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怎麼成為副中心

韓國怎麼成為副中心

發布時間:2022-04-26 21:20:03

Ⅰ 首爾哪些區是市區

1、江南區

江南區(韓文:강남구)(羅馬字:Gangnam-gu)是韓國首都首爾的一個行政區,位於漢江以南。該區是首爾的重要商業地帶。新沙、驛三、論峴、三成都是不少跨國企業的辦公室所在地。狎鷗亭是本地著名的高級時裝店集中地,論峴洞是不少電影公司的所在地,首爾地區的頂級富豪均定居在此。

2、瑞草區

瑞草區(韓國語:서초구)(英文:Seocho District)是大韓民國首都首爾特別市的一個區,位於漢江南岸,位處於首爾的副都心江南地區里。瑞草區的面積約有47平方公里,在首爾的地產來說是一個高檔住宅區。韓國首都的多項公共設施,如:國立圖書館、大法院、監察廳等都位於本區。三星集團的總部亦位於本區的瑞草洞,鄰近首爾地鐵2號線的江南站。

3、中區

中區(韓國語:중구)(羅馬字:Jung-gu)是韓國首爾特別市的一個區。首爾市的行政機構、廣播媒體、金融機構、購物中心、高級酒店、和傳統市場集中分布在中區。該區還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首爾市民的休閑空間——南山。名勝包括:國立劇場、明洞商業街、首爾火車站、南大門市場、南山公園、韓國銀行、首爾塔等。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和諧交融的城區。

4、龍山區

龍山區(韓國語: 용산구)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中心部,是連接漢江的南北岸的交通要沖。擁有南山、家族公園、孝昌公園、漢江市民公園等許多綠地空間。是美第8軍、外國使館駐在地,觀光特區,很多外國人出入。該區擁有東亞最大的電子信息流通團地:龍山電子商家;擁有「梨泰院觀光特區」(首爾特別市於97年最早指定)。

5、鍾路區

鍾路區(韓國語:)位於大韓民國首爾特別市中部,東大門區以西。是首爾的中心地帶,有很悠久的歷史。佔地面積23.92平方公里。鍾路區是首爾市的政治、經濟、行政和文化中心。韓國總統、總理的府邸、議會大樓以及其它重要的政府行政機關大都坐落在鍾路區。

Ⅱ 因地理位置舉足輕重的韓國,是怎麼做到躋身戰國七雄的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魏國在接連慘敗於齊、秦之後,惠王被迫協同韓及其他小國諸侯赴徐州朝見齊威王,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即所謂“徐州相王”;此後中國進入了群雄角逐、縱橫捭闔的混戰時期。

由於政治改革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戰國“七雄”當中的齊、秦、楚三國地廣兵強,各自的綜合實力均超過了其他諸侯。三強之間實力相對均衡,誰都沒有絕對把握戰勝對手。因為統一條件尚未成熟,任何一強要想吞並鄰國,都會遭到其他數國的聯合抵制與阻擊,難以一舉成功。

既然兼並天下的時機未到,齊、秦、楚等強國便暫且奉行徐圖進展、謀求霸權的策略。一方面,脅迫或拉攏其他中小國家加入本方陣營,以壯大自己的力量,形成對敵優勢,即所謂“合縱”、“連橫”。另一方面,通過蠶食鄰土以增強國力,打擊並削弱爭霸對手。待到時機成熟,再來掃清寰宇,一統海內。

在這一歷史階段的政治斗爭里,韓、魏兩國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它們所附從的某個強國往往會取得作戰的勝利,甚至能夠不戰而迫使對手割地求和。齊、秦、楚為了達到控制韓魏的目的,在軍事和外交活動中各施謀略。而齊、楚爭霸失利,秦國最終獲勝,得以獨步天下,這一結果與它們爭奪韓魏的成敗有著密切的關系。

韓國所處的地利形勢

軍事地理學上的“樞紐區域”,也叫做“鎖鑰地帶”,指的是處於交通要道,在對立作戰的雙方或數方中間的“兵家必爭之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奪取、控制了這一區域,就可以阻擋敵方的進擊,並使自己能夠向幾個戰略方向運動兵力,獲得戰爭的主動權。戰國中期的樞紐區域,由位居中原腹地的韓、魏兩國構成。

韓國國土分布於豫西和豫南的丘陵山地、晉南谷地,以及國都新鄭所在的豫東平原。《漢書·地理志》日:“韓地,角、亢、氐之分野也。韓分晉得南陽郡及潁川之父城、定陵、襄城、潁陽、潁陰、長社、陽翟、郟,東接汝南,西接弘農得新安、宜陽,皆韓分也。”

蘇秦日:“韓北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常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地方千里,帶甲數十萬。”

韓國在軍事地理方面的特點:首先是處於東亞大陸的中心,控制了當時中國幾條重要的水陸交通干線。如通往東西方的陸路有:豫西走廊,西端的重鎮臨晉、陝、焦、曲沃屬魏,宜陽和東端的成皋、滎陽與管屬韓;晉南豫北通道中段的上黨、軹道分屬韓、魏。

連接南北方的大道則由燕趙南下,進入魏地的鄴、朝歌,渡過黃河,經韓之管城(今河南鄭州)、國都鄭(今河南新鄭),直赴楚國的方城。聯系全國兩大經濟區域——關中與山東的水路,是由消水入黃河,歷三門、孟津,到達韓之滎陽、魏之延津,黃河中遊河段兩岸多是韓、魏領土,幾處重要渡口如陝津、武遂、河陽、白馬俱在其內。滎陽又是黃河與濟水的分流之處,魏惠王時開鑿鴻溝運河,把濟水與汝水、泗水、淮水聯結起來,在河淮之間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運交通網,韓之滎陽與魏之大梁都是總綰幾條河道的樞紐。

所以申不害說:“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當作“王”)。”這簡直是要國君用陰謀權術來駕馭臣下、統治人民了。

申不害不但主張國君要用術,而且要求各級官吏只能做職權范圍內的事,不能越職辦事;凡不屬於職權范圍內的事,即使知情也不能講。申不害曾說:“治不逾官,雖知弗言。”其目的還是為了防止臣下篡奪大權。但是這樣一來,只能使得國君聽不到真實的意見,不了解真實的情況,所以韓非曾對此提出批評。

申不害所講的術,客觀上是君主專制統治體制下官僚制度推行後必然的產物。這種陰謀權術,不僅國君可以用來駕馭臣下,大臣也可以用來爭權奪利,“故申不害雖十使昭侯用術,而奸臣猶有所譎其辭矣”。申不害這樣用術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成效是比較差的。

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製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但韓國的改革有一個根本性的局限,即不大重視從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各個方面進行徹底性的變革,因而效果受到影響。變法主持人韓昭侯、申不害一死,改革就不能繼續下去,終戰國之世,韓國一直積弱積貧,無太大的作為。

