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有哪些證券股

韓國有哪些證券股

發布時間:2022-05-08 11:12:24

⑴ 怎麼查韓國的股票

各大網站上的行情都是延遲的數據,包括港股亦如此。有一個組織:全球證券交易協會,這個協會有一個規定,它規定在本國公開的網站或免費軟體里查詢國外證券的行情數據,必須有一定的數據延遲,若投資者需了解及時行情,必須向交易所或其代理機構交納一定的費用。為什麼呢?因為行情數據的發送是通過衛星中轉站來完成,若本國的交易所需要得到國外的證券數據,需要支付相當大的成本,所以這是一種對交易所成本控制上的保護政策。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若你要看日本、韓國的實時股市行情,只有以下兩個途徑:

1、個人寫一份申請,並將申請寄至全球證關交易協會在中國的代理機構(上海證券交易所全球證券交易協會辦公室),一個月內他們進行審核,審核成功後他們會向您發送一個回執單(裡面需要填寫您的個人詳細資料以及你需要支付的相關費用),您填好回執單後須再寄回並將相關的費用匯至該回執單中提供的銀行賬號中,交易協會收到您的回執以及匯款後,會給你郵寄一套軟體以及一個會員賬號(需要每年續費,各國行情的費用不一樣),這樣您才能真正看到實時行情。

2、日本、韓國的交易所網站上有相關的行情軟體下載,您也可直接去下載軟體(您最好能看懂日文和韓文),然後向當國交易所跨國匯去相關款項,他們就會給您提供會員用戶名及登陸密碼(也需要每年續費),這樣才能看到實時行情。

⑵ 聽說韓國的期權很發達,通過國泰君安可以開韓國股票和期權賬戶么有什麼條件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可以為我們A股老客戶免費開通港股和美股及國外股市,歡迎來電咨詢。我們用的是富易滬港通。
國泰君安證券旗下擁有國泰君安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泰君安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國泰君安香港公司五家子公司,其中香港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已獲在港金融業務的全牌照資格,為投資者提供包括港股、內地B股、美國、加拿大、日本及台灣等其它市場的證券和期貨交易、企業融資、資產管理與基金管理等服務。
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客戶代開國外帳戶,需要身份證和水電煤等相關證明材料,具體費用需要跟他們的業務專員聯系詢問,
若您有不理解的地方或其他問題需要咨詢,歡迎您直接與我們聯系: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希望我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的回答可以讓您滿意!
回答人員:國泰君安證券客戶經理屠經理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⑶ 什麼是A股什麼是港股什麼是美股全世界主要一共分哪些類股買賣的方法各是啥

1、股票說白了,就是公司通過讓渡一定的股份融資,然後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比如A公司總共有1億股股份,以每股10元錢發行3000萬股,然後這3000萬股賣出去(配售、打新股等),A公司融資到3億元,A公司的總股本1.3億股也將陸續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供投資者買賣,比如甲15元/股買了乙手裡的100股,乙再16元/股把100股賣給丙,以此類推,這就是簡單的股票交易,而證券交易所是提供股票上市、交易買賣的法定場所

2、明白了上面關於股票的定義和玩法,以及交易所的作用。再來看你的問題。

A股是人民幣普通股票,說白了就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我國境內目前只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證券交易所)和交易的股票。

而港股,是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同理,美股就是在美國的證券交易所(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3、所謂A股、港股、美股,其實只是按照上市的地點通俗的一個叫法。全世界有那麼多個國家或地區,每個國家或地區基本都有自己的證券交易所!比如日本有東京證券交易所,而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習慣上也稱為日股,而在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自然是稱為韓股。

⑷ 韓國股票史 知道的來

給你個全點的答案,包括韓國\日本\台灣:
高速發展的經濟體

都出現了股市大泡沫

我們選擇的是同處亞洲市場的日本、中國台灣地區、韓國和泰國四個市場,選擇的時間段分別是1982-1992年(10年)的日本市場、1983-1990年(7年)的台灣市場、1985-1992年(7年)的韓國市場和1986-1998年(12年)的泰國市場。我們之所以選擇上述市場,在於上述時期內,這四個國家或地區都展現了與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相似性。

