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為什麼韓國佛經是中文

為什麼韓國佛經是中文

發布時間:2022-05-01 13:39:53

『壹』 韓國佛教的特點

佛教東傳朝鮮半島,據三國史記卷十八等載,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 372),中國前秦苻堅遣使者及僧順道齎來佛像、經論;又二年,秦僧阿道來朝。翌年,敕為二僧建肖門寺及伊弗蘭寺,是為韓國有佛寺之始。又十年(384),印度沙門摩羅難陀至百濟宣教,新羅則遲至五二八年始見佛教興隆。 佛教初傳朝鮮半島時,與當時半島上原有之 習俗相融合,目的僅在祈福,此為初傳時之相容時期。至六世紀初,名師輩出,如百濟僧謙益求法印度,攜回梵本阿毗曇藏及五部律,譯出律部七十二卷,是為百濟律宗之祖;時曇旭、惠仁等並著律疏三十六卷,皆奉藏於台耀殿。高句麗僧惠慈於推古天皇三年(595)至日本,後與百濟僧惠聰同至飛鳥法興寺,並同為聖德太子之師;惠聰後被推許為佛教棟梁。 於高句麗、百濟、新羅等三國之中,以新羅佛教最盛,入中、印求法者最多,高僧亦輩出如雲,其中,圓光於南朝陳時來中國游學,精通涅盤、成實、攝論等學。元曉來唐未果,曾注釋佛經八十一部,闡揚一乘圓教。義湘亦來唐參謁中國華嚴宗二祖智儼,返國後大力弘傳華嚴宗。又慈藏曾與弟子僧實等十餘人來唐,歸國後,攜回大藏經一部及諸幡幢、花蓋等,王曾命於芬皇寺講大乘論,其思想以律學及華嚴為主,曾建通度寺戒壇及大和寺塔。圓測於十五歲來唐,曾參學各處高僧講筵,專學唯識學,曾蒙唐太宗頒賜度牒。惠通弘傳密法,為真言宗祖師。至新羅統一時期(668~935),佛教已漸脫離中國,樹立朝鮮佛教獨特之教學。 諸宗之中,以禪宗傳入較晚,卻後來居上。最早將禪宗傳入韓國者為法朗及其門人信行(704~779,一名神行),信行所傳者為中國北宗神秀之法脈。信行之後,有道義者,曾來唐參謁智藏,並嗣其法,歸國(821)後,欲興南宗禪法而不果,遂於雪岳山隱居,後由再傳弟子普照大興其宗風。道義之同門洪陟,於智異山創建實相寺,大興禪法,是為朝鮮佛教『禪門九山』之濫觴。 禪門九山無不源於中國曹溪六祖慧能,然與中國禪宗五派(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並無關聯。九山者,實相山派、迦智山派、闍崛山派、桐里山派、聖住山派、師子山派、曦陽山派、鳳林山派、須彌山派。此外,凈土信仰亦頗盛行。西元九三五年,新羅為高麗所敗,佛教亦出現另一嶄新之面貌。 於高麗時代(935~1392),教宗與禪宗盛行,尤以禪宗,繼新羅末期之教勢而盛於高麗時代全期;華嚴宗與法相宗亦各形成其宗派,而持續教脈。自大覺國師義天以後,成立天台宗,給予教禪兩宗影響甚鉅。高麗時代之佛教,正值外敵侵入與國家混亂之難局,欲以佛德或神力克服此一情勢,而有諸種法會、法席、道場、設齋等佛事之設置,此乃『祈福禳災,鎮護邦國』之國家思想的形成。據東國通鑒等載,太祖即位(918)時,即設八關會、燃燈會;翌年將都城遷往開城,於建宮殿之同時,於京內創建法王、慈雲、王輪、內帝釋、舍那、天禪、新興、文殊、圓通、地藏等十寺。光宗(950~976 在位)於城南建大報恩寺為太祖追福。並設僧階,定國師、王師之制;時毗盧遮那懺悔法、無遮水陸會、齋僧等佛事頻繁。顯宗(1010~1031 在位)時,為攘斥契丹之兵,而發願雕刻大藏經,此即高麗藏之初雕版。於高宗(1214~1259 在位)時,因蒙古兵入侵,藏於符仁寺之初雕版全毀於戰火。至西元一二五一年,經過多年之努力,再雕版大藏經始告完成,總計六五二九卷八一二五八版,收藏於江華城西門外大藏經板堂,後移至海印寺收藏迄今。 高麗時代之高僧輩出,如早期之道詵、廣學、大緣、法印、利嚴、慶甫、利讓、璨幽、允多等,其中,利嚴為太祖之師,璨幽曾來唐,依投子山大同修學,並得其心印,歸國後,曾受太祖、惠宗、定宗、光宗等四代帝王皈依,光宗特賜『證真大師』之號,並封為國師。此外,如智宗、道峰等,均曾來宋參學,受永明延壽之心印,歸國後,活躍一時。