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韓國資訊 > 韓國結婚前女方做什麼

韓國結婚前女方做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9 03:41:28

❶ 韓國結婚前男。女方要做些什麼准備工作還有婚禮有些什麼禮節流程要注意的婚禮後要做什麼准備!!!!!

親韓國的婚禮婚慶准備跟中國是差不多的
要訂酒店、新娘要試婚紗、新郎要准備禮服
新娘家要提供家電
韓國的婚禮是分為晚上和白天的
一般晚上會進行傳統的儀式
但是現在基本上都省略了

❷ 請問和韓國人結婚女方需要准備什麼

你好,我現在的職業是漢語老師。我的學生大部分是韓國人。我最近要結婚,我也和學生們討論結婚准備的問題。韓國人以前是男人准備所有的東西的,包括房子和房子里的家電傢具什麼的。但是他們說現在也都隨便了,看各自的經濟情況各准備各的。婚禮場地和婚禮的錢應該不是一半一半吧,這都是男人給的。
當然女方也應該准備一些東西。男人婚禮的西裝和婚戒不用說也是你准備啊,我和老公都是中國人也是這樣的啊。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買幾個大件的家電,電視,冰箱什麼的。別覺得自己是外國人會怎麼怎麼樣,你和他結婚之後是要在哪裡生活啊?結了婚就是自己家的事情了,你覺得如果你有條件但是什麼都不準備的話在他們家生活會舒服么?細節問題你和男友商量著來吧。我的兩個學生,都是韓國人,當時結婚的時候女人說我沒有錢,男的就說,沒關系,我給你,所以一切准備都是男人在做,包括女人結婚時的婚紗都是男人去買的。
結婚是個很麻煩的事情,但是並不是結完婚麻煩的事就完了,而是更多的麻煩事開始接踵而至。所以如果你有條件還是多准備一些吧,為了以後自己生活中少些麻煩。而且本來就是兩家人為新人組建一個新的家庭,出自己的一份力是份內的事情啊。

❸ 韓國結婚送嫁妝的習俗

韓國結婚,酒席度蜜月戒指首飾都是女方買,連睡衣旅行箱都要給男方配齊,然後女方家長會上門給禮金,男方家長會作為客氣返還百分之十到50的禮金。。。。婚後房子男方買,但家電傢具女方出。總之韓國嫁女兒很虧的。。。

❹ 韓國人結婚有哪些禮儀

下就是韓國傳統婚禮的全過程:

Step 1:在入口處,身穿傳統禮服的新郎和他的父母站在右側,新娘的父母站在左側微笑地迎接來賓。簽到後進入舉行婚禮的大廳坐下來,正前方立著一座仿照古代建築建造的房子,裡面有間屋子。那是專門為新娘准備的房間。司儀請兩家的母親走到台前點燃蠟燭,隨後,新娘的母親進入准備室和新娘坐在一起,新郎的母親則回到自己原來的座位上。

Step 2:這時,新郎騎著高頭大馬入場(有時候還懷抱著一對鴛鴦)。按照規矩他走到小屋前面,向丈母娘行大禮,丈母娘回禮表示對這門親事的應允。這時,身穿漂亮傳統禮服的新娘將雙手舉到眉眼處緩緩地走出來,手的上邊搭著長抵腳面印有「兩姓之合」的白綢鍛。新娘漂亮的臉蛋上一左一右兩個胭脂印,眉心也印著一個。

Step 3:新郎新娘行對禮。新娘先行兩個大禮盤腿坐下後,雙手疊起,腰向前彎到地面,新郎回一個大禮,旁邊的司儀解釋說代表陰的最小數字是2,代表陽的最小數字是1,所以新娘行兩個禮而新郎回一個禮。

Step 4:祝賀公演和賓客代表祝賀詞。精彩的是「扔母雞」的節目,兩名男子分別站在新郎新娘的旁邊一手拎一隻母雞弓腰待命,對面還有兩個男士做出准備接雞的姿勢。司儀喊「一、二、三」,雞被扔了出去,對面的兩個男士准確接住飛過來的雞。此時大家一起喊「新郎新娘多生貴子,百年好合!」在賓客的一陣笑聲中,婚禮儀式結束了。