首先,這些國家或地區都經歷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階段。日本1960年代就開始騰飛,持續高速增長了3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台灣地區、韓國與香港、新加坡緊隨日本之後,於1970、1980年代經濟快速增長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因為後面的兩個市場較小,受外部影響較大,獨立性較差,我們不對其進行重點考察),而泰國則是後來興起的「亞洲四小虎」之首。經濟的高速增長與股票市場牛市興起的背景基本吻合,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在泡沫產生之前,都經歷了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在泡沫時期,四個市場的GDP通常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其中,日本為4.12%(盡管增速有所下降,但還是延續了1960、1970年代的增長勢頭)、台灣為7.69%、韓國為7.97%、泰國為8.5%。

其次,這些國家或地區基本都經歷了本幣升值的過程(泰國除外,其在泡沫期間仍然實行聯系匯率制度)。1980年代中期,為解決美國經濟面臨的財政和貿易雙赤字的困境,1985年9月,美日等五國簽訂「廣場協議」,旨在降低美元對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匯率,由此導致了日元的急劇升值,韓元和台幣也緊隨其後,紛紛升值。其中,日本在1984-1995年本幣對美元升值63%,台灣在1985-1992年升值幅度達到38%,韓國在1985-1989年升值幅度達到25%。

我們發現,在上述時間區間內,這些市場的股市都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大泡沫。而各市場估值差異性也較大,並可能長期出現系統性偏離,從而考量泡沫大小需要綜合各種因素,不能簡單地以PE、PB的高低為唯一指標,因此,我們給出對於大泡沫的統一描述:

(1)短時間內上漲幅度驚人,至少都有數倍的漲幅;(2)泡沫破滅後的下跌幅度很大和速度很快(跌落幅度超過50%以上,時間1-2年內);(3)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通常超過3-5年)沒有有效創出新高,股市整體投資收益顯著降低,甚至長時間為負。

以下我們統計了中國台灣地區、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幾個市場的泡沫特徵,為便於比較,我們也提供了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的相關數據。

日本日經225指數從1982年9月的7000點,漲到1989年底的39000點,其中,歷時7年時間,漲幅達4.63倍。達到高點後,股指快速下跌,用了2年時間,跌去60%,股指從39000點跌到1992年10月的17000點。直到今天,日經指數仍不到高點時候的一半。

台灣加權指數從1983年的440點,漲到1990年的12000點,其中,歷時7年,漲幅高達26倍。達到高點後,股指一路快速下跌,用了1年時間,就跌去78%,股指從12000點跌到1990年底的2700點附近。直到今天,台灣加權指數仍然沒有達到12000點的歷史高點。

泰國曼谷綜合指數從1986年7月的130點,漲到1993年的1700點,其中,歷時7年時間,漲幅高達12倍,達到高點後,股指震盪整理了2年時間,然後從1996年初開始快速下跌,用了2年半時間,跌去80%,股指從1700點跌到1998年9月的250點。直到今天,泰國曼谷綜合指數也沒有恢復到歷史高點。

韓國綜合指數從1985年10月的140點,漲到1989年3月的1000點,其中歷時3年半,漲幅達到6倍以上。達到高點後,股指快速下跌,用了2年時間,跌去50%,股指從1000點跌到500點,低點後2年時間有所恢復,但短暫的新高後,韓綜指繼續下跌,並一直到2005年才實現了對歷史新高的有效突破,期間歷時15年。

上述四個市場的泡沫盡管都不小,但是比較而言,韓國市場的泡沫相對較小,無論從跌幅、下跌的時間以及恢復的時間來看都是程度最小的(後面我們還將從估值角度分析,韓國市場估值也是最低的)。順便提一下的是,香港和新加坡在泡沫破滅後也出現了快速下跌,2000年受美國科技泡沫影響短暫創出新高,但實際上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才實現對泡沫高點有效突破。另外,作為比較,我們也列示了H股指數、上海A股與深圳成分指數近年來的漲幅,上海A股4.5倍漲幅,深圳成指6倍漲幅,H股漲幅更大,有8倍。

