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系統介紹韓國的神話傳說
他們的所謂神話還是歷史基本上都是篡改的,神話我不知道不過他們寫的歷史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此文為韓國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大朝鮮帝國史」的介紹文,據說以此書改編的「國民教育史」正在韓國被用做陸軍軍校的教科書。
第1卷
*朝鮮民族發起源於帕米爾高原(阿富汗來的朝鮮人??),遷徙經過貝加爾湖(秀逗啊,爬山過來的?)來到不咸山(這是哪兒?長白山?),在那裡定居下來,在公元前6000年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並喚醒了紅山文明(沒聽說)和黃河文明(暈,比黃河文明還要早啊)。
*公元前3898年建立了倍達國,壓制著農耕文明的中華族,建立了大帝國(大部落還差不多,這里我很想知道他們是屬於什麼文明?游牧?漁獵?或農耕?)。
*倍達國延續了1565年,然後被檀君朝鮮取代(中國史書記載,是少昊氏後裔)。
*以阿達斯為中心的檀君朝鮮帝國形成,以辰朝鮮為中心,馬朝鮮卞朝鮮三檀君對大帝國分而治之。萁子朝鮮(中國史書記載:箕子是我國著名暴君商紂王的叔父及大臣,武王滅紂後,箕子不食周粟,東渡朝鮮半島,建立了一個新王朝,受周冊封,臣服朝貢於周)和衛滿朝鮮(中國史書記載:漢初,被秦所滅的燕國的貴族衛滿反漢,東逃到箕子朝鮮,並推翻箕子第40代孫,建立了衛滿朝鮮。衛滿朝鮮同樣臣服於漢,成為漢的一個藩國,由於衛滿朝鮮隔斷了周邊其他一些小國與漢的聯系,從中作梗,因此漢又滅了衛滿朝鮮,在其地建立了樂浪郡,即今北朝鮮首都平壤一帶)是朝鮮帝國的地方諸侯國,漢武帝曾經征討過衛滿朝鮮,是中華族和地方政權的戰爭。中國史書上所載的漢四郡其實是打退漢朝軍隊後封給功勞大的將軍的封地。
*後來檀君朝鮮衰落了,解慕漱的扶余和東明王的高句麗繼承了高豆莫諸國,後來卒本扶余興起了(扶余據載是中國古代黑龍江流域的少數民族,高句麗確實起源於黑龍江流域)。
*扶余興起後,帝國的權威變弱了,而地方勢力成長起來,公元前3世紀,黃河上游東胡族的一支匈奴南下。公元前57年souru(ソウル)(soul靈魂?漢城的原音?)建立了新羅國,之後馬韓、百濟越過小白山脈來到徐羅伐。
*公元前37年卒本扶余的高朱蒙統一了北滿洲一帶,同時,高句麗的功臣逃到日本,建立了日本的最初的國家多婆羅(怪不得日本人聲討此書)。
*高句麗的皇妃召西奴的兩個兒子沸流和溫祚從帝國分離出來,沸流在湖地域建立了百濟,後來遷徙到遼西(外百濟),再後來遷徙到清忠南道的牙山地域(目支國);同時溫祚建立了十濟(漢城百濟),是百濟的弟國。定居在牙山的沸流百濟發展成為地跨遼西、山東、日本的海上大帝國,在各地任命但魯(就是殖民地的意思)(看圖,我們的遼寧、河北沿海、山東、江浙都被朝鮮人佔領了......默哀中)。
*高句麗帝國統一後,從中央趕走的朝鮮重臣們,為了尋找新的的根據地,來到了朝鮮半島南部,六個大臣成立了迦耶聯盟。
第2卷
*迦耶聯盟在開荒過程中,在日本建立了任那,韓語任那的意思就是忍受忍耐的意思,以日本的立場解釋,有主君國的意思。
*迦耶進入日本後,百濟、高句麗、新羅也紛紛進入日本,迦耶系的卡拉(カラ)、阿拉(アラ),新羅系的木拉(ムラ),百濟系的com(コム)(*,我還dotnet了)、但魯(タムロ),都是那個時候曾經被開拓過的地名。
*沸流百濟統治日本的過程,就是由百濟皇族擔任的但魯建立殖民地的過程,也是天皇國家(日本吧)建立的過程。那時的討伐將軍キョンジンジュ(kyonjinjyo)是百濟大將軍,天皇ソンソンジョ(sonsonjyu)也是百濟派來的百濟皇族。(又長知識了,原來日本天皇也是朝鮮人來的)
*神武天皇是孫孫九(#$\%@$\%$)和當地女人生的兒子,他被百濟派去征討倭列島的東部。【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 http://jsdybb.netsh.com.cn】
*新羅王子天日槍進入倭列島以後,新羅和百濟對本州的勢力爭奪開始激烈起來,日本列島陷入戰火,後來百濟派來景行王調停。
*三國遺事(可能是朝鮮的一本古書)延烏郎、細烏女的故事是,被新羅滅掉的馬韓人細烏女來到日本列島,被稱做卑彌呼,其實就是神功皇後(又一個日本知名朝鮮人)。
*應神天皇(又......我為什麼總說又)為了避免百濟和高句麗的戰爭逃到了日本,建立了以古莫那羅百濟為中心的奈良百濟(看圖,簡直就是日本大部)。
第3卷
*趁著古莫那羅百濟的混亂,新羅試圖挽回它在日本的勢力范圍。新羅主導的日本改革被稱為大化革新。(正史中好象正好相反,那時新羅乃日本殖民地是也。)
*扶余遷都後,整頓內政,開始壓制百濟和新羅。新羅為了趕走高句麗統一中原(朝鮮人所謂的中原在哪裡啊?),聯合唐軍滅掉了百濟。奈良百濟動員全國復興本國百濟,派出了紅旗軍,結果失敗了。百濟滅亡後,唐軍開始了對高句麗數次侵略,遭到了高句麗的頑強抵抗,唐軍屢功戰屢敗。
*高句麗的淵蓋蘇文死後,他的兒子們開始了權利爭奪,失去權利的一個王子引來了唐軍,滅掉了高句麗。
*繼承朝鮮正統的高句麗,這個時候為了民族的生存,燒掉了以前的史書,所以從這以後朝鮮的歷史就被歪曲了。(靠,原來是這么失傳的。那麼此書作者是怎麼知道的泥?莫非是夢回唐朝???)