❺ 韓國結婚一般嫁妝需要怎麼准備

韓國人以前說嫁女兒如同拆房梁。需要准備的嫁妝非常多。不過現在普通人大部分也是按照不同家庭的能力和婆家的要求來的。周圍都是普通人。看見過最貴的嫁妝是賣了上海的一套房子。給女兒在首爾買了房子和車子以及舉行了婚禮的一切費用。當時大概在400萬人民幣左右。也看見過沒有多少嫁妝男方准備的。這個看的。有錢人家不清楚。

❻ 誰能告訴我韓國的婚喪嫁娶是什麼樣的越詳細越好。拜託啦!!

韓國電視劇經常出現相親場面,又是測算八字,又是父母見面,非常講究。我(是作者,不是偶)心中不免有些疑問:韓國年輕人這么前衛,難道真會保留這些習俗?及至從長沙來到韓國,親眼所見,才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
我來到韓國親戚家,一家人正鬧別扭。一問才知,原來親戚家的大女兒在外面自由戀愛,把男孩帶回家讓父母過目。結果父母大為不滿,當即「命令」女兒解除與男孩的關系,弄得女兒痛哭流涕,不知所從。
在韓國呆的時間長了,對韓國的風俗有了進一步了解。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韓國,「父母之命不可違」仍然被視為基本道德。親戚家一直在幫女兒安排相親。大女兒則抱怨說:「整天相親,煩都煩死了。現在好不容易自由戀愛上一個,父母又不同意。要改變父母的想法十分困難,他們永遠不會理解我們這代人。」而老人則認為,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缺乏社會責任感。他們更喜歡兒女通過「媒妁之言」的形式相識和結婚,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摸清對方底細」。在韓國,「媒妁之言」這樣的婚戀形式仍然很普遍。
在韓國,父母大都很看重對方的社會地位,最怕兒女在街上迷上一個不知家底的人。在韓國,婚禮決不只是兩個新人的事。韓國有比較嚴格的等級體系,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婚配的圈子。兒女的婚事往往是兩個家庭社會和經濟地位的聯姻。
不僅如此,韓國的婚俗也比較復雜。如果你是「戀愛結婚」,那麼帶自己男友或女友拜見父母是件很嚴肅的事情,有一整套繁文縟節。如果父母滿意,雙方父母就會見面,商量如何辦婚禮。婚禮前還要讓算命先生看兩人的生辰八字是否「相沖」。如果不「犯沖」,婚事才算定了。
韓國的婚禮嚴格遵循「六禮」程序,不過在都市裡已大大改良和簡化了,但仍然十分鄭重。
舉行婚禮時,男性盤腿坐,女性屈膝坐。一對新人穿著韓國的傳統服裝——韓服:新郎頭戴黑色峨冠,身著棗紅圓領寬袍,腰系玉帶,足登皂靴;新娘著紅色綉花雙襟寬袖衫,系紅五綵綢條,兩頰貼兩個胭脂,顯得十分嫵媚,雙雙跪在案前的拜墊上。新人反復叩首、敬酒。男方的父母還要向新娘拋棗兒,新娘則用韓服的前襟來接,接得越多,表示能早生貴子,發大財。這個儀式進行一個多小時。
雖然婚禮較好地保留了傳統形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變遷,現在嚴格按傳統舉行婚禮的人已越來越少。「10年前人們都還按老規矩辦,這幾年什麼都簡化了,有時新郎直接把錢交給老丈人就算完事。」一位韓國老人如是說。
韓國的傳統家庭通常是一家3——4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因為喜歡家族人丁旺盛是當時韓國的風俗習慣。但伴隨著20世紀6、70年代產業化、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及人口控制政策的確立,大家族式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到1980年,平均每戶人家的子女數減少為1人或2人,但重男輕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跡可尋,如長男為重、兒子為重。
為了破除這種思想,政府理發規定男女在遺產繼承上享有平等的權利。如今的韓國年輕人救護都從大家族的制度下解放出來,單獨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現在韓國的家庭形態主要是一夫婦為中心的小家庭。
韓國的婚嫁習俗,我們在看韓劇時,多少有一些大體上的了解,比如結婚前兩方親家互送聘禮,有獨特的韓國婚禮儀式等等。韓國平均結婚要花費近億韓元,一般情況下是男女放各負擔一半。男的負責買車,女方操辦婚禮、出國旅遊。房子方面則是男方負責買房,女方負責是內傢具、家電。
但是在韓國數醫生(自己開業的)、律師、教授三者地位最高。而這三種職業女性很少,多是男性,如果能嫁給這三種職業的男子,女方則要預先為男方准備好三把鑰匙:汽車要是、房子鑰匙、醫院或律師事務所要是(即為男方開業做好准備)。這優點像印度婦女出嫁要給婆家厚重嫁妝的味道。
和中國一樣,韓國也是個人情社會,親朋好友的婚喪嫁娶、喬遷之喜也要送禮的。一概給現金,送結婚的份子錢,關系一般的給三五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10~350元),深點的就得10萬(約700元)以上了。
在家庭之中並不是完全按照年齡或者輩分來區分他們的事務和身份的,比如說在結婚這件事上,一般准婆婆的發言權事最關鍵的,即使家裡還有一些比她地位更高年齡更大的長輩,他們在原則上也無權干涉另外長子長孫承擔的家庭責任是很大的因次要求他們有更高的家庭責任感和使命感
[本帖最後由 jenny 於 2007-07-29 04:40 編輯 ]