舉揚華嚴學之均如,頗受光宗崇信,嘗致力於南嶽智異山、北嶽浮石寺等二派華嚴學之融合會通。 開立天台宗之大覺義天,為文宗之第四王子,十一歲出家,於靈通寺爛圓處得度,並修學華嚴教觀。於宣宗二年(1085)來宋,歸國時攜回章疏等三千餘卷,後編成『新編諸宗教藏總錄』三卷,並著有『新集圓宗文類』等十餘部三百餘卷。 高麗時代之佛教,自天台宗立宗後,原來興盛之禪宗(曹溪宗)逐漸衰頹,雖有坦然等高僧極力挽回禪宗之頹勢,卻一蹶不振,直至普照知訥時,始中興禪宗,形成一新局面。 高麗時代之佛教,於王室及為政者之保護下得以成長興盛,至西元一三九二年高麗滅亡,佛教亦隨之呈現衰勢。李朝建國後,強烈的興儒排佛思潮,令佛教趨於抑壓受難之時代。睿宗(1469 在位)曾訂定度牒之制,員額為禪宗、教宗各三十名;此外又禁止寺剎之創建。其後之成宗(1470~1494 在位)、燕山君(1495~1505 在位)、中宗(1506~1544 在位)等諸帝皆采排佛政策。至明宗(1546~1567 在位)之初年,太後攝政,欲復興佛教,故佛教一度顯現再興之機,然其後因明宗親政,恢復興儒排佛政策,佛教遂再陷頹敗之勢。惟此時期仍見高僧大德,如無准己和(1376~1433)撰『顯正論』以駁斥排佛論;西山休靜(1520~1604)大振禪風,今韓國僧徒多屬此法系。與休靜法系抗禮者,有浮休善修(1543~1649)與碧岩覺性(1575~1660)之法系。另有晦庵定慧(1685~1741)著「華嚴經疏隱科』、『禪源集都序著柄』,與鏡嚴應允(1703~1804)二人並稱教禪兩宗之大宗師。李朝末期,因諸師之努力,終於一八九五年解除僧侶不得入京之禁令,四年後,於京師創建元興寺,並設置『朝鮮佛教總宗務所』,朝鮮佛教乃得復甦。 一九一○年,日本並吞朝鮮,翌年發布『朝鮮總督府寺剎令』及『寺剎令施行規則』,而將教團分為三十本山(一九二四年加華嚴寺成為三十一本山),形成三十個教區。一九一二年將朝鮮佛教稱『禪教兩宗』,並以覺皇寺為中央教堂,而設置三十本山會議所。三十本山則各制定寺法,後因反對教團被總督府監督,乃於一九二一年召開全國僧侶大會,決議於覺皇寺設置『朝鮮佛教禪教兩宗中央總務院』,以統轄全國寺剎;翌年反對派亦於覺皇寺設置『朝鮮佛教禪教兩宗中央教務院』。一九二五年兩院達成協議,合並組織『財團法人朝鮮佛教中央教務院』,以為中央統一之宗務機構,統轄全國三十一本山。其後將宗名改為『曹溪宗』,並建立太古寺作為其總本山。 此外,圓佛教為新興於本世紀初之佛教宗派,創教者少太山(1891~1943)以修行門(真空妙有)與信仰門(因果報應)為基本教義,立精神修養、事理研究、作業取捨等三學,以教化信徒,並創立圓光大學培育人才,教勢頗盛。 於佛教教育方面,一九○六年於元興寺創建『明進學校』以為僧侶之教育機構,該校後來改組為『佛教師范學校』。一九一六年中央總務院於漢城設立『佛教中央學林』,為培養教界人才之學林,以修身、宗乘、余乘、宗教學、布教法,及哲學、理、數、史、地等一般學科教育青年僧侶。同時在地方亦以寺院為中心而成立地方學林。然因中央學林曾為韓國獨立運動之根據地,故於一九二二年遭廢止。其後屢經變遷,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東國大學。 佛教之教育機構除上述之外,尚有中央僧伽大學,及附設於寺院之講院等。其中,東國大學及圓光大學成為韓國佛教研究之二大中心,並產生諸多傑出學者。佛教期刊、學報方面,自一九一○年發行佛教雜志『圓宗』後,陸續有朝鮮佛教月報、海東佛報、佛教振興會月報、朝鮮佛教界、佛教、佛教學報、韓國佛教學、韓國宗教、圓佛教思想等刊行。 現代韓國佛教分為十八宗派,其中,以曹溪宗與太古宗為二大主流,茲據韓國寺剎資料叢書4(1983)所載,將主要宗派之僧侶數(總數二○七五五)及信徒數(總數一一一三○○○○)列表如下。 韓國之宗教,尚有基督教、天主教、儒教、天道教等宗教。天主教約於二百年前傳入韓國,戰後基督教甚盛,其教勢幾有凌駕佛教之勢,至一九八三年,教徒人數已逾九十四萬。〔日韓佛教研究(現代佛教學術叢刊(82))、朝鮮佛教通史(李能和)、韓國佛教史(愛宕顯昌)、韓國佛教史(金煐泰)〕

