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韓國的書法是我們中文繁體字
以為過去韓國和朝鮮統稱為高麗,高麗是中國的附屬國,最初高麗是沒有文字的,漢字由高麗的使節帶回了高麗,知道世宗大王著急各地的學者發明了訓民正音,高麗才真正的有了自己的文字,高麗菜開始普遍的使用韓文,但漢字也一直沿用至今,到現在漢字也作為了韓國的一種官方文字來使用,學校里的學生一般也要學習漢字,而且每個韓語單詞也有固定的韓語翻譯。
❷ 為什麼韓國的春聯是漢字
韓國人只有在正式的場合才使用漢字。
在韓國使用漢字是身份的象徵。韓國人每個人生下來都有一個漢字名字。在正式場合時才會使用。比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順》中三順要改名字,添表時就要寫漢字名字。韓國字每個都有對應的多個漢字。所以,我們翻譯韓國明星的名字總是有多種翻譯法。
在古代韓國人受中國文化影響,皇室都使用漢字。但是老百姓都不識字,韓國皇室很希望百姓也識字,所以其中的一個人(我忘了叫什麼了)看著窗戶就發明了窗戶字(韓國語叫窗戶文字)。所以韓國語不是像別國文字是發展而來的,而是發明的。這就是韓國語很多語音多很像漢字的原因。
直到現在,韓國只有在大的場合才會用漢字,比如:《大長今》,因為是歷史劇所以為了表示重視所以片名就用的漢字。在韓國的公司里只有最大的會長桌子上的名牌才可以使用中文名字,其他的職位都沒有資格使用,都要寫韓文名字,因為他們的身份不夠高。(很自豪吧)
韓國的重要地方的牌子也用漢字,就像古代只有皇宮中才可使用。這些看韓劇都會發現。比較典型的是《大長今》《我的老婆18歲》。中都有很多漢字
現在看到的韓文是近一百年才發明的,以前他們沒有文字,只能用漢字了。
朝鮮半島歷史悠久,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卻是一個只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民族文字的國家。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但由於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影響。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很難接觸到。而且結合漢字創制的「吏讀文」有些也不適合朝鮮語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因而有時很難准確地標記朝鮮語言。因此當時人們非常希望能有一種既適合朝鮮語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又容易學會的文字。從統治階級來看,為了便於老百姓貫徹自己的統治政策,也有必要發明一種易於人民掌握的表音文字。就這樣在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的積極倡導下,由鄭麟趾、申叔舟、崔恆、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於1444年創制了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這期間朝鮮學者曾幾十次前來中國明朝進行關於音律學的研究。1446年朝鮮正式公布了創制的朝鮮文字,稱為「訓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確字音。新文字發明後,世宗國王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並責令用「訓民正音」創作《龍飛御天歌》。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訓民正音」的創制為朝鮮語書面語的發展以及朝鮮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訓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誰、具體在什麼時間創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韓國指定為國寶第70號,1997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訓民正音」是一種表音文字,由17個子音和11個母音組成。17個子音字按口型和舌位發音器官的樣子創造,按發音不同分為牙音、舌音、唇音、齒音等,這同現代語音學分類基本一致。又根據聲音的清濁,把子音分成全清、次清、全濁、不清不濁;11個母音中有3個基本母音,它們是按照古人認為的宇宙「天、地、人」的生成次序創造的,其他母音則根據這3個基本母音創造。這28個字母經過560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有3個子音和1個母音被淘汰了,目前在朝鮮和韓國只使用24個子音和母音。用24個子音和母音,可以組成7萬個朝鮮字,而這些字又可以組成7億多個詞彙,如此浩如煙海的文字是用之不盡的。
❸ 為什麼韓國人的墓碑上刻得是中文
朝鮮半島長期以來並無自己的文字,直至世宗(1446年)國王才創造了供普通百姓易學的韓文。即使這樣,韓文也未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廣泛普及,宮廷和貴族都使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韓國幾位前總統也都寫得一手很好的漢字書法。 不過,朝鮮半島擺脫日本統治的1945年,一個由80餘人組成的朝鮮教育審議會打著民族獨立的旗號,通過了在中小學教科書中全部使用韓文,必要時在括弧中加註漢字的決議。前總統朴正熙則於1970年下令全面實行韓文專用,禁止在小學進行漢字教育,僅允許在初、高中教授900字左右的基礎漢字。現行教育政策規定,漢字在初中也僅僅是選修科目,所以用心學習漢字的人很少。 漢字從1970年開始在小學、初中、高中教科書中消失。雖然1975年重新出現在初中、高中教科書中,但不是採取混用方式,而是把漢字放在括弧里的並用方式。現在,小學已經取消了漢字課,在初中和高中,漢字課也和德語、法語一樣是選修課,因此在高考中只有17%的人選擇這個科目。
❹ 韓國廢除漢字多年,春聯為何要用漢字
我國的漢字不僅對我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周邊國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韓國和朝鮮以及越南,甚至於遠隔重洋的日本與新加坡,都受到漢字的影響。韓國在獨立之後,對待漢字的態度與日本截然不同,日本沒有廢除漢字,韓國則是全盤否定廢除漢字。韓國廢除漢字幾十年後,在韓國傳統節日春節中,寫對聯依舊要採用漢字,然而可悲的是年輕人不一定能認出。既然韓國廢除漢字,為何寫「春聯」要用漢字?