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新興的市場總是會出現一輪因為經濟高速增長(經濟高速增長也是本幣升值的內在根源)導致的牛市,牛市發展到後期,大型泡沫的出現似乎不可避免,這可以被一種行為金融學上的心理自我強化機制來解釋,而泡沫破滅後,都迎來了相當長一段低投資收益的時期。

泡沫時期的市場特徵分析

既然泡沫看起來是不可避免的,那麼讓我們來好好地解剖它、研究它。以下我們來觀察在泡沫生成、吹大的過程中的某些市場特徵。

1、估值水平比較

首先來看泡沫時期各個市場的估值情況(下面提到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如果不特別指出則皆為靜態指標,由於業績預測的不確定性,國際上一般都用靜態或者滾動指標作為衡量指標)。

日本一直被我們認為是一個高市盈率的國家,但是實際上,我們通過研究其歷史市盈率的變化發現,在1980年代的初期,日本東京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只有20倍左右,隨後,日本市場市盈率逐漸提高,從1980年初的20倍,逐漸推升到1987年的70倍,1987至1989年三年時間內,盡管股指繼續上漲,但是PE相對維持60-70之間,因此,日本市場不過5倍的漲幅中,有3倍漲幅來自於估值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泡沫加速膨脹的後面幾年中,市盈率水平並沒有持續提高,而是維持相對高位震盪,這反映了泡沫後期的企業盈利情況增長較高。為說明問題,我們以日本的企業利潤數據為證,日本製造業稅後利潤於1988財年增速達到52.34%,1989財年也有18.80%,而股指在同期只漲了50%,當然,我們相信這期間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利潤還應該來源於證券市場資產價格上漲(交叉持股、投資收益等)帶來的正反饋收益。1990年泡沫破滅後,盈利水平伴隨經濟增速一起下滑,這加速了日本泡沫破滅的過程。隨後的1990年代中期,由於日本企業效益的下降,大量微利或者虧損企業出現,導致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一度突破過100倍,不考慮這段時期的市盈率變化,日本整體市盈率水平在泡沫破滅後,到目前已經恢復到1980年代泡沫初期的20-30倍左右水平。PB水平的下降幅度也是比較大的,日本股市在達到1989年底的最高點5.4倍PB以後,整體PB水平就伴隨股指一路下降,在股指達到最低點後,PB水平為1.7,隨後的多年直到現在,PB一直維持1.2至2之間的水平。

在股市泡沫上面,中國台灣是與日本最為接近的市場,而且,漲跌幅度都超過了日本。在1990年初的泡沫高峰期,中國台灣整體市盈率達到70倍以上的最高點,之後迅速下降,9個月時間內下降到只有20倍左右的水平,隨後有所恢復到30倍左右,至今的多年時間內一直在20倍左右水平。而PB水平也是從泡沫高峰期的8.9倍,下降到1991年底的3倍左右,1992年初有所恢復回到4倍,隨後跌至1993年初的2.26倍。相比日本而言,中國台灣的泡沫破滅速度更快,而且在破滅後的最初幾年內,經濟增長與公司盈利增長速度並沒有顯著地下降,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台灣泡沫的破滅更多地體現為估值的下降。

與中國台灣、日本相比,韓國的泡沫程度要小很多,在泡沫產生和破滅中,韓國的PE水平一直維持15-25倍之間,PB也相對較低,在1-2倍水平左右。

泰國的泡沫盡管一點不遜於台灣和日本,但是在估值上,PE與PB在泡沫期都不是很高,在牛市初期的時候,只有10倍,在泡沫最高峰的1993年底,也只有26倍,不過泰國市場的PB值相對韓國而言較高,泡沫高峰期達到過4倍。在1989年的時候有過短暫的估值高估階段,PB最高7倍,PE30倍,1993年股市新高的時候PE、PB都有所下降,並沒有超過1989年的最高估值水平。

