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半導體產業是怎麼做的

韓國半導體產業是怎麼做的

發布時間:2022-05-04 20:51:57

① 韓國電子產業如何發展的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快速增長的電子工業就像火車頭一樣, 帶領南韓成為世界第十二大貿易國家。根據World Electronics Data資料顯示,韓國在1993年已是世界第六大電子產品生產國家, 其產出金額達379億7,700萬美元。而1994年更是韓國電子工業的豐收年,產值增長高達24.6%,製造出價值達473億美元的各式電子產品,且創造出309億美元的出口實績。
事實上,韓國電子工業能進展至現在的地步,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在90年代初期,韓國電子工業曾面臨經濟衰退、工資上升,而引起競爭力減弱的窘境,造成不少中小型電子公司的倒閉和大型投資計劃的萎縮;另外一項影響韓國電子工業發展的因素是內銷市場的開放,造成日本等工業化國家電子產品擁入韓國市場,使各大家電廠商利潤下降,經營日趨艱難。在該段期間內,韓國在國際市場的開拓上亦遭遇不少挑戰,尤其在開發發展中國家市場如東南亞、中國大陸和拉丁美洲等地,競爭情況更是十分激烈。在低價位消費性電子產品中,韓國彩色電視、收錄音機等產品已無法與中國大陸製品競爭,加上各國實施進口限制,使韓國電子產品面臨許多困難。這種形勢正如韓國電子工業協會(簡稱EIAK)所述,韓國電子工業就像三明治一樣,夾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間難以動彈。然而韓國電子工業界並未就此放棄,反而加速進行轉移生產基地至具有比較利益國家,並投入全面性研究發展工作。1993年下半年以後,情勢即大有改善,一方面由於世界經濟景氣的緩慢復甦,另一方面由於日圓持續升值,再加上韓國企業不斷投入新產品開發,眼光正確,作法積極,能掌握時機,切入市場所需而能營造出「電子工業大國」的佳績。

