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旗渠的歷史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乾渠牆高4.3米,寬8米,長70.6公里,設計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嶺分為3條乾渠,南北縱橫,貫穿於林州腹地。一乾渠長39.7公里,二乾渠長47.6公里,三乾渠長10.9公里。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長304.1公里;支渠51條,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長697.3公里,合計總長1525.6公里,加農渠總長度達4013.6公里。沿渠共建有「長藤結瓜」式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共計興利庫容6000餘立方米。利用紅旗渠居高臨下的自然落差,興建小型水力發電站45座,已成為「引、蓄、提、灌、排、電、景」相結合的大型灌區。紅旗渠建成通水40年來,共引水8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8000萬畝次,增產糧食15.9億公斤,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紅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態旅遊功能日益凸現,形成了以紅旗渠愛國主義教育游和太行山大峽谷綠色生態游的「一紅一綠」交相輝映的旅遊品牌。紅旗渠年均凈創效益4000多萬元,40年來共創效益17億元,相當於建渠總投資的23倍。紅旗渠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它的修建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條件,促進了林州的經濟發展,而且孕育產生了紅旗渠精神!
2. 林州市哪個鎮人口最多有多少人
林州市人口最多的鄉鎮是姚村鎮,姚村鎮人口有74,000多人。而最小的鄉鎮是石板岩鎮僅有5502人,只相當於一個大村的人口。但是林州市石板岩鎮卻是整個林州市風景最優美的地方,著名的太行大峽谷就位於石板岩鎮,另外還有王相岩,著名的畫家村。
林州市:
林州市,河南省直轄,由安陽市代管。位於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東麓,地處豫、晉、冀三省交界處,是紅旗渠的故鄉,紅旗渠精神發祥地。林州市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 ,轄4個街道、16個鎮、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9年末,林州市戶籍人口為1140090人。漢高帝二年置縣,1994年撤縣設市。
3. 紅旗渠旅遊
去紅旗渠旅遊推薦樓主去逸行旅遊網上看看安陽、郭亮村、雲台山雙動4日游。這條跟線不但可以去紅旗渠,還可以去安陽,郭亮村和雲台山。挺好的。老實說紅旗渠並不大,只去紅旗渠不用太長時間,順路去安陽看看古都甲骨文,去郭亮村看看郭亮溶洞,去雲台山看看雲台飛瀑,不是挺不錯的嗎?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現在去紅旗渠,季節挺適合的。紅旗渠總乾渠從分水嶺分為三條乾渠,第一乾渠向西南,經姚村鎮、城郊鄉到合澗鎮與英雄渠匯合,長39.7公里,渠底寬6.5米,渠牆高3.5米,周邊的千傾良田,都是它來灌溉的。那裡的景色很美,有田有山有水,分水苑風景區是園林式景區,也是紅旗渠總乾渠分為三條乾渠的地方。青年洞風景區由分水苑風景區驅車上行30公里,即可達青年洞風景區。這里山高路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險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更使你領略到「人工天河」的無盡詩意,主景「青年洞」靠斷壁而鑿,從大山之中穿通而過,為你展現出一幅雄壯的畫卷。絡絲潭風景區絡絲潭風景區座落在青年洞西約1公里處,亦名「天橋斷」。「絡絲潭」因其潭深一絡蠶絲而得名,又因濁漳河有「九峽十八斷」,此處乃一較大斷嶄跌水,上有連接豫、冀兩省的峽谷索橋,故稱「天橋斷」。這里有漳河名勝「小三峽」,可放艇暢游而盡享潭中山水風光;有神秘莫測的「神龜洞」,可欣賞神龜救民的美麗傳說;還有凌空高懸的「鐵索橋」等古跡名勝
4. 林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2021年的數據官方沒有公布,以2020年的為例:1140090人。
截止2017年,林州市戶籍人口116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50人。市區人口30萬,產業集聚區人口3萬。林州境內以漢族為主,流動人口含回族等少數民族以及韓國和越南人,其中東崗鎮有白族、苗族、布依族3個少數民族。
2019年末,林州市戶籍人口為1140090人。
自然地理
林州市位於東經113°37′~114°04′,北緯35°41′~36°22′,市境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29.4公里。全市總面積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佔86%,耕地76萬畝。
市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市區海拔306.8米。林州市地理位置優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東望大海,西通晉陝,南依中原,北連京畿,乃南下北上、東進西達、三省通衢之要地,人稱「金三角」,史書有「衛棄之而弱,晉有之而霸」的記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林州、林州市人民政府——自然地理
5. 紅旗渠紅色旅遊
紅旗渠是去安陽最值得去的景點之一。
所屬地區:河南安陽林州
票務類型:成人門票
門票信息:同程價:¥55 門市價:¥70
不過最好自駕車去,因為紀念館和紅旗渠是有一定距離的。看紅旗渠一定要去看看紀念館。在那裡,你才能明白為什麼這條凝聚了千萬人心血的人工渠的偉大之處。紅旗渠後面的雲中棧道一定要去。所以最好不要選擇滑道下山。否則就錯過了最美的景色了。
