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和浙江的人均GDP比較
2011浙江人均GDP:9115(美元)
2011韓國人均GDP:22778(美元)
-
其實GDP是虛的東東,不能直接比較。
因為,各國工資水平不同,服務業勞動力價格不同,服務業比重不同,所需物資不同。
-
比如,同樣生產一個饅頭。在中國生產,能創造2毛錢的GDP;在韓國生產,能創造5毛錢甚
至一元錢的GDP。但其實,饅頭還是饅頭,吃起來一樣。使用價值一樣。
-
再比如,同樣是送快遞,中國人送一次,如果能創造三元錢的GDP;在韓國送,能創造十元
錢的GDP。但作為一種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是一樣的。
-
反過來,德國人修的下水道,可能100年也不用再維修,也就不能再產生GDP;
但是中國人修的下水道,三天兩頭需要維修,即不斷有維修工程,於是GDP不斷產生。
-
因此,只有人們的生活水平是真實的,GDP只是糊弄人的數字游戲。
⑵ 浙江VS韓國
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是海洋大省,海域廣闊,島嶼星羅棋布。海岸線總長6486千米,居全國第一。海域面積4.24萬平方千米,其中內海面積為3.09萬平方千米,領海面積1.15萬平方千米。浙江省是中國海島最多的省份,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有3061個,佔全國海島總數的2/5以上。
韓國的面積99237平方公里 所以浙江的領土面積比韓國的要大!
韓國的經濟比我們浙江要發達,生活水平應該要高一點吧,我們浙江人口比韓國的稍微多百來萬.要說與之相抗衡那是也能拼得上一拼吧!
⑶ 韓國和浙江實力對比,誰更發達,生活質量更高
基本數據是韓國國土面積10萬平方公里和浙江一樣,人口5000萬也一樣,海岸線也差不多,漢城對杭州,釜山對寧波,但是GDP是1.5萬億美元對7千億美元,為什麼?
看競爭力,三星電子的全球競爭力浙江沒有,只有一個海康威視是一個零頭,汽車有現代,起亞,浙江只有吉利和眾泰,沒有全球競爭力,韓國幾家造船廠是世界前五,造價比中國要低,速度還快,韓國可以自己生產坦克,浙江沒有軍工廠,浙江只有義務小商品批發市場和阿里巴巴網上批發市場,浙江的核心就是小商品,沒有高科技,基本上是從民生領域賺錢,和韓國比發達還早,生活質量其實都差不多,都有別墅有車有飛機有高速,你能說吃泡菜比吃蘿卜乾的生活質量高,浙江的物價更便宜,即使人均GDP趕上韓國,中國的生活質量也比韓國高,用購買力平價計算應該差距是30%
⑷ 為什麼浙江經濟落後於韓國
同意。一個省和一個國家怎麼比。
況且這也和國家對浙江的政策和方針有關。不如你比比浙江的GDP為什麼比不上廣東?
