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要礦產資源的主要供應國
比較而言,我國重要礦產資源的主要供應國較為集中,重點是中東地區、澳大利亞、周邊國家、非洲和中東等,以下對16種重要礦產資源分別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2.2.1 石油:進口地區結構已有明顯優化
2005年中東地區仍為我國原油主要進口地區,從中東的進口量佔全國總進口量的47.2%,為5985.1萬噸;其次為非洲,佔全國總進口量的30.2%,為3834.2萬噸;再次為俄羅斯和中亞地區,佔全國總量的11.1%,為1407.0萬噸;從亞太地區的石油進口量為969.0萬噸,佔7.6%。
位居我國原油進口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沙烏地阿拉伯(17.5%)、安哥拉(13.8%)、伊朗(11.3%)、俄羅斯(10.1%)和阿曼(8.5%),2005年合計進口量為7752.4萬噸,佔全國總進口量的61.2%。其他的重要進口國還有:葉門(5.4%)、蘇丹(5.2%)、印度尼西亞(3.2%)、越南(2.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科威特(1.3%)、哈薩克(1.0%)。2005年從南美進口我國所需石油的3.4%,來自歐洲的佔0.4%,來自澳大利亞的進口量佔0.2%。
與2000年相比,我國原油進口地區結構已有明顯優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總體依賴程度基本維持不變,但是,對中東地區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而從非洲的進口量大幅增加。
2)來自北線俄羅斯的原油進口量大幅度增加,佔全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5年的10.1%。同時,開始從中亞地區進口原油。
3)來自歐洲、拉美這些相對遙遠地區的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來自歐洲的原油進口量佔全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3.6%降低到0.4%。
但比較而言也有一些不利的層面,主要是來自亞太地區的原油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15.0%降低到2005年的7.6%。但來自越南的石油進口量呈現增加趨勢。
2.2.2 天然氣:開始進口液化天然氣,管線天然氣的進口正在談判中
在2005年之前,中國不進口天然氣。從2006年起,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數量大幅度增加。據深圳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2006年1~10月深圳口岸進口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154.1萬噸,同比增長17.5%,價值7.43億美元,增長30.3%。其中,進口液化天然氣32.5萬噸,價值5558萬美元;進口液化石油氣121.6萬噸,下降7.3%,但受價格提高影響,進口價值6.87億美元,同比仍上升20.5%。目前,深圳口岸液化氣進口結構呈現如下特點:一是液化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進口出現此消彼長態勢。二是液化天然氣進口價格較低,液化石油氣進口價格略有回落但仍然較高。液化天然氣進口均價較低,僅170.9美元/噸,但液化石油氣1~10月進口均價高達564.6美元/噸,是液化天然氣進口均價的3倍多。三是進口來源的趨向分散,但仍以中東和澳大利亞為主。
目前中國正在沿海建設6個進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未來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將大幅度增加。預計液化天然氣的進口來源主要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阿曼等。同時,建設中俄和中國一中亞天然氣管線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中,預計到2010年後還將從俄羅斯和中亞通過管線進口天然氣。
2.2.3 煤炭:主要進口國是澳大利亞、越南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並且也有相當多數量的煤炭出口到東亞等地區,但是,我國南方相對缺煤,因此從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向我國南部省份出口煤炭。2005年中國煤炭進口量約2600萬噸,占總消費量的1.3%,預計2006年進口約4000萬噸。