韓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我想與申不害的變法也不無關系。

Ⅲ 韓國分幾個城市

國土:

大韓民國位於亞洲東北部,是與大陸連接的由北向南伸展的半島國家。半島南北長約1,000公里,東西最短距離為216公里,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半島的西北部與中國東北部接壤。

韓國的標准時間比世界標准時間快9個小時,比中國快1小時。

語言:

韓語與土耳其語、蒙古語、匈牙利語等同屬烏拉阿爾泰語系。韓國文字(1443年創制)是頗具特色的表音文字。韓文共有十個母音,十四個子音。結構組合科學且簡單易學,是有利於印刷、出版業發展的最科學的文字之一。

國旗:

韓國的國旗名為「太極旗」,中央以易學中象徵「宇宙與真理」的「太極」為圓;紅與藍象徵著陰陽;水、火;男、女:靜、動等的融合與諧調。四角的爻卦則分別象徵著天、地、日、月;顯示出對稱與均衡。

國花:

韓國的國花是無窮花,學名為木槿。生命力強的無窮花,象徵著大韓民國歷盡磨難而矢志彌堅的民族性格。七月至十月是無窮花綻芳吐芯的季節。

氣候:

韓國屬溫帶氣候,可以觀賞到四季美景,為旅遊倍添樂趣。韓國北部深受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寒暑溫差較大,愈往南愈呈現出溫和的海洋性氣候的特徵。

飲食:

韓國是由北向南延伸的半島國家,四季分明,因此各地出產的農產品種類非常豐富。自三國時代後期開始,韓國飲食形成了以米飯為主食,小菜為副食的結構。

韓國因三面臨海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擁有豐富的海產品外,紫菜、海苔等海草植物也種類繁多。另外,原來自山上自生自長的各種野菜成功移植到菜地里,是蔬菜種類也豐富多彩。此外,黃醬、醬油、辣椒醬、魚貝醬類等發酵食品的發展,使主料和副料互相搭配,再加入辣椒、大蒜、生薑、香油等調味品,更使韓國風味進一步完善。

韓國料理分類為湯類、火鍋類、燉和燜、煎和烤、素菜、魚蝦醬等。

韓國泡菜是韓國代表性的傳統料理之一,也是典型的發酵食品。在韓國人的餐桌里每頓都離不開各類泡菜。除了白菜之外,各種帶葉青菜、蘿卜、韭菜、香蔥、黃瓜等都可以作為泡菜的主原料。已有研究顯示,韓國泡菜對減肥、清腸、預防成人病有特效。

首都:

韓國的首都是首爾,約有1000萬人口(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1/4左右)。是傳統與現代和諧融為一體的國際化大都市。

緩緩流過漢城市中心的漢江是哺育民族的乳汁、是韓國經濟發展的象徵和動力,也是漢城市民的最愛。如今,沿著風光秀麗的漢江兩岸,建有多處市民公園,設有各種娛樂健身設施。在柔和的江風吹拂下,或乘游覽船觀賞兩岸風景,或盡興利用各種設施體驗充滿生機的漢城生活,無疑都是不錯的選擇。

IT產業:

為了適應21世紀知識信息化社會,韓國政府集中扶持資訊基礎設施和資訊產業。結果,韓國即成為資訊產業的強國,受到國外媒體的高度評價,被稱為「尖端數碼技術的試驗場」。以2003年上半年為准,韓國超高速寬頻網用戶在全國1430萬戶中超過118萬人,普及率高達70%,為世界最高。寬頻網的普及,除了給網上購物、各種證明文件的申請和發送、聽取外國名校講座等一般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之外,還推動了行動電話和網上游戲等產業也隨之高速發展。在三星數碼冒險世界、LG夢想網、SK Telecom宣傳館等可以了解韓國尖端IT產業。