*高句麗自取滅亡後,遺將大祚榮、李盡忠協力為了復興民族和唐朝對抗,建立了渤海國,渤海國在領土和國家靈魂上都明確繼承了高句麗。(得,我算看透了,中國東北—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自古以來這一片發生的大事都是朝鮮人做的......)
第4卷北方帝國的興亡盛衰
大氏高句麗的建國
*公元699年,繼承大仲象皇帝皇位的大祚榮,改元天統,改國號為大震國。高句麗的舊臣們積極參加新政府,大氏高句麗開始安定下來了,然而和北方的大國黑水部的談判卻失敗。對於一千年多年前扶余族(高氏高句麗)的仇恨,是黑水部拒絕加入渤海國的原因。
*大祚榮譽建國後,太子大武藝與唐簽定了互相承認協定,派遣了遣唐使。
*公元719年,大武藝繼承皇位。大門藝企圖爭奪皇位失敗,逃到唐。在這次事件中黑水部可汗イェソクリギ被處決,民族統一終於達成了。(敢情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也都是朝鮮人?可真是大一統啊)
*懲罰大唐的戰爭
為了發動懲罰大唐的戰爭,牽制唐的盟國新羅,コイニ被當作使者派到日本,與日本結成了盟國,張文休被任命為聯合軍總司令(盟軍總司令??),打敗了新羅,後來組織山東的高麗遺民建立了登州軍,佔領了山東(盟軍登陸?),賣國的新羅部隊被殘忍的消滅了。
*世宗廣成文皇帝
公元737年,第四代皇帝大欽茂即位,大欽茂在文治上比較成功,文化獲得了較大發展,另一方面唆使契丹人安祿山(據史載,安祿山起先在范陽節度使張守圭麾下擔任軍職,專門負責俘捉契丹和奚人,何時他也成了契丹人?)叛唐,建立大燕國(公元756年佔領洛陽,建立大燕後稱王),後來因為內訌失敗了。
*東夷故地山東半島
山東半島是東夷族和華山族爭奪的戰略要地,大欽茂任命李正己為遼陽皇(權利真大,連皇位都能封出來),在登州設立了大高句麗的辦事處。李正己統一山東半島後,獨佔了大唐的東方貿易。大高句麗的貿易對兩國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另一方面大高句麗和日本的貿易也很繁榮,日本的文化就是在這時迅速發展起來的。(看來沒有朝鮮,就沒有那時的中日貿易)
齊國(李正己之子李納即位後改國名為齊)第四代皇帝李師道准備傾全國之力進攻大唐的東部,但是由於新羅的出賣,李師道被殺,齊國也因此滅亡了。之後大唐又佔領了卞朝鮮的青丘之地(山東地區),同時滅掉了華山族(等等......崔真實李美淑演的韓劇丹赤飛燕水裡好象就有個什麼華山族,莫非......)。【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 http://jsdybb.netsh.com.cn】
*東京遷都和大元義之亂
現在回來關注一下大高句麗的內部情況。老年的大欽茂皇帝為了消滅討伐大唐的最大障礙——新羅,把都城遷到南部邊境的東京城,組織了南征軍,任命大元義為司令。可是這時候大欽茂駕崩了,大元義捲入到皇位的爭奪中,最後皇位被末子大嵩璘奪得。
*卞朝鮮的後裔們
公元872年,扶余族的後裔契丹迭刺部的大英雄耶律阿保機誕生。公元901年阿保機升任夷離堇(軍司令官),公元906年被推選為可汗。現在的韓國人以他為國父,韓國語父親的的發音就是アボジ(阿保機)。(鬧了半天契丹人就是朝鮮人,那大遼也就是朝鮮民族的國家了...)他廢除了契丹傳統的三年交代制,統一了契丹諸部,在公元916年做了皇帝,盡力征討大高句麗。皇叔ハルチョ和他的兩個兒子假裝逃命到大高句麗,與大高句麗的情報部長大素賢(企圖奪取皇位)簽定密約後回國。
*大高句麗帝國的最後
公元925年12月,阿保機皇帝動員全國發動對大高句麗的進攻。契丹軍隊在大素賢的指引下繞過大高句麗的要塞,電光火石(宮城良田……)般來到都城,消滅了大高句麗,建立了東丹國。但是,大高句麗的地方軍隊依然在抵抗。阿保機皇帝死後,掌握東丹國的皇太子人皇王和掌握契丹軍權的二皇子堯骨開始了激烈的爭權斗爭。人皇王發覺了企圖東山再起的高句麗軍准備進攻忽汗城,結果燒掉了忽汗城和高句麗准備遷往的都城遼陽城。
*王氏高句麗統一天下
公元918年,王健即王位,他通過和豪族結親擴大自己的勢力,任用賢能。這時被後百濟的王子神劍軟禁的甄萱來投降王健,新羅王金傅(敬順王)把千年的社稷託付給王健,緊接著王健消滅了神劍的殘余部隊,與公元963年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大金帝國
*始祖キム\?ハンボ(註:韓國的トンデモサイト,完顏阿骨打的祖先,高句麗人)始建的金國,與王氏高句麗和大遼帝國(契丹)並存。(我剛才說什麼了?大金女真人也是朝鮮人啊......那大清滿洲人豈不也成了朝鮮人了,天啊!)公元1115年正月,金阿骨打(??國和大遼帝國的勝負結束後,天下的寶座由卞朝鮮系轉移到辰朝鮮系手中。
第5卷
*朝鮮海軍和大提督李舜臣
強大的東夷帝國金國於公元1234年對蒙古(元)投降。高麗為了抵抗蒙古的侵略,把都城遷到江華島,准備長期作戰。由於武將政權和脆弱的的世襲王體制發生沖突,最後決定出陸還都(由江華島返回到開京),這時三別抄率領裴孫反對出陸還都,擁立王族承化侯溫作為新的國王,建立了反蒙政權。
*麗蒙聯合軍的日本遠征
麗蒙聯合軍於1274年和1281年兩度遠征日本,高麗之所以答應蒙古軍的邀請,是因為當時在高麗南海岸對馬島和壱岐島有倭寇騷擾。(當時朝鮮半島似乎被並入征東行省。)兩度遠征都因為在日本海岸附近遇到大台風而失敗了,但是討伐倭寇的目的卻達到了。
*崔茂宣
經過兩次海賊討伐戰,曾經一時停止的倭寇漸漸又開始在高麗海岸聚集起來。公元1334年,日本鐮倉幕府滅亡,開始了南北朝的混亂時期,百姓極度疲憊,紛紛加入強盜一夥。崔茂宣發明了火葯和火炮(佔去中國人的發明先),對消滅倭寇作出了光輝的貢獻。1389年,朴威率領百餘只戰艦,討伐了倭寇的巢穴對馬島。這是高麗最後一次海戰,三年後,李成桂發動「易姓革命」,高麗滅亡了。【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 http://jsdybb.netsh.com.cn】
