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國人自稱是姜子牙的後代,為何古代朝鮮王室姓李不姓姜
韓國位於朝鮮半島的南端,早在很久之前,朝鮮和韓國都稱為朝鮮,都是中國的附屬國。而古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朝鮮的宗主國。所以說我們與韓國的聯系密不可分,可以說今天中韓兩國的友好關系在很久之前就打下了基礎。甚至在古中國的時候,有很多中國人來到了朝鮮,與當地人生兒育女,所以說很多韓國當地的人他們的祖宗就是中國人。
所以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古代朝鮮王族姓李而不姓姜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姜太公的後人。
B. 韓國人為什麼有外號叫棒子,這里有很深的歷史緣故
韓國人在中國一直有一個外號,被叫做「高麗棒子」,雖然這個外號在現在聽起來不太雅觀,但是這個外號不僅歷史悠久,更是在古代就是一直被朝鮮人所引以為傲。而至於這個外號到底是如何而來的,則是有以下幾個版本的說法。
第一個說法是,當時的朝 鮮是清朝的臣國。有一次朝 鮮國國王來了北京覲見乾隆,作為天 朝上國的皇帝,乾隆想這個面子上一定不能差,所以大擺筵席請這個國王吃飯,這個時候旁邊就有人端來了裝有花瓣和鹽的水,當時稍微見過點世面的中國貴族都知道這是讓你吃飯前洗洗手,但是這個朝鮮國王不知道啊,以為這是給他喝的,高高興興的把一盆全喝了,乾隆皇帝都看傻了,直說他簡直是個棒槌,這個朝 鮮國王還以為是封了自己一個什麼官位或者爵位,興高采烈的回去了,在國內到處宣揚。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朝 鮮還未臣服中國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總是和中國 軍隊打仗,因為朝 鮮軍隊善於使用棒子,用棒子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所以當時漢人就稱他們為高麗棒子,而高麗人則認為這就是對他們英勇善戰的一種認可。
另外有人分析,當時的韓國,也就是高麗盛產人參,出口了很多到了我們國內,人參在中國又有一個外號,也就是棒子,所以有些人也就習慣了用棒子來稱呼韓國人。
C. 韓非子又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對嗎
韓非子是韓國人沒錯,但是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那個韓國的人,那個韓國差不多是在現在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地方。不過現在的韓國在古代叫做高麗或者高句麗,也一直都是中國的一個附屬小國
D. 韓國的祖先是那個國家人
現代韓國人(朝鮮人)的祖先是半島南邊的三韓部落。三韓部落發展的國家有百濟和新羅,領土只佔據半島南部。百濟和新羅同時代的高句麗是大陸民族高句麗族建立的國家,高句麗國名來源於大漢朝轄下的高句麗縣;那時的半島北部是漢朝的領土,高句麗國是漢的屬國。高句麗國的國土是在西晉後才接收了西晉在半島北部的領土,從此成了半島北部的主人;此時高句麗已進入王朝的後期。最後高句麗被大唐所滅,半島北部領土被唐接收。當然隋朝曾三次征高句麗,不過沒成功。半島北邊從來都是大陸民族的領土。不管是商朝人,燕國人,秦朝人,漢朝人,西晉人,高句麗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都是大陸民族,並都曾擁有過半島北部領土,上下有2000多年。韓國人(朝鮮人)真正擁有半島北部領土是在契丹之後,也就是王建建立的高麗王國後才佔有半島北部領土。
然而現代韓國人(朝鮮人)只把高句麗人看成他們祖先,為什麼其他的擁有過半島北部領土的商朝人,燕國人,秦朝人,漢朝人,西晉人,唐朝人,渤海人,契丹人,他們卻不認祖?因為高句麗人已經消失在其他民族中,他們說高句麗人是他們祖先,更好賴帳!!另外,韓國人(朝鮮人)的祖先新羅人王建在高句麗滅亡200多年後建立了高麗王朝,取代新羅。而滅亡的高句麗在唐書上被稱為高麗。但是王建本人不是高句麗人後代,韓國史書說他用高麗的國號是想把他的王國建成高句麗那樣的強國。就是這個王氏高麗使韓國人(朝鮮人)自認為高麗民族。這就是三韓人成了高麗人的經過。但是這個高麗民族和高句麗民族根本是兩個不同的民族。但是韓國人(朝鮮人)有意把他們的高麗和高句麗扯在一起,這種歷史觀才使他們如此頑固!