Ⅳ 韓國的國家體制是怎樣的

韓國介紹之國家體制 (一)憲法 大韓民國第一部憲法是1948年7月17日頒布的,現行憲法系1987年10月27日通過,1988年2月25日生效,是韓國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後第八部憲法。該憲法規定韓國為「民主共和國」,權力屬於國民。 (二)立法 立法權屬一院制的國會。國會由議員組成,候選人必須年滿25歲,每個選區1名,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得票多者當選。選舉出的議員占議員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他席位按比例分配給在直接選舉中獲得5個或5個以上席位的政黨,這種議員稱為全國區議員。立法會議分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兩種。定期會議每年召開一次,會期不超過100天,臨時會議可根據總統或四分之一以上議員的要求召開,會期不超過30天。第十五屆國會議員於1996年4月經選舉產生。 (三)國家元首 韓國總統是國家元首兼武裝力量總司令,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總統有權在發生戰爭、武裝沖突或發生緊急情況時,按法律規定宣布國家處於戒嚴狀態,但需得到國會的批准。第15屆總統為金大中,於1998年2月25日就任。 (四)司法 司法權屬於法院,憲法規定法院是政權機構中的一個獨立部門。法院系統分三級,即大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此外還有家庭法院、軍事法院和憲法法院。法院審理民事、刑事、行政、選舉等訴訟案件,處理和監督有關房地產登記、人口調查登記、保證金和司法公證等事務。 大法院系最高司法裁決機構,有權對行政法規、管理條例或處理決定的合法性作最終復查$昕取對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家庭法院和軍事法院裁決的上訴。它的裁決是最終的,具有約束力,成為所有低級法院所遵循的判例。 高等法院聽取對地方和家庭法院在民事和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及法律指定的特殊案件中判決的上訴。韓國有4所上訴法院,可自行通過審訊作出維持或推翻下級法院判決的決定。 地方法院對大多數案件擁有初審權。 家庭法院受權審理所有涉及婚姻、少年和其他家庭內部問題的案件,但不公開審理,以利保護個人的隱私。 軍事法院審理武裝部隊軍人和文職人員犯下的罪行。 憲法法院是根據法院的要求,對某項法律是否符合憲法進行裁決,並對彈劫、解散政黨,國家機構之間、國家機構與地方政府之間、地方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許可權爭端,以及法律規定的有關憲法的訴訟作出裁決。 大檢察廳是國家的最高檢察機構,管轄高等檢察廳、地方檢察廳和支廳。 (五)行政機構 內閣稱國務院,為最高行政機構。總統通過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國務會議由總統、總理、副總理及有關行政部長官組成。總理由總統任命並經國會批准,在總統指導下主管各行政部門的工作。國務會議的成員由總統根據總理的推薦任命。國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決議,解除總理或國務會議成員的職務。 (六)政黨 韓國光復後,政治處於大變動時期,各種政治勢力紛紛出籠?政黨林立,你爭我奪,既有意識形態的差異,又有地方群雄割據的特徵,加上不同派別的利害關系,縱橫交錯,時而分裂對立,時而握手聯合,令人眼花繚亂,難分良莠。近來各黨的主張和政策大同小異,卻又嚴重對抗,使一般百姓特別是青年人產生厭惡感,迫切要求出現能代表新時代潮流的新政治家、新政黨。時代的要求預示著韓國政黨將有新變化。目前主要的政黨有4個: 1.新政治國民會議。成立於1995年8月11日,系由民主黨分裂出來的,現任代理總裁趙世衡。該黨的重要政治主張為實行西方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積極支援地方自治團體;建立以中小企業為中心的經濟體制;爭取分階段和平統一國家。 2.大國家黨。成立於1997年11月21日,系由新韓國黨和統合民主黨合並而成。總裁趙淳。該黨主張「以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經濟作為國家的基礎,主導國家的民主統一,在自主自存基礎上,建立先進的福利社會」。對外政策以對美國、日本、西歐關系為基礎,在平等互利原則下,與不同制度、不同信念的國家建立外交和經濟合作關系。 3.國民新黨。成立於1997年9月13日,系由新韓國黨分裂而出。總裁李萬變。該黨主張繼續深化政治革新,推進民主化;採取積極措施,加速發展經濟;促進半島北方的改革,爭取分階段統一國家。 4.自由民主聯盟。成立於1996年3月,系由新韓國黨部分黨員和新民黨合並而成。總裁朴泰俊。該黨主張拋棄「沖擊性的政治作法」和「一言堂」;要求修改憲法,實行內閣責任制,自稱「保守」政黨。 (七)軍隊 韓國的軍隊稱為國土防衛軍,簡稱"國軍",最初是由美軍政廳利用原在日本和偽滿軍隊中服役的人員組織起來的。1948年韓國正式建國,成立了國防部,從美國佔領軍手中接管了對韓國軍隊的指揮權。1948年11月30日頒布《國軍組織法》,實行普遍徵兵制和志願兵招募制相結合的制度,逐步建立了陸海空三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服役期為2年,空軍和海軍的服役期為3年。憲法規定總統為三軍最高統帥。韓國總兵力有65.5萬人,其中陸軍l54萬人,海軍6萬人,空軍5.5萬人。1995年國防預算為142.5億美元,占財政預算支出的23%。 除正規軍外,1968年4月建立鄉土預備軍,由預備役軍官、士兵及志願人員組成,約有400萬人,其任務是負責農村的保衛工作,每年訓練8天。1975年頒布民防基本法,開始建立民防衛隊,規定每個村都要建立民防隊的下屬部隊,由沒有參加鄉土預備軍的17歲至50歲的男性公民組成,約有500多萬人,每年訓練1個月,其任務是在敵人發動進攻或出現有礙公共秩序和安寧時,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1975年還建立了學生護國團,由高中以上至大學的男女學生組成,約有306萬人,每周訓練4小時。此外,還有警察11.45萬人。 近年來,韓國在堅持"韓美共同防禦體制"的同時,逐步加重韓國軍隊的防禦責任。為增強軍事力量,韓國不斷調整軍事機構,改善指揮體制堅持質量建軍,加速實現軍隊現代化;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增強軍備自給能力;加強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與日本的軍事合作,簽訂軍事合作協議,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互通軍事情報等。 希望您能採納 如有疑問歡迎繼續追問謝謝

Ⅳ 韓國的行政區劃(越詳細越好)

行政區劃:現有1個特別市:首爾(舊譯「漢城」)特別市;9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道市名 市郡名 CC2000 面積 市郡名 CC2000 面積 市郡名 CC2000 面積 市郡名 CC2000 面積

漢城特別市 [漢城] ▲ 9,853,972 606
釜山廣域市 [釜山] ▲ 3,587,562 533 機張郡 67,875 218
大邱廣域市 [大邱] ▲ 2,326,318 459 達城郡 147,672 427
仁川廣域市 [仁川] ▲ 2,392,745 383 江華郡 60,289 411 瓮津郡 13,304 164
光州廣域市 [光州] ▲ 1,350,948 501
大田廣域市 [大田] ▲ 1,365,961 540
蔚山廣域市 [蔚山] ▲ 851,751 301 蔚州郡 160,359 755
京畿道 水原市 ▲ 944,239 121 安山市 ▲ 554,998 145 儀旺市 117,594 54 廣州市 125,943 432
城南市 ▲ 912,222 142 高陽市 ▲ 762,598 268 河南市 120,149 88 抱川市 138,654 827
議政府市 354,422 82 果川市 66,592 36 龍仁市 384,741 591 楊州市 110,299 310
安養市 ▲ 578,845 59 九里市 160,485 33 坡州市 177,128 682 驪州郡 97,412 608
富川市 ▲ 757,832 53 南楊州市 339,545 460 利川市 179,081 461 漣川郡 48,915 696
光明市 333,596 39 烏山市 102,287 43 安城市 132,965 554 加平郡 52,024 843
平澤市 342,806 451 始興市 304,260 130 金浦市 148,576 276 楊平郡 75,574 878
東豆川市 72,366 96 軍浦市 262,593 36 華城市 189,467 688
江原道 春川市 252,177 1,116 束草市 87,880 105 平昌郡 41,162 1,463 麟蹄郡 30,771 1,646
原州市 267,849 868 三陟市 75,592 1,186 旌善郡 46,048 1,221 高城郡 32,207 664
江陵市 227,856 1,310 洪川郡 67,094 1,818 鐵原郡 47,901 890 襄陽郡 29,079 629
東海市 96,280 180 橫城郡 40,900 998 華川郡 22,726 909
太白市 54,164 304 寧越郡 43,732 1,127 楊口郡 21,118 700
忠清北道 清州市 ▲ 585,622 154 清原郡 116,129 814 永同郡 60,415 845 陰城郡 83,725 521
忠州市 217,510 984 報恩郡 38,261 539 鎮川郡 56,934 406 丹陽郡 36,050 781
堤川市 143,537 882 沃川郡 57,445 537 槐山郡 38,335 841 曾坪郡 29,153
忠清南道 天安市 415,818 636 瑞山市 142,972 739 燕岐郡 79,745 362 洪城郡 90,470 444
公州市 130,223 941 論山市 137,157 554 扶余郡 83,571 625 禮山郡 97,521 543
保寧市 109,423 561 雞龍市 27,104 舒川郡 66,852 268 泰安郡 65,888 503
牙山市 179,900 543 錦山郡 57,775 578 青陽郡 38,544 480 唐津郡 117,652 653
全羅北道 全州市 ▲ 615,804 206 南原市 94,810 752 茂朱郡 27,430 632 高敞郡 64,846 607
群山市 272,129 382 金堤市 102,428 545 長水郡 23,266 534 扶安郡 64,621 493
益山市 322,636 507 完州郡 78,964 821 任實郡 30,743 597
井邑市 128,892 693 鎮安郡 30,223 789 淳昌郡 30,447 496
全羅南道 木浦市 250,336 46 潭陽郡 54,424 455 長興郡 48,229 618 靈光郡 65,452 473
麗水市 303,115 498 谷城郡 37,960 547 康津郡 44,007 493 長城郡 49,550 519
順天市 265,724 904 求禮郡 28,652 442 海南郡 89,531 1,063 莞島郡 61,479 380
羅州市 99,233 604 高興郡 87,697 747 靈岩郡 60,226 534 珍島郡 38,442 427
光陽市 132,568 445 寶城郡 55,889 663 務安郡 62,233 432 新安郡 46,309 653
和順郡 72,006 786 咸平郡 41,225 392
慶尚北道 浦項市 ▲ 515,187 1,127 榮州市 126,415 668 青松郡 31,274 842 漆谷郡 100,380 451
龜尾市 339,457 617 尚州市 116,365 1,255 英陽郡 20,724 815 禮泉郡 54,232 661
慶州市 275,132 1,324 永川市 110,918 920 盈德郡 44,164 741 奉化郡 38,190 1,201
慶山市 226,713 411 聞慶市 90,778 912 清道郡 48,170 696 蔚珍郡 59,926 989
安東市 171,974 1,518 軍威郡 28,646 614 高靈郡 35,150 384 郁陵郡 10,146 73
金泉市 147,269 1,010 義城郡 68,178 1,176 星州郡 46,831 616
慶尚南道 昌原市 515,619 296 泗川市 110,912 396 宜寧郡 31,291 483 河東郡 51,536 676
馬山市 433,695 329 密陽市 115,787 799 咸安郡 58,466 417 山清郡 38,168 795
晉州市 339,413 713 金海市 330,829 463 昌寧郡 65,151 533 咸陽郡 41,869 725
鎮海市 127,134 111 巨濟市 167,231 400 固城郡 55,713 516 居昌郡 65,900 804
統營市 123,747 235 梁山市 191,147 484 南海郡 53,073 357 陝川郡 54,248 983
濟州道 濟州市 279,529 255 西歸浦市 80,734 255 北濟州郡 87,280 721 南濟州郡 64,998 615
1995年,韓國掀起市郡合並高潮,部分市同時發生了更名。
注1:帶 ▲ 的市分區。其中安山市2002年10月1月組織區。馬山市2000年12月31日廢止區。
2005年上半年,高陽市一山區分為一山東區和一山西區