煤炭主要從東南沿海各口岸進口。我國進口煤炭的省份主要在東南沿海以及長三角地區,進口的品種主要是動力煤和煉焦煤,進口來源國主要是越南、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朝鮮、俄羅斯等國。中國是越南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場,占越南出口量的82.0%,主要進口地區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從越南進口煤種主要是無煙煤。2006年1~10月我國從越南共進口無煙煤1587萬噸。印度尼西亞是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國,2005年中國進口印度尼西亞煤炭約260萬噸,2006年1~10月份進口達329萬噸。澳大利亞生產的煤炭75.0%以上供出口,目前日本在澳大利亞煤炭市場佔47.0%,韓國佔12.0%,中國台灣省佔9.0%。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主要是動力煤和煉焦煤,2006年1~10月進口總額為552萬噸,其中動力煤392萬噸,煉焦煤160萬噸。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的煉焦煤在中國將會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2006年1~10月中國共進口朝鮮無煙煤194萬噸。2006年1~10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煤炭約78萬噸。預期今後我國還將從蒙古大量進口煤炭。
以2006年1~10月測算,中國煤炭進口的地區結構為:越南53.0%,澳大利亞19.0%,印度尼西亞11.0%,朝鮮6.5%,俄羅斯2.5%,其餘國家8.0%。
2.2.4 鈾礦
2006年中國和澳大利亞簽署協議,在今後10年內從澳大利亞進口約2萬噸鈾礦。
2.2.5 煤層氣
不存在進口問題。
2.2.6 銅
參與貿易的各類銅產品非常豐富,包括銅材、銅合金、粗銅、精煉銅、銅精礦、廢雜銅等,總共大約包括72種銅產品;銅市場相對透明,主要在LME交易。我國銅精礦進口額在整個銅產品進出口結構中所佔比例不大,銅精礦進口來源相對分散,自30多個國家進口,其中主要包括智利、澳大利亞、蒙古等。從貿易方式看,我國銅精礦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占總量的83.0%以上,小額邊貿也佔一定比例。2004年中國銅精礦的主要進口國為:智利(29.1%)、蒙古(20.1%)、秘魯(12.5%)、澳大利亞(9.1%)、哈薩克(7.7%)、墨西哥(7.4%)、加拿大(3.4%)、伊朗(3.3%)、巴布亞紐幾內亞(3.2%)等。
精煉銅進口來源也比較分散。主要包括:智利、日本、菲律賓、韓國、俄羅斯、哈薩克等。
2.2.7 鋁土礦
鋁土礦礦石本身不是貿易的產品,我國進口的主要是中間產品氧化鋁,但同時還出口一部分電解鋁。我國電解鋁行業投資迅速增加導致氧化鋁的供求缺口拉大,推動了氧化鋁的進口增長。進口規模由2001年的188.0萬噸擴大到2004年的587.0萬噸,年均增長46.2%,2005年進一步增加到701.6萬噸,同比增長19.4%,進口價值26億美元,增長27.0%。我國氧化鋁進口大部分以現貨貿易為主,目前進口數量已佔到世界現貨貿易總量的60.0%以上,我國進口量的變化對國際氧化鋁價格影響非常大。中國30.0%的進口氧化鋁以及80.0%的出口原鋁都與來料加工有關。為節省電力以及增加國內市場原鋁供應,從2005年7月1日起廢除有關氧化鋁來料加工貿易的政策,此外,商務部已不再發放氧化鋁來料加工貿易的許可證。我國氧化鋁進口來源基本穩定。2005年我國自澳大利亞進口392.4萬噸氧化鋁,增長20.0%,占當年氧化鋁總進口量的55.9%;自印度的進口大幅度增長,進口100.5萬噸,增長37.0%;自牙買加進口56.7萬噸,下降24.7%;自美國進口57.1萬噸,增長7.3%。自上述4個國家合計進口占總進口量的86.5%。
2.2.8 鉛
我國鉛礦砂及精礦的主要進口來源是:秘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土耳其、納米比亞、伊朗、韓國和朝鮮等。
我國精煉鉛的主要進口來源是:澳大利亞、哈薩克、日本、韓國、朝鮮和加拿大等。
2.2.9 鋅
我國鋅礦砂和精礦的主要進口來源是:澳大利亞、秘魯、伊朗、印度、越南、智利、緬甸等。
我國精煉鋅的主要進口來源是:哈薩克、朝鮮、比利時、韓國等。
2.2.10 鐵礦石
「十五」期間,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從2001年的9231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27500萬噸,增加1.83億噸,增長197.9%。2005年中國進口鐵礦石2.75億噸,是1990年的19.3倍,是1996年的6.3倍。