*易姓革命
被蒙古統治的漢人們趕走了蒙古人,建立了明國,繼續擴張西方(朝鮮的西方?)的勢力,與「恢復失地政策」支配下的高麗發生沖突。1388年高麗決定發動遼東征討戰,提出了沒有被採納的「四大不可論」(不可與明國戰爭的四大理由)又不得已掛帥出征的李成桂,在威化島戰役中毅然做出了撤退的決定。
以武力奪取政權的李成桂優待文臣,朝鮮的軍力變得更加衰弱。這種狀況下,崔茂宣的兒子崔海山改良了父親的火葯製造方法,並通過後來的李舜臣的艦隊證明了威力。
*大提督李舜臣
李氏朝鮮迎來了暫時的太平,黨派之爭也漸漸消沉了。另一方面,日本從1460年起開始了地方領主間的混戰,弱肉強食的戰國時代開始了。1536年,日本貧苦農民的兒子豐臣秀吉,在當時最強大的大名織田信長手下成長,終於統一了全日本,然後把目光放在了國外。在作為朝鮮通訊使而去日本的正使黃允吉(西方人)和副使錢誠一(東方人)的不同陳述的爭吵之中,朝鮮在1592年迎來了壬辰倭亂(文祿之役)。
在日本陸軍屢戰屢勝向北進發的時候,李舜臣將軍和李億祺將軍共同努力殲滅日本海軍,隔絕補給線路,對外擊退敵軍,對戰爭的勝利起了決定作用。但是,元均的計策使監獄里的囚犯加入軍隊,1597年,作為三道水軍統制使的李舜臣對日軍鳴梁大捷。(隻字不提與李舜臣一同作戰、犧牲的鄧子龍,忘恩負義!)
關於日本:
歷史上有一千五百到兩千年左右的時間日本人都是到處尋找食物的海盜
歷史上有兩千年的時間日本人都把朝鮮當作文化和科技發達的宗主國
一千五百年前朝鮮人征服了日本並當上了日本的天皇
如今,日本天皇說「我的身體里有朝鮮人的血液」,因為日本天皇的祖先是朝鮮人
關於中國:
歷史上中國和朝鮮之間發生了大約2000次戰爭
朝鮮人贏了其中的80%
中國人贏了其中的20%
如果100萬中國軍隊進攻朝鮮,沒有一個人能活著回去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次中國軍隊被朝鮮軍隊全殲的噩夢
關於韓國: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紙(就像今天的紙一樣)的國家,這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注冊了的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金屬印刷機的國家,這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注冊了的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雨水測量儀的國家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鐵甲軍艦的國家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手雷的國家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導彈的國家
當時,像紙,金屬印刷機屬於高科技,就像今天的IT產業一樣
鐵甲船,手雷和導彈證明了朝鮮是強大的國家
幾百年前,日本輸給了朝鮮,正是因為朝鮮軍隊使用了鐵甲船,手雷和導彈
大約1500到2000年前,中國總是輸給朝鮮。因為中國的弓箭只能飛50米,而朝鮮的弓箭能飛200米,所以中國就想得到朝鮮弓箭的技術,為了得到朝鮮弓箭的技術於是中國就綁架了朝鮮科學家,並強制他們歸化入籍,但是朝鮮科學家拒絕把朝鮮弓箭的技術傳授給中國人,所以朝鮮就一直佔中國的上風。【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 http://jsdybb.netsh.com.cn】
關於漢字:
現代中國學者的研究發現,漢字起源於中國的東方,也就是說漢字起源於朝鮮
關於日本文化:
大約5000到2000年前,日本人就像猴子一樣不穿衣服
百濟征服日本之後,日本人才開始穿百濟樣式的衣服,但是日本人不穿褲子
關於中國:
清朝的創建者來自高句麗(朝鮮)的土地,也就是說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皇帝們是朝鮮人,所以這意味著中國是朝鮮的一部分
中國開始歪曲歷史
1。中國認為高句麗歷史是中國歷史
2。中國開始教授扭曲的高句麗歷史
但是,古代高句麗的書說高句麗的根是古朝鮮
關於高句麗:
古朝鮮滅亡以後,它的土地上建立了三個國家:高句麗,百濟,新羅(還有迦耶國)。高句麗是三國中最大的國家,它的領土有今天中國領土的1/3。高句麗太強大了,它佔領了漢城,北京,上海...於是,新羅和中國感到了高句麗領土擴張的威脅,所以新羅和中國就結成了聯盟共同對付高句麗。
百濟沒有和任何人結盟,所以百濟從百濟在日本的殖民地徵召了一些日本人,但是百濟知道日本人沒有什麼技能和本事,所以百濟就沒從日本徵召更多的日本人。
百濟滅亡之前,百濟人開始移居到日本,在日本建立了第二個百濟王國,這是真正的日本歷史。
高句麗終於被新羅-中國聯盟滅亡
高句麗滅亡後,中國派兵到了平壤。新羅被激怒了,新羅向高句麗和百濟的遺民保證要重建兩國,新羅開始從高句麗人和百濟人中募兵以圖向中國開戰。
新羅軍隊把中國軍隊趕出了平壤,並遠徵到了中國,新羅收復了幾乎所有屬於高句麗的領土。中國感到不安和憤怒,所以中國就力求兩國友好。
新羅軍隊回到了新羅,高句麗的舊將建立了渤海國。渤海國是個大國,領土包括高句麗的舊土加上俄羅斯東部渤海人自己說:「渤海國是高句麗的後代」。
總而言之-
中國:
1。漢字起源於朝鮮
2。清朝皇帝是朝鮮人
日本:
1。日本人就像猴子一樣不穿衣服
2。朝鮮征服日本之後,日本人才開始穿百濟樣式的衣服
3。日本天皇在電視上說「我的身體里有朝鮮人的血液」