我們認為PB才是較穩定的估值指標,從PB看,國內估值也已經接近或者超過多個市場高峰期估值,就靜態估值PB、PE,僅僅相比台灣,我們還顯得比較溫和。

2、整體證券化率比較

估值水平是微觀層面的比較,我們還比較了資產證券化率這一宏觀指標。我們發現,在中國台灣、日本的泡沫高峰期,其證券化率分別為180%、150%左右,泰國和韓國相對較低,尤其是韓國只有61.7%。比較而言,中國目前單考慮A股證券化率就為108%,但根據證券化率的本意,我們還應算上在香港和美國等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市值,這樣,我們的證券化率為158%,這一水平已經可以與日本、台灣泡沫期的證券化率水平相提並論了。

另外,再考慮到國內GDP構成中有相當部分是三資企業和外資的貢獻,而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沒有在國內上市,因此,我們的證券化率應該比發達國家更低才合理。

3、金融地產行業的演變規律

在行業結構上,得益於資本市場繁榮,各個市場的金融類股票漲幅居前。日本市場盡管普漲明顯,但金融類漲幅相對居前;台灣泡沫高峰期金融類100多倍PE,因此,盡管泡沫高峰期的三年內金融行業漲幅巨大,但很大的貢獻來自於估值提升;韓國盡管整體PE不高,但2000年以金融服務為首的行業PE達到最高,相應證券類為首的金融行業漲幅居前,達到40多倍;泰國證券類漲幅達到20倍,而銀行股表現一般,稍好於指數漲幅。

各個市場的房地產行業與股市的發展也密切相關,這與房地產具有極強的金融屬性有關。我們比較了上述四個市場發現,日本的房地產市場與股市走勢基本吻合,在1983年到1990年的牛市行情中,日本六大城市地價指數漲幅為3.6倍,於1990年9月達到峰值,隨後就伴隨股指基本沒有反彈的下跌,一直到今天,仍維持在1983年左右的水平。由於土地稀缺,日本東京地價在房價中的比例高達65-80%,一般城市在60-75%,因此,地價指數與房地產指數相關性非常強。而台灣地區在1980年代末房地產與股價齊漲時,房地產價格也上漲2倍以上,房產價格由於調控政策也開始下跌,但是下跌幅度遠沒有股市大,尤其是台北市這一大城市房價的抗跌性更強,在1992年達到高峰後,盡管緩慢下跌但跌幅不大,到1996年也只有20%的跌幅。相對股市而言,韓國的房價指數走勢更為穩健,房價整體漲幅相比而言不是很大,全國房價指數從1986年到1991年達到局部高點,上漲80%,隨後出現盤整格局,至2002年以來繼續上漲。泰國的房價指數抗跌性也較強,上世紀90年代早期,泰國房地產價格急劇上漲,漲幅在2-3倍,受到金融危機沖擊,1998年,房屋價格平均下跌15%至20%。