近年來我國鐵礦石主要進口來源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首先,澳大利亞一直是我國最大的進口國,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量近年來大幅度上升,從2000年的3272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11218萬噸,增加了242.8%。但是,澳大利亞對中國鐵礦石的出口量佔中國鐵礦石總進口量的比例,卻有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46.8%下降到2004年的38.0%,但2005年又增加到41.0%。印度超過巴西成為中國鐵礦石第2大進口國。2000年中國從印度進口1100萬噸鐵礦石,佔中國進口量的15.7%,但是到2005年,中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數量達到6855萬噸,占當年中國總進口量的24.9%。從2000~2005年,中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數量增加了5.23倍,佔中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印度本來是我鐵礦石第3進口國,並且長期以來作為平衡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的鐵礦石價格的一個手段,但現在我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已成為一種主要的進口來源,並且不僅量增,而且價格的增長幅度還大於來自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巴西是我國穩定的鐵礦石進口國。巴西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量穩定增加,從2000年的1482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5471萬噸,增加269.2%,並且自2000~2003年,佔中國鐵礦石總進口量的比重也連續增加。2005年與2004年相比,盡管巴西對中國鐵礦石出口量增加,但由於來自印度進口量的增加,所佔比重下降5個百分點。南非一直是我國第4大鐵礦石進口國,每年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量大約在1000萬噸左右,並且近年來有略微增加的趨勢。但是,由於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大幅度增加,南非對中國鐵礦石出口量佔中國總進口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從2000年的11.5%下降到2005年的3.8%,但仍然是中國第4大進口國。以上4個國家,佔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的比重,2005年為90.0%。2001年,這一數字為95.8%。秘魯、智利等也是中國重要的鐵礦石進口國。2000年,中國從秘魯進口173萬噸鐵礦石,2001年進口184萬噸,2002年進口198萬噸,2003年進口220萬噸。目前差不多也是這個水平,每年200萬噸左右。2002年中國從智利的鐵礦石進口量為123萬噸,2003年為164萬噸。除此之外,中國還從其餘近20個國家進口鐵礦石,但數量不大。
2.2.11 錳礦石
近年來我國錳礦石進口量不斷增加,主要通過廣東口岸進口。我國錳礦石進口來源主要包括以下7個國家:澳大利亞、加彭、迦納、緬甸、巴西、印度、南非等。從這7個國家進口的錳礦石占我國全部錳礦石進口總量的95.0%。從澳大利亞、加彭、迦納這3個國家進口的錳礦石,均佔全國進口總量的2/3。
2005年中國進口錳礦石457.8萬噸,主要進口來源包括:澳大利亞34.3%,加彭13.4%,迦納12.1%。3個國家合計佔59.8%。
2.2.12 鎳
2005年,中國共進口鎳(未鍛軋鎳)89580噸,主要來自於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
2.2.13 鎢
鎢是中國優勢礦產,大量出口。
2.2.14 錫
錫是中國優勢礦產,大量出口。
2.2.15 鉀鹽
2005年中國進口鉀肥883.4萬噸,進口來源主要為:俄羅斯46.2%,加拿大25.6%,白俄羅斯19.3%。這3個國家合計佔全國進口總量的91.1%。
2.2.16 金
近年來我國每年進口黃金約200噸,其中90%用於首飾製造。我國黃金市場已放開,進口來源廣泛。
『貳』 中國的鐵礦石需求量為什麼會那麼大還有中國也產鐵礦石嗎中國產的鐵礦石價格高嗎
1, 因為中國政府這些年迷戀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拉動GDP,導致鋼鐵產能世界第一,大量生產低技術低附加值的建築用鋼.
2, 中國當然產鐵礦石,但是供應量趕不上鋼鐵廠的需求量.
3, 中國的寶鋼等所謂先進的鋼鐵廠都是用的日本的設備,這種設備只能用高品質的鐵礦石,這種鐵礦主要產於澳大利亞.(日本給中國下了個套)
4, 世界鐵礦石3大巨頭,是英,澳大利亞,日本三國的大公司控股.
5, 中國鐵礦石沒有壟斷經營.
6, 中國外,日本,韓國都是鐵礦石進口大國.