『貳』 為什麼韓國的書法要用中文寫呢

在韓國如同在中國和日本一樣,書法久已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韓國書法源出於漢字的書寫形式,每一個字都是在一個想像的方塊中由一些形狀不同的線組合而成,都是為了表達一個特有的意義。韓國人從大約公元二世紀或三世紀開始使用漢字書寫,雖然他們自己的語言屬於一種完全不同的體系。即使在1446年韓國字母韓字創造出來以後,漢字仍然作為官方文字使用,直到19世紀末。傳統的韓國書法用字是漢字,不用韓字。

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書法在韓國始終與繪畫關系密切,而且有人認為從筆法安排的有力與和諧的角度而言,繪畫是受到書法的影響的。人們常把書法作品像繪畫一樣掛在牆上欣賞,而且像對畫一樣贊賞它的每一筆獨到之處,贊賞它用墨的韻味,贊賞它整幅布局的功力、骨格、神韻等等。一幅好字不是由有一定之規的筆劃勻稱地安排而成的,而且猶如一場編排精妙的舞蹈和協調動作--激情、運動、剎那間的停頓和穿插交錯的活躍的筆力,這種種組成了一個平衡的整體。

從技術上講,書法藝術取決於書寫者如何運用技巧和想像力在筆劃上表現出神韻,用這些神態各異的筆劃組成美的結構,落筆之後不能再添筆或者補色,最重要的是筆劃之間要講究空間的勻稱,而空間安排的勻稱是需要經過多年的實踐和訓練才能達到的。但是,在對書法藝術的基本性質的理解上,筆法的熟練和美學修養並不是唯一的基本要素。在從前韓國上流階層中間,學書法被認為是有修養人士陶冶情操的必要過程。書法作為書寫或者通信手段的實際功用往往不如字寫得優劣所含有的哲學意義更重要。