2、韓國電子產業發展特點
就韓國電子工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其具有下列的特點:
2.1 製造重點由消費性產品轉移至工業用電子產品及零件目前個人計算機、集成電路等為韓國最為熱絡的出口項目。尤其是4MB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的生產,韓國三星已超越日本NEC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供應廠商。韓國且已開發出全世界第一顆256MB的DRAM 晶元,未來將可視市場演變隨時量產,稱霸DRAM市場,創造更驚人的出口實力。
2.2 貫徹國際化策略,尋求具比較利益的海外生產地點
韓國加強在先進國家設立研發中心,吸引傑出人才貢獻所學。在赴海外投資營運方面,根據韓國中央銀行統計指出,韓國電子業截至1993年底 累計對外投資10.26億美元,其中設立海外工廠達221處,金額為5.29億美元,設立銷售網點計158個,投資4.55億美元,設立研發中心計18個,投資4,200萬美元,且近年來則有朝亞太地區投資趨勢,中國大陸是重點投資地區。另外,最近韓國廠商國際化策略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三星電子以3.8億美元買下美國個人電腦大廠AST40%的股權,金星以3.5億美元購入美國老牌家電廠增你智58%的股權。
2.3 研究開發經費龐大
韓國電子業為能維持強勢競爭力,莫不大力投入研發和技術創新工作,不論對主流商品開發時效的掌握,生產製程技術改良、尖端電子產品或關鍵零組件開發皆不遺餘力,運用大批人力、物力和財力以求掌握商機。另外,根據韓國科技部資料顯示,1992年韓國工業界投入研發經費占營業額比例已達1.8%。其中電子工業1992年投入研發金額達15.57億美
元,投資於研發經費占營業額比例更高達4.44%。可見韓國電子業對研發的重視。
2.4 積極分散出口市場
以往韓國電子業偏重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市場的拓展,為因應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區域經濟抬頭,目前則將大部分心力投注於中國大陸、東歐、印度和日本市場的開發,對歐美市場的鞏固則采企業購並和策略聯盟的方式,以達到深耕市場的策略目標。
2.5 大型電子集團外銷額佔全國電子產品出口比重甚大
三星、LG及大宇等電子企業集團合計外銷金額超過百億美元,占韓國電子產品出口總額的60%以上,出口已成為韓國大型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雖然大型企業出口與日俱增,但對研發投入毫不遲疑,就如前述三大電子集團每年至少撥出營業額的6~8%致力於研發創新等開創性工作,故長期以來總能突破增長,創造利潤。
2.6 共同開發新產品降低風險已成為新趨勢
目前韓國主要出口電子產品為半導體,個人計算機、音響製品、彩色電視機、錄放機、映像管、錄像帶、微波爐、電冰箱等,未來產品開發重點則以半導體類的TFT型液晶顯示裝置、特殊應用IC(ASIC)、高記憶容量的動態隨機存取內存、消費電子類的高解析度電視、數字式錄放機和攝影機、有線電視系統、信息計算機類的多媒體產品、個人數字處理器、大型計算機交換通訊類的碼多分址存取(簡稱CDMA)式移動通訊系統、非同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整體服務數字網路、傳真機、寬頻信息網路相關軟體及裝置等為主。通過韓國政府居間強力運作協調,民營企業的研究開發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地設立。1995年各式新型產品開發結盟個案多達28種,為求降低開發風險,避免財務負擔過重。在此種民間積極參與下及政府鼓勵、資助的環境中,上述重點產品的開發成功將可陸續得到印證。
2.7 外國企業前往韓國投資電子產品生產者逐漸減少
在歷經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企業的努力研發下,目前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及零組件,競爭力已大為提升。原本依賴外資合作開發的產品逐漸減少,因此韓國政府已減少管制及保護,在國內市場逐漸開放的同時,外資也因投資無利可圖及競爭日趨激烈,而逐漸減少對韓投資。根據韓國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1993年外資赴韓投資電子業者僅8項,金額為4,500萬美元,較之1992年外資投資金額的6,700萬美元減少32%。項目數亦由1992年的17項降為1993年的8項,可見外資赴韓投資經營電子業已降溫。具地利之便的日本向為韓國電子業最重要的外資來源,而美國為保護其在東南亞的利益,亦不遺餘力策動其業者前往韓國投資,居韓國外資來源第二位。
2.8 知名大廠與中小企業攜手合作
韓國電子工業發展策略初期以國家力量和全民支持的共識,培養出數傢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採取學習仿製,改良生產和設計創新等漸進步驟,逐步取得在世界市場的知名度。目前已完成至可改善流程,大規模量化生產經驗豐富階段,而邁向設計自主、領導推出新產品時期。未來只要對世界市場走向,掌握正確,以韓國敢沖敢拼民族特性,將可在國際市場上更上一層樓。而且大型企業的茁壯,相對帶動中小企業的興盛。未來韓國電子工業的繁榮發達,非但世界級知名大廠能有貢獻,而多達7,000餘家的中小企業,也將共同扮演重要的角色。

② 日本半導體,韓國半導體是怎麼發家的

日本半導體,韓國半導體都是以囯家政策吸引外資,為外資代工起步,再大力投入研發。前後超過五十年才有機會發家。

③ 華為晶元即將斷供,50年前韓國為了晶元做了哪些努力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今的大國競爭中有一項已經上升到了尖端科技和人才戰略的競爭上面,尖端科技和頂尖工藝技術對於未來的發展的作用無可估量,而現如今全世界的主要大國也早已在此領域展開競爭,但是有些所謂的大國明面上靠實力競爭不過,便開始使用各種不可見人的手段在暗地裡面使勁,妄圖以旁門左道來延緩別人和打垮別人,最終使得自己在競爭中獲勝並占據永久的王者寶座。這其中以近些年的晶元領域的競爭可以窺見一角,目前在通訊設備的晶元上面在全球范圍內能有技術設計出工藝先進的公司寥寥無幾,這個公司在我國就以華為見長,而華為作為一家國產民營品牌,其從成立之時的毫無名分到現在的世界五百強和掌握多項領先技術,可以說已經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刻在了一起融為了一體。