韓國:【更多精彩,盡在★軍事第一播報★ http://jsdybb.netsh.com.cn】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紙(就像今天的紙一樣)的國家,這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注冊了的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金屬印刷機的國家,這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注冊了的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雨水測量儀的國家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鐵甲軍艦的國家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手雷的國家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導彈的國家
韓國人使用諺文(HANGUL),這是世界上最科學和先進的文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注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反文盲運動的獎項叫做世宗獎
世宗是朝鮮皇帝,他和朝鮮學者一起創造了朝鮮文字
下面是現今韓國居於世界前三名的領域:
造船:世界第一
鋼鐵:世界第一
冰箱:世界第一
空調:世界第一
電視機:世界第一
顯示器:世界第一
網際網路:世界第一
半導體:世界第二(美國第一)
❷ 關於韓國神話故事傳說
韓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神話故事是《檀君神話》
❸ 關於韓國的神話傳說,鬼怪故事有知道的嗎
1、春香傳
在朝鮮,《春香傳》的故事情節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它分上、下兩卷。上卷寫退妓(註:退妓指改籍的藝妓。)月梅之女春香清明游春於廣寒樓巧遇兩班翰林之子李夢龍,二人相互傾慕,私自結為夫婦。李翰林不久調任京師,命夢龍先行,春香、夢龍不得不依依惜別。下卷寫新任南原使道卞學道到任後強迫春香為其守廳(註:守廳是作妾之意,但又不是正式之妾。),春香不從,被迫下獄,命在旦夕。夢龍在京應試中舉,任全羅御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學道作惡真相,微服親赴卞學道壽宴,丟下諷刺詩一首予以抨擊。事後,將卞學道革職懲處,春香、夢龍重獲團圓,共赴京師。
小說主人公是退妓月梅之女成春香。作品在流傳過程中,朝鮮人民對她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而對她剛強不屈的品質又給以熱情贊頌。她是李朝末年爭取愛情和婚姻自由的朝鮮婦女優美形象的代表。
李夢龍是封建末期出身於兩班階級,具有一定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早期,他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要求婚姻自主的貴公子;科試及第受任全羅御使時的夢龍,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與卞學道相對立的「清官」形象。他與當時社會腐朽兩班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和人民群眾有一定的聯系。他暗察南原,注意傾聽下層群眾的呼聲。他自己就說過:「要知城裡事,須問種田人」。他還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許可權內按照民意懲處貪官污吏。最後,他在卞學道的生辰壽宴上丟下諷刺詩一首:
金樽美酒千人血,
玉盤佳餚萬姓膏,
燭淚落時民淚落,
歌聲高處怨聲高。
詩歌無情揭露了卞學道一夥花天酒地殘酷剝削人民的罪行,集中表達了廣大群眾對道德腐敗,行為丑惡的封建官僚的憤懣和抗議。事後,及時罷職卞學道,清理獄犯,與春香團圓,一同反京。
2、韓國民間故事——孔綴琶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孔綴的女孩,她媽媽在她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爸爸和後媽結了婚,後媽帶來了一個叫琶綴的女兒。
孔綴和琶綴特別不一樣。孔綴很善良,而琶綴和自己的媽媽一樣,一點都不善良。後媽只讓乖巧的孔綴做家務,而孔綴幹活時,琶綴常常是在玩兒。但是,聽話的孔綴並沒有抱怨過。
有一天,附近的村子舉行了一個宴會。但是,後媽讓孔綴幹活只帶著琶綴去了。孔綴雖然也特別想去宴會,但只能在家幹活,她因為特別傷心而哭了起來。
這個時候,一位漂亮的仙女從天而降。仙女在天上看到了孔綴,覺得她太累而下來幫助孔綴。由於得到了仙女的幫助,孔綴很快做完了家務。活幹完以後,仙女給孔綴漂亮的衣服和鞋作為禮物,並且說:「活兒做完了,快點去宴會吧。」
孔綴穿著仙女帶來的衣服,跑著趕往舉行宴會的地方。但是,過橋的時候,一隻鞋掉到了水裡。孔綴撿不著鞋,只好這樣去了宴會。過了一會,有一位王子從這個橋上走過。
王子過橋時撿到了孔綴丟失的鞋。鞋很漂亮,而且看起來很特別。因為想找到鞋的主人,王子去了村子裡的宴會。
王子來到宴會現場,對在場的人說:「我現在在找這只鞋的主人,來這里的所有女人都試一下這只鞋。」
