克蘭、印度和日本等國亦的少量分布。
柞蠶以殼斗科櫟屬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葉片為飼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楓、梨、蘋果等植物的葉子。柞蠶是完全是變態昆蟲,一生中要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形態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經四次眠和蛻皮。每蛻皮1次,遞增1齡。一頭蠶從孵化到5齡老熟結繭需要50d左右,春蠶一生食葉30-35g左右,秋蠶食葉50-58g。其中大蠶食葉占總食葉量的80%以上。春蠶體重14g,秋蠶21g左右。至生長極度時,分別比蟻蠶體重約增加2000-3000倍。柞蠶繭可繅絲,柞蠶絲是柞綢的原料,柞蠶蛹可食用,並與蛾均是化工、醫葯、食品工業的原料。卵是進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間寄主。
蓖麻蠶
以蓖麻蠶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蓖麻蠶原產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18世紀開始從印度傳出,中國、美國、斯里蘭卡、馬爾他、義大利、菲律賓、埃及、日本、朝鮮等國先後引種飼養。蓖麻蠶一個世代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卵期經過約10d,幼蟲4眠5齡期為20d,蛹期約為20d,完成一個世代經過約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時均難孵化,適宜溫度為25℃左右;幼蟲期在飼養適溫在24℃左右;蛹期的保護溫度以25℃左右為宜,相對濕度為75%--90%。至生長極度時,體重7g上下,約比蟻蠶增加5400倍。
蓖麻蠶繭不能繅絲,只能作絹紡原料,紡制蓖麻絹絲。也有與桑蠶廢絲、柞廢絲、薴麻、化纖等混紡的蓖麻混紡絹絲。
木薯蠶
蓖麻蠶以木薯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木薯蠶。實際就是蓖麻蠶。1956年廣西岑溪縣試用木薯葉飼養蓖麻蠶成功,以後擴大到鄰近縣飼養,在稱木薯蠶。廣東、福建也先後飼養。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馬桑蠶
蓖麻蠶以馬桑葉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馬桑蠶。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蠶業試驗站用野生馬桑葉飼養蓖麻蠶成功。因稱馬桑蠶。用馬桑蠶飼養比蓖麻葉飼養,蠶的發育慢,全齡要長入2-4d,但繭層重量相同,可達0.34-0.42g。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西、甘肅、陝西等省也飼養過。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惠利蠶
即蓖麻蠶。是蓖麻蠶的音譯名。蓖麻蠶原產地是印度東北部的阿隆姆,當地人稱蓖麻△",日本人將eri-silkworm的"eri"音譯為"惠利".中國人引進蓖麻蠶時.也稱過"惠利蠶",因"惠利"含義飼養實惠,有利可圖,便於推廣。當時,中國也有人把eri--silkworm譯為"愛麗蠶"、"伊利蠶"的。
天蠶
以殼斗科柞屬植物的葉如遼東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又名山蠶,學名Antheraeayamamai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天蠶是一化性完全變態昆蟲,卵期經過270d左右。幼蟲期從孵化到結繭4眠5齡需要50-60d左右,結繭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蟲需要20-30d,暖卵的適溫為18℃,相對濕度為75%--85%;羽化時最適溫度為22--26℃。至生長極度時,體重17-20g約比蟻蠶增加4000倍。
天蠶繭色為綠色,能繅絲,絲質優美、輕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綠色,並具有獨特的光澤。織成絲綢色澤艷麗、美觀,是高級的絲織品。