與在韓國古代已經大放異彩的其他所有藝術一樣,書法的基本靈感來自自然。一個字的每一筆到每一點都象徵一個自然物體的形式。韓國書法家同中國古代書法大師們一樣認識到,正如一棵有生命的樹的每一根樹枝都有生命一樣,一幅好字的每一筆每一劃在寫的時候也必須使之具有生命。這正是書法中的字與印刷的字的本質的不同。表意字漢字具有一種抽象的、形象化的特點,這種特點進一步加強了書法的視覺吸引力,因為它讓藝術造詣已達完善境界的書法家幾乎可以無限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正如偉大的畫家在繪畫中一樣。

和傳統水墨畫家所使用的工具一樣,書法家需要的工具也很簡單--優質的墨、硯、毛筆和紙(有些畫家喜愛用絲制的紙),這四樣東西有一個美稱叫「文房四寶」(有時也稱「文房四友」)。人們對這四樣東西的選擇和保存都很細心,因為它們往往也體現主義的鑒賞和審美水平。

韓國的書法有悠久的傳統,可以追溯到三國時代初期。據了解,從那個時候開始,王室的書院和國家辦的高等學堂里講授中國文學。書法的歷史如此悠久,無數貴族階層的人和藝術家又在許多世紀里為促進書法藝術作了顯著努力,可惜在經過多次外國入侵和內部紛爭之後古代書法作品保存到今的極少。特別是16世紀末同日本豐臣秀吉軍隊之間的七年戰爭,造成的人員死亡自不待言,而且還在韓半島各地對具有歷史意義的石碑和文物造成了嚴懲破壞。因此,屬於那場戰爭以前年代的殘存的書法作品現在不到20件。

能令現代研究韓國書法的學者滿足求知慾的是許多石刻書法渡過了歷史的變遷,沒有毀於戰火。在古代三國時代留下來的幾座刻有碑文的石碑中,具有無可超越的歷史意義的是公元414年在中國東北的南部為紀念高句麗王國廣開土大王的戰功而建立的大石碑。

這座高6.4米的石碑上刻有約1,800個漢字碑文,字體是碑文式的,稜角分明。大多數碑銘學家和研究古韓國書法的專家指出,碑上的字體很能表達當時統治著中國東北相當大一部分地域和韓半島北半部的這個軍事古國的人民的勇武剛健。

能藉以了解位於西南部的百濟王國的書法藝術所達到的高度的資料更少。根據這個王國的學者水平高、藝術品精緻這兩點看來,它在書法上很可能也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在1972年在韓國中部百濟古都公州偶然發現的武寧王和王後的王陵內發現了許多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文物,其中有一塊方形石碑對書法家和碑銘學家說來是稀世奇珍。這方石碑置於這座六世紀時的墓的入口處,類似為建造這座陵墓而向地下神祗購買一片土地所立的文契。石碑上所刻的漢字字體優美,表現出很高的技術;字體顯然受當時中國非草寫體文字的影響。

在接下來的統一新羅時代,由於崇尚中國唐朝文化,因而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書法家,如金生、崔致遠。他們的字體基本上追隨中國書法大師歐陽詢和虞世南。另一位中國書法大師王羲之也備受仰慕,他的行草書為人們普遍臨摹。但是,從新羅王國開始流傳的字體方正的歐陽詢體在高麗時代仍佔主要地位,直到1350年左右。在大約這個時候,中國元朝書法家趙孟兆靈秀典雅的字體傳入韓國,成為盛行的書法體。從那時以來,趙體一直是韓國書法的基本潛流。

高麗時代初期的統治者仿效中國,採用通過考試選拔文官的科舉制,應考者必須按照命題作文,作文的字體自然是評卷標准之一。這種制度促進了上層階級人士勤練書法的興趣。韓廷另有一種遴選專司文牘的低級官員的考試制度。這個時代是佛教作為國教而昌盛的時代,它留下了豐富的典型作品,通過它們可以了解當時的書法水平。保存至今的這類文物包括墓碑、木刻印版的和手抄的佛經、紀念高僧的佛塔上的銘文以及寺院里的石碑。這個時代負盛名的書法大師中間有李岩、李齊賢,具足達和韓允。