❼ 求韓國人結婚習俗怎麼樣的

韓國傳統婚禮習俗和禮儀
1.婚談

在韓國的傳統婚禮舉辦前,男女雙方家人都要通過媒人互相了解對方的家庭狀況、學識以及人品等。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話就先要父母們相見,所以有的時候本人結婚前並沒有看到過對方。互相同意結婚後,一般男方先把「請婚書」送給女方。女方如果有結婚的想法就把「許婚書」送給男方,然後議婚成立。

2.納采

收到許婚書,男方家會寫上「納采文」和「四柱」,用紅布裹裝送給新娘家。收到「四柱」的新娘家就會認真參考將要舉辦婚禮的新郎和新娘的出生年月,選擇婚禮的日期和時間,然後在白紙上寫出「涓吉」再送給新郎家。

註:

——四柱:按著六十甲子的干支,紀錄出生年月和出生時間的信。

——納采文:對許婚的感謝文章和讓對方選出結婚日期和時間的問候。

——涓吉:在傳統婚禮上接受四柱單子的新娘家把擇日單子送給新郎家的事,並請男方告訴女方在舉行婚禮時新郎要穿的服裝號碼(大小)的信。

3.納幣

新郎家從新娘家收到信(涓吉)後,把新娘在婚禮時要穿的「采緞」和「婚書」用婚書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緞一般是在婚禮前一個月送。舉行婚禮之前把「幣物」和 「婚書」以及「封采」裝在一起跟「物品目錄」一起送去,這叫做「函」。 新娘把和結婚時需要的物品以及費用一起收到的「婚書」、「納采」和「四柱」會一輩子誠心的保管,表示自己對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盡頭時,這些東西會陪伴她進棺材。

註:

——納幣:婚姻時四柱單子交換結束後,證明訂婚的聘禮,新郎家把禮物送給新娘家。

——采緞:在納幣時新郎家送給新娘家的禮物,主要裝有藍色和紅色的綢緞,因此叫采緞。

——封采:一般家庭條件富裕的話多裝一些別的衣料,這叫封采。

——幣物:送給新娘的禮物。

——婚書:婚姻時新郎家跟禮單一起送給新娘家的信。

——函:婚書和禮單裝在箱子里送給新娘家。各地風俗各有不同,大部分叫納幣或者封采。背上函(箱子)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紀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收到函(箱子)的新娘母親要先保管婚書,直到出嫁的女兒生了孩子,恭敬公公和婆婆,覺得女兒不會回到娘家時才會把婚書送給女兒。

4.醮子禮

準新郎按著傳統對兩家的禮節活動結束後,在舉行婚禮的當天,新郎要早起床,如果有祠堂的話要先到那兒,如果沒有的話要讓父母坐定,鄭重地給他們磕頭。磕頭結束後,新郎要跪在父母面前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並說要迎接新人(妻子)好好的認真生活,向父母的恩惠表示感謝,然後來到婚禮廳。