真正的高句麗王國是由大陸民族構成,貴族階層是高句麗族,而高句麗族在唐滅高句麗後絕大部份被移民到大唐的中原。
中國史書的朝鮮是指商朝人萁子建的朝鮮國,後來燕國人衛滿取代了萁子後人,建衛滿朝鮮國。而韓國人(朝鮮人)在14世紀李氏朝鮮之前從沒建立過國號朝鮮的國家。但中國史書在14世紀李氏朝鮮之前就記錄過大陸民族建的朝鮮國。公元1392年,王氏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廢王自立,並在1393年以「朝鮮、和寧等國號奏請」明朝,明賜李成桂為朝鮮王,王氏高麗遂改號朝鮮,學界一般稱之為李氏朝鮮或簡稱李朝。這就是三韓人成了朝鮮的來歷!
三韓人在20世紀以前,因為國家的弱小,大陸王朝文化先進歷史悠久。而且三韓人精英都受中華文化的教育,所以把中國史書中的萁子朝鮮國看成他們的祖先,從而把自己的夷的出身抹掉。中國皇帝對於這樣的「親戚」當然也樂於接受。這種歷史觀誤導了兩國。
三韓人脫離日本人統治後,民族主義興起,他們為了擺脫歷史文化與中國王朝的聯系,竟編造了5000年的文明,並把萁子朝鮮國看成他們的歷史和國家。
由於大多數中國人對萁子衛滿朝鮮,三韓,高句麗,新羅,百濟,高麗,李氏朝鮮之間的關系不清楚。也許是因為《大唐英烈傳》的影響,很多都知道高麗(其實是高句麗);但他們誤認為高麗(高句麗)人就是現在的韓國人(朝鮮人)。三韓人利用了這種誤會,並把這種誤會作為歷史教育他們的學生。因為他們要讓自己的後代知道韓國人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有6000年歷史,從古到今都是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主人。正因為他們想證明自己是中國東北的主人,所以死拉著高句麗不放。現在韓國學者又把手伸向了商朝人,東夷人。呵呵,看他們玩什麼花樣!!
韓國學者很清楚高句麗和韓國沒有歷史的傳承。但以民族主義為榮的韓國學界絕不會認錯的。他們的夢就是打造沒有自虐的光輝的獨立的強大的「歷史」。為了這個歷史,他們可以否認一卻!
隨著韓國國力的增強和民族主義的高漲。韓國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公然對中國東北提出領土要求,據說他們來中國東北長白山旅遊時頭上扎著寫有「還我河山」的紅色文字的白布帶。而且在韓國錯誤歷史觀的故意誤導下,韓國人都認為中國東北是他們的故土,高句麗人是他們的祖先。現在韓國人正在對中國東北進行滲透,特別是中國東北的延邊。
希望大家能警惕韓國人!!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檀國大學生物系教授金旭日前提出,韓國人的祖先是「中國中原地區的農耕人」,因為從遺傳學的角度看,韓國人與中國漢族和日本人接近。關於韓國人祖先的這一新說法,推翻了韓國最流行的韓國人祖先來自蒙古的說法。
金旭教授表示:「我們用人類學系統分類的方法對185名沒有血緣關系的韓國人的線粒體DNA鹼基序列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10名韓國人中有4人的鹼基序列與中國中原地區的農民相似。」
金旭教授根據這個結果提出:「我們民族的祖先是中國中原地區的農民,從遺傳上看,韓國人與中國的漢族和日本人更接近,而不是現在所說的蒙古人。」
金旭還提出,韓國人和日本人的鹼基序列接近這一事實表明,2300年前定居在日本列島的彌生族很可能來自朝鮮半島。這一說法與2003年日本鳥權大學醫學院教授井上貴央提出的說法基本相同,井上認為:「公元前5~4世紀,古代(彌生時代)日本人的鹼基序列與韓國人接近。」
此前,韓國學術界普遍認為,大韓民族的祖先是亞洲北部的蒙古人,這就是所謂的「北方單一起源說」。
E. 韓國人是不是中國人我聽說在元韓,韓國在中國的土地上叫高麗王國,後來高麗與明韓開戰,挑到了韓國去了
韓國和朝鮮在古代是叫做高麗國,是各個朝代的附屬國,也就是每年拿一點東西給中國的王朝,但是這樣年年拿的感覺不好啊,於是在各個朝代國力衰弱的時候那些高麗人就起來高反抗呀,每次都被打的不敢吭聲以後又老老實實的進貢,直到晚清時期,國力衰退的厲害,才漸漸的脫離的,脫離後叫朝鮮半島,直到日本的侵略,朝鮮半島分離,一邊韓國,一邊朝鮮
F. 韓國人和朝鮮人是古代的高麗人嗎
最初的朝鮮半島本來沒有什麼人。
商朝滅亡的時候,商朝貴族箕子(商朝紂王的親戚)率領5000人逃到朝鮮半島,建立了朝鮮半島上第一個國家:箕子朝鮮。
從此之後,不斷有中國人向朝鮮半島移民。
漢朝時期,朝鮮半島被漢朝佔領,漢朝在那裡設置了四個郡。
東晉時期,由於中國喪失了北方的領土,因此無法控制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出現很多部落。這些部落互相吞並,在隋朝之前,形成了三個國家:新羅,百濟,高句麗.