朝鮮王國的書法最初是崇尚筆觸典雅靈秀的趙孟兆體。世宗第三子安平大君(1418-53)的趙體書法造詣之高無與倫比。他曾為前面提到過的與他同時代的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安堅所畫的《夢游桃源圖》題跋。韓滬(1543-1605)--更著名的是他的筆名石峰--也是韓國書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他僅僅是至誠地師法王羲之,雖然對王體書法十分精湛,卻未創造出自己的風格。16世紀初,一種筆力軟弱、缺乏想像力的風格開發出現,韓國書法進入貧瘠時期。

但是,19世紀涌現了一些與16世紀到17世紀初的中國書法家如文徵明等有淵源的有特色的風格。這種新趨勢的出現來源於韓國同中國清朝的密切的文化接觸。一批文人學者熱心於進行這種接觸,因為他們急切希望以清朝為榜樣尋求改善人民生活和建設現代國家的切實可行的途徑。

朝鮮時代最偉大的書法家是實學派的金正喜。金正喜是傑出的書法家和學者,他建立了人稱「秋史派」的風格。他的書法脫胎於中國隸書,但是他在布局上富於畫感,善於在不對稱中見和諧,而且筆觸有力無比,使筆下的字充滿活力。由於這些才能,他終於創造了自己特有的生動有力的風格。

在本世紀的頭二、三十年,尚有少數朝鮮時代書法家健在,但是,在1920年左右日本書法的影響開始出現。自從第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傳統書法只是作為一門次要藝術保存了下來。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新趨勢是書法使用韓國字母書寫。

『叄』 為什麼亞洲很多國家的語言中含有漢字

文字最初起源時都是象形文字。中國的文化傳承是持續的,所以文字基本保留原有特徵。而西方文化不是持續發展的,它是多種文化不斷遭受其它文化的沖擊而多次中斷、融合後的產物。英文字母在最早期的發明之初也是象形文字,但當一種本地文化被外來文明破壞後,其文字的內在涵義難以保存下來。外來文明吸收本地優秀文化時,只會注意到文字最實用的記錄功能,而對復雜的內涵和演變則通通忽略,從而使某種本地文字成為記錄其它語言發音的沒有「靈魂」的「空殼」文字。而當這種沒有「靈魂」的「空殼」文字演變成為只表示發音不表示本意的注音文字時,拼音文字就產生了。如英文字母「A」最初表示「牛」,但當「A」被外來文化用來記錄外來語言時,「牛」的本意便消失了,而僅僅表示「A」這個發音。這樣,原本的象形文字就逐漸演變成了只表音而不表意的字母,從而逐漸產生了英語這樣的拼音文字。
一般來說,凡是在其它文字基礎上創造的「二手」文字,就很可能會傾向於拼音化。比如日本在八世紀時用漢字的讀音來記錄日語。日語的「山」根據發音用漢字「也麻」兩個漢字來書寫。但是用漢字來記錄日語發音十分繁雜,後來就簡化為只寫漢字的偏旁,如「阿」寫作「ア」,「宇」寫作「ウ」,這樣慢慢地演化成了「片假名」;而日本女人則盛行用草書書寫日語,如「安」寫作「あ」,「宇」寫作「う」等,這種方法後來演化成「平假名」。西方字母的產生也大體是這樣一個類似的過程。
英語字母最早的起源過程大體也與日本借用漢字發明日本文字一樣,是用其它文字的發音來記錄本族語言。字母最初的發明人——腓尼基人當初的居住地靠近文明發祥地兩河流域和埃及等地,他們利用古埃及文字,並簡化楔形文字,進而在公元前十三世紀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系統可以說是西方各拼音文字的祖先。雖然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後來都「死」了,但它們的文字卻演化出了腓尼基字母;雖然腓尼基文明也已經長眠於地下3000年了,但腓尼基字母這種「二手」文字卻又持續不斷地演化出了「三手」「四手」「五手」文字:腓尼基字母演化出了古希臘字母和阿拉米亞字母。阿拉米亞字母後來發展為印度、阿拉伯、亞美尼亞和維吾爾字母;古希臘字母發展出了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和阿拉米亞字母等。拉丁字母則演變為當今西方國家的各種拼音文字。