『叄』 據說朝鮮的礦產資源儲量令人恐怖,如今儲量究竟有多少
朝鮮的礦產資源豐富,其官方數據顯示,已探明礦種達300多種,其中具有產業價值的達200餘種,部分礦物儲量相當豐富。朝鮮的礦產資源主要包括可燃性礦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礦。
其中朝鮮的石墨和菱鎂礦的儲量居世界前列。朝鮮礦業比重較大的部門主要是煤炭,鐵礦石,鉛鋅以及石灰石,菱鎂礦等生產部門。鐵礦石以茂山鐵礦為首的20多個礦山進行生產。其中茂山鐵礦埋藏量約10億噸,年生產能力達800多萬噸,是朝鮮最大的鐵礦山,也是世界性的露天礦山。朝鮮煤炭的探明儲量為147.4億噸,其中無煙煤儲量117.4億噸,褐煤儲量30億噸。大體分為無煙煤和煙煤,無煙煤產地主要在平安南北道,煙煤主要分布在咸境南北道。
據統計,朝鮮的鋼鐵產量近200萬噸,稀土儲量高達56億噸。鐵礦及鉛、鉛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和無煙煤、石灰石、雲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為朝鮮采礦業和礦山機械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檢德地區的鋅、鉛、鎂等儲量極為豐富,是朝鮮重點出口基地。礦產品出口也是朝鮮賺取外匯的重要手段。
『肆』 朝鮮的什麼礦產資源比較豐富
菱鎂礦,鎢,鉬,石墨,重晶石,螢石
『伍』 請問戰國時代,韓國的冶鐵技術是不是最強的
在七大戰國中,韓國雖然最小,然卻素有「勁韓」之名。所以有此名聲,一是韓國的宜陽是天下著名的鐵山,韓國的鐵兵器製造業一直為列國眼熱;二是立國初期曾經有一支規模不大的精兵。雖則如此,立國百年來,韓國卻一直處於受欺侮狀態。在整個韓國的前期歷史中,韓滅國擴地最少,要不是趁著一場內亂消滅了奄奄一息的鄭國,將都城遷到了新鄭,韓國可能連躋身七大戰國的資格都沒有。
根據地理條件,韓國處於魏找楚秦的包圍之中,而其地域狹小,擴張難度很大,周圍4國都曾前後稱霸,再加上韓國是鐵器最大出口和製造國,所以各國都對韓國很重視,韓國一旦有些強大,必遭大國攻擊,因此韓國不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造成的。
大秦帝國孫浩暉先生的解釋是:韓國採用法家術派申不害變法,曾使韓國強大,獲得勁韓之稱,但很快被魏國攻擊,齊國救韓也是因為忌憚韓國強大而等到韓國拼光了精銳才實施的,這一次之後韓國衰落,申不害自殺,但是由申不害變法遺留下來的權術治國之風成為韓國主政之潮流,韓國曾送上黨給趙國,引發了秦趙長平之戰,派鄭國為間疲秦,以韓非子為質護韓……這些行為可以看出韓國鑽營權術過甚而失卻治國之大道,必將不得長久。
以上為孫浩暉先生的解釋,我認為也是韓國滅亡的一個原因,但根本問題我覺得還是地理位置使韓國失去了擴張的渠道,在戰國時期,沒有足夠的縱深,就沒有辦法抵禦一次大敗(一戰即可亡國),想擴張縱深又強國四環,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只能採取盡量自保之策。
說道冶鐵技術,戰國時期韓國冶鐵技術確實比較領先,其原因首先是韓國擁有最大的鐵礦,因為有此資源,其冶鐵技術也相當領先,戰國時期,韓鐵是各國備受青睞的戰略物資。
『陸』 韓國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韓國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韓國年均降雨量1274mm,雖然為世界年均降雨量970mm的1.3倍,但韓國人口密度大,人均降雨量3000m,僅為世界人均降雨量34000m的9%。韓國2/3的降雨集中在6~9月份,大部分河流洪水為患,河水幾乎全部流入大海,其他時間河水較少,各種供水難以保證。各地降雨量的大小懸殊很大,慶北地區的年降雨量為1000mm左右,濟州地區為1600mm,後者是前者的1.6倍
韓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041.85萬(2014年)。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朝鮮半島,周為箕子封地與三韓領土,漢武帝在朝鮮設置漢四郡,後為新羅、高麗、百濟時代,李氏朝鮮時期獲得統一,為中國明清兩朝的藩屬國,清末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正式脫離與中國的藩屬關系。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光復取得獨立。1948年8月和9月,依北緯38度線,朝鮮半島南北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1953年7月27日依朝鮮停戰協定,朝韓雙方停戰。
