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是誰發明了韓國語韓國語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
韓語,或稱朝鮮語,韓國或朝鮮文字稱為「한글(hangul)」,主要使用於韓國、朝鮮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朝鮮族。它是15世紀(1443年)在朝鮮王國(1392-1910年)第四代國王世宗(1418-50年在位)倡導並主持下,由一批學者創造的。當時,世宗把這些文字稱作《訓民正音》。但是,直到三年後的1446年才被正式頒行,名字就叫《訓民正音(훈민정음)》。在此之前,韓國語就是用漢字書寫的。 韓國文字創作原理,輔音是仿照人的發音器官的模樣創造的,母音則是以天、地、人為基本創造而來的。文字本身是獨創的,由首、中、尾字母分音節組合而成,一字一音,音韻體系參考了中國的音韻學。
韓國語被一些學者認為屬於阿爾泰語系韓日-琉球語族,但也有學者認為是屬於孤立語言。全球大約有7千萬人使用。朝鮮語的書寫系統中,有字母文字的한글(Hangeul)和漢字(한자、Hanja)。朝鮮語有一半詞彙來源於漢語。在學術上朝鮮語一詞比較常用。
韓日-琉球語族是阿爾泰語系之下的語族之一,可以細分為3種語言。韓日-琉球語族是通古斯語族和蒙古語族混合而成的語族,而且吸收了本來作為漢藏語系特點的聲調和量詞。韓日-琉球語族的出現,解決了日語、朝鮮語及琉球語長久以來在語言學上不能分類的難題。
Ⅱ 韓語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韓國語(한국어,Korean)韓國的官方語言,而在朝鮮稱為朝鮮語,二者本質相同。朝鮮王朝直至世宗時期之前沒有自己的文字,而將中國的漢字作為自己民族的文字,世宗大王認為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會對以後朝鮮王朝的發展,甚至對其後代都會極大的影響,而我自己創造一種簡單易學的語言。
《訓民正音》創建於1443年(世宗25年)12月,在韓國廣泛發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標記韓語方面有著獨創性和科學性。字母和音素上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如字母「ㄴ」表示舌頭接觸口腔上壁。字母「ㄷ"和字母」ㄴ「都是舌音,但發音更強,所以在」ㄴ「上面加畫構成字母「ㄷ"。其他字母『ㄱ ·ㅋ』, 『ㅁ ·ㅂ ·ㅍ』, 『ㅅ ·ㅈ』, 『ㅇ ·ㆆ ·ㅎ』 也是根據這樣的語音原理創制。雖然韓國創建了自己的文字系統,但是在韓國的統治階層兩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漢字。訓民正音的字母系統一直到20世紀才開始大量使用。
Ⅲ 韓國什麼時候啟用韓文
世宗大王帶領大臣們創造的韓字(한글),叫做「訓民正音」,但並不常用,日常書面及官文還是用漢字,在1945年以後,日本戰敗,韓國和朝鮮分別成立後才開始使用。
Ⅳ 韓語是什麼時候產生的韓文又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二者怎麼產生的
韓語起源
一般認為是在公元6-9世紀左右高麗語開始大量使用漢字標記(之前無法記錄語言),由於長期和中國文化的接觸,漢字長期為朝鮮民族唯一官方文字。直到20世紀初朝鮮諺文才開始在朝鮮王國的官方民間大量使用。
由於漢字是為標記漢語而創造的文字體系,要標記和漢語完全不同的朝鮮語/韓語則非常不適應。因此從6世紀開始就不斷有人嘗試用漢字來標記韓語。
最後發現用兩種方法來標記。一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意功能,使用漢字的表音功能。比如借用"古"字,不管字的本身意義,來標記韓語發音"고"。
第二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音功能,只使用漢字的表意功能,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書寫韓語單詞。如在新羅時代,使用"水"字來表示韓語單詞"물"。同樣用該方法可標記人名和地名。
用漢字標記韓文的研究工作努力沒有停下來,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誓記體表記法和吏讀,鄉札。誓記體表記法是把漢字的排列結合到新羅語的語順。吏讀則是對誓記體表記法進行語法補充,讓文脈更加清楚。
推測吏讀大約在公元7世紀左右形成完整的體系,從高麗開始,朝鮮民族一直使用到19世紀末。但是吏讀主要是吏胥專用的特殊書面語,還用於漢文書籍的翻譯。
韓文起源