『肆』 佛教 三大語系

佛教的三大語系是巴利語系,漢語系,藏語系。這是與佛教向外傳播後,與當地文化結合後的結果。現在人只是根據這個歷史現象做出了這樣的總結。
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所使用的語言並不是梵語,而是半摩揭陀的俗語(摩羯陀國的一種方言,巴利文據說就是這種俗語的變種)。並且佛陀在早期經典里明確規定,不能使用梵語。因為梵語是婆羅門使用的吠陀經典語言,這種語言一般是被婆羅門所壟斷,老百姓是不會用的。佛教和當時其他的沙門思潮,都是反對婆羅門的。佛教主張四姓平等,要向普通百姓傳教,所以使用當地老百姓所用的方言。所以他禁止自己的弟子使用梵文。
到後來佛教在印度流行開後,很多佛弟子開始使用正統的梵文書寫佛經。這些梵文經典現在還在世界很多地方被出土。但是還有很多佛經不是用正統梵文寫的,而是摻入了許多方言在內的不規范梵文,這種文體被稱為佛教混合梵語,一般在公元前後出現的早期大乘經里比較多。
佛教自印度傳入斯里蘭卡後,就是用這種印度的俗語——巴利語書寫經典。後來東南亞包括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地都是用這種語言。也就是所謂的巴利佛教。
印度晚期大乘佛教傳入西藏。西藏在大規模接受印度佛教文化時,為了便於翻譯印度佛經,甚至按照梵文的樣式創制了藏文。現在很多藏文佛經幾乎都可以一一對應的還原為梵文。(因為藏文就是按照梵文的樣式創造的,和梵文語法,詞彙等比較接近)。以藏語為佛教經典語言,並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成為了藏傳佛教。
至於漢語佛經,也是因為翻譯西域和印度佛經而產生的佛教經典語言。在東亞地區,包括中國,越南北部,韓國,朝鮮,日本的佛教,都是用漢文佛經作為經典。並形成了自己的傳統。所以這樣的佛教被稱為漢傳佛教。
--------------------------------------------
補充一下,根本佛教其實現在沒有。我們只能說巴利語佛教(或者叫上座部佛教)比較接近原始佛教。因為巴利佛教其實也是繼承的部派佛教後的產物(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上座部中的銅碟部,當然也吸收了其他部派的一些觀點)。佛陀在世時的根本佛教的內容在部派佛教時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伍』 佛經是一種什麼語言

公元前6世紀,喬答摩•悉達多 (Gautama Siddhārtha)在印度創立了佛教,他被擁戴者稱為釋迦牟尼,即是「釋迦族的聖人」。其後經由北傳與南傳兩條線路,傳遍亞洲大部,綿延兩千多年,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釋迦牟尼的說教當時並未記錄成文,而只是在弟子中口傳心受,其原語已不可考。佛入滅後的三四百年間,弟子們為了統一思想舉行數次會誦結集,最初也還是口頭約定經典內容,並匯集為經、律、論「三藏」。後來逐漸形成文字,書寫於棕櫚樹葉和樺樹皮之上。

根據流傳和出土情況來看,佛經原典主要由三種語言寫成:巴利語、犍陀羅語和梵語,前兩者是俗語,後者是雅語。

古代印度邦國割據,方言各異,卻同屬於婆羅門教文化圈,梵語被稱為雅語,是流行於婆羅門祭司階層的標准語,也起到了掌握宗教話語權、壟斷知識的作用,其他流行於各地的方言統稱為俗語。這些印度古代語言同屬於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與歐洲的許多語言,例如古代的希臘語、拉丁語以及現代的英語、法語、德語等等,都是同源而生。

據研究推測,公元前4000年前後生活在歐洲黑海和裏海之間南俄草原一帶先民所操的語言為原始印歐語,在其後的數千年中,這一語言向東、西兩個方向遷徙發展,西支演化出歐洲的大部分語種,向東的一支則進入伊朗,並進一步向東進入印度,於公元前1500年前後發展成為梵語(吠陀梵語),籍由《吠陀》經典傳誦保存下來。公元前5世紀前後從吠陀梵語發展出古典梵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梵語。這些語言被統稱為上古印度語(OIA)。後來在各地發展出的俗語,統稱中古印度語(MIA)。就語言本身來說,俗語與梵語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很大,相互之間都能溝通,小於漢語普通話和粵語的差別。