準新娘也要在舉行結婚的當天早晨向父母磕頭表示感謝,然後去婚禮廳。

5.奠雁禮

新郎打理結束後,在家人的指引下前往新娘家舉辦婚禮儀式。「娶媳婦」時一般是步行前往新娘家,但也會有人讓新郎乘坐馬匹去新娘家。新郎到達新娘家的大門前時,新娘家的代表出來迎接客人,把他們引入家裡。

新郎進了大門時要跨越在院子里放著的「火」盆,這意味著趕走惡鬼的意思。

新郎把帶來的大雁放在桌上,然後磕頭兩次。這時丈母娘出來端著大雁桌走進屋裡。

大雁象徵著白頭偕老,表示一次結緣終生不變。過去用的是活的雁,現在使用的是木頭做的雁。

註:

——奠雁禮:婚姻儀式的第一個程序,新郎送大雁的儀式叫奠雁禮。讓人們學習大雁擁有的三種德:

第一:大雁代表一旦約定愛情就永遠遵守。活著的時候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夥伴,決不會再找另一個夥伴。

第二:大雁飛的時候排著行列遵守上下的規矩,前面飛的大雁叫出聲後面的大雁也會回應,表示尊重禮儀。

第三:大雁到過的地方都會留下自己來過的痕跡,借鑒大雁的這種習性,表示要為自己的人生留下優秀的業績,永遠多福的生活。

6.交拜禮

新郎奠雁禮結束後,站在新娘家的大廳或者院子里已經准備好的大禮桌的婚禮廳東邊。在屋裡等待的新娘,從新郎進大門後開始在頭上戴簇兒(也叫簇冠),為了喜慶的日子不讓惡鬼接近新娘,新娘的左右臉上還要貼上用紅紙做的胭脂,眉心也要貼上一個,然後准備去婚禮廳。新郎和新娘在婚禮廳見面,相見結束後新郎和新娘對拜,按著東方哲學宇宙觀的陰陽原理,單數為陽,雙數為陰,新郎為陽,新娘為陰,尤其是在「冠婚祭禮」的大禮時,要用雙倍的數量磕頭,因此新娘向新郎拜兩次,新郎回拜一次,新娘新郎再重復一次。

7.合巹禮

交拜禮結束後合巹禮開始,新郎跪下新娘坐著,旁人在繞青絲、繞紅絲的酒盞上斟酒,新娘彎腰揖禮。旁人把酒盞先端到大禮桌左邊,再端到右邊,然後才端到大禮桌上面給新郎,這時新郎要舔一舔酒再給新娘,最後把酒盞拿開。這時候的酒叫合歡酒,合巹禮結束後,客人們把放在大禮桌上的大棗、栗子都裝在新郎的兜里,預示讓小夫妻早生孩子。

8.新婚之夜

在新娘家結束婚禮儀式後,到了晚上安排他們住的房間叫「新房」。他們過初夜時有一種風俗就是偷看新房。偷看新房的由來很多,其中一個是說:過去為了早點傳宗接代,存在早婚的風俗,平時單相思新娘的人或者偷偷有交往的青年,在初夜時把新娘搶走,所以開始守護新房;還有一個說法是「好事多魔」,喜慶時怕惡鬼接近,因此守護新房。

9.於歸新行

在新娘家的婚姻儀式結束後,要留在新娘家逗留3天,然後新郎跟新娘一起回家,這叫於歸或者新行。於歸日之前,新娘家准備送給婆家的大棗和肉之類的幣帛飲食。新行時幾乎所有的新娘都要坐上轎子去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後,人們出來撒大豆、小紅豆、棉籽、鹽等,並在大門裡面燃起柴火,讓新娘跨過去,這表示趕走雜鬼的意思,這些風俗現在也能看到。

——幣帛飲食:新娘首次相見公公婆婆時在桌上擺的大棗等的飲食。

10.幣帛禮

從新娘家帶來的飲食放在桌上,夫妻在公公婆婆面前行禮,並介紹家人和親戚的順序。這時只有新娘給家人磕頭,新郎則站在桌子旁邊給新娘介紹家人。如果祖父祖母在的話會給他們另准備一桌,先給父母磕頭後再給祖父祖母磕頭,在給直系兄弟磕頭後才會給叔叔以及家人磕頭。