參加宴會的所有女人都試了那隻鞋,琶綴也試了,但是鞋對琶綴來說太小了。最後孔綴試穿了這只鞋,鞋對她來說正合腳。
王子為找到了鞋的主人而高興,同時,他從村民那裡聽到了善良孔綴的故事,很感動。因此,王子和孔綴結婚了,永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❹ 韓國感人的民間傳說~
韓國著名的孝女沈清,故事傳說是韓國谷城有位叫元良的盲人,妻子死後,和女兒洪庄一起生活。一天他聽了弘法寺化主僧說多做功德,眼睛會亮的,於是,把女兒洪庄施助給了弘法寺。後來弘法寺性空法師以「兩船值錢的貨物」的身價把洪庄賣給浙東富商沈國公為妻。不久,沈國公從韓國的蘇浪浦下船把洪庄帶到了自己的家鄉浙江普陀沈家門居住,並把妻子洪庄改名為沈清。沈清在中國雖然得到了幸福,但仍然忘不了故國的瞎子父親,為了使父親重見光明,於是命人製造了569尊觀音等佛像漂洋過海送往韓國(百濟)。(韓國本土電影《沈清歌》也講述了孝女沈清為了讓雙目失明的父親重見光明,竟不惜把自己典作了海的祭品,自沉於名為印堂水的荒海之中。)
《善德女王 》 新片哦 是一部描述韓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王善德女王的故事,她以公主的身份登上男人專有的王位,成為新羅第27代女王。善德女王的偉大並不在於她身為女人坐上了王位,而是她挖掘並培養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統一大業的金庾信和金春秋,讓這兩個人成為自己政治上的最得力的左右手。此外,本劇把德曼公主(善德女王)和天明公主設定成一對雙胞胎,一個為了成就大業放棄了愛情,一個則為了孩子和愛情放棄了王位,通過這兩位女性的矛盾掙扎和痛苦,相信讓現代女性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黃真伊》 好像有個電影版宋慧喬演的,電視劇版的是河智苑演的。黃真伊(約1506-1544),韓國李朝中宗時期女詩人。別名真娘,京畿道開城人,「明月」是黃真伊的藝名。開城名妓,松都三絕之一。黃真伊一生頗富傳奇,史載她色藝雙全,書法、繪畫、彈琴、詩歌等方面都很有天賦,作有大量「時調」(可惜流傳下來的只有六首)與漢詩。作品基本上以描寫愛情為主,擅於藉助自然現象,巧妙描繪愛情。藝術手法奇特、含蓄,頗類十七世紀善用曲喻的英國玄學詩派,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她出生的開城在今北韓南部,近南北韓邊界,當時名為松都,曾是李朝首都。她的父親(黃進士)屬於韓國傳統身分制度中最高的「兩班」(貴族、地主、士大夫)階級,而她的母親有說是姓「真」,出身富裕家庭,也有說是盲女,或盲人之女,屬於最低的「賤民」階級。其母是側室,庶出的黃真伊因此身分低降,鄰居青年若屬兩班,那就是男尊女卑。也有說因為其母是賤民,根據「從母法」而走上妓女之路。
據說她父親有次在路上,見橋下清澈水邊有漂亮女子在洗濯,向她要水喝,女子以水瓢分飲之,但進入其父嘴裡竟成酒,一瓢水酒如是結合了兩者,生下當代無匹之佳人。
生活在朝鮮中宗時期開城的黃真伊投入「青樓」罕見地出於自願。她有文學天賦,美貌如仙,在詩歌、漢文、書法等領域成績顯赫。她的詩至今仍收入韓國中學課本。她的漢文成為中韓歷史友好交往的見證。但黃真伊的母親是侍妾,在當時封建社會十分受藐視,她從小就顯現出叛逆的性格,長大後又毅然走出家門落戶「青樓」,當了一名藝妓。她超越時代的獨立思想性格實屬罕見。黃真伊入行之後,全國各地自認為風流倜儻的風流客雲集松都,想一睹其真容。當時來說朝鮮全國在籍的妓女約為3萬人。
高麗末期,從中國傳入的性理學在朝鮮時代以政治理念的形式貫徹到整個朝鮮,收到此影響女子的地位漸漸變得低下了。其代表思想就是男尊女卑和三從四德。由此可以知道朝鮮時期的女人收到了多麼不公的待遇。女子一出生就受到差別對待,男子學文,女子學女紅。而且女子一旦結婚,一面雖然能掌管其他妾室,但連嫉妒心都不能有,另一面遵從丈夫的命令,獨守空房猶如家常便飯。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在朝鮮時代女性自殺的事情非常普遍。
在韓國,誰都知道黃真伊是著名才女藝伎,而提到黃真伊,首先想到的還是關於她的各種各樣的傳聞,這些盛傳不止的傳聞,主題自然是黃真伊和男人們。總體來看,廣為流傳的有六個小故事。首先是鄰家少年為真伊的美貌才華傾心不已,患相思病,終至死去。靈柩行至黃門前時,馬居然悲傷得不能前行,黃出門解上衣小褂蓋在棺上,棺始行。其二是朝鮮文臣蘇世讓,這個當時的風流客放言,給我和真伊30天時間共同相處,我絕對不會為黃的美色屈服,若屈服我就不是人。一個月後,在黃贈送的漢詩《送別蘇陽谷》下,結果不言自明。其三,王室貴族碧溪守和黃交遊,得到的只是喪盡顏面。其四,當時的名唱李士宗,和黃約定6年契約同居,期滿的那天,黃頭也不回地決然離去。沒有理由,只因期滿。其五,面壁30年的知足禪師,在黃面前也是一朝破戒。其六,著名學者花潭徐敬德,在黃的主動表白下,是惟一一個巍然不動的人,於是結為師徒。所以,才有這樣的說法:黃真伊、朴淵瀑布、徐花潭,此三者,松都三絕也。
黃真伊憑著出眾的詩才和容貌迷倒了無數文人、碩儒。與黃真伊交流的名人除了知足禪師,大學者花潭徐敬德,宗室碧溪水(碧溪守),判書蘇世讓,宣傳官李士宗,宰相之子李生等,同時與很多『男寺黨牌(流浪藝人團體)』交流心得。
一般認為她大約活了三、四十歲,與歷史劇名女醫大長今同時代,但比她稍晚生。晚年(其實當時黃真伊還不到四十歲)拋棄一切,游歷了全朝鮮名勝古跡。病世時留下了「我生前讓很多男人不知道自愛,因此我死後葬在路邊讓野獸和蟲子吃掉我屍身,洗刷我的罪惡吧」的遺言。關於遺言還有一說是「我生前喜歡熱鬧,不喜孤寂,因此把我葬在行人多的路邊吧。還有我生平最喜音律,所以我死後入葬時,不要奏哀樂,給我奏風月曲吧。」 不管遺言是怎樣的,黃真伊確實葬在了路邊。 女人在傳奇過後,似乎都是非常凄涼的下場.