我們研究發現,各市場的房地產走勢與股市走勢有很強的正相關性,但不同步;房價走勢相對股市而言波動相對要小。

是什麼導致了泡沫的破滅

1、泡沫的破滅時間與實體經濟衰退、升值結束與否沒有必然聯系

既然泡沫的產生有著很強的規律性,那麼泡沫的破滅也似乎成為必然。現在很多人認為既然牛市泡沫的產生一般都是伴隨著GDP和公司盈利的高速增長,以及本幣的持續升值過程,那麼,泡沫的破滅通常的先兆就應該是經濟增速出現下滑,或者本幣升值預期結束的時候,但是,根據我們的觀察發現,泡沫破滅的時間與GDP增速下滑以及本幣升值是否結束沒有必然聯系:首先,從GDP增長的角度,台灣和韓國的經濟增長在泡沫破滅後依然較為強勁,盡管比泡沫破滅前有所降低,但到1997年金融危機以前仍分別保持了5.79%和6.08%的較高增長水平,泰國泡沫在1996年破滅,那年的經濟仍然高達5.9% ,而日本經濟開始衰退也是在泡沫破滅後的一年以後;其次,從本幣升值與否的角度,日元在1995年前一直保持著持續的升值、台幣的升值也持續到1992年,而這個時候,泡沫早就完全破滅了。因此,不能認為只要GDP仍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本幣升值仍然持續,就認為泡沫不會破滅,換言之,GDP增速下滑以及本幣結束升值不是泡沫破滅的最根本原因。此外,我們還發現,除了日本之外,泡沫的破滅對實體經濟影響並不是非常大的,盡管股票市場陷入低迷,但是,GDP增速仍會保持較為快速的增長,這其中,台灣、韓國、泰國市場泡沫的破滅對實體經濟發展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而之所以日本股市泡沫破滅後,進入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期,其中的原因在於日本銀行介入資本市場太深,積累了大量壞賬,泡沫期投資生產的設備出現嚴重過剩、房產和股票下跌導致企業和個人負債提高,隨後的10年經濟低速乃至負增長,稱為「失去的十年」,泡沫破滅對日本實體經濟的確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2、各市場泡沫時期的調控措施比較

各國面對資產泡沫的出現,無一例外,都採取緊縮性的政策調控,而利率提高等緊縮性調控政策產生的累積效應的確能成為擠破泡沫的最後稻草;而當泡沫破滅後,降息等提高流動性的寬松貨幣政策往往也於事無補。

我們首先來看日本的情況:1980年代初,日本市場的漲幅和估值水平處於穩步提升階段,因此,日本政府並沒有刻意採取強硬的調控政策限制股市發展,這時的最大問題在於貿易日益增長引發的日美貿易摩擦。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導致了1986年秋季日本經濟的短暫衰退,為此,日本政府還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於1986年11月和1987年2月兩次調低了官方貼現率,由原先的5%降低到2.5%。而1980年代後期,日本開始意識到資產價格膨脹的嚴重性,於1989年將官方貼現率提高到3.25%,又於1989年底進一步提高到4.25%。1990年8月,為防止海灣戰爭可能導致的石油價格上漲導致通貨膨脹,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預防性緊縮政策,將官方貼現率提高到6.0%,於是積重難返的股市開始暴跌,泡沫破裂。相反,在泡沫破滅期內,由於擔心經濟持續衰退,日本貨幣當局重新轉向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連續降低利率(在隨後失去的十年中,利率降低到零),增加貨幣供應,但是收效甚微。

其次,與日本非常相似的中國台灣地區市場上,似乎是完全的一個翻版。由於新台幣在短期內大幅升值,對當時的中國台灣地區經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985-1987年,台國際收支賬戶中短期資本凈流入猛增,為延緩外資進入,中國台灣地區還引導利率不斷下調,從1983-84年的7.25%,調低到1988年的4.5%,但仍無法阻止熱錢湧入,新台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劇。1980年代末,資產泡沫快速膨脹,迫使台灣採取一系列強硬的緊縮政策:比如開放外匯管制,大幅提高居民匯出資金的額度限制,引導企業對外投資;實現利率的完全自由化,並隨後大幅升高存款准備率和再貼現率,採取緊縮政策降低貨幣供應量,其中,1989年4月再貼現率從維持了一年的4.5%提高到5.5%,同年,8月提高到6.153%,9月再提高到7.75%;同時,嚴格取締地下金融活動,打擊股市非法資金等等。其中,最嚴厲的調控措施是1988年9月份台當局宣布恢復徵收證券交易所得稅,股市投資者信心受到嚴重沖擊,股指大跌55%。但其後,為避免崩盤,台灣當局對其政策予以澄清,並鼓勵機構進場護盤,導致投資熱情重新點燃。還是與日本相似,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普遍預期油價將上漲,外資撤離,中國台灣地區股市開始崩盤。