⑸ 為何廣西,浙江,廣東等等省份經濟文化為何不能超越韓國
中國地域大,人口也多,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在沿海地區已經是發達國家水準(有些國家曾經想把中國列入發達國家,但是政府一直申明自己是發展中中國),再看看貴州的情況,貴州在中國的中部,整個省全是山裡,那裡山連著山暫時還沒有發展到那裡去,而韓國就屁股大的地方一扶植就起來了,這里就拿香港,澳門和台灣來說吧,他們經濟不好??就算如此貴州也有些省市經濟過的去,樓主年紀尚幼吧?這問題也拿來問,一黨體系有很多好處,唯一的壞處就是缺少競爭對手的監督
⑹ 浙江什麼時候可以趕超韓國
世界上的人都知道,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經濟發達,2007年的人均總產值達22000美元。但面積狹小的韓國在經濟騰飛時,卻面臨著資源、人才、戰爭等各個方面的限制。
浙江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之一,在地理面積、人口總量、地理位置等方面與韓國相似。雖然浙江2007年的人均GDP為6500美元,但是浙江有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各種資源非常豐富,因此其GDP總量四年翻一番的發展的速度肯定比韓國要快。因此我預言,3個4年後的2021年,浙江全省GDP總值將趕超韓國。
⑺ 韓國和浙江誰大
浙江省的面積是10萬,韓國的面積是9萬多。
所以韓國小 浙江省大。
⑻ 浙江人口眾多,資源匱乏,為什麼可以成為富裕省份
來一個最實在的數據,像人均收入,消費,存款,股票證券交易,住房等等
因為這個省處在東南沿海,決定性的因素是地理位置
浙江人的視野很國際化,對全國各地的了解也很廣泛,對商機的把握很快。就算是普通的浙江農民,他們也知道中國的什麼地方好賺錢,浙江農民在這一點上和廣東農民只知道坐在家裡收租金很不同。
重文傳統鑄就了江浙人的文化性格,提高了江浙人的文化素質,為蘇浙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准備了充足的動力。現在人們都注意到,長江三角洲比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更具後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得益於江浙人的重文傳統
下面的不知道能不能幫你?
浙江商人不靠政府,只靠自己的力量和意志創業,積累了巨大資本。
浙江的私營經濟是全國之最,佔了浙江GDP的絕大部分。有些地方甚至到了80%以上。私營經濟和外企不一樣,老外有句行話:「把利潤帶走,把GDP留給中國」,所以廣東的GDP很高但是同樣利潤很多卻被老外帶走,而浙江的私營經濟卻不一樣,在創造GDP的同時還把利潤100%的留在了中國!這與憑借政府全力支援以及吸引外資發展起來的上海、深圳等城市形成了鮮明對比。
◆浙江是中國發展最均衡的省份。
上世紀70年代,浙江省的國內生產總值還僅處於國內中游,但現在已達到3400美元,繼北京、天津、上海之後,排名第四。如果除去農村,僅以城市人口計算,浙江省事實上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另外,浙江省城市居民的利息收入是上海的4.5倍,紅利收入是5.3倍。在2005年公布的中國最發達100名縣(市、區)排行榜中,浙江有30個縣(市、區)上榜(2007年數據) 。
◆浙江是中國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角度唯一能夠媲美韓國的省份。
韓國面積9.9萬平方公里,浙江面積10萬平方公里。韓國人口4500萬左右,浙江人口4600萬左右,都是沿海地區。浙江10年內完全可以超過韓國,2007年浙江人均GDP官方公布的數據按07年匯率折算為6500美元,韓國為22000美元。浙江最近的發展速度是人均GDP每四年就翻一番,未來速度會慢些,2015年大概為20000美元。考慮到2015年的人民幣匯率,折算過來至少有3萬美元。韓國2015年的人均GDP大概也在3萬美元左右。
◆浙江人富有經營和理財頭腦。
浙江的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和從事個體經營的人數長期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居首,浙江人很會精打細算,但花起錢來也不含糊。調查顯示,2006年1-3季度,浙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居全國第三位,而同期浙江城鎮居民收入為14131元,增長12.4%,同樣居全國第三位,只有北京和上海在這兩座巨型城市在這兩項數據上超過了浙江。大海鑄就了浙商從小不畏風險、機智勇敢的品質和商業頭腦……他們長於思考、善於經營、富於機變,兼有南北商人之長,重實利、口碑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圓通的處世之術 。
⑼ 為什麼韓國那麼小的國家,卻能夠比浙江還發達
韓國是屬於發達國家的行列,在於他們國家最早是得於於美國的經濟支持,讓他們能很好的發展經濟,科技,民生,也是從代工發展起來的,日本也是一樣,現在我們國家也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發展的比我們早,比我們快,地方小,經濟就好發展,就好管理,現在韓國是屬於中等發達國家
⑽ 中國的江浙滬經濟最發達的3個地區,加起來能不能超過韓國全國的GDP