韓國春節
韓國也是有春聯的,這是毋庸置疑的。韓國的春聯與我國的春聯是有區別的,韓國的春聯是白紙黑字,不像我國的春聯紅紙黑字。所以,韓國的春聯形象,大家可以自行腦補,至於是什麼畫面,大過年的小編也不多說什麼。我們可以看看韓國的春聯,那實在是太熟悉了,就是實打實的漢字。那麼,在韓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中,就出現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問題,韓國為何寫春聯要用漢字。
韓國年輕人
雖說春節是一個影響力比較廣泛的傳統節日,對於身在異國他鄉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表示關注。指不定那天,人家就說春節是韓國的,這就尷尬了。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牽涉到文化的本源。韓國廢除漢字多年,春聯為何要用漢字?通過小編的文字敘述,大家可以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應該也要認識到,雖然韓國春聯採用漢字書寫,然而本國年輕人不一定能認出來。
❺ 韓國書法中為何有那麼多漢字
韓國與漢字
韓國、朝鮮人使用中國漢字有1000多年的歷史,絕對是中華文化的後裔,可是為什麼後來廢除了中國漢字呢?首先因為朝鮮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與中國的漢藏語系不太一樣,但是古代朝鮮文化落後,一直沒有發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國漢字。但是漢字還是無法充分的表現韓語的發音和朝鮮民眾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鮮平民根本不識漢字,只有朝鮮貴族、官員會使用漢字,稱為「吏讀文字」,而普通朝鮮平民只能以口頭方式進行文化交流,他們的生活知識和年積月累的農業耕種經驗和農耕方法也都無法長久的流傳下去。 到了1446年的朝鮮世宗大王時期,就是中國的明朝時期,作為中國附庸國的朝鮮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上都得到一定的發展,因而朝鮮民眾對擁有自己民族文字的願望比較強烈了,世宗非常同情國民的處境,作為一個想要發展民族文化,推進國家獨立的朝鮮君王,世宗開始苦思冥想,夢想創造出一種獨特而易學易懂的朝鮮本土文字,讓普通的朝鮮庶民也可以輕松駕馭朝鮮的語言。
世宗在發明朝鮮文字時,受到音樂和北方游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啟發,了解到簡單的音樂符號(1 2 3 4 5 6 7)就能夠記錄世界上所有的音樂,那麼,相對簡單的拼音字元也應該可以記錄全部的朝鮮語音,從而拼寫出朝鮮的文字。所以世宗組織起當時包括他本人在內的許多朝鮮「集賢殿」的優秀學者,還特意派遣一位朝鮮知名學者,前後十幾次到中國來學習、研究漢字精髓,歷時達三十年之久,才最終在1446年發明創造了朝鮮文字,於是朝鮮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國漢字以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世宗大王(1418-1450年),他精通儒家學問,極力提倡儒學價值觀念以外的哲學觀念,博學多聞,政治手段高明,能夠對付朝鮮的兩班學者(兩班:指的是集『貴族』與『官吏』於一身的朝鮮學者們,他們享有極高的政治文化權利,甚至可以藐視朝鮮國王)。他在統治期間,對國家管理、語音學、民族文字、經濟學、科學、音樂、醫學和人文學研究方面都表現出積極的思想。他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創立了韓文字母。
❻ 朴槿惠為何還會中國書法寫得還那麼好
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為什麼愛好漢文化而且能寫一手漂亮的中國書法?
如圖
韓國人對中國書法的態度既愛又恨,愛是因為古朝鮮的歷史、文物、史料乃至文學藝術都是以中國文化乃至漢字作為承載主體,不承認漢字其自身文化便無源可溯,且韓國最後的封建王朝:李氏朝鮮的國家紀元,就是用明朝的年號,乃至明朝都滅亡了,李氏在韓國用崇禎年號還長達265年。換句話說,近代以前韓國一直都將自己視為中國的藩屬國,中國書法是他們與中國文化溝通、政治交往的紐帶,也承載了他們歷史的輝煌。
作為唯一一個把「字」作為藝術,並發揚幾千年的國家,中國的影響力和持續性本身就是證明。就像我們很多人喜歡日本的動漫,美國的電影,韓國的舞蹈一樣,中國的書法一直都在為亞洲乃至世界的文化植入更好的審美情趣。
❼ 為什麼韓國人要寫漢字
西元前的古朝鮮時期,這一千幾百年的時間,朝鮮半島上只用漢字,也只有漢字可用。漢字是當時朝鮮半島唯一的書寫系統。
而其實不僅朝鮮半島是這樣,古代東亞各地區都曾經是這樣。漢字曾經是東亞文化圈的通用文字,故這一地區常被稱為「漢字文化圈」。
而韓文作為正式的書寫系統,即便加上六七十年的過渡期,至今也不過僅僅一百多年的歷史。
韓語(朝鮮語)與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兩者的語法完全不同,朝鮮民族使用漢字會有諸多不便。
這正如朝鮮學者鄭麟趾《訓民正音序》所說的:「吾東方禮樂文章,侔擬華夏;但方言俚語,不與之同。學書者患其旨趣之難曉,治獄者病其曲折之難通。」
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128年)歷史;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庄橋墳遺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
早期的刻劃符號與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劃,並有一定規律性,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徵,可能是漢字的萌芽。
❽ 為什麼大長今是韓劇,可裡面書寫的字都是中國書法而不是韓文
那時的高麗,百濟,新羅基本上是中國的藩屬國,宮廷中崇尚儒家,漢文,韓國字也是後來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