Ⅵ 三家分晉後韓趙魏都做了同一件事,是什麼

三晉分,戰國起。

韓趙魏三家卿大夫瓜分了晉國就是戰國時代開啟的標志,所以韓趙魏三個諸侯又被叫做“三晉”,晉在古代也是晉國,現在的晉是山西省的簡稱,但是沒什麼差,因為古代的晉國和現在山西省的版圖大致相似。

春秋時期的晉國,是中原強國,是抵禦外患的屏障,什麼匈奴,什麼蠻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老秦人,所以春秋時期晉國的作用不只是強盛了中原,但是到了戰國初期晉國已經名存實亡了。

別國在打仗,秦國在變法,別國在遷都,秦國也遷都,只是韓趙魏三國的遷都虛弱了自己,而秦國遷都咸陽,則強大了秦國,為秦國東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Ⅶ 韓國首都是

中文名稱:首爾特別市,簡稱「首爾」(Seoul).
英文名稱:Municipality of Seoul
韓文名稱:서울특별시
日文名稱:ソウル特別市
羅馬拼音:Seo Ul Teukbyeolsi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37°33』,東經126°58』.
國家
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대한민국)
面積
605.77平方千米,其中江北面積為298.04 平方千米,占整個面積的49.2% ,江南面積為307.73 平方千米,占整個面積的50.8% .全市南北最長處為30.3千米,東西最長處為36.78千米。
人口
(2007年) 10,500,000(都市圈:二千三百萬)
人口密度 17,108/平方千米 (44,310/sq mi)
政府
首爾特別市政府
市長
吳世勛(오세훈 Sye-Hoon Oh)
年平均氣溫
13.8°C
年平均降水量
1,200~1,400mm
市花
連翹
市鳥
喜鵲
市樹
繁華的首爾銀杏
稱謂
高麗王朝前期稱:南京(남경,Namgyeong )
高麗王朝後期稱:漢陽(한양,Hanyang )
朝鮮王朝時期稱:漢城(한성,Hansung )
日本帝國時期稱:京城(경성,Gyeongsung)
行政區:
首爾特別市由25個區(구,Goo)、15,267個洞(동)、112,734個番地(번지 Beonji)所組成。 有首爾市內地鐵作為大眾交通工具聯系這些地區。(區名按照韓文字母順序排列)
강남구 江南區 Gangnam-gu 강동구 江東區 Gangdong-gu
강북구 江北區 Gangbuk-gu 강서구 江西區 Gangseo-gu
관악구 冠岳區 Gwanak-gu 광진구 廣津區 Gwangjin-gu
구로구 九老區 Guro-gu 금천구 衿川區 Geumcheon-gu
노원구 蘆原區 Nowon-gu 도봉구 道峰區 Dobong-gu
동대문구 東大門區 Dongdaemun-gu 동작구 銅雀區 Dongjak-gu
마포구 麻浦區 Mapo-gu 서대문구 西大門區 Seodaemun-gu
서초구 瑞草區 Seocho-gu 성동구 城東區 Seongdong-gu
성북구 城北區 Seongbuk-gu 송파구 松坡區 Songpa-gu
양천구 陽川區 Yangcheon-gu 영등포구 永登浦區 Yeongdeungpo-gu
용산구 龍山區 Yongsan-gu 은평구 恩平區 Eunpyeong-gu
종로구 鍾路區 Jongno-gu 중구 中區 Jung-gu
중랑구 中浪區 Jungnang-gu
居住人口及民族
主要為韓民族,10,356,000(2006年),外國人為61,920人,以中國人、美國人及日本人為主。
宗教
薩滿教
薩滿教起源與中國東北民族,是韓國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種宗教,起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和鬼神的崇拜。朝鮮新石器時代的先民信奉泛靈論,認為山川、天體、岩石、樹木等自然界萬物皆有靈魂。而且他們認為人類也有靈魂,並且永不消亡。他們想念善良的神靈會給予人帶來吉祥,而邪惡的神靈則會帶來惡運。至今,薩滿教仍是韓國人的基礎宗教,部分人仍保留著薩滿教的信仰。而對現代人來說,薩滿教儀式中富有表現力的驅妖降魔的內容,則成了音樂、舞蹈、戲劇等現代藝術中一個多姿多彩的組成部分。
佛教
佛教是公元4世紀由中國傳入韓半島的。佛教作為韓國歷史悠入的宗教教派,一直對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現在韓國佛教共有26個宗派,9,200多座寺廟和1,100多萬名信徒,是信徒最多的宗教。
儒教
儒教是公元前6世紀中國孔子創立的倫理和宗教信仰。儒教的基本倫理思想為仁、義、禮、智、信,是用於齊家治國的一種倫理體系。
公元初期儒教傳入韓半島。千百年來,儒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和生活哲學一直影響著韓國。時至今日,儒教思想已經滲透、紮根於韓國社會之中,這尤其體現在教育、禮儀等方面。同時,它在韓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時間
首爾時間(標准韓國時間)UTC+9.
郵政編碼
首爾中區 100-744
電話區號
撥打韓國國內固定電話:02(首爾區號)+電話號碼;
撥打韓國國內行動電話:SKT:011(017)+電話號碼,KTF:016(018)+電話號碼,LGT:019+電話號碼
撥打國際電話:00700(002、008)+國家代碼+02(首爾區號)+電話號碼
方言
首爾話(標准韓國語) (Korean,Seoul L.)
地區生產總值
2007年,首爾GDP為2656億,世界排名第11名。
人類發展指數HDI
0.921(高,05-06年,韓國HDI)
首爾(Seoul,서울)是韓半島上以及韓國最大的城市,是世界第七大都市.首爾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全國海、陸、空交通樞紐,為韓國的首都,也是全球最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之一。首爾也是全球富裕的大都市,2007年GDP達至2600億以上。首爾位於韓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迴穿城而過,距半島西海岸約30千米,距東海岸約185千米,北距朝鮮平壤約260千米。首爾特別市都市圈包括仁川,水原等城市,人口為2-300左右,真可謂是國際大都市。四季的首爾都呈現出迷人的景色,吸引著海內外的遊客來欣賞觀光。首爾是一座現代與古老兼並的大都市。首爾市中心的摩天大樓鱗次櫛比,一派現代化都市景象;緩緩流動的漢江穿過城市中間,有如玉帶,隨著來自東海追來的海風,盡情奔流;舊日王宮依然保留著當年富麗堂皇的景象,夾雜於高樓廣廈間的傳統韓式瓦屋古色古香……首爾印象,對於來過首爾的遊客,定是終身難忘。這是一座吸引人目光,甚是靈魂的城市,來到這里,會忘了自我,盡情陶醉在這篇詩歌中……