6. 林州市!區邊的那些鎮富裕人流量大
截止2012年,林州市臨淇鎮人口最多,有88053人。截止2012年,林州市常住人口1200007人,戶籍人口1026659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81人。市區人口25萬,產業集聚區人口3萬。林州境內以漢族為主,流動人口含回族等少數民族、韓國和越南人,其中東崗鎮有白族、苗族、布依族3個少數民族。林州,是河南省安陽市代管的擴權縣級市,位於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9647,戶籍人口1026659,是紅旗渠的故鄉,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是中國最大縣級汽車配件生產基地。
7. 林州市屬河南省什麼市管轄
林州,河南省縣級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是紅旗渠精神發祥地,「四有書記」谷文昌的故鄉。全市轄15個鎮1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542個行政村、34個居委會,1747個自然村,1994年設市。
林州是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故鄉。八百里太行把風光最秀美的一段留給了林州,林慮山被譽為「北雄風光最勝處」,太行大峽谷更是與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長江三峽等共同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峽谷。境內擁有世界一流、亞洲第一的滑翔傘運動基地,有千古之謎豬叫石、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同時,林州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境內目前仍存有趙南長城、東周貴族墓群、隆慮古城址等文化歷史遺跡,是中原文化、三晉文化、燕趙文化三重文化交匯處。林州又是太行革命老區,八路軍一二九師指揮部曾設在任村鎮西坡村。
經過30餘年的精心打造,林州已成為了「有山有水有精神」獨具魅力的文化旅遊勝地,形成了以源遠流長的儒、釋、道歷史文化為內涵,集野營觀光、休閑養生、滑翔攀岩、繪畫寫生、科考探險、愛國主義教育等多種旅遊功能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國字型大小」旅遊品牌達25個。集雄、奇、峻、美於一體的自然山水風光,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被韓國觀光協會評為「韓國遊客最喜歡的中國名山」。現在,以紅旗渠為代表的紅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峽谷為龍頭的綠色生態游和以國際滑翔基地為主導的藍天翱翔游,「紅、綠、藍」三色旅遊交相輝映,令國內外遊客近悅遠來,流連忘返。 紅旗渠精神是林州的立市之本、興市之魂。
8. 紅旗渠是什麼東西
紅旗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西部太行山麓,是林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建設起來的一項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該渠1960年2月動工興建,1969年4月全部竣工。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後正式定名為「紅旗渠」。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為了解決嚴重缺水問題,1960年2月,原林縣縣委在對林縣山川河流和區域人文地貌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勘探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考察、設計,毅然決定帶領全縣人民動工修建紅旗渠,把漳河水引進林縣。當時,正是我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時期,資金、物質、糧食、技術十分匱乏。面對重重困難,具有大無畏英雄氣概的林縣人民戰天斗地,在建設者們每人每天6兩糧食的艱苦條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條生命,投資1.25億元(其中7878萬元是林縣人民勒緊褲帶自己投入的),苦戰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建造了一條人工天河。紅旗渠開鑿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鄉候壁 斷下的漳河上。全渠由總乾渠及3條乾渠、數百條支渠組成,總長2000公里。總乾渠長70.6公里,渠牆高4.3米、底寬3米,引水量20立方米/秒。總乾渠及3條乾渠共開鑿懸崖絕壁50餘處,斬斷山崖264座,跨越溝澗274條,修建隧洞、渡槽、涵洞等各種建築物1080座。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米,總長約1500公里。
60年代由林縣人民群眾修建的紅旗渠這一宏偉工程,曾轟動國內外,被譽為自力更生人定勝天的壯舉,有「人工天河」之稱。
紅旗渠的修建,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造就了巨大的精神財富--紅旗渠精神。80年代,林縣人民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靠著在修建紅旗渠戰斗中培養鍛煉出來的膽略和技能,組建了一支又一支建築工程隊,總人數達13萬之眾,意氣風發地沖出太行山,走向國內外建築大市場,被人們稱之為「十萬大軍出太行」。大量的勞務輸出,不僅使林縣人民解決了溫飽,而且開闊了視野,培養了人才,積累了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資金。