據說黃真伊從小熟知禮儀,七歲習千字文,九歲能讀漢文經書、作漢詩。從目前留下來,認定是她作的幾首漢文詩來看,她的確是漢詩、時調皆長的天才詩人。到現今流傳的黃真伊的作品只有漢詩四首和時調6首。黃真伊做的漢詩有《滿站台懷古詩》《朴淵瀑布詩》《奉別蘇陽谷詩》《詠初月詩》《與蘇陽谷》等四首,時調有《青山裡碧溪水》、《冬至漫長夜》、《何時寡信》、《山是舊山》、《竟然是我做的事》、《青山我意》。黃真伊,被稱為「韓國的李清照」,韓國中學課本選有她的詩。
據推測因為黃真伊的漢詩和時調因為多是在風月場所作的,再加上她是妓女出身所以有很多都沒能傳到後世,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了。但是僅從流傳至今的幾首詩和時調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作品構思巧妙,形式恰當,語言簡煉是具有很高水平的作品。
青山裡的碧溪水啊不要誇耀你的輕快,
一旦流到滄海你將永遠無法再回來,
明月滿空山何不留在這兒與我歇息片刻。
這首詩是黃真伊的名作,因為詩背後還有迷人的軼聞:詩中的「明月」是黃真伊的妓名,「碧溪水」則指她所喜歡的一位李朝宗室(筆名「碧溪守」:韓語「水」與「守」音同)。有一天兩人相逢窄橋,碧溪守想要躲避她,黃真伊即興作出了這首詩,將兩人的名字嵌入其中,既挑逗他也調侃他。一語雙關,情景交融,貼切坦率,堪稱妙作。一方面,青山、碧水、明月這些客觀景物被抒情地主觀化,產生一種全新的象徵性,是一首私密而媚人(來「明月賓館」開房間休息)的誘惑詩;另一方面,抽象的時間被具體空間化,以瞬間流逝的溪水比喻通過永恆自然(青山)的變動人生,是一首誘導眾生抓住時間(carpe diem),及時行樂的勸世詩。我讀到的故事說碧溪守是一個高傲自負,認為真正風流者是無需女性的男人。有一天,一行人鳴響馬鈴路過黃真伊住處,在樓閣盼望的黃真伊,拉上簾幕靜靜唱出此詩,讓頑固至極的儒教主義者碧溪守心旌動搖,終於拜倒明月帳下。有人稱黃真伊為詩聖,說她即興、飄逸的詩風可媲美李白。
黃真伊之所以成為傳奇,除了貌美、膽大外,還由於多才多藝。詩之外,她在韓國音樂史、舞蹈史也佔有一席之地。她擅長演奏玄琴(geomungo),有好幾闕認定是她寫的曲子被保留至今。她以絕代之姿,奔放之軀,舞弄、顛覆了被儒教倫理捆綁的男性的窘境。據說她曾自稱佛門弟子,夜叩在天馬山「知足庵」面壁十年(或說三十年)的知足禪師之門,為他跳了一段舞,像莎樂美在希律王面前跳七紗舞般,讓修道成「生佛」的知足禪師頓然知覺自己身體某些部份之不足,「凍未條」破戒。那夜黃真伊跳的舞,人稱「僧舞」,是韓國民間舞蹈中極重要之「妓房舞蹈」的代表。韓國舞蹈,主要不過手臂一抬,腳尖一踮而已,但反而困難。黃真伊誘僧的場面,至今不斷被搬上舞台,我在網路上看到韓國舞者的表演,著古代妓女鮮艷衣飾,動作簡單,姿態妖艷。
黃真伊一一俘虜了當時的名士高官,留下一件又一件供後人閑談、改寫、復制、轉寄的公開檔案。她有一首漢詩〈奉別蘇陽谷〉,是她以才貌服男人的另一顯例。蘇陽谷(1486-1562)是當時高官,做過判書、大臣,也出使過北京(1533)。韓國書上說「蘇陽谷世讓,少時以剛調自許,曰:為色所惑者,非男子也。聞真才色絕世,與朋友約,曰:吾與此姬同宿三十日,即當別離,不復一毫繫念,過此限,若更留一日,則汝輩以吾為非人。行至松都,見真,果名姬也,仍與交歡,限一月留住,明將離去,與真登南樓飲宴,真少無辰別之意色,只謂曰:與公相別,何可無一語,願呈拙句,可乎?蘇公許之,真即書一律曰:『月下庭梧盡,霜中野菊黃,樓高天一尺,人醉酒千觴。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明朝相別後,情與碧波長。』蘇公吟詠,嘆曰:吾其非人也。為之更留。」看了這樣的紀錄,真希望自己也不是人。不是人,做入笛的梅香,錚琮的水流,在黃真伊的詩里。「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琴之冷與情之熱對比,各自虛幻;花之香與笛之音交融,飄渺虛無。這是比講求感覺交鳴,強調朦朧、暗示的象徵主義詩還早的象徵主義詩!
