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外交部說沒聽說過限韓令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的措辭,非常有技巧。原文是這樣的
「我沒有聽說所謂的限韓令」,只有第一句,用的是「我」。後面兩句用的都是中方。提到了薩德和民意。這意味著什麼呢?
1、耿爽沒有直接否認限韓令,而說的是「沒有聽說過」,意思就是告訴對方:相關部門可能是存在有類似指令的,但這並非是中央政府決定的。例如江蘇省文化廳,是有權發布行政指令,來限制韓國明星的商業活動,不需要中央政府特批,他有自己的權利,只要不是違法違規。
2、隨後,說到中韓之間的人文交流,「但中韓的交流是需要民意基礎的」。其中一個重點詞彙是「民意基礎」,潛台詞很明顯:這是民眾在表達不滿的方式,中央政府對此是支持的。
3、(敲黑板!)然後重點來了!把話題引到薩德,意思是,是你們韓國先不仁的,那就別怪我們不義。只要你取消了薩德,那麼大家還可以商量。
-------------------------------------------------------------------
在官方正式場合中,這種外交辭令是非常必要的。很多話,不能直接說,以免讓對方抓住把柄。但也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意思。
作者:范曉明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52880397/answer/1324882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㈡ 韓國國會通過法案來禁止他國「抄襲」
2018年1月30日,為保護文化產品和音樂知識財產權,韓國國會通過了就職於韓國教育文化體育觀光委員會的李東燮議員提出的「文化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兩項法案。
近年來,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關注度和力度都有明顯加強,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的知識產權付費意識也在增強,但知識產權上的「過度挪用」情況確實還是存在。張頤武表示,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法律框架已經較為完善,但在具體執行上還有改進空間。
㈢ 外交部回應韓媒稱沙塵暴起源中國,你如何看待韓媒的迷惑發言
韓國媒體稱,席捲了中國北方等地區的沙塵暴起源於中國境內韓國媒體在本月15日引用韓國氣象廳表態稱,中國沙塵暴的天氣導致了韓國國內的空氣質量下降,看意思是在譴責中國了,我真的是不知道韓國人是咋想的,小小的媒體竟然直接不分青紅皂白的對中國進行污衊和譴責,這是態度的問題,嚴重的侵犯了中國的名譽權,雖然我們政府大國度量不跟韓國計較,但是我是個普通人,就的說幾句了。
中國外交代表也表示韓國媒體不要先入為主。
㈣ 駐華韓文化院成立糾錯改正團,韓國偷文化的態度是不是越來越明顯了
2月22日,韓國駐華大使館文化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駐華韓國文化院”發布《第13期“糾錯改正團”招募公告》。
公告稱,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海外文化弘報院為傳播正確的韓國信息及韓國文化,成立了“糾錯改正團”。通過“韓國糾錯改正服務”,糾正世界各地有關韓國的錯誤信息,提升國家形象。
有網友評論:韓國人要糾錯,是不是首先要正視自身錯誤比較好?非常精準了。
㈤ 韓劇抄襲中國古代故事和服裝,發型,,難道中國任由韓國抄襲,沒有法律來保護中國文化嗎
不是抄襲,他們的衣冠服飾本來就是效仿明朝的。明亡後,他們認為繼承了中華道統而自稱「小中華」。
㈥ 中國外交部面對韓國薩德採取什麼應對策略
我估計還是老台詞,強烈的反對和譴責!
㈦ 國際上怎麼看待韓國的剽竊
國際,其實只能在亞洲甚至東亞范圍內有點波瀾,在西方國家根本沒興趣管這個。這些東西只有亞洲儒文化圈的才清楚,他們也說不清楚
首先,日本。日本其實是最清醒的局外人。對於韓國的文化掠奪和「創世」說,他們也很諷刺的,因為韓國人說醬油是韓國發明的,這點激怒了本來一直冷眼旁觀的日本
第二,台灣【省】。作為中國人,當然覺得韓國人這種做法很可笑
第三,北朝鮮。貌似沒什麼感覺。說不定偷著樂呢,畢竟和韓國同文同種
中國政府只提出「強烈抗議」「非常遺憾」等,外交部嘛,就會說這個。韓國政府就某些言論也公開聲明過「絕無此事,純屬謠言」,所以有些言論並非官方認可的,只是韓國民間某些人的意淫而已
PS:韓國端午節申遺中的端午節習俗、目的的確和我們不一樣,只是名字相同。
對於孫中山、朱元璋是韓國人這類言論,大部分韓國民眾還是不認同的,只是學術界在攪和。
讓他們攪和吧,申遺只能政府出面才行,韓國政府絕不敢公然掠奪完完全全屬於中國的文化的,所以我們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中華文化的申遺工作,保護本國文化遺產
㈧ 如何看待外交部發言人針對韓國薩德問題說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
說話算數,如世界貿易組織說好的五年後開放金融市場,通信市場,汽車市場,醫療衛生市場,媒體市場,為嘛還高度壟斷著呀,中國買一輛寶馬車的價格是美國的差不多三倍價錢,說好的開放呢,我很愛國,可面對這些,我無言以對,大國形象在哪呢,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