再次,我們來看韓國,在1980年代初,韓國的利率水平相對保持較低水平,從1987年開始,韓國股票市場和房地產過度投機使物價水平提高,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於1988年12月宣布了一攬子利率自由化措施,包括放開大多數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貨幣市場工具利率等,結果利率急劇攀升,1989年基準利率——拆借利率達到18%,自由化計劃被迫中止。泡沫破滅後,利率也隨之下降,在1990年代基本維持在6-8%左右水平;同時,還大幅度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從1985年的4.5%逐步提高到1991年歷史最高點11.50%,並一直維持到1995年。

最後,泰國的牛市泡沫啟動和破滅時間比上述三個市場要晚,泰國實施的匯率盯住制度使中央銀行喪失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靈活性,一直維持著較高的利率水平,1980年代以來,一直到1990年代,泰國最小貸款利率多年一直維持在12-16%水平浮動。1995-1996年,由於出口增長下降、泰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短期資本開始外流,為了維持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吸引外資流入,防止外資流出、更為了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泰國中央銀行被迫繼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不斷收緊銀根,持續提高利率。1996年,由於經常項目逆差迅速擴大、泰國經濟形勢惡化、使泰銖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這為國際投機資本提供了可乘之機,1997年以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

3、外資在泡沫產生與破滅中所起作用

四個市場的證券自由化程度各有異同:日本是四個市場中自由化開展時間最早、程度最深的,其在1980年代初就允許境外投資者投資國內市場,而中國台灣、韓國的證券市場自由化進程則較慢,台灣在1990年股市大跌的時候才引入QFII制度,寄希望於境外資金入場救市,而韓國在1992年引入QFII制度,也是在其泡沫破滅後實施的制度。

因此,我們認為,外資在泡沫產生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是毋庸質疑,尤其是日本、中國台灣和韓國市場正處於本幣升值階段,外資通過多種渠道進入境內的房市和股市,而盡管泰銖並沒有升值,但是由於升值預期明確,同樣,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泰國,因此,外資在助推境內房市、股市泡沫中的確起到相當作用,外資的進入直接助推了泡沫的吹大。但泡沫的產生最主要是由於本土資金的推動,我們注意到在泡沫時期往往本土投資者都展現了極大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泡沫破滅時與外資的關系也不大。以日本為例,實際上外資從1980年後期就開始陸續撤離日本,最後的泡沫瘋狂階段,基本由國內資金推動。而中國台灣地區和韓國的外資比例都很小,外資在泡沫後期的撤離對泡沫的破滅更多的只是心理意義。其中,只有泰國市場受外資影響算是最大的,這與其在1995年以後繼續保持高利率吸引外資的政策有關,1995年泰國證券市場外國投資比重僅4.8%,1996年快速上升到34.25%,在金融危機前更是達到44%以上的水平,金融危機後外資撤離,的確對國內市場造成較大負面沖擊。

⑸ 世界范圍內的股市名稱,國別,指數有哪些

全球比較知名的大股票指數有以下16個:
1、富時中國A50指數
2、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3、 標普500指數
4、 納斯達克100指數
5、羅素2000指數
6、印度孟買30指數
7、越南VN30指數
8、英國富時100指數
9、法國CAC40指數
10、德國DAX30指數
11、歐洲斯托克50指數
12、日經225指數
13、台灣加權指數
14、香港恆生指數
15、韓國綜合指數
16、俄羅斯RTS指數
股票指數,簡單來說,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指數,對於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事實上還是很繁瑣的,我就不做過多的解釋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是分類的一個依據,股票指數可以分為這五種: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其中,見的最多的就是規模指數,比如說,各位都很清楚的「滬深300」指數,它反映的整個滬深市場中代表性好、流動性好、交易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股票的整體狀況。
再比如,「上證50 」指數也屬於規模指數,說的是上證市場規模較大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代表的則是某個行業目前的整體狀況。譬如「滬深300醫葯」的本質就是行業指數,由滬深300中的17支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構成,反映出了該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怎麼樣。
如果想要表示作為人工智慧或者新能源汽車這樣的那些主題的整體情況的話,就需要用主題指數來表示,相關的指數有「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根據上述的文章內容可以知道,指數一般選擇了市場中的一些股票,而這些股票非常具有代表意義,所以,通過分析指數,我們就能夠對市場整體的漲跌狀況做一個快速的了解,這就能清楚地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對於未來的走勢也可以預測一二。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⑹ 證券股有哪些