❽ 誰來告訴,韓國人結婚時都有什麼風俗

一般來說,韓國未婚夫婦舉行婚禮前,需要到對方家裡去請安施禮。雙方父母同意後,女方負責擇吉日,然後預約婚禮場所、新婚旅行機票。這幾項一般需要300萬韓元左右。拍婚紗照一般要花費150萬韓元左右。韓國的習慣是,男方負責購置房子,而女方負責置辦傢具家電、室內簡單裝修。由於近年來房價暴漲,很多新婚夫婦選擇了租房。傳統婚禮中有一個「幣帛」儀式,至今仍然保留:兒媳向公公婆婆敬酒,叩頭四次。公婆喝完酒後說一些祝福的話,並向兒媳扔大棗,兒媳用韓式裙子接著,意思是接多少,生多少。「幣帛」時,公婆一般還象徵性給兒媳一些錢,用於新婚旅遊等。

據稱,韓國傳統的舊式婚姻程序多,禮儀程序也非常繁雜,由媒人介紹、男女雙方家長為自己的兒女商議婚事和訂立婚約稱為議婚。納彩訂婚時,男方派人給女方送聘禮,也被俗稱為「送函」,函內裝書信與青、綠兩色的彩緞,供女方做上衣和裙子用。女方還要復信。納幣結婚時,男方用兩個箱子,分別裝「禮狀」(書信)和禮品。禮品用紅絲線系好,先裝紅緞,後裝青緞。箱子由男方未婚的親友送到女家。結婚前,女方將選定的結婚日期函告男方。婚前女方要按雙方的四柱、五行進行占卜,並選擇結婚的良辰吉日。

迎親結婚的那一天,新郎要早起,並穿好結婚禮服後向父母行拜禮,由父母到祠堂告祝拜祖。此後,新郎騎馬與隨行者一道去新娘家迎親。隨行者中的上客,系指新郎的父親或叔父。新娘頭戴絲絨花冠,身穿美麗的彩虹婚服,向父母告別,父母則再三叮囑要孝敬公婆,注意禮節。親屬簇擁新娘,送到中門。新郎進入女方家裡拜見岳母後,新娘出來會見新郎,相互鞠躬,以藍、紅兩色絲線連結手腕,共飲三盞交杯酒,並交換結婚戒指。接著新娘在母親或親屬攙扶下來到轎前,新郎掀開轎簾,新娘進入轎內。新郎騎馬在前引路,花轎尾隨其後。花轎到新郎家後,還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包括撒豆粒、擺放幾盤栗子、棗子和柿餅以及母雞公雞等。結婚時,新郎、新娘一定要吃冷麵和年糕,前者象徵白頭偕老,後者象徵團團圓圓。

婚後第二天,新娘要拜見公婆,第三天新郎和新娘要去拜見岳父母。婚後兩個月或滿一年時,新婦由丈夫或公公陪同,帶著食品和禮物回娘家拜見父母。不過,今天的韓國,採用上述傳統婚禮的已經不多。傳統舊式婚禮不僅花費大,而且程序太復雜,費時費力。因此更多的人把婚禮儀式交給專門公司設計和辦理,並因此形成了婚禮經濟。

據韓國統計廳統計,韓國2006年有約30萬對新人已經或即將走入結婚殿堂,婚禮市場規模達15萬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20韓元)。韓國婚姻文化研究所不久前公布的對300對新婚夫婦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兩人結婚平均需要投入1.35億韓元,是2000年7600萬韓元的兩倍。大型百貨商場為招徠未婚夫婦,千方百計使出新花樣。婚禮場越來越多,飯店和百貨商場為吸引新郎新娘掏錢也不斷推陳出新,還出現了為舉辦婚禮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婚禮策劃人。韓國人舉行婚禮後,一般都到國內外旅行,旅行社和航空公司因此競相推出各種專項服務。韓國婚禮經濟已進入產業化階段。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和經濟狀況的起伏,很多韓國年輕人對婚禮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有的甚至產生了厭倦和害怕的情緒。因而,有的人去政府登個記就算完成了結婚程序,不再大辦婚禮宴席,盡量省錢買房子。這種情況越來越多,並呈繼續增加的態勢.