唐朝和新羅聯盟,消滅了百濟和高句麗。百濟被唐朝滅亡,後來領土歸新羅,高句麗被唐朝和新羅聯合消滅,領土被雙方瓜分,以大同江(就在平壤南面)為界線,北方歸唐朝,南方歸新羅。
後來,新羅衰落,朝鮮半島又分裂,崛起的高麗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人就是新羅然人,新羅人就是箕子朝鮮的後人,因此,高麗人從血統上,都是華夏-漢族的後人。
高麗本來是漢化的國家,無奈宋朝軟弱,不能幫助高麗。高麗先後被契丹遼、女真金、蒙古元控制,漸漸蠻夷化。這激起了高麗官吏和百姓的憤慨。最後,在明朝的幫助下,親華的高麗大將李成桂率領愛國官吏和百姓,推翻了高麗政權,建立了親華政權。李成桂向朝廷請示國名,明太祖親賜其國名為「朝鮮」。希望他們能象箕子朝鮮那樣,在朝鮮半島弘揚華夏文化,是朝鮮半島早日去處蒙古的遺毒,重新成為文明國家。
因為朝鮮是明朝的屬國,和其他國家比,朝鮮可以理解為中國的一個地方,習俗跟中國類似。所以在明朝的時候,生活在朝鮮,就是朝鮮人,生活在中國,就是華人。
明朝時期,很多中國人移民到朝鮮,他們現在雖然還有自己的家譜(韓國人普遍有家譜),證明自己是從中國移民過來的,但現在都歸納為朝鮮人。同樣,很多朝鮮人到中國就是華人 。
滿清佔領中國後,朝鮮失去了中國在文化方面的幫助,雖然心理厭惡滿清,但又不能幫助中國來反清復明,所有在文化上只有獨立自主這一條路了。因此,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習慣。也就形成了朝鮮人。
日本在民國前一年佔領朝鮮,後來有扶植滿遺霸佔中國領土建立偽滿洲國,日本為了控制中國領土東北,採取了向東北移民的辦法。但日本本國人有限,而且距離東北比較遠,於是日本也把一些朝鮮人遷移到東北去。這些朝鮮人是中國朝鮮族的祖先。
其實,中國人包括中國境內的高句麗族建立的國家控制的范圍基本上都是在朝鮮半島的北部,自古以來在朝鮮半島的南部就有三韓部落,即馬韓、辰韓和牟韓,這個三韓部落才是今天的朝鮮族的真正祖先。其中的辰韓又稱秦韓,發展起來的較晚,是秦時為躲避戰亂而來的中原移民,馬韓部落劃分出一塊地盤來供其生存,三韓部落首領不能由辰韓擔任,事實上基本為較強的馬韓擔任。後來馬韓和辰韓先後形成了新羅和百濟兩個奴隸制國家。
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古代位於滿洲和朝鮮半島北部的民族國家,為古代朝鮮三國之一(還有百濟、新羅),其人民主要是居住在滿洲和朝鮮半島的夫餘人、古朝鮮人(穢貊,此外還有句驪人等)。隋朝統一中國後,對高句麗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征服,可是都失敗,反而由於國內起義隋朝滅亡。 公元668年(中國唐高宗李治總章元年),高句麗在唐朝和新羅的夾擊之下滅亡,第27代國王寶藏王高藏被唐國俘虜。高句麗人被唐國掠走一部分,而其人民大部融入渤海國及新羅的人民里。而另一方面,原高句麗將領、栗末靺鞨酋長大祚榮在高句麗亡國後不久率領被唐國劫掠的一部高句麗人東歸,擊敗尾追的唐軍後在高句麗的舊地建立起渤海國,繼續高句麗人的政權。
G. 韓國人的祖先是
根據目前中國的史籍記載,最早在朝鮮半島上建立國家的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箕子所建立的.箕子是商紂王的叔叔(也可能是哥哥),在商王朝滅亡後被周武王分封到了朝鮮.後來在秦漢之際燕人衛滿跑到朝鮮建立了衛氏政權,到漢武帝時被漢朝滅掉設立了幾個郡.一直到西晉都是這樣的.但這些政權都在今天朝鮮半島的北端,南部有所謂的韓,在三國時有三韓有辰韓\馬韓\弁韓,在今天吉林和朝鮮東北地區還有過高句麗(不過中國認為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有一些其他的民族部落.今天的朝鮮統一民族的形成應該是唐宋以後的事情了,新羅統一朝鮮以後朝鮮半島才真正有了統一,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統一的朝鮮民族才能定型.蒙古人肯定不是他們的祖先.不過這些歷史都是中國人記錄的,朝鮮人是否認同就不知道了.反正他們自己認為自己是從長白山上下來的.他們聲稱中國的東北都是他們的領土後來被中國佔領了.從民族上講他們和我們漢族不是一個民族,但是先秦時期有多少中國人移民到那裡是說不清楚的.他們既然不願認我們這個祖宗,所以我們也不必非要認這門親戚.
H. 韓國的來歷是什麼