---------名詞解釋:貝葉經---------

「貝葉」也稱貝多羅葉,是梵語pattra(葉、文書)的音譯與意譯的結合。一般選取棕櫚(多羅樹Tāla)樹葉,經炮製裁切成長條狀,其上墨書或針刻,中間鑽孔穿繩捆綁,兩邊做木製夾板。 「貝葉經」一詞在中文語境中,除了指在棕櫚葉上書寫的佛教原典以外,也用來泛指長條形制的紙質原典寫本。西藏的藏譯佛典,也還在採用這種形制。

『陸』 韓國經典佛經主要有哪些最好有中文版全文

你怎麼不問 非洲佛經 以及北冰洋佛經。。 中國的嘉靖藏 和乾隆藏都差不多全了, 後來敦煌石刻的佛經 以及 東度曰本取回來的佛經,建立 了最健全的經文體系。有人去印度 找佛經,印度 是沒歷史的啊。包括印度人要了解自己的歷史,有時候還得來中國看 玄奘寫的 西域記。 我們周圍國家的文化大都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比如,曰本,這個名字是武則天起的,比如越南,這個名字是嘉慶皇帝取的,原來越南都是中國的領土,在漢代叫南越國啊,當年那個怕進不了祖墳的趙沱就是南越國的國王啊。現在日本的文字多數都是漢字的形式,可能意思有問題,但是文字本身具備三要素,音、形、意,這意可以是有差別的。 還有日本的古老的器具,有很多都是模仿中國的,還有韓國的國旗,看看易經就知道是啥了。 像日本、高麗 、南海諸國,受中國文化影響特別大。

當然也有差距,比如,中國僧人不乞食,那是因為從百丈禪師後,提出來了農禪 ,就是自己種地,自己修禪,現在南海上的很多國家還有乞食,文化有變異啊。。。。

『柒』 現在的那些佛經原文是中文嗎不是中文能看懂嗎

阿彌陀佛,以前的佛經原文大多是印度梵文,是有印度高僧和中國的大德高僧翻譯過來為中文的;一般是文言文,因為那個時候在唐朝或者是其他朝代,所以大多是文言文;佛經上的文字,一般讀書的人都能夠看懂一些哦,所以放心哦。

『捌』 泰國和柬埔寨的大師們說的經咒是什麼語言他們信仰的佛經是什麼語言

他們念的是:巴利語。
最原始的佛經,是用2種文字記錄的:梵語,巴利語。

巴利語的佛經,南傳佛教一直在傳承。
梵語的佛經,在被翻譯為漢語後,就失傳了。

巴利語系的佛經,後人俗稱為:小乘。(其實不完全是小乘)。
梵語系的佛經,後人俗稱為:大乘。(其實不完全是大乘)。

如果想了解巴利語系的佛經,那麼,可以去讀南傳佛教的經典:巴利三藏。
如果想了解梵語系的佛經,那麼,可以去讀漢傳佛教的經典:大藏經。

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斯里蘭卡,傳承了巴利語系。
中國,繼承了梵語系。

由於梵語佛經的失傳,由此轉變成為了漢語系。
至於日本,朝鮮,韓國,越南,他們的佛教,是從中國的漢語系,傳播過去的。

『玖』 中國的佛教文化對韓國佛教文化的影響

九華山開山的金地藏是古新羅國,現韓國的王子,為求佛法來中國。證明當時佛法 佛法已經傳入韓國,但不能滿足他們的求法之心。在他之後,陸續很多古新羅國人來中國求法。

『拾』 日本佛經都是中文,他們讀的時候怎麼發音 啊

按日文漢字的讀音讀,比如"如來"讀nyo-rai "般若"讀han-nya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韓國佛經是中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