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一向為世人所公認,不管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從來沒有人懷疑過。然而,這一地位近來卻頻頻遭受質疑。一些發達國家開始質疑12月12日,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將在2006年後,不再向中國提供新的無償貸款。上月底,在緬甸出席東盟10+3首腦會議時,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曾對記者公開表示:「中國快到從ODA(政府開發援助)畢業的時候了,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順利。」之前,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參議院回答質詢時說:「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今後對華政府開發援助將減少,日本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從ODA畢業是適當的。」12月7日,商務部在北京召開了第五屆捐助國協調會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亞洲銀行等國際組織,歐盟以及英國、德國、加拿大、比利時、日本、澳大利亞等二十多個援助國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歐盟駐華使團參贊曼特先生在發言中說:「許多歐洲人都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得那麼好,不需要國際援助了。要說服大家相信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處於發展中國家低端水平發展中國家是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尚未跨進現代高度技術社會門檻的國家。聯合國191個成員國中,發達國家不過三四十個,其餘150個左右都是發展中國家。全球60億人口中,發達國家人口佔10億,發展中國家佔了50億。而在全球社會財富佔有方面,發達國家佔了百分之七八十,發展中國家只佔有百分之二十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很大成就,但是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相比,人均收入還處於較低水平。中國人均GDP排名,排在一百位之後。按照聯合國的標准,中低收入國家為799至2990美元。中國人均收入剛剛超過1000美元,處於中低收入國家的低端水平,是一個剛剛進入中低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離發達國家還差得很遠。環境質量和人民生活質量也是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標。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中國幅員遼闊,環境問題也很嚴重,面臨著「最嚴重的環境挑戰」,「中國一些主要城市的空氣和水污染程度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中國部分地區居民的居住條件也相當落後。部分沿海地區先富起來並不能掩蓋中西部地區仍然貧窮落後的現實。《日本經濟新聞》12月3日的新聞解讀欄目指出,中國部分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但許多農村地區卻是需要援助的,因此,中國在整體上仍是發展中國家。文章說,面對地區差距較大的中國,日本不應以自己平衡發展的感覺判斷和調整對華貸款。中國發展需要國際社會支持中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了世界三大經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是多邊和雙邊援助的受益國,也是國際開發協會優惠資金的借款國。1978年以來,中國享有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普遍優惠制待遇。二十多年來,中國共接受無償援助56億美元,實施了1000多個項目。近幾年,接受的國際多雙邊援助金額每年穩定在近2億美元。這些無償援助項目涉及扶貧救災、工業技術改造、農業、林業、畜牧業、教育、醫療衛生、艾滋病防治、環境保護、交通、能源、通訊、體制改革、司法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等眾多領域,其中70%的援助資金用於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易小准在7日的協調會上說,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落後,地區發展不平衡,在發展進程中還不斷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地區發展差距繼續擴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續增加、人口老齡化愈加嚴重、流動人口不斷增多帶來許多社會問題、社會保障能力不足等,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需要中國自身的努力,還需要繼續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國際援助對中國的改革開放發揮了其他渠道無法替代的作用。通過接受無償援助,中國獲得了適用的技術知識、必要的技術手段以及新思維和新觀念,使中國的發展少走了許多彎路。今後,在平衡地區發展、加強公共衛生系統特別是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中國仍需要與多雙邊援助機構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國際合作。另外,中國的發展也是對國際社會的貢獻,特別是在艾滋病防治、環境保護等需要全球共同努力的領域,更是如此。易小准認為,國際多雙邊援助的金額雖然不大,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關心,對於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十分積極。在艾滋病防治問題上,一些國際組織幾年前就提醒要注意艾滋病在中國的蔓延,使我們盡早警覺起來。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仍將需要國際多雙邊援助機構的幫助;中國作為受援國,其發展水平離可以「畢業」還差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