[編輯本段]一、見證歷史、首爾
首爾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韓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漢語名為「首爾」。
首爾作為首都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相傳公元前18年,百濟始祖溫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築慰禮城定都,後改稱首爾。公元392年~475年高句麗佔領這一地區,將漢江南北地區稱為北漢山州,把現在首爾附近稱為南平壤。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朝鮮後,將此地編入漢山州。高麗成宗(公元960~997年)將此地升格為楊州牧(高麗12牧之一)。
1068年,又將其升格為三小京(西京、東京、南京)之一的南京,成為城市。1104年建成南京新宮,1308年升格為漢陽府。朝鮮王朝李成桂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此大興土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遷都此,稱漢城府。1910年日本強占時,改稱京城府。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韓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1949年8月,韓國將首爾定為「首爾特別市」。
舊石器時代~高麗時代
人們開始以漢江下流為中心生活在首爾地區的時期大致從舊石器時期開始,但可以通過遺址得以證實的時期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江東區岩寺洞的新石器時期遺址,經推算大致是距今7,000~3,000年以前的遺址。從B.C.700年左右起引進了青銅器,人們的居住地也漸漸從河邊擴散到了內陸。
但首爾地區開始顯示出集體居住地的形態是從三國時期。相傳為高句麗朱蒙之子的溫柞於BC18年在江北的河北慰禮城定都並創建百濟國,不過據說4年之後遷都到漢江南邊。
作為百濟的都城首次出現首爾的名稱是從比流王時候起。定都首爾的百濟於4世紀中葉近肖古王時期迎來了全盛時期。
在另一方面,廣開土大王於39年即位便開始擴張勢力侵略百濟,這樣便開始了圍繞漢江流域的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之間的爭斗。經過激烈的爭戰 在475年的時候百濟守住了5個世紀多的首都-首爾被攻破高句麗佔領了韓半島的要塞-肥沃的首爾。
新羅聯合百濟聖王於公元551年打敗高句麗佔領了漢江上游地區10個郡並在2年之後擴張到漢江下游地區。佔領漢江流域的新羅真興王在視察新開辟的邊防領土時立了巡狩碑,北漢山碑峰的巡狩碑,便是於真興王16年即555年所建立的。
漢江流域在文武王16年(676年)新羅統一 三國之後被叫做漢山州。於景德王16年(757年)設了漢陽郡,從這時候起開始用漢陽的名稱,後來朝鮮王朝留用了這個稱呼。在高麗時期首爾被叫做楊州。還有,成宗(983年)時期作為12牧之中的一個-楊州牧成為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單位,從這時候起由中央派遣了地方行政官。特別在文宗21年(1067年)同平壤的西京、慶州的東京晉升為三小京之一-南京。
後來在忠烈王34年(1308年)改地方制度時首爾降級成為漢陽府。從那以後在共愍王時期(1352~1374年)首次談論遷都問題之後,因為當時特別流行的地理圖讖思想的影響多次制定了遷都計劃。漢陽遷都曾在禑王8年(1382年)被實現,但因為宗廟,社稷和諸多官府在開京的理由在第二年2月又重新返回到開京。
在共愍王之後國力開始衰弱,為了重新立國,振奮精神,曾經兩次實現遷都漢陽,但高麗終於被滅亡。
朝鮮時代
景福宮夜景朝鮮時期李成桂(朝鮮太祖)於1392年7月17日以威化島回軍擊敗高麗王朝建立了朝鮮,但他認為還沒有完全掌握民心。為了擺脫高麗王朝的陰影決定遷都。按當時風靡一時的風水地理說,定漢陽的北嶽山前面為首都。
太祖於1394年11月29日遷都到了漢陽並修建了宗廟社稷和景福宮,還設了首爾府-作為管理首都地區的行政和治安的機關。而且沿著北嶽山、仁王山、南山、駱山的山脊修築了約18公里長的城牆。
於1405年太宗時確定了骨幹公路的規劃,在1422年世宗時修建了城牆,還結束了清溪川的治理工程。
朝鮮初期的首爾是經過周密的城市規劃建設的。它把北嶽山做為背景安排了宮殿社稷和宗廟並以光化門和鍾路、南大門為中心修了路。迄今首爾還維持著當時城市規劃的基本框架。在朝鮮時期首爾府的管轄區域是被四座山圍起來的城市裡面約500餘萬坪和城外10里遠的地方。遷都當時城市內的行政區域設了5部52坊,這時候的部和坊分別相當於現在的區和洞。
從朝鮮初期至壬辰倭亂時的首爾人口約為11萬~12萬名。但經受壬辰倭亂首爾的人口曾經減少到4萬人以下。
被壬辰倭亂,丙子胡亂受破壞的首爾經100年的重建,在英祖時期(1724~1776年)迎來了比戰亂之前更加強盛的時期。
在17世紀之後,首爾以漢江為中心發展成為商業中心。當時由於活躍在漢江流域的京江商人首爾成長為全國物資聚集的經濟中心並變成了近代型商業城市。在朝鮮時期稱相當於現在首爾特別市長的職務叫做首爾判尹或首爾府尹。曾經任過首爾判尹的重要人物有,黃喜、孟思城、徐居正、朴文秀、朴永孝、閔泳煥、池錫永等。
日軍佔領時期
朝鮮於1876年2月24日和日本簽定了江華島條約時起開放門戶。首爾也隨之被開設西方列強的公館並成為政治、經濟、外交的爭斗場。由於大量流入西方文明,在各個領域開始努力實現近代化。
在1888年首爾鋪上了仁川、義州、釜山之間的電線;從1899年起開通了鐵路;在1899年4月8日開通了西大門至洪陵之間的電車。