朝鮮王國的世宗大王於1443年(世宗25年)12月創建訓民正音(即朝鮮諺文),在全國廣泛發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標記韓語方面有著獨創性和科學性。
字母和音素上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如字母「ㄴ」表示舌頭接觸口腔上壁。字母「ㄷ"和字母」ㄴ「都是舌音,但發音更強,所以在」ㄴ「上面加畫構成字母「ㄷ"。其他字母『ㄱ .ㅋ』, 『ㅁ .ㅂ .ㅍ』, 『ㅅ .ㅈ』, 『ㅇ .ㆆ .ㅎ』 也是根據這樣的語音原理創制。
雖然朝鮮國創建了自己的文字系統,但是在朝鮮國的統治階層兩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漢字。訓民正音的表音字母系統一直到20世紀才開始大量使用。
(4)韓國語從什麼時候開始用擴展閱讀
韓國通用韓國語。
韓國在19世紀前借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完成《訓民正音》,仿照漢字外型創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諺文。由於當時朝鮮上層階級的官員貴族們和正式書籍文本仍然使用漢文,諺文在數世紀間未能成為正式文字。
諺文因多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朝鮮人群中使用,而被兩班抵制。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朝鮮被日本吞並後,諺文方逐步成為主要書寫工具。二戰結束,朝韓分裂後,韓國一度廢除漢字(國語純化運動),但由於拼音文字所產生的諸多不便,後又恢復漢字基礎教育以分辨同音詞彙的不同意義。
韓國的語言中10%左右是朝鮮語固有詞,69%左右是漢語的變音,還有10%是英語的變音,剩下的則是其他語言的變音。韓語與朝鮮語基本相同,但在發音和外來語以及部分語法及單詞的用法上稍有不同,其中在發音和外來語上表現尤為突出。
因為政治原因,朝鮮半島在內戰後南北長期分裂,使得南北語言也出現差異,主要表現在口音和用詞方面。
Ⅳ 為什麼韓國古代還是用的中國字,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自己的韓文的
韓語(朝鮮語)是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在十五世紀中期發明的,世宗大王發明韓語時候,看到窗子受陽光的照射在地上留下了一個個窗格的影子,於是他靈機一動,就根據地上的一個個窗格影子發明了韓語的各個聲母和韻母,最終由聲母和韻母組合成了韓語。
1446年,朝鮮王國世宗李祹正式公布新創制的文字,詔書稱為「訓民正音」,即教百姓以正確字音。正式名稱為「諺文」(非正式文字),新文字發明後,世宗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他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
發明韓語以前,高麗王朝使用的文字都是漢字,無論是大臣上書皇帝,還是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用的都是中文,因為一直以來中國的文化對古代韓國(即高麗)影響極大,歷代高麗王朝都向我國的中原政權(除了宋朝)稱臣。
由於我國古代在政治和文化上對高麗的巨大影響,韓國古代通用漢字也就不足為奇了。
(5)韓國語從什麼時候開始用擴展閱讀
組字規則
朝鮮文組字的時候以音節為單位,一個音節組成一個朝鮮字,每個字母的排列遵循「從左到右,自上而下」這兩個基本規則。朝鮮語的音節由初聲輔音、中聲母音和終聲輔音三個部分組成。
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有的音節備全了三個部分;有的音節只有初聲輔音和母音,沒有終聲輔音;而有的音節沒有初聲輔音,卻有母音和終聲輔音;更有甚者只有母音。
聲母-韻母的音節:根據母音字母所屬的種類不同,組字的規則分做三種
輔音字母添加在豎立類母音字母的左邊(從左到右);輔音字母添加在躺卧類母音字母的上方(自上而下);輔音字母添加在復合類母音字母的左上方。
只有韻母的音節:用不念聲的輔音字母「ㅇ」充當音節的聲母部分。然後根據聲母-韻母的音節的組字規則組字。有韻尾的音節:韻尾字母一律添加在「聲母韻母結合體」的正下方。
Ⅵ 朝鮮半島什麼時候開始用韓文
古代的韓國人說的是韓語,但是在1443年世宗大王創制韓文以前,韓國沒有自己的文字。
所以當時是說韓語,寫漢字。
世宗大王創立韓文之後,開始使用韓文書寫。但是很廣泛。
漢字對於韓國人而言十分困難,而韓字對於韓國人而言十分容易。
於是當時的科舉考試都是用漢字考試,一方面是漢字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是貴族為了壟斷仕途。因此士大夫階層大多使用漢字,而平民多使用韓字。