但是畢竟起點低,三星產的晶元從上市開始就在虧損,並受到日本的不斷打壓,但是在1987年機會來了,美國對日本實施100%的反傾銷關稅,導致日本晶元產量減少價格提升,三星便靠著這個機會趁機填補空白,而當時美國為了拉攏韓國對韓國的關稅只有0.74%,這對於三星來說真的是天賜良機,因此經過幾年的發展三星迅速搶佔了市場,成為了和美日並駕齊驅的企業。而三星除了有美國的支持外,也有自身的不斷努力,其重金吸收全球范圍內的頂尖人才,比如就將東芝生產部部長高金挖走,此外還有技術至上以及韓國政府的大力扶持,這些都是韓國為佔領晶元高地所做的貢獻,而經過曾經的付出,現在的三星已經發展成了世界半導體行業的霸主,短時間內依然無人能撼動。

④ 晶元技術如此難搞如此復雜,韓國人是怎麼會的

本來是路過,但看了前面的回答有許多錯誤,我就不請自來湊湊熱鬧了。我們熟知的晶元主要分為兩大類:處理器和存儲,處理器是美國人為王,存儲則是韓國人稱霸,代表有三星和海力士,這兩家主要是做DRAM(用作手機的運存和電腦的內存)和快閃記憶體(用作手機的內存和電腦的固定硬碟),其中三星最能代表韓國的半導體存儲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

三星半導體在李健熙手裡完成超越對手的目標後來的故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三星在前面跑,陸續超越對手,日本半導體企業逐漸從老大位置退居吃土專業戶,一大波日本半導體企業開始走上變賣家產的沒落生活。簡單總結一下,三星在半導體領域麻雀變鳳凰的秘訣:

向行業第一名持續不斷發起挑戰,同時制定配套的落地措施,包括組織調整、業務分工以及詳細實施計劃,並設定超出員工現有能力的目標,迫使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產生危機意識,帶動工作積極性和效率;逆周期戰法,在行業不景氣對手縮頭過冬時,三星逆勢加大投資於設備和工藝研發,當行業復甦時,三星可以領先對手早早投入新品搶占市場;為學到技術,不在乎路子野不野。

典型的做法是,想辦法(各種姿勢都有,能學到就行)把供應商的技術經驗學到手,消化吸收改良後變成自己的技術,然後想辦法申請專利;產品開發有自己的一套,通常的做法是購入對手產品,仔細分析三星產品和對手產品的差距,找出差距產生的原因、背景,制定解決差距的方案,確定超越的方法,然後推出產品超越對手。

⑤ 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為何這么強技術來源是哪裡

韓國半導體崛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正是抓住了日本半導體衰落的時機,由韓國政府主導,以三星為先鋒,在當時全球存儲器市場一片低迷的行業背景下,進行逆周期投資,奠定了產業基礎,為迎來全球存儲器這一具有龐大、永恆需求的市場復甦做好了准備,從而逐步發展,並興盛到了今天。

實際上,韓國的重大產業,都是由中央政府統籌規劃出來的,半導體就是典型代表,此外,還有如電子競技產業,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經濟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為了提振士氣和經濟發展,其中央政府看準了電子競技產業,並進行自上而下的系統規劃和實施,使得韓國的電子競技產業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成為了全世界的一面旗幟,也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對其經濟復甦和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⑥ 韓國2020年半導體出口近千億美元,半導體為何這么搶手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半導體協會周二發布的一份數據資料顯示,2020年韓國半導體出口額同比增長5.6%,達992億美元,創歷史第二高,僅次於2018年的1267億美元。今年半導體出口額有望史上第二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