『柒』 戰國七雄中默默無聞的韓國,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嗎
韓國的劍和弩。
在冷兵器時代,打仗靠什麼,不少人認為靠的是人,這固然沒錯,但是冷兵器的作用亦不可小覷,一件趁手而鋒利的兵器,往往是士兵的得力幫手,危急時刻,甚至還可以救自己一命,而韓國的劍,就是鋒利的代名詞。
《史記·蘇秦列傳》記載:(韓卒之劍)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韓國的劍能在陸地上截斷牛馬,在水上能劈天鵝、大雁,而在臨陣對敵時又能斬斷堅固的鎧甲、鐵衣,由此可見韓國的劍,當真是利器。
秦始皇像
這樣難怪當秦王政看到韓非的著作之後,會發出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得恨矣”這樣的感嘆了,而這句話亦說明了韓非是一位不世出的奇才,而韓非出自韓國,這或許是默默無聞的韓國最值得稱道的事情了。
『捌』 世界上主要的鐵礦石進口國有哪些
世界上主要的鐵礦石進口國有中中國、日本、韓國、歐盟的法國、俄羅斯、義大利、英國、中國台灣、美國等。中國是世界上目前鐵礦石最大進口國,其進口量佔世界總進口量的1/3。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自身的鐵礦石儲量雖然不算少,但品位不幸比較低,從工業經濟的角度來講,倒不如從盛產富鐵礦的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
(8)韓國有哪些鐵礦擴展閱讀
在鐵礦石暴利的誘惑下,2012年來除去世界三大礦山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和必和必拓公司積極擴建產能,以繼續從高礦價中謀取暴利。與此同時,新興礦山不斷崛起,試圖從繁榮的鐵礦石市場中分一杯羹。
三大礦山發布的產能擴建計劃,到2013年三大礦山新增鐵礦石產能估計為1億噸,2014年和2015年新增產能預計分別達到3.38億噸和1.65億噸,2012-2015年三大礦山總新增產能預計達到6.26億噸。
『玖』 世界上有哪些大的鐵礦石產地
世界大型鐵礦區分布情況
國家 礦區名稱 儲量/億噸 品位Fe% 百分比占本國儲量 相關鐵礦企業
澳大利亞 哈默斯利 320 57 91 哈默斯利公司、BHP公司
巴西 鐵四角 300 35 65 淡水河谷(CVRD)、MBR公司
巴西 卡拉加斯 180 60 35 淡水河谷公司
玻利維亞、巴西 木通(玻) 烏魯庫姆(巴西) 580 50.53 交通不便未開發
印度 比哈爾,奧里薩 67 60 29 MMTC公司
加拿大 拉布拉多 206 38 51 加拿大鐵礦公司 卡蒂爾公司
美國 蘇必利爾 163 31 94 明塔克、帝國鐵礦、希賓公司、蒂爾登公司等
俄羅斯 庫爾斯克 435 46 38 列別金、米哈依洛夫、斯托依連公司
俄羅斯 卡奇卡納爾 140 12 卡奇卡納爾公司
烏克蘭 克里沃羅格 194 36 17 英古列茨采選公司
法國 洛林 77 33 95
瑞典 基律納 34 58 66 LKAB公司
委內瑞拉 博利瓦爾 20 45 99 CVG Ferrominera Orinoco CA
賴比瑞亞、幾內亞 寧巴礦區 20 60
2005年全球十大鋼鐵公司產量排名:(單位:百萬噸)
排名 公司名稱 國家 產量
1、米塔爾鋼鐵公司(Mittal Steel ) 荷蘭 49.89
2、安賽樂公司(Arcelor) 盧森堡 46.65
3、新日制鐵公司(Nippon Steel) 日本 32.91
4、浦項鋼鐵公司(Posco) 韓國 31.42
5、日本鋼鐵工程式控制股鋼鐵公司(JFE Steel)日本 29.57
6、寶鋼集團 中國 22.73
7、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美國 19.26
8、紐科鋼鐵公司(Nucor) 美國 18.45
9、科勒斯公司(Corus) 英國 18.18
10、里瓦鋼鐵公司(Riva) 義大利 17.53