❾ 韓國傳統婚禮習俗

1、行禮

行禮在婆家正廳舉行。新郎新娘先行對禮,之後則向男方父母行禮,男方母親會抓起紅木漆盤中的紅棗、桂圓、花生、栗子等八寶穀物撒到新娘懷里,新娘則用韓服前襟來接,接得越多表示越能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2、以母為尊

在韓國,從古至今婚禮當天都以母親為尊。除清晨跪謝母親的養育之恩外,結婚當天母親也會擔當主要角色。男方母親穿綠色韓服,女方母親穿紅或粉色韓服,兩位母親手捧蠟燭走上台來即婚禮開始,更代表希望的延續。

3、「東床禮」

接走韓國新娘並不簡單,新郎要在娘家被狠狠折騰一番才能成功。女方親戚會把大大的魷魚干掛在新郎臉上,讓他摸著走到新娘房中;再對新郎提很難回答的問題,一旦答不出就捆住腳用竹子打腳底,直至丈母娘出來「勸解」才作罷——這就是必不可少的「東床禮」。

4、禮服

新娘禮服往往是紅色絲衣內襯藍色闊衣,用寬大的真絲綉金帶子系著。新娘用寬袍大袖遮住眼睛以下的面容,手上搭著長抵腳面印有「兩姓之合」的白綢緞,緩緩走向婆家。如果新郎是軍人則會戎裝登場,在戰友們用刺刀搭起的儀仗前走上婚禮舞台。

5、堵住婆婆的嘴

蜜月回來後,新人先在娘家住上一晚,第二天帶著女方父母准備好的點心回到婆家。點心盒子中一定裝著栗子跟飴糖,意讓婆婆忙著剝栗子少生是非,吃飴糖粘住嘴巴不要多嘴多舌。

❿ 韓國的婚嫁習俗又什麼忌諱

韓國平均結婚要花費近億韓元,一般情況下是男女放各負擔一半。男的負責買車,女方操辦婚禮、出國旅遊。房子方面則是男方負責買房,女方負責是內傢具、家電。

但是在韓國數醫生(自己開業的)、律師、教授三者地位最高。而這三種職業女性很少,多是男性,如果能嫁給這三種職業的男子,女方則要預先為男方准備好三把鑰匙:汽車要是、房子鑰匙、醫院或律師事務所要是(即為男方開業做好准備)。這優點像印度婦女出嫁要給婆家厚重嫁妝的味道。

和中國一樣,韓國也是個人情社會,親朋好友的婚喪嫁娶、喬遷之喜也要送禮的。一概給現金,送結婚的份子錢,關系一般的給三五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10~350元),深點的就得10萬(約700元)以上了。

在韓國,父母在女兒嫁妝的選擇過程中仍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雖然韓國女性中上班族居多,經濟上已經相當獨立,但仍有一些女孩要求父母為她們操辦一切。許多女孩要求媽媽陪著一起去買東西。


當女兒提出要買最新款的家電時,礙於情面,父母一般不會拒絕,首先是擔心在男方面前臉面無光,再者,既然是女兒的終身大事,他們覺得花多少也是值得的。韓國社會學家陳海軍說,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嫁妝就是新娘的家人送給新郎父母的見面禮。

韓國某購物網站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在韓國的新娘陪嫁費用中,三分之二是用來購買電器的。另據LG和三星的電器銷售專家估計,韓國家電有20%是在新人結婚時銷售出去的。

30年前,韓國人嫁女兒時,被褥是必備的陪嫁,而且被子的被面還必須是那種手工綉制的。近年來,韓國雖然還保留著陪嫁的習俗,但陪嫁清單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家庭影院和等離子電視代替了被褥,成為應有之物。

在50年前,韓國的新娘一旦嫁入婆家,就幾乎再也沒有機會回娘家了。所以,她要把父母給她的所有東西都帶到婆家。娘家人送東西也總是多多益善,主要是希望婆家對自己的女兒好一點。有的父母還希望通過嫁妝,證明自己家的社會地位或經濟實力。

閱讀全文

與韓國結婚前女方做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