半導體搶手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巨大的前景,我們投資股票,其實是投資上市公司,投資上市公司的未來,那麼就需要看行業未來有沒有前景。有些行業的需求是不斷萎縮的,意味著行業整體市場是在縮減的,這樣的行業裡面,只有少數公司可以通過擠壓其他公司的份額來實現增長。

而具有巨大前景的行業,大多數公司都可以分享到未來行業成長的紅利,半導體行業就是具有巨大前景的行業,未來人工智慧等技術發展,將會為半導體行業帶來巨大的需求。

第二,行業的拐點,為什麼去年下半年,半導體的業績那麼差,公司估值那麼高,反而看好半導體,而不是去跟著主流追逐業績持續增長的白酒股?因為行業是有周期的,半導體行業屬於明顯的周期性行業,去年半導體行業整體下滑明顯,但是正因為業績下滑,很多半導體公司去年股價表現也不佳。

當行業出現拐點後,就帶來“戴維斯雙擊”的機會,股價會領先於行業趨勢,所以必然會在去年下半年上漲,之後大家就會發現半導體行業見底,出現拐點,需求上升,進入上升趨勢,而這個拐點的判斷,主要在於5G技術的加速到來。

第三,國產化替代,自2018年以來,全球保護主義升溫,美國對我國相關企業進行了打壓,將部分企業加入實體清單,對科技產業的關鍵零部件及技術斷供,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技術是買不來的,是求不來的,只有靠自己投入研發,實現技術國家化,實現自主可控,才不會被人掐脖子。

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在半導體行業中,需要全面實現國產化替代,必然給國產半導體公司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半導體行業主要由設計、製造和封裝三個環節構成,在製造方面,很多晶元公司、光刻膠材料、半導體設備及封測公司未來都將迎來全面國產化替代的機會。

⑦ 什麼是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行業隸屬電子信息產業,屬於硬體產業,以半導體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一個產業。

半導體在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都有應用,如二極體就是採用半導體製作的器件。

無論從科技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如計算機、行動電話或是數字錄音機當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

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硅、鍺、砷化鎵等,硅是各種半導體材料應用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

在中國發展史

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出現於20世紀二十年代。1929年10月,中國國民黨政府軍政部在南京建立「電信機械修造總廠」,主要生產軍用無線電收發報機,以後又組建了「中央無線電器材有限公司」,「南京雷達研究所」等研究生產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十分重視電子工業的發展。

最初,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電訊總局,接管了官僚資本遺留下來的11個無線電企業,並與原革命根據地的無線電器材修配廠合並,恢復了生產。

1950年10月,中國政務院決定在重工業部設立電信工業局。1963年,中國國家決定成立第四機械工業部,專屬中國國防工業序列。這標志著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成了獨立的工業部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子信息產業,網路—半導體,網路—半導體行業

⑧ 為什麼都說半導體幾年內能幹掉韓國

修改了2018年的個別用詞,現在雖然國際環境大變,沒太多時間修改,先這樣了。。。

我是韓國半導體博士,回國985高校教師,個人認為,說半導體幾年內幹掉韓國純粹是給自己人希望而已,當然也要看怎麼說。下面我簡單的分析幾點,詳細的內容只有上我的課才會說^_^:

  1. 半導體產業做的好,最重要的是防震的實驗室、高端設備、人才。韓國歷史上沒有自然災害,也沒地震,自稱「上帝是韓國的」,國內難以找到這種地方;就算找到了,高端設備國外對中國禁運,中國能自己研發的話,那國產發動機早比國外牛了;國外的半導體人才都是學生親自上手做實驗,國內因為設備少且質量差,學生還多,所以乾脆都是聘的工程師,碩士博士生很難親自動手,設計的晶元很多都是紙上談兵,也就搞個理論,真用的話沒法用。還有個問題,韓國各大半導體公司基本免費給高校的學生代工,政府按照代工量給他們降稅,這樣,學生們設計的很復雜的晶元,不想自己動手的(有時一個工序自己做要10個月,最後可能還發現設計失誤了),可以拿到與設計高度吻合的便宜晶元(2013年,0.18um工藝,5000元人民幣左右),當然,這個政府支持在日本、中國台灣、歐洲都有,但大陸沒有。