到有名的暴君燕山君在位時,因為很多人用韓文來書寫檄文,因此燕山君下令禁止韓文。
中宗反正後,取消對韓文的禁令。韓文多用於小說、詩歌以及宗教書籍,而政令、史籍、醫葯則多用漢字。尤其是宮廷場合用漢字,但是宮女之間用韓字。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漢字逐步退出韓國人的生活。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成立。同年9月9日,朝鮮成立。韓民族也和日後的中國一樣陷入分裂。但是,不管是南面的韓國,還是北面的朝鮮都以韓字為國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朝鮮禁止漢字的使用,而韓國不完全禁止,但是國文是韓文,在正式場合加註漢文。
韓文是有些漢字詞,也有些外來詞,還有固有詞,但是不論何種詞,都寫成韓字。
至於英語,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知道有個英國後就知道了。
Ⅶ 韓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普遍韓國語
公元1443年之前朝鮮半島使用的是中國的漢字,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繁體字,1443年的時候在位的王---世宗大王發明了韓文(한글),並從1444年頒布使用,所以韓文是從1444年開始用的,不過由於祖上使用漢字,所以到現在為止也到處可以看到漢字,只不過發音和中文不同,是發他們韓國的音。並且韓國人身份證上都有兩個名字,上面是韓文的,下面對應的還有漢字的,一些官方用語中漢字出現比較頻繁,所以在韓國想考公務員的話還會有漢字考試這一項~
Ⅷ 韓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韓文而不使用漢文
韓國(朝鮮)自從中國周朝成立以來,就一直使用漢字,直到近代,朝鮮出了一個國王創立了一套文字,結束了朝鮮沒有自己文字的歷史,聯合國為了表彰這個國王,特的將聯合國掃盲獎用他的名字命名。但是韓文遠無漢字表意深遠,現在許多韓國語言學家正在呼籲韓國政府允許漢字與韓文共同在韓國使用。目前,多家韓國報紙的報頭都新添了它們的漢文名字
朝鮮半島歷史悠久,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卻是一個只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民族文字的國家。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但由於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影響。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很難接觸到。而且結合漢字創制的「吏讀文」有些也不適合朝鮮語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因而有時很難准確地標記朝鮮語言。因此當時人們非常希望能有一種既適合朝鮮語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又容易學會的文字。從統治階級來看,為了便於老百姓貫徹自己的統治政策,也有必要發明一種易於人民掌握的表音文字。就這樣在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的積極倡導下,由鄭麟趾、申叔舟、崔恆、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於1444年創制了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這期間朝鮮學者曾幾十次前來中國明朝進行關於音律學的研究。1446年朝鮮正式公布了創制的朝鮮文字,稱為「訓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確字音。新文字發明後,世宗國王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並責令用「訓民正音」創作《龍飛御天歌》。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並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訓民正音」的創制為朝鮮語書面語的發展以及朝鮮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訓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誰、具體在什麼時間創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韓國指定為國寶第70號,1997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訓民正音」是一種表音文字,由17個子音和11個母音組成。