《傳說的故鄉》民間傳說恐怖小故事,就除了真實性有點··嘿嘿··
❺ 韓國神話故事有哪些
除了覃君系列,剩下的和中國的都差不多。
❻ 韓國有像其他國家和民族一樣的神話譜系嗎
有的。
檀君的傳說(朝鮮始祖)
三國史紀記載,從前,桓任有一個叫桓熊(統治天之神)的兒子。桓熊總是嚮往著人間世界。桓任知道了兒子的心事,就給他3個天符印(檀君繼承此建立了高麗。這在證明桓熊的血統的同時也證明了他統治了人間)讓他統治人間世界。恆熊率領3個天符印和3千名臣下來到太白山頂的神潭水邊,在這兒建立了叫'辛棲'的村莊。他令風,雨,雲與其他神一道統治人間使人間逐漸和平富足起來。此時,生活在'辛棲'村的熊和老虎來找桓熊,求他把它們變成人。桓熊給了他們一些艾草和20個蒜說,從今天起100天不能看太陽,只能吃艾草和蒜,只要有耐心等待就可以變成人。於是熊和老虎就躲在洞窟吃桓熊給的艾草和蒜生活。但不久急性子的老虎堅持不了了,它放棄了成為人的決心跑了出去,而有耐力的熊克服困難。結果不到100天,第21天時終於變成美麗的女人。變成女人的熊女(變成女人後的熊名)想懷孕,為此她每天到神潭水去祈禱。一直注意她地桓熊將自己變為英俊的青年,跟她結了婚,生下了既是地上最早的人,又是韓國始祖的檀君。檀君長大以後在平琅建立了國家,名為古朝鮮。之後檀君到'阿薩達',成了山神。據說,當時他的年齡是1908歲。
朝鮮的牛郎織女傳說
韓國有一個關於農歷7月7日以銀河為界互相靠近的兩個星座的傳說。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有個很會織布的女兒叫織女。有一天,玉皇大帝查看宮外,遇到一個叫牛郎的青年在埋頭種地。玉皇大地喜歡他的忠厚老實,就把女兒織女許配給了牛郎。牛郎和織女成家後,天天唱歌跳舞不幹活。玉皇大帝知道後把他們叫來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但他們仍然游手好閑。玉皇大帝一氣之下將牛郎流放到在東之星,將織女流放到在西之星,只允許讓他們每年7月7日隔著銀河見一次。但熱烈相愛的牛郎和織女違背父命越過銀河見面了。玉皇大帝大怒,他斬斷銀河,使倆人一年連一次也不能相見。 有一天,天上的喜鵲和烏鴉聽說了這事,就在銀河間以身相連做橋以便幫他們每年7月7日見面。因此牛郎和織女每年7月7日通過天上的喜鵲和烏鴉做的橋可相愛。不過,他們剛見面,天就亮了,不得不分開。每逢相聚他們都淚流滿面。因此人們將第二天下的雨稱為他們的離別淚。過了7月7日,喜鵲和烏鴉因以身做橋而光著頭回來,所以人家把該橋稱為鵲橋。至今人們還認為一到農歷7月7日之夜,天上的星中牛郎星和織女星格外耀眼。
平岡公主與溫達
高句麗 平原王( BC559~BC590在位)年間,有一個雖然貧窮但很孝順的男人, 人們叫他'傻子'。平原王有一個整天痛哭不止的女兒叫平岡公主。有一天,公主又哭鬧不止,國王想了一個辦法說"要是再哭就把你嫁給傻子". 奇怪的是公主一聽這話就停止了哭聲。從此以後,只要公主一哭,平原王就說把她嫁給傻子。公主長大到了要結婚的年齡,皇帝打算把女兒嫁到別的國家。公主知道這事對爸爸說:"父王,您每逢我哭的時候總是說把我嫁給傻子,為何又要把我嫁給別的國家呢?" 她固執地要嫁給傻子。為此平原王發火了,把公主驅逐到城外。公主帶著寶石出門找傻子。 公主打聽到傻子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講給他,然後跟他結了婚。公主賣了她帶來的寶石,讓他學東……(後闕)
❼ 有關於韓國的傳說故事的
檀君的神話傳說是韓國的開國神話。傳說熊、虎在一個洞穴中生活,它們想要變成人,在天神桓雄的指點下,熊在漆黑的山洞裡,堅持吃了21天大蒜和艾草,提前變成了美女,而虎卻沒能堅持下來,沒有變成人。這位熊女嫁給了桓雄,生下了檀君。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檀君創建朝鮮,在韓國人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❽ 有關於韓國的傳說嗎急!急!急!急!