中信證券,西南證券,國金證券,長江證券等等

⑺ 證券類股票有哪些

證券類股票有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東北證券、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海創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於2007年12月27日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000783。2000年2月23日,經中國證監會核准批復,公司增資擴股至10.29億元,同時更名為長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01年12月,經中國證監會核准批復,公司增資擴股至20億元。2007年12月19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復,公司更名為「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2月27日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000783。

2005年及2008年,公司兩度被評為「中國證券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2007年,在「中國券商獎」評選中,公司榮獲「最具發展力券商獎」。

2、東北證券: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吉林省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00 年6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經過增資擴股成立東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07 年8月,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六陸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回購股份,以新增股份換股吸收合並東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並更名為「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8月27日,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為「東北證券」,股票代碼為000686 。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一家綜合類券商,公司具有比較明顯的區域優勢和相對競爭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逐步形成了以經營證券承銷,證券自營買賣,證券交易代理,證券抵押融資,證券投資咨詢,公司財務顧問,企業重組、收購和兼並,基金與客戶資產管理等業務協調發展的業務格局。

公司內設 11 個職能管理部門,設營銷交易管理總部、投資銀行管理總部、證券投資管理總部、客戶資產管理部等四大業務部門、兩個地區總部、一個金融與產業研究所,現有員工 1283人。公司為東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同時參股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控股渤海期貨有限公司。

3、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順應信證分業、行業重組的發展趨勢,由原安徽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和原安徽省信託投資公司作為主發起人,於2001年8月設立。2007年10月30日以股權分置改革為契機,借殼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7年10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公司收購原天勤證券13家營業部正式新設開業; 2007年10月30日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000728)。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代理買賣;代理證券的還本付息、分紅派息;證券代保管、鑒證;代理登記開戶;證券的自營買賣;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承銷(含主承銷);證券投資咨詢(含財務顧問);受託投資管理;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4、國海創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國海創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股權投資及管理的專業機構,是國海證券(證券代碼000750)旗下唯一從事直接投資業務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管理資金規模近40億元人民幣。

業務范圍為使用自有資金或設立直投基金,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或債權投資;為客戶提供與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相關的財務顧問、資產管理服務。在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消費升級、健康醫療、節能環保等領域均有專業的投資團隊進行長期研究、跟蹤和投資,並在部分領域設立了獨立的基金進行投資。

2014年4月,2015年連續入圍ChinaVenture投中集團2013年度中國最佳券商直投TOP10,在參評的76家券商直投公司中,排名第7。

5、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國首家上市證券公司(000562股票代碼),經中國證監會批准設立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全國首批保薦機構,經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評審,成為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全面的證券類業務資格,主要經營范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基金代銷,為期貨公司提供中間介紹業務,融資融券業務等。

⑻ 證券股票有哪些

相關證券概念股票有:
錦龍股份(000712): 從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來看,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均值為0.7%,過去五年總資產收益率最低為2018年的-0.49%。廣東錦龍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系經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粵辦函(1997)11號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字(1997)87號、88號文批准於1997年4月9日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4月1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經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2001年7月16日公司名稱變更為現名。
華泰證券(601688):
從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來看,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均值為1.79%,過去五年總資產收益率最低為2018年的1.38%。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中國領先的綜合性證券集團,具有龐大的客戶基礎、領先的互聯網平台和敏捷協同的全業務鏈體系。公司於1991年5月成立。
西南證券(600369): 從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來看,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均值為1.04%,過去五年總資產收益率最低為2018年的0.34%,最高為2015年的5.46%。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在原重慶有價證券公司、原重慶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證券部、原重慶市證券公司和原重慶證券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的基礎上,聯合其他股東共同發起設立的證券公司。目前公司注冊資本56.45億元,是一家注冊地在重慶的全國綜合性證券公司。
國投資本(600061): 從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來看,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均值為2%,過去五年總資產收益率最低為2018年的1.36%,最高為2020年的2.37%。國投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簡稱:國投資本,股票代碼:600061),公司注冊於上海自貿區,注冊資本42.27億元人民幣。截至2017年底,公司總資產1,664億元,管理資產總規模12,211億元;2017年度,公司實現經營收入178.2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87.14億元。
中國平安(601318): 從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來看,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均值為1.75%,最高為2019年的2.14%。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公司」,「集團」)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在各級政府及監管部門、廣大客戶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成長為本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在《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名列第10位;在美國《財富》世界500強名列第29位。中國平安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兩地上市。
國信證券(002736): 從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來看,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均值為2.17%,過去五年總資產收益率最低為2018年的1.67%,最高為2020年的2.51%。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94年6月30日成立的深圳國投證券有限公司。公司總部設在深圳,法定代表人為何如。
山西證券(002500): 從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來看,近五年總資產收益率均值為0.92%,最高為2020年的1.29%。山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7月,屬國有控股性質。2010年9月,公司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11月15日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2500。