日帝於1910年施行韓日合邦並把首爾府改成京城府,把首爾歸京畿道的一個郡試圖消除首爾的首都概念。首爾的城市規劃是在1936年4月1日頒布的。為了收容持續增長的人口把部份原屬於高陽郡、金浦郡、始興郡的部分區域編入京城府的管轄區。這樣京城府的領域第一次越過漢江擴大到永登浦區和冠岳區的地區,它的面積也比從前增加近4倍。
在解放前夕的1943年新制定了區制。設了鍾路區、中區、東大門區、龍山區、城東區、永登浦區、西大門區-七個區並在第二年增設了麻浦區,這樣共設了八個區。
在開港期給首爾的城市部署產生較大的影響的是集體居住首爾的外國人。隨著龍山和梨泰院一帶被開發成日本軍的駐地和開辟漢江水路,這個地區變成首爾新的南北軸之一。
清溪川以南由於居住掌握經濟權的日本人開始變成商業和經濟的中心;鍾路地區變成政治和行政的中心;中區變成經濟和商業的中心;龍山變成了軍事中心。
光復以後
光復以後至現在京城的名稱於1945年8月15日的光復同時變成純粹的我國語言-首爾(seoul),首爾是從新羅時候起就使用的名稱,意思是"首都"。
首爾於1946年10月18日脫離京畿道的管轄成為"首爾特別市"還為了收容不斷增加的人口並編入了部分原屬於京畿道高陽郡和始興郡的地區。這樣,首爾發展成了大城市,行政區域面積達269平方公里,比從前增加了2倍多,人口也達到160萬。
但這樣持續保持發展勢頭的首爾由於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韓國戰爭受到嚴重的破壞,城市的基本設施在一瞬間被毀壞。政府臨時定都釜山,在1953年8月1日宣布回到首爾。這樣首爾從光復到50年代為止一直處於混戰狀態。它自60年代70年代起創造出發展成現代城市的基本條件。 其內容就是,開始正式制定有關法案,限制由於首爾為主的城市建設而引起的首爾人口的過渡密集謀求國土的均衡發展。
首爾的基本規劃是從第三共和國制定經濟開發規劃時開始步入正規。特別是,首爾由於1962年制定的有關"首爾特別市行政的特別條例法"成為國務院總理的直屬機構,逐漸脫離了中央政府的監督開始作為一個自治城市繼續它的發展。
在1963年為了收容增加到300萬的人口劃分了原屬於楊州郡、廣州郡、金浦郡的部分地區歸到首爾,行政面積達到600平方公里,比以前增加了2.3倍。
從1960年代後半到1970年代,由於開發江南從現在的新盤浦,鴨鷗亭到蠶室的漢江邊開始林立高層公寓。江南地區不斷擴大占據了整個首爾的近一半。由於江北的人口流入,江南和江北的人口各佔了首爾人口的一半。到70年代首爾成為名符其實的現代都市。
在1973年擴張行政區域時劃分城北區和永登浦區的一部分,分別成立了道峰區和冠岳區。
1971年7月最初在首爾周圍指定了限制開發地帶(綠色地帶),面積達1,566平方公里的綠色地帶圍住了首爾的外圍地區。當時制定限制開發地帶的目的是為了制止城市的盲目膨脹保護好城市周圍的自然環境。
80年代由於申請主辦奧運會和同年亞運會的決定,首爾加快了城市建設的 步伐並迎來了作為一座國際都市具備條件的機會。首爾積極推進漢江綜合開發工程不僅修建了蓄水池和河岸還修建了漢江邊城市高速公路。
首爾的人口集中使住宅、交通、教育等方面的需要急劇增加並帶來了許多問題。為了疏散首爾的人口政府經濟系統等機構從光化門辦公大樓搬到了果川第二政府辦公大樓,還在城南、富川、果川、盆唐、一山等地新建了城市。
1990年代,在面相2000年首爾基本規劃之下開始努力把首爾培育成東北亞的樞紐城市。現在進入21世紀,是信息化、世界化、地方化和統一的時代,尤其首爾成功舉辦2002年韓日世界盃足球賽,向世界各國廣大宣傳首爾市的歷史文化以及在經濟商貿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首爾市為了建設溫馨的首爾,以人為本的首爾,和活氣的首爾,以不屈的勇猛精神和超越時代的革新思想, 鞠躬盡瘁,將一定要創造"首爾的神話"。
〔城池〕
首爾廣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首築漢城都城,征安州以南民夫十一萬九千,始於正月,停於二月,至秋又征江原、慶尚、全羅三道民夫七萬九千,始於八月,終於九月,使平壤伯趙浚等監築,建成城牆長度計九千九百七十五步,十一月移都於此。永樂十九年(1421年)又改築都城,發諸道丁夫三十萬築城,乃成。
漢陽城牆為石築,周圍一萬四千九百三十五步,以周尺量之,為八萬九千六百十尺;以里作之,為四十一里一百七十五步。高四十尺二寸,女堞四千六百六十四,雉城六處,曲城一處,城廊七十五所。
古漢陽城有八門,包括四大門和四小門。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崇禮門(南大門)、興仁之門(東大門)、敦義門(西大門,俗稱新門)、肅靖門(北淸門);惠化門(東小門)(初名弘化門,中宗六年(1511年)為避昌慶宮東門弘化門之號而改為今名)、昭德門(西小門 ,避章順王後之諱,改昭義門)、光熙門(水口門)和彰義門(俗稱紫河門)。英祖十九年(1743年),都城門無醮樓處並令設立門樓。漢陽城外西郊曾經有迎接中國使者的「迎恩門」,韓國獨立後拆除,新設獨立門。
〔里坊〕
朝鮮王朝前期的都城只包括漢江以北的部分,所以被稱為漢陽。當時漢陽的人口為11~12萬。壬辰倭亂之後,人口曾經減少到4萬以下。城外為四軍門防禦區。環繞城市的四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在城內北部偏西的位置,營建了朝鮮朝的正宮——景福宮。景福宮東南為宗廟,西方為社稷,這是和周禮「左祖右社」的規制相吻合的。城內中心部分,按網格狀進行區域分隔和道路劃分,但是城內大部分地區的道路都是隨地勢迂迴曲折的,而且有很多死胡同,這與中國的都城不同。
漢陽城內有五部五十四坊,里坊劃分如下:
中部八坊:澄淸、瑞麟、壽進、堅平、寬仁、慶幸、貞善、長通;
東部十二坊:蓮花、瑞雲、德成、崇敎、燕喜、觀德、泉達、興盛、彰善、建德、崇信、仁昌(後二坊在城外);
西部十坊:仁達、積善、余慶、養生、神化、皇華、盤松、盤石(二坊在城外)、龍山、西江;
南部十四坊:廣通、會賢、明禮、太平、熏陶、誠明、樂善、貞心、明哲、誠身、禮成、屯之、豆毛、漢江;
北部十坊:觀光、明通、廣化、陽德、嘉會、安國、俊秀、順化、義通、鎮長
以上共五十四坊。高宗時漢城戶口為戶四萬五千七百零,口二十八萬三千二百零。
〔市廛〕
古時漢陽的土產有林檎、柰、桃、李、芋、鯉魚、秀魚、白魚、鯰魚、鱖魚等。漢陽市廛有三大市,即鍾街、梨峴、南門。定宗元年始置市廛,壬辰倭亂後,宣祖令軍兵居京為市業者全減市役。孝宗朝令軍兵市業之人給市牌,使應市役。英祖十七年令京兆區別廛名,嚴禁亂廛與都賈。市廛包括線廛、紙廛、布廛、床廛、米廛、銀廛、衣廛、履廛、馬廛、毛廛、鹽廛、鐙廛、豬廛、粉廛等。