  2. 半導體產業如果真要大力發展,國家要做好既費錢又沒成效的階段,有好的團隊且運氣好的話,這個階段大概十年,也就是找到了國外做的並不很好而且自己還有很巧妙可用的idea才行,半導體行業,在產品領域,一種產品基本只有一個公司是掙錢的,剩下的是懷著希望投錢干,但是,十年的過程中,領導2個任期都過了,這個工作沒給他產生任何政績,領導會大力支持么?

  3. 個人認為有一個解釋方法是可以說馬上超過韓國的,那就是中國台灣。韓國半導體卧薪嘗膽20多年,終於在2000年後乾死了日本,原因是日本地震厲害,實驗室的造價是韓國的四倍(韓國的實驗室價錢基本與所有設備之和持平),所以日本晶元成本高,被韓國的價格戰乾死了,臨死前,日本首席經濟大臣跟韓國進行了談判,希望保留不到10分之一的半導體晶元公司,讓韓國給個生路,因為他們希望技術能夠延續下去。韓國答應了,結果日本隨手就賣給了台灣,讓台灣去報仇,正好趕上在2012年12月,韓國半導體領域發生了一件事,在濟州島開了個半導體全國會議(我也去了,我其實每年都去),這次會議成了一個里程碑,因為這次會上半導體相關的公司、高校、研究所聚在一起討論了一個問題「10nm以下半導體工藝還繼續研究不?」,主要是因為這個尺度量子效應漸漸明顯,經典物理基礎上的模擬計算都不能保證晶元可靠性了,需要從頭研發的內容太多,造價太高,討論結果是不幹了。結果2015年,台積電10nm晶元一出,打了韓國棒子一個響亮的耳光,彎道超車了。當然,這只是工藝部分,在拓撲結構,存儲,IC等設計領域,棒子依舊堅挺。

總的來說,希望不能丟,差距還是客觀對待。很多科研大佬肯定要這么說,不然國家對這個絕望了的話,怎麼給科研經費?反過來講,科研經費不足,就更不可能追上了,最後晶元成為棒子的暴利產品。所以這些大佬這么說,也是為了國家發展不得已,我們還是要理解、諒解、支持。

⑨ 晶元研發這么難,韓國靠什麼有這些先進技術的

這種晶元體積小,外觀也不奇怪,但它集成了先進的技術。它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基石。它關系國計民生和信息安全,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晶元是一種集成電路。它是通過微加工技術將半導體器件聚集在矽片表面的電子產品。


晶元不僅關系國計民生,而且關繫到信息安全。一些西方國家把它看作是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貿易或戰爭的「武器」。它們通過禁運、限售等措施限制相關國家信息產業的發展,重點通過互聯網晶元接入的「後門」進行信息採集或網路攻擊。比如近幾年的「棱鏡門」事件、一個大國通過互聯網攻擊伊朗核電站等,都與晶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晶元不僅是信息產業的核心,也是信息處理和安全的基石。縱觀半導體晶元的發展歷史,韓國之所以能製造晶元,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轉移。半導體技術起源於美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它首先被轉移到日本,日本憑借工業PC DRAM技術超越美國。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韓國和台灣憑借個人電腦的發展趨勢和低成本的OEM技術發展半導體,成為亞洲四大龍之一。根據半導體歷史的規律,現在輪到中國了。中國在晶元半導體行業也很活躍。然而,歐洲和美國想阻止它。

閱讀全文

與韓國半導體產業是怎麼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