17個子音字按口型和舌位發音器官的樣子創造,按發音不同分為牙音、舌音、唇音、齒音等,這同現代語音學分類基本一致。又根據聲音的清濁,把子音分成全清、次清、全濁、不清不濁;11個母音中有3個基本母音,它們是按照古人認為的宇宙「天、地、人」的生成次序創造的,其他母音則根據這3個基本母音創造。這28個字母經過560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有3個子音和1個母音被淘汰了,目前在朝鮮和韓國只使用24個子音和母音。用24個子音和母音,可以組成7萬個朝鮮字,而這些字又可以組成7億多個詞彙,如此浩如煙海的文字是用之不盡的。
朝韓文字改革中的「漢字」
傳統的朝鮮語詞彙包括固有詞和外來詞兩大類。固有詞是指朝鮮語里原來就有的本國詞;外來詞則是指源於其他語言的詞,這其中有近70%源於中國的漢字詞,這些詞彙在朝鮮文中是可以用漢字書寫的。
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後,曾大肆封殺朝鮮語文,到20世紀40年代更是變本加厲,他們大搞所謂「創氏改名」,這個時期出生的朝鮮人不準使用朝鮮語,姓氏也必須改用日本姓氏。
1945年8月15日朝鮮半島光復後,分裂為半島北方和南方,即今天的朝鮮和韓國。為了規範文字的使用,朝韓雙方在建立政權後分別對文字的使用進行了改革。
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對待漢字。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朝鮮半島使用漢字的歷史非常悠久,因此,即使在「訓民正音」發明以後,漢字仍在使用。朝鮮王朝宮廷文書的書寫、歷史典籍的記錄等都有漢字夾在其中(類似於今天的日文)。對此,朝鮮採取了全面廢止漢字的改革措施,即所有文字書寫全部使用朝鮮字母,不再夾雜漢字。在詞彙上,朝鮮也嚴格限制漢字詞的使用,盡可能多地用朝鮮固有詞彙創造新詞。
而韓國則沒有那樣徹底。
盡管韓國在1948年頒布了《韓文專用法案》,禁止公開使用漢字,但漢字的使用卻一直沒有完全停止,無論是學校的語文教育還是國民的文字書寫,夾雜使用漢字是長期存在的。韓國教科書中使用漢字的政策也在不斷變化之中,如1968年的總統令曾要求刪除中小學課本中的漢字,但1972年漢字又被定為初中的必修課編入正規課程。1973年中學教科書規定重新使用漢字,1995年又將其改為選修課程。1999年2月,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簽署總統令,批准在政府公文和道路牌中使用漢字。這個總統令的頒布,打破了韓國政府50多年來對使用漢字的禁令。現在韓國教育部頒布的教育用「新訂通用漢字」為1800個,供日常生活用的「常用漢字」為1300個。
其實,廢除漢字還是使用漢字,應該從是否有利於本民族的文化發展來看。廢除漢字的弊端是使朝鮮人無法對古代歷史典籍原著進行學習,因為朝鮮的絕大多數歷史典籍都是用漢字書寫的。此外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便之處,因為朝鮮詞彙中有很多同形同音異意字,光看這些字型有時很難正確理解它所要表示的意思,容易產生誤解,而在廢除漢字以前,這些文字卻可以用漢字加以表示。廢除漢字當然也有好處,那就是便於朝鮮文字的普及,有利於文化傳播。
Ⅸ 韓文是什麼時候開始被正式使用的是李朝開始普遍還是二戰之後
日本殖民期間,民間人士發起國民教育,就是民族覺醒,開始偷偷教韓文。官方正式推行是二戰勝利,建國之後,南北雙方都開始推行。
朝鮮世宗大王創造後,並沒有多少人用,識字的依然用漢字。
韓文只是表音文字,類似漢語拼音,同音字過多,歧義只能靠上下文來判斷,如今韓國法律依然用漢字,徹底廢除漢字在韓國還有爭議。
Ⅹ 韓語發展史是怎樣的
韓語
韓語的語系和歷史
對於韓語的系屬劃分直到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論.有很多學者主張屬於阿爾泰語系.因為韓語的語音有著母音調和現象和語法上的粘著.但是要證明語言的親屬關系,還需要和阿爾泰語系語言之間的詞彙和語法比較資料,但韓語和阿爾泰語很難進行嚴密的比較,因為1)各語群的古代資料缺乏.2)屬於各語群的語言之間的差異小.3)眾多親屬語言消失.特別是扶余系統語言的完全消失,讓韓語和阿爾泰語系的比較更加困難.
韓語是韓國的官方語言,在朝鮮稱為朝鮮語.現在使用人數約6000萬名,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中國的東北三省,中亞等.韓語的詞彙分為固有詞,漢字詞和外來語借詞.