〔宮殿壇廟〕
首爾除王朝正宮景福宮之外尚有王宮多處,包括現存的昌德宮、昌慶宮、慶熙宮、德壽宮(明禮宮,後改號慶運宮,現名德壽宮),以及已荒廢的仁慶宮、於義宮、龍興宮、彰義宮、龍洞宮、梨峴宮、衍禧宮等。
首爾還有招待中國使臣的慕華館(原為南別宮,在會賢坊,本為公主第,仁祖朝太平館撤後以是宮為華使留館,為華使迎送之所)、招待日本琉球諸國使臣及諸島倭人的東平館(壬辰倭亂後廢)和招待女真之來朝者的北平館(壬辰倭亂後廢)。
首爾東崇敎坊成均館內有文廟(現統稱成均館),祭祀孔子,兩廡以中國、高麗和朝鮮先賢鴻儒(如中國的程顥、程頤、朱熹,高麗的安裕、鄭夢周,朝鮮的金宏弼、趙光祖、李滉、李珥等人)配享。首爾東南興仁門外有神宗萬曆三十年由明朝以銀四千兩詔付修建的武廟,祭祀關羽。
首爾的社稷壇在西部仁達坊,此外,在城內的小公洞還有朝鮮王室祭天的地方——圜丘壇。用於祭祀土地的方壇則在社稷壇內,這和中國的規制有些區別。祭祀大明太祖、明神宗和明思宗神位的大報壇(皇壇)在昌德宮秘苑春塘台。祭祀神農氏和後稷氏的先農壇在東大門外的龍頭洞。祭祀風雲雷雨、山川城隍的南壇在崇禮門(2008年2月11日遭人為焚毀,城樓木製結構全部坍塌)外。先蠶壇在惠化門外。此外還有圓壇、靈星壇、老人星壇、馬祖壇、先牧壇、馬社壇、馬步壇、愍忠壇等壇壝建築。經過朝鮮王朝前期100多年的精心建設,漢陽成為一座壯觀恢弘的東方王都。
「朝鮮戰爭時期」
朝鮮半島光復後不久即實行南北分治,李承晚在京城建立韓國,並把首都改名為「서울」(而中國一直沿用自古以來地稱謂,稱作漢城)。韓國獨立後,於1945年將京城之名改為Seo-Ul (서울 .2005年韓國政府自行頒布漢字名為「首爾」)。
需要說明的是,서울這個詞在韓語中原本是「首都」的意思。例如新羅的서울是慶州。直到韓國光復之後,才將서울作為特指大韓民國首都的固定專有名詞。
朝鮮戰爭爆發後,1950年6月28日,朝鮮人民軍佔領首爾。聯合國軍仁川登陸後,於9月20日至9月27日發動了首爾戰役,於9月27日佔領首爾。1951年1月8日,首爾由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奪回。3月14日,首爾再次被聯合國軍佔領。
首爾在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和聯合國軍之間四度易手,遭到交戰雙方毀滅性的摧毀,昔日繁華的市區成為一片廢墟。光化門和政府大樓(前朝鮮總督府,1995年拆除)被完全摧毀,市政設施全部被破壞。朝鮮在首爾展開肅反活動,處決了大量韓國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員、軍官、警察、資本家、傳教士、教授、記者等「階級敵人」。戰前漢首爾原有人口180萬,由於大量難民南逃,朝鮮方面在撤退時又將剩餘人員帶至北方,戰後只剩6萬左右。
「現代的發展」
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首爾又在廢墟中重新站立了起來,經歷了1968年朝鮮武裝人員偷襲青瓦台(韓國總統府)、1970年代的學生運動等事件。由於朴正熙總統和全斗煥總統任期內開始的韓國經濟振興的影響,尤其是舉辦了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後,首爾已經發展成為橫跨漢江兩岸、擁有多個副都心和一千多萬人口的世界超級現代化大都市。
二、如今的、首爾
經濟發展
騰飛的首爾首爾的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60年代初,韓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扶植大企業,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實現了經濟起飛。此外,首爾還大力發展旅遊業,首爾與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有航線相連,各國遊客可方便地自由來往首爾與歐美各國之間。在國內,首爾同釜山、仁川等主要城市也有高速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首爾—仁川線是韓國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首爾—釜山高速公路途經水原、天安、大田、龜尾、大邱和慶州等工業中心城市,標志著韓國在擴建其交通運輸網路使其現代化的努力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首爾地下鐵路有5條線,鐵路體系總長度達125.7公里,居世界第7位。地下鐵路擁有最先進的設施,售票和收費系統全部實現自動化。
體育事業
1986年成功舉辦亞運會。
1988年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
2002年成功舉辦世界盃。以及其他的賽事。
城市規劃
因而首爾地勢險要,是韓國重要的軍事要塞和物資集散地、陸運交通樞紐、國際航空站、韓國政府機關及金融、企業、文教事業和宣傳機構均雲集於此。首爾集中了韓國的各種企業總數的29.7%,國內生產總值的28.8%,金融、機關、商店總數的41.6%,批發零售額的37.4%。
蠶島上建有韓國最大的汝矣島廣場和全市最高的建築物、63層的國會議事堂及使館區。韓國證券交易所(KSE)設在汝矣島。
資源
礦產資源較少,且儲藏量不大。韓國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
產業
首爾的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60年代初,韓國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扶植大企業,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實現了經濟起飛。
首爾的世界貿易中心韓國在全球的世界頂尖企業,例如:三星、樂金、現代及起亞集團等,都在首爾設有服務中心。服務行業占韓國GDP的63.2%,在國家的GDP平均值以上[1]。在2006年,首爾的人均GDP是24,500美元。作為韓國服務業的中心,首爾作為國內服務業的集中點,讓全國國地的經濟發展得以保持。作為企業融資集資的韓國證券交易所(KSE)設在首爾的汝矣島。