韓國歷史上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清朝於甲午戰爭中戰敗,韓國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後成立「大韓帝國」,1910年被日本吞並,二戰後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
大韓民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韓民族,通用韓語。首都為首爾。
(8)韓國人在古代叫什麼人擴展閱讀:
文化風俗
1、語言
韓國通用韓國語。韓國在19世紀前借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完成《訓民正音》,仿照漢字外型創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諺文。
2、宗教
韓國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3、服飾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
4、飲食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麵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韓國飲食包括每天重復的日常飲食,一生中必經的舉行儀式時擺的食品,祈求豐年和豐漁時擺的豐年祭與豐漁祭食品,祈禱部落平安而擺的部落祭食品,還有悼念過世的人而擺的祭祀食品等。同時也隨季節的不同利用當時的食物做季節美食。
I. 韓國人的祖先是扶餘人嗎
韓國人的祖先不是中國人。
根據目前中國的史籍記載,最早在朝鮮半島上建立國家的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箕子所建立。
箕子是商紂王的叔叔(也可能是哥哥),在商王朝滅亡後被周武王分封到了朝鮮。後來在秦漢之際燕人衛滿跑到朝鮮建立了衛氏政權,到漢武帝時被漢朝滅掉設立了幾個郡。
這些政權都在今天朝鮮半島的北端,南部有所謂的韓,在三國時有三韓有辰韓、馬韓、弁韓,在今天吉林和朝鮮東北地區還有過高句麗(不過中國認為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有一些其他的民族部落。
(9)韓國人在古代叫什麼人擴展閱讀: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簽訂《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
1919年4月11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中國上海成立。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輾轉杭州、嘉興、鎮江、長沙、廣州、柳州、綦江等地,於1939年抵達重慶。今天的韓國政府以在上海成立臨時政府的1919年作為「大韓民國」開國元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蘇軍隊分別進駐半島南北部。
1948年8月15日半島南半部建立大韓民國,李承晚出任首屆總統。
1960年李承晚下台,同年8月尹潽善任總統。
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此後長期執政。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煥發動政變,於1980年出任總統。
1987年韓國修改憲法,實行總統直選,同年盧泰愚當選第13屆總統。此後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和文在寅先後當選第14屆至19屆總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民族
J. 韓國人古代的稱位排序
王自稱呼"나"(na,我)
要是和中國的禮法配套,就是"孤""寡人"
王妃對王自稱為(저)"妾""妾身"
王稱呼王妃(왕비)"王妃"
王對第三者稱呼王妃(왕비○씨)"王妃某氏"
奴才(저)"奴才""小的""奴婢"
奴才回答(예,마마)"是"
朝鮮王朝對王、王妃、王太妃、嬪,以及一些有身份的宮女頭兒都稱呼為마마(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