韓語的標記方法分為漢字和韓文,漢字是表意文字,而韓文是音素文字,混用2種不同體系的文字.使用漢字的原因是長期和中國的語言接觸緣故.在初期主要是單詞的借用,後來中國的影響擴大,引入了整個漢字體系.一般認為是在公元4-6世紀左右韓語中開始大量使用漢字.由於長期和中國文化的接觸,現代韓語中有60%左右的詞彙來自漢語.從古代起,漢字就在韓國的文字生活中起到了支配地位,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
由於漢字是標記中文而創造的文字體系,要標記和中文完全不同的韓文則非常不恰當.因此從韓國的三國時代開始就不斷有人嘗試用漢字來標記韓語.最後發現用2種方法來標記.一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意功能,使用漢字的表音功能.比如借用"古"字,不管字的本身意義,來標記韓語發音"고".第二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音功能,只使用漢字的表意功能,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書寫韓文單詞.如在新羅時代,使用"水"字來表示韓語單詞"물".同樣用該方法可標記人名和地名.用漢字標記韓文的研究工作努力沒有停下來,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誓記體表記法和吏讀,鄉札.誓記體表記法是把漢字的排列結合到新羅語的語順,即把漢字的新羅化.吏讀則是對誓記體表記法進行語法補充,讓文脈更加清楚.推測吏讀大約在公元7世紀左右形成完整的體系,從高麗,朝鮮一直使用到19世紀末.但是吏讀主要是吏胥專用的特殊書面語,還用於漢文書籍的翻譯.
《訓民正音》創建於1443年(世宗25年)12月,在韓國廣泛發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標記韓語方面有著獨創性和科學性。字母和音素上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如字母「ㄴ」表示舌頭接觸口腔上壁。字母「ㄷ"和字母」ㄴ「都是舌音,但發音更強,所以在」ㄴ「上面加畫構成字母「ㄷ"。其他字母『ㄱ ·ㅋ』, 『ㅁ ·ㅂ ·ㅍ』, 『ㅅ ·ㅈ』, 『ㅇ ·ㆆ ·ㅎ』 也是根據這樣的語音原理創制。雖然韓國創建了自己的文字系統,但是在韓國的統治階層兩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漢字。訓民正音的字母系統一直到20世紀才開始大量使用。
韓語字母
子音(母音)(19個) ㄱ ㄲ ㄴ ㄷ ㄸ ㄹ ㅁ ㅂ ㅃ ㅅ ㅆ ㅇ ㅈ ㅉ ㅊ ㅋ ㅌ ㅍ ㅎ
母音(輔音)(21個) ㅏ ㅐ ㅑ ㅒ ㅓ ㅔ ㅕ ㅖ ㅗ ㅘ ㅙ ㅚ ㅛ ㅜ ㅝ ㅞ ㅟ ㅠ ㅡ ㅢ ㅣ
收音(27個) ㄱ ㄲ ㄳ ㄴ ㄵ ㄶ ㄷ ㄹ ㄺ ㄻ ㄼ ㄽ ㄾ ㄿ ㅀ ㅁ ㅂ ㅄ ㅅ ㅆ ㅇ ㅈ ㅊ ㅋ ㅌ ㅍ ㅎ
韓語的語法特點:
語法結構是主賓謂(SOV)結構,不同於漢語的主謂賓(SVO)。
韓語的方言:
現代韓語的方言一般分為 ① 平安道方言, ② 咸鏡道方言, ③ 全羅道方言, ④ 慶尚道方言, ⑤ 濟州道方言 ⑥ 中部方言。
韓語和朝鮮語的區別
1)語音方面
單個的輔音、母音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不同,主要是「ㅓ,ㅕ」這兩個母音在韓國語里發得更接近「ㅗ,ㅛ」,而北朝鮮更接近「ㅡ,ㅕ」。在語調上南北有著明顯的差異,總體來說韓國的語調比較高,比較柔;而北朝鮮的則比較低、比較硬。
還有一點也明顯不同,韓國語裡面有「頭音規則」,即北朝鮮的「녀자(女人)、리XX(李XX)」在韓國語里則是「여자、이XX」。
2)詞彙方面。
因為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韓國語的詞彙更豐富、發展更活躍。而且在外來詞方面,韓國接受得更多,像「와이프(wife)、나이프(knife)」這樣的外來詞在北朝鮮語言里就沒有,北朝鮮一般只會說「안해(妻子)、칼(刀子)」。即便是像「電腦」這樣在南北語言里都借用外來詞的情況,兩者間也會有一些差異,韓國叫「컴퓨터」,而北朝鮮叫「콤퓨터」。
3)語法方面
應該說在語法方面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但一些在韓國使用率很高的用法,在北朝鮮則基本不太使用,如韓國語裡面表示猜測的「-나봐요」、"-가봐요"在朝鮮語基本不太使用。
4)日常用語
舉例來說,在說「沒關系」時,朝鮮語說「일없습니다.」,韓國語裡面則說「괜찮습니다.」.再比如,在說「廁所」時,朝鮮語說「위생실(衛生室)」,而韓國語里說「화장실(化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