琥珀蠶
以楠木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又稱阿薩姆或姆珈蠶。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ntheraeaAssama.��《榷�輩亢桶⑷�釩畹撓炅擲鎩K茄�釷飾露任?4--25℃,相對濕度為75%-80%,溫度超過35℃,相對濕度低於65%,幼蟲就難以成活。琥珀蠶能食數種植物的葉子,主食楠木葉,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綠樹葉子,以及含笑屬、樟屬等植物的葉子。屬多化性,一年可收獲4-5次。幼蟲期一般從孵化到結繭需要25-35d,結繭需2-3d,產卵需3-4d,卵期夏季為7-8d,冬季為14-15d。
繭色呈金黃色,能繅絲。絲質堅韌帶琥珀光澤,因此稱之為"琥珀蠶",其織品供製作貴重服飾。
樟蠶
以樟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又稱天蠶、楓蠶、漁絲蠶等。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Eriogyna(Saturnia)pyretoumWestwood。樟蠶主要食樟樹葉,絲質較優,也蛾食楓樹葉、櫃柳葉、野薔薇、沙梨、蕃石榴、紫殼木及柯樹葉等,但絲質較差。主要區是中國、越南、印度等國,產量最多的是中國的海南島。樟蠶每年一代,蛹態滯育。成蟲羽化最適溫度為16--17℃.樟蠶共經8個齡期,全齡約經80d。成熟時雌蠶體重16g,雄蠶10g。飼養樟蠶者一般不讓其結繭,而是在其成熟期時,先將熟蠶浸死在水中,然後用手工將其第2-3腹腳間撕破蠶腹,取出兩條絲腺浸入冰醋酸(濃度2.5%)中,5-7min後,即進行拉絲,可拉長至200cm左右,經水洗後光滑透明,堅韌耐水,在水中透明無影,是最佳的釣魚台。約1000條可拉絲500g,除供釣魚台外,還可精製成外科用的優質縫合線。樟蠶繭也可繅絲,但數量很少,世界上只有中國生產樟蠶絲。
栗蠶
以核桃葉、板栗葉為主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Dicty-opoeajaponicaMoore.分布於中國、日本等地。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樹、楓楊、桷、櫪、樟、榆等樹葉。食核桃葉的繭重,繭層厚,食棣及板栗葉者較差。在遼寧、黑龍江、吉林、江西、廣西等省,每年完成一個世代,以卵越冬。有野生情況下,幼蟲在5月是下旬孵化,4眠或5眠,於6月下旬成熟,經50d左右老熟結繭,繭外觀呈燈籠狀,有大小不等的網眼。結成繭需時2d左右,經3-5d後化蛹,繭可繅絲,也可作絹紡原料,絲質優良。栗蠶也可以從熟蠶腹中取出絲腺,浸酸後拉長作釣魚絲或醫療用絲。
樗蠶
主食樗樹葉(臭椿),兼食烏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樹葉等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又名椿蠶、小烏桕蠶。分布於中國、日本、印度等國。中國分布在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化性有1化性、2化性以至4化性的。寒冷地區為1化性、台灣為4化性。蠶期30-40d。熟蠶集結2-3片葉吐絲結繭。繭灰褐色、紡錘形、頂端有孔,有細長繭柄,繭重約3g,繭層重約0.3g,繭層率10%--12%。農村一般均繅土絲,織成的綢稱椿綢。
烏桕蠶
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ttacusatlasLinnaeus。又名大山蠶、大烏桕蠶。分布於中國、印度、日本、越南等國。中國主要產於廣東、廣西、福建等省。2化或3化,蛹態越冬。4-11月為飼養季節。食珊瑚樹葉,也食烏桕葉,、牛耳楓、冬青葉等。幼蟲期6齡或7齡,春夏蠶全齡35d左右,秋蠶40d左右。全繭重6.5-10g,繭層重0.9-1.1g,繭層率約10%,。繭可紡絹絲,強伸力好,織綢稱"水紬"絹綢。
柳蠶
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ctiasseleneHubner。又稱大青天蛾蠶、中桕蠶。分布在中國、日本、印度等國。中國各地都有。柳蠶1年2-3代(很少4代),以蛹越冬。主要食柳、楓楊、烏桕、樟、泡桐等樹葉。熟蠶在葉片間結繭,繭形大,暗褐色,能繅絲300m以上。
簡要技術規程
養蠶前的准備:
在種好桑葉的基礎上,准備好蠶室、蠶具;養蠶前7天,用1%的強氯精噴灑消毒,每平方米用葯液半斤,噴後密封24小時以上,同時,應將蠶房周圍環境噴葯消毒。
催青:
蠶種出庫第八天左右,可見到蠶卵一端有一小黑點,叫點青,一張蠶種有20%卵點青,就用黑布遮光,從點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點鍾就除去黑布,開燈感光孵化。
收蟻:
感光3-4小時後,春蠶在上午9時,夏秋蠶在早上7-8時即可收蟻。收蟻的方法:用桑樹第一展開葉切成0。5厘米小方塊,用葉量為蟻量的5倍左右,撒在墊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蠶種紙,一手拿蠶筷,均勻拍打蠶種紙背,使蟻蠶掉落簸箕上,然後用鵝毛刮蟻蠶,整理成圓形即可。
小蠶的飼養:
1、溫、濕度調節:1-3齡稱為小蠶,小蠶要求的環境為高溫多濕。1-2齡適宜溫度26-27度,相對濕度90%;因此1-2齡蠶採用全防干育,即上蓋下墊塑料膜;3齡用半防干育,即只蓋不墊塑料膜,保持溫度在26-27度,相對濕度85%。
2、小蠶的用葉:1齡用桑樹自頂芽數下第3葉,葉色黃中帶綠,一張蠶種的蠶,用葉1公斤;2齡用自頂芽數下第4葉,葉色綠中帶黃,一張蠶用葉3公斤;3齡用自頂芽數下第5-6葉,葉色嫩綠色,有光澤,一張蠶用葉10-12公斤;一、二齡蠶將桑葉切成蠶體長1.5倍的小方塊,三齡蠶桑葉粗切成三角形餵食,每次的給桑量應掌握在下次給桑前蠶座上略留少量殘桑為適度。
3、喂桑次數及時間:每天喂4次,時間分別為:上午7時,中午11時,下午4時,晚上10時;小蠶生長發育快,每次喂桑要結合擴座。
4、眠前處理:(1)眠前除沙:小蠶體色轉為白色,身體縮短,體表緊張發亮,一齡蠶部分蠶體粘附蠶糞,二、三齡蠶有蠶馱蠶現象時,即可加網給桑進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現一部分蠶已睡眠,一部分未眠,應再次加網給桑,把未眠蠶引上來,移到另一簸箕中繼續飼養至眠定。
5、眠中保護:眠中前期蠶座要干,應在蠶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對濕度80%;見有起蠶時,室內宜濕,保持相對濕度85%;如濕度不夠可在地面撒水補濕。
6、眠起餉食:當95%以上的眠蠶已脫皮,頭部由灰白色轉為褐色,頭部明顯變大,幼蠶爬動尋食,這時可餉食,餉食的桑葉應稍偏嫩,給桑量宜偏少。
大蠶飼養:
1、飼養方式:4-5齡蠶為大蠶期,生長適宜溫度為25度,蠶兒對高溫多濕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採用室內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蠶下地:將蠶室清洗干凈,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後,地面撒一層石灰粉,將蠶餉食喂一餐葉後,移至地面飼養。
3、合理給桑:4齡蠶是蠶體成長過渡到絲腺成長的轉折時期,如營養不良,,會影響到產量和質量。要求桑葉新鮮質好,選采頂芽下7-15片葉喂養,達到良桑飽食的目的;5齡蠶用桑量占總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葉效益的關鍵時期;採用兩頭緊中間松的飼養方法:5齡的第1-2天或第5-7天,給葉量要嚴格控制到下次給桑時剛吃完為宜;第3-6天要讓蠶充分良桑飽食;每次喂葉時進行移蠶擴座,保持蠶頭均勻。
4、搞好蠶座衛生:大蠶期每天早上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陰雨天濕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風乾爽。
5、上簇采繭:五齡大蠶經過6-7天便開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呈蠟黃色,頭部左右擺動,這時,選用3-4塊方格簇交替重疊水平放好,把熟蠶均勻撒到簇上,待蠶爬定後將簇鉤掛起來。上簇期間要保持通風良好,維持簇中溫度24度,濕度85%為宜。一般春蠶上簇後6天,夏秋蠶上簇後4-5天即可采繭出售。
[編輯本段]膿病如何預防
膿病多發生於春季蠶期的5、6、7月份,秋季蠶期的9、1o月份。進入5月份以後,我區大部分蠶區的氣溫偏高,細菌活動活躍,加上此時春蠶已丈多連續飼養了2~3批,病原有了一定的積累,如果此時消毒防病措施不力,飼養操作不當,剜往往爆發膿病。秋季蠶期膿病的發生除以上因素外,葉質不良也是誘發膿病的重要原因。
膿病的防治要點:
1合理安排養蠶批次,預留充足捎毒時同。一年多次養蠶,尤其是多批次不同斷地飼養,蠶室蠶具連續使用,每期蠶結束後沒有充足的洗刷和消毒時問,給病毒的殘留和積累刨造了條件,膿病便有了隨時發生的可能。解決辦法,一是適當減少養蠶次數,將兩個相鄰蠶期之間至少留出一周的間隙,以便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蠶室、蠶具的洗刷消毒,徹底殺滅上期蠶留下的病原。二是不能減少養蠶批次時,可建立小蠶專用蠶房,實行小蠶共育。
2嚴格消毒,殺滅病原。消滅病原是防治桑蠶膿病的根本措施。養蠶前,要根據蠶室結構、蠶具種類,做好充分的清潔工作,再選擇適當的消毒葯劑進行全面消毒。發生過膿病的蠶室,除採取常規的消毒措施外,牆壁、天面再用新鮮的石灰漿塗刷,對預防膿病有較好的效果。養蠶中要對蠶室地面、貯桑窒、走廊及蠶室周圍環境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工作,同時小蠶可選用「小蠶防病一號」,大蠶可選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養蠶後,對蔟中的死蠶應先揀出投入消毒液(如石灰漿福爾馬林等)中,浸泡過夜後挖坑深埋。蔟具、上蔟室要在采繭後就地清潔消毒,妥善處理好蠶沙,以防病原擴散。
3嚴格提青分批、淘汰和廂離病、弱小蠶,防止蠶座混育感染。蠶感染病毒後,發育遲緩,不僅養蠶技術處理不便,更重要的是將病傳染給健康蠶因此在生產上凡是發育遲緩的小蠶,都應用分批提青的辦法,與健康蠶分開飼養j發現患病個體,必須立即揀出,堅決淘汰,以減少蠶座傳染的機會。在飼養過程中發現蠶座內有病死蠶,應小心揀出,防止屍體流出膿液四處污染,並立即進行蠶體、蠶座消毒此外,嚴格禁止大小蠶同室共育或混育。
4加強飼養管理,增強蠶兒體質。膿病的傳染和危害程度,與蠶的體質有關。養蠶過程中,要根據蠶的生理特點,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一是適時擴座,保證每條蠶有3倍體積左右的活動空間,防止蠶頭過密。二是良桑飽食,喂給肥培管理好的適熟桑葉,不喂偏老、偏嫩、發熱、發酵、泥沙及病蟲污染的葉。三是做好腡起處理,使蠶群體發有齊一,以增強蠶的抗病能力。另外還要精心操作,防止蠶體創傷。
5添食抗菌素,減少細菌對膿病感染的坍同促進作用。添食氯黴素、蠶病清等抗菌素,不僅對細菌病有預防作用,同時也有抑制膿病發生的效果。
6注意催青保護,防止蠶種被二次污染。蠶種在出庫提酸時,已經將附在蠶種表面的病原殺滅。如果發種的環節復雜或催青的環境不良,蠶種極易發生二次污染。解決的辦法是蠶種領回
後,用2福爾馬林或0.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進行卵面消毒,消毒後的蠶種放置於干凈的蠶室進行催青。
7飼養抗病力強的品種。不同的蠶品種對膿病的抵抗力不同,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綜合考慮選擇抗病力、抗逆性強的蠶品種。
8加強桑目的肥培管理,做好桑園害蟲的防治工作。桑園多施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對增強蠶的體質,減少蠶病的發生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桑園要適時噴葯殺蟲,減少害蟲的蟲口密
度,防止病毒引起的交*感染。
春蠶飼養技術意見
抓好養蠶前消毒,降低蠶兒發病率
養蠶前的清洗消毒是整個防病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奪取蠶繭高產的先決條件。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驟上要做到「一掃、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過程中要求做到六個要:蠶室要打掃凈,蠶具要洗得凈,葯劑要配得准,葯液要噴得勻,室具要消得全,消後要保管好。
做好補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補催青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廣大蠶農應重視補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溫濕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蠶種到室後,要及時攤卵,並控制溫度78-79℉,濕度差2℉,到收蟻前日傍晚,將溫度升至80-81℉,濕度差1℉,同時在補催青時要嚴格遮暗,以達到孵化齊一之目的。