⑼ 韓國史上最長做空禁令解除,涉及到了哪些大型股

韓國史上最長做空禁令解除,涉及到三星、SK、Hynix等大型股

韓國正式解禁賣空近14個月,是韓國歷史上最長的賣空禁令。自全球疫情爆發以來,為了穩定股市,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出台了臨時措施禁止股票賣空,韓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解除相關禁令的國家和地區。解禁賣空主要針對韓國市場市值大、流動性充裕的權重股,約占韓國股市總市值的80%,其中三星電子、SK Hynix等韓國大型股也在其中。

做空的過程

首先,你從一家大型證券結算公司借入一定數量的股票(如泰格證券),然後在股市上以一定價格賣出。股價下跌後,你回購相當數量的股票,並返還給證券結算公司(老虎證券)。在整個過程中,你只需要向證券結算公司支付清算費用(包括借貸費用、利息和清算費用),你的利潤就是股票的賣出價格和買入價格之差。

總而言之,股票做空的風險高於一般買股票的。要想賺錢但靠歪點子是不行的,還需要一點運氣。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

⑽ 券商板塊有哪些股

券商板塊有18隻股票:海通證券、國金證券、中信證券、西南證券、國元證券、國海證券、長江證券、宏源證券、廣發證券、東北證券、太平洋、光大證券、招商證券、興業證券、華泰證券、方正證券、山西證券、東吳證券。
1.券商股是證券公司上市後在市場上交易的股票,也就是證券公司自己的股票,比如中信證券。還有一個很相似的概念叫券商概念股,券商概念股是指該上市公司擁有券商的股權,可以分享券商的收益。
2.券商概念股是指上市公司擁有券商的股權,因此可以分享券商收益的股票。券商股概念股主要有三類:一是直接的券商股,如中信證券、宏源證券等。二是控 股券商的個股,如陝國投、愛建股份等。三是參股券商的個股,如遼寧成大、通程式控制股等。
受券商大會影響最大的個股無疑是直接的券商股。因為如 果有利好消息傳出,對於此類個股的主營業務將會產生積極影響。中信證券等個股也的確需要新業務來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對於宏源證券而言,目前最需要的是如 何解決其所持有的ST祥龍、ST龍科等上市公司的股權,因為此項股權解決得好,將遠遠大於直接發債的影響。道理很簡單,發債畢竟是有成本的,而通過處理法 人股,不僅解決了資產流動性問題,而且還會獲得一筆可觀的現金流。
3.券商重倉股受到的影響則各異。因為券商重倉股的形成動因不同,歸根結底主要 有兩類:
主動性投資:
這與基金一樣,從二級市場尋覓戰機然後伺機介入,屬於券商的自營業務。
被動性投資:
這又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 包銷而來,新股包銷與配股或增發包銷;還有一種是合並而來,因為有些券商是各信託投資公司的營業部以及各小券商合並成大券商的,如此一來,這些前身的重倉 股也帶到了新的券商中,這就是被動無奈的投資。

閱讀全文

與韓國有哪些證券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