Ⅷ 韓國歷史

正史記錄:

漢四郡與前三國時代

在公元前195年,中國西漢的燕王盧綰北走匈奴後,其部將衛滿帶領舊部滅掉箕子朝鮮並建立了衛滿朝鮮。衛滿朝鮮的國力相當強大,故漢武帝於公元前109年派軍遠征衛滿朝鮮。於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滅,漢武帝把其土地分為四個郡,史稱漢四郡。
公元前108年,西漢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漢四郡,公元前82年合並為樂浪郡,歷經中原西漢、東漢、魏國、西晉的統治管轄。
三國時代

進入4世紀以後樂浪郡被高句麗佔領。同時南部的百濟、新羅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百濟完全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並為新羅、慕韓、辰韓等數國。朝鮮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朝鮮三國時代」。位於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是這一時期半島的霸主。據好太王碑的記載,高句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成服於高句麗,並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日本軍隊。百濟(前18年-660年)是朝鮮半島古代西南部的國家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並且在3世紀末完全統一了馬韓54國。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聯軍滅亡。百濟依靠向中國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貢的方式,從中國吸收文化並向日本傳播。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

統一新羅時代

新羅則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新興的唐朝結盟,高宗在位時,唐朝大軍於公元660年聯合新羅攻滅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平壤不下而返。668年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平壤,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至此之後高句麗政權就退出了歷史舞台。670-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佔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部分領土。新羅最終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後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朝鮮後三國時期」。新羅935年亡於高麗,新羅時代結束。

後三國時期

朝鮮後三國時期(西元892年-936年)是朝鮮歷史上的時代劃分之一。始於892年農民出身的甄萱起兵,同一時期新羅王族後裔弓裔亦建立後高句麗導致已衰弱的新羅分裂,終於936年高麗再度統一朝鮮半島。

高麗王朝(918-1392年)

918年,後高句麗的的弓裔王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系,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別沙發動抗蒙古戰爭;1273年,蒙古佔領濟州島,結束抗蒙古戰爭。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征東行省;1287年,復設征東行省,並以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復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朝鮮王朝(1392-1896年)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但他卻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改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陽。此時代被日本稱為「李氏朝鮮」,這個名稱在多數的歷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對此朝鮮和韓國的學者認為應該稱朝鮮時代,但此名稱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派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此段歷史史稱「壬辰倭亂」,現代中國稱為「萬曆援朝戰爭」。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國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1863年國王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即位,史稱高宗,李昰應為「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江華條約。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閔謙鎬剋扣軍餉,韓國改革派在日本政黨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中國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鮮駐軍。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是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於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要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中國軍隊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1894年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後朝鮮停止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大韓帝國時期(1896-1910年)

1895年4月,清朝戰敗,簽定《中日馬關條約》,承認朝鮮是自主之國,於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朝廷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同年,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皇後。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國。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大韓帝國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乙巳保護條約。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1906年,日本在韓國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死。

Ⅸ 韓國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韓國採用總統共和制。

韓國政治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的規定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權屬於一院制的國會,以總統為中心的政府掌握國家的行政權,司法權屬於由法官構成的法院。

韓國的行政部門實行總統制,是韓國三權分立制度的核心體制。韓國總統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韓國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權。

建國後的韓國在美國的幫助下制定了民主憲法,並設立了包括選舉、多黨制、三權分立、言論結社出版自由、法律體系建設等在內的制度框架。

(9)韓國怎麼成為副中心擴展閱讀

韓國實行以總統為中心的總統制,總統是韓國的最高行政首長、國家元首和三軍統帥。大韓民國總統由國民在全國范圍內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為避免任何個人長期掌握國家權力,《大韓民國憲法》規定總統不能連任。

韓國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並經國會批准,是總統的行政助手。國務總理一職不能由現役軍人出任。在總統的領導下,國務總理負責監督、管理各部和國務調度室的工作,參與制定國家重要政策,出席國會會議。

根據韓國的總統體制,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國家基本計劃和政府一般政策,重要到對外政策,修憲、公投法案,條約、法律和總統令,重要財政事項,重要軍事事項,榮譽稱號的授予,赦免、減刑和恢復政治權利,相關任命等重要事項應經國務會議的審議。

首腦辦事機構包括總統管理機構3個、總理管理機構6個。總統管理機構具體是:監查院,國家情報院,廣播通信委員會。總理管理機構具體是:國務總理辦公室,法制處,國家報勛處,公平交易委員會,金融委員會和國民權益委員會。

內閣部門分別是:企劃財政部,教育科學技術部,外交通商部,統一部,法務部,國防部,行政安全部,文化體育觀光部,農林水產食品部,知識經濟部,保健福利家庭部,環境部,勞動部,女性部,國土海洋部。

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

檢察機構有大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和地方檢察廳,隸屬法務部。大檢察廳是最高檢察機關。

參考資料來源

東方網-韓國的政治體制

中國機構編制網-韓國中央政府機構

閱讀全文

與韓國怎麼成為副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