《商業報》《聖保羅頁報》報道:中國是巴西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市場之一,去年淡水河谷公司向中國出口鐵礦石1760萬噸,占巴西鐵礦石出口量的16%。今年對中國出口可望增長7%。另據報道,淡水河谷公司3月5日宣布,該公司與中國北台鋼鐵集團公司(Bisg)簽訂了鐵礦石出口合同,每年向北台集團出口鐵礦石200萬噸,預計出口量還將擴大。中國北台鋼鐵集團成為巴淡水河谷公司的第二大中國客戶。淡水河谷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礦公司,去年出口鐵礦石1.15億噸,實現純利20.43億雷亞爾。由於公司表現出色,股票市值由2001年12月份的91億美元增加到2002年12月份的110億美元。
『拾』 世界鐵礦石的地理分布及貨流
http://www.superschool.net/Photo_Viewer.asp?PhotoID=7072
此網址上有世界鐵礦石的地理分布圖。
1.生產狀況
世界鐵礦石儲量
世界鐵礦資源豐富,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截止2004年底,世界鐵礦石儲量為1600億t,儲量基礎為3700億t,鐵金屬儲量為800億t,儲量基礎為1800億t。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
世界鐵礦石產量
2004年世界鐵礦石總產量為14.3億t,較2003年增長15%。從分布看,亞洲4.35億t,南美3.15億t,大洋洲2.32億t,歐洲2.46億t,北美0.98億t,非洲0.56億t。鐵礦石產量最
大的四個國家依次為中國3.1億t,巴西2.8億t,澳大利亞2.3億t,印度1.2億t,其總和佔世界鐵礦石總產量的67%。
2.鐵礦石貿易狀況
進口
近3年來,隨著中國粗鋼產量的快速增長,世界鐵礦石貿易量也出現明顯增加。2004年世界鐵礦石進口總量為6.53億t,其中進口最多的地區集中在亞洲和歐盟15國。亞洲進口鐵礦石總量為4.11億t,佔世界鐵礦石貿易量的63%。歐盟15國進口鐵礦石為1.30億t,佔世界鐵礦石貿易量的20%。近幾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的量急劇增長,1995年進口鐵礦石4115萬t,2000年進口鐵礦石6997萬t,2004年達N2.08億t,日本進口鐵礦石1.35億t。中國和日本兩國進口鐵礦石總量為3.43億t,佔世界鐵礦石貿易量52.5%。
出口
世界鐵礦石出口地區主要是年世界鐵礦石產量將達15億t。
3.粗銅產量與鐵礦石需求的關系
鐵礦石是煉鐵的主要原料。由於世界粗鋼產量的快速增長,鐵礦石的需求量增幅很大,從而使得鐵礦石產量出現較大增幅。
2003年世界粗鋼產量比2002年增幅6.6%,世界鐵礦石增幅為9.5%,鐵礦石產量增幅高於粗鋼產量的增長。2004年世界粗鋼產量增幅8%,而鐵礦石產量增幅卻達16%。這一情況在2005年仍將繼續延續。由於鐵礦石產量增長過快,預計2005年以後鐵礦石供應將大於粗鋼生產的需求。屆時鐵礦石短缺的情況將大大緩解,鐵礦石價格也將回落。
澳大利亞一是BHP鐵礦有限公司。BHP公司的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鐵礦年產量總和超過7000萬噸。在亞里南部,還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所有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長426公里的鐵路線運輸到黑德蘭和芬尼康島的港口混勻,再裝船外運到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二是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該公司所有生產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鐵路線運輸到丹皮爾港口混勻,裝船外運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三是羅布河鐵礦聯合公司。羅布河鐵礦聯合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公司。該公司的鐵礦資源集中在潘那瓦尼加附近的羅布河谷,礦脈延續近100公里,估計褐鐵礦儲量30億~40億噸。現生產礦山位於羅布河谷的MesaJ礦區,目前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3000萬噸。其建在MesaJ礦區的洗選試驗廠完成了為生產低AI0203的球團料的試驗。其在西安格拉斯礦床有含鐵大於60%的鐵礦儲量7億噸,可作為球團礦的原料,設計的鐵礦年生產能力為800萬~1000萬噸,正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有望近期開發建設。