檀君的神話傳說是韓國的開國神話。傳說熊、虎在一個洞穴中生活,它們想要變成人,在天神桓雄的指點下,熊在漆黑的山洞裡,堅持吃了21天大蒜和艾草,提前變成了美女,而虎卻沒能堅持下來,沒有變成人。這位熊女嫁給了桓雄,生下了檀君。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檀君創建朝鮮,在韓國人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一個古老的韓國傳說:『朦朧月夜裡 月牙兒吐露著微微光芒 籠罩了霧色蒙蒙的海岸線 原處的崖上 有個情傷的女孩 於月相望 思念著男孩 浪潮無情地拍打 女孩盼不到男孩的歸來 日復一日 女孩把自己盼成了一朵孤單的花蕊 生生世世的等待著……』
阿娘傳說是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韓國民間傳說。相傳在400百年前,密陽府使的女兒阿娘才貌出眾是所有男人們夢想的情人,其中官奴朱奇收買了阿娘的奶媽,准備在阿娘嶺南樓觀月時佔有她。不過在阿娘的強烈反抗下,朱奇用刀威脅阿娘也沒有得逞,最後阿娘還以死抗爭。過了幾年,密陽只要有新任府使到來,上任第一天就會遭遇滅頂之災,一上任就離奇的死去,漸漸地沒有人再敢接任密陽府使。後來,一位文筆雖好但因為沒有後台而沒有考上科舉的讀書人,被派遣到了密陽擔任密陽府使。在他上任第一天就夢見了阿娘的鬼魂來找到他伸冤,並告訴他第二天她會化成蝴蝶落在殺害她的人身上。第二天早晨,這位府使聚集了所有官奴們,發現了有一隻蝴蝶落在了其中一個官奴身上,此人正是官奴朱奇,於是府使替阿娘報了仇。在嶺南樓的空地上發現阿娘的屍體上插著刀的樣子,當府使拔下刀時,阿娘的形體完全消失剩下的只有她的骨架,府使找了個好地方埋下了骨頭。此後這里再也沒有出現過阿娘的冤魂,密陽城從此開始了太平盛世的生活。這個傳說在慶南密陽由來已久,密陽這個地方就有叫「阿娘角」的祠堂,除了「阿娘角」密陽每年陰歷4月16日就是著名的「阿娘節」,而這個季節也正好是蝴蝶破繭而出的季節,這也給「阿娘傳說」帶來了更多的神奇性,被世人所熟知的《薔花紅蓮傳》就是以「阿娘傳說」為根源創作出的小說作品。直到今天,慶南泌陽的居民還會在「阿娘節」這天製作紙蝴蝶來祭奠阿娘。
❾ 想知道與朝鮮韓國有關的神話,大致的意思便可以,謝謝
朝鮮族最古老的族源圖騰神話。最早見於《古記》(失傳)和《魏書》等,後收於高麗僧人一然編寫的《三國遺事·紀異》中。13世紀以後出現的李承休《帝王韻記》、《世宗實錄·地理志》、權近《應制詩注》等文獻及吉林省延邊朝鮮族民間故事講述家黃龜淵故事集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三國遺事》中把「檀君」寫成「壇君」,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古時,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於是就選定了三危、太白二地,並給了桓雄三個「天府印」作為天上神仙的標識。桓雄率領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頂的一株神檀樹下,建立「神市」,自稱「桓雄大王」。他設置了「風伯」、「雨師」「雲師」等官職,主管農業、疾病、刑罰、善惡等三百六十件人間大事。其時,有—熊一虎同住於一個洞中。它們來到桓雄大王面前,請求大王把它們變成人。桓雄大王就給它們一炷艾和二十頭蒜,叫它們吃下去,並且告訴它們:吃了之後躲藏起來,一百天之內不能見陽光。熊照辦,於是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變成了—個女人;但虎沒有照辦,故未能變成人。熊變的女人沒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桓雄大王就與熊女結婚,生下了王儉,即壇君。這個壇君,就是古朝鮮的開國君主。他在堯帝五十年鄖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為都城,在位一干五百年。後隱居阿斯達為山神,活到一干九百零八歲。《帝王韻記》所記載的《檀君神話》與《三國遺事》的記載有所不同。《帝王韻記》中將壇君寫成「檀君」,將桓雄大王稱為「桓雄天王」,主人公檀君也不是熊女所生,而是桓雄天王的孫女與檀神成婚所生。檀君建國後治國1038年,這也和《三國遺事》的記載有一些區別。《帝王韻記》型神話中,熊女的形象被排除,檀君也不是來自父系,而是來自母系。朝鮮族民間故事講述家黃龜淵所講述的《檀君神話》基本上與《三國遺事》型相似,但故事情節比文獻記載更具體、完整,將三危、太白解釋為我國甘肅敦煌南部和長白山。
這一神話表明,朝鮮民族的歷史是十分悠久的,它的族源神話產生於原始社會,以後在口頭流傳的過程中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內容。神話反映了原始社會圖騰崇拜思想和從氏族公社到部落的演變以及社會發展的狀況。所謂「虎」、「熊相處於同一洞穴,有的學者認為是反映了以虎和熊為圖騰的氏族或部落的關系。所謂桓雄大王為天帝之子,被看作是對其族長或酋長一類統治者的美化和神化。熊女與桓雄成婚而虎未能變成人,是指兩個血緣相近的氏族在合並為一個部落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地位變化,以熊為圖騰的氏族取得了主導地位,而部落的酋長則來自這個氏族。所謂率徒三千降於太白山頂之說,可能是當時的氏族公社流動的一種反映,也可能是氏族公社之間征伐交戰的一種表現。所謂風伯、雨師、雲師、主刑等等,反映了這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和國家的形成。這一神話充滿了萬物有靈觀念,天、風、雲、雨等自然現象與艾、蒜;虎、熊、檀等植物和動物均有神靈,可以與人對話,檀君死了可以變成山林,表現了初民的原始意識。
檀君是古朝鮮的開國者,是朝鮮族古老文化的象徵。因此,它就象漢族神話里的炎黃一樣,在朝鮮民族中作為偶像而受到崇拜。 在「偉大的」高麗棒子們眼裡,韓國的歷史遠不止5千年
維多利亞瀑布就是檀君劈出來的
東非大裂谷也是緣於檀君的一聲怒吼而形成的!
至於史前文明!這全都是進化的腳步快於世界人民的高麗人民創造出來的!
真是有「自知之明」的一群人!
❿ 韓國的創世神話為什麼和中國的這么相似
韓國的巫俗神話中,創世的模式跟中國盤古比較接近,也是在混沌中出現了第一個巨神,將混沌分離產生天與地。
方法是比賽種花,勝者掌人間。大小別王都去請教了花總管娑羅公子。最終小別王使詐獲勝,成為人間之王。天地王跟大別王雖然知道小別王弄鬼,卻不說破。
在分治陰陽兩界之後,小別王的人間遇到了不少麻煩,最大的問題就是兩個太陽。最終由大別王出手,讓人間的人們團結在一起,射下了一顆太陽,並且歸功給小別王。
回到地獄的大別王,終於找到世界上第一個前往陰間的人,並任命其為閻羅,共同打造了十個審判並懲罰惡人的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