杜絕明火加溫,確保人蠶安全
明火加溫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是易造成飼養員一氧化碳等廢氣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蠶農因明火加溫造成中毒送醫院搶救甚至死亡事件發生;二是溫度控制難,溫度過高時影響蠶兒體質,甚至把蠶兒烘死;三是易發生火災事故。同時,今年春蠶蠶種緊張,各地已均沒有預備種,如造成蠶種中毒、烘死等損失的,將無法彌補。因此,為確保人蠶安全,應大力推廣暗火加溫,實行地火龍、天火龍、電爐、靠壁灶等暗火加溫形式,或將明火加溫設施進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煙道,杜絕明火加溫;進蠶室飼蠶時要兩人以上,以便發生中毒時,相互照應、及時搶救;沒有小蠶飼養設施或條件較差的以及飼養量比較少的蠶農,提倡聯戶共育,實行小蠶集中飼養,或交由小蠶公司飼養;小蠶室要經常進行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密切注意天氣和蠶訊,合力做好防氟工作
據氣象部門預報,今年五月份降水量偏少,氣溫偏高,最長連晴可達7—8天,屬氟污染較重的氣候年型。因此必須依靠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加強春蠶防氟工作。一是要貫徹落實市府關於春蠶期防氟停火措施;二是密切注意蠶期的天氣情況和蠶訊變化,一旦出現氟化物中毒苗頭及時採取分批飼養、調整葉位、石灰水洗葉等農業防氟措施,減少損失。
提倡採用摘芯技術,提高桑葉產質量
摘芯就是將桑樹新梢的嫩頭摘去,可促進嫩葉加速成熟,提高桑葉產質量。方法是:在用葉前10天左右進行,根據桑園的用葉計劃,劃片分批摘芯。摘芯程度:一般摘去鵲口狀的嫩頭為度。
重抓防病防毒,減少蠶病和中毒損失
在飼養過程中要經常用新鮮石灰粉、防病一號、抗菌素和滅蠶蠅等葯劑進行蠶體蠶座的消毒防病,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蠶病損失,同時對新鮮石灰粉、防病一號等易變性揮發的葯劑,要密封存放,用後袋口扎緊;在採摘毗鄰其它農作物桑園的桑葉時,要做到先試後吃,嚴防因其它農作物噴葯治蟲引起蠶中毒事故的發生。
加強通風換氣,稀放飽食養大蠶
由於大蠶期蠶兒食桑量大,排泄物多,且又不耐高溫濕悶,因此,在大蠶期應特別重視通風換氣工作,做到開門開窗養蠶,並達到稀放飽食,大蠶三晝時每張種放足蠶座面積40平方米以上,並給足桑葉使蠶飽食。
抓好上山關,提高春繭產質量
抓好蠶兒上山關,是提高蠶繭產質量的重要措拖。一是在選用上山蔟具時要有安全意識。近年來少數地區曾發生過因蔟草殘留農葯影響而產生大量不結繭蠶的事故。由於去年稻飛虱暴發,晚稻大面積治蟲造成春蠶用作上蔟的稻草帶毒增加,如不重視對蔟草的選擇和處理,很可能發生類似事故。上蔟時建議選用方格蔟、塑料折蔟等優良蔟具;選用稻草蔟具時要盡量選用農葯污染少的稻草製作,並利用養蠶前期較空暇時間,充分曝曬乾燥,盡量排出殘留農葯。二是加強蔟中通風換氣,在熟蠶全部上山繭網形成後,蔟室開門窗通氣,使蠶兒吐盡繭絲物質,增加繭層量,提高繭質。........
9. 韓國留學:活章魚和蠶蛹敢吃嗎(組圖)
(注: 燒酒是韓國最典型的酒精飲料。)直至今天,韓國電視連續劇里表現普普通通的人們歇斯底里狂喊,發泄郁悶之時,或主人公孤獨難耐之時,仍然常常出現喝酒的場面。避開白天暴曬的日光,夜幕降臨時分,伴隨『歸心似箭』的車輛疾駛聲以及喧鬧的人群聲,在路邊吃攤前駐足小飲一杯吧。 1. 湯是一定給的! 每家吃攤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湯是一定給的。(喝啤酒可以點魷魚和花生, 喝燒酒就一定要喝爽口的魚丸湯) 2. 路邊吃攤上的特別風味! 筋道且清淡的雞珍是路邊吃攤的主要菜之一。 3.無骨的鳳爪 去掉雞爪的骨頭,悶熟剩下的肉。這種菜在一般餐廳里很難吃到,和炒雞珍一樣是路邊吃攤的特色。味道又脆又辣。 4. 美味夜宵——面條! 面條是路邊吃攤不可缺少的食品。很多人不是為喝酒,而只為了吃上一碗面條來到這里。(24小時便利店出現之前,凌晨感到飢餓時,人們就會來到吃攤『填肚子』) 5.一般國人不敢吃的蠶蛹 6.活章魚 其他美食 生魚片、繭蛹,、烤黃魚、雞蛋卷、 乾果類-花生、魷魚、魚脯, 餅、活章魚、生拌海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