巴西一是淡水河谷公司(CVRD)。該公司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公司。其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擁有挺博佩貝鐵礦、卡潘尼馬鐵礦、卡拉加斯鐵礦等,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年生產能力在1.2億噸,球團礦生產能力在2000萬噸左右。二是巴西聯合礦物公司(MBR)。MBR是巴西第二大鐵礦生產出口公司。該礦山位於南部的「鐵四角」地區,保有鐵礦儲量約10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2300萬噸。三是弗爾特科礦業公司。其生產礦山在「鐵四角」地區,保有鐵礦儲量3億噸以上,鐵礦年生產能力2000萬噸。四是薩馬爾庫礦業公司。其生產礦山在"鐵四角"地區,保有鐵礦儲量約15億噸,鐵礦年生產能力1200萬噸。
印度一是庫德雷美克鐵礦有限公司。礦山位於卡納塔克邦,距曼加洛爾港67公里,礦山探明鐵礦儲量7億噸,礦石類型為磁-赤鐵礦,平均品位TFe為38.6%,礦山規模2060萬噸,可年產含TFe為66.5%~67%的鐵精礦750萬噸,由一條66.8公里的管道把精礦輸送到曼加洛爾港。其在港口合資建有球團廠,規模為300萬噸/年。二是拜拉迪爾鐵礦。其礦山位於中央邦南部的巴斯塔爾縣,估計儲量30億噸,其中含鐵達65%的礦石6億噸。該礦山采礦綜合生產能力為1100萬噸/年,除供國內鋼鐵企業使用外,約400多萬噸經維扎加帕特南港出口。三是多里瑪蘭鐵礦。該礦山位於卡納塔克邦的貝拉里地區,探明儲量1.55億噸,平均品位TFe為64.5%。該礦石類型為赤鐵礦-針鐵礦-褐鐵礦,采選能力400萬噸/年,礦石運到560公里處的馬德拉斯港出口。四是果阿地區。果阿地區鐵礦分布廣、礦床規模小、含鐵品位高,基本是小型機械化或人工開采,生產礦點較多。年產50萬~200萬噸的礦山有丹普、薩爾戈卡、圖道等鐵礦。該地區鐵礦石出口量保持在1100萬~1300萬噸的水平,約佔印度鐵礦石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五是奇里亞鐵礦。其位於比哈爾邦的辛格布姆縣,鐵礦儲量19.7億噸,含鐵品位TFe為62%~63%,礦石類型為赤鐵礦。該礦沒有大規模開采,產品供國內使用,礦山具有增產潛力,可增加商品礦出口。
南非一是錫興鐵礦。該礦可露天開採的高品位鐵礦石(TFe為66%~68%)還有9億噸左右,鐵礦年生產能力2000萬噸以上,產品80%~90%出口。二是薩巴津比鐵礦。該礦區儲量近5億噸,生產能力為500萬噸/年,礦石內銷為主,所出口的鐵礦石通過鐵路線運輸到薩爾丹哈灣港口,裝船外運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
據《Mining Annual Review2002》報道,由於2002年歐洲和日本鐵礦石市場需求不旺,2002年度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下降了3%~5%。2002年,澳大利亞的鐵礦生產者與日本的鋼鐵生產者所達成的粉礦價格下降了2.4%,塊礦價格下降了5%。日本市場鐵礦石粉礦價格為每長噸度28.28美分,鐵礦石塊礦價格為每長噸度36.13美分。在歐洲市場,鐵礦石的價格也有下降。從長期的角度分析,鐵礦石的價格是下降趨勢。但預測近期亞洲鐵礦石需求仍將有較多增長,特別是我國鐵礦石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將減緩鐵礦石價格下降的勢頭。
從世界范圍來看,未來鐵礦石的需求仍會緩慢增長。在近期,鐵礦石消費增長的大部分將來自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省以及韓國。從多年的進出口趨勢分析,全世界鐵礦石供需基本平衡並略有富餘,尚有一定的出口潛力。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都能大幅度增加鐵礦出口,滿足國外鋼鐵生產需要。據最新的資料顯示,全球4個鐵礦石公司CVRD、BHP、Rio Tinto、Kumba/Ang Io American公司仍在繼續擴大產量,將使世界鐵礦石供應量大幅增加。預計2005年,全世界各國